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的理解与设计建议
浅谈少量剪力墙框架结构在设计中的应用

浅谈少量剪力墙框架结构在设计中的应用本文以实际工程为例,结合PKPM软件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结构底部若干层楼电梯处设置少量剪力墙,能提高结构抗侧刚度,减小结构的层间位移角及位移比,降低扭转效应,改善结构抗震性能。
并建议少量剪力墙框架结构分析計算中除应考虑剪力墙与框架的协同工作,还应考虑按纯框架结构进行计算,最后框架部分取两种工况的包络值进行配筋设计。
标签:少量剪力墙;框架结构;层间位移角;位移比;包络设计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由于其灵活的空间分隔性,较好的经济性以及能就地取材的优点,在实际工程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有些框架结构体型较为特殊,经试算不能满足有关规范对于弹性层间位移角及位移比的要求,要加大梁柱截面较多才能实现体系位移的改善,经济性差。
此时在合适的部位设置极少量的剪力墙,例如布置在结构刚度较弱处或楼、电梯间处,则较为容易实现对结构位移的把控。
然而,对于含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我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JGJ3-2010)》[1]第8.1.3条仅做了一般性规定,没有对具体的控制指标给予量化,使得施工图设计、审查均无据可依。
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第6.2.13条第四款中,也仅对框架部分地震剪力值的计算做出了规定。
因此,本文仅结合实际的工程实例,浅谈少量剪力墙框架结构在设计中的应用。
1、对少量剪力墙框架结构的认识设置少量剪力墙并没有改变结构形式,是带有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属于一种特殊的框架结构形式,但仍是框架结构。
由于剪力墙较少,同时不是主要的抗侧力结构,在风荷载或者地震作用较小时,剪力墙辅助提供其弹性刚度Ew Iw,使得设置少量剪力墙后的框架结构能满足规范对框架结构的弹性层间位移角及位移比的要求。
在设防烈度地震及罕遇地震时,基于刚度分配原则,剪力墙率先吸引了大部分的地震作用,使得剪力墙塑性开展,出现裂缝而刚度退化,不能成为第一道抗震防线;同时由于剪力墙自身的刚度大,这就决定了剪力墙不可能成为第二道防线,故剪力墙只需满足“小震不坏”的要求。
多层建筑少量剪力墙框架结构设计分析

摘要:框架结构是公共建筑常采用的结构形式,在高烈度地区往往因刚度不足导致层间位移角和扭转位移比难以满足规范要求。
现结合某综合商场模型,在角部设置少量剪力墙形成少墙框架结构,以弥补纯框架结构的不足。
同时,结合以往学者阐述的少墙框架的设计原则,通过对比纯框架体系和少墙框架的抗震性能和经济指标,探究其工程应用的可行性。
关键词:少墙框架;高烈度;设计原则;抗震指标;经济指标1概述目前在建的住宅、办公楼、宿舍、学校教学楼、大型综合体等建筑物中,大多采用多层框架结构体系。
在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地区的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截面设计主要由轴压比决定,而在7度(Ⅲ类场地)或8度地区主要是由层间位移角控制。
结构设计要满足位移角要求只有提高材料强度,加大梁柱截面尺寸,而过大的梁柱截面尺寸除给建筑使用带来不便,更直接的是“高梁宽柱”给建设单位造成设计保守、浪费的印象,甚至对设计单位的声誉和后续项目的合作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剪力墙构件本身侧向刚度较大,能有效抵抗结构水平力,在水平力作用下侧向变形很小。
高烈度的框架结构中设置少量的剪力墙,组成少墙框架结构,在纯框架结构体系无法满足规范对位移控制要求时,充分发挥剪力墙的侧向刚度,减少水平位移,改善框架的抗扭转性能,从而在不加大梁柱截面尺寸情况下满足规范要求,也符合建设单位经济、安全的设计需求;但是,目前对于少墙框架的设计原则并在少墙框架设计中,层间位移角的限值未有明确规定,《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6.1.3条条文说明提出:框架结构布置的少量剪力墙需按框架部分承担倾覆力矩的多少来确定层间位移角限值,其限值按框架的1/550和框架-剪力墙的1/800两者之间偏于安全内插[1]。
有学者经过模型分析发现,底层剪力墙部分承担的地震倾覆力矩随墙肢的增长而增大,相应层间位移角虽减小但是减小幅度并不明显,按线性内插来分级控制层间位移角很难满足[2]。
