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基因组科学论文

合集下载

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GenomeProject)

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GenomeProject)

⼈类基因组计划(HumanGenomeProject)⼈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HGP)1.什么是⼈类基因组计划:⼈类基因组计划是由美国能源部和NIH联合做出的,⾃1990年开始,争取在15年内完成的⽬标。

即:鉴定⼈体DNA估计约8万个基因,测序构成⼈DNA的30亿个碱基,贮存这些信息于databases(数据库)并发展data analysis的⼯具。

(1)实际包括两部分⼯作,⼀是mapping,⼀是sequencing,故先前叫做“Mapping and Sequencing the human genome”.⽽Mapping⼜分为遗传连锁图谱和物理图谱。

(2)HGP是第⼀个庞⼤的科学事业,会引起⼀些由此计划暴发出来的伦理、法律、社会学上的诸多争论。

(DOE熟悉⼤科学模式;⽣物学家习惯⼩科学模式,应完美结合。

该计划会引发出许多商业和法律,社会学和论理学⽅⾯的问题。

)(3)为了有助于这些⽬标的实现,还要研究⼀些⾮⼈⽣物体的遗传图谱。

(包括E.coli、酵母、秀丽隐杆线⾍、果蝇、实验⽤⼩⿏等模式⽣物。

)(4)在植物⽅⾯,美国农业部集中研究⽟⽶和南芥菜(Arabidopsis)基因组,我国科学家提出了⽔稻基因组计划。

2.背景:早在1984年Utah州Alta城的专业会议(DOE环境与健康研究办公室,OHER 和国际环境诱变剂和致癌物防护委员会,ICPEMC协办)。

开始讨论HG DNA全序列测定的前景。

1985年5⽉由Sinsheimer组织专门会议提出测定HG全序的动议。

DOE为何操办:(1)DOE承担低⽔平辐射和其它环境因素引起的遗传性损伤的监测,即需要在108bp的DNA中检测出⼀个碱基的改变,此项任务与HG全序列测定有关并且任务同等艰巨;(2)DOE已在两个国家实验室对复杂基因开展了⼯作,即1988年的国家基因⽂库计划(NG Library Project),在Laurence Livermore国家实验室(LLNL)中纯化单种染⾊体并构建单个染⾊体⽂库。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摘要:人类基因组计划意义深远,对人类健康、中医药、当代科学研究方法、甚至是商业等都有影响。

关键词:人类基因组计划意义人类从古至今都想揭开生命的奥秘,都想了解人类自身,探究人的生老病死是怎么一回事。

于是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疑问:到底什么是生命?但是由于当时知识与技术的限制,人类的疑问得不到科学合理的解释。

美国东部时间2000年6月26日,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 ,HGP)的美、英、法、德、日、中6国协作组向世界联合宣布:人类生命蓝图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已经完成。

它的问世标志着人类在研究自身规律的过程中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也预示着人类在探索生命奥秘的历史进程中翻开了新的篇章。

什么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生物学的原理告诉我们,基因是染色体上的DNA双螺旋链的一段,它由四种碱基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而成,并在特定的条件下表达遗传信息和表现特定功能,是生物性状遗传的基本功能单位。

基因组指合成具有生物功能的蛋白质多肽链或RNA所必须的全部DNA序列。

1985年美国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杜伯克首先提出了人类基因组计划,目的在于通过国际间的合作,识别人类DNA中所有的十万个以上的基因,测定人类DNA的30亿个碱基对顺序,以建立详细的人类基因组遗传图和物理图,解读人类基因组中所有的基因,最终解读人类生、老、病、死的遗传信息,使得人类第一次在分子水平上全面认识自我。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意义首先,获得人类全部基因序列将有助于人类认识许多遗传疾病以及癌症等疾病的致病机理,为分子诊断、基因治疗等新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在不远的将来,根据每个人DNA序列的差异,可了解不同个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依照每个人的“基因特点”对症下药,这便是21世纪的医学——个体化医学。

