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名句选录
礼记经典名言名句

礼记经典名言名句
1、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礼记·中庸》
2、君以民存,亦以民亡。
——《礼记·缁衣第三十三》
3、居处有礼,进退有度。
——《礼记·经解》
4、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礼记·学记》
5、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
——《礼记·祭统》
6、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
——《礼记·乐记第十九》
7、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
——《礼记·冠义上第四十三》
8、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礼记·学记》
9、君子有三患:未之闻,患弗得闻也;既闻之,患弗得学也;既学之,患弗能行也。
——《礼记·杂记下》。
10、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礼记·学记》。
礼记经典语录

礼记经典语录导读:本文是关于礼记经典语录,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1、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2、妻者,齐也。
一与之齐,终身不改。
故夫死不嫁。
3、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
4、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
5、神必藉形气而有者,无形气则神灭。
6、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
7、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8、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9、礼者,因人之情而为之节文,以为民坊者也。
10、大乐必易,大礼必简。
11、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12、不陨获于贫贱,不充诎于富贵。
13、君子有三患:未之闻,患弗得闻也;既闻之,患弗得学也;既学之,患弗能行也。
14、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
15、惟天下之至诚,为能化。
16、凡学之道,严师为难。
17、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18、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
19、不兴其艺,不能乐学。
20、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
21、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22、瑕不掩瑜,瑜不掩瑕。
23、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
24、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
25、见利不亏其义,见死不更其守。
26、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及!27、爱则加诸膝,恶则坠诸渊。
28、父之雠弗与共戴天,兄弟之雠不反兵,交游之雠不同国。
29、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30、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
31、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32、口惠而实不至,怨菑及其身。
33、天子春朝日,秋夕月。
朝日之朝,夕月之夕。
34、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35、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
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36、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道。
37、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8、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39、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
40、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41、众生必死,死必归士,此之谓鬼。
42、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
43、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礼记经典100句

礼记经典100句《礼记》名言100句:1. 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
——《曲礼》2. 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
——《曲礼》3. 礼尚往来。
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曲礼》4. 夫礼者,自卑而尊人。
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曲礼》5. 君子不尽人之欢,不竭人之忠,以全交也。
——《曲礼》6.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曲礼》7. 君子有终身之忧,而无一朝之患。
——《檀弓》8. 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檀弓》9. 先王之制礼也,过之者俯而就之,不至焉者跂而及之。
——《檀弓》10. 丧礼,与其哀不足而礼有余也,不若礼不足而哀有余也;祭礼,与其敬不足而礼有余也,不若礼不足而敬有余也。
——《檀弓》11. 生有益于人,死不害于人。
——《檀弓》12. 节哀,顺变也,君子念始之者也。
——《檀弓》13. 苛政猛于虎也。
——《檀弓》14. 亲者毋失其为亲也,故者毋失其为故也。
——《檀弓》15. 利其君不忘其身,谋其身不遗其友。
——《檀弓》16. 草木零落,然后入山林;昆虫未蛰,不以火田;不麛,不卵,不杀胎,不殀夭,不覆巢。
——《王制》17. 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
——《王制》18. 凡举大事,毋逆大数,必顺其时,慎因其类。
——《月令》19. 乐,所以修内也;礼,所以修外也。
礼乐交错于中,发形于外,是故其成也怿,恭敬而温文。
——《文王世子》20. 知为人子,然后可以为人父;知为人臣,然后可以为人君;知事人,然后能使人。
——《文王世子》21.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礼运》22. 夫礼,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
——《礼运》23. 刑肃而俗敝,则民弗归也。
是谓疵国。
——《礼运》24. 用人之智,去其诈;用人之勇,去其怒;用人之仁,去其贪。
——《礼运》25.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
《礼记》中的名言名句

