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下)复习要点(1)

合集下载

外国文学史下册复习要点

外国文学史下册复习要点

外国文学史复习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 :指的是19世纪30年代继浪漫主义文学运动之后出现的一个主要的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的文学思潮,属于资产阶级文学X 畴。

特征:真实性〔生活、历史、细节〕;批判性〔社会、内部心灵〕;典型性〔再现典型环境下典型人物〕。

1、法国是欧洲19c现实主义文学的策源地:a司汤达的《拉辛与莎士比亚》〔宣言书〕“反映当代生活〞;b《红与黑》奠基之作。

2、法国现实主义小说分期:1850前,脱胎于浪漫主义小说,带有其痕迹〔司汤达、巴尔扎克、梅里美〕;1850后,福楼拜:如实反映平庸时代里平庸的人和平庸的事,叙事上重大革新。

3、《红与黑》 * ;〔1〕书名的意义:a从生活道路看,红代表军服,黑象征教士道袍,于连谋取前程的两种道路;b历史背景,红-拿破仑时代,黑-封建统治,于连活在两者交接的时代;c创作意图,两个预言性场面:血红的圣水和写有“第一部〞的纸片。

2〕解读:a历史小说b政治小说—副标题[1830年纪事]c爱情小说d命运小说〔一平民青年奋斗史〕。

3〕于连悲剧:平民出身、才华横溢——封建复辟,性格特征—平民意识、矛盾、反抗、激情、傲骨。

4〕艺术成就:a心理描写,心理独白:以冷漠态度分析人物心理活动,着力表现人物内心挣扎和对外部社会的态度;b人物塑造,性格鲜明:例如乞丐收容所所长瓦勒诺从外貌到品行的塑造都非常鲜明,身居急需社会责任感的职责却有着虚伪贪婪的特质;c从传统封闭结构向现代开放结构过渡:继承《汤姆·琼斯》的布局手法,,又向“空间〞长篇小说过渡,时间地点迅速变化,人物若隐若现,呈现现代因素。

4、巴尔扎克的文学贡献:时代历史的书记员;金钱时代人类灵魂的发掘者特征——由外而内地反映生活5、《人间喜剧》1〕名词解释: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创作的90余部篇幅不等的小说联成一体,构成一幅完整的,包罗法国社会,尤其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历史画卷,标志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顶峰。

外国文学(下)复习要点

外国文学(下)复习要点

2007-2008第二学期外国文学复习要点1、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2、德国是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发源地;最早的两个浪漫主义流派。

“耶拿派”代表人物:奥古斯特、弗里德里希、诺瓦利斯、路德维希.蒂克“海德尔堡浪漫派”代表人物、克莱门斯、阿尔西姆。

3、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的创作,《抒情歌谣集·序言》——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美学宣言”。

是英国浪漫主义兴起的标志4、恶魔派诗人;拜伦的创作,拜伦式英雄;“天才的预言家”——雪莱。

5、欧洲历史小说的创始人——司各特。

6、夏多布里昂的创作,《阿达拉》标志法国浪漫主义的开端,《勒内》塑造了一个世纪病患者的典型。

7、乔治·桑的创作,《安吉堡的磨工》体现其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8、雨果的三大代表作;《〈克伦威尔〉序言》——浪漫主义文学的宣言书;《欧那尼》的成功上演标志着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的彻底胜利;人道主义精神以及在《悲惨世界》中的体现;美丑对照原则以及在《巴黎圣母院》中的体现。

9、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高峰——普希金。

10、美国文学之父——欧文;美国浪漫主义文学中,具有明显的非理性意识的作家——爱伦·坡。

11、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2、法国是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发源地。

13、司汤达的《红与黑》中的于连形象。

14、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人间喜剧》的分类;拉斯蒂涅的形象。

15、莫泊桑——西方近代文学中的三大短篇小说家之一;其余两位是契诃夫和欧·亨利。

16、狄更斯的《双城记》中所表现的人道主义思想内涵。

17、勃朗特姐妹的创作。

18、哈代的“威塞克斯小说”的分类。

19、俄国的“小人物”形象,“多余人”形象,“新人”形象。

20、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普希金、果戈理、莱蒙托夫。

21、复调小说。

22、托尔斯泰的三大代表作;“心灵辩证法”;聂赫留朵夫的复活过程;托尔斯泰主义在《复活》中的体现。

23、美国的废奴文学;乡土文学;“文学中的林肯”——马克·吐温。

外国文学史(下)复习重点

外国文学史(下)复习重点

第一章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思想变化特点(19、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区别):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是19世纪现实主义的继续和发展。

