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第二课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教案人教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学习方法指导丛书参考答案

学派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兵家
代表人物 孔子 孟子
老子 墨子 韩非子 孙武 孙膑
时代
主要主张
著作
春秋 野仁冶的思想曰有教无类尧因材施教
叶论语曳
战国
野仁政冶曰野民贵冶尧野君轻冶和野富贵不能淫袁贫贱 不能移袁威武不能屈冶的道德准则
叶孟子曳
春秋
主张野无为冶袁要求人们顺应自然曰具有辩证思 想
叶道德经曳
1
新课标窑学习方法指导丛书窑历史与社会八年级窑上册
渊圆冤地理环境证明院埃及位于非洲的东北部袁这里终年干旱少雨袁尼罗河成了唯一的水 源遥 若无此水源袁埃及人将无法生存遥 由于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袁河水灌溉了两岸的土地袁还 给地面铺上了一层肥沃的淤泥袁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遥 河水退却后袁埃及人依靠集 体的力量袁用粗糙简陋的工具袁清除荆棘袁排干沼泽袁开沟筑坝袁辛勤耕耘遥
第三课 西方古典文明
我做做 员援阅 圆援悦 猿援粤 源援月 缘援悦 远援粤 苑援阅 愿援悦 怨援悦 员园援悦 员员援悦 员圆援阅
读与思 员猿援渊员冤罗马与迦太基国进行争霸战争遥 罗马胜利袁成为地中海霸主遥 渊圆冤罗马在扩张过程中袁掠夺了大量的奴隶袁促进了奴隶制经济的快速发展遥但奴隶地位
低下袁处境悲惨袁与奴隶主阶级矛盾冲突日益激化遥 员源援渊员冤古代的征战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遥 同意袁因为虽然在征战这
公元前 员愿 世纪
印度河与恒河
古埃及
汉谟拉比
渊圆冤印度的种姓制度
第一等级
首陀罗
用野原人冶的手创造
统治阶级
第二等级
刹帝利
用野原人冶的嘴创造
第三等级
吠舍
用野原人冶的腿创造
被统治阶级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框早期国家与社会 课件 (共48张PPT)[可修改版ppt

周武王
我有三个儿子:大儿子是二夫人所 生,二儿子是大夫人所生,三儿子也是 大夫人所生。周王年龄越来越大,不得 不考虑王位的继承人,于是他召集王室 成员商议。可是他的三个儿子都想取得 他的王位。大儿子:我是长子,年纪最 长,你们都应该听我的。二儿子:我是 正室夫人所生,当然应该由我来继承王 位。三儿子:你们都别争了!我最有才 能而且是父亲最疼爱的儿子,应该由我 来继承爵位和家业。”
甲骨文所见商朝刑罚简表
夏商周建立起强大军队,制定了严酷的刑法。
目的:维持社会秩序和对外征战
3、商朝的灭亡
(1)时间:公元前1046年
(2)人物:纣
(3)原因: ①国王纣奢侈残暴,修豪华宫殿,施炮烙 酷刑,失去民心; ②周国强大起来。
(4)标志:牧野之战
牧野之战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了很多不愿再 服从商朝统治的部落进攻商,纣王临时凑集人 马,在牧野(今河南汲县)与周激战。结果,因 为商朝的百姓都痛恨纣王的残暴,所以他们一 与周军相遇,就掉转矛头引导周军杀向纣王,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阵前倒戈”的故事。
建筑基址达9座。二里头遗址 河南偃师二里头夏朝宫殿遗址复原图
宫城是迄今可确认的我国最 早的宫城遗迹。纵横交错的 中心区道路网、方正规矩的
夏朝筑有城堡和大型宫殿, 建立起国家政权机构。
宫城和排列有序的建筑基址 ➢ 商朝的都城
群,表明二里头遗址是一处
占地30平方千米,城中
经缜密规划、布局严整的大
设有市场,商业繁荣。
青铜角
青铜提梁卣[yǒu]
兵 器
青铜矛
透雕兽面纹青铜钺 铁刃铜钺[yuè]
青铜戈
云雷纹矛
盛水器
铜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1 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课件

日
制度
甲骨文所见商朝武器和使用情况简表
甲骨文所见商朝刑罚简表
商朝建立了强大的军队,制定严酷的刑法。 目的:维持社会秩序和对外征战
(3)商朝的灭亡
灭亡原因: 商纣王的暴政
奢靡浪费,兴建酒池肉林(水池里装满酒,在里面划船 游玩:在树林里的每棵树上挂上肉),大兴土木,修豪华 宫苑。
暴虐嗜杀,使用炮烙(把人绑在烧红的铜柱上烫死),等 等。
相传是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地方
骊山烽火台遗址
知识点二 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
1.东周概况
(1)东周的建立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河南洛阳),东周开 始。
镐京
洛邑
(2)东周的起迄时间及发展阶段
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东
奴隶社会瓦解时期
周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封建社会开始时期
将来谁继承我的王位呢?