同时朱炳寅提出,少墙框架的层间位移角仍可按1/550限制[3],而此限值也对剪力墙的数量也做出了新的要求。
民用建筑剪力墙框架结构的思路与建议

民用建筑剪力墙框架结构的思路与建议摘要:自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来,市场经济持续增长,作为经济增长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建筑行业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尤其是近些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建筑工程数量和规模不断增长,越来越多新技术和新工艺应用其中,大大促进了建筑工程的发展。
民用房屋建筑工程作为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剪力墙框架结构的施工中,需要进行不断的思考与改革。
基于这样的现状,本文将简单介绍剪力墙的框架结构及特征,并分析剪力墙框架结构的思路及注意事项,提出一定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民用建筑;剪力墙框架结构;思路;建议1 剪力墙框架结构概述剪力墙框架结构主要是指在结合框架和剪力墙技术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房屋建筑梁和柱的稳定连接,形成一个承重能力更强的工程结构,为工程后续的施工活动提供更为坚实的保障。
在梁和柱的搭配下,形成的这种稳定性更高的框架,可以有效提升房屋建筑工程整体水平荷载力,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抵御外力对房屋结构带来的变形压力影响。
伴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建筑行业获得了快速的发展,相应房屋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以其独特的优势被广泛应用,得到了较为可观的发展。
在对房屋建筑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创新发展中,有意识的整合框架结构技术和剪力墙结构技术优势,能够充分发挥两种技术各自优势,充分发挥房屋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的结构优势,提升建筑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2 剪力墙框架的特征剪力墙框架结构不但具有框架结构的特点,同时还具有剪力墙结构的特点,所以具有较强的承受能力,在墙体结构中能够平衡各方面的压力,具备良好的抗震性与抗干扰性,能够提升建筑的性能及建筑空间的灵活性。
其实框架剪力墙其本身的抗压性一般,在压力作用下较容易形变,虽然形变程度不一,但框架剪力墙所具备的抗震性能够保证结构的稳定性。
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如果是在烈度比较高的地区则需要适当的削弱纵向剪力墙,强度不足时则应该相应的增加或减少洞口。
因此框架剪力墙在建筑工程中进行应用时,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最优方案来进行施工,从而提升框架剪力墙的施工质量,提高民用建筑工程的工作效率及工程质量。
浅析框架-剪力墙

浅析框架-剪力墙浅析框架剪力墙在现代建筑结构设计中,框架剪力墙结构是一种广泛应用且性能优越的结构体系。
它结合了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的优点,有效地提高了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承载能力和空间使用效率。
框架结构,我们都比较熟悉,它由梁和柱组成,能够提供较大的空间灵活性,适合用于商场、办公楼等需要大空间的建筑。
然而,框架结构的侧向刚度相对较小,在水平荷载(如风荷载、地震作用)下,变形较大,容易影响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剪力墙结构则是由一系列钢筋混凝土墙板组成,能够承受较大的水平荷载,侧向刚度大,变形小。
但剪力墙结构的空间分隔相对固定,灵活性较差。
而框架剪力墙结构则巧妙地将两者结合起来。
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中,框架主要承担竖向荷载,剪力墙则主要承担水平荷载。
这种分工合作,使得框架剪力墙结构在承受各种荷载时,都能表现出良好的性能。
从受力特点来看,框架剪力墙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和剪力墙之间存在协同工作的关系。
