林木(植物)病理学考试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
0809树木病理学试卷B答案

南京林业大学试卷B课程树木病理学20皖~20纥学年第1.学期r叔1、苗木猝倒病的主要症状类型?怎样防治?(10分)答:苗木猝倒病的主要症状类型分为种芽腐烂型、茎叶腐烂型、幼苗猝倒型和苗木立枯型四种。
1)选好圃地:(1)避开菌源;留意排水条件.(2)土壤消毒:杀灭或抑制病菌.(3)合理施肥:有机肥为主;基肥为主;有机肥应腐熟.(4)细致整地:避开土壤板结.(5)刚好播种:过早,种子易腐;过晚,苗木出土后恰逢病菌侵染适期.(6)药剂预防:依据当地病菌的优势种类确定药剂种类.施药土或喷药.2、举例说明有哪两个属的真菌简单引起叶变形类病害?(7分)I n答:引起叶变形的真菌有外子囊菌属(TaPhrina)真菌和外担子菌属(Exobasidium)真菌,D如外子囊菌属真菌引起桃缩叶病,外担子菌属真菌引起油茶叶肿病。
国3、细菌性叶部病害的主要判别特征?(6分)答:细菌性叶部病害的主要判别特征有:围绕病斑有一条半透性褐色带线(晕圈)和病部有菌溢出或溢脓。
4、梨锈病的主要防治措施?(6分)答:梨园禁止用桧柏、龙柏营造防风林,或相隔距离不少于5公里;在不能伐除桧柏的状况下,应在春雨前剪除桧柏上病瘦,用波美2~3度石硫合剂或1:2:150倍式波尔多液喷射桧柏,削减初侵染源;药剂防治,在中间寄主冬袍子角变软呈水渍状时,喷洒对口农药。
药剂可选:30%绿得保胶悬剂400倍或1:2:200倍式波尔多液、波美0.3~0.5度石硫合剂、45%晶体石硫合剂300倍、40%多•硫悬浮剂800倍等(梨树盛花期不要用波尔多液,以免产生药害)。
第一次药后10~12天喷其次次药。
可据病即情选用50%硫悬浮剂400倍或15%三哇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20%三理酮•硫悬浮剂料1500倍、25%敌力脱乳油3000倍、12.5%懵菌喋乳油2000倍,隔10~15天喷一次,连喷2~3次。
5、松材线虫与拟松材线虫的主要区分?(6分)答:(1)雌成虫尾部形态与尾尖突的长短:松材线虫尾部指状,无无尾尖突或尾尖突小于1.5微米,而拟松材线虫尾部尖状,有尾尖突,且尾尖突经常大于3微米;(2)雄成虫胶合伞形态,松材线虫为卵圆形,拟松材线虫为板状,端部平截。
《林木病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

《林木病理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林木病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1、病原——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直接导致生病的因素。
P42、病症——由病原物表现在病部的特征。
(或在病部病原物产生的繁殖体和营养体。
)P53、病程——病原物到达植物体表后,通过一定途径侵入到组织内部,建立起寄主关系,并经过病原物在寄主体内的扩展和寄主植物一系列生理、解剖上的反应,最终表现出病状。
这一整个过程如以植物受病后的活动为出发点,称之为发病过程,简称病程。
P434、菌核——组织形态与子座相似,但其外层菌丝交织得更为紧密,并呈褐色或黑色,内部较疏松的特殊结构。
(或:由菌丝交织而成的一个坚硬的营养结构,具有抵抗不良环境条件和休眠作用,休眠后经过萌发,再产生孢子的子实体。
)P145、菌丝——真菌典型的营养体由纤细的丝状体构成,这种细丝称为菌丝。
P126、子实体——在高等真菌中,无论是有性孢子或无性孢子都可能与其周围的菌丝聚生成一个组织体,称为子实体。
P167、转主寄生现象——一种锈菌当发育到某一特定阶段时,必须转换寄主才能继续生存下去。
P228、致病性——指病原物对寄主的毒害能力。
有时用毒性一词表示。
