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媒体创意思维与表达的思考[论文]

合集下载

新媒体写作的思维方式

新媒体写作的思维方式

新媒体写作的思维方式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新媒体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

无论是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还是各类新闻资讯平台,新媒体的影响力日益凸显。

而要在这个竞争激烈的领域中脱颖而出,掌握新媒体写作的思维方式至关重要。

新媒体写作与传统写作有着显著的区别。

传统写作往往更注重文采、修辞和逻辑的严密性,而新媒体写作则需要更快速地抓住读者的注意力,传递核心信息,并激发读者的互动。

首先,用户思维是新媒体写作的核心。

这意味着我们要时刻站在读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在写作之前,先问问自己:我的读者是谁?他们的需求和痛点是什么?比如,如果我们的目标读者是职场新人,那么文章可能会侧重于提供实用的职业发展建议;如果是家长群体,那么教育、亲子关系等方面的内容可能更受欢迎。

只有明确了读者的画像,我们才能创作出有针对性、能引起共鸣的文章。

标题的重要性在新媒体写作中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一个好的标题就像是一扇引人入胜的大门,能够吸引读者走进我们的文章。

标题要简洁明了,同时又要具备足够的吸引力和悬念,让读者产生点击的欲望。

比如,“_____,你还不知道的秘密”“学会这一招,_____不再难”这样的标题格式往往能够激发读者的好奇心。

内容的简洁性和易懂性也是新媒体写作的关键。

现代人的阅读习惯趋于碎片化,长篇大论的文字很容易让读者失去耐心。

因此,我们要学会用简洁的语言表达观点,避免冗长和复杂的句子结构。

同时,运用生动的案例、故事来阐述观点,能够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另外,新媒体写作需要注重情感的传递。

人是情感动物,能够触动读者情感的文章往往更容易被记住和分享。

无论是喜悦、悲伤、愤怒还是感动,通过文字让读者感受到我们的情感,能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互动思维也是新媒体写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文章中设置问题、引导读者留言评论、开展投票等,能够增加读者的参与感,让读者与作者、与其他读者之间产生交流和互动。

再者,视觉化思维对于新媒体写作也具有重要意义。

媒体行业中的创意与创新思维

媒体行业中的创意与创新思维

媒体行业中的创意与创新思维创意与创新思维在媒体行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媒体行业是一个高速发展和竞争激烈的行业,唯有在不断引入创意和创新的同时,才能不断适应市场变化、吸引观众并保持竞争优势。

首先,创意是推动媒体行业发展和变革的原动力之一、媒体行业需要不断寻找新的创意来吸引观众的关注和赞赏。

创意能够为媒体行业带来新的思维和想法,使其在内容创作、业务模式和服务提供等方面焕发出新的活力。

例如,电影行业经常通过创造新的故事情节、特效和影音技术来吸引观众,并与其他行业合作创造出全新的体验,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

此外,媒体行业还需要创造性地利用新的技术和平台来提供更具吸引力和互动性的内容创作和传播方式。

其次,创新思维可以帮助媒体行业应对市场变化和挑战。

媒体行业面临着内容过度供给、媒体碎片化和观众转型等挑战。

在这些挑战中,创新思维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创新思维可以帮助媒体行业找到新的商业模式、转型升级、打破传统行业边界,以及满足观众不断变化的需求。

例如,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使得传统媒体行业不得不转型,不仅仅是移动互联网的崛起,还有社交媒体和直播等新的媒体形式的兴起。

这些变化迫使媒体行业寻找新的商业模式,如自媒体、直播平台等,同时也在内容创作、节目制作和运营管理等方面做出了创新。

最后,创意与创新思维还可以激发媒体行业的创业创新精神。

媒体行业具有较低的准入门槛和广阔的市场需求,这为创业者提供了很大的机会。

创业者通过创意和创新思维,可以找到新的商业机会,提供新的服务和产品,以及改变行业格局。

例如,优酷土豆、爱奇艺等在线视频平台的兴起,彻底改变了传统电视行业的格局。

创业者可以不断通过创意和创新思维,发现市场的不足,挖掘观众的需求,并提供独特的解决方案。

总之,创意与创新思维是媒体行业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它们不仅能够推动行业的发展与变革,还可以帮助行业应对市场的变化与挑战,激发艺术创作的力量,以及激发创业创新的精神。

