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步步高答案
2025高考语文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教材文言文点线面必修上册(一) 整合迁移1 古今同形异义双含答案

2025高考语文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教材文言文点线面必修上册(一) 整合迁移1 古今同形异义双音节词与动词活用含答案整合迁移1 古今同形异义双音节词与动词活用一、连点成线,基础整合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B.⎩⎪⎨⎪⎧ 冰,水为.之圣人之所以为.圣 C.⎩⎪⎨⎪⎧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句读之不知.D.⎩⎪⎨⎪⎧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答案 D解析 D 项均为“及,比得上”。
A 项又,再/恢复。
B 项凝结/成为。
C 项同“智”,见识/知道。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①蚓无爪牙..之利 ②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③师不必..贤于弟子 ④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⑤曰师曰弟子云者.. ⑥古之学者..必有师 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⑧吾从而..师之 A .①②④⑦⑧B .②③⑤⑥⑧C .①③④⑥⑧D .②④⑥⑦⑧答案 C解析 ①古义:爪子和牙齿。
今义:坏人的党羽。
③古义:不一定。
今义: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④古义:托身,藏身。
今义:托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⑥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⑧古义:从,跟从;而,并且。
今义: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B.⎩⎪⎨⎪⎧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C.⎩⎪⎨⎪⎧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D.⎩⎪⎨⎪⎧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高.其直,亦无售者 答案 C解析 C 项均为名词作状语,每天。
A 项名词作动词,低于/名词作状语,向下。
B 项形容词,与“大”相对/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
D 项形容词作名词,高处/形容词作动词,抬高。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步步高答案3(64~110)

3.(1)指代“洁一庐”,即打扫房间;(2)指代“和粉墨”。
4.(1)(他)整个早上挥舞扫帚,都没能扫干净一间屋。(2)矮榻缺了一只脚,(周元素)要阿留砍一根树的分枝做个榻脚;(3)“对于这件事有什么难呢?”于是(周元素)就让他和起颜料来,(只见)色彩的浓淡,调和得参互均匀,完全像是素来就会的。
到达 (5)刚,才 (6)几乎,近于 (7)倒下 (8)满足 (9)(力气)竭尽
3.d
4.食量虽大却不随便接受食物,力气充沛却不追求逞能炫耀
5.要善待人才,要给人才充分施展才能提供必要的条件。
七十一 阿留转
1.(1)洁,形容词作动词用,使……干净;(2)善,形容词作动词,擅长;(3)上、下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4)饭,名词作动词,吃饭。
2.(1)认为;(2)抵挡;(3)驳倒;(4)改变;(5)调遣派出;(6)截断;(8)活埋。