当水平荷载较小时,框架能够承担大部分的水平力,剪力墙的受力相对较小。
随着水平荷载的增加,剪力墙承担的水平力比例逐渐增大,框架承担的比例逐渐减小。
当水平荷载达到一定程度时,剪力墙成为主要的抗侧力构件。
这种协同工作的机制使得框架剪力墙结构在不同的荷载条件下,都能够合理地分配内力,从而提高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实际应用中,框架剪力墙结构具有很多优点。
首先,它能够有效地控制结构的水平位移。
由于剪力墙的存在,大大提高了结构的侧向刚度,减少了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变形,保证了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其次,框架剪力墙结构能够提供灵活的空间布局。
框架部分可以根据建筑功能的需要,灵活布置房间和通道,而剪力墙部分则可以设置在对空间影响较小的位置,如电梯井、楼梯间等。
再者,这种结构体系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在地震作用下,框架和剪力墙能够共同抵抗地震力,吸收和消耗地震能量,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
然而,框架剪力墙结构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关于配置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的探讨

。 …
建 筑 科 学
关 于 配置 少量 剪 力墙 的框 架 结构 的探 讨 ①
陈大 东 于春 娟 (. 1 青岛海创 源建筑设计 有限公 司 山东青 岛 2 6 7 ; 2 青岛科技 大学设 计研究 院有限公 司 6 0 1 . 山东青 岛 2 6 4 ) 6 0 2
能 各 自 自 由变 形 。 不 考 虑 扭 转 影 响 的 情 认 为 是 配 置 少 量 剪 力 墙 的 框 架 结 构 。 在 况 下 , 同 一 楼 层 的 水 平 位移 必 定 处 处 相 在
1框架 一剪力墙 的主要特征
框架 剪力 墙 亦 称 框 架 抗震墙结构 ,
简 称 框 剪 结 构 , 由框 架 和 剪 力 墙 两 种 不 是
同抗 侧 力构 件 组成 的 结 构 体 系 。 两 种 结 构 的位 移 无 法 满 足 规 范 要 求 时 , 设 置 少 力 构 件 , 大 结 构 的抗 侧 力 刚 度 , 小 结 构 这 才 加 减 构 的 受 力特 点 和 变 形 性 质 是 不 同 的 。 水 量 的 剪 力墙 。 在 其次 要 明确 少量 剪 力墙在 整 个 的 扭 转 。 如 歌 剧 院 工程 , 例 设计 时 应 在 结构 在 l 平 力 作用 下 , 力墙 是 竖 向 悬 臂弯 曲 结 构 , 结 构 中的 作用 。 剪 在水 平 力 作 用 下 , 置 少量 平 面 布 置 上 采 取 一 些 措 施 , 舞 台 g设 置 布 其 变 形 呈 弯 曲形 , 层越 高水 平 位 移 增 长 剪 力墙 的框 架结 构 中 , 架承 受 的倾 覆力矩 适 量 剪 力 墙 ; 观 众 厅 与 舞 台 以 及 前 厅 和 楼 框 在 不应 小于 结构 底部 倾覆 力矩 的 7 %, 5 或更 观 众 厅 交 接 处 也 设 置 剪 力 墙 ; 同时 在 柱 网 速 度越 快 。 架在 水 平 力作 用下 , 变形 曲 框 其 MF 线 为 剪 切 型 , 层越 高水 平 位 移 增 长 速 度 楼
对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的理解与设计建议

MF0/M0 1.0
1.0~A A~0.5 0.5~B B~0
0
注:1)M0 为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结构底部地震倾覆力矩的总 和;MF0 为框架承受的底部地震倾覆力矩;2)对应于少量剪力墙的框 架结构,上表相应确定少量框架的剪力墙结构;3)A 和 B 值应根据工 程经验确定,一般情况可分别取 0.8 和 0.2~0.25。
Building Structure
设计交流
对少量剪力墙框架结构的理解与设计建议 ——新《抗规》学习体会之一
朱炳寅/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 100044
0 概述 《 高 层 建 筑 混 凝 土 结 构 技 术 规 程 》( JGJ3 —