P379、专性寄生物——只能在活的有机体上生活,而不能在无生命的生物体或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的生物。
P3610、系统侵染——病原物侵入后,便扩展到整个植株或植株的绝大部分,这称为系统侵染。
P4511、局部侵染——绝大多数真菌和细菌扩展的范围都只限于侵染点附近,这称为局部侵染。
P4512、担子果——有些担子菌的次生菌可以组织成复杂的特殊结构。
P2113、子座——一个致密的营养组织,很像一个垫子,上面或其内部形成子实体或直接产生孢子。
(或:是一个垫状或壳状的营养体结构,常在其中或其上产生子实体。
)P1414、寄生性——指寄生物自活有机体上获取营养物质的能力。
P3615、子囊果——子囊通常集生成层,外包以数层菌丝组织,形成一个固定形态的子实体,称为子囊果。
林木病理学

林木病理学作业一一、单选题1、抑制美人蕉诱病发生的气候条件是(B)A、温暖潮湿B、高温干旱C、高温多雨D低温阴雨2、属于鳞翅目的有(C)A、草蛉B、蚜虫C、舞毒蛾D、赤眼蜂3、下列不属于昆虫保护性适应的是(A)A、迁飞B、保护色C、拟态D、假死4、昆虫血液循环的功能不包括(A)A、运送氧气B、运送营养物质C、运送代谢废物D、涨脱旧表皮5、用内吸杀虫剂主要防治(B)A、虹吸式口器害虫B、刺吸式口器害虫C、咀嚼式口器害虫D、挫吸式口器害虫6、蚜虫的口器(A)A、刺吸式B、虹吸式C、咀嚼式D、挫吸使7、美洲斑潜蝇属于(C)A、鳞翅目B、斑蝇目C、双翅目D、膜翅目8、以下描述不属于昆虫的是(C)A、身体分头、胸、腹三个体段B、头部有口器和触角C、腹部有三对足、两对翅D、身体最外层是外骨骼9、描述苹果轮纹病的是(C)A、树干及枝条上产生溃疡型病斑B、树体负载量过高是发病的关键C、受害果实以皮孔为中心行程水质状斑点D、病部常有黄褐色汁液流出,有酒糟味10、属于被动传播的是(D)A、真菌菌丝体的生长B、线虫在土壤中的移动C、游动孢子在水中的游动D、真菌通过雨水传播11、属于病毒病的是(D)A、黄瓜霜霉病B、番茄早疫病C、辣椒白绢病D、黄瓜花叶病12、昆虫病原巍峨航务的种类很多,常用的苏云金杆菌属于(A)A、细菌B、真菌C、病毒13、以下不是描述真菌的是(D)A、营养体为丝状体B、具有细胞结构C、以产生孢子的方式繁殖D、形态有球形、杆状、螺旋状14、蔬菜病毒病的侵入途径是(D)A、植物幼嫩部位B、自然孔口C、植物根部D、微商口15、苹果轮纹病有性繁殖产生的孢子为(B)A、孢囊孢子B、子囊孢子C、接合孢子D、后恒孢子二、多选题16、黄斑星天牛的主要危害寄主为(ABD)A、杨树B、柳树C、松树D、槭树17、下列天牛种类中属于国内森林植物检疫对象的是(BCD)A、星天牛B、黄斑星天牛C、双条杉天牛D、青杨天牛18、马尾松毛虫的主要危害寄主为(ABC)A、马尾松B、湿地松C、火炬松D、白皮松19、杨二尾舟蛾的主要危害寄主为(AB)A、杨树B、柳树C、榆树D、桑树20、国槐尺蛾的主要分布地区有(BCD)A、广东B、北京C、山东D、沈阳21、扁刺蛾的分布地区有(ABCD)A、东北B、华北C、华东D、中南22、下列病害属国内检疫对象的为(ABC)A、松材线虫病B、板栗疫病C、杨树花叶病毒病D、杨树烂皮病三、判断题23、菜粉蝶主要危害十字花科蔬菜(对)24、花木叶斑病主要危害叶片,使叶片提早枯死(错)25、病是刺盘饱属的2种真菌引起的(对)26、喷药时,喷雾水点的大小与提高病虫害的效果关系不大(对)27、粉虱在各地一年发生一代(对)28、本年度首次出现的虫态即为当年的第一代(对)29、植物枯萎病菌侵害根和茎的维管束(对)30、成虫期害虫大量取食和危害的时期,因此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错)31、昆虫一生都有四个发育阶段时期,即卵期、幼虫期、蛹、成虫期(错)32、所有的昆虫成虫都有两对翅(对)四、填空题33、引起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物有真菌、病毒和类病毒、原核生物、线虫和寄生性植物34、我国危害茄科蔬菜的瓢虫主要有马铃薯瓢虫和茄二十八星瓢虫两种。
植物病理学试题及答案

