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小说阅读命题类型及答题思路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解题思路和模板素材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解题思路和模板素材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解题思路和模板素材2023年高考语文小说阅读解题思路和模板素材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人称的作用:第一人称(我):①增强对事情对人物讲述的真切性,读者认为这所描述的一切是亲历的。

②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

其次人称(你):①增强亲切感,拉近与读者或作品中形象的距离,便于与之直接对话和交流沟通;②便于抒情,有呼告效果,可加强感染力③用于物,有拟人化效果(普通书信、诗歌和赞颂、悼念的文章的使用)。

第三人称(他):①显得客观公平,这是以一个镇静的旁观者的身份来举行讲述的办法。

② 能直接地呈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反映现实更自由。

标题作用【学问储备】1、线索作用。

2、紧扣情节。

3、突出仆人公的形象(品质、特点等)。

4、紧扣(揭示)主题。

5、创造悬念,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爱好)。

6、象征意味、寓意。

标题作用答题样式:内容+术语(写几点,普通看分值)A、以“ XX'为题,起到线索作用(贯通全文)。

B、以“ XX'为题,能概括……情节。

C、以“XX'为题,突出了……人物的形象。

D、以“ XX'为题,揭示文章……主题。

E、创造悬念,能激发读者的阅读爱好。

F、以“XX'为题,象征了……。

对……具有示意作用。

某个文段的作用:普通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回答,开始文段结构上的作用普通是引出下文、作铺垫、为下文埋下伏笔等,内容上普通是映衬正文故事或强化故事效果,本题的难点是“这类现象的普遍性”,两件事对照,找相像性和不同性,这也是的写作意图。

段落作用题【学问储备】首段:开篇点题、总括全文、点明题旨、奠定感情基调;弓I出下文、与下文对照、为后文做铺垫;铺垫映衬、勾画环境、提供背景、营造气氛;引人入胜、发人沉思;中间段:承上启下,结构上过渡,表达上映衬(正衬和反衬),内容上扩展思路,丰盛内涵,详细展示,深入主题,照应前文。

末段:总结全文、深入XXX、点明题旨、呼应开始;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思量;示意主题、强化感情。

高考小说阅读命题类型及答题思路

高考小说阅读命题类型及答题思路
*
《半张纸》:“小说标题‘半张纸’有什么作用? 请作具体分析。” 答:(1)半张纸是小说贯穿始终的结构线索:先 以半张纸引出主人公对往事的回忆, 接着又以半张 纸连缀起回忆中一个个生活片段; (2)半张纸是主人公对爱妻思念之情的载体; (3)半张纸与“两分钟”“两年”一起深化了小 说主题。
*
(4)这篇小说以“保护人”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 造、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 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8分)(2010新课标)
如果小说中引入特别重要的物件,其基本作用不外乎
突出人物性格、揭示深化主题等。有时反复出现,串起 相关情节,从而成为文章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 的*作用。《药》
三、题型有: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XX人物形象。 2.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3.XX有哪些性格特点?
4.答题思路和答题模式 常见的语言表达形式:X X X是一个怎样的人+ 性格、 品质特征+ 形象的意义。 另一种分条阐述,答题模式:(1)观点(思想性格是 什么)+阐述(在原文中找)。(2)观点(思想性格是 什么)+阐述(在原文中找)……
*
【考点三】理解小说标题
题型有: 小说的标题如何理解?有何作用?
答题思路: 1.起线索作用,贯穿全文; 2.点明主题; 3.交代时间地点、环境; 4.交代人物。 5.象征意义 6.悬念,吸引读者
*
小说标题的作用
1、交代主要的人物形象。如《棋王》、《阿Q正传》 2、作为情节线索贯穿全文。标题若是文中出现的某一事物,该 事物很可能是文章的线索,有意无意的贯穿情节始终,甚至是推 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关键。《项链》 3、点明时间、地点,交代故事背景,渲染氛围。如果以时间、 地点、环境为题,则标题可能是要向读者提示某方面的信息,而 这个信息对读者理解文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孙犁的小说《荷 花淀》,标题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让人物在芦苇洁白、荷花 飘香的环境中活动,描绘出一幅诗情画意的风俗图,更能突出中 华儿女为了保卫美好的祖国河山浴血奋斗的主题。 4、有的标题直接点出了事件的主要情节,反映了小说的主要内 容,如《宝玉挨打》《失街亭》。 5、寄托作者的思想情感,暗示了作者的写作目的,点出小说的 主旨。(在理解标题本意的基础上。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还有比 喻义、象征义、深层义、双关义等,有的标题具有反讽义,体会 文章主旨是要结合社会现实来理解。比如《祝福》)

