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1-1

合集下载

执业医师中医诊断学-1 试卷

执业医师中医诊断学-1 试卷

中医诊断学-1(总分:5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A1型题(总题数:50,分数:50.00)1.发热每于劳累后发生或加重,乏力,自汗,气短者,其证型是∙A.阴虚∙B.肝郁∙C.气虚∙D.血虚∙E.阳虚(分数:1.00)A.B.C. √D.E.解析:[考点评析]发热鉴别:劳累后耗气,乏力,自汗,气短为气虚之象,阴虚为五心烦热,肝郁必有情志不舒表现,血虚有面色爪甲色白无华,阳虚者应有畏寒肢冷。

2.自汗、盗汗并见,其病机是∙A.精血亏虚∙B.阴阳两虚∙C.阳气不足∙D.津液不足∙E.以上均非(分数:1.00)A.B. √C.D.E.解析:3.外感病汗出热退身凉者,表示∙A.表邪入里∙B.阳气衰少∙C.汗出亡阳∙D.真热假寒∙E.邪去正安(分数:1.00)A.B.C.D.E. √解析:4.外感热病中,正邪相争,提示病变发展转折点的是∙A.战汗∙B.自汗∙C.盗汗∙D.冷汗∙E.热汗(分数:1.00)A. √B.C.D.E.解析:5.下列哪项属于病理性汗出∙A.衣被过厚∙B.剧烈活动∙C.进食辛辣∙D.气候炎热∙E.睡眠之时(分数:1.00)A.B.C.D.E. √解析:[考点评析]1.自汗日间汗出不止,劳则加重,见于气虚阳虚;盗汗睡时汗出,醒后自止,见于阴虚或气阴两虚,今自汗、盗汗并见,其病机是阴阳两虚。

2.外感病病邪从皮毛人,汗之邪从汗解,故热退身凉;表邪入里则但热不寒;阳气衰少则畏寒;汗出亡阳大汗淋漓,四肢厥冷;真热假寒,胸腹热,手足厥。

3.战汗是在病势沉重之时,先见全身战栗抖动,而后汗出,是正邪相争,病变发展转折点,汗后脉静,身凉则安,汗后脉躁,身热必难;冷汗,汗出而冷,大汗淋漓为亡阳的表现;热汗,汗出如油,粘而热,见于亡阴证。

6.少阴经头痛的特征是∙A.前额连眉棱骨痛∙B.两侧太阳穴处痛∙C.后头部连项痛∙D.头痛连齿∙E.头痛晕沉(分数:1.00)A.B.C.D. √E.解析:7.情志郁结不舒所致胸痛的特点是∙A.胸背彻痛∙B.胸痛喘促∙C.胸痛咳血∙D.胸痛走窜∙E.胸部刺痛(分数:1.00)A.B.C.D. √E.解析:[考点评析]1.前额连眉棱骨痛属于阳明头痛;两侧太阳穴处痛属于少阳头痛;后头部连项痛属于太阳头痛;巅顶痛属于厥阴头痛,都是根据经络循行部位而定;头痛连齿为少阴头痛,肾主骨,齿为骨之余;头痛晕沉为感受湿邪头痛,湿性重浊,蒙蔽清阳所致。

