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大纲修订稿
最新版水系综合治理工程规划工作大纲

水系综合治理工程规划工作大纲1 任务来源**市地处湖北省西北部,居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中游,是汉水流域中的一座中心城市。
汉江自西向东穿越**城区,唐白河由东北角汇入汉江。
江北为樊城区和襄洲区,江南为襄城区,江东为东津新城。
**市交通发达,素有“南襄隘道”、“南船北马”、“四省通衢之称”。
历为南北通商和文化交流的通道。
**市因汉水而兴,城市水系发达。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市的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令人堪忧。
尤其是内河污染较为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
“环境友好”是现代城市发展的标志,水环境和谐是“环境友好”的核心。
为此,开展水系综合治理规划,指导、规范城市水域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在新区建设中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出现问题再解决的老路,对实现**市“水清、岸绿、景美、游畅”的水环境,构筑具有古城文化、河流文化特色的省域副中心城市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 规划范围、任务和总体目标2.1 规划范围根据**市城市总体规划,北至汉十高速,西至襄荆高速,东、南至中环,城市规划总面积约800km2。
2.2 规划任务本次工作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加固堤防、河道整治,构建完善的城市防洪排涝体系,②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因地制宜构建良性水生态系统,③引水补源,江河相通提升水体环境承载力,④水景观建设,打造**市河流文化。
2.3 总体目标通过**市水系综合治理,依托汉江汉江崔家营梯级水库构建城市生态水网,实现防洪保安,控源截污,生态修复,江河相通,改善河流生境,提高水体自我修复能力,遏制河流湖泊生态退化趋势,恢复河流湖泊健康的生命力,打造汉江流域水利现代化—即**市城市生态水利示范基地,彰显滨江滨湖城市特色,实现人水和谐共生,为“产业**、都市**、文化**、绿色**”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1)防洪、排水:汉江干堤及其连江支堤按1964 型洪水进行设防,城市内部河流防洪标准为50 年一遇,小型水库防洪标准按50年一遇设计,300年一遇校核;城市排水系统达到重现期为1年的城市排渍标准,或20年一遇24小时暴雨一日排完。
水资源保护规划技术大纲

全国水资源保护规划技术大纲(试行)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二〇一二年九月目录一、总则 (1)(一)目标与任务 (2)(二)规划思路 (4)(三)规划范围 (5)(四)基本规定 (7)二、现状调查与评价 (9)(一)基本要求 (9)(二)水质现状评价 (10)(三)入河排污口调查评价 (12)(四)内源与面源调查评价 (13)(五)生态需水满足程度评价 (13)(六)水生态状况评价 (13)(七)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调查评价 (15)(八)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状况评价 (17)(九)水资源保护监测现状评价 (18)(十)水资源保护管理现状评价 (19)三、总体规划 (21)(一)基本要求 (21)(二)总体规划构架 (21)(三)功能区划分与调整 (22)(四)规划控制指标 (23)(五)总体布局及对策 (25)四、污染物入河量控制方案 (29)(一)基本要求 (29)(二)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复核 (29)(三)水功能区达标分析 (30)(四)污染物入河量控制方案 (31)五、入河排污口布局与整治 (34)(一)基本要求 (34)(二)入河排污口设置布局方案 (34)(三)入河排污口整治 (35)六、内源治理与面源控制 (38)(一)基本要求 (38)(二)污染调查与估算 (38)(三)控制措施 (40)七、生态基流及敏感生态需水 (42)(一)基本要求 (42)(二)控制断面选取 (43)(三)计算方法 (43)(四)生态用水配置 (44)八、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46)(一)基本要求 (46)(二)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总体布局 (46)(三)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措施 (47)九、地下水资源保护 (53)(一)基本要求 (53)(二)浅层地下水污染脆弱性评价 (53)(三)浅层地下水功能区划分 (53)(四)地下水各规划分区现状及保护目标 (54)(五)地下水保护总体方案 (55)(六)地下水超采治理与修复方案 (56)(七)地下水资源保护方案 (56)(八)地下水保护工程措施 (58)十、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60)(一)基本要求 (60)(二)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方案 (60)十一、重点流域(区域)水资源保护与综合治理 (65)(一)基本要求 (65)(二)重点流域(区域)选取 (65)(三)重点流域综合治理方案措施的主要技术要求 (66)十二、水资源保护监测规划 (69)(一)基本要求 (69)(二)水资源保护监测系统和能力建设方案 (69)(三)水资源保护监控管理系统建设 (70)十三、水资源保护综合管理 (72)(一)基本要求 (72)(二)法规与制度建设 (72)(三)监督管理体制与机制 (72)(四)科学研究与技术推广 (72)十四、规划实施意见与效果分析 (73)(一)基本要求 (73)(二)水资源保护规划项目汇总 (73)(三)近期工程实施安排 (73)(四)投资需求 (74)(五)实施效果分析 (74)十五、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76)(一)基本要求 (76)(二)组织保障 (76)(三)资金保障 (76)(四)监督考核 (76)(五)技术保障 (77)(六)协作机制 (77)(七)社会参与 (77)附表 (78)附录 (123)附录1部分规划控制指标计算方法 (123)附录2水生态状况评价主要指标计算方法与标准 (131)附录3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名录 (140)一、总则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细则水利部文件修订稿