2002)(以下简称《高规》)第 6.1.7 条中对少量剪 力墙的框架结构做出了一般性规定,但对其中的剪 力墙及框架未予以量化,未明确提出框架的包络设 计及大震位移的验算要求,对剪力墙在这种结构形 式中的作用未予以说明,相关文献[1,2]的规定和解释 也各不相同,导致结构设计及施工图审查时无章可 循或对布置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提出按框架-剪 力墙结构设计的混乱局面。这成为布置少量剪力墙 的框架结构在实际工程中难以广泛应用的主要原 因。《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以下 简称《抗规》)第 6.1.3 条对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 作出了新的规定,使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的范围 进一步扩大,且在实际工程中更难以准确把握和应 用。现结合《高规》和《抗规》比较说明之并提出 相应的设计建议。 1 对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的认识
土共同工作等因素,以适当减少剪力墙下桩的数 量,并使剪力墙下桩数与正常使用状态下需要的桩 数相差不能太多,否则,会加大剪力墙与框架柱的 不均匀沉降。
简析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

简析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框架剪力墙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它主要由框架和剪力墙组成。
这种结构形式在抗震性能方面具有很好的表现,因此在地震频发地区得到广泛的应用。
接下来,我们将对框架剪力墙结构的设计原理、应用范围以及设计注意事项进行简要分析。
一、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原理1.框架剪力墙结构的作用机理框架剪力墙结构主要是利用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受力性能来抵抗水平荷载,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框架的作用是通过承担较大的剪力和弯矩来抵抗水平荷载,而剪力墙则通过承担剪力来增加整体的抗震性能。
在进行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合理配置结构布局,使得框架和剪力墙能够充分发挥作用;(2)采用合理的截面尺寸和配筋,确保结构的受力性能;(3)设计合理的连接部位,提高结构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
1.适用于高层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由于其良好的抗震性能,因此特别适用于高层建筑。
通过合理设计和布置框架和剪力墙,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降低地震风险。
3.适用于复杂地形地质条件在一些复杂地形和地质条件下,建筑物需要更高的抗震性能。
框架剪力墙结构可以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施工,在复杂地形和地质条件下具有较好的应用性能。
1.合理确定结构布局2.选择合适的构件材料框架剪力墙结构的设计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构件材料,如混凝土、钢筋等,确保结构的受力性能和耐久性能。
3.考虑连接部位的设计在进行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连接部位的设计,采用合理的连接方式和构件,提高结构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
4.考虑地震荷载的影响框架剪力墙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它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适用于高层建筑、大跨度建筑和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的建筑,但在进行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结构布局、构件材料、连接部位和地震荷载的影响,确保结构具有良好的受力性能和稳定性。
希望本文能够对框架剪力墙结构的设计和应用有所帮助。
对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的认识

