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优秀教案小班社会:好吃的汤圆
小班社会公开课教案《好吃的汤圆》

小班社会公开课教案《好吃的汤圆》一、教学目标•知道中国传统节日中吃汤圆的习俗;•学习制作汤圆的步骤;•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准备•材料:糯米粉、水、馅料(如花生、黑芝麻、豆沙等)、碗和勺子;•工具:电磁炉、煮锅、锅铲、大碗、小碗。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中国传统节日中吃汤圆的习俗,激发学生对话题的兴趣。
2. 介绍小班社会公开课《好吃的汤圆》(5分钟)•向学生简单介绍本次公开课的主题和目标,引导学生对汤圆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期待。
3. 学习制作汤圆的步骤(20分钟)步骤一:准备工作•将糯米粉倒入大碗中;•慢慢倒入适量的温水,在边搅拌边倒水,直到形成一个面团;•将面团揉成光滑的形状。
步骤二:制作馅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馅料,如花生、黑芝麻或豆沙;•将馅料放在小碗中。
步骤三:包馅料•将获得的糯米粉面团掰成小块,用手按扁;•将馅料放在中间,并用手将糯米团包住,搓成圆形;•注意力度要均匀,不宜过紧或过松。
步骤四:煮汤圆•将锅中水煮沸,放入汤圆;•煮至汤圆浮起并变得透明。
4. 制作汤圆的示范(10分钟)•在黑板上写出制作汤圆的步骤;•请一位学生协助,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汤圆的制作示范。
5. 学生亲自制作汤圆(3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制作;•每个小组按照步骤制作汤圆。
6. 汤圆品尝与分享(10分钟)•煮好的汤圆品尝;•学生分享自己制作汤圆的心得体会。
四、教学反思这节社会公开课《好吃的汤圆》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汤圆的方式,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习俗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通过此次公开课,学生在制作汤圆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同时也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适当进行示范和指导,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制作汤圆的过程中。
同时,通过学生分享的方式,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经验的共享。
小班社会好吃的汤圆教案

小班社会好吃的汤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小班社会领域教材第四章《好吃的食物》,详细内容为第一课时《好吃的汤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汤圆的制作过程,认识各种口味的汤圆,培养幼儿对传统美食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汤圆是一种传统美食,了解汤圆的制作过程和常见口味。
2. 学会观察和描述汤圆的特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了解汤圆的制作过程,掌握各种口味的汤圆。
教学重点:观察和描述汤圆的特点,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汤圆制作视频、汤圆图片、各种口味的汤圆、围裙、帽子、手套等。
幼儿准备:画笔、画纸、彩泥、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2. 讲解汤圆制作过程(10分钟)播放汤圆制作视频,教师边讲解边示范,让幼儿了解汤圆的制作过程。
3. 观察和描述汤圆特点(5分钟)教师展示各种口味的汤圆,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其特点。
4. 动手操作(10分钟)幼儿分成小组,使用彩泥、剪刀等材料,模仿制作汤圆。
5.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发放画纸和画笔,让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汤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好吃的汤圆》2. 板书内容:汤圆制作过程汤圆口味:芝麻、豆沙、花生等汤圆特点:圆圆的、软软的、甜甜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喜欢的汤圆,并描述其特点。
家长协助幼儿用彩泥制作汤圆。
2. 答案:作业题目一:略作业题目二: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及时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对幼儿的操作给予肯定和鼓励。
注意引导幼儿观察汤圆的特点,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共同制作汤圆,增进亲子关系。
组织幼儿参观超市的汤圆专柜,让幼儿了解更多关于汤圆的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4. 动手操作的指导5. 作业设计及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是教学设计的基础,关乎教学效果。
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汤圆》教案(精选11篇)