5. 根据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确定的各部分工作任务,本《细则》提出各部分工作所需的基础资料和成果,对资料年限、统计口径、适用范围、精确程度等提出具体要求;规范各种图、表具体内容,制作步骤与方法,表示方式与效果等;对评价及预测方法进行统一规范和规定。
6. 本《细则》包括正文及三个附件:附件1为“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附表式样及附图目录”;附件2为“全国水资源分区”;附件3为“全国水资源分区与水功能区划对照表”。
(5) 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要根据水资源条件和合理配置结果,提出对调整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的建议,提出水资源调配体系的总体格局,制定合理抑制需求、有效增加供水、积极保护生态环境的综合措施及其实施方案,并对实施效果进行检验。
图1-3 水资源配置思路示意图
4. 规划重点。突出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容量分析、水资源配置等方面。通过水资源调查评价,摸清水资源和可利用水资源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变化趋势,客观反映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为规划方案制定以及水资源管理提供可靠的基础。在节约、保护的前提下,研究分析水资源承载能力。根据水资源开发潜力分析和经济社会发展预测,研究水资源宏观调配指标,确定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合理用水指标,制定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根据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力布局、经济结构调整以及水资源管理等提供政策性建议。
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可编辑范本)

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可编辑范本)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目录摘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XX县基本情况 (4)1.1地理位置 (4)1.2气候条件 (4)1.3地形地貌 (5)1.4土壤植被 (6)1.5河流水系 (6)1.6自然资源 (10)1.7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11)2水资源评价 (13)2.1水资源分区 (13)2.2降水量 (13)2.3地表水资源量 (15)2.4地下水资源量 (21)2.5水资源总量 (24)2.6水资源可利用量 (24)2.7河流悬移质泥沙 (24)2.8水资源质量评价 (25)2.9水资源综合评述 (27)3 水资源开发利用调查评价 (33)3.1经济社会指标统计 (33)3.2供水基础设施调查评价 (34)4.3供用水量调查评价 (40)3.4耗水量调查评价 (42)3.5水量平衡分析 (44)3.6水资源质量调查与评价 (45)3.7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调查评价 (49)3.8综合评价 (51)4 规划原则与任务 (57)4.1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57)4.2主要规划依据 (58)4.3规划范围和规划水平年 (64)4.4规划目标 (65)4.5主要任务 (66)5 节约用水 (69)5.1节水现状 (69)5.2节水存在的主要问题 (71)5.3节水潜力分析 (72)5.4节水措施 (74)6 需水预测 (77)6.1常规需水方案 (78)6.2控制需水方案 (84)7 供水预测 (93)7.1基准年可供水量 (94)7.2地表水供水工程规划 (94)7.3地下水供水工程规划 (96)7.4供水量预测 (100)8 水资源供需分析 (103)8.1基准年供需分析 (103)8.2规划水平年供需分析 (104)9 水资源配置与供水保障方案 (112) 9.1水资源配置原则和总体思路 (112) 9.2 XX县水资源总体配置方案 (113) 9.3重点流域水资源配置方案 (116) 9.4重点行政区水资源配置方案 (118)9.5供水保障方案 (122)10 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修复 (125)10.1水质保护目标 (125)10.2水域纳污能力与限制排污总量意见 (125)10.3地表水资源保护 (126)XX 地下水资源保护 (128)10.5饮用水源地保护 (130)10.5水生态修复与保护措施 (131)11 水资源管理制度 (134)11.1建立健全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制度 (134)11.2建立健全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管理制度 (134)11.3完善水资源保护制度 (135)11.4加强节水型社会制度建设 (136)11.5建立健全水生态保护制度 (136)11.6建立科学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 (137)11.7建立健全干旱及突发事件应急调度制度 (138)11.8水情测报管理系统 (138)12 环境影响评价 (143)12.1环境保护目标 (143)12.2环境影响初步分析 (143)12.3对策措施 (145)13 工程布局和实施方案 (146)13.1工程布局 (146)13.2实施方案与效果评价 (148)14 结论和建议 (154)1 xx县基本情况1.1 地理位置xx县地处xx南部,位于东经xx°xx′~xx°xx′、北纬xx°xx′~xx°xx′之间,南靠xx北麓,北抵xx。
最新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送审稿PPT课件