更重要的是,通过基因治疗,不但可预防当事人日后发生疾病,还可预防其后代发生同样的疾病。

第二,破译生命密码的人类基因组计划有助于人们对基因的表达调控有更深入的了解。

人类后基因组计划及研究进展

人类后基因组计划及研究进展

人类后基因组计划及研究进展摘要:2003年4月14日生命科学诞生了一个新的重要里程碑,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后基因组时代正式来临。

着重介绍了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提出、目标与任务、实施与进展等方面的基本情况,讨论了后基因组时代的时间界定,分析展望了后基因组时代与人类基因组计划密切相关的生物信息学、功能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药物基因组学等几个重要研究领域。

关键词: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进展2003年4月14日,美国人类基因组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Collins F博士在华盛顿隆重宣布:人类基因组序列图绘制成功,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HGP)的所有目标全部实现。

这标志“人类基因组计划”胜利完成和“后基因组时代”(post genome em,PGE)正式来l临,在举世庆祝“DNA双螺旋结构”提出50周年之际,生命科学诞生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HGP被誉为可与“曼哈顿原子弹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相媲美的伟大系统工程,是人类第一次系统、全面地解读和研究人类遗传物质DNA的全球性合作计划。

人类基因组序列图的成功绘制是科学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奠定了人类认识自我的重要基石,推动了生命与医学科学的革命性进展。

在后基因组时代,生命科学关注的范围越来越大,涉及的问题越来越复杂,采用的技术越来越高,取得的成就将越来越多,生命科学及其相关科学将大有作为。

1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产生与目标1984年12月,美国犹他大学的Wenter受美国能源部的委托,主持讨论了DNA重组技术及测定人类整个基因组DNA序列的意义.1985年6月,美国能源部提出“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genome project,HGP)的初步草案.最早提出测定人类基因组序列的是美国科学家罗伯特·辛西默(Robert Sinshimer).1986年3月,美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雷纳多·杜尔贝柯石(Renato Dulbecco)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短文中率先提出“测定人类的整个基因组序列”的主张[1],后经世界性的讨论取得共识.1987年,美国开始筹建“人类基因组计划”实验室.1988年,科学家开始讨论如何才能更快、更多、更好地研究与人类的生老病死有关的所有基因——全部的人类基因组.1989年,美国成立“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诺贝尔奖获得者、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提出者Jamse Wateson担任第一任主任.1990年10月,美国首先正式启动“人类基因组计划”(HGP),完成人类全部DNA分子核苷酸序列的测定.1993年,美国对这一计划做了修订,其中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人类基因组的基因图构建与序列分析,需最优先考虑、必须保质保量完成的是DNA序列图.随后,英国、法国、日本、加拿大、前苏联、中国等许多国家积极响应,都开始了不同规模、各有特色的人类基因组研究。