1.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蓬勃展开,社会主义思想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他们,使他们对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同情和支持社会主义革命和人民群众,揭露和批判社会的黑暗和垄断资本的罪恶;正视现实发展变化,真实的反映时代的风貌,具有传统现实主义的广阔性。

真实性和深刻的批判性;人道主义精神依然是基本武器,但或多或少的用节及观点或者社会主义思想观察和描绘现实。

2.不少现实主义作家借鉴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经验,力图全面地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生活。

有解剖一个家族的发展史,有局限一两个家庭中各式各样的人物,表现社会的变化。

3.无产阶级的生活和斗争越来越多地成为他们反映的对象。

4.两次世界大战,使人们更深刻的认识到战争灾难性的后果,战争或反法西斯成为重要主题。

5.由热衷于对社会的批判转向对自我深层意识的探讨,即强调对所谓人的真正本质的挖掘。

♋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特点:1.频频出现“长河小说”。

这种多卷本小说能够深入地反映每个历史时期的变迁,这种写法较为集中精练,内涵丰富,容量更大,气势雄浑。

2.受到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从而使现实主义文学产生了巨大变化。

创作明显表现出内向化、主观化特征,心理描写手法更为丰富,探索人物的潜意识反映人物完整的内心世界,丰富了艺术表现的技巧与形式。

3.淡化情节,淡化塑造典型人物。

注重心理变态的描写,而不是情节的曲折,这是向现代主义学习的结果。

导致有的作家很难界定是现实主义还是现代主义。

作家作品:英国:劳伦斯《儿子与情人》《虹》《查特莱夫人的情人》约翰·高尔斯华绥《福尔赛世家》三部曲威廉·索·默赛特·毛姆《人性的枷锁》乔治·奥威尔《动物庄园》威廉·拉杰尔德·戈尔丁《蝇王》约翰·福尔斯《法国中尉的女人》萧伯纳《鳏夫的房产》《华伦夫人的职业》戏剧法国:阿纳托尔·法朗士《克兰克比尔》短篇、《企鹅岛》《诸神渴了》长篇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罗歇·马丁·杜伽尔《蒂博一家》玛格丽特·杜拉斯《情人》《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广岛之恋》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德国:托马斯·曼《布登勃洛克一家》布莱希特《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君特·格拉斯《铁皮鼓》奥地利:斯蒂芬·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美国:海明威《老人与海》《太阳照常升起》《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玛格丽特·米切尔《飘》西奥多·德莱赛《美国悲剧》塞林格《麦田的守望者》纳博科夫《洛丽塔》重点作家作品:英国代表劳伦斯:20世纪英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外国文学下复习笔记

外国文学下复习笔记

浪漫主义流派:产生于18世纪末繁荣于19世纪上半叶欧美文坛的文学运动和流派。

个人独立和极端自由是其核心思想,特征:a浪漫主义文学崇尚自我,具有强烈的个人主义倾向。

使“人”的形象拥有了更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主题意识。

b浪漫主义强调感情的抒发,偏重理想的追求,有很强的主观性。

反对运用理性观念来认识概括现实,主张从情感和想象等主观意志出发,追求创作的绝对自由;文学作品是一种表现而不是模仿和再现。

c浪漫主义作家反对古典主义只注重描写历史题材和宫廷生活,她们接受卢梭“返回自然”的主张和泛神论思想,着力于表现自然景物和乡间的淳朴生活,歌颂和赞美大自然。

d浪漫主义善于用夸张手法,追求强烈的艺术效果。

e浪漫主义重视民间文学和民族传统。

批判现实主义: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流行于十九世纪欧洲等地区的一种文学流派。

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在自己的作品中,广阔而深刻、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社会风俗、人情、国民性和社会矛盾;深入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精神童话,把人间的一切苦难,形象地昭示给人们。

这一文学流派,在艺术上多有创见,既是写实的,又具有倾向性。

其中在典型环境中再现某一阶层人的典型性格的创作方法,使作品达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具有深刻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F司汤达:《红与黑》F巴尔扎克:《人间喜剧》Y狄更斯:《艰难时世》E托尔斯泰:《复活》现实主义:指文学艺术对自然的忠诚,作品的逼真性或与对象的酷似程度成为判断作品成功与否的准则。