(3)宗法制
周王朝规定:只有嫡长子才是继承王位或爵位的唯一合法者, 庶子即使比嫡长子年长或更有才能,也无权继承。周天子的其 他诸子只能被封为诸侯。
含义:
是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来 决定继承权力的制度。
地位:是分封制的基础。
嫡长子 诸 子
嫡长子
诸 子 嫡长子 诸 子
嫡长子 诸 子
天子
(国家最高统治者)
分
封 制
诸侯的权利: 土地和民众。
诸侯的义务: 服从国王命令, 交纳贡品,守卫 疆土,管理地方 事务,保卫周王 室。
诸侯
(封国内最高统治者,听命于天子)
分封制的目的:为了巩固统治
分封制的作用:
积极作用:确立了周王的权威,开发了边远地区,成为 对周围民族具有较大影响的国家,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 国家。
人教历史与社会八上《1.2早期国家与社会》PPT课件 (4)

内部:以宗庙和宫殿等大型建筑为中心 周围:街道散布着许多农业村落和一些铸铜、制陶作坊 外层:城墙和河流
为什么这样布局?
二、商朝时期文明的发展
1、青铜文明
(1)青铜铸造业概况: 青铜铸造业发达,青铜器种类繁多,有礼器、饮食器、兵器、生产工具等。
你看到的青铜器有哪些种类?
这个时期被称为青铜文明,你们如何理解青铜文明?(作用、技术、 文字符号等) (2)青铜铸造业的作用: 使社会生产和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商 前1600年 前1046年 亳 殷
西周 前1046年 前771年 镐京
开国君主 亡国之君
禹
桀
主要成 就
世袭制 宫殿
汤
纣王
青铜器
甲骨文
周武王 周幽王
分封制
礼乐制 度
大禹 建立 夏朝
商汤 灭夏
约公元 约公元 前2070年 前1600年
武王 伐纣
西周 灭亡
公元
公元
前1046年 前771年
走进夏朝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主要统治地区 在今河南西部、山西南部一带。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 镐,史称西周。
二、西周的文明成就(统治措施)
1、军队和刑罚 2、分封制 3、礼乐制度
1、维护秩序和对外作战 2、巩固统治 3、调节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周天子
2
分土 地 和
封
人 口
制
等 (
权
利
)
朝 贡 和 征 战 等 ( 义 务 )
亲属 功臣 诸侯
1、《诗经》中唱道:“溥天之 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 非王臣。”这反映了西周实行 了什么制度?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课件第1单元第2课 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变革与争霸 (共28张PPT)

以上三则材料说明了什么呢?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想强大, 必须改革,固步自封,固守传统只 能落后于人。
2、齐桓公称霸的标志: 葵丘会盟
齐桓公 管仲
各诸侯
周天子派人参加
第三篇章: 解惑——天子诸侯怪相
春秋时期
周 天 子 诸 侯 王
哪种农具(方法)更加先进 ?