3.ab
4.c
5.只有理论知识,
但缺乏实践经验,往往会导致失败。
七十五 济阴之贾人
1.南
2.(1)沉,落水;(2)呼叫,呼救;(3)相当于“之于”;(4)变了脸色;(5)突然;(6)近迫,触撞;(7)何不,为什么;(8)相当于“之乎”。
六十五 蝜蝂传
1.(1)昂:抬起头来,形容词作动词;(2)负:负担,指小虫身上背的东西,动词活用作名词;(3)厚:增加,形容词作动词;(4)累:负担,动词活用作名词;(5)高:使……提高,形容词作动词用;(6)大:使……增加,形容词作动词用其中。(2)(4)是动词活用作名词。
6.d
六十八 郭隗说燕昭王求士
高中文言文练习步步高66-80答案及译文

66.指喻浦阳郑君仲辨,其容阗(tian2,丰满的样子)然,其色渥然(红润的样子),其气充然,未尝有疾也。
他日,左手之拇有疹焉(于此),隆起而粟(像米粒一样突出,名词作动词)。
君疑之,以(之)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担忧)。
既(已经)三日,聚(聚集)而(承接)如钱。
忧之滋(更加)甚(厉害),又以(之)示人,笑者如初。
又三日,拇之大盈(满)握(四寸),近拇之(的)指皆为(因为)之(它)痛,若剟刺状,肢体心膂,无不病(患上病痛,名词做动词)者。
惧而谋(谋划)诸(之于)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定语后置),虽病在指,其实(这实际上)一身病也,不速治,且(将)能(可能)伤生。
然始发(发作)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十天)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chou1,病愈)。
终日可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甚至)将延(蔓延)乎(到)肝膈,否(不然)亦将为一臂之忧。
非有以(有用来.....的方法)御(治疗)其内,其势(病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治好)也。
”君从(听从)其言,日(每天)服汤剂,而傅(涂抹)以善药(介后句),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才)复(恢复)。
余因是(这)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极其)微(细微的地方),而终为(成为)大患;始以为(认为)不足治,而终至于(到了.....的地步)不可为。
当其易(容易)也,惜(吝惜)旦夕之力,忽(轻视)之而不顾(顾及理会);及其既成(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克服)之,如此指者多矣。
67.猫说余家苦(于)鼠暴,乞诸(之于)人,得一猫,形魁(魁梧的样子)然大,爪牙铦(xian1)且(而且)利。
余私计(认为)鼠暴当不复(再)虑(担心)矣。
以(因为)其未驯(被驯服,被动)也,絷维以伺,候其驯焉。
群鼠闻其声,相与(一起)窥其形,类有能者,恐其噬己也,屏(躲避)不敢出穴者月余日。
既而以其驯也,遂解其絷(zhi2,栓绳子)维。
2023年步步高新教材教材文言文点线面语文答案

2023年步步高新教材教材文言文点线面语文答案答案:1、D(“全部是歌颂”错,原文“歌颂为主”“劝百讽一”)2、A(“文人的鸿篇巨制绝迹”错,原文“文人鸿篇巨制形式的大赋作品逐渐减少”)3、C(“写作汉大赋的作家地位较高”,错,原文“汉代经学盛行,辞赋家的地位低下”)4、B命题透析:此题主要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要求选择正确的断句项、答案选B。
思路点拨:断句的方法很多,比如虚词标志法,句意断句法等等、但是作为人物传记中的叙述语句,最好先抓人物事件,这句话主要讲傅珪参与修撰,因此而被降职和升官的历程,意思是:“说《会典》成于刘健等人,靡费很多,降参与修撰者的官,傅珪降为修撰,不久因《孝宗实录》修成,晋升左中允,再次晋升至翰林学士,历任吏部左、右侍郎、”然后做语法分析,即可得到答案、同时选择题,可以比对排除、所以选B。
5、A、命题透析:此题文言中的文化常识,题目比较简单、要求选择不正确项、答案选A。