侧重如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客观性较强。

它提倡客观地、冷静地观察现实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加以描写,力求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继承了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前辈们广泛、深入地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着力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等传统,同时又吸收了现代主义文学的营养。

特征a继续揭露批判垄断资本主义的种种罪恶之外,战争文学或反法西斯文学成为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题材。

b在表现人与社会关系的同时,更加重视对人的主观精神世界的探索和开掘。

外国文学史(下)笔记

外国文学史(下)笔记

第1講:雨果一、簡介1.生平: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 1802-1885),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

法国人眼中的雨果:诗人-戏剧家-小说家。

中国读者眼中的雨果:小说家-戏剧家-诗人。

2.代表作: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3.《巴黎圣母院》中译本乾隆年间(19世纪中后期):《活冤孽》新文学运动中被改编成话剧:《钟楼怪人》1948年,出版了著名女诗人陈敬容翻译的《巴黎圣母院》4.《巴黎聖母院》的介紹和鑒賞(1)创作意图“宗教、社会、自然,是人类三大斗争的对象;这三者同时也是人类的三种需要。

……人生的神秘的苦难,就来自这三种斗争里。

人类进步须克服迷信、偏见和物质的三种形式的阻碍。

三种沉重的枷锁套在我们的脖子上,那便是教条、法律和自然的桎梏。

在《巴黎圣母院》里,作者控诉了第一种桎梏;在《悲惨世界》里,作者指出了第二种桎梏;在这本书里,作者将阐述第三种桎梏。

”——《海上劳工·序言》思考:1.雨果是怎样以艺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的?具体说:如何从《巴黎圣母院》的情节设置、人物塑造和艺术手法的运用来透视这部小说蕴涵的思想内容。

2.为什么作家给小说定名为“巴黎圣母院”?(2)情节设置《巴黎圣母院》的情节主线是克罗德四次陷害和爱斯梅哈尔达四次遇险的曲折过程。

敲钟人:加西莫多诗人:甘果瓦贵族军官:法比《巴黎圣母院》的情节设置的特点:1、多变。

2、奇巧。

3、幻想。

(雨果:“这本书如果有什么优点,只在想象、多变、幻想方面”)问与答:1.《巴黎圣母院》的情节设置是否渗透了雨果的创作意图?2.为什么作家给小说定名为“巴黎圣母院”?而不是“爱斯梅哈尔达”、或者“克罗德”、或者“一个女人与四个男人”,等等?補:游离故事情节的篇幅《巴黎圣母院》有两大部分似乎完全游离了故事情节。

一是小说的第三卷,作者用了整整一卷,描写圣母院的建筑、并以圣母院的建筑为基点回顾巴黎城市的历史风貌。

外国文学史下学期考试重点

外国文学史下学期考试重点

外国文学史下学期考试重点填空1.福楼拜《包法利夫人》2.左拉,自然主义理论家。

文学大厦《卢贡--马卡尔家族》,代表作《萌芽》3.莫泊桑短篇小说代表作《羊脂球》,也是其成名作。

长篇小说《漂亮朋友》4.托马斯哈代《德伯家的苔丝》5.最早描写“新人”屠格涅夫《前夜》,代表作《父与子》6.车尔尼雪夫斯基《怎么办》,特殊的“新人”拉赫美托夫7.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8.契科夫《套中人》9.安徒生《海的女儿》10.易朴生《玩偶之家》11.巴黎公社,欧仁.鲍狄埃《国际歌》12.托尔斯泰,自传体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开创了俄国文学描写战争的现实主义传统,早期创作总结《哥萨克》,《战争与和平》13.高尔基,浪漫主义作品《马卡尔.楚德拉》《伊则吉尔老婆子》《鹰之歌》,现实主义作品《切尔卡什》《马尔华》《叶美良.皮里雅依》,戏剧《底层》,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母亲》(1)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成功描写新型革命者的名著(2)无产阶级文学奠基之作(3)列宁说它是“一本非常及时的书”(4)主人公巴威尔、尼洛夫娜14.马克.吐温《哈克贝利.费思历险记》15.肖洛霍夫,代表作《静静的顿河》,《一个人的遭遇》“长篇史诗式的短篇小说”16.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朵夫》17.肖.伯纳《华伦夫人的职业》《巴巴拉少校》18.亨利希.曼《臣仆》19.托马斯.曼《布登勃活克的一家》20.德莱塞《美国的悲剧》21.海明威,早期“迷惘的一代”《太阳照常升起》,30年代“反战”《永别了,武器》22.古波斯三大诗人菲尔多西、萨迪、哈菲兹23.《一千零一夜》阿拉伯24.紫式部《源氏物语》25.二叶亭四迷《浮云》塑造来日本第一个“多余人”形象26.田山花袋《棉被》开创了“私小说”的道路27.泰戈尔《吉檀迦利》获诺贝尔文学奖,小说《沉船》《戈拉》28.川端康成《雪国》,《雪国》《千鹤》《古都》获诺贝尔文学奖29.古埃及《亡灵书》宗教性诗歌总集30.古巴比伦文学的代表《吉尔伽美什》世界最早的史诗。

