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与黑》ppt

合集下载

读书分享读书交流会《红与黑》课件(共22张PPT)

读书分享读书交流会《红与黑》课件(共22张PPT)
《红与黑》
作者简介 作品介绍 人物介绍 作品鉴赏
第一部分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作者
简介
司汤达 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第二部分
作品介绍
创作背景
创作
背景
内容简介
第三部分
人物介绍
人物介绍
人物背景



人物介绍
人物形象



人物介绍
人物象征
于Leabharlann 贰连人物介绍
德瑞
夫那人
人物介绍
玛 特

第四部分
作品鉴赏
作品主题
作品 主题
艺术特色
散文化
艺术特色
结构
艺术特色
心理 描写
作品影响
作 品
响 影
作品评价
演示完毕 感谢聆听

高中语文名著导读社团课《红与黑》 教学PPT模板

高中语文名著导读社团课《红与黑》 教学PPT模板

01.小说背景
《红与黑》这部小说的故事据悉是采自1828年2月29日《法院新 闻》所登载一个死刑案件。在拿破仑帝国时代,红与黑代表着“军队” 与“教会”,是有野心的法国青年发展的两个渠道。
司汤达创作《红与黑》时,拿破仑领导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已 经失败,他想用自己的笔去完成拿破仑未完成的事业。他要通过《红 与黑》再现拿破仑的伟大,批评复辟王朝的黑暗。为此作者以“红与 黑”象征其作品的创作背景:“红”是象征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热血和革命; 而“黑”则意指僧袍,象征教会势力猖獗的封建复辟王朝。
公元1815年,百日王 朝【拿破仑重登王位】
公元1799年11月,雾 月政变【拿破仑执政】
公元1812年,拿 破仑远征俄国
公元1793年,第一次 反法同盟建立,共同 对抗拿破仑军队
公元1796-1797年,拿 破仑远征意大利【第 一次反法同盟失败】
公元1792年9月, 法兰西第一共和 国 拿破仑建立

儿,是一个非常秀美的姑娘。她读过许多浪漫主义

的爱情小说。玛特儿生性高傲,拒绝了许多贵族青

年的求婚;但她竟为于连的孤傲自尊而动心。于连认 为她是一个能够给丈夫带来好运的女子,于是狂热

地追求她。玛特儿也怀着敢于冲破社会偏见,不顾
地位悬殊的浪漫感情,主动写信约见于连。
玛特儿怀孕了,她写信告诉父亲打算同于连结婚。
• 每个人都被时代的洪流紧紧裹挟,没有喘息的机会,只能不断妥 协。因此,那些在混沌的世道里依旧能坚守自己原则,成就自己 的人生和事业的人,才能更显得难能可贵。