媒体行业需要不断鼓励和培养创意与创新思维,以保持行业的竞争优势和创造力。

新媒体写作中的创意与创新之道

新媒体写作中的创意与创新之道

新媒体写作中的创意与创新之道当今社会,新媒体的发展迅猛,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传递思想以及表达个性的重要途径。

在这个时代,作为新媒体从业者,如何在写作中展现创意和创新成为了一项关键的能力。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讨论新媒体写作中的创意与创新之道。

一、创意的重要性创意是指在写作过程中产生新颖独特的思想和观点。

在新媒体时代,大量的信息涌入人们的视野,因此,只有具备创意的作品才能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引起读者的关注。

创意不仅可以吸引眼球,还可以使作品更加有趣,增强阅读体验。

二、如何培养创意1. 广泛阅读:阅读是培养创意的重要手段。

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作品,可以开拓思维,汲取灵感。

同时,阅读还可以了解行业动态和热门话题,为创意的产生提供素材。

2. 观察生活: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常常蕴藏着创意的萌芽。

作为新媒体写作者,应该时刻保持敏锐的观察力,捕捉身边的故事和情感,并能够将其转化为富有创意的文字。

3. 多角度思考:创意源于对事物不同角度的思考。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可以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挖掘问题的本质,寻找到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

三、创新的意义创新是指将创意应用于实际写作中的过程。

在新媒体写作中,创新是为了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

创新可以表现在不同的方面,比如在表达形式上的创新,可以尝试运用多媒体、图表等方式来丰富作品的内容;在内容呈现上的创新,可以通过选择有价值的信息,提供专业化的知识,来满足读者的需求。

四、如何实现创新1. 多媒体应用:新媒体具有多媒体的特点,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在写作中加入图片、视频、音频等元素,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2. 数据分析: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读者的偏好和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创新写作。

3. 故事化表达:将信息和思想以故事的形式表达出来,可以吸引读者的情感共鸣,增强作品的吸引力。

五、创意与创新的案例分享以下是几个成功应用创意和创新的案例:1. 短视频创意-故事化呈现某新媒体平台在短视频中,运用连续剪辑和镜头切换技巧,将一个有趣的故事分解成若干小段,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提高短视频的观看效果。

自媒体时代的创新思维与创意表达

自媒体时代的创新思维与创意表达

自媒体时代的创新思维与创意表达自媒体时代的到来,给了广大的创作者和内容创意者更多的机会和平台,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个信息喧嚣的时代,如何通过创新思维和创意表达来吸引读者和观众的眼球,成为每一位自媒体从业者所面临的问题。

下面,我将从创新思维和创意表达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创新思维在自媒体领域的重要性创新思维是指突破传统思维模式,产生新观点、新理念和新方式的思考方式。

在自媒体时代,创新思维被认为是必备的素质,因为它可以激发作者的创造力,使内容更具独特性和吸引力。

创新思维能够帮助自媒体从业者发现和挖掘问题背后的新颖视角和解决方案。

例如,当我们面临一个社会现象或者热点事件时,传统的思维方式往往只会纠结于沉重的新闻报道,而创新思维则能够发现其中隐藏的社会问题,以轻松幽默的方式引发读者的共鸣。

此外,创新思维还能够促使自媒体从业者更加敏锐地洞察市场需求。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时代,我们需要通过创新思维来寻找自己的独特定位。

只有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创新,才能够产生更有价值的内容。

二、创意表达在自媒体领域的实践方法创意表达是指通过多种具有想象力的方式将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传递给读者和观众。

创意表达不仅要求内容的独特性,还需要颠覆传统的表达方式,让读者在阅读时产生既视感和新鲜感。

在自媒体领域,创意表达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实践:1. 故事化表达:采用故事的形式来表达观点和思想,可以增加读者的情感共鸣和记忆深度。