外国文学史下复习资料大全

外国文学史下复习资料大全

外国文学史下复习资料大全第一节概述批判现实主义1、名词解释:19世纪中后期和20世纪初期的欧美具有极大影响的一种文学思潮。

司汤达率先提出现实主义的文学纲领,后经巴尔扎克、俄国的别林斯基的进一步发展,形成理论支柱。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以长篇小说见长。

代表人物法国的司汤达、巴尔扎克,英国的狄更斯,俄国的托尔斯泰;代表作品有《红与黑》、《人间喜剧》、《艰难时世》、《复活》等。

2、特点:l 真实和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深刻地揭露现实矛盾和批判社会罪恶。

l 同情社会下层的小人物,反映他们的悲惨命运和内心痛苦。

l 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并注意细节的真实。

第二节司汤达一、司汤达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

二、《拉辛与莎士比亚》是其第一篇美学著作批判现实主义的第一篇美学宣言三、《红与黑》——表达反复辟的深刻主题【小说原名《于连》,副题“1830年纪事”。

】1、于连的形象:法国复辟王朝时期个人奋斗者的典型。

l 于连的阶级地位和所受的教育,决定了他的英雄主义热情和虚荣心。

出生地位低下,形成一种反抗和仇恨贵族大资产阶级的心理。

身受启蒙思想影响,崇拜拿破仑,希望建功立业,但封建等级制使他希望破灭;而后投靠教会,以虚伪为武器、以反抗和投协为手段,开始了个人奋斗式的道路。

l 于连的性格是矛盾的。

受压后就反抗,当个人名利得到满足后就妥协、投降。

做家庭教师时,具有平民意识的他应聘的条件是和主人桌吃饭,显示出反抗的精神。

为了出人头地,把对教会的仇恨埋在心底。

不信教却是神学院最虔诚的教徒,又是彼拉院长的宠儿。

逐渐成了一个和教会同流合污的野心家。

后与侯爵女儿玛特儿恋爱、结婚最终得到了一份颇丰的地产和官衔。

l 于连的平民阶级意识并未完全泯灭。

入狱后,他开始反省,认识所走的道路的虚伪和痛苦。

法庭演说是于连对贵族大资产阶级的谴责和对社会的抗议,也是他反抗精神的爆发和悲剧命运的总结。

l 人物形象的局限性。

他的行动是个人盲目的,反抗具有极大的动摇性,一旦个人的追求满足后就妥协投降。

外国文学期末考试复习题下

外国文学期末考试复习题下

外国文学(下)一、名词解释克伦威尔序言:是雨果1827年发表的阐述其浪漫主义理论的最重要的文献,被认为是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序言。

论文的中心是反对古典主义的桎梏,主张文学自由主义,提出新的浪漫主义艺术观,特别在美丑对照原则,浪漫主义艺术真实等方面从美学角度提出了崭新的观点。

认为“美与恶并存”《序言》标志着雨果完成了从保皇主义到资产阶级自由主义,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的转变。

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宣言书。

《死魂灵》:长篇小说《死魂灵》是果戈理创作高峰的代表作,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奠基作品。

它通过描写投机家乞乞科夫为了发横财,窜到N城,勾结官吏,购买死去农奴户籍,然后企图以此到救济局去抵押,骗取巨款的情节,有力地揭露和批判了俄国专制农奴制下贵族地主的庸俗,猥琐,精神空虚,新兴资产阶级投机家的圆滑狡诈,官僚们的腐朽堕落,反映了俄国农奴制必将崩溃的历史命运。