中医诊断学 - 第一章 望诊 - 第一节 全身望诊

中医诊断学 - 第一章 望诊 - 第一节 全身望诊
机理:假神的出现是由于精气衰竭已极,阴不敛阳,虚阳 无所依附而外越,残精无所固摄而外泄,暴露出一时"好转"的 假象。这是阴阳即将离绝的危侯。 古人比做「残灯复明」,「回光返照」。
假神例图→
望神——神乱
神乱:即精神错乱,神志异常,见于癫、狂、痫病人。
癫-----表情淡漠,沉默寡言,郁闷不乐,神志痴呆,喃喃 自语,哭笑无常。多由痰气郁结,阻蔽神明;或心脾两虚, 神不守舍。(阴证)
四、望姿态
望姿态:是观察病人的姿势和动态来诊察病情的方 法。 (一)原理:
阳、热、实------躁动不安;阴、寒、虚-----喜静 懒动。 (二)望姿态的内容 1.动静姿态 (1)动静姿态诊病的要点 动、强、仰、伸:多属阳、热、实证。 静、弱、俯、屈:多属阴、寒、虚证。
(2)动静姿态的主要表现和意义
淡白:
面色淡白 无华,唇 舌色淡。
主:血虚 证或失血 证。
已主面 有虚色 好损淡 转。白 )气, 虚准 证头 ,明 逐润 渐, 康口 复唇 (淡 贫红 血。
白光 肾 络 面 阳, 睑 白: 虚 口 虚 主: 。 唇 浮 阳虚, 独 , 红隐 或阳 。 约 虚水 主 可 泛。 水 见
肿红 。色 脾浮
胖瘦:过胖或过瘦都可能是病理状态。
胖而能食,为形盛有余,脾胃健旺;
胖而食少,为形盛气虚,脾虚有痰。 瘦而能食,为中焦有火; 瘦而食少,为中气虚弱。
3、体质类型
1)阴脏人 特点:偏寒、抑郁、多静。 表现:形体偏胖,容易疲劳,面色偏白。 多见阴盛、阳虚证。 2)阳证人 特点:偏热、亢奋、多动。 表现:形体偏瘦,面色偏红,畏热喜冷。 多为实证、热证。 3)平脏人 表现:胖瘦适中,寒热中和。
戴阳证:症见久病重病,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其他辨证方法)-试卷1-1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其他辨证方法)-试卷1-1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其他辨证方法)-试卷1-1一、 A1型题(总题数:25,分数:50.00)1.下列哪项是太阳蓄血证最主要的临床特征A.少腹硬满,小便不利B.其人如狂,少腹急结√C.脘腹痞满,惊悸不宁D.其人发狂,脐腹满痛太阳蓄血证的临床表现是少腹急结或硬满,小便自利,如狂或发狂,善忘,大便色黑如漆,脉沉涩或沉结。

2.鉴别蓄水证与蓄血证,下述哪项最有意义A.少腹硬满或不满B.口渴引饮或不渴C.小便自利或不利√D.大便泄泻或秘结蓄水证以太阳经证与小便不利、小腹满并见为辨证要点。

蓄血证以少腹急结,小便自利,大便色黑等为辨证要点。

3.“胃家实”中的“胃家”,其病位是指A.胃B.脾与胃C.胃与大肠√D.大肠阳明病证是指伤寒病发展过程中,阳热亢盛,胃肠燥热所表现的证候。

阳明病的主要病机是“胃家实”。

“胃家实”:胃家,包括胃与大肠实,指邪气亢盛。

故阳明病的性质属里实热证,为邪正斗争的极期阶段。

4.下列哪项是阳明经证与阳明腑证的鉴别要点A.发热的高低B.有无神志变化C.有无燥屎内结√D.腹满的轻重阳明经证以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为辨证要点。

阳明腑证以潮热汗出,腹满痛,便秘,脉沉实等为辨证要点。

5.下列何证的主症是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A.阳明病证B.厥阴病证C.太阴病证D.少阳病证√少阳病证是指邪犯少阳胆腑,枢机不运,经气不利,以寒热往来、胸胁苦满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6.外邪最易侵袭何经A.厥阴经B.太阳经√C.阳明经D.太阴经循经传是指按伤寒六经的顺序相传者,即太阳病证一阳明病证一少阳病证一太阴病证一少阴病证一厥阴病证。

7.下列哪项是太阴病“腹满”的病机A.腑气不通,气机壅滞B.湿郁化热,气机逆乱C.纳运失常,胃失和降D.寒湿内生,气机阻滞√太阴病“腹满”的病机是脾阳虚弱,寒湿内生,气机阻滞,故见腹满时痛。

8.下列哪项是少阴寒化证中“面赤”的病机A.阳衰阴盛,格阳于上√B.病情向愈,阳气来复C.寒郁化热,蒸腾于上D.卫阳郁闭,从阳化火病至少阴,心肾阳气俱虚,故表现为整体的虚寒证候。