高考小说阅读常见出题角度及解题技巧

高考小说阅读常见出题角度及解题技巧

高考小说阅读常见出题角度及解题技巧一、必要的小说概念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二、小说常见设题角度形象分析主题探讨情节设置表达技巧句子意蕴环境描写题目意蕴三、形象分析(人物、事物)小说中主人公的形象(有直问,也常通过人物的肖像、言行举止来提问)——对于形象的概括,可以用这样的公式:他(她)是一个(品质)的(身份或阶层)小说中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之间的关系(常有衬托:正衬、反衬)例:《孕妇和牛》(1)小说中的孕妇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概述。

(6分)【答案】①具有善良、温婉等传统的女性美;②有责任心,做事认真;③对人生抱有美好的向往和期待。

【考点】考查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解析】小说中的人物的分析要根据故事情节、事件,从人物描写的方法(如动作、语言、心理活动、肖像)角度入手分析。

【思路分析】1.注意小说主人公的身份和阶层:孕妇是一个老实本分的农村妇女,通观全文不难看出她是一个传统女性,她是如此爱着她的孩子,甚至为了孩子要学认字,这就可以看出她的传统女性美。

2.关注小说情节和细节描写:“孕妇从来不骑黑”“黑也怀孕了啊,孕妇想”——善良“黑——”即使是黑肯麦苗,不听话时,她也只是用这一声呼唤。

黑的驯顺,其实就是代表孕妇的温婉。

“每当她看见在地上跑跳的孩子,就觉出身上累”——她想到了孩子,想到了对孩子的责任和爱。

“这次她挪开了,小心地坐在碑的边沿”“此前她歇脚,总是一屁股就坐上去”前后的对比,突显了她对孩子的希冀,因为想到孩子将来要读书,所以她也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对石碑的尊重,对文字的尊重,她认为这是她作为一个母亲的责任。