“含泪的微笑”:是果戈理创作的一大特色。

包括前期“含着忧郁感动之泪的笑”和后期“含着讥讽和愤怒之泪的笑”。

他善于运用将幽默、夸张、尖刻融为一炉的讽刺手法。

使讽刺的对象充满了哀怨酸楚之感,饱含着心酸的喜剧性。

这种将尖锐的讽刺同温和幽默和抒情结合到一起的喜剧性背后,总是隐藏着深沉的忧郁和严肃的思考,在讽刺的同时包含了作家对祖国命运的忧虑思考。

体现了果戈理的深刻的讽刺艺术技巧。

事实哲学:是狄更斯的小说《艰难时世》中的主人公葛擂硬所信奉的资产阶级功利主义哲学,他认为人生只不过是隔着柜台的现金交易,人生的一切都是用数字来计算个人的利益的,是一个个数字问题,甚至用这种“事实哲学”来教育孩子和学生,结果使他的孩子成为了牺牲品。

作者通过这个形象对功利主义哲学给予了辛辣的讽刺和批判,宣布了功利主义哲学的欺骗性和它的彻底失败。

通过这一哲学,也反映了劳资矛盾。

俄国自然派:是是俄国19世纪小说创作流派之一,以三、四十年代以果戈理为代表。

他们以真实地描写俄国社会现实生活,以揭露批判沙皇专制制度的丑恶作为自己作品的主要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2008第二学期外国文学复习要点1、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第一、表现主管理想,书法强烈情感第二、贴近大自然,书法美好感觉第三、重视民间文学第四、善用夸张和对比的艺术手法,想象大胆、奇特2、德国是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发源地;最早的两个浪漫主义流派。

德国是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发源地:政治经济的落后、资产阶级的软弱以及唯心主义哲学的盛行,决定了德国早期浪漫主义文学具有浓厚的唯心主义思想和宗教色彩。

德国的古典哲学味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观性提供了理论根据,法国和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则从另一个角度给浪漫主义输送了思想。

P169最早的两个浪漫主义流派:P169耶拿派:施莱格尔兄弟:德国早期浪漫主义的重要理论家,以《雅典娜神殿》为阵地阐述浪漫主义主张。

诺瓦利斯:德国早期浪漫主义代表诗人,《夜的颂歌》歌颂神圣的、神秘的夜。

蒂克:《民间通话集》,开创了童话小说的新体裁。

P169海德尔堡派:霍夫曼:《金罐》有童话色彩,《雄猫穆尔的人生观》展示市侩世界,《小查克斯》鞭笞了19世纪德国乌烟瘴气的社会现实。

格林兄弟:《儿童与家庭童话集》搜集了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有《灰姑娘》,《白雪公主》。

克莱门斯•布伦塔诺、阿希姆•封•阿尔尼姆:民歌集《男孩的神奇号角》。

搜集了德国近三百年的民歌。

克莱斯特:喜剧《破瓮记》;沙米索《彼得•施来米尔的奇妙故事》3、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的创作,《抒情歌谣集·序言》——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美学宣言”。

是英国浪漫主义兴起的标志湖畔派诗人:指住在英国西北湖区的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三位诗人结成的诗歌流派。

他们从歌颂法国大革命到产生抵触情绪,寄情山水,缅怀中世纪和宗法式农村生活。

湖畔诗人共同反对古典主义传统,向往唯情论,歌颂大自然。

他们对大自然的歌咏成为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特色之一。

P168华兹华斯的创作:华兹华斯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先驱,“湖畔派”诗人中成就最大的一位。

他的创作分为早期、中期、丰收时期、后期。

1843年被授予“桂冠诗人”称号。

P173—P175 早期(1795年之前):《黄昏信步》、《景物素描》等诗,认为法国大革命为人间带来了自由。

中期(1795年与柯勒律治交往开始):《抒情歌谣集》、《采干果》、《露丝》、《露西》。

丰收时期(1802—1807年):《孤独的收割者》、《不朽颂》、《天职颂》、完成《序曲》、《快乐的战士》。

后期(1807)《雷阿德迈亚》(古代神话为题材)、《戴翁》。

•华兹华斯的诗风格淳朴,清新自然,被誉为自然的诗人。

他的抒情诗具有以下特点:A、支持革命,向往民主自由;B、揭示人民生活贫困和痛苦,控诉社会对他们进行迫害;C、歌颂湖光山色、农村日常生活《抒情歌谣集•序言》(两篇)——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美学宣言”;《抒情歌谣集》是英国文学史上尤其是诗歌领域里的一座里程碑,是英国浪漫主义兴起的标志。