对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的认识作者:韩立秋来源:《科学与财富》2011年第12期[摘要] 由于布置少量剪力墙在框架结构再设计原则以及具体设计中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给结构设计和施工图审查带来很多困难,所以在结构设计中应尽量避免采用,尽可能采用概念清晰、便于操作且抗震性能较好的框架剪力墙结构。
[关键词] 剪力墙少量框架结构建筑物中的竖向承重构件主要由墙体承担时,这种墙体既承担水平构件传来的竖向荷载,同时承担风力或地震作用传来的水平地震作用。
剪力墙即由此而得名(抗震规范定名为抗震墙)。
剪力墙是建筑物的分隔墙和围护墙,因此墙体的布置必须同时满足建筑平面布置和结构布置的要求。
剪力墙结构体系,有很好的承载能力,而且有很好的整体性和空间作用,比框架结构有更好的抗侧力能力,因此,可建造较高的建筑物。
剪力墙的间距有一定限制,故不可能开间太大。
剪力墙结构的楼盖结构一般采用平板,可以不设梁,所以空间利用比较好,可节约层高。
1剪力墙的设计原则剪力墙抗震等级可按照《抗震规定》第6.1.3条确定,按照构造配筋设计可不考虑剪力墙的配筋计算数值,直接按照构造配筋绘制施工图。
在剪力墙很少的框架结构中,框架是主要的抗侧力结构,在多发地震作用下,剪力墙副主框架结构满足规范对框架结构的弹性层间位移角要求,提供的剪力刚度,在罕遇地震作用时,剪力墙退出工作。
2少量剪力墙结构体系带有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属于一种特殊的结构形式,但仍是框架结构,明确结构体系的目的在于分型框架及剪力墙在结构中的地位,其中框架是主体,是承受竖向荷载的主体也是主要的抗侧力结构。
结构分析计算中除了应按照纯框架接哦股计算外,还要考虑剪力墙与框架的协同工作。
可以理解为是一种补充计算的要求,设计中要要满足按照纯框架结构进行计算和包络设计的要求。
更需要注意的是,这一特殊的框架结构,现行规范和规程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所有要求都应该得以满足。
因此,按纯框架结构的要求进行设计计算是必须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置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与剪力墙较少的
框架-剪力墙结构在定量上无明确的界限,如在结构 位移仅能满足框架结构限值要求的前提下,可将框
架和剪力墙协同工作的结构描述为“配置少量剪力 墙的框架结构”,而当结构位移满足框架-剪力墙结 构限值要求的前提下,又可将框架和剪力墙协同工
作的结构描述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对结构体系 的定性把握的摇摆性加大了结构设计中对结构体
(6)特别建议 由于布置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在设计原则 以及具体设计中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给结构设计 和施工图审查带来相当大的困难,笔者建议,在规 范的补充规定未正式出台之前,结构设计中应尽量 避免采用,尽可能采用概念清晰、便于操作且抗震 性能较好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必须采用时,应提前 与施工图审查单位沟通,以利于设计顺利进行,避 免返工。
(1)《抗规》第 6.1.3 条规定:“在规定的水平 力作用下,底层框架部分所承担的地震倾覆力矩大 于结构总倾覆力矩的 50%时”,即为设置少量抗震 墙的框架结构(其中“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底 层框架部分所承担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倾 覆力矩的 50%时”可理解为对“少量抗震墙的框架 结构”的定义,而不应该理解为对“少量抗震墙的 框架结构”的附加条件,因为当倾覆力矩不大于 50%时已不属于少量抗震墙的框架结构)。
(1)对布置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的定量把握 依据《高规》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2001)(2008 年版)(以下简称《老抗规》)的规 定,框架与剪力墙可根据结构底部的倾覆力矩比, 组成相应的结构体系,见表 1 及图 1。
结构体系与 MF0/M0 的大致关系
表1
纯框架 少量剪力墙 框架-剪力墙结构 少量框架的 剪力墙 结构体系
参考文献
[1] DBJ/T 15-46—2005 广东省实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 技术规程》(JGJ3—2002)补充规定[M]. 北京:中国建 筑工业出版社,2005.