《中医诊断学》复习题1-含答案

《中医诊断学》复习题1-含答案

《中医诊断学》复习题1一、单项选择题1.观察患者面色的关键,在于区分:A.主色与客色B.善色与恶色 C. 常色与病色 D.客色与病色E.主色与病色2.舌青紫而肿胀,多为A酒毒攻心B气血上壅 C 心脾热盛D气滞血瘀E热毒上攻3.根据《灵枢·五色》面部分属,鼻称为A.藩B.明堂C.庭D. 蔽E.阙4.舌质淡胖而嫩,苔白而润,见于。

A.气虚B.血虚 C. 气血两虚D.阳虚E.气阴两虚;5.望舌辨虚实,主要观察。

A舌色浅深B舌质老嫩C舌苔厚薄D舌苔润燥E舌体胖瘦6.下列属于“假神”的症状是。

A言语失伦B两颧潮红C反应迟钝D突然能食E表情淡漠7.患者形体肥胖,面白少华,精神不振者多为A.阳气不足B阴血不足C精气亏虚D津液不足E痰火内蕴8.患者暴病,咯吐脓痰如米粥者,多为。

A.肺燥B.肺痿C肺痈D.肺痨 E. 肺热9.患者出现瞳仁散大,多属。

A.肾精耗竭B动风先兆 C.津液亏耗D肝经风热E气血不足[10.下列诸项中,不属斑的特征之项是。

A.色红B.点大成片 C. 平摊皮下D.摸之碍手E.色紫11.若满舌厚苔骤然退出,提示。

A.邪去正安B表邪入里 C.寒证化热D胃气暴绝E邪热伤津12.根据《素问·刺热》面部各区分属脏腑的理论,“颏”部应属。

A.心B.肺C.脾D.肝E.肾13.黄苔主热证,若热结于里,则见。

A.舌苔淡黄B舌苔深黄C舌苔焦黄D舌苔灰黄E舌苔黄腻14.舌苔黄燥,主病为。

A.表热证B.实热证C.湿热证D.虚热证E.假热证'15.小儿睡眠露睛,多由于:A脾胃虚衰B津液不足C肝风内动D肝经风热 E.肾经耗竭16.舌质中部生芒刺,常提示A.心火上炎B肝胆热盛C胃阴不足D胃肠热盛 E.疫疠初起17.在客色中,冬天的面色相应应为A.稍白B.稍赤C.稍青D.稍黑 E. 稍黄18.望小儿食指指纹,指纹淡滞的意义是A.分表里B.定虚实C.辨寒热 D.测轻重 E. 估预后19.患者呕吐清水痰涎,伴胸闷苔腻者,多属A.寒呕B.热呕 C.痰饮D食积 E. 气滞20.舌体胖大有齿痕,主病为。

中医诊断学_第一章_望诊..

中医诊断学_第一章_望诊..

久病脏腑精气衰竭,阴不敛阳,虚 阳上越(假神)。 脾胃气虚 脾胃湿盛 湿热,属阳黄 寒湿,属阴黄 血虚证或失血 阳虚 阳虚水泛 阳气暴脱或阴寒内盛 阳虚火衰,水寒不化,血失温煦, 属肾阳虚 肾精久耗,虚火灼阴,属肾阴虚 肾虚水泛、痰饮或寒湿带下