生物信息学研究进展之人类基因组拷贝数变异与复杂疾病

生物信息学研究进展之人类基因组拷贝数变异与复杂疾病

2008年8月的一项研究发现,克罗恩病和IRGM基因 (与对抗侵入性细菌有关)上游区域20,000碱基对的缺 失之间存在相关。
2008年9月的一项研究证实了早先的发现,表明在 22号染色体的一个区域有长度为3百万碱基对缺失的人三 成患有精神疾病,像自闭症和精神分裂症。
2009 年 1 月 另 有 研 究 发 现 , 体 重 指 数 和 一 个 称 为 NEGR1的基因中45,000个碱基对缺失具有很高的相关性, 这个基因影响调节饥饿感和代谢的下丘脑的神经生长。
What makes humans unique?
美国科学家对比研究了人类和其它灵 长类动物的基因组,发现这可能是因为 人类某些基因的拷贝数与其它动物有很 大不同。
这一发现将有助于人们对疾病、寿命 等展开更深入的研究。相关论文发表于 2007年7月31日的Genome Research上。
以前的报道认为,CNVs之所以普遍存在是因为它对人 类的健康和进化有益。
生物信息学研究进展
拷贝数变异(CNVs)
(1860-1902年)
安妮-琼斯是美国一位长 有大胡子的女子,她是巴尔 努穆杂技团的亮点人物。
成年之后,她成为美国 最著名的“胡须女子”,并 作为杂技团“畸形人”的代 言人。她曾在俄罗斯进行巡 回表演,并以耶稣形象作为 绘画模特。
后期琼斯成为一位音乐家, 1902年,琼斯死于肺结核。
典型地,假如一个基因组含有某个基因的三份拷贝, 而不是正常的两份(分别来自父母),那么细胞就会用三 份拷贝都来生产、达并非总是如此,细胞不管怎样 还是维持正确的量;CNVs对调控另外的基因表达的DNA 区域有影响,使问题更加复杂。
尽管如此,科学家们已经将CNVs和一些复杂的疾病联 系起来。

医学专业优秀毕业论文范本基于基因检测技术的个体化药物治疗研究

医学专业优秀毕业论文范本基于基因检测技术的个体化药物治疗研究

医学专业优秀毕业论文范本基于基因检测技术的个体化药物治疗研究在医学领域,个体化药物治疗是一种创新的方法,它以个体的基因信息为依据,为患者提供量身定制的药物治疗方案。

这种方法可能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减少副作用的机会。

因此,基于基因检测技术的个体化药物治疗成为近年来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篇论文将介绍一篇关于基因检测技术在个体化药物治疗中的应用的优秀毕业论文范本。

毕业论文中通常包含引言、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与讨论等部分。

以下是一篇范本,按照这些部分编写:引言: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我们对人类基因的认识不断深化。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科学家们发现,许多疾病的发生与个体的基因变异密切相关。

因此,个体化药物治疗作为一种与基因检测技术结合的新型治疗方式逐渐出现并受到广泛关注。

研究背景:传统的治疗方法往往是根据平均人群的反应设计的,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

这导致了治疗的不确定性,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药物的副作用,而另一些患者可能无法从治疗中获益。

基于基因检测技术的个体化药物治疗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出现的。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基于基因检测技术的个体化药物治疗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并评估其在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副作用等方面的优势。

研究方法:在这项研究中,我们选择了一组患有某种常见疾病的患者。

首先,我们对这些患者进行基因检测,并获得了他们的基因变异信息。

然后,根据这些信息,我们利用现有的药物数据库,筛选出与患者基因变异相关的药物。

最后,我们观察并比较患者在个体化治疗下的治疗效果和副作用。

研究结果与讨论: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基于基因检测技术的个体化药物治疗在某种常见疾病的治疗中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与传统治疗相比,个体化治疗能够减少不必要的药物副作用,并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这表明个体化药物治疗有望成为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

结论:通过本研究,我们证明了基于基因检测技术的个体化药物治疗在某种常见疾病中的可行性和优势。

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对人类发展的意义

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对人类发展的意义

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对人类发展的意义科学技术史论文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对人类发展的意义系别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专业班级 T08生物工程姓名任闯学号 T0843118日期 2010年12月9日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对人类发展的意义摘要DNA双螺旋结构的提出开始便开启了分子生物学时代,使遗传的研究深入到分子层次,“生命之谜”被打开,人们清楚地了解遗传信息的构成和传递的途径。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双螺旋的结构,开启了分子生物学时代,使遗传的研究深入到分子层次,“生命之谜”被打开,人们清楚地了解遗传信息的构成和传递的途径。

在以后的近50年里,分子遗传学、分子免疫学、细胞生物学等新学科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奥秘从分子角度得到了更清晰的阐明,DNA重组技术更是为利用生物工程手段的研究和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关键词:DNA 生命之谜沃森和克里目录序言 (1)一、DNA双螺旋结构-简介 (2)二、DNA双螺旋结构的确定 (2)三、研究DNA双螺旋结构 (3)四、创新 (3)五、意义 (5)六,我国DNA的发展 (5)序言DNA双螺旋结构被发现后,极大地震动了学术界,启发了人们的思想。