思路点拨:四个选项涉及的文化常识都是常见的,仔细辨析即可得到答案、选A、A项中“土地、户籍”等职事归户部掌管。
6、C命题透析:此题主要考查文言文本的内容理解和概括、分析的能力、选择错误项、答案选C。
思路点拨:C项“后因得罪权贵被迫退休”错误,原文是“遂矫旨令二人致仕”即“(权贵)假托皇上诏命,让两个人辞去官职”需要对照原文,并对原文相应语句做翻译,错误往往在细微处。
7、(1)命题透析:此题主要考查文言文本的内容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答案是:极力奏陈其时社会弊病十件事,话语多指斥受宠的权贵,权贵愈加痛恨他。
思路点拨:译出大意给3分,“权幸”“嫉” 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本句比较简单,翻译中注意通顺即可、权幸,权指权贵,幸指宠幸,这里是被宠幸,这是课本中的常用实词,如《阿房宫》中的“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2)命题透析:此题主要考查文言文本的内容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答案是:又认为傅珪刚正忠实,敢于直言,应当起用,吏部按照卢雍的话上奏,没有回复。
高中文言文练习步步高61-65答案及译文

61、苏轼读《汉书》朱司农载上尝分教黄冈,时东坡谪居黄,未识司农。
客有诵公之诗云:“官闲无一事,蝴蝶飞上阶。
”东坡愕然曰:“何人所作?”客以(用)公对(回答)。
东坡称赏再三,以为(认为)深得幽雅之趣。
异日,公往见,遂(于是)为(成为)知己。
自此,时获登门。
偶一日谒(拜见)至,典谒(传达人员)已通名,而东坡移时(过了一会儿)不出。
欲颇倦,欲去则业已(已经)达姓名。
如是者久之(助词,无意义),东坡始(才)出,愧谢(抱歉)久候之意,且云:“适(刚才)了(结束)适(刚才)来先生所谓日课者何?”对云:“钞(“抄”,抄写)《汉书》。
”公曰:“以(凭借)先生天才,开卷一览,可终身不忘,何用手钞(“抄”,抄写)耶?”东坡曰:“不然(这样),某(我)读《汉书》,至此凡(一共)三经手钞矣。
初则一段事钞三字为题,次则两字,今则一字。
”公离席复请曰:“不知先生所钞之书,肯幸教否?”东坡乃(于是,就)命老兵就(到)书几上取一册至,公视之,皆不解其义。
东坡云:“足下试举(列举)题一字。
”公如(按照)其言,东坡应声辄(就)诵数百言,无一字差缺,凡数(几次)挑皆然。
公降(佩服)叹良久,曰:“先生真谪仙才也。
”他日,以(把)语(告诉)其子新仲曰:“东坡尚如此,中人(中等智力的人)之性,岂可不勤读书耶!”新仲尝以(用)是(这)诲其子辂。
63、太宗始嗣位太宗始嗣位,思有以(有……的方法)帖服(使……顺服)中外。
一日辇(乘辇车)下市肆(集市店铺),有丐者不得乞,因(于是)倚门大骂。
主人逊(谦虚)谢(道歉),久不得解(解决),众方(正)拥观。
中忽一人跃出,以(用)刀刺丐者死,且遗(抛弃)其刀而去。
会(正好)日已暮,追捕莫(没有)获。
翌日奏闻(使……听闻),太宗大怒。
谓仍(沿袭)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乱,乃(竟然)敢(于)中都(首都)白昼杀人。
即(立刻)严索捕,期(希望)必得。
有司惧罪,久之,迹(追究)其事,是乃(是)主人不胜(忍受)其愤而杀之耳。
2025高考语文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教材文言文点线面必修下册(五) 单篇梳理11 阿房宫赋含答案

2025高考语文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教材文言文点线面必修下册(五)单篇梳理11阿房宫赋含答案复习重点 1.积累并记牢“复”“幸”“取”“患”“殆”“易”“向”等重要实词及“焉”等重要虚词。
2.背诵两文,翻译重点句子。
3.掌握互文修辞和被动句式。
单篇梳理11阿房宫赋通读全文,解释加点的词语。
(第1段)六王毕.①(),四海一,蜀山兀.②(),阿房出。
覆压..③()三百余里,隔离..④()天日。