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汤圆》教案(精选11篇)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汤圆》教案篇1活动目标:1.学习用湿糯米粉搓元宵并能团得较圆。
2.能感受到元宵节的快乐。
3.培养幼儿的观察汤圆和动手操作能力。
4.让幼儿了解元宵节的由来,感受节日欢乐的气氛,一起欢度节日。
活动准备:1.请幼儿收集花灯,布置活动室。
2.用湿糯米粉适量,消毒过的盘子一组一个。
3.幼儿用肥皂洗净双手。
4.PPT。
活动过程:一、观赏花灯,感知元宵节。
1、幼儿自由观赏花灯,相互欣赏。
2、引发幼儿讨论:为什么现在要玩花灯?3、小结:元宵节这一天,大家都要看花灯、玩花灯、做元宵、吃元宵。
二、引导幼儿搓元宵。
1.老师介绍做元宵的材料,湿糯米粉。
2.讨论制作方法引导幼儿将湿糯米粉搓成长条,再分成一段一段的,最后将每一段搓圆。
三、幼儿操作。
老师将湿糯米粉分给幼儿,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
提醒幼儿不能把元宵掉到地上,以免弄脏。
然后将幼儿做好的元宵送到厨房请师傅帮助煮沸熟。
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汤圆》教案篇2活动目标:1、知道元宵节要吃汤圆2、了解汤圆的形状,尝试用纸浆制作汤圆。
3、能理解底色,会注意底色和纹样之间的冷暖对比。
4、鼓励幼儿大胆正确的上色。
活动准备:物质准备 KT板各组一块,上面画好“汤圆”的外轮廓,各色纸浆、棉签、镊子。
活动过程:1、提问:元宵节的时候,我们吃什么?2、出示汤圆的图片,说说汤圆的形状,吃去是什么味道的?里面有什么?什么颜色的?3、教师示范用纸浆在KT板上制作汤圆。
4、幼儿入座,选择在就近的“汤圆”外轮廓上进行纸浆汤团的制作。
5、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同时帮助幼儿用镊子把选用的纸浆放在指定的汤圆轮廓中。
6、作品展示、讲评。
活动反思:对此次的活动感触颇多:1、来自孩子的感触,曾记得班中孩子们第一次接触纸浆,是在托班,对于他们第一次的操作场面只能用一个字——“乱”来形容,纸浆在桌子、地面随处可见;而在这次的活动中,场面确是非常整洁、有序。
小班社会好吃的汤圆教案

引导孩子们思考如何在不同的场 合和节日中吃汤圆,比如在冬至 、元宵节等传统节日中,或者在 家庭聚餐、朋友聚会等场合中。
鼓励孩子们将所学的知识和经验 分享给身边的人,比如向家人、 朋友介绍汤圆的制作方法和传统
意义。
21
延伸活动:亲子共读相关绘本或故事书
推荐一些与汤圆相关的绘本或故事书,比如《小汤圆的一家》、《汤圆 里的秘密》等,让孩子们通过阅读了解更多关于汤圆的知识和文化背景 。
鼓励孩子们尝试不同口味的汤圆,如芝麻、花生、红豆等,让他们感受不同食材带 来的不同风味。
2024/1/25
引导孩子们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如“这个汤圆很甜”、“这个汤圆口感很软糯 ”等。
16
分享制作经验和感受,互相学习交流
邀请孩子们分享自己制作汤圆的 经验和感受,如制作过程中遇到 的困难、如何解决问题的、制作
咸汤搭配
如鸡汤、骨头汤等,与汤圆形成鲜明对比,产生独特的口感体验 。
饮品搭配
如茶、咖啡等,可以中和汤圆的甜腻感,使口感更加清爽。
2024/1/25
14
04
CHAPTER
品尝与分享环节
2024/1/25
15
品尝自制汤圆,感受味道和口感
让孩子们品尝自己制作的汤圆,引导他们注意汤圆的形状、颜色、口感和味道。
加规整。
2024/1/25
9
注意事项:卫生、安全、节约
卫生
在制作过程中,要保持环境和工 具的清洁卫生,避免污染食物。
安全
小朋友们在制作汤圆时,要注意 安全,不要将手指或其他物品伸
入口腔,以免发生意外。
节约
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节约材料 ,不要浪费糯米粉和馅料。同时 ,也要珍惜食物,不要随意丢弃
小班社会公开课教案《好吃的汤圆》