[2] 江苏省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细则[M]. 北京:中国 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 天津市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建设项目结构设计通则(试 行)[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土共同工作等因素,以适当减少剪力墙下桩的数 量,并使剪力墙下桩数与正常使用状态下需要的桩 数相差不能太多,否则,会加大剪力墙与框架柱的 不均匀沉降。
3)层间位移计算时考虑框架与剪力墙的协同 工作,限值建议仍可取[θe]=1/550(按《抗规》的规 定取值过于呆板且意义不大,也不符合规范对地震 位移进行宏观控制的基本理念)。
作者简介:朱炳寅,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副总工程师,全国 注册结构工程师命题专家组组长,Email:zhuby@。
(上接第 18 页) 结果也说明,多层及高层建筑钢结构比较容易作成强 支撑结构,这样,钢框柱的计算长度可按“无侧移柱” 计算。 7 结语
钢柱的整体稳定性分析和验算,涉及到二阶弯 曲、二阶剪切和二阶扭转等较多内容,概念上较抽象, 理论上较复杂。在钢结构教材和参考资料中,这些内 容分散在不同的章节中,占有很大篇幅,这使学习者 难以从宏观上清晰地掌握钢柱的整体稳定性理论。钢 结构规范关于钢柱整体稳定性的相关条款,有不明确 之处。在钢结构设计中,由于结构程序功能限制,一 般需要结构工程师针对钢柱整体稳定性验算补充一些 手工计算。上述因素使钢柱的整体稳定性验算成为结 构设计中难以理解和掌握的问题之一。本文针对上述 问题进行讨论,并用一个算例加以说明,期望为结构
(2)结构分析计算中除应按纯框架结构计算 外,还应考虑剪力墙与框架的协同工作。对《高规》 中“考虑该剪力墙与框架的协同工作”的规定,可 理解为是一种补充计算的要求,设计中还应满足按 纯框架结构进行设计计算及包络设计的要求等。
需要说明的是,规范虽未明确要按纯框架结构 计算,但对这一特殊的框架结构,现行规范和规程 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所有要求(承载力要求、 弹性变形限值要求、弹塑性变形限值要求等)均应 满足,因此,按纯框架结构的要求进行设计计算是 必须的。对这类框架结构按纯框架结构和按框架与
剪力墙协同工作(即按框架-剪力墙结构)分别计算, 包络设计时必须的。
(3)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下列三种情 况下需要设置少量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
1)在多遇地震作用下,当纯框架结构的弹性 层间位移角 θe 不能满足规范 θe≤1/550 的要求时, 通过布置少量剪力墙,使结构的弹性层间位移角满 足 θe≤1/550 的限值要求。
结构 的框架结构 强框架 弱框架 剪力墙结构 结构
MF0/M0 1.0
1.0~A A~0.5 0.5~B B~0
0
注:1)M0 为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结构底部地震倾覆力矩的总 和;MF0 为框架承受的底部地震倾覆力矩;2)对应于少量剪力墙的框 架结构,上表相应确定少量框架的剪力墙结构;3)A 和 B 值应根据工 程经验确定,一般情况可分别取 0.8 和 0.2~0.25。
(5)对剪力墙很少的框架结构,可按以下原 则[3]设计:
1)框架的设计原则
Building Structure
设计交流
a)按纯框架结构(不计入剪力墙)和框架-剪 力墙结构分别计算,包络设计;b)对纯框架结构 进行大震弹塑性位移验算;c)框架的抗震等级按 纯框架结构确定。
2)剪力墙的设计原则 剪力墙抗震等级可按《抗规》第 6.1.3 条确定, 按构造配筋设计(即可不考虑剪力墙的配筋计算数 值,直接按构造配筋绘制施工图)。 在剪力墙很少的框架结构中,框架是主要的抗 侧力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下,剪力墙辅助框架结 构满足规范对框架结构的弹性层间位移角要求,提 供的是剪力墙的弹性刚度 EwIw;在罕遇地震作用 时,剪力墙退出工作。 有施工图审查单位要求,对剪力墙很少的框架 结构中的剪力墙按框架-剪力墙协同工作(即按框架 -剪力墙结构)计算,取相应计算结果配筋设计,其 实这种做法并不妥当,因为剪力墙很少的框架结构 与框架-剪力墙结构有本质的区别,并不是只要有剪 力墙就都能成为框架-剪力墙结构,也并不是所有的 剪力墙都能成为第一道防线。在剪力墙很少的框架 结构中,剪力墙成不了第一道防线(注意:由于剪 力墙自身的刚度大,这就决定了剪力墙(不管结构 体系如何)均不可能成为第二道防线)。 需要注意的是,剪力墙下的基础应按上部为框 架和剪力墙协同工作时的计算结果设计。但当按地 震作用标准组合效应确定基础面积或桩数量时,应 充分考虑地基基础的各种有利因素,避免基础面积 过大或桩数过多。以桩基础为例,设计时宜考虑桩