骊山北构.⑤()而西折,直走.⑥()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⑦()回.⑧(),檐牙高啄;各抱.⑨()地势,钩心斗角。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⑩()。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⑪()何虹?高低冥迷..⑫(),不知西东。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第2段)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雷霆乍.①()惊.②(),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③()不知其所之.④()也。
一肌一容,尽态..⑦()远..⑤()极妍.⑥(),缦立视,而望幸焉。
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⑧()掠其人,倚叠..⑨()如山。
一旦不能有,输.⑩()来其间。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⑪(),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第3段)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①(),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②()之粟粒;瓦缝参差..③(),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⑤(),多于市人之言语。
使天下之人,..④()之城郭;管弦呕哑不敢言而敢怒。
独夫..⑦()。
戍卒叫,函谷举...⑥()之心,日益骄固⑧(),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第4段)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①()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步步高答案 全

四黎丘丈人1.(1)女,同“汝”,你(2)责,同“债”,讨债(3)反,同“返”,回来2.(1)仿效,装扮(2)到……去,前往(3)使……受苦,折磨(4)老人(5)彼,那个(6)本来(7)故意(8)往,去3.(1)(那个奇鬼)喜欢装扮别人的儿子、侄子、兄弟的样子。
省略主语(2)扶着他却在路上折磨他。
省略宾语。
(3)他的儿子哭着磕头地说。
省略介词“于”4.(1)状语后置句。
昨天我去村东向人讨债。
(2)判断句。
这一定是那个奇鬼了。
(3)被动句。
老人的智慧被貌似他儿子的奇鬼所迷惑。
5.不能。
因为它点出了全篇的寓意说在。
作为一种文体,寓言通常会在故事的结尾处揭示它的寓意。
五记王忠肃公翱事1.(1)内通纳(2)贾通“价”(3)识通“志”,标记,记号(4)阳用“佯”,假装2.(1)对……说(2)禀告(3)买来的(4)按照3.(1)代王翱女婿的官职名,代王翱女婿的姓名(2)代太监姓名(3)代“我”,太监自称4.(1)只不过表示老朋友的情意罢了。
(2)你们的伯父很廉洁,你们(过得)该不会很贫苦吧?5.(1)女婿最终没有调职。
王忠肃公不以权谋私。
(2)原先封存好的记号仍是当时那样。
王忠肃公不贪馈赠,能为后人着想。
六《梦溪笔谈》二则1.c2.(1)还(2)确实(3)雨停云散(4)靠近(5)渐渐(6)越过3.c4.(1)不一会儿又震响了一声,移到西南方去了。
(2)从西向东望就能看见,那是傍晚出现的虹。
5.是时久之次日6.比喻陨石坠地时的声音、形状、大小、颜色、重量7.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则有之。
七萧颖士恃才傲物1.(1)人:今义只指东西,词义缩小(2)美景:今义胜利(3)突然:今义凶暴(4)很:今义略微,词义转移(5)道歉:今义感谢(6)遗憾:今义怨恨,词义强化(7)怠慢:今义忽然,不经心(8)死在,是两个单音节词:今义最终,一个双音节词2.(1)“陵”同“凌”,侮辱(2)“卒”同“猝”,突然(3)“常”同“尝”曾经3.D4.(1)萧颖士曾经登门拜访,但未能面见到他,现在他很是惊愕。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步步高答案_