小班社会公开课教案《好吃的汤圆》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汤圆的起源和食用方式;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其动手操作技能;3.在活动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1.汤圆的识别:让学生了解汤圆的基本知识,包括形状、颜色、口感等;2.汤圆的制作:通过教师示范和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了解汤圆的制作过程;3.汤圆的品尝:让学生亲自尝试汤圆,体会其食用方式和口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汤圆的基本知识和制作过程,并亲自动手制作汤圆。
教学难点:在小班级的学生中,可能存在学生动手能力不足、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辅导。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故事时间”,并讲述关于汤圆的起源和意义。
第二步:展示汤圆(5分钟)教师准备一些已经制作好的汤圆,并让学生边观察、边感受汤圆的形状、颜色等特征。
第三步:讲解制作方法(10分钟)教师向学生示范汤圆的制作过程,并详细讲解每个步骤。
为保证教学效果,学生可分小组动手制作汤圆。
第四步:制作汤圆(30分钟)学生按照教师的示范和讲解,亲自动手制作汤圆。
第五步:品尝汤圆(10分钟)制作完汤圆后,学生尝试品尝汤圆,体会其口感、食用方式等。
第六步:总结回顾(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并结合实际情况,让学生展开自由讨论。
五、教学评价1.实际操作的灵活性和准确性;2.学生口感和食用方式的体验;3.学生在讨论中能否理解汤圆的基本概念。
六、课后作业1.带上汤圆回家,让家长尝一尝汤圆;2.画一幅关于“汤圆”的画。
七、教学资源1.汤圆材料:糯米粉、水、花生油等;2.小天才APP:汤圆的相关知识与资料。
八、教学小结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到了汤圆的基本知识和制作方法,增强了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
同时,教师还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
2024年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汤圆》

2024年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汤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材《我们的节日》第四章《中国传统节日》,详细内容为第一课《汤圆》。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汤圆这一中国传统美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汤圆是元宵节的传统美食,了解汤圆的制作过程和寓意。
2. 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学会简单的制作汤圆技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汤圆的制作技巧。
重点:了解汤圆的寓意,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汤圆制作视频、图片、故事书、模具等。
学具:面粉、糯米粉、豆沙馅、水、盆、勺子、手套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元宵节的故事,引发幼儿对汤圆的兴趣。
2. 讲解:播放汤圆制作视频,讲解汤圆的制作过程和寓意。
3. 实践:带领幼儿动手制作汤圆,体验传统节日氛围。
4.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汤圆制作比赛,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汤圆》2. 板书内容:汤圆的寓意:团圆、美满汤圆的制作过程:和面、包馅、搓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制作汤圆,并记录制作过程。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汤圆的制作过程,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关注汤圆的寓意,提高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2. 拓展延伸:组织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汤圆制作,增进亲子关系。
开展汤圆绘画比赛,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了解其他传统节日美食,拓宽幼儿的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操作。
4. 作业设计。
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教学难点:汤圆的制作技巧。
对于幼儿园小班的幼儿来说,掌握汤圆的制作技巧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耐心指导。
教学重点:了解汤圆的寓意,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小班社会好吃的汤圆教案

小班社会好吃的汤圆教案小班社会好吃的汤圆教案1设计意图:水煎包是山东名吃之一,在鲁西南和鲁北地区受欢迎程度比较高。
在东营市,无论城区还是乡村,无处不弥散着水煎包的香气,三县两区最出名的当属利津水煎包。
利津水煎包始于清代,扬名于民国年间。
为发面煎包,分荤、素馅两种,包子下锅后经煮、蒸、煎三道工序而成。
其特色在于兼得水煮油煎之妙,色泽金黄,一面焦脆,三面嫩软,皮薄馅大,香而不腻。
本次活动是我在执教上海建构课程《做馒头》这一活动中的生成活动,由于在这次活动中孩子对做馒头特别感爱好,活动完成后,他们意犹未尽,在区角活动中常常表演做馒头的游戏。
作为幼儿老师的我在与孩子的谈话中深深体会到:虽然我们生长在特色小吃——水煎包的家乡,我们的孩子也常常吃水煎包,但却对它的制作方法、起源了解甚少。
于是我灵机一动,何不将孩子的这一爱好转移到我们家乡的特色小吃——水煎包的活动中来,所以因势利导开展了这次活动。
开展这次活动的目的主要是让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以谈话的方式熟识了解做水煎包的过程,在轻松、开心的音乐下体验做水煎包的乐趣,更重要的激发幼儿珍惜他人劳动成果、喜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目标1、随着音乐节奏,用自己喜爱的动作表现做水煎包的过程。
2、体验轻松、开心的心情。
3、激发幼儿喜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预备:1、事先与家长联系好,可利用双休日带孩子去饭馆看水煎包的制作过程。
2、实物水煎包。
3、音乐《向前冲》、音乐《喜洋洋》。
4、录制好的做水煎包的过程。
活动过程:一、设悬念,激发幼儿学习的爱好。
师:今日老师收到一封信,你们想知道信的内容吗?(老师手拿一封信)(幼:想。
)师:(师神奇得打开信封并读信的内容):原来是梦幻城堡的老爷爷邀请我们去游玩,你们想去吗?(幼儿回答想) 师:“好,现在我们预备好了,抬头、挺胸,一起出发!”(音乐《向前冲》开始)“梦幻城堡的老爷爷给我们预备了礼物,但是我们需要成功闯关到达终点,才能得到礼物,一共有四关游戏,小伙伴可要加油呀!(老师带领幼儿边做动作边说)二、师幼共同闯关,层层递进,争论如何做水煎包。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好吃的汤圆