《礼记》中的名言名句
《礼记》是我国古代经典文化典籍之一,这部书以记载了儒家学派的礼制、仪式、习俗等内容。
其中不乏许多深刻的名言和名句,下面就为大家列举一些代表性的示例:
1. "君子之道,比而不竞,辩而不争“
这句话出自《礼记·大学》一书中,强调了君子应该在交往和辩论中保持平衡,避免过分竞争和争论。
君子应该在比较中提升自己,但不将胜利视为最终目标,而是通过辩论探求真理,以求达到和谐共存。
2. "礼,上事亲,下事君“
这句话出自《礼记·礼运》一书中,强调了在礼制中应该以尊重亲人和君主为最高原则。
上事亲即尊敬亲人,下事君即忠诚于君主,这是维持稳定和谐社会秩序的重要基石。
3. "人心齐,泰山移“
这句口号出自《礼记·大同》一书中,强调了人们心灵的团结和合作的力量。
只有心志齐一,人们齐心协力,才能够创造奇迹,克服困难,实现伟大目标。
4. "安危共之,天下亲之“
这句话出自《礼记·礼运》一书中,强调了在安定社会的过程中,每个人都要肩负起共同的责任。
只有人人参与、共同关心国家的安危问题,才能建立起天下共同的亲切感和归属感。
5. "舍己从人,安辞家“
这句名言出自《礼记·曲礼上》一书中,强调了以舍己为他人着想的精神。
在多种场合,我们都需要舍弃个人的利益,追求群体的利益,这才能实现家庭、社群甚至国家的和谐。
无论是谈及心灵的团结、家庭的和谐,还是社会的稳定,这些名言名句都承载了儒家文化传统中的智慧和哲理,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礼记最深意的十句精髓语录

礼记最深意的十句精髓语录
1、礼不妄说人,不辞费。
礼不逾节,不侵侮,不好狎。
2、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君子不尽人之欢,不竭人之忠,以全交也。
3、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得难。
风险越大,甘冒风险的自傲感也越强。
4、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5、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6、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7、礼尚往来。
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8、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9、瑕不掩瑜,瑜不掩瑕。
10、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
礼记 名句

礼记名句礼尚往来。
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礼记·曲礼上》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礼记·曲礼上》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礼记·中庸》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
——《礼记·祭义》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礼记·曲礼上》瑕不掩瑜、瑜不掩瑕——《礼记·聘义》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
——《礼记·学记》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礼记·大学》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礼记·杂记下》听于无声,视于无形。
——《礼记·曲礼上》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礼记·礼运》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礼记·祭义》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
——《礼记·学记》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礼记·学记》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礼记·儒行》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礼记·学记》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礼记·表记》君子有三患:未之闻,患弗得闻也;既闻之,患弗得学也;既学之,患弗能行也。
——《礼记·杂记下》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礼记·学记》量入以为出——《礼记·王制》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礼记·杂记下》举大事,必慎其终始——《礼记·文王世子》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礼记·大学》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礼记经典语录

礼记经典语录1、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2、妻者,齐也。
一与之齐,终身不改。
故夫死不嫁。
3、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
4、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
5、神必藉形气而有者,无形气则神灭。
6、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
7、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8、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9、礼者,因人之情而为之节文,以为民坊者也。
10、大乐必易,大礼必简。
11、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12、不陨获于贫贱,不充诎xx。
13、君子有三患:未之闻,患弗得闻也;既闻之,患弗得学也;既学之,患弗能行也。
14、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
15、惟天下之至诚,为能化。
16、凡学之道,xx为难。
17、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18、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
19、不兴其艺,不能乐学。
20、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
21、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22、瑕不掩瑜,瑜不掩瑕。
23、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
24、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xx也。
25、见利不亏其义,见死不更其守。
26、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及!27、爱则加诸膝,恶则坠xx。
28、父之雠弗与共戴天,兄弟之雠不反兵,交游之雠不同国。
29、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30、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
31、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32、口惠而实不至,怨菑及其身。
33、天子春朝日,秋夕月。
朝日之朝,夕月之夕。
34、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35、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
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36、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道。
37、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8、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39、蝉始鸣,半夏生,xxxx。
40、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41、众生必死,死必归士,此之谓鬼。
42、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
43、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44、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5、不xx,而忠信以为xx。
出自礼记的名言警句