用“胆怯而又坚决”来形容落下了第一笔,“她的心不叫她停笔”“从来没干过这么累人、又这么不愿停手的活”也能看出她的责任心。

孕妇认真的抄字,认真的数,能表现她的做事认真。

对孩子的希冀,希望并相信孩子能够读书。

“她也要像孩子愿望的那样,美好的成长”“每个人的心中,多少都立着点什么”“她找到了一块石碑,那才是心中的好风水”她为此而感动并觉得幸福。

高考中小说的命题形式和答题技巧

高考中小说的命题形式和答题技巧

1.孤独的树,萧瑟的风,庄子宁做尘世外 的月亮,冷眼看世间,他的底线也是他 的处世准则。既然世间混沌得容不下一 丝澄澈,又何必苦苦寻求救世为民反而 污了自己呢?逍遥也好,脱俗也罢,在 他看来,自己只是在偌大的世界里,选 择生存的适当方式,无需招摇,也不愤 世嫉俗,宁静存在于内心,无形的底线 是他心中的一杆秤。这样的为人、这样 的处世准则只因那无形的底线。
小说阅读及答题方法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小说的情节: (小说中用于表现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事件, 它是生活片断的有机剪辑,又是矛盾发生、 展开、发展的过程)。 1、情节的组成: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情节安排评价: 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 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 结构紧密、完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 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 2、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 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体会); 3、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 的理解和看法。
一要掌握主题挖掘的基本途径: 解题思路 1、从作者背景看;2、从人物特征看; 3、从情节发展看;4、从语言情感色彩看; 5、从整体倾向看。 二要掌握概括主题的基本答题术语: 1、歌颂、赞扬、张扬什么。 2、讽刺、批判、揭露、谴责什么。 3、揭示什么人生道理。 4、对什么现象的反思。 5、表达了什么情感。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通过描……,表达了(赞扬了、鞭挞了、批判了、 揭示了等)……
2.饥寒交迫,毅然拒绝施舍,朱自清不为物质所动,
因为他心中有尊严的底线。战火或许很多人只是想
着活下来,而将人格、尊严抛诸脑后,然而朱自清
的内心底线却时时提醒他:尊严比生命更重要。
朱自清的底线维护了他的生命尊严。

高考语文小说常考题型和做题方法

高考语文小说常考题型和做题方法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做题方法汇总一、标题和主题1、概括主题P94小说通过……情节,刻画了……人物形象,表现了(批判了/颂扬了)……主题/现象(性格/情感/思想)。

2、分析标题含义与作用P96(1)含义P96答题步骤1)指出表层含义:从标题的字面意思入手,指出其显而易见的含义。

标题的表层含义往往是理解其深层含义的基础。

2)挖掘深层含义:深入理解标题,看标题是否有比喻义、指代义、象征义、双关义。

(可从标题的艺术手法来分析)解题方法1)联系全文内容:联系全文,看标题对应文中哪些内容,进而归纳出标题的含义。

2)结合小说主旨:小说标题的深层含义常常指向小说主旨,因此分析标题深层含义时,还可从小说主旨切入。

(2)作用P961)对人物:①交代主要人物形象②暗示人物形象③表明作者的情感与态度④表明人物的情感与态度2)对情节①概括故事情节②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③铺开情节,呼应细节④结构线索,贯穿全文,使结构严谨⑤暗示情节转折3)对环境背景①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②渲染环境氛围③暗示社会背景4)对主旨①含蓄或形象地揭示主旨②深化主旨,寄托情感,使小说的主题思想更深刻二、形象P851、概括形象的特点步骤P85(1)(特点+分析)(2)(分条作答)2、分析形象的作用步骤P87第一步,找描写,品特点。