植物病理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植物病理学主要研究的是:A. 植物的生长发育B. 植物的遗传变异C. 植物的病害及其防治D. 植物的生态分布答案:C2. 植物病害的病原物主要包括:A. 细菌B. 真菌C. 病毒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3. 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包括以下哪个阶段?A. 侵入B. 潜伏C. 扩展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4. 植物病害的防治方法不包括:A. 物理防治B. 化学防治C. 农业防治D. 基因工程答案:D5. 植物病害的诊断主要依靠:A. 肉眼观察B. 显微镜观察C. 分子生物学检测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6. 植物病害的流行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A. 病原物B. 寄主植物C. 环境条件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7. 植物病害的防治策略中,以下哪项不是预防措施?A. 选择抗病品种B. 轮作C. 喷洒农药D. 土壤消毒答案:C8. 植物病害的诊断中,以下哪个不是病害症状?A. 变色B. 坏死C. 畸形D. 落叶答案:D9. 植物病害的病原物中,以下哪个不是真菌?A. 灰霉病菌B. 霜霉病菌C. 根瘤菌D. 锈病菌答案:C10. 植物病害的防治中,以下哪个不是化学防治方法?A. 喷洒杀菌剂B. 使用生物农药C. 喷洒杀虫剂D. 使用抗生素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20分)1. 植物病害的病原物包括以下哪些?A. 细菌B. 真菌C. 病毒D. 线虫答案:ABCD2. 植物病害的防治措施包括以下哪些?A. 选择抗病品种B. 喷洒农药C. 轮作D. 土壤消毒答案:ABCD3. 植物病害的诊断方法包括以下哪些?A. 肉眼观察B. 显微镜观察C. 分子生物学检测D. 化学检测答案:ABCD4. 植物病害的流行因素包括以下哪些?A. 病原物的变异B. 寄主植物的抗性C. 环境条件的变化D. 人为干预答案:ABCD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植物病害的病原物主要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______。
广西大学林木病理性期末考试题库

林木病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库一.单选题(共52题)1、以下病原物是专性腐生物。
A、霜霉菌B、线虫C、腐朽菌D、病毒正确答案: C2、林木病原线虫的传播途径是A、风力传播B、雨水传播C、冰雹D、落叶正确答案: B3、木材腐朽病容易在病部出现的病征是A、烟煤菌B、蕈菌C、锈菌D、粉霉正确答案: B4、林木病原病毒的侵入途径是A、自然孔口B、微伤口C、无伤表皮D、雨水正确答案: B5、菌丝内无横隔膜,整个菌丝体为一个无隔多核的细胞,这种菌丝称为。
A、骨架菌丝B、无隔菌丝C、有隔菌丝D、不育菌丝正确答案: B6、桉树青枯病是由引起的病害。
A、高温B、线虫C、病毒D、细菌正确答案: D7、由非生物因素引起的病害,(如不适于植物正常生活的水分、温度、光照、营养物质、空气组成等),这类病害称为。
A、侵染性病害B、非侵染性病害C、土传病害D、苗期病害正确答案: B8、病害发生初期,受病组织呼吸作用增加,光合作用减弱,细胞发生渗漏等属于病变。
A、组织上病变B、形态上病变C、无病变D、生理上病变正确答案: D9、子囊菌门真菌的有性孢子称为。