出自礼记的名言警句1. 礼记名言《礼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礼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
《礼记》择师不可不慎也。
《礼记》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君学。
《礼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
《礼记》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礼记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礼记学然后知不足。
《礼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礼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礼记》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
2. 老师,请问《礼记》名言有哪些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礼记》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礼记》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
——《礼记》人生自强的格言警句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人生自强的格言警句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
——《礼记》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
——《礼记》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礼记》3. 《学记》(《礼记》)有那些句子可作为名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礼记·学记》意思是说:虽有精美的食物,如果不吃它,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美;虽有很好的道理,不学它,就不知道它的高妙。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礼记·杂记下》)《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孔丘(春秋时代思想家、教育家)4. 礼记大学中的经典名句《大学》为“初学入德之门也”。
经一章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条纲领,又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礼记名句选录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礼记》名句选录中国素称礼仪之邦,礼仪制度源远流长。
秦始皇焚书坑儒,礼不得传。
西汉大儒戴德、戴圣叔侄广泛搜集那些记录和阐述先秦礼仪制度的文章,分别着成《大戴礼记》和《小戴礼记》。
其中《小戴礼记》经东汉郑玄注释后盛行不衰,成为通行本《礼记》,被列为儒家必读的五经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礼记》中有许多精辟名句,集录于此,与朋友们共赏。
二戴“世居魏郡斥丘”(《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为今成安县北乡义村人。
1、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礼记·曲礼上》)【译文】骄傲不可滋长,欲望不可放纵,意志不可自满,欢乐不可以走向极端。
2、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
(《礼记·曲礼上》)【译文】遇见财物,不要随意占有;遇到危难,不要随意逃避。
3、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
(《礼记·曲礼上》)【译文】鹦鹉虽能说话,终归还是飞鸟;猩猩虽能说话,终归还是走兽。
4、礼尚往来。
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礼记·曲礼上》)【译文】礼所崇尚的是有往有来。
得到恩惠而不予报答,不合乎礼的要求;得到报答而不予恩惠,也不合乎礼的要求。
5、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礼记·曲礼上》)【译文】到一个地方时要问清当地的禁忌,到一个国家时要问清当地的习俗,到别人的家里要问清这家的避讳。
6、曾子曰:“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礼记·檀弓上》)【译文】曾子说:“君子爱人是使之有德行,小人爱人则是姑息迁就。
”7、生有益于人,死不害于人。
(《礼记·檀弓上》)【译文】生前要做有益于人的事,死了以后也不要危害别人。
(这是成子高说的话,接着他还说,我死后,找一块不能耕种的土地葬了我。
)8、夫子曰:“苛政猛于虎也!”(《礼记·檀弓下》)【译文】孔夫子说:“繁重的赋税和徭役比老虎还厉害啊!”9、苟无礼义、忠信、诚悫(què)之心以莅之,虽固结之,民其不解乎(《礼记·檀弓下》)【译文】如果不用礼义、忠信及诚实之心对待百姓,即使百姓勉强结合,难道他们就不会离散了吗?10、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礼记·礼运》)【译文】孔子说:“大道通行的时代,天下都是公正无私的,选拔贤能的人主持政事,讲究信用,推行和睦。
”1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译文】玉不雕琢,不会成为好的器物;人不学习,不会懂得道理。
12、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礼记·学记》)【译文】虽有美食,不去吃就不知道它的美味;虽有极高明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
13、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礼记·学记》)【译文】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授以后就会知道困难;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
所以说教学相长。
14、凡学之道,严师为难。
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礼记·学记》)【译文】凡是求学的过程,尊敬老师是很难做到的。
老师受到尊重,然后他所传授的道理才可能受到尊重;道理受到尊重,然后百姓才知道敬重学业。
15、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礼记·学记》)【译文】一个人单独学习而没有朋友一起切磋,就会学识短浅,见闻不广。
16、礼以道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
(《礼记·乐记》)【译文】礼仪用来引导人们的志向,音乐用来调和人们的声音,政令用来统一人们的行动,刑罚用来防止人们的奸邪。
17、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
(《礼记·乐记》)【译文】一切音乐,都产生于人们的内心;情感在心中激荡,便通过声音表现出来;声音组合成条理,就叫做音乐。