第二步,主题情节形象三角度主要人物从表现主题、关联情节角度,次要人物从陪衬角度、映照角度、线索角度,体会该人物在关联情节、塑造人物形象、表现小说主题上的作用。

第三步,用规范的模式回答。

答题模板:文章通过……形象的塑造,表现了……;对……(主题),或……(情节)等方面起到了……作用。

(1)分析形象作用题答题术语1)主要人物:①是作者着力塑造的形象,具有真实性和典型性②性格的变化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③主导性格揭示主旨④其生活经历寄托作者情感⑤其际遇、命运反映社会现实,引人深思2)次要人物①正衬或反衬主要人物(一个人)②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一群人)③充当线索,贯穿或连缀故事情节,推动情节发展④与主要人物共同揭示主旨⑤起到见证人的作用,增加小说真实性(第一人称“我”)3)物象①烘托人物性格,寄托人物情感,衬托人物形象,暗示人物命运②充当线索,使小说结构严谨,推动情节发展③具有象征意义,象征主人公的人生经历④蕴含讽刺意味⑤具有时代烙印,交代背景,营造气氛,暗示社会环境⑥与主要人物命运息息相关,暗示或揭示主旨3、塑造形象的方法步骤P90(2)是什么(哪种方法--外貌/心理/语言/动作/细节,正面/侧面)(3)怎么用(具体表现)(4)何效果(表达效果-刻画性格、深化主题、推动情节、渲染气氛)三、情节(小说的骨架)1、情节梳理概括做题步骤P72(1)时间、地点、事件(2)先,其次,最后(3)主要情节①②③2、情节结构赏析做题步骤(局部/整体,赏析/用意)P74(1)是什么(哪种结构--突转/对比/照应/铺垫/悬念/伏笔)(2)怎么用(具体表现)(3)何效果(表达效果)主旨、形象、情节、环境3、情节作用做题步骤P76(1)开头:①交代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气氛,奠定情感基调②烘托人物心情,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③平为情节展开作铺垫,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④开篇点题(2)中间:①表现人物性格,强化人物情感,丰富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②呼应前文或埋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③暗示或深化主旨(3)结尾①表现人物性格,强化人物情感,丰富人物形象总结或呼应前文,使情节更完整②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思考空间③欧·亨利式结尾,意料之外,情理之中④卒章显志,深化或升华主旨四、环境(小说的依托)环境特点和作用做题步骤:1、找语句(结合文章具体句子)2、明作用。

高考小说阅读答题技巧(超全)

高考小说阅读答题技巧(超全)

高考小说阅读答题技巧(超全) 小说考试的命题方向主要有以下几种:1.“理情节”题型:简明概括故事情节,并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2.“析人物”题型: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简要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并客观公平地评价人物。

3.“看环境”题型:分析文中景物描写的特点及其对人物或主题的作用。

4.“谈构思”题型:分析作品在材料安排上的特点及其好处,分析某句/段话在文中结构上的作用,并指出某个物品在文中结构上的作用。

5.“讲方法”题型:分析文中运用的表现方法及其塑造形象的作用,分析特有的表达方式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分析语言运用的特点,鉴赏画线句子,以及分析人物语言的特点并举例说明。

6.“明主题”题型: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作品的主题,分析文章的主旨及其社会意义,检查文章前后是否有矛盾。

考点一:小说环境分类及作用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舞台,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环境描写可以从修辞角度、写景角度、多种感官描绘、表现手法、选取代表性事物等方面进行。

在考试中,可能会出现关于环境的题目,例如分析某段景物描写的手法及作用,或者分析一些特殊环境对人物或主题的作用。

例子1:对于小说《乌米》中第5自然段的景物描写,采用了衬托和分层写景的手法,烘托出肃穆静谧的气氛,突出了乌米孤独无助的处境,同时暗示了人物的命运。

例子2:在小说《二十年以后》中,两次写到“一陈冷飕飕的风”,第一次烘托环境,展开情节,第二次则渲染气氛,转换情节。

例子3:在小说《墙》中,墙被拆后,两家合为一院,春意融融,会餐洽洽,这个场面描写的作用是表达和谐、团结的主题。

②注意情节之间的联系和转折,尽可能准确地表达情节的发展过程;③在概括情节的同时,要注意情节对人物性格和小说主题的影响,尽可能多地揭示这些方面的内容。

二)分析情节的作用分析情节的作用,要注意以下几点:1)推动情节发展,使故事产生波澜;2)折射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3)深化主题,传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完整)高考小说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完整)高考小说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完整)高考小说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高考小说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睢海英一.“人物形象”常见题型(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是一个怎样的人物?(3)×××有哪些优秀的品质?(4)分析小说对人物举行描写的详细办法及其作用。

【解题思路】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等)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按照题目要求作答。

语言表达的普通格式:×××是一个……的人物形象。

作为……人,他……,表现了他……的性格(思想品质)。

对这种题型,普通可从四个方面揣摩:⑴从故事情节的进展变化中掌握人物性格;⑵从人物之间的冲突矛盾中熟悉人物性格;⑶从描写手法中熟悉人物性格。

作品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都是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⑷从社会环境、活动场景及人物关系中熟悉人物的典型意义;⑸借助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掌握人物基本特征。