虚证寒 证脱血 夺气 肾虚寒 证水饮 血瘀
气虚血少,阳衰寒盛, 气血不能上充于面部脉 络。 肾阳虚衰,水寒内盛, 血失温养,脉络拘急, 血行不畅。
动作反应
饮食
9/24/2018
5.神乱的表现和主病
(1) 焦虑恐惧——多属虚证,见于卑谍、脏躁等病。
(2) 狂躁不安——多属阳证,见于狂病、外感热病等。 (3) 淡漠痴呆——多属阴证,见于癫病、痴呆等。 (4)卒然昏倒——四肢抽搐,口吐涎沫,醒后如常,见于痫病。 神乱的特点:反复发作而缓解期不出现神志异常。其神志异常的 表现只能作为诊病依据而不据有“失神”的临床意义。
恶色
即面色枯槁晦暗,说明脏腑精气已衰,胃气不能上荣于面。称为“气 不至”。属久病、重病、阴证,难治,预后差。
9/24/2018
(四)五色主病 五种病理面色的主要表现和主病:Δ 1.面白: 主虚证、寒证、脱血、夺气。 (1)面色淡白无华——血虚证、失血证。(2)面色昧白虚浮一一阳虚水泛。 (3)面色苍白——阳气暴脱或阴寒内盛。 2.面黄 主脾虚、湿证。 (1)面色萎黄——脾胃气虚。 (2)面黄虚浮——脾虚湿蕴。 (3)面目一身俱黄——黄疸病。面黄鲜明如橘皮色属阳黄(肝胆湿 热); 面黄晦暗如烟熏属阴黄(寒湿困脾)。 3.面赤: 主热证,亦可见于戴阳证。 (1)满面通红——实热证。 (2)午后两颧潮红——阴虚证。 (3)久病重病面色苍白而两颧泛红如妆——戴阳证。 4.面青: 主寒证、痛症、气滞、血瘀、惊风。 (1)面色淡青或青黑——寒盛、痛剧。 (2)面色与口唇青紫——多属 心气心阳虚衰、血行瘀阻。 (3)面色青黄——肝郁脾虚。 (4)小儿眉间、鼻柱、唇周发青——惊风。 5.面黑:主肾虚、寒证、水饮、血瘀。 (1)面黑暗淡——多属肾阳虚。 (2)面黑焦干——多属肾阴虚。 (3)眼眶周围发黑——肾虚水饮内停,或寒湿带下。 (4)面色黧黑,肌肤甲错——血瘀日久。

《中医诊断学》试题及答案(1)

《中医诊断学》试题及答案(1)

《中医诊断学》试题及答案第一周:绪论平时测试题
1、下列哪项属于“症状”:
A.心烦失眠
B舌红苔黄
C.脉细无力
D.喉中痰鸣
正确答案:A你选对了
2下述哪项属于“体征”:
A.面色苍白
B.头晕而重
C.恶心欲吐
D.神疲乏力
正确答案:A你选对了
3下列哪项是中医诊察收集病情的基本方法:
A.辨证
B.诊病
C.诊法
D.诊断
正确答案:C
4(多选)中医诊断学的三个基本原理是
A.以常衡变
B.司外揣内
C.四诊合参
D.见微知著
正确答案:A、B、D
5判断症状和体征可简称为“症”
A.对
B.错
正确答案:A
5判断凉茶能象茶那样经常去喝。

A.对
B.错
正确答案:B你选对了
6、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A.阴阳对立统一
B.阴阳互根互用
C.阴阳消长平衡
D.阴阳相互转化
正确答案:A、B、C、D
7、按照相生规律确定的治疗原则有:
A.实则泻其子
B.虚则补其母
C.抑强
D.扶弱
正确答案:A、B
8、下列哪些治疗方法是属于抑强、扶弱的治疗原则的体现:
A.抑木扶土
B.培土制水
C.培土生金
D.佐金平木
的病变。

A对
B错
正确答案:A你选对了
15、津液不足,不能滋润濡养,就会表现出口干、咽干、鼻干、唇干、眼干、小便少而黄、大便干的干燥症状。

A.对
B.气虚发热
C.湿热证
D.阴虚发热
正确答案:D你选对了。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闻诊)-试卷1-1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闻诊)-试卷1-1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闻诊)-试卷1-1(总分:6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失音是指(分数:2.00)A.发音困难B.声音不清脆C.完全不能发音√D.声齐不响亮解析:解析:失音即是指完全不能发音。

2.“金实不鸣”的原因多为(分数:2.00)A.邪气犯肺√B.津枯肺损C.气虚无力D.虚火灼金解析:解析:“金实不鸣”是指邪气犯肺而致肺气壅塞不宣,声门闭阻,故有声音嘶哑。

3.成年人的呼吸次数,正常值为(分数:2.00)A.40次/分钟B.16~20次/分钟√C.25次/分钟D.16次/分钟解析:解析:成年人的正常呼吸次数为16~20次/分钟。