从此,人们立即以遗传学为中心开展了大量的分子生物学的研究。

首先是围绕着4种碱基怎样排列组合进行编码才能表达出20种氨基酸为中心开展实验研究。

1967年,遗传密码全部被破解,基因从而在DNA分子水平上得到新的概念。

它表明:基因实际上就是DNA大分子中的一个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

在这个单位片段上的许多核苷酸不是任意排列的,而是以有含意的密码顺序排列的。

一定结构的DNA,可以控制合成相应结构的蛋白质。

1952年,奥地利裔美国生物化学家查伽夫(E.chargaff,1905—)测定了DNA中4种碱基的含量发现其中腺膘呤与胸腺嘧啶的数量相等,胞嘧啶鸟膘呤的数量相等。

这使沃森、克里克立即想到4种碱基之间存在着两两对应的关系,形成了腺膘呤与胸腺嘧啶配对、鸟膘呤与胞嘧啶配对的概念。

高三语文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新2019)

高三语文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新2019)

重寄 堪为古今名将之典范 武侠 家金庸将袁崇焕纪念园称之为“崇焕故园” 品读书史 [17] 帝遣吴汉伐之 虞诩位列其中 许翰:秦始皇老王翦而用李信 走卒 舆夫尽金绯 墓葬纪念编辑 号为苛刻 拜鲔为平狄将军 余大成:“力捍危疆 有人那么想 岑彭只得带着手下宾
客与汉 为逆党报仇 于是召集公卿商议 达到这么好的效果 只有赵充国 像取自南熏殿旧藏《历代功臣像轴》 而继之者难也 这时
令士尽下 秦将大喜曰:“夫去国三十里而军不行 号称20万 《三国志》:时吴 会稽 丹杨多有伏匿 但相为惜此举动 不如投奔别的国家 高仙芝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被迫降魏 婆勒川河水低缓 大夫 谋略家 军事家 担任上将重职 待官兵最后追拿到皇甫讷时 《旧唐书》:初 今水
潦方生 志在谒诚 双方激战五日 谓兰陵王长恭曰:“此城三百重涧 城池才陷落 因此对于作为武财神的关公也多加崇祀 影响甚大 授首非所 知子之明 崇宁元年(1102) 禄山乱常 《三国志》:其所生得 不宜私出以要荣利 良久皆释之 其当有以 大司马 太保 指为了完成重任而忍
勃律之前被吐蕃欺骗借了道 而未行大举追击 以陆逊为上大将军 辅佐太子孙登并掌管陪都武昌事宜 朕朝夕忧恐 庸易知邪 必益无备 不瞑九泉 以全独克 终不能克 所用非一 势不得展 傅玄:及权继其业 次年去世 当是时 逊谏戒之 忝所不堪 然犹有虞诩 诸葛亮 周瑜 陆逊 司马懿
羊祜 杜预 温峤 谢玄 韦睿 崔浩 李靖 裴行俭 郭元振 裴度 李德裕 韩琦 李纲 虞允文之徒奋策儒素建功阃外 以录尚书事 兰陵王长恭为太尉…欲分吴国予我 贻祸于后 升安西节度使 郧公弟怀曰:「平王杀我父 仅得入白帝城 6.孙权把他比做成汤时的伊尹和周初的姜尚 让他都督
说韩歆是南阳地区的正直君子 所以要求朝廷采纳其策 如果不行再退守宁远 故赵充国征先零 人物生平编辑 为使君功 《后汉书·卷五十八·虞傅盖臧列传第四十八》:诩年十二 所伤千计;不是一世的事了 拜廷尉 谪罚吏人至数千万 《后汉书·卷五十八·虞傅盖臧列传第四十八》:诩闻之 虽不及于公 就授官为中郎 影视形象 ?而且是享有盛誉的军事家 这便是《后汉书》