连劝住了。他请求德·瑞那夫人照顾他和玛特儿生的

孩子。于连终于走上断头台。夜里,玛特儿取下他

的头颅放在一张大理石的小桌上亲吻着,然后亲自 把它葬在一个用石雕装饰的山洞里。德·瑞那夫人在

《红与黑》教学课件PPT精品文档27页

《红与黑》教学课件PPT精品文档27页

宗教信仰上
可以说在于连本真的自我身上,是没有任何宗教信 仰的,没有对来世的恐惧。他属于敢作敢为,崇尚 冒险的新兴市民阶层。他那虚伪的所谓宗教信仰, 是为实现政治野心而服务的。由于受野心的驱使, 于连不得不生活在一连串的矛盾与痛苦之中:他根 本不相信上帝的存在,却要时时装出一副热烈的、 虔诚的面孔;把全部《圣经》看做谎言,却将整部 拉丁文《圣经》和《教皇论》能倒背如流;特别是 其对拉丁文及其他宗教知识的学习,虽有惊人的成 果,却是极富野心、伪善、奋斗而又矛盾的。
他鄙视庸碌无能的市长,咒骂出入市长 家的官僚们是惟利是图的社会的蠹虫。在 趾高气扬的贵族面前,他从不低三下四, 卑躬屈膝,而以高傲来对抗贵族的轻蔑, 借以保护自己的尊严。他敢于公开顶撞市 长的训斥,甚至以征服、占有市长夫人来 作为 报复手段来与贵族阶级讲平等,显 示出平民的阶级意识和抗争精神。“这个 人享尽了财产带来的种种好处,如果当着 他本人的面占有他妻子的手,这不是嘲笑 他的一种方式吗?”
于连形象分析的现实意义
于连的悲剧命运仅仅用他个人的矛盾性格来解释 是浅肤的,这种悲剧的更深层的原因还得归结于 十九世纪初法国王朝复辟时期封建贵族与新兴资 产阶级激烈斗争的社会大矛盾。作者通过塑造于 连个人奋斗的悲剧历程和悲剧结局,既揭示了法 国十九世纪王朝复辟时期大革命的深刻影响、平 民阶级的激烈反抗和贵族、教会、大资产阶级的 腐败统治的本质特征,又说明了平民青年的个人 奋斗必然失败的客观真理。 但人文主义思想在人心(平民资产阶级)深处不 可摧毁,后来的七月革命就是实证
• 于连是生活在法国大革命旗帜下的青年,自由, 平等,博爱的革命风气早已在他蜷缩在阴暗 的木
工作坊读着《圣赫勒拿岛回忆录》时就已经深刻 影响了他。对于波旁王朝复辟时代,他是一个"愤 青",对僧侣贵族当政,门阀制度森严的封建社会 的一切,他感到愤怒与仇恨。于连机智聪明,但 他出身贫贱,在复辟时期才能无从发挥,理想不 能实现,他感到被压抑,遭埋没的痛苦,但他不 甘屈从于社会现实,决心像拿破仑一样凭借自己 赢得尊贵的地位,在德瑞那市长家做家庭教师是 他走出的第一步,但这一步,也是他走向堕落的 开始。

红与黑课件

红与黑课件

于连在神学院受敌视
他再说道:“多么大的困难呀!每分钟都在假冒 为善。就令古代的大力士赫克里斯在这样的环境 里,都要使他的工作失败。……”他忧郁地暗自 说道:“在这里一点也学不到什么。……他们所 说的种种道理,不过是混淆人们的耳目,把像我 这样的疯人,推到陷阱的深处罢了。唉!唉!我 的惟一的优点,就是我的进步很快,能捉住他们 那些无意识的话语的批判能力。试问在他们的心 底,他们真正看重它的真实的价值吗?他们也能 象一样地判断吗?我真愚蠢,没有什么值得骄傲 的。考试常得第一名,于我是有益无害的,不过 增加更多的仇敌而已。……”(第26章)
(七)《红与黑》(1830)
Le Rouge et le Noir
副标题“1830年的編年史”(Chronique de 1830)
19世纪欧洲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作品。 围绕主人公于连个人奋斗的经历与最终失败,尤
其是他的两次爱情的描写,展现了“19世纪初30 年间压在法国人民头上的历届政府所带来的社会 风气”,抨击复辟王朝时期贵族的反动、教会的 黑暗、资产阶级新贵的卑鄙庸俗和利欲熏心。
1801 因病回格勒诺布尔休养。 1802-1803 离开军队。开始学习英语,博览群书,
常与戏剧界人士交往,想做剧作家。
生平
1804 4月,经日内瓦、里昂去巴黎,与女演员梅拉 妮·吉尔贝(艺名路阿松)恋爱。5月,拿破仑称帝。
1805 路阿松应聘到马赛演出,斯丹达尔随同前往,在 一家经营食品的商店干活。
1828 1月1日到达米兰,再次为奥地利警方驱逐,称他 的《罗马、那不勒斯和佛罗伦萨》一书中政治观点是 “反宗教、反道德、反奥地利的”。1月底,返回巴黎。
1829 《罗马漫步》在巴黎出版。
生平
1830 七月革命。9月,斯丹达尔被任命为法国驻特里斯 特领事,但奥地利政府拒绝接受,乃改任驻西维塔-维 西亚领事(该地为教皇领地)。11月,《红与黑》在巴 黎出版。