包括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受、教养、气质等,它们直接打算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人物形象分析题表述要点】是一个怎样的人+ 性格、品质特征+ 形象的意义二.“故事情节”常见题型(1)文中写的×××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2)×××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解题思路: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服务的宗旨,结合情节的普通作用(一是制造悬念,引人入胜;二是前后照应;三是侧面映衬,埋下伏笔;四是总结上文,点明题意;五是起线索作用),然后按照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语言表达的普通格式:×××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1)全文情节一波三折。

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加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2)小说情节首尾呼应。

高考小说阅读的考点及常规答题思路

高考小说阅读的考点及常规答题思路

环境描写——祝福
祝福1:揭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 源,预示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
祝福2:推动情节发展,增强人物 形象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祝福3:首尾呼应,深化主题。
【考点三】把握故事情节
题型有: 1.文中写了XX情节(细节)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2.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 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 般作用(1.创造悬念,引人入胜;2.前后照应;3.侧 面衬托、埋下伏笔;4.总结上文、点明题意;5.线索 作用),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考点四】概括主题内容
题型有: 1.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 主题)。 2.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 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 3.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 理解或看法。
解题思路: 1.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的形象入手; 2.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 3.从小说精巧的构思中把握作品主题。
1、“祝福”是小说情节的枢纽,小说起于祝 福,终于祝福,中间一再写到祝福,情节的 发展与祝福密切相关。 2、祥林嫂的悲惨遭遇是在祝福的欢乐气氛中 展开的,鲜明的对照,深化了对封建礼教吃 人本质的揭露。
【考点六】分析艺术手法
题型有: 1.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 的作用;2.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 服务的;3.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给读者提供哪些艺 术审美情趣。 解题思路: 一、表达方式 ;二、修辞手法;三、表现手法; 四、结构方式。
根据上面节选文段内容简要分析林黛玉的性格 特点。
①敏感多疑。她见宝玉也有麒麟,便担心宝玉同史湘云 也做出些风流佳事来。 ②多愁善感。容易伤感流泪。 ③孤傲任性。要是别人冒犯了她,她不依不饶,又是哭 又是闹。(或 “要是林姑娘,不知又闹到怎么样,哭 的怎么样呢” ) ④尖酸刻薄。她讽刺宝玉说:“你死了倒不值什么,只 是丢下了什么金,又是什么麒麟,可怎么样呢?” ⑤具有叛逆精神。她从来不劝宝玉关心仕途经济的学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10月16日11时55 分
【考点六】分析写作技巧
(3)描写 ②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景物)描写 / 社会环境描写 主要作用:A交代时间、地点,提供故事背景; B为人物出场作铺垫; C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情感; D推动情节发展。 E暗示主题
2016年10月16日11时55 分
【考点六】分析写作技巧
答:①表明乘凉会上的人们的外省人身份;②提示小 说主题的解读路径;③照应下文出现的各种方言。
2016年10月16日11时55 分
【考点四】把握主题 常见题型: 1、概括作品的主题
2、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
3、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的理解和看法。 解题思路: 通过……,表达了(赞扬了、鞭挞了、批判了、揭示 了等)……
高考小说阅读 命题类型及答题思路
2016年10月16日11时55 分
【考点一】分析人物形象 题型有: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XX人物形象。 2.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3.XX有哪些性格特点? 解题思路: 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 节)或故事情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根据题目 要求分条作答。
2016年10月16日11时55 分
( 3 )“外省郎”彭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 析。(6分)(2011新课标《血的故事》)
答:①有担当,明大义:在老丈人危难时,以亲
情、和睦为重,不计前嫌,施以援手,最终赢得信任;
②执著隐忍;面对老丈人的排斥:不轻言放弃,不莽
撞行事,捍卫了自己的爱情;③幽默乐观:说话风趣,
【答案】这“处方”是针对“我”敏感多疑的心病开 出的“心药”,目的是劝慰我解除思想负担,轻松愉 快地健康生活。小说以幽默的“处方”作结,巧妙地 揭示了作品的主旨。
2016年10月16日11时55 分
第九车厢的故事给你带来哪些思考?请结合作品谈 谈你的看法。(6分) 答案要点: 4.示例:①疏于管理、不负责任的工作作风会给他人 带来麻烦和伤害。乘务员、列车长、摘车厢的人似乎 都在纠正差错,可差错却越变越大,个中原因正是工 作作风的问题。 ②判断问题机械武断,解决问题勿依赖惯性思维。错 挂两节车厢造成的差错之所以迟迟未能得到纠正,和 列车长、摘车厢的人思想僵化、缺乏独立思考精神是 分不开的。
角度一 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醉酒的行为使读者对勤 劳、纯朴、善良的巴尔塔萨有了更深的认识,发现他还 有爱面子、冲动等性格特点,认识到巴尔塔萨性格的复 杂性。 角度二 使情节更为曲折。做好鸟笼期待出手却拒绝卖 出鸟笼,想卖高价却无偿送出鸟笼,这样的情节已曲折 生动;“醉酒”让主人公欠下债务,狼狈不堪,使情节 再生波澜,引人入胜。 2016年10月16日11时55