小班社會:好吃的湯圓
活動目標:1。
瞭解元宵節的來歷,增進幼兒與家庭和教師的情感。
2.願意品嘗各種各樣的湯圓。
活動準備:邀請家長。
自帶各種湯圓。
活動過程:
1.教師以猜迷語的方式引導幼兒和家長進入活動。
2.師:這些湯圓長得什麼樣子?注意看看湯圓裡面有什麼?
幼兒:這裡面有黑色的東西。
幼兒:我看見湯圓裡面有花生米。
幼兒:裡面還有紅色的豆子。
3.大家通過觀察瞭解湯圓可以用芝麻、紅豆、花生等東西做。
教師進一步引導幼兒:你想用什麼做湯圓?
幼兒:我愛吃青菜,我想用白菜做湯圓。
幼兒:我愛吃肯德雞,我用肯德雞做湯圓。
4.師:今天,小朋友帶來好多湯圓,請誰來幫助我們煮湯圓?
孩子們說出今天來參加親子活動的家人稱呼,例:爸爸、媽媽、姥姥、爺爺、姑姑、小姨有些小朋友還知道他們是誰家的親人。
進一步豐富幼兒對家庭人員稱呼的經驗。
5.師:孩子們今天你家人誰沒有來?他們沒有吃到湯圓該怎麼辦?
幼兒:我爸爸上班,我把花生湯圓送給爸爸吃,他最愛吃花生。
幼兒:公公、婆婆在湖南,我要坐火車送給他們吃。
四、效果分析:
通過本節
活動讓幼兒瞭解了一下我們民族的一些風俗習慣,以及在這樣的節氣裡應該做些什麼、吃些什麼。
通過活動氛圍增進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社会:好吃的汤圆
活动目标:1。
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增进幼儿与家庭和教师的情感。
2.愿意品尝各种各样的汤圆。
活动准备:邀请家长。
自带各种汤圆。
活动过程:
1.教师以猜迷语的方式引导幼儿和家长进入活动。
2.师:这些汤圆长得什么样子?注意看看汤圆里面有什么?
幼儿:这里面有黑色的东西。
幼儿:我看见汤圆里面有花生米。
幼儿:里面还有红色的豆子。
3.大家通过观察了解汤圆可以用芝麻、红豆、花生等东西做。
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你想用什么做汤圆?
幼儿:我爱吃青菜,我想用白菜做汤圆。
幼儿:我爱吃肯德鸡,我用肯德鸡做汤圆。
4.师:今天,小朋友带来好多汤圆,请谁来帮助我们煮汤圆?
孩子们说出今天来参加亲子活动的家人称呼,例:爸爸、妈妈、姥姥、爷爷、姑姑、小姨有些小朋友还知道他们是谁家的亲人。
进一步丰富幼儿对家庭人员称呼的经验。
5.师:孩子们今天你家人谁没有来?他们没有吃到汤圆该怎么办?
幼儿:我爸爸上班,我把花生汤圆送给爸爸吃,他最爱吃花生。
幼儿:公公、婆婆在湖南,我要坐火车送给他们吃。
四、效果分析:
通过本节
活动让幼儿了解了一下我们民族的一些风俗习惯,以及在这样的节气里应该做些什么、吃些
什么。
通过活动氛围增进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