结构体系与 MF0/M0 的大致关系
表2
结构 体系
少量剪力墙的
少量框架
纯框架
框架结构
框架-剪力
剪力墙
的剪力墙
结构
墙结构
结构
剪力墙很少 剪力墙较少
结构
MF0/M0 1.0
1.0~A
A~0.5
0.5~B
B~0
0
图 2 结构体系与 MF0/M0 的大致关系
(3)布置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的最大适用 高度
1)对剪力墙很少的框架结构,其房屋适用的 高度按框架结构确定。当按纯框架结构计算的弹性 层间位移角不满足《抗规》θe≤1/550 限值时,其房 屋适用的最大高度应比框架结构再适当降低(如降 低 20%)。
为在结构设计中更好地把握规范,笔者提出以
6 We learn we go
下设计建议供参考。
(1)《抗规》扩大了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的 范围,体现了《抗规》加大剪力墙设置的基本精神, 但这一特定的结构体系需要在工程中得以顺利应 用,尚需规范作出相应的补充规定。
(2)图 1 中强框架的框架-剪力墙应有别于一 般的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宜根据框架与剪力墙 的倾覆力矩比值,对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再进行 适当细分(当 MF0/M0=50%~75%时,可确定为剪力 墙较少的框架结构;当 MF0/M0>75%时,可确定为 剪力墙很少的框架结构),可避免结构分类的过大 跳跃,有利于实际工程的应用(表 2 及图 2)。
Building Structure
设计交流
对少量剪力墙框架结构的理解与设计建议 ——新《抗规》学习体会之一
朱炳寅/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 100044
0 概述 《 高 层 建 筑 混 凝 土 结 构 技 术 规 程 》( JGJ3 —
2002)(以下简称《高规》)第 6.1.7 条中对少量剪 力墙的框架结构做出了一般性规定,但对其中的剪 力墙及框架未予以量化,未明确提出框架的包络设 计及大震位移的验算要求,对剪力墙在这种结构形 式中的作用未予以说明,相关文献[1,2]的规定和解释 也各不相同,导致结构设计及施工图审查时无章可 循或对布置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提出按框架-剪 力墙结构设计的混乱局面。这成为布置少量剪力墙 的框架结构在实际工程中难以广泛应用的主要原 因。《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以下 简称《抗规》)第 6.1.3 条对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 作出了新的规定,使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的范围 进一步扩大,且在实际工程中更难以准确把握和应 用。现结合《高规》和《抗规》比较说明之并提出 相应的设计建议。 1 对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的认识
We learn we go
5
设计交流
Building Structure
图 1 结构体系与 MF0/M0 的大致关系
系描述的随意性。 (2)规范规定了考虑剪力墙与框架协同工作
原则,但未明确对剪力墙和框架的具体设计方法。 (3)布置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其适用高度
规范未予以明确,加大了结构设计中的把握难度。 3 对《抗规》规定的理解
《高规》第 6.1.7 条指出:“抗震设计的框架 结构中,当仅布置少量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时,结构 分析计算应考虑该剪力墙与框架的协同工作”。对 《高规》的上述规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
(1)设置少量剪力墙并没有改变结构体系, 是带有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属于一种特殊的结 构形式,但仍是框架结构(明确结构体系的目的在 于分清框架及剪力墙在结构中的地位,其中框架是 主体,是承受竖向荷载的主体,也是主要的抗侧力 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