小说的结尾部分,写了从来没喝过酒的巴尔塔萨喝得 酩酊大醉,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根据小说,请从两 个不同的角度谈谈你的见解。(8分) 【参考答案】答案示例: 角度三 使主题更加丰富。为满足一个孩子的快乐送出 鸟笼,体现了主人公的善良本性,弘扬了善与爱的主题; 从来没喝过酒却喝得酩酊大醉,表现出这个小人物不得 不面对现实的种种无奈,反映出人们的良好愿望与现实 生活之间常常存在着矛盾。
2016年10月16日11时55 分
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 ?
答:小说通过写我与桥边的老人的对 话,表现了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人性的善 良——对生命的尊重与对和平的渴望。
2016年10月16日11时55 分
17、结合小说主旨,你怎样理解医生为“我”开出的 “处方”?小说以“处方”作结有何妙处?(6分)
【答案】 3.①光秃秃的大草原、冷冷的圆月渲染了凄清、空旷、 荒芜的氛围。 ②烘托了人物的无助感 ③以月之圆显人物心情、事情结局之惨,与结尾点明 的已成泡影的旅游构成了对照。
2016年10月16日11时55 分
【考点三】把握故事情节
题型
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 (2011安徽《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 (一)做好鸟笼,拒卖鸟笼给老大夫,送鸟笼给彼贝, 台球房醉酒。(事件发展脉络) (二)期待好价格,信守与彼贝的约定,不忍孩子失 望决定送鸟笼,送鸟笼后兴奋与失落交织。(主人公 心理变化脉络)
【考点六】分析写作技巧
(2)叙述方式 ①顺叙: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②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③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 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 加充实 ④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 代
2016年10月16日11时55 分
2016年10月16日11时55 分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 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 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 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 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 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 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 幽微的火药香。
2016年10月16日11时55 分
2011浙江《第九车厢》(4分)? 赏析划线句子的景物描写“四周是一大片草原, 光秃秃的,一轮圆月冷冷照在停着第九车厢的备用道 上。” 。
与人为善,遇事能有良好的心态。
2016年10月16日11时55 分
【考点二】注意环境描写 题型有: 描写了怎样的环境?这样描写起了怎样的作用? 解题思路: 概括环境特点,掌握环境描写的作用: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2、暗示社会环境; 3、烘托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 4、渲染(营造)气氛、奠定基调; 5、推动情节的发展或作为情节线索; 6、揭示或深化主旨。
2016年10月16日11时55 分
【考点三】把握故事情节 题型有: 1.文中写了XX情节(细节)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2.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 1.联系内容分析 2.联系结构分析 前后照应;做铺垫(埋伏笔);线索作用 3.联系题目分析 点明题意; 4.联系手法、效果分析 创造悬念,引人入胜; 结尾出人意料,含蓄隽永,意味深长。
2016年10月16日11时55 分