P176•在《序言》里,华兹华斯的诗论主要涉及以下问题:A、关于诗歌的题材问题:强调诗的题材源于日常生活与情感。

要求突破古典主义的“规范”,把审美对象从宫廷转向民间,从城市转向山乡湖畔。

B、关于诗歌的语言问题:诗的语言应是日常生活语言,“自始至终竭力采用人们真正使用的语言来加以叙述或描写)。

C、关于诗的本质:“诗是强烈感情的流露”,诗以真与善为目的,但却是通过美来达到这一目的。

D、关于诗人的问题:诗人要比一般人更具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对诗人想象力的强调,可以说是英国浪漫主义诗论的核心。

)4、恶魔派诗人;拜伦的创作,拜伦式英雄;“天才的预言家”——雪莱。

●恶魔派的代表是拜伦和雪莱。

由于拜伦对湖畔派诗人的保守立场作过批评,称“桂冠诗人”骚塞是叛徒。

为此骚塞称拜伦、雪莱是“恶魔派”。

这个称号在英国文学史上被沿用,它象征积极反现实的斗争。

●恶魔派和湖畔派不同,他们坚持民主自由理想,始终同情法国大革命,反对专制暴政,支持受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

他们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和教育意义,写出充满革命激情的诗篇,完成了由湖畔派开始的诗歌改革,丰富了诗歌的形式和韵律。

拜伦的创作:创作了包括抒情诗、驳论诗、讽刺诗、故事诗、诗剧、长篇叙事诗等在内的大量作品,显示出了强有力的个性和潇洒独立的风采,其艺术的显著特征就是:强烈的主观抒情性和鲜明的政治倾向性。

A、1807年,出版处女诗集《懒散的时刻》,主要是爱情诗;驳论诗《英格兰诗人和苏格兰评论家》,掀起了文学评论的浪潮,开辟了一种传统。

P180B、1809—1811年间,《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一、二章,塑造了“拜伦式英雄”——哈洛尔德,轰动文坛,(拜伦说:“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已经成名。

)C、1813—1816年间,创作出组诗“东方故事诗”创奇作品:《异教徒》、《阿比道斯的新娘》、《海盗》、《莱拉》等,发展了拜伦主义,成为典型的“拜伦式英雄”。

D、1816—1823年,诗才发挥最为灿烂的时期,完成了《哈洛尔德游记》的末两章,创作了长篇巨作《唐璜》(代表诗人创作的最高峰,也代表了浪漫主义时代欧洲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

●拜伦式英雄:是指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作品中的一类人物形象,由于这些形象具有作者本人的思想性格特征,因此被称作“拜伦式英雄”。

高傲而倔强,忧郁而孤独、神秘而痛苦、与社会格格不入从而对之进行彻底反抗的叛逆者英雄性格---烫烙着拜伦思想个性气质的深刻印记。

代表人物(哈洛尔德)代表作品《唐璜》雪莱——“天才的语言家”(恩格斯称):加强了对现实的关注,更具批判精神(《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通过描写被压迫人民的苦难和暴君的必然下场,预言革命一定会到来);发展了华兹华斯描写大自然的传统(《西风颂》、《云》、《致云雀》,感情真挚,闪耀着深邃思想的光辉。

)P168诗歌特色充满对反动统治和黑暗社会的揭露与反抗,对被压迫人民的同情,以及对未来理想社会的展望。

空灵飘逸,充满激情,积极乐观,没有阴郁色彩。

采用象征手法,用浪漫主义的幻想来描绘理想世界。

5、欧洲历史小说的创始人——司各特。

司各特:欧洲历史小说的创始人。

写过27部小说,都具有广阔的历史背景,鲜明的时代气氛和地方特色。

代表作:《艾凡赫》。

司各特的去世标志着英国浪漫主义的结束。

P1696、夏多布里昂的创作,《阿达拉》标志法国浪漫主义的开端,《勒内》塑造了一个世纪病患者的典型。

夏多布里昂的创作:夏多布里昂和斯塔尔夫人是法国浪漫主义的早期代表,前者带有贵族倾向后者具有民主倾向。

夏多布里昂《基督教真谛》成为浪漫主义文学异国情调和描绘“废墟”美的滥觞。

《阿达拉》标志法国浪漫主义的开端?(拉马丁的《沉思录》是法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开篇之作。