骨耜(河姆渡遗址出土) 铁犁(春秋出现)
3、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过程。各国为了战争的 胜利,不得不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进行某些改 革,从而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结果是加速了 奴隶制的瓦解。
历史歌谣
复习与总结
春秋诸侯齐首霸,尊王攘夷管助他, 晋楚争霸在中原,此时旧制如碎瓦。
探索与预习
战国七雄并立打,桂陵马陵留史话, 长平战后秦无敌,秦扫六合统天下。
齐桓公称霸
1、原因:
(1)位置:
临海(渔、盐业); 原黄河入海口(农业)。
地理位置优越
(2)用人: 善于用人
根本原因:
任用管仲为相
发展经济
变革
富起来 强起来
变革
改革军制和内政
(3)谋略: “尊王攘
夷”
材料一:齐桓公重用管仲,管仲实行改革,使齐国 迅速强大,成为当时第一个称霸的诸侯。 材料二:清朝末年,中国贫穷落后,饱受帝国主义 国家的蹂躏,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清朝统治者盲目 自大,不思改革进取。 材料三:改革开放前,中国经济发展缓慢,观念滞 后,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并取得举世 瞩目的成就。
第四篇章:
释疑——春秋争霸战争 惹争议
范蠡……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
有人说:范蠡生不逢时,如若和平年代必将大有作为; 有人说:范蠡恰逢时代,若不是争霸战争怎能显其谋略。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一单元 第二课 第一框 早期国家和社会课件 人教版

(十二生肖(shí èr shēnxɡixāiāoo)有)甲鼠、骨牛文、虎文、兔字、龙、蛇、马、羊、猴、鸡、
狗、猪)
第十六页,共43页。
猜一猜
十二生肖(shí èr shēnɡ
(十二生肖(shí èr shēxnɡiāxioāo))甲有鼠骨、文牛、文虎字、兔、龙、蛇、马、羊、猴、
鸡、狗、猪)
狗
猴
鸡
(2)夏朝的统治范围 (3)夏桀的暴政及商汤灭夏。
相传夏朝建都阳城,今天河南西部和山西 南部是它的活动中心。夏朝历经十三代、十六 个王,夏朝在经历了四百多年后,走到了它的尽头。 夏朝最后的国王名桀,是历史上少有的暴君。 他生活奢侈腐朽,对人民进行残酷剥削,矛 盾尖锐。这时黄河下游有一个商部落,日益 强大,并且得到了其他部落的支持,大约在
第十页,共43页。
司母戊方鼎 司母戊方鼎是商王文丁为祭祀母 戊而铸造的祭器,1939年在河南安阳 武官村殷墟出土,重875kg,是中国现 存的先秦时期最重的青铜铸件。造型 端庄厚重,器身呈长方形,立耳,柱 足粗壮,通高133cm,器口长110cm, 宽78cm。纹饰华美,腹部饰有兽面 (shòu miàn)纹,耳廓饰有虎食人头纹。 腹壁内铸铭文“司母戊”3个字,司通 “祠”字,意指祭祀,母戊为文丁母 亲的庙号。
第二课 中华(Zhōnghuá)早期国家与 社会变革
第一页,共43页。
思考题:
• 1、夏朝建立的时间是什么?它的建立有什么意 义?
• 2、什么是甲骨文?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 什么朝代开始的?
• 3、请说出周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以及都城。 • 4、什么是分封制?在分封制中,诸侯有什么义
务?分封制的意义又是什么? • 5、西周完善礼乐制度(zhìdù)的目的是什么?它
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扰百姓
庄子(战国时期)的思想有哪些?
• 认为种种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大多
根源于人性的扭曲。做人应该顺 其自然,这样才能返璞归真,社
会才不会乱象环生
3、墨家
创始时间、创始人 •战国前期,墨子
墨子的主要思想 •反对战争(非攻)
•主张爱一切人,视人如已,互
2、商朝
建立背景 •(夏)桀:残暴无度,激起平明和奴隶反抗 建立时间、人物
•公元前1600年前后,汤 主要文明成就 ①青铜铸造业发达,使社会
生产和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司母戊鼎(司母戊大方 鼎),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 古代最大的青铜器
②甲骨文
为什么叫甲骨文?
•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为什么要在甲骨上刻字?