通过构建生动的人物形象和悬念十足的情节,吸引读者持续关注。

2. 图文结合:使用图像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来表达内容,可以提高读者的阅读体验和理解度。

例如,通过插图或者漫画的形式来展现观点,既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又能够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3. 跨界合作:与其他领域的专家或者明星进行合作,通过跨界的方式呈现内容。

这样一来,既能够借助他人的人气和影响力来吸引更多的观众,又能够产生创新的碰撞,为读者带来更多新鲜的观点和体验。

4. 多媒体展示:运用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创意表达,丰富内容的呈现方式,提高读者的参与度和体验感。

新媒体写作中的内容创新与创意思维

新媒体写作中的内容创新与创意思维

新媒体写作中的内容创新与创意思维在新媒体时代的今天,内容的创新与创意思维对于写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传统媒体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新媒体以其互动性、多样性和及时性成为了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

如何在新媒体写作中进行内容创新和运用创意思维,已经成为了每个写作者必须面对的挑战。

一、新媒体写作中的内容创新1. 丰富多样的内容形式在新媒体时代,写作者可以尝试利用多种形式来呈现内容,例如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

这不仅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还能够增强内容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通过混合运用不同的媒介形式,写作者可以更好地传达信息和触动读者的情感。

2. 独特的视角和立场内容创新也要求写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拥有独特的视角和立场。

在撰写文章时,可以尝试深入挖掘问题的本质和背后的逻辑,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观点。

这样的创新思维可以引起读者的共鸣,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影响力。

3. 个性化的创作风格在新媒体写作中,写作者的个性化创作风格也是内容创新的重要方面之一。

通过培养独特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可以让读者在海量信息中迅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对作者形成记忆和认可。

因此,写作者需要不断探索和塑造自己的写作风格,使其与众不同。

二、新媒体写作中的创意思维1. 跨界融合的创作在新媒体时代,写作者需要具备跨界思维,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思维进行融合,创造出更具创意和趣味性的内容。

例如,可以将文学、音乐、绘画等领域的元素引入到文章中,创造出更为丰富独特的新媒体作品。

2. 反向思维和逆向思考传统思维常常受到一定的束缚,而新媒体写作需要更加开放和创新的思维方式。

写作者可以尝试反向思维和逆向思考,打破常规的思维模式,发现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案和可能性。

通过这种创意思维方式,可以为读者带来不一样的思考和体验。

3. 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创意思维需要建立在敏锐和细腻的观察力与洞察力基础之上。

写作者应该对社会现象、人群需求和市场动态进行深入观察和研究,发现潜在的创作素材和创意灵感。

新媒体写作的创新思维与技巧

新媒体写作的创新思维与技巧

新媒体写作的创新思维与技巧随着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普及,新媒体写作已经成为传播信息和观点的重要途径。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在众多内容中脱颖而出,并吸引读者的注意力,需要创新思维和高效的写作技巧。

本文将探讨新媒体写作的创新思维和技巧,帮助读者提升写作竞争力。

一、创新思维1. 突破传统框架新媒体写作要摒弃传统的写作模式和框架,以创新的方式呈现内容。

可以透过个人经历、案例分析或实地调研等方式,突破读者的思维定式,引发他们的兴趣。

2. 挖掘独特视角在撰写文章时,寻找独特的视角是至关重要的。

可以通过深入研究、多角度思考和与专业人士的交流等方式,发现并挖掘出与众不同的观点和见解,从而吸引读者的眼球。

3. 运用多媒体元素新媒体写作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多媒体元素的应用。

可以通过插入图片、视频、音频等,丰富文章的内容形式,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更加生动、有趣。

二、写作技巧1.简明扼要的开头在新媒体写作中,开头是吸引读者的关键。

开门见山地提出问题或观点,简洁明了地交代背景情境,能够迅速吸引读者的兴趣与阅读欲望。

2. 引用权威数据和案例为了提升文章的可信度和说服力,引用权威的研究数据和具体的案例是必不可少的。

这样不仅可以证明作者的观点和论断,同时也能够让读者对文章的内容产生更深入的认同。

3. 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新媒体写作忌讳使用复杂难懂的语言,应该采用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