A、子囊孢子B、次生孢子C、初生孢子D、休眠孢子正确答案: A10、以下病原物是专性腐生物。
A、霜霉菌B、线虫C、腐朽菌D、病毒正确答案: C11、某种病害的发生是由于两种以上的病原物同时侵染或先后侵染而引起的,这种现象称为。
A、潜伏侵染B、复合侵染C、初次侵染D、再次侵染正确答案: B12、属于无机杀菌剂。
A、咪鲜胺B、丙环唑C、波尔多液D、多菌灵正确答案: C13、接合菌门真菌的无性孢子称为A、芽孢子B、节孢子C、休眠孢子D、孢囊孢子正确答案: D14、由非生物因素引起的病害,(如不适于植物正常生活的水分、温度、光照、营养物质、空气组成等),这类病害称为A、侵染性病害B、非侵染性病害C、土传病害D、苗期病害正确答案: B15、板栗白粉病是由引起。
A、线虫B、藻类C、病毒D、菌物正确答案: D16、利用一切生物手段防治林木病害的方法,称为A、化学防治B、物理防治C、生物防治D、农业防治正确答案: C17、半寄生种子植物是。
森林病理学试题B(精品).docx

森林病理学试题(B 卷)姓名 班级 分数一、 名词解释(每词2分,计10分)1、 病征2、 子囊果3、 寄生4、 转主寄主5、 病害侵染循环二、 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 森林植物病害的症状包括(2、 子囊果的四种类型为( )、(3、 真菌典型生活史包括( )和(5、 白粉病是由()菌亚门的(6、 植物病害的病二角是指()、(7、构成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流行的条件有( ),(( )。
三、 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划“ J”,错的则划“X”。
每小题1分,共5分)1、 子实体是由菌丝体形成的产生繁殖体的组织体。
()2、 真菌是异养生物,必须从外界其他有机体中吸收所需的现成营养物质。
()4,植物病害的发病过程包括( )期()菌所致。
)和外界环境条件3个基本因素。
)和()。
)、( )、( )。
)两个阶段,其典型的繁殖方式为()B 有病状无病症C 无病状有病症A 既有病状又有病症 3、 白粉菌分属的主要依据是闭囊壳的数目和闭囊壳外附属丝的形态。
() 4、 .植物发病后所表现出来的生理上,形态上的反常现象叫病症。
() 5、 由菌丝交织而成的容纳胞子的座垫叫菌核。
()四、 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选择后请将其序号填在括号中。
共5分)1、真菌性病害()2、园林植物病害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病原引起,属于生物性病原的是( )。
A.真菌、寄生性种子植物B.营养贫乏C.有毒物质、高温3、 梨、桧柏锈病造成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是( 九 A.易于患病寄主 B.适宜发病的环境4、 波尔多液应在( )时喷施效果最好。
A.感病前B.感病中C.感病后 5、 下列抱子类型中属于无性时期的是( )。
A.子囊抱子B.抱囊抱子C.卵抱子D.接合抱子五、 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的诊断方法?2、 简述侵染性病害发生过程经历哪几个时期?3、 园林植物病害的病状包括哪几种类型?4、 什么叫植物病害的垂直抗性?六、 连线题(将下列病害与相应的病原用线连起来,共10分)马铃薯青枯病 真菌 西瓜枯萎病 真菌 苹果花叶病 细菌 大豆菟丝子病 病毒 葡萄霜霉病真菌桧柏锈病细菌大豆根结线虫病寄生性植物月季黑斑病真菌柑橘溃疡病线虫黄瓜白粉病真菌七、问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论述从哪几个方面区分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2、简述葡萄黑痘病的典型症状特点、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