4.呼吸微弱,短而声低,称为(分数:2.00)A.上气B.短气C.气微D.少气√解析:解析:少气即是指呼吸微弱,气短而声低。

5.阳虚久病,突发喷嚏连连,多为(分数:2.00)A.阳气回复√B.新感外邪C.阳气衰败D.阳气亡失解析:解析:此为阳气回复之征。

6.神志不清,语言重复,声音低微,时断时续,称为(分数:2.00)A.谵语B.郑声√C.独语D.错语解析:解析:郑声表现为神志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声音低弱,为精气大伤之征。

7.咳嗽声音重浊,吐痰质清色白,鼻塞不通,多为(分数:2.00)B.外感燥邪C.外感寒邪√D.外感湿邪解析:解析:咳声重浊,吐痰清稀色白,兼有鼻塞不通为感受寒邪。

8.呕吐声音壮厉,呕吐物呈胶黏黄水,或酸或苦,多为(分数:2.00)A.实热之证√B.虚寒之证C.热扰神明D.食滞胃脘解析:解析:呕吐声音壮厉,为实证,呕吐物胶粘色黄或有酸占,为热证。

9.因情志抑郁不畅而发出长吁短叹声,称为(分数:2.00)A.喷嚏B.嗳气C.太息√D.呃逆解析:解析:太息即吁气或叹气,多在情志不畅.胸胁不舒时发出。

10.病室发出苹果气味,多为(分数:2.00)A.病人脏腑败坏B.消渴病人√C.水肿晚期,病人D.失血病人解析:解析:消渴病人晚期会散发出似烂苹果气味。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望诊)-试卷1-1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望诊)-试卷1-1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望诊)-试卷1-1(总分:6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神在全身皆有表现,却突出地表现于A.语言B.动态C.目光√D.表情神是机体生命活动及精神意识状态的综合体现,而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眼睛又被称为“心灵的窗户”,故神虽全身皆有表现,但却突出地反映于目光。