避免使用冗长的句子和专业术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准确表达意思,有助于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

4. 结构清晰的段落为了保持读者的阅读兴趣和节奏感,文章的段落结构应该清晰有序。

每个段落应该有一个主题,通过引言、论证和总结等手段来展开,确保逻辑连贯和紧凑有力。

5. 视觉美观的排版新媒体写作的排版要求整洁美观,以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

可以适当增加标题的字体大小或加粗,使用有吸引力的配图,并采用分段、缩进和标点等手段来提高文章的可读性。

综上所述,新媒体写作的创新思维和技巧对于提升写作水平和吸引读者是至关重要的。

新媒体文案创意思考的方法

新媒体文案创意思考的方法

新媒体文案创意思考的方法
1. 创意思考是新媒体文案的灵魂,只有不断挖掘新思路,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2. 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深入了解他们的需求和痛点,才能为他们提供有价值的内容和服务。

3. 创意来源无处不在,可以从生活中、行业趋势、竞品分析等多个方面寻找灵感,不断拓展思维边界。

4. 创意不是凭空产生的,需要有系统的方法和流程来引导,例如头脑风暴、思维导图、SWOT分析等。

5. 在创意的基础上,要注重文案的可读性和传播性,采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有趣的表现形式和适合平台的传播策略。

6. 创意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优化和迭代,通过数据分析和用户反馈来不断改进和提升。

7. 创意思考需要团队的协作和交流,鼓励不同角色的人员参与,从不同角度出发,汇聚多元化的思维力量。

8. 创意思考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关注行业动态和新技术,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和视野。

9. 创意思考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坚持不懈地投入时间和精力,才能取得长期的成果和效益。

10. 创意思考的最终目的是为用户创造价值和体验,只有真正满足用户的需求,才能赢得用户的信任和忠诚。

对新媒体创意思维与表达的思考

对新媒体创意思维与表达的思考
许 在未来 , 当 人 们 走 进 自己 的 家 中 , 空 调 会 自动 开启 , 电视会 自动 调 到你 喜 欢 的频 道 , 热 水 会 自动 为 你 放 好 , 相 信 这 一 些 随
互联网与移 动通信 网之后 的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 。 或 有线 电视网 、 图文 电视 、 电子计算机通 信 网、 大型 电脑数据 库 机 、
在飞速发展 的智 能手机行业 ,新技术 的应用更是层 出不 穷, 最为人们熟知 的就是手机应用 , 简称 A P P 。其功 能可 谓无
概念。由此“ 新媒体” 一词 开始在美 国社会上流行, 并在不久
所不及 , 除 了一些常规 的通信工具 和游戏 , 各种有现实使 用功
能的A P P不 断地被发 开出来 : 例 如地 图导航 、 美食购 物 、 日历
准确 的定 义 , 一 方 面新 媒 体 对 人 们 生 活的 改 变 已经 越 来越 深入 各 个层 面 。面 对 这 个 多媒 体 时代 的挑 战 , 我 们应 该 去
努 力探 索和思考怎样抓 住 时代发展 的潮流 , 怎样通过我们 的创意思 维将 多媒 体技术 充分应用 , 以达到最终 的表 达
为 Ma c h i n e l 0 Ma n ,Ma n t o Ma c h i n e , Ma c h i n e t o M o b i l e ), 旨
在世界科学技术发生 巨大进 步的背景下 ,在社会信息传播领 域 出现 的建立 在数字技术基础 上 的能使传 播信息 大大扩展 、
二、 前沿技术对新媒体表现手法的影响
随着社会技术 的进 步 ,以多媒 体为平台而产生 的表现手
着物联 网的发展将不会 只出现 的影视剧里了。
然而走在技 术最尖端的人们总是不满足 于现状 的 ,增 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新媒体创意思维与表达的思考
摘要:新媒体从诞生到现在得到了超乎人们想象的发展,正因为这样,一方面人们至今还无法给出“新媒体”一个准确的定义,一方面新媒体对人们生活的改变已经越来越深入各个层面。