P170);《勒内》塑造了一个“世纪病”患者的典型,他的忧郁症是大革命后贵族青年感到前途茫茫而产生的一种精神状态。

7、乔治·桑的创作,《安吉堡的磨工》体现其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法国女小说家,其创作从妇女问题小说到社会问题小说,再发展到田园小说。

还有传奇小说。

《安吉堡的磨工》表现了作家解决社会问题的理想,反映了其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8、雨果的三大代表作;《〈克伦威尔〉序言》——浪漫主义文学的宣言书;《欧那尼》的成功上演标志着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的彻底胜利;人道主义精神以及在《悲惨世界》中的体现;美丑对照原则以及在《巴黎圣母院》中的体现。

、雨果:法国重要诗人、戏剧家和小说家,浪漫主义运动的领袖。

三大代表作:《〈克伦威尔〉序言》、《欧那尼》、《悲惨世界》。

A、《〈克伦威尔〉序言》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宣言书,在文学批评上,具有划时代意义,提出了新的美学原则:对照。

雨果从此成为浪漫派的领袖。

P188B、《欧那尼》是一出破坏“三一律”的浪漫剧,它的成功上演标志着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的彻底胜利。

雨果成为文坛上的亦可灿烂的新星P188C、人道主义精神以及在《悲惨世界》中的体现:•对社会现实进行揭露和批判,暴露社会的种种罪恶和不公平以及国家机器的暴虐与虚伪,对下层人民表示深切的同情。

•主张仁爱万能,强调道德感化作用,用仁爱感化来解决尖锐的社会矛盾。

•对待革命的态度上,不反对起义和战斗,但把革命看作是实现人道主义的手段,革命和战斗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实现人道主义思想,是为了使人拥有一个更真实、正义、仁爱的世界,也即“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还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

•在《悲惨世界》里的体现:作者在小说里以社会底层受苦受难的穷人为对象,描绘了一幅悲惨世界的图景,旨在为穷人鸣不平,力图用仁爱精神去对抗恶。

主人公冉阿让一心向善,宽恕一切,成了理想化的道德家和博爱主义者。

D、美丑对照原则以及在《巴黎圣母院》中的体现:雨果认为:“丑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背后,美与丑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

”雨果擅长塑造外貌丑、心地美的形象。

《巴黎圣母院》是浪漫派文学的典范作品之一,钟楼怪人卡西莫多就是外貌无比丑陋,而内心美丽的典型人物,他与弗比斯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E、《静观集》是雨果对自己生涯的总结和回顾,《历代传奇》是19世纪最有表现力、最丰富的诗集之一,《九三年》是雨果的煞尾之作,是一部具有哲理性的历史小说。

9、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高峰——普希金。

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高峰: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以诗歌为主,富有强烈的战斗精神,向往自由民主;茹科夫斯基俄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被誉为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抒情诗人,代表作《俄国军营的歌手》;普希金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后期则转向现实主义,作品《茨冈人》,代表了他叙事诗的最高成就,是普希金的创作由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过渡的标志。

10、美国文学之父——欧文;美国浪漫主义文学中,具有明显的非理性意识的作家——爱伦·坡。

美国文学之父——欧文:散文小说集《见闻札记》具有民族特色的自然景物和风土人情,描述,摆脱了英国文学传统的束缚,《瑞普•凡•温克尔》以浪漫构思和农民的纯朴眼光,赞美独立战争和新的社会秩序。

爱伦•坡:美国浪漫主义文学中,具有明显的非理性意识的作家,主张艺术要使读者获得刺激而达到灵魂升华,美的语调是哀伤,诗歌要突出音乐美。

被誉为西方现代派文学的远祖。

主张“为艺术而艺术”。

库伯:被称为“美国的华尔特•司各特”,《水手》被誉为“美国第一部海上冒险小说”。

11、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如实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本来面目•强调细节的真实–强烈的暴露性与批判性–注重描写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具有内倾性与外倾12、法国是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发源地。

法国是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发源地:现实主义形成于19世纪30年代,它的出现是对浪漫主义的反拨,但并不是浪漫主义的彻底否定。

斯丹达尔和巴尔扎克是法国现实主义的奠基人。

斯丹达尔的长篇小说《红与黑》标志着现实主义文学的形成;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代表了西欧现实主义的最高成就。

P23213、司汤达的《红与黑》中的于连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