三、技术大纲的作用
• 要科学合理地界定有关概念 • 要界定各部分工作间的协调关系 • 要界定按照什么思路开展工作 • 要界定对成果的要求与表述 • 要界定各项成果干什么用 • 一些具体方法可在技术细则中界定 • 给流域和省区一定的余地、突出重点
三、技术大纲的作用
任务书
全国大纲
技术细则
流域大纲
流域大纲
• 现状补给条件下的资源量,1980-2000系列为主 • 分类评价-山区、平原(一般、内陆、山间盆地) • 水文地质参数确定-评价基础 • 山丘区-排泄量法 • 平原区-补给量法(降雨+地表水体+井灌+侧补+越流) • 补排平衡与区域平衡校验 • 深层承压水评价-可开采资源 • 大型以上水源地
五、技术大纲各部分主要内容
需水
供水
保护治污
指标 潜力 目标 结构 河道内外/三生需水
常规/其他水源可供水量 总量 目标 纳污能力
措施
方案
机制
效果
节点
区域
水量
水质
潜力
能力
活力
抑制需求 增加供给 保护环境 合理配置
五、技术大纲各部分主要内容
(八)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
特定范围内,遵循有效、公平和可 持续的原则,对各种可利用的水源,通 过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对不同用水部门 和区域间进行的抑制需求、保障供给和 保护生态安全调空活动的集合
五、技术大纲各部分主要内容
水资源评价 开发利用评价 资源数量 资源质量 利用上限 综合评价 利用程度 利用水平 利用问题
形成机制 转化机制 耗用机制
历史 现状 未来 水平 问题 趋势
五、技术大纲各部分主要内容
(四)水资源需求预测
• 需水分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类(新口径) • 河道内与河道外需水分别考虑(节点与分区) • 毛需水与净需水分别估算 • 高耗水与一般耗水行业区分 • 考虑市场经济条件下对需求的抑制机制 • 动态需水预测过程-与节水及合理配置循环反
水资源保护规划技术大纲

全国水资源保护规划技术大纲(试行)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二〇一二年九月目录一、总则 (1)(一)目标与任务 (2)(二)规划思路 (4)(三)规划范围 (5)(四)基本规定 (7)二、现状调查与评价 (9)(一)基本要求 (9)(二)水质现状评价 (10)(三)入河排污口调查评价 (12)(四)内源与面源调查评价 (13)(五)生态需水满足程度评价 (13)(六)水生态状况评价 (13)(七)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调查评价 (15)(八)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状况评价 (17)(九)水资源保护监测现状评价 (18)(十)水资源保护管理现状评价 (19)三、总体规划 (21)(一)基本要求 (21)(二)总体规划构架 (21)(三)功能区划分与调整 (22)(四)规划控制指标 (23)(五)总体布局及对策 (25)四、污染物入河量控制方案 (29)(一)基本要求 (29)(二)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复核 (29)(三)水功能区达标分析 (30)(四)污染物入河量控制方案 (31)五、入河排污口布局与整治 (34)(一)基本要求 (34)(二)入河排污口设置布局方案 (34)(三)入河排污口整治 (35)六、内源治理与面源控制 (38)(一)基本要求 (38)(二)污染调查与估算 (38)(三)控制措施 (40)七、生态基流及敏感生态需水 (42)(一)基本要求 (42)(二)控制断面选取 (43)(三)计算方法 (43)(四)生态用水配置 (44)八、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46)(一)基本要求 (46)(二)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总体布局 (46)(三)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措施 (47)九、地下水资源保护 (53)(一)基本要求 (53)(二)浅层地下水污染脆弱性评价 (53)(三)浅层地下水功能区划分 (53)(四)地下水各规划分区现状及保护目标 (54)(五)地下水保护总体方案 (55)(六)地下水超采治理与修复方案 (56)(七)地下水资源保护方案 (56)(八)地下水保护工程措施 (58)十、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60)(一)基本要求 (60)(二)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方案 (60)十一、重点流域(区域)水资源保护与综合治理 (65)(一)基本要求 (65)(二)重点流域(区域)选取 (65)(三)重点流域综合治理方案措施的主要技术要求 (66)十二、水资源保护监测规划 (69)(一)基本要求 (69)(二)水资源保护监测系统和能力建设方案 (69)(三)水资源保护监控管理系统建设 (70)十三、水资源保护综合管理 (72)(一)基本要求 (72)(二)法规与制度建设 (72)(三)监督管理体制与机制 (72)(四)科学研究与技术推广 (72)十四、规划实施意见与效果分析 (73)(一)基本要求 (73)(二)水资源保护规划项目汇总 (73)(三)近期工程实施安排 (73)(四)投资需求 (74)(五)实施效果分析 (74)十五、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76)(一)基本要求 (76)(二)组织保障 (76)(三)资金保障 (76)(四)监督考核 (76)(五)技术保障 (77)(六)协作机制 (77)(七)社会参与 (77)附表 (78)附录 (123)附录1部分规划控制指标计算方法 (123)附录2水生态状况评价主要指标计算方法与标准 (131)附录3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名录 (140)一、总则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