林木病理学考试.doc

1.病原:在森林生态体系中,直接导致生病的因素称为病原2.病症:在林木病部病原物产生的营养体和繁殖体3.寄生性:指病原物从寄主的细胞或组织中获得营养的能力4.子实体:真菌产生孢子的特殊结构5.病害流行:某种林木病害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内普遍而严重的发生6.林木病害:林木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遭受有害生物的侵袭或恶劣条件的影响,其正常的生理活动被干扰和破坏,细胞、组织、器官和形态特征产生一系列反常变化甚至引起植株死亡,造成经济、景观或生态上的损失的现象成为林木病害7.林木病理学:是研究林木病害的症状,致病原因,发生和流行规律及其防治的一门科学病状类型:变色畸形坏死枯萎流脂或流胶粉霉立木和木材腐朽寄生性种子植物8.综合防治的特点和措施:9.苗木病害的发生病害级病原物防治措施:特点:爆发流行病程短(潜育期短,繁殖期短)。
原因:(1)圃地树种单一,集中连片(2)同龄密植,出土期基本一致,造成圃地小气候湿度大(3)面积大而集中(4)苗木组织幼嫩,抗病力弱;防治:(1)集约管理,易防治(2)良种育苗(3)正确执行育苗技术措施:圃地选择,合理轮作,适当施肥,环境卫生(4)化学防治:适时适量10.侵染循环过程及防治措施:11.非侵染性病害与侵染性病害的区别和联系:a非侵染性病害可以为病原生物开辟侵入途径b非侵染性病害可以降低植物对侵染性病害的抵抗力c侵染性病害消弱了植物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12.简述影响病程的各个因素?病程:是从病原物接触侵入寄主开始,到寄主表现肉眼可见的症状的过程,它包括侵入期,潜育期和发病期。
接触期:从病原物与寄主植物接触起到侵入以前这一期间.侵入期:从病原物侵入寄主体内到建立寄生关系的时期。
潜育期:从病原物同寄主建立寄生关系开始,到寄主表现症状为止的时期。
发病期:从寄主表现症状到发病增长停滞的是时期。
13.病毒传播方式:(1)风力式传播(2)雨水(3)昆虫和其他动物 (4)人为传播14.非侵染性病原病害与侵染性病害相对应的特点及诊断过程及方法非侵染性病害特点:a成片发生,比较均匀b不能够传染蔓延c在发病植株上无病原物侵染性病害特点:a发生通常由点到面,表现出明显的发病中心b能够传染蔓延c在病部可见病原物的营养体或繁殖体15.植物病原物的致病机制包括哪些方面?不同的病原物致病机制有何不同?一.(1)掠夺寄主的营养物质(2)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某些物质对寄主的生理有干扰或毒害作用二.(1)分泌的各种酶降解寄主的细胞和组织(2)产生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等激素,刺激植物细胞和组织的生长、形成肿瘤和丛枝等畸形症状(3)病菌可产生毒素毒害寄主植物16.植物抗病性有哪些类型?比较植物主动抗病性与被动抗病性的异同?(1)按寄主植物对植物的抵抗性质分:抗病避病和耐病。
林木病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林木病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病害)林木病理学:就是研究林木病害发生现象,发病原因与发病机理,以及发展规律与防治方法得一门学科。
林木病害:山生物与非生物因素得影响,在生理上、组织结构上与形态上产生一系列得局部或整体得异常变化,植物生长发育明显受到影响,甚至死亡,导致经济损失或环境破坏。
土壤寄居菌:就是指在土壤中病残体上存活期较长,但就是不能单独在土壤中长期存活得微生物。
(大部分植物病原真菌与细菌)土壤可居菌:对土壤得适应性强,在土壤中可长期存活,并且能够在土壤有机质上繁殖得微生物。