红与黑PPTPPT课件

红与黑PPTPPT课件

红与黑结合
通过对比和冲突,强调主 题的矛盾和复杂性,引发 观众的思考和共鸣。
红与黑的应用场景
01
02
03
04
商业设计
用于品牌标识、广告宣传、产 品包装等,突出品牌形象和特
点。
时尚搭配
用于服装、配饰、妆容等,展 现个人风格和魅力。
艺术创作
用于绘画、摄影、雕塑等,表 达特定的情感和主题。
文化符号
用于代表某一地域、民族或文 化,传达特定的价值观和意义
红与黑PPT课件
目录
• 主题介绍 • 红与黑的色彩分析 • 红与黑的设计元素 • 红与黑的实际应用案例 • 红与黑的未来发展
01
主题介绍
红与黑的含义
01
02
03
红色
代表热情、力量、勇气和 激情,通常与爱情、生命、 战争等情感和主题相关联。
黑色
代表神秘、庄重、沉稳和 哀伤,常常用于表达深沉、 高贵、冷酷和死亡等情感 和主题。
详细描述
在包装设计中,红与黑的搭配可以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突出产品的特点和卖点。例 如,在酒类包装设计中,红色常常用于突出酒的醇厚、浓郁的特点,而黑色则常常用于 背景或修饰,以突出酒的高贵、奢华和独特性。此外,在化妆品包装设计中,红与黑的
搭配也常常被用于突出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05
红与黑的未来发展

红与黑的价值
视觉冲击力
红与黑的对比产生强烈 的视觉冲击力,吸引观
众的注意力。
情感表达
通过红与黑的运用,能 够更深刻地表达特定的
情感和主题。
文化传承
红与黑作为一种文化符 号,承载着丰富的历史
和文化内涵。
艺术价值
红与黑作为一种艺术表 现形式,具有独特的审

红与黑英文ppt课件

红与黑英文ppt课件

故事背景
关键事件
故事发生在19世纪的法国,当时的社 会充满了阶级矛盾和斗争。
朱利安在巴黎担任家庭教师期间,与 女主人发生不正当关系,后来又进入 政界,但最终因陷害和谋杀而被捕。
情节发展
主人公朱利安·索雷尔通过自己的努力 和才智,从一个贫穷的家庭跻身上流 社会,但最终因为种种原因走向悲剧 的结局。
人物角色
红与黑英文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主题简介 • 小说内容概述 • 语言特点分析 • 文化背景介绍 • 文概述
主题名称:红与黑
主题类型:英文PPT课件
主题目标:通过英文PPT课件的形式,介绍红与黑这一主题,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 解这一主题的内涵和意义。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文化元素的影响
02
小说中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元素,使得故事更加生动和具有历史
感。
价值观的影响
03
小说中体现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文化观念,对于读者理解当
时的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05
文学价值与影响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提供了心理描写的技巧
司汤达通过深入探索主人公于连的内心世界,为后来的文学创作 提供了心理描写的技巧和范例。
多样化
在保持简洁和逻辑性的同时,该课 件还运用了多种句式结构,使得内 容更加丰富多样。
修辞手法
比喻
该课件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手法, 使得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变得更加
形象生动。
排比
通过运用排比修辞手法,该课件 能够增强语势,突出重点内容。
引用
为了增强说服力,该课件还引用 了大量的权威观点和数据,使得
内容更具可信度。
小说中描述的哥特式建筑风格,反映了当时的文 化特色。

中外著名文学小说《红与黑》司汤达经典代表作中学生名著读后感PPT模板

中外著名文学小说《红与黑》司汤达经典代表作中学生名著读后感PPT模板

小说描写的于连个人奋斗的悲剧,这在波旁王朝复辟 时期是极为惯见的社会现象。波旁王朝复辟后,许多 小资产阶级青年失去了拿破仑时代靠个人天赋晋官加 爵的机会。他们去等级森严的巴黎进行个人奋斗,但 只有少数人成功了。大多数人却失败了。这就是王朝 复辟后整整一代小资产阶级平民的现实遭遇,于连的 悲剧也正是这样一出富于时代特征的悲剧。
《红与黑》是19世纪欧洲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作品。小说围绕主人公 于连个人奋斗的经历与最终失败,尤其是他的两次爱情的描写,广泛 地展现了“19世纪初30年间压在法国人民头上的历届政府所带来的社会 风气”,强烈地抨击了复辟王朝时期贵族的反动,教会的黑暗和资产阶 级新贵族的卑鄙庸俗,利欲熏心。因此小说虽以于连的爱情生活作为 主线,但毕竟不是爱情小说,而是一部“政治小说”。
感谢观看
汇报人:XXX 时间:XX年XX月
名著读后感
红与黑
汇报人:XXX 时间:XX年XX月
《红与黑》是法国作家司汤达创作的长篇小说, 也是其代表作,首次出版于1830年。司汤达是 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也是19世纪现 实主义的先驱,在文艺论著《拉辛与莎士比亚》 中提倡浪漫主义,反对古典主义,主张文学应 “艺术的反映当代生活”,反对因循守旧。
小说的副标题名为“1830年纪事”,实际上读者也可以由 此而深刻地了解“19世纪初30年间压在法国人民头上的 历届政府所带来的社会风气”和现实状况。
小说发表后,当时的社会流传“不读《红与黑》, 就无法在政界混”的谚语,而该书则被许多国家列 为禁书。《红与黑》在心理深度的挖掘上远远超 出了同时代作家所能及的层次。它开创了后世“意 识流小说”、“心理小说”的先河。《红与黑》发表 100多年来,被译成多种文字广为流传,并被多次 改编为戏剧、电影。