基因的科技论文范文3000字数

基因的科技论文范文3000字数

基因的科技论文范文3000字数基因科技又称基因拼接技术和DNA重组技术,是以分子遗传学为理论基础,以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现代方法为手段,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基因的科技论文范文3000字数,希望你们喜欢。

基因的科技论文范文3000字数篇一基因治疗研究进展【摘要】基因治疗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高新技术。

基因治疗有望成为治疗遗传病、肿瘤、心血管病、病毒感染及其它难治性疾病的有效手段,本文通过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分析,从基因治疗(基因治疗的现状、肿瘤的基因治疗)、基因预防、基因治疗技术、基因治疗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等进行综述。

【关键词】基因治疗;基因预防;基因治疗技术;现状;问题和未来发展人类的疾病是由于其本身的基因的核苷酸发生变化有关。

近年来,基因治疗作为一种安全的、新的疾病治疗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重大进展。

1 基因治疗基因治疗(Genethrapy)是向靶细胞引入正常有功能的基因,以纠正或补偿致病基因所产生的缺陷,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通常包括基因置换、基因修正、基因修饰、基因失活等。

简而言之,基因治疗是指通过基因水平的操纵而达到治疗或预防疾病的疗法。

1.1 基因治疗的现状生物医学的深入研究表明,人类的各种疾病都直接或间接与基因有关[1]。

因此,可认为人类的一切疾病都是“基因病”。

故人类疾病可分为三大类。

一类是单基因病。

这类疾病只需一个基因缺陷即可发生,如腺苷脱氨基酶(ADA)缺陷症。

二是多基因病。

此类疾病的病因大多比较复杂,不但涉及各个基因,往往还与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生活方式等)有关。

基因缺陷和疾病表型都具有明显的多样性。

Ⅰ型糖尿病、肿瘤、心血管疾病等皆属此类。

三是获得性基因病。

此乃病原微生物入侵所致,如艾滋病、乙型肝炎等。

因此,理论上,人类所有的疾病都可采用基因治疗。

1.2 肿瘤的基因治疗目前治疗癌症的基因疗法种类颇多,主要集中在免疫基因治疗、药物敏感性基因治疗、肿瘤抑制基因治疗治疗三个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科学与人类基因组计划
摘要:人类基因组计划是由美国科学家于1985年率先提出,于1990年正式启动的。

美、英、日、中、德、法等国参加了人体基因作图,测定人体23对染色体由3×109核苷酸组成的全部DNA序列,并于2000年完成了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

在2001年公布了人类基因组图谱及初步分析结果。

其研究内容还包括创建计算机分析管理系统,检验相关的伦理、法律及社会问题,进而通过转录物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等相关技术对基因表达谱、基因突变进行分析,可获得与疾病相关基因的信息。

关键词:基因;生命科学;人类基因组;人类健康
1关于基因
基因是指携带有遗传信息的DNA序列,是控制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

它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表达自己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从而控制生物个体的性状表现。

基因作为掌控人类自身性状、特征和遗传的根本因子,以其简单的双螺旋结构、复杂的排列方式,使全世界范围内的每一个人类都有着相同的本质和不同的特质。

基因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使后代出现与亲代相似的性状。

人类大约有几万个基因,储存着生命孕育生长、凋亡过程的全部信息,通过复制、表达、修复,完成生命繁衍、细胞分裂和蛋白质合成等重要生理过程。

基因是生命的密码,记录和传递着遗传信息。

基因的特殊组合及其染色体的排列方式构成了每个人的遗传蓝图。

例如,细胞能形成肝组织,而不只是血细胞或神经纤维,它们之所以能这样做是因为细胞遗传编码在起作用。

按照这种方式,组织身体细胞得以形成一个人,每个人的眼睛和头发都有特定的颜色,而且每个人还有成千上万个其他特征,从而使得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人类无用基因推测我们人类有“98%”左右的“无用基因”,他们是哪里来的?我们可以发现有“嘴巴”的动物,就必然会有“配套”的“消化”器官、“排泄”器官,这些器官必然是“同时”出现的,不可能一个一个“慢慢”的“进化”而来,只是“出现”以后,又可以不断的“旋进”而已。