(二)规划思路
1.总体思路。规划编制应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部署,按照自然和经济规律,确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和方向、任务和重点、模式和步骤、对策和措施,统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规范水事行为,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2.协调发展。水资源开发利用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规模、水平和速度相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城市发展、生产力布局、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生态环境建设要充分考虑水资源条件。
3. 可持续利用。统筹协调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用水,合理配置地表水与地下水、当地水与外流域调水、水利工程供水与多种其它水源供水。强化水资源的节约与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6.科学治水。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规划的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要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技术方法和规划思想,科学配置水资源,缓解面临的主要水资源问题,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手段,科学管理水资源,制订出具有高科技水平的水资源综合规划。
(四)工作要求
1.协调各类规划关系。为保障规划工作的有序进行,一要协调好综合规划与专业规划之间的关系,突出综合规划的全面性、系统性和综合性,综合规划应涵盖有关专业规划的原则、任务与总体方案等,对各专业规划的编制或修订具有指导作用,专业规划应当服从综合规划并与综合规划成果相衔接;二要协调好全国规划与流域规划、流域规划与区域规划之间的关系,本次规划以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规划,各流域机构按照各自职责范围,各尽其职,组织流域内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规划工作,经协调后,在形成流域规划初步成果基础上,进行全国平衡和协调,最后形成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大纲与报告书编写

水资源论证工作大纲与报告书编写
介 绍 的 主 要 内 容
2020/12/11
目的意义 工作大纲的编写 工作大纲的实例 报告书的编写
本节的主要内容
第 一
节 ➢ 目的意义
工 作
➢ 应包括的内容
大 纲
➢ 基本要求
的
编 ➢ 应注意的问题
制
2020/12/11
第
目的意义
任的重要技术文本
2020/12/11
编写原则
第 三
节 ➢ 科学性
报 ➢ 公正性
告
书 的
➢ 合法性
写
➢ 规范性
2020/12/11
基本要求
第 三
节 ➢满足15号令附件的基本要求
报 ➢内容全面、思路清晰、重点突出
告 书
➢ 依据的资料翔实,采用的数据可靠
的 ➢技术路线可行、分析计算方法正确
写 ➢结论明确、附件齐全
2020/12/11
建
设
项
目 取
水源论证
水
水
源
论
证
2020/12/11
论证原则 水源条件分析 地表水源论证 地下水源论证 调水水源论证 污水处理厂尾水回用分析 地表水取水口合理性分析 电厂取水可靠性分析
水源条件分析
建
设 项
地 表 水 源 水源供水保证率不高
目 取
保证率高,特枯年份干旱期的补充 地 下 水 源 水源
一
节
➢ 是水资源论证的首要环节
工
作 ➢ 是水资源论证工作经费预算的依据
大
纲 的
➢ 是保证报告书质量的重要手段
编
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大
纲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大纲
1 综合说明
2 流域概况
3 水资源调查评价
降水
蒸发能力及干旱指数
河流泥沙
地表水资源量
地下水资源量
地表水水质
地下水水质
水资源总量
水资源可利用量
水资源演变情势分析
4 水资源开发利用调查评价
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供水基础设施及供水能力调查统计
供水量调查统计
供水水质调查分析
用水量调查统计
用水消耗量分析估算
废污水排放量和污染源调查分析
供、用、耗、排水成果的合理性检查
用水水平分析评价
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分析
河道内用水调查分析
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调查评价
现状供需平衡分析
5 需水预测
社会经济发展指标预测
经济社会需水预测
生态环境需水预测
河道内其他需水量预测
需水量汇总
6 节约用水
现状用水水平分析
节水标准与指标
节水潜力
节水方案
7 水资源保护
水功能区划
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分析
污染物控制量和削减量
地表水水质保护措施
地下水保护
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8 供水预测
地表水供水
地下水供水
其他水源开发利用
供水预测与供水方案
9 水资源配置
基准年供需分析
方案生成
规划水平年供需分析
方案比选与推荐方案评价
特殊干旱期应急对策制定
10 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
总体布局
实施方案
非工程措施
11 结论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