宋词鉴赏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浣溪沙秦观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宝帘闲挂小银钩。
(1)后人认为该词描绘了一个女子在春阴的怀抱里所生发的“淡淡哀愁”,亦体现作者秦观的心中的“淡淡的愁”。
请你说说“淡淡的愁”的“淡淡”二字在词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请结合具体词句作答。
(2分)(2)“自在飞花轻似梦”一句是个比喻句,今人沈祖棼在《宋词赏析》中将其成为“奇喻”,请你说说这个比喻“奇”在何处?(4分)2、参考答案:(1)词人使用或选取了“轻寒”“晓阴”“淡烟”“丝雨”“如梦的飞花”等词语或意象,通过轻浅的色调、幽渺的意境,体现了“淡淡”二字。
(得分关键:“轻寒”“晓阴”“淡烟”“丝雨”“如梦的飞花”这些意象。
)(2)它的奇,可以分两层说。
第一,“飞花”和“梦”本来不相类似,无从类比。
但词人却发现了它们之间有“轻”和“美”这两个共同点,就将两样原来毫不相干的东西联成一体,构成了既恰当又新奇的比喻。
(该点2分。
如果考生围绕“通感”这种特殊的比喻来作答,此点亦可给分。
)第二,一般的比喻,都是以具体的事物去形容抽象的事物,或者说,以容易捉摸的事物去比譬难以捉摸的事物。
但词人在这里却反其道而行之。
他不说梦似飞花,而说飞花似梦,也同样很新奇。
”(该点2分)这个比喻用语奇绝,特别具有一种诗意美和画境美。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作者辛弃疾__词派的代表,这一词派是宋代大词人__开创的。
(2分)(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这首词所描写的内容和作者所抒发的情感。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唐张继有诗云“月落乌啼霜满天”,辛弃疾这首词中说“明月别枝惊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黎丘丈人1.(1)女,同“汝”,你(2)责,同“债”,讨债(3)反,同“返”,回来2.(1)仿效,装扮(2)到……去,前往(3)使……受苦,折磨(4)老人(5)彼,那个(6)本来(7)故意(8)往,去3.(1)(那个奇鬼)喜欢装扮别人的儿子、侄子、兄弟的样子。
省略主语(2)扶着他却在路上折磨他。
省略宾语。
(3)他的儿子哭着磕头地说。
省略介词“于”4.(1)状语后置句。
昨天我去村东向人讨债。
(2)判断句。
这一定是那个奇鬼了。
(3)被动句。
老人的智慧被貌似他儿子的奇鬼所迷惑。
5.不能。
因为它点出了全篇的寓意说在。
作为一种文体,寓言通常会在故事的结尾处揭示它的寓意。
五记王忠肃公翱事1.(1)内通纳(2)贾通“价”(3)识通“志”,标记,记号(4)阳用“佯”,假装2.(1)对……说(2)禀告(3)买来的(4)按照3.(1)代王翱女婿的官职名,代王翱女婿的姓名(2)代太监姓名(3)代“我”,太监自称4.(1)只不过表示老朋友的情意罢了。
(2)你们的伯父很廉洁,你们(过得)该不会很贫苦吧?5.(1)女婿最终没有调职。
王忠肃公不以权谋私。
(2)原先封存好的记号仍是当时那样。
王忠肃公不贪馈赠,能为后人着想。
六《梦溪笔谈》二则1.c2.(1)还(2)确实(3)雨停云散(4)靠近(5)渐渐(6)越过3.c4.(1)不一会儿又震响了一声,移到西南方去了。
(2)从西向东望就能看见,那是傍晚出现的虹。
5.是时久之次日6.比喻陨石坠地时的声音、形状、大小、颜色、重量7.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则有之。
七萧颖士恃才傲物1.(1)人:今义只指东西,词义缩小(2)美景:今义胜利(3)突然:今义凶暴(4)很:今义略微,词义转移(5)道歉:今义感谢(6)遗憾:今义怨恨,词义强化(7)怠慢:今义忽然,不经心(8)死在,是两个单音节词:今义最终,一个双音节词2.(1)“陵”同“凌”,侮辱(2)“卒”同“猝”,突然(3)“常”同“尝”曾经3.D4.(1)萧颖士曾经登门拜访,但未能面见到他,现在他很是惊愕。