18、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
(《礼记·乐记》)【译文】音乐是圣人所喜欢的;它可以使民心向善,深刻地感动人心,使民风习俗改变。
19、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礼记·杂记下》)【译文】只紧张而不松弛,即使周文王、周武王也做不到;只松弛而不紧张,则周文王、周武王不会这样做;有紧张有松弛,这才是周文王、周武王治理民众的办法。
20、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
(《礼记·祭义》)【译文】恶意的语言不从口中说出来,就不会招致别人用忿恨的语言回击你。
21、君子约言,小人先言。
(《礼记·坊记》)【译文】有道德的人注重干实事而并不多说话,品德低下的人总是抢先说大话,而不注重干实事。
22、子云:“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怨益亡。
”(《礼记·坊记》)【译文】孔子说:“有好事就称是别人的功劳,有过失就称是自己的过失,这样百姓对你的怨恨便逐渐消失了。
”23、子曰:“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礼记·中庸》)【译文】孔子说:“隐藏人家的坏处,宣扬人家的好处。
掌握过与不及这两端的意见,而采纳适中的用于百姓。
”24、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礼记·中庸》)【译文】一个人能做到忠恕,就离道不远了;什么是忠恕呢?就是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要施加给别人。
”25、子曰:“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
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礼记·中庸》)【译文】身居高位,不欺凌下面的人;身居下位,不攀附上位的人;端正自己而不苛求别人,这样就不会有抱怨了。
遇事上不怨恨老天,下不归咎他人。
26、子曰:“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礼记·中庸》)【译文】管理政事首先要得到人才,得到人才取决于他自身的品德修养,品德修养取决于是不是遵循正道,遵循正道又取决于有没有仁爱之心。
”27、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译文】任何事情,事先有准备就会成功,没有准备就会失败。
28、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中庸》)【译文】广泛学习,详细询问,周密思考;明确辨别,切实实行。
29、居上不骄,为下不倍。
(《礼记·中庸》)【译文】身居高位不骄傲跋扈,身居低位不自暴自弃。
30、子曰:“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礼记·表记》)【译文】孔子说:“君子对人的举动没有不得体的地方,对人的表情没有不合适的地方,对人的言语也没有失礼的地方。
”31、仁者天下之表也,义者天下之制也,报者天下之利也。
(《礼记·表记》)【译文】仁是天下行为的表率,义是天下行为的准则,知恩图报是天下互惠互利的交往方式。
32、君以民存,亦以民亡。
”(《礼记·缁衣》)【译文】君主因为有民众而存在,也因为人民的叛离而灭亡。
33、子曰:“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是以生则不可夺志,死则不可夺名。
”(《礼记·缁衣》)【译文】孔子说:“说话实在而行为有法度,所以活着的时候志向坚定不移,死了以后也不会影响他的好名声。
”34、言必先信,行必中正。
(《礼记·儒行》)【译文】说话一定先有信用,行为一定合乎正道。
35、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不祈土地,立义以为土地;不祈多积,多文以为富。
”(《礼记·儒行》)【译文】儒者不看重金玉,而是以忠信为宝贵;不希求土地,而以确立道义为土地;不希求多有积蓄,而以多有学问为富有。
”36、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
(《礼记·儒行》)【译文】儒者可以亲近而不可威胁,可以接近而不可逼迫,可以杀害而不可侮辱。
37、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夺也。
(《礼记·儒行》)【译文】身体可以加害,而意志却不可动摇。
31、以和为贵,忠信之美,优游之法。
(《礼记·儒行》)【译文】以和为贵,以忠信为美,以从容宽厚为法则。
38、内称不辟亲,外举不辟怨。
(《礼记·儒行》)【译文】荐举人才对内不排除自己的亲属,对外不排除对自己有怨恨的人。
”39、儒有澡身而浴德。
(《礼记·儒行》)【译文】儒者用道德沐浴以使自身保持纯洁。
40、温良者,仁之本也;敬慎者,仁之地也;宽裕者,仁之作也;逊接者,仁之能也;礼节者,仁之貌也;言谈者,仁之文也;歌乐者,仁之和也;分散者,仁之施也。
(《礼记·儒行》)【译文】温和善良是仁的根本,恭敬谨慎是仁的基础,宽容余裕是仁的体现,谦逊待人是仁的能力,礼貌节义是仁的外表,言谈论说是仁的文采,歌舞音乐是仁的谐和,分财散物是仁的施予。
41、物有本末,事有始终。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礼记·大学》)【译文】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叶,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结束。
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42、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礼记·大学》)【译文】只有对事物进行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才能使天下太平。
43、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礼记·大学》)【译文】财富可以装饰房屋,道德却可以修养身心。
心胸宽广,身心自然舒泰安康,所以君子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4、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礼记·大学》)【译文】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每天都新,新了还要更新。
45、治国必先齐家,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礼记·大学》)【译文】要想治理好国家,首先要管好自己的家,若家人尚且不能管教好却能去管教好别人,这是没有的事啊。
46、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礼记·大学》)【译文】民众喜欢的他也喜欢,民众厌恶的他也厌恶,这样才可以称之为民众的父母了。
47、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礼记·大学》)【译文】治国的道理是:得到民众就能得到国家,失去民众就会失去国家。
48、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礼记·大学》)【译文】道德是根本,财富只是枝节。
49、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礼记·大学》)【译文】君子治国有条大道理:必须忠诚守信,才能得到它;骄纵奢侈,便会失去它。
50、生财有大道。
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