红与黑PPT

红与黑PPT

于连
两次爱情
书中于连与德· 雷纳尔夫人“心灵的爱情”和 与德· 拉莫尔小姐“头脑的爱情”相映成 趣。他的两个恋人——德.雷纳尔夫人和 玛蒂尔德伴着他短暂而奋斗的一生。于连 和德.雷纳尔夫人的爱情始于于连对她的 诱惑。起初,他只是在履行所谓的“责 任”,这是一种对贵族老爷的报复,一种 虚荣的满足。但是德.雷纳尔夫人的善良、 淳朴、温柔深深地打动了于连。一段时间, 他疯狂地爱上了德.雷纳尔夫人。可惜这 颗爱心又很快被种种野心占有了,直至最 后才又复燃,爆发。
红与黑
一个追求幸福而又不幸走上歧途,被自己 膨胀的欲望所蒙蔽又充满时代气息的悲惋 人生
小组成员:周鑫 李亚杰 张伟龙 何江 赵佑瑞 郭世强
创作历程
《红与黑》这部小说的故事据悉是采自1828年2月29日《法院新闻》所登载一个死刑案件。在拿 破仑帝国时代,红与黑代表着“军队”与“教会”,是有野心的法国青年发展的两个渠道(一 说是轮盘上的红色与黑色)。
成就与影响
• • • 《红与黑》灵魂的哲学诗 于连是19世纪欧洲文学中一系列反叛资本主义社会的英雄人物的“始祖” 《红与黑》 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19世纪卓越的政治小说、现代小说之 父的经典著作、19世纪欧洲文学史中第一部批判现实主义杰作、美国作家海明威开列 的必读书、被英国小说家毛姆认为是真正的杰作的文学书、1986年法国《读书》杂志 推荐的理想藏书 《红与黑》是法国现实主义作家司汤达的代表作,自1830年问世以来,赢得了世界各 国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特别为年轻人所喜爱。作品所塑造的"少年野心家"于连是一 个具有高度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已成为个人奋斗的野心家的代名词。 小说发表后,当时的社会流传"不读《红与黑》,就无法在政界混"的谚语,而本书则 被许多国家列为禁书。《红与黑》在心理深度的挖掘上远远超出了同时代作家所能及 的层次。它开创了后世"意识流小说"、"心理小说"的先河。后来者竞相仿效这种"司汤 达文体",使小说创作"向内转",发展到重心理刻画、重情绪抒发的现代形态。人们因 此称司汤达为"现代小说之父"。《红与黑》在今天仍被公认为欧洲文学皇冠上一枚最 为璀璨精致的艺术宝石,是文学史上描写政治黑暗最经典的著作之一,100多年来,被 译成多种文字广为流传,并被多次改编为戏剧、电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曼· 罗兰,法国思想家、文学家, 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小说家、传 记文学,音乐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 1866年生于法国小镇克拉姆西。罗 兰为让世人“呼吸英雄的气息”,替 具有巨大精神力量的英雄树碑立传, 写了许多名人传记:《贝多芬传》、 《米开朗基罗传》和《托尔斯泰传》 等。同时发表了他的长篇小说杰作 《约翰· 克利斯朵夫》。 罗曼· 罗兰的艺术成就主要在于他 用豪爽质朴的文笔刻画了在时代风浪 中,为追求正义、光明而奋勇前进的 知识分子形象。他是一个有广泛国际 影响的作家,也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一生为争取人类自由、民主与光明进 行了不屈的斗争。
孤独的巨人——
孤独时,我如同月亮,只有在太亮照亮它时,才会被人们看见· · ·
米开朗基罗
◆他被誉为”西方最伟大的雕刻
家,与拉斐尔、达· 芬奇并称为” 文艺复兴三杰“ ◆他一生与痛苦为伴,在人生的 种种不完美中,创造了一个完美 的艺术世界。 ◆他在痛苦中挣扎,却又在痛苦 中得以永恒。
他从石头中解放了人体,却 把自己献祭给了雕刻,但这是值 得的,“无奈带来屈服。艺术却 令它重生,它奇迹地活着,超越 时间与死亡。”他是孤独的、暴 躁的、疯狂的、怯懦 的〃〃〃〃〃〃同时,也是伟大 的。 幸福的灵魂,时间在其中不 再流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它将无法使我屈服· · · · · ·