(4)这篇小说以“保护人”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 造、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 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8分)(2010新课标) 【参考答案】观点二: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①抓住“保护人”时刻想要保护他人的这一突出心理 特征,采用夸张的语言和动作描写,惟妙惟肖地刻画 人物性格;②以“保护人”为线索,使对比手法更加 突出,有利于揭示人物性格的前后反差;③通过“保 护人”含义的变化,淋漓尽致地集中呈现小说的讽刺 特色。
2016年10月16日11时55 分
【考点五】理解小说标题
题型有: 小说的标题如何理解?有何作用? 答题思路: 1.起线索作用,贯穿全文; 2.点明主题; 3.交代时间地点、环境; 4.交代人物。 5.象征意义 6.悬念,吸引读者
2016年10月16日11时55 分
(4)这篇小说以“保护人”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 造、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 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8分)(2010新课标) 【参考答案】观点一:使主题思想更加集中、深刻。 ①以小见大,揭露当时法国上层社会的不良风气和多 种黑暗现实;②讽刺官场中趋炎附势、官官相护、相 互推诿的丑恶现象;③揭示出一个道理:如果社会需 要保护人,如果大家都寻求保护人,社会就会失去 “保护”,体现了作者对社会的公正的思考与追求。
2016年10月16日11时55 分
(4)这篇小说以“保护人”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 造、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 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8分)(2010新课标) 【参考答案】观点三:使情节结构更加紧凑、有序。 ①以“保护人”的故事构成情节发展的主体,使结构 主干突出,不枝不蔓;②以“保护”与“被保护”为 纽带,聚拢各种人物矛盾,使结构层次分明,井然有 序;③围绕“保护人”安排相辅相成的明暗两条叙事 线索,使结构收放自如,平中见奇。
2016年10月16日11时55 分
【考点六】分析写作技巧 题型有: 1.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以及用它所起的作用; 2.小说是怎样写(如何表现)~~~的? 答题思路: 小说用了什么方法;表达了什么内容;有何效果 或作用。
2016年10月16日11时55 分
【考点六】分析写作技巧
小说常用写作技巧 (1)人称(叙述方式) ①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 给读者真实生动之感。 ②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抒情性和亲切感。 ③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 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考点六】分析写作技巧
(3)描写 ①人物描写: 常用方法: ①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描写 ②直接(正面)描写、间接(侧面)描写 ③细节、白描、工笔 主要作用:交代人物,突显特点,展示人物性格、品 质、心理。
2016年10月16日11时55 分
16、这篇小说的细节描写有何作用?请结合文中画线 部分作简要分析。(8分) 【答案】这篇小说的细节描写使故事情节更加真实细 腻,生动地刻画了人物性格。其中“呆呆地发愣”写 神态,“绝望”“伤感”写心理,这些描写重在刻画 主人公的脆弱;“闭一只眼”“睁一只眼”“看伸长 的舌头”写行为,突出他检查自身症候的专注与仔细, 由此刻画了他的敏感与多疑。
2016年10月16日11时55 分
13.按照下面的要求,分析这篇小说中的表现手法。 (6分)
(1)董师傅每晚到湖边闲坐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 用? 【答案】反映董师傅淡定平和的情感世界。为情节发 展作了铺垫(或“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2016年10月16日11时55 分
(2) 小说一开始就写乘凉会上“南腔北调”,这样写 有什么作用 ? 请简要分析。 (6 分 ) ( 2011 新课标《血 的故事》)
(4)结构安排: (巧妙)设置悬念,制造波澜; (注重)前有铺垫,后有照应; (结尾)出乎意料,意味深长; (讲求)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