(腐霉属、丝核菌属与一些引起萎焉得镰抱菌属)全寄生:从寄主植物上夺取它自身所需要得所有生活物质得寄生方式。
半寄生:寄生物对寄主得寄生关系主要就是水分得依赖关系,这种寄生方式称专性寄生:只能从活得寄主细胞与组织中获得所需要得营养物质,寄生能力强。
转主寄生:真菌必须在两种不同得寄主植物上寄生生活才能完成其生活史得,称为侵染循环:就是指病害从前一个生长季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再度发病得过程。
生理小种:病原物得种内、变种内或专化型内存在着对寄主植物得不同品种致病力不同得类群。
侵染性病害:由生物性病原引起得病害,乂称传染性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性病原引起得病害。
共生现象:即植物与微生物共同生活,紧密联系,形成了双方都可以得到好处得互利关系。
子实体:菌物在繁殖过程中形成得产砲结构,无论就是有性繁殖还就是无性繁殖,结构简单还就是复杂统称为子实体。
担子果:担子菌得担子着生在高度组织化得子实体内。
植物检疫:根据国家法规,对植物及其产品进行检验与处理。
旨在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或扩散得一种植物保护措施。
二、填空题1、(松材线虫)检疫对象。
2、(月季白粉病)在温室比在露地更易发生。
3、苗木立枯病得病原菌(腐霉菌)、(丝核菌)、(镰刀菌)。
4、施用农药杀菌剂防止(月季绿瓣病)无效。
5、(苗木白绢病)病原菌常菌核越冬。
6、用草兰氏染色细菌,阳性反应细菌呈(蓝紫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病害)林木病理学:是研究林木病害发生现象,发病原因和发病机理,以及发展规律和防治方法的一门学科。
林木病害:由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在生理上、组织结构上和形态上产生一系列的局部或整体的异常变化,植物生长发育明显受到影响,甚至死亡,导致经济损失或环境破坏。
土壤寄居菌:是指在土壤中病残体上存活期较长,但是不能单独在土壤中长期存活的微生物。
(大部分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土壤可居菌:对土壤的适应性强,在土壤中可长期存活,并且能够在土壤有机质上繁殖的微生物。
(腐霉属、丝核菌属和一些引起萎焉的镰孢菌属)全寄生:从寄主植物上夺取它自身所需要的所有生活物质的寄生方式。
半寄生:寄生物对寄主的寄生关系主要是水分的依赖关系,这种寄生方式称专性寄生:只能从活的寄主细胞和组织中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寄生能力强。
转主寄生:真菌必须在两种不同的寄主植物上寄生生活才能完成其生活史的,称为侵染循环:是指病害从前一个生长季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再度发病的过程。
生理小种:病原物的种、变种或专化型存在着对寄主植物的不同品种致病力不同的类群。
侵染性病害:由生物性病原引起的病害,又称传染性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性病原引起的病害。
共生现象:即植物与微生物共同生活,紧密联系,形成了双方都可以得到好处的互利关系。
子实体:菌物在繁殖过程中形成的产孢结构,无论是有性繁殖还是无性繁殖,结构简单还是复杂统称为子实体。
担子果:担子菌的担子着生在高度组织化的子实体。
植物检疫:根据国家法规,对植物及其产品进行检验和处理。
旨在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或扩散的一种植物保护措施。
二、填空题1、(松材线虫)检疫对象。
2、(月季白粉病)在温室比在露地更易发生。