1、东周王,洛邑 东周可以分为哪两个时期? •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的各自特点? •春秋时期: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威,反而依附 于强大的诸侯。一些实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 霸权,相互征战,争做霸主
•战国时期:已不再满足于称霸诸侯,做诸侯之长, 而是要灭掉其他各国,自己统一天下
助友爱(兼爱)
4、兵家
代表人物、著作、思想
•春秋晚期,孙武,《孙子兵法》,世界上最 早的兵书,“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战国时期,孙膑,《孙膑兵法》
5、法家
代表人物及主张 •战国末期:韩非子
•社会形势变化了,就应该“法与时 移”,同时也强调法也不能总是在 变•君主应加强自己的权力和威势,保证法令的贯 彻执战行国,时以期巩各固国地纷位纷变法图强,打击旧贵族, 强联化系国当君时权的力社;会同形时势,,为想了一应想对,战为争什,么统法治 者家向在百秦姓国征会收受沉到重的视赋?税,要求百姓服沉重
初中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1.2《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教学设计3

第2课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3课时百家争鸣教学目标:1、认识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背景〔条件〕:了解百家争鸣时期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他们的典型思想:理解与掌握孔子的核心思想和教育理念。
2、通过具体事例,配以图片、活动,让学生自己感受、思考各家的思想主张。
3、能够从历史和现实生活中体会孔子、墨子、孟子、韩非子等重要思想家的主张及其深远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诸子百家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难点:儒、法、兵家思想对后世〔现实生活〕的影响。
学与教的过程:导入:上课之前请同学们看一组图片,请问这一组图片反映的是什么事件?〔图片〕纪念孔子诞辰2558周年。
你了解孔子吗?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吗?〔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师:在春秋战国时期象孔子这样伟大的思想家还有很多,历史上把他们称为“诸子百家〞。
这些思想家们在当时纷纷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百家争鸣的相关内容。
板书:百家争鸣师: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百家争鸣的含义。
〔它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转:想一想:为什么百家争鸣会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生:依据课本答复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
师:百家是指当时出现了一百家学派吗?〔泛指数量多〕在这众多的学派中,哪一学派的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生:儒家学派〕师:我们有必要重点掌握儒家学派的相关内容。
它的创始人是孔子,你能介绍一下孔子的生平以及思想主张吗?〔投影〕○1孔子生平○2孔子的思想主张a、孔子作为创始人,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b、作为教育家又有怎样的教育主张?c、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还有可借鉴的意义吗?转:儒家学派的另一个代表是谁?他的主张是怎样的?生:孟子、主张实行仁政师:除了儒家学派书本上还介绍了哪几个学派,他们分别有怎样的思想主张?生:课本查找,完成下表〔师生交流〕师:从主张中发现不同学派的主张各有特色,当他们遇到同一件事时他们作出的评价会一样吗?投影:有个少年因国家赋税沉重,家里经济困难,偷了邻人的钱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第二课中
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教案人教版
1教学目标
1、认识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背景(条件),了解百家争鸣时期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以及他们的典型思想,理解和掌握孔子的核心思想和教育理念。
2、通过具体事例,让学生自己感受、思考各家的思想主张。
3、能够从历史和现实生活中体会孔子、墨子、孟子、韩非子等重要思想。
2学情分析
(1)学习对象分析:八年级学生学习自觉性增强,可以采用自学--指导的教学模式;所带班级学生思维活跃、参与意识强烈,为适度的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可能。
(2)、课堂问题预测:以下问题可能成为学生思维的难点,如: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为什么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后来没有能再出现类似的思想运动?老子的“无为”思想。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儒、法家思想及代表人物
教学难点:各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
导入: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原因、背景)
文士阶层的形成,为百家争鸣提供了人才
社会动荡和变革,带来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士人们为了实现自己的治国思想,四处游说、讲学,他们针对社会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主要学派及其代表人物
1、儒家
孔子:(1)治国思想:“仁”表现为①爱人,要求统治者关心和爱护百姓,②要克己复礼,加强个人修养,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规范,③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2)教育思想:
①重视道德教育,特别是个人修养,强调关爱别人,用社会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②广开私学,主张“有教无类”,不论贫富贵贱,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③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④注重启发式教育,强调温故而知新,不耻下问,学思结合。
影响: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
孟子:主张:①实行“仁政”②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道家:老庄
老子:主要观点(主张)①辩证思想(一切事物都有相互矛盾的两个对立面。
对立双方可以相互转化)②主张“无为”(要求人们顺应自然,反对统治者侵扰百姓)
3、墨子:主要主张:“兼爱”,爱一切人,视人如己,互助友爱;“非攻”,反对战争,主张和平
4、法家(韩非子)
主张:法治;强化中央集权和君主权力,用严酷的刑罚镇压人们反抗,以维护国家统治
5、兵家
孙武(春秋末期著名军事家),主张“知彼知己,百战不殆”;“避实击虚”;“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孙子兵法》
孙膑:《孙膑兵法》主张“事备而后动”等
三、拓展
1、活动1:模拟辩论,设置情景:一个人因赋税过重而偷盗了他人财物,学生分为儒、法、道、墨四家代表,讨论该如何治理该窃贼?(或者他们都会说些什么?)