2.下列哪项属“假神”的表现A.语无伦次B.面部潮红C.反应迟钝D.突然能食√垂危的病人,数日不能进食,突然欲食,井非好转,而是假神的表观。

3.久病精气衰竭的病人,突然精神好转,食欲大增,颧赤如妆,语言不休。

此属A.有利B.无神C.假神√D.失神病人出现的一时性好转与其危重病情不相符,故当属假象。

4.戴阳症的面色是A.满面通红B.颧部潮红C.颧红如妆√D.面青颊赤戴阳证病人,由于阴不敛阳,以致虚阳浮越于上,而见颧红如妆。

5.面色随四时不同而微有变化,秋天的面色相应为A.稍赤B.稍白√C.稍青D.稍黄根据五行学说,白色与秋季相应,故面色在秋季表现为稍白。

6.形成面色青的原因主要是A.寒凝√B.湿阻C.气虚D.痰滞寒凝则气滞血瘀,经脉拘急收引,故面色发青。

7.形成面色黄的原因主要是A.阴寒内盛B.脾虚湿蕴√C.心肺气虚D.肾阴亏损黄为脾虚湿蕴之象。

脾失健运则水湿内停,气而不充,故面色发黄。

8.颧部潮红主病A.心火亢盛B.阴虚内热√C.阳明实热D.虚阳浮越色红主热。

阴虚火旺者不似阳盛发热之满面通红,而是表现为两颧潮红。

9.脾胃气虚,气血不足的病人,面色常表现为A.白B.萎黄√C.苍D.色黄晦暗脾胃气虚,气血化生乏源,则面色淡黄无泽,枯槁无光,称为萎黄。

10.面色黄而虚浮,称为A.萎黄B.黄疸C.阴黄D.黄胖√脾失健运,水湿泛溢肌肤,故面黄虚浮。

11.病人坐而喜仰多属A.脾气虚衰B.肺虚气少C.肺实气逆√D.咳喘肺胀肺主气司呼吸,痰饮壅滞于肺,影响肺气宜降而气逆,故坐而仰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core:1 分】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 18.病人体内湿浊之邪将化,可见
• A.腻苔 • B.腐苔 • C.松苔 • D.滑苔 • E.霉苔
【score:1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 19.镜面舌的形成机理是
本题思路: 3.若小儿指纹透关射甲则提示
• A.邪气入络
• B.邪气入经 • C.邪入脏腑,病情较重 • D.病情凶险,预后不良 • E.风寒表证
【score:1 分】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 4.中医诊断学中最主要的内容是
• A.诊法 • B.诊病 • C.病案 • D.治法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 21.主气蕾两燔的舌象是 • A.红瘦舌,黑苔 • B.红绛舌,薄白苔 • C.红绛舌,黄白苔 • D.红舌,苍老滑苔 • E.淡白舌,黄裂苔
【score:1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 22.通过察舌苔有根无根可了解
本题思路:
16.舌苔上罩有一层白色或透明的稠厚黏液的腻苔是 • A.滑腻苔 • B.黏腻苔 • C.燥腻苔 • D.垢腻苔 • E.脓腐苔
【score:1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 17.挟舌本的经脉是
• A.手少阴心经 • B.足厥阴肝经
• C.足太阴脾经 • D.足少阴肾经 • E.手太阴肺经
本题思路: 6.病人痰饮内停,容易见到
• A.积粉苔 • B.腻滑苔 • C.厚粘苔 • D.薄干苔 • E.白霉苔
【score:1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 7.下列表现为自宫自语,喃喃不休,见人语止,首尾 不续的是 • A.错语 • B.独语 • C.谵语 • D.郑声 • E.狂言
【score:1 分】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 10.表现为神识不清,语无伦次,声高的是
• A.错语 • B.独语
• C.谵语 • D.呓语 • E.郑声
【score:1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 11.以下舌象主气虚证的是
• A.舌淡红苔薄白 • B.舌淡瘦苔白腻 • C.舌淡胖苔水滑 • D.舌淡苔薄白 • E.舌紫暗苔少
【score:1 分】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 12.小儿指纹透于气关是提示
• A.正常表现 • B.邪气入络,邪浅病轻 • C.邪气入经,邪深病重 • D.邪入脏腑,病情严重 • E.病情凶险,预后不良
【score:1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 15.见皮肤生椭圆形水疱,晶莹明亮,顶满无脐,浆 液稀薄的是
• A.天花 • B.水痘 • C.白痦 • D.湿疹 • E.热气疮
【score:1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中医诊断学-1-1 (总分:50 分,做题时间:90 分钟) 一、选择题(总题数:0,score:0 分) 二、A 型题(总题数:50,score:50 分) 1.热极津耗液损最典型的舌象是 • A.舌苔由润变燥 • B.舌光无苔少津 • C.舌苔由燥变润 • D.舌苔由白转黄 • E.舌苔黑而燥裂
【score:1 分】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2.湿浊中阻,津气不得宣化,可见四种舌象
• A.苔如积粉 • B.白厚腻干苔 • C.黄腻滑苔 • D.薄白润苔 • E.白腻滑润苔
【score:1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score:1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 8.下列不属于观察苔质的内容的是 • A.厚苔 • B.燥苔 • C.腐苔 • D.黄苔 • E.剥苔
【score:1 分】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
9.下列表现为睡梦中说话,吐字不清,意思不明的是 • A.错语 • B.独语 • C.谵语 • D.呓语 • E.郑声
【score:1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 13.引起哮病发作最常见的诱因是
• A.宿痰内伏 • B.感受外邪 • C.劳倦过度 • D.过食辛辣 • E.情志失调
【score:1 分【C】 【D】 【E】 本题思路: 14.主外感秽浊之气,热毒内盛的舌苔是 • A.白腻苔 • B.黄腻苔 • C.白如积粉 • D.灰苔而润 • E.黑苔而水滑
• A.水湿上泛 • B.胃无生气 • C.热盛伤津 • D.热入营分 • E.胃肠热结
【score:1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 20.最易导致太息的是
• A.肝风内动 • B.肝气虚弱 • C.肝气郁结 • D.肝阳上亢 • E.脾气虚弱
【score:1 分】 【A】
• A.邪气盛衰 • B.气血盈亏 • C.津液存亡 • D.胃气有无 • E.脏腑虚实
【score:1 分】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 23.以下最能说明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的是
• E.处法
【score:1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 5.下列多表现为咳声短促,咳后有鸡啼样回声的是
• A.顿咳 • B.白喉 • C.肺痨 • D.肺痿 • E.肺痈
【score:1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