3、苗木立枯病的病原菌(腐霉菌)、(丝核菌)、(镰刀菌)。
4、施用农药杀菌剂防止(月季绿瓣病)无效。
5、(苗木白绢病)病原菌常菌核越冬。
6、用草兰氏染色细菌,阳性反应细菌呈(蓝紫色)。
7、病原中(类病毒)最小。
8、(细菌)病害常有溢浓症状。
9、瘿螨引起的植物病害称为(毛毡病)。
10、已经发现的半知菌有性态,大多数属(子囊菌)。
11、真菌无性繁殖产生孢子类型(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厚垣孢子)。
12、真菌有性生殖产生孢子类型(接合病症)(子囊孢子)(担孢子)(卵孢子)。
13、子囊果的类型主要有(子囊壳)(闭囊壳)(子囊座)(子囊盘)。
14、侵染性病害的侵染循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病原物的初侵染和再侵染)、(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病原物的传播途径)。
15、真菌有性生殖一般经过(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和再次侵染)等三个过程,最后形成单倍体的有性孢子。
16、菌丝的变态结构有(吸器)、(附着胞)、(附着枝)、(假根)、(菌环)17、根据寄生性种子植物对寄主的依赖程度,可将其分为(半寄生)和(全寄生)。
18、松材线虫病三学说(酶学说)(空洞化学说)(毒素学说)19、病害发生四时期(接触期)(侵入期)(潜育期)(发病期)20、毛豆腐上的孢子是(包囊孢子),青霉、曲霉上的孢子是(分生孢子)。
21、林木病理学主要研究容:(病原学)、(病理学)、(流行学)、(防治学)。
22、植物病害的病理变化过程分为三阶段,即(生理病变)、(组织病变)、(形态病变)。
23、菌物的菌组织体有: (菌核)、(菌索)、(子座)。
24、一种病原物所具有的基本特征是(寄生性)、(致病性)和(传染性)。
三、简答1、有性繁殖、无性繁殖在病害发生过程中的作用?答:菌物生活史:菌物孢子经过萌发、生长和发育,最后又产生同种孢子的过程。
无性繁殖:在适宜条件下,菌物的无性阶段可多次重复进行。
且完成一次无性循环所需时间较短,产生的无性孢子数量大。
这对植物病害的传播蔓延具重要作用。
有性繁殖:有性阶段在整个生活史中往往只出现一次,植物病原菌物的有性孢子大多在侵染后期或经过休眠后产生,有助于病菌度过不良环境,成为翌年病害的初侵染来源。
2、检疫对象确定原则:1、仅局部发生,分布不广,国、省末发生过的。
2、危险性大,为害损失严重。
3、自然远距离传播力弱,只能靠人为力量随种子苗木及其包装运输物而传播蔓延。
3、细菌性病害的诊断?答:细菌病害的症状表现主要是坏死,萎焉,腐烂和畸形,有的还有菌脓溢出,其中坏死型症状最常见,又以叶,果上出现病斑为最多见。
细菌病斑初显时常是水渍状斑,或同时在病斑上渗出淡黄色或灰白色的菌脓,干后成颗粒状或膜状。
病斑是扩展可能受到木栓化组织的限制,在产生离层以后使病斑脱离而形成穿孔状。
细菌病害的诊断也不能光凭症状,细菌在光学显微镜下勉强可见,至少可见喷菌现象,可以认定是细菌,还可以知道兰氏染色反应,细菌一般都能人工培养,观察其菌落特点,做柯赫假定,如果不能分离培养,可考虑是否可能弄错,这不是细菌。
4、锈菌的防止方法。
答:分为两类;1、叶果类:a、防止转主寄主的锈病时,应结合营林措施清楚转主寄主,如营造混交林。
b、防止单主寄生或不需要转主寄主的锈病时,可采用彻底清除带有越冬病原菌的病组织的方法,尽量减少初次侵染来源和减少菌源以减轻发病程度。
c、在孢子即将放散时,孢子放散时,孢子萌发和侵染期间以及植物发病初期,喷药防治,如波尔多液和硫合剂。
d、选用抗病品系防止。
2、枝干类:a、采用铲除转主寄主的办法防治,间伐,修枝,营造混交林。
b、化学防治:如喷洒多菌灵和硫磺胶悬剂除干。
c、选用抗病品系防止。
5、病症,病状的区别。
答:病症:病原物在植物体上表现出来的特征性结构,并不是所有的植物病害病症表现。
病状:指发病植物本身所变现出来的反常现象。