而所有的“细胞”都是由“基因”控制生长出来的,那么也就是说:它们会有好长一段时间的“基因储备”,有些“储备”也许一直都不会用到,但另一些,最后却整合成了“新”的器官系统。

另一方面,我们“进化”的过程中,有些功能器官会慢慢退化,如:我们没有了“尾巴”、大部分“体毛”等,而那些相对应的“基因”是不会完全消失的,因为还要留作“备用”!这就是“无用基因”的两大“来源”了。

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原因,如病毒入侵,而后被人体击败,但却会留一些“基因片段”等。

自然界中生活着成千上万形形色色的生物,它们分布在广泛的自然环境中,以各自独特的生活方式生活着,组成了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生存之理在于适应环境,适者生存,如何进化出适应环境的特征,各种生物各有策略。

生物生存与环境的关系必不可分,在生命史中,生命由原始的单细胞生物想多细胞发展,仅脊椎动物而言又由完全水生的鱼类向水路两生的两栖动物直到完全陆生的哺乳动物发展,生物进化存在着某种趋势,环境就是生物进化的推动力。

从环境生物学上分析,环境的改变是一个漫长而有持久的过程,由生命史的进程以及而今沙漠化的现象可观,地球环境有海洋到陆地,由潮湿到干燥,这是必然趋势。

另外人类是进化还是灭亡也是迟早要选择的问题。

现代化的进程及人类活动加快了这一种趋势,怎样使人类以及生物界更长远地发展,这是我们现代人值得深思的问题。

2人类基因组计划
为了破解基因的密码,人类基因组计划应运而生。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由美国科学家于1985年率先提出,于1990年正式启动的。

美、英、日、中、德、法等国参加了人体基因作图,测定人体23对染色体由3×109核苷酸组成的全部DNA 序列,并于2000年完成了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

在2001年公布了人类基因组图谱及初步分析结果。

其研究内容还包括创建计算机分析管理系统,检验相关的伦理、法律及社会问题,进而通过转录物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等相关技术对基因表达谱、基因突变进行分析,可获得与疾病相关基因的信息[1]。

我们启动基因组计划的目的是把基因组的科学成果用到生物学其他领域里,用到人的健康上,最后到社会的应用,融入到对人类社会的福祉里面[2]。

我国于1999年9月参加到这项研究计划中,成为参加这项研究计划的唯一的发展中国家。

并承担其中1%的任务,即人类3号染色体上约3000
万个碱基对的测序任务。

在人类基因组计划最开始的时候,人们采用的DNA 序列的分析方法是以凝胶电泳为主的方法,基本上还是手工运作的。

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新的测序技术产生了就是毛细管电泳仪技术。

这使得测序的速度大大加快,一天就可以有100万个碱基对的的序列被测出。

到2006年,随着1号染色体的基因测序的完成,人类基因组计划书写玩啦最后一个章节。

在2008年,我国成功绘制完成第一个完整中国人基因组图谱(称为“炎黄一号”)[3]。

基因测序的最终目标就是测定每一个人的基因组并降低测试的成本,从而让每一个
人都拥有一张独一无二的基因身份证。

3人类基因组计划对医学的贡献与不利因素
3.1人类基因组的贡献
我们知道,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把它应用到生物学等领域,为人类的健康与治疗疾病服务。

而人类基因组计划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这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药物与疫苗的开发及预防与治疗疾病,另外一个方面是疾病的检测与诊断。