面对这个多媒体时代的挑战,我们应该去努力探索和思考怎样抓住时代发展的潮流,怎样通过我们的创意思维将多媒体技术充分应用,以达到最终的表达目的。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发展;思维;表达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4-0254-01
从互联网到移动网数字网络,再到云计算等等,新媒体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全面,对人们生活的改造力度也越来越大,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离不开这些新媒体技术。

人们甚至预言,新媒体将会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和轨迹,创造出一个全新的人类文明体系。

因此,新媒体成为了现今新闻学、广告学、传播学、视觉传达等多种学科的研究热点。

一、对“新媒体”定义的解读
“新媒体”一词最早见于1967年美国cbs(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ntsc电视制式的发明者p.goldmark发表的一份关于开发evr(电子录像)商品的计划书。

后来,1969年,美国传播政策总统特别委员会主席e.rostow在向尼克松总统提交的报告书中也多处提到“新媒体”这一概念。

由此“新媒体”一词开
始在美国社会上流行,并在不久以后影响了全世界。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局长岳颂东提出:“新媒体是采用当代最新科技手段,将信息传播给受众的载体,从而对受众产生预期效应的介质。


上海交大的蒋宏和徐剑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对新煤体做出了
界定。

他们认为,就内涵而言,新媒体是指20世纪后期在世界科学技术发生巨大进步的背景下,在社会信息传播领域出现的建立在数字技术基础上的能使传播信息大大扩展、传播速度大大加快、传播方式大大丰富的,与传统媒体迥然相异的新型媒体。

就外延而言,新媒体包括了光纤电缆通信网、有线电视网、图文电视、电子计算机通信网、大型电脑数据库通信系统、卫星直播电视系统、互联网、手机短信、多煤体信息的互动平台、多媒体技术广播网等。

二、前沿技术对新媒体表现手法的影响
随着社会技术的进步,以多媒体为平台而产生的表现手法也随之愈来愈丰富。

如已经为人们所知的3d、4d电影、巨屏环幕,巨大的荧幕加上3d 眼镜和周围环境的配合,令观众仿佛真的置身电影的场景中,体验从未体验过的别样风光;再有cave沉浸式系统,4面环屏,同时还能加上一些简单的互动,使观者彻底融入其中,目前这项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在虚拟训练和虚拟场景搭建上,一些房地产厂商为了节省成本,也引进了这种系统,作为可以随时更换的样板房;全息投影技术也为人们的设计表达提供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burberry2011年举办的秀场上,全息技术所呈现的震撼效果赢
得了满堂喝彩,被作为时装秀场上技术与艺术表现手法相结合的典型佳作。

在服装行业,先进的技术甚至产生出了虚拟的试衣装置——“试衣魔镜”,这是一种顾客可以如照镜子般真实的数字试衣技术,只要挥动手臂,试衣镜就会通过人体追踪识别技术来服从使用者的指令。

这项技术由一开始的僵硬、不真实,到现而今的可以模拟出面料的真实垂感,可以精确地和使用者的身材相匹配,可以快速地更换服装,未来的发展前景可谓十分广阔,甚至有可能改变整个服装产业链的模式。

在飞速发展的智能手机行业,新技术的应用更是层出不穷,最为人们熟知的就是手机应用,简称app。

其功能可谓无所不及,除了一些常规的通信工具和游戏,各种有现实使用功能的app不断地被发开出来:例如地图导航、美食购物、日历节气等等。

这些实用的功能,也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完善。

例如现下流行二维码扫描识别,商家可以利用二维码来宣传自己,为顾客提供最新的资讯,与客户达成互动;人们也可以利用二维码为自己量身打造一款电子名片,只要用手机扫一扫就能互相交换名片信息。