贝多芬是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 被尊称为乐圣。 贝多芬一生坎坷。二十六岁时听力渐 渐衰退,四十五岁时耳朵完全失聪,只能 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贝多芬的眼睛中放射着一股奇异的力 量,但他的微笑却是忧郁的,是“一种无可救药的哀伤”。 是的,贝多芬他很痛苦。他有悲惨的童年,无法听见声音的 耳朵,麻木的侄子,凄凉的贫穷,欺骗的爱情……这些都是 他命中注定的苦痛。但是他说:“给我勇气征服我自己。”
托尔斯泰,这位大地上 火光闪亮的俄罗斯的伟大灵 魂,在十九世纪末那阴霾浓 重的日暮黄昏时抚慰人的星 辰,他用他强而有力的笔杆 写出一部部能让我们一步一 步地紧跟着的作品。 我深深地体会到,他为 真理和正义坚持信念,为真 理和正义谱写人生。托尔斯 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 只是欲求真理”,表明伟大 的人生就是一场无休无止的 战斗。
托 的 尔意 义我 认 斯只 在为 对 泰于 助于 长我 传 人们 每
生 的一 爱个 。人 来 说 , 生 命
——
列夫〃尼古拉耶 维奇〃托尔斯泰,俄国作家、思想家, 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 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 他被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 的“天才艺术家”。
罗曼· 罗兰曾说过“我不说普通的人类都能 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们应上去顶礼。 在那里,他们可以变换一下肺中的呼吸,与脉 管中的血流。在那里,他们将感到更迫近永恒。 以后,他们再回到人生的广原,心中充满了日 常战斗的勇气”。 《名人传》拉近了我们与英雄之间的距离, 让我们的灵魂得以净化。它教会了我们,用更 清醒的眼光去正视自己的人生。
他曾因为衰退的听觉,被无止 尽地折磨着。但是,在这种情况下, 他却又是欢乐的。贝多芬热爱自由, 热爱艺术,他渴望幸福,充满希望。 他的欢乐凌驾在无限的痛苦之上, 他的梦境是深沉的、宁静的。 虽然他一直卷在热情与哀伤的 漩涡里,但他最终还是完成了心愿, 完成了那段神秘与神明的歌唱,用 不屈命运的高吭。 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那是 用痛苦换来的欢乐。 黑白琴键上 谱写华丽的乐章 在破旧琴房 弹唱出贝多芬的悲伤
——【法】罗曼· 罗兰

《名人传》创作于二十世纪前期,在 这三部传记中,罗曼〃罗兰没有拘泥于对 传主的生平做琐屑的考述,也没有一般性 地追溯他们的创作历程,而是紧紧把握住 这三位拥有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 着力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 苦难的心路历程。 罗曼〃罗兰称他们为“英雄”,以感 人肺腑的笔墨,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 崇高勇气和担荷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 为我们谱写了一首首“英雄交响曲”。
贝〃多芬、米开朗基罗、托尔斯 泰,虽然一个是德国的音乐家,一个 是意大利的雕塑家,另一个是俄国的 作家,各自处于不同的领域,但他们 都是伟大的天才,他们为寻求真理和 正义,为创造美好的社会,献出了毕 生精力。 但同时,他们又是痛苦的,因为 他们能够看清真相,他们具有看透事 物本质的眼光,他们想的常常是整个 世界,却无暇顾及自己。他们缺少属 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