(2)你仗着文学的才名,如此的傲慢,仅仅能够中个进士吧?5.主观上是自己性格的傲慢,客观上是得罪了吏部王尚书八张释之执法1.(1)跑/行走(2)轿车/众多的,如舆论(3)交付,委托(4)通“嘱”/今无通假义听见/嗅出(5)判决/今无此义,多为应当(6)银子/今指黄金(7)希望/只(8)很/质地好的为“良”2.d3.(1)汉文帝(2)县人(3)吾(4)案子4.(1)如果是别的马,岂不是要让我受伤吗?(2)再加重处罚,那就是法律不能取信于百姓了。
(3)(延尉)若稍有偏差,那么天下使用法律的人都可随意或轻或重。
5.(1)天子应与平民一样遵守法律,否则将失信于民(2)皇帝自己错失机会、(3)延尉执法不公,有负面影响,百姓也会无所适从。
九蒲留仙写《聊斋》1.d2.(1)准备(2)铺设,垫着(3)拉过来(4)这样3.(1)大概是从先秦诸子的文章脱胎而来,不只同左丘明、司马迁的文章相媲美。
(2)渴了就让他喝茶,或是给他烟抽,一定要让他畅谈才结束4.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象5.(1)搜奇说异(2)归儿粉饰(3)如是二十余寒暑6.(1)一个满腹才华,却落魄穷困的读书人(2)一个孤傲、自尊而又坚忍顽强、矢志不渝的知识分子。
十申屠蟠重节义1.c2.(1)判罪(2)怜悯,同情(3)以……为好(4)固定的3.a4.(1)(即使)不能碰上政治清明的时代,也应当在她的坟墓上立上碑铭来表彰(她的行为)(2)前前后后凡是(朝廷)用蒲车特意征召(他入朝为官),(他)都没有前去。
5.(1)仗义执言(2)孝顺父母(3)励志苦学十一宋弘为国选才1.bc2.(1)得到,受到(2)授予官职(3)使用的引申义整齐(4)责备(5)进献,演奏(6)检举,纠举(7)还是(8)使……离开3.b4.我之所以推荐桓谭,是希望他能用忠诚正直来引导君主,可现在他却让朝廷沉湎于淫靡之音,这是我为臣的罪过。
5.a6.b十二又答王庠书1.d2.(1)承当(2)成功(3)我的意思(4)(应对付的)攻击,责难3.b(都是探求的意思。
但:但是/只,只是)4.(1)大体上和今年来科举的情况是相同的。
(2)每读一本书都应当读几遍才算读完。
5.实无捷径必得之术每次作一意求之。
十三荆人夜涉1.(1)设立标记。
本义是人体外表的衣服,引申有外表、表面、标记等意义。
这里用的是引申义。
(2)涨。
本义是水溢出来。
这里用的是引申义。
(3)顺着走。
这里用的是本义。
(4)徒步渡水。
这里用的是本义。
(5)士卒惊骇的声音。
本义是马受惊,人受惊的引申义。
(6)本义房屋损坏。
“坏都舍”意思是城市房屋崩塌,用的是本义。
2.d(益:涨水/增加;法:效法,动词/法令,名词)3.(1)先前他们作标记的时候是可以根据标记渡河的。
(2)这是他们为什么惨败的原因。
(3)时代已经与先王的法令制度不相适应了。
(4)“循表而夜涉”;澭水暴益,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
5.具体问题应该具体分析,情况发生改变,做事的对策也该改变。
十四松人有酤酒者1.(1)公平,引申义,本义是平坦。
(2)对待,引申义,本义是逢。
(3)幌子,酒旗。
引申义,本义是旗帜。
(4)兵车,引申义,本义是登、升。
2.(1)恭敬有礼貌(2)同“悬”,悬挂(3)有人(4)蒙蔽3.d((1)卖/买)(2)酿制/像)4.(1)他感到很奇怪,于是就询问他所在乡的长者杨倩。
(2)有才能的人怀着治国之术,想要用它使大国的君王明察起来。
5.要善于找出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十五蔡邕听琴1.(1)朝向,对着(2)刚才(3)刚才(4)朝北的窗(这里是作动词,开窗)(5)奔向,趋向(6)接近,临近(7)方向(8)如果2.(1)等到(2)偷偷地(3)急忙(4)退。
3.(1)蔡邕一向为乡里人所推崇;(2)这难道是杀心显露在琴声中吗?4.依声知良木,栽为焦尾琴;依声辩杀机,正中弹者意。
十六优孟马谏1.(1)文:本文是花纹,引申为华美,用的引申义,华:本义光彩,引申有显赫、华美、豪华等意义,句中义是豪华,用的是引申义,(2)求:本义是皮衣,假借为寻找,寻求,用的是假借义。
薄:本义是草丛,引申有迫近、微薄、减轻等意义,句中义是微薄,用的引申义(3)闻:本义是听见,引申有知道、见闻等意义。
句中义是传播,用的引申义2.(1)为……治丧;(2)同“诤”,劝谏;(3)竟然;(4)交付3.(1)用没有帷帐的床给它做卧席,用蜜饯的枣干喂养它。