而二维码的便捷性、易操作性,也为即将到来的物联网时代做好了初步的有可行性的准备。

物联网也被称作m2m,即machine to machine(广义的还可理解为machine lo man , man to machine,machine to mobile),旨在实现人、设备与系统间的智能互动,在业界被认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

或许在未
来,当人们走进自己的家中,空调会自动开启,电视会自动调到你喜欢的频道,热水会自动为你放好,相信这一些随着物联网的发展将不会只出现的影视剧里了。

然而走在技术最尖端的人们总是不满足于现状的,增强现实的应用又一次打开了人们的视野:当你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只需打开手机将周围事物进行扫描,哪里有旅店,那里是餐厅,哪里是车站就会显示在手机屏幕上,周围事物的所有信息都会被你的只能手机捕获。

这项技术已经在一些智能手机中开发应用。

在生活中的每时每刻,人们都会感受到这种技术的进步对生活形态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信息的表达方式和传播方式也因技术的进步而被赋予了更高的期待,普通的媒介,普通的表现手法或许已经难以捕获人们的眼球和心,但是面对技术如此快的更新速度,我们设计者需要思考是:要一直追在技术的后面跑吗?怎样才能最好地运用这些技术?
三、把握新媒体发展的潮流趋势
“任何一个科学领域的创造性思维都离不开感知力,而艺术是增加这种感知力的最强有力手段。

感性和理性是人类思维的两大形式,感性是典型的代名词是艺术,而理性最典型的代名词是科学。

”科学的发展,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其实就是技术的发展,“艺术+技术=设计”这个公式已经被业内人士广泛认可,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好的设计,需要我们既要掌握理性思维来运用技术,也需要拥有感性思维来丰富其内涵和表现形式。

而现在我们所面临的日新月异的
技术,其变更速度已经超出艺术的表达形式太多,致使很多设计师只是在技术的身后追赶,而来不及在内涵和表达形式上进行总结和沉淀。

尤其是在国内,受到大的环境影响,有部分创作者或设计师追求的是为了运用新技术而运用新技术。

比如影视作品中对特效场景的运用,当观众在《阿凡达》、《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等作品中被强烈的视觉效果吸引时,国内设创作者们设计师们却没有意识到这些细腻而华丽的特效并不是唯一吸引人的理由,那些传统意义上的审美标准,如故事的合理性、影片的节奏、叙事的手法等,总是被国内的创作者们忽视。

于是,有了像《无极》、《英雄》之类的仅靠用特效撑场面的影片的出现。

再看动画产业的发展,当皮克斯已经开始把3d与2d的表现手法相结合,重现手绘风格的魅力时,国内的一部分动画企业依然在比拼其实做得并不是很娴熟的3d效果。

“技术的发展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作为个体对知识的把握能力,一眼望不到尽头。

但现在的思想和教育却依然在想着如何追赶上技术的步伐,这是很不妥当的一件事情……目前的设计充当着把电脑技术带来的新奇果实介绍给社会的角色。

”跟在技术发展的身后,我们总是会被技术所左右,永远跟不上时代变换的潮流。

这并不是说技术不重要,技术是我们能够进行创作的前提,尤其是在新媒体越来越繁荣发展的今天,未来的信息传递和表达都将会以新媒体为载体,充分地了解新媒体的最新技术行情,才能使我们的更好地发挥设计才能。

但技术也仅仅是一个基础,思维方式才真正决定了我们设计的高度,而这种思维的高度才能使我们站在技术的发展潮流中而不迷失方向。

这种思维方式应该是一种宏观的思维方式,一种“以人为本“的思维方式。

就像原研哉所表达的设计理念那样,我们的设计应当是注重体验的,并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我们的思维方式应当是将一种理念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的思维方式。

在此基础上,无论是艺术也好,设计也好,技术也好,都是为了人而服务的。

而在表达设计时,技术也只能被我们看做一种实现手段,而不能代替设计本身的位置。

参考文献:
[1]陶丹,张浩达.新媒体与网络传播[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3.
[2]岳颂东. 新媒体产业的8个特点[db/ol].http:
///hy/20080519/17024884944.shtml/2008-05-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