病状类型: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
病症类型:霉状物、粉状物、线状物、颗粒状物、菌核、菌脓。
6、松材线虫为什么称病害?答:1.本身不产生毒素,没有致病性可能 2.体表本身所携带的细菌可产生毒素,有致病可能。
3和细菌分别接种不能致病,只有二者混合接种才可以发病。
最终的发病原因是细菌引起的。
线虫对寄主植物的致病性首先表现在它本身通过口器对寄主细胞或组织直接穿刺、吸食和在组织造成创伤,对植物有一定的影响,其次是它所造成的症状和植物其他病原体造成的症状的致病机理相似。
另外,它的致病过程与病害的过程一致:接触-侵入-潜育-发病,并且引起经济损失。
所以叫病害。
7、猝倒病的症状答:1.种芽腐烂型:幼苗出土前,种芽组织被病菌侵染而腐烂,在苗床上出现缺苗断垄现象。
2.茎叶腐烂型:幼苗在出土期受病菌侵染,导致幼苗茎叶腐烂。
3.幼苗猝倒型:幼苗出土后,嫩芽尚未木质化,病菌由根茎处入侵,产生褐色斑点迅速扩大呈水渍状腐烂,病苗迅速倒伏。
4.苗木立枯型:苗木茎部木质化后,病菌由根部侵入,引起根部皮层变色腐烂,造成买哦木枯死而不倒伏。
8.林木垂直抗病与水平抗病的区别答:1.水抗性是不完全的,但却是持久的,不会因为新的病原物小种的出现而丧失作用;对某种病原物的所有小种都有作用,较普遍。
2.垂抗性是完全的但又是暂时的,出现新的病原物致病品系时,它的作用就消失;只对某种病原物的某些小种起作用,效率高。
9.缺素:老叶:N黄化 P紫色 K叶枯 Mg明脉 Zn小叶新叶:Ca芽枯 Fe白叶 S黄化 Mn失绿斑 Cu幼叶萎蔫10.真菌是如何侵染的答:真菌孢子与寄主植物接触,在适宜条件下孢子萌发,产生芽管或侵染丝克服寄主的阻碍反应,侵入寄主体并发育成菌丝,菌丝同寄主建立寄生关系,菌丝不断生长和扩展,引起寄主病变表现症状,菌丝体进一步扩展并逐渐发育成熟于生子实体,寄主表现典型症状,即接触→侵入→潜育→发病。
有的真菌还能从角质层或表皮直接侵入,高等担子菌还能以侵入能力很强的根状菌索侵入,主动侵入。
11.病害侵染后,林木主要有哪些生理变化答:1.受侵植物组织细胞几乎都会发生渗透变化,一般是增加,矿物质随着水分外漏。
2.呼吸作用的增加。
3.植物叶组织中的叶绿素丧失或组织坏死,光合作用下降。
4.氮化合物含量一般比健康的植株低,或者在初期有所增加,后期则急剧下降。
5.植物中水分缺乏导致植物萎蔫。
12.侵染性病害与非侵染病害的区别于联系?非侵染性病害使植物抗病性降低,利于侵染性原的侵入和发病。
如冻害不仅可以使细胞组织死亡,还往往导致植物的生长势衰弱,使许多病原物更易于侵入。
侵染性病害有时也削弱植物对非侵染性病害的抵抗力。
如某些叶班病害不仅引起木本植物提早落叶,也使植株更容易受冻害和霜害。
苹果褐斑病与苹果树衰。
加强栽培管理,改善植物的生长条件,及时处理病害,可以减轻两类病害的恶性互作侵染性病害:1.发病一般由点到面,表现明显发病中心。
2.能够传播蔓延。
3.在病部可以看见病原物的营养体或繁殖体。
非侵染性病害:1.成片出现,比较均匀。
2.不能传播蔓延。
3.发病植株上无病原物。
13、如何快速准确诊断林木病害?诊断程序:1、症状的识别与描述。
2、调查、询问病史和有关档案。
3、采样检查。
4、专项检测。
5、逐步排除得出结论。
也可通过柯赫法则进行诊断:1、在发病植物上通常伴随一种病原生物。
2、该微生物能够在离体或人工培养基上进行分离、纯化得到纯化培养物。
3、将该纯化物接种到健康植株上,表现相同的病害4、将该接种发病植株再分离得到纯化物,性状与原来病原微生物记录相同。
经过以上四个步骤的鉴定得到确切的证据则证明该微生物是病原物14、植物病原物的致病机制包括哪些方面?答:(1)与寄主争夺营养物质和水分,造成植株生长不良。
(2)产生致病酶类,包括角质酶、细胞壁降解酶、细胞膜和细胞含物降解酶等,破坏寄主植物的细胞和组织结构。
(3)产生致病霉素,造成寄主植物的细胞和组织凋萎坏死。
(4)产生过量的生长调节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