(2)各国听到这件事,都知道大王轻视人而重视马。
4.优孟善讽谏,先假意劝说应以人君之礼厚葬马,然后使楚王自省“贱人而贵马”行为的荒谬。
十七楚庄王绝缨1.(1)本义,酒喝得很畅快叫“酣”,引申义是尽兴,如酣睡。
(2)引申义,拉扯。
(3)本义,牵扯,拉(4)本义,丝断,冠缨也是丝状物2.c3.(1)怎么能为了要显示妇人的贞洁而使臣子受辱呢?(2)(你)五次交战奋勇上前,最先击退敌人,有最终取得胜利。
(3)(我)又不曾特别地优待过你,你为什么这样毫不犹豫地为我出生入死呢?4.b5.(1)楚庄王认为“绝缨者”之失,是由于自己赐酒使醉(2)人主群臣尽情欢乐,现在有人酒后失礼是情有可原(3)如果为了这件事诛杀功臣,将会使爱国将士感到心寒(4)也是楚庄王爱惜人才的表现十八弈喻1.数:(1)屡次;引申义(2)几;若干;引申义(3)计算,引申义。
本义是数目//易(1)(3)都是“交换”本义(2)轻视引申义//定(1)定准,标准;引申义。
本义是安定//已:(1)止:停止;本义(2)已,同“矣”通假字2.(1)及,赶上(2)终,结束(3)求学的人(4)相处(5)本来(6)考虑(7)隐瞒(8)竟,简直3.(1)助词,相当于“的”(2)代词指代“一着之失”(3)助词,由于主谓之间,无实在意义4.(1)过一会儿,客人请求和我下棋,我颇为轻视他(2)我检查我自己的失误尚且没有时间,哪里有时间议论别人呢?(3)人人都赞成自己认为正确的,人人都反对自己认为不正确的5.在输棋后,才领悟到自己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和别人的优劣6.即使是孔子圣人,也难定是非是真,何况普通人7.本体是“读古人书”“与今人居”喻体是“观弈”;相似点是:看人过失,认为自己高明8.b十九燕王学道1.(1)(2)(3)都作“惩罚,责罚”解2.(1)方法;(2)来得及;(3)对的、正确的;(4)考察;(5)迫切;(6)莫过于3.b4.(那个部门)不能使自己免于死亡,哪里能够使燕王长生呢?二十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1.(2)这个“见”字是一般动词,会见(或看见)的意思。
(1)(3)(4)(5)三个“见”字都是“使……谒见”的意思,也即“引见、推荐”的意思,读音也变为xian.其中(1)(5)两句因有省略,不容易看出来,但可根据上文意思推断出来。
(4)全句应该是“君已见孔子(于君)”(5)全句应是“太宰因弗复见(之于君)也”。
2.(1)子圉害怕孔子受到国君的器重。
(2)您向国君引见孔子后,国君也将会看见你如同蚤虱那么渺小了。
3.揭示了人性的丑恶,即嫉贤妒能,不顾公义,给我们启迪是:为国选材是不能有半点私心杂念的。
4.子圉只知道孔子比自己强,可是没有料想自己在第三者眼中和孔子竟会差这么多、他“见孔子”只是想讨好和立功,却并不想让孔子威胁到自己的声明和地位,所以才会这么做,商太宰也是这么想的,经子圉点破之后坚定了不引见孔子的决心。
二十一鬼怕恶人1.(1)通“途”;(2)庄严;(3)回头看;(4)踩(5)竟然;(6)责罚。
2 a3.(1)既然这样,那么灾祸应该施加给后面过来的人。
(2)侮辱没有比这更大的了.(3)前面的那个人已经不信(鬼神)了,(我)又怎么能降祸给他呢!4.鬼害怕不信鬼神的人,不怕鬼神的人.或答;讽刺在这个世界上的恶人,如官吏,恶霸,流氓,他们鱼肉人民,欺侮百姓,但又往往是欺软怕硬的。
谁对他们服从乃至屈膝,他们便得寸进尺,谁向他们反抗,蔑视,他们反侮会稍有收敛.二十二晏子忠上而惠下1.(1)能耐("何能"是名词性结构)(2)能够(用在动词前)(3)(4)使……震动(5)(6)震动2.(1)本来(2)恐怕、大概,表推测的语气副词(3)受迷惑(4)仁爱3.如果你去说明此事君臣都会得到解脱。
对国君也忠诚,难道就一定要伤害到别人吗?4.夸耀自己的能力,好使国君欣赏。
5.做人既要真诚不欺,又要注意适当的方法教育犯错者。
二十三神宗驳诬1.(1)囚禁,拘押;(2)惩处;(3)列举、检举;(4)解脱,开脱;(5)减轻;(6)告诉2.(1)苏轼(2)苏轼于陛下有不臣意(3)苏轼不把皇上视为知己,却要寻求地下的蛰龙作为知己,这不是不臣服之心又是什么呢?(2)他只是自己歌咏桧树,和我皇上有什么相干呢?4.文字狱cf5.激烈直率的语言抨击、痛斥6.同情苏轼受到的冤屈:痛斥小人制造“文字狱”的丑恶行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