2、活动2:如果你是当时的某国君主,你会采用哪家观点来治理国家?为什么?
3、哪一学派的影响最大?(当时、现在呢?)
4、古为今用:讲下面人物与当今思想观点连线,并说出其思想主张的渊源
5、讨论:如何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6、有许多成语典故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有关,其中包含了很多生活的智慧和道理。
守株待兔孟母三迁,择邻而居邯郸学步滥竽充数螳臂当
车郑人买履鹬蚌相争渔人得利自相矛盾后生可
畏视死如归东施效颦
无中生有朝三暮四……
问:诸子百家”,知不知道它所依据的是哪个历史时期?
生:春秋战国时期
师简要介绍
师:正是由于当时代表不同阶级和阶层利益的思想家纷纷著书立说,产生了不同思想流派,他们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展开讨论,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形成了一种局面叫做——“百家争鸣”。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春秋战国时期,领略百家争鸣的精彩
活动2【讲授】百家争鸣的背景
问: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呢?
“大动荡”:政治发展经历了从统一走向分裂,又从分裂兼并归于统一的过程,在这动荡的社会,贵族降为平民,形成了一个拥有学识的的文士阶层。
‚“大变革”:诸侯国为了争霸需要,变法图强,纷纷笼络人才(士受到诸侯国的重视,知识分子),而文士为了实现自己的治国理想,四处游说、讲学,提出不同见解,从而带来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ƒ“大发展”: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为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小农经济发展,新兴阶级崛起,社会结构变化。
活动3【活动】招贤纳士
师:我是准备一统天下的秦王,现在你们就是诸子百家,请你们把自己学派的主张经过透彻学习后,拿来游说我,看看谁能获得我的青睐,能在我秦国留任。
【小组展示】+板书
儒家:孔子思想——“仁”“礼”;教育——“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文化——五经道家:老子——道、辩证、无为
墨家:墨子——兼爱非攻节俭
法家:韩非子——变革、法治、集权
兵家:孙武——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活动4【活动】小试牛刀
战国时期,有一个少年因赋税多重,家境平寒,偷盗了邻居家的钱财。
如何处置这一事件,当时的诸子百家意见各不相同,争论纷纷。
请你用不同的学派思想来评论这件事。
法:严酷刑罚,以儆效尤。
儒:因赋税严苛而偷盗,说明当时君主苛政暴政逼着百姓犯罪,所以君主应该实行仁政,关爱百姓,另一方面没钱就偷盗反映国家道德水平低下,必须要道德教育,意识到偷窃是不对的,从根本上抑制这种行为。
道:顺应自然,
墨:爱一切人,偷邻居家的钱,说明和邻居家不和睦,邻里应该要和睦相处,相互帮助,就不会偷盗
兵:偷盗需要勇气,可以让这份勇气运用到合适的地方,可以让他去参军,因为家境贫寒,可以根据他战功大小给以赏赐。
活动5【活动】古今链接
学派、主张、现今思想连线
儒家:着重解决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希望通过这一学说可以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按照儒家学说处理身边发生的事情,相信我们这个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
道家:如果儒家是解决人与人的关系,那么道家注重解决什么?人与自然的关系。
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学说可以让人和自然和谐相处,返璞归真,相信我们如果能按照道家学说来顺应自然,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一定能做到社会可持续发展。
法家:同样法家的思想在我们的今天也是非常实用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今天,我们也要学习法家的思想,怎么治国?依法治国,当然还有我们的观念应该怎么样?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做到与时俱进。
墨家:墨家思想在我们的今天也是非常有用的,主张爱一切人,互助友爱;爱好和平,反对战争;提倡节约,反对浪费。
兵家:知己知彼百战百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