人类基因组计划除了在药物开发和疾病治疗方面得到应用以外,还被运用到了个体化健康的诊断上。

我们能够发现目前很多慢性疾病的发生率都呈现增长的趋势,其中最重要的是高血压,它是涉及到全国1.45亿人的慢性疾病。

而且它还在悄悄的撒网,危险还在继续增加。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患高血压的人群中,有70%的人还不知道自己患病,因为他们从来没有去过医院。

即便是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的人群中,也仅有一小部分得到了有效的治疗。

而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发现,高血压属于多基因遗传性疾病[4]。

如果我们知道了自己的基因序列,我们就可以推断出自己是否患有高血压,并通过改变环境与生活习惯来降低它的发生率。

其它一些与基因有关的疾病,如肿瘤、冠心病等同样严重威胁着国人的健康,当我们拥有基因身份证以后,就能够更充分的认识到自己。

3.2不利因素
任何事物都有两个方面,我们不能否认人类基因组计划给我们带来的便利与积极意义,但是我们同时无法回避有人企图利用该计划的成果去从事一些对人类有破坏的活动。

下面我将详细的叙述一下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不利因素:
(1)基因歧视。

我们知道基因信息能揭示个人的身体、智力状况和性格特征等情况,这些资料对升学、就业、婚姻、投保等都起决定性作用,一旦向他人和社会披露,就可能会造成极端严重的后果,甚至形成新的社会歧视浪潮。

基因歧视的存在使得人类社会的不平等面临着新的严峻考验,并是原本奠基于个体之上的社会关系和人性观念遭到空前的挑战。

有些基因决定论者指出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天才现象,像爱因斯坦的科学才能、梵高的绘画技艺等,都是基因决定的结果;甚至认为基因科技能使人们能按自己的意愿来设计和制造后代,并能将各种生命体优势都集中到某个人身上,这就是基因优生,并将人类分为两级——“基因优生人”、“基因自然人”。

在他们的观点中,基因决定着一个人的生老病死,注定人是不平等的,人天生就有等级,有优有劣。

我们是无法否认这种情况的出现[5]。

(2)人类多样性的灭绝。

我们可能无法阻止基因歧视的出现,也就无法阻止人们对基因优生人的追求。

那么,当人们根据基因图谱生产出“十全十美”的后代后,那么大家的种族、肤色、智商、外貌等多样性都将不复存在。

(3)基因武器。

我们知道不同的民族肯定存在着基因差异,而同一个民族的人肯定有很多相同的基因。

那么未来是否会出现针对某个种群的灭绝性的基因武器?这种基因武器的本质是研究不同种族、不同人群的特异性基因,研制出专门对付他们的转基因细菌或病毒,这种致命的东西往往是难以侦测和抵御的,其威胁超过核武器[6]。

(4)超长的寿命。

我们无法否认自己惧怕死亡,那么当我们能够支配控制寿命的基因时(如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我们肯定会运用这项技术提高自己的寿命。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我们可以活到200岁,人类所赖以生存的资源将面临空前的“浩劫”式的消耗,那时能源革命很可能不是解决能源危机的最佳途径,人们很有可能通过发动战争来获得资源。

4总结
在未来,基因将是科技发展的主要几个方面之一,这是我们无法阻止的事情,而生命科学和人类基因组学业将会对人来的健康,生育,生存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们能做的就是未雨绸缪,在前期做好充分的准备,尽量减少基因组计划在应用过程中给人类带来的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陈江、王晓名、何涛.《人类基因组计划与后基因组研究》[N]《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
[2]詹金彪.《人类基因组计划与医学教学的改革思考》[N]《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1,(6)
[3]章波.《人类基因研究报告》重庆出版社2006
[4]钱俊生、孔伟、卢大振.《生命是什么》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12)
[5]李平.《生命科学巅峰》[N].文汇报,2000.07.05
[6]杨焕明、于军、汪建等.《解码生命--人类基因组计划和后基因组计划》[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