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与黑教学内容

合集下载

《红与黑》教案

《红与黑》教案

《红与黑》教案一、教材分析《红与黑》是法国作家司汤达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现实主义小说的经典之作。

本教案旨在通过对小说的讲解和分析,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红与黑》的作者司汤达及其作品背景;2. 掌握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3. 理解小说揭示的社会现象和人性弱点;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

三、教学内容1. 作者介绍司汤达(Stendhal),法国作家,被誉为19世纪法国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擅长塑造形象生动的人物,笔触犀利,思想深刻。

通过介绍司汤达的生平和文学创作背景,引发学生对作者的兴趣。

2. 小说背景小说《红与黑》以19世纪法国为背景,主要讲述了主人公朱丽安·索尔梅尔(Julien Sorel)的成长经历和奋斗过程。

探讨了社会阶级、个人成长与抉择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3. 小说情节3.1 朱丽安·索尔梅尔的贫苦出身和对知识的追求;3.2 朱丽安进入贵族之家担任家庭教师;3.3 朱丽安与雇主夫人海伦相爱;3.4 朱丽安开始追求社会地位,并与巴黎社交圈有了接触;3.5 朱丽安的理想和现实之间发生冲突,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3.6 故事发展至高潮,揭示了社会的虚伪和残酷;3.7 小说结尾,朱丽安被判死刑,以死书写了自己人生的绝响。

4. 主要人物形象4.1 朱丽安·索尔梅尔 - 作为小说的主人公,他机智聪明,但也充满了对社会的不满和追求;4.2 海伦夫人 - 朱丽安的雇主夫人,她有着美丽的外表和聪明的头脑,爱上了朱丽安;4.3 雀儿山先生 - 朱丽安的导师,一个富有智慧的教育家;4.4 米妮侯爵 - 社交圈中的富家女,对朱丽安展开了狂热的追求;4.5 斯台尔凡先生 - 朱丽安的政治对手,聪明而阴险。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述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阅读欲望;2. 问答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加强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3.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小说中的不同主题和情节,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思维。

司汤达的《红与黑》

司汤达的《红与黑》

司汤达的《红与黑》解读单独成章讲课主要内容:一、作家简介二、《红与黑》的基本内容三、于连形象分析四、《红与黑》的美学价值一点说明:《红与黑》的题解问题。

一、作家简介:司汤达(1783-1842)1、少年时期(资产阶级大革命时期)受到两种思想教育2、青年时期(与拿破仑相始终)跟随拿破仑14年。

3、创作时期(从1814年旅居意大利开始)二、《红与黑》的基本内容:1、情节梗概两次恋情:德瑞那夫人、玛特尔小姐2、认识价值:真实再现了1830年革命前法国社会的真实面貌:①在县城唯立叶尔,主要揭露资产阶级;②在省城贝尚松,主要讽刺教会势力;③在首都巴黎,主要批判高等贵族。

3、思想意义作品通过平民青年于连和两个上流女子的感情纠葛,塑造了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走个人奋斗道路、反抗反动统治的悲剧典型。

描绘了封建贵族和教会势力灭亡前的恐惧和垂死挣扎,批判了日益得势的资产阶级的看风使舵和惟利是图,揭露了他们互相勾结又争权夺利的矛盾斗争,真实反映了七月革命前夕法国的革命形势和社会面貌。

三、于连形象分析:对于连的评价肯定:英雄、反抗者否定:野心家、伪君子于连是法国王政复辟末期、反对封建专制的小知识分子的悲剧典型,反映了一代有志青年幻想的破灭。

在于连身上有许多矛盾性的性格元素:①虚伪与正直:他出身平民,有英雄主义思想。

但却不得不披上黑色道袍走教士的道路。

因为拿破仑时代已经过去,不能立功于战场,便当上教士,然而他并未放弃拿破仑的英雄主义思想,并未放弃对拿破仑的疯狂崇拜。

他是精神上的拿破仑,身穿道袍的拿破仑。

他短促的一生,就是在拿破仑英雄主义思想指导下。

顽强进行个人奋斗的一生。

②自卑与自尊:自卑与自尊这对矛盾互相依存、互为因果的纠结在于连身上。

基于贫苦、地位的低贱,他常常自卑,而自卑又激起强烈的自尊。

自尊心使得他不容他人对其人格的侵犯,往往表现出极度的敏感,易受伤害。

③雄心与野心:虽然出身平民,但却不甘于这样的地位。

和那个时代的许多年轻人相比,于连是有雄心壮志的。

红与黑完整讲解教案

红与黑完整讲解教案

红与黑完整讲解教案《红与黑》完整讲解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小说《红与黑》的作者、背景和写作动机;(2)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思想;(3)掌握小说的情节、人物和结构;(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红与黑》,使学生了解19世纪法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对社会现实的敏感性,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生、对待爱情和对待权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了解小说的作者和写作背景;(2)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思想;(3)掌握小说的情节、人物和结构;(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 教学难点。

(1)理解小说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心理活动;(2)把握小说的深层含义和隐喻。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通过介绍小说的作者司汤达和19世纪法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引起学生对小说的兴趣。

2. 学习情节。

(1)介绍小说的情节,小说以青年朱利安·索雷尔的成长历程为主线,以他与巴黎上层社会女子玛蒂尔德之间的爱情纠葛为主要情节,揭示了19世纪法国社会的黑暗和虚伪。

(2)分析小说的人物,朱利安·索雷尔是一个充满理想和抱负的青年,他在与玛蒂尔德的爱情中逐渐走向成熟;玛蒂尔德是一个典型的上层社会女子,她对朱利安的爱情是自私和虚荣的。

3. 解读主题。

(1)分析小说的主题,小说主要探讨了爱情、权力和社会的关系,揭示了19世纪法国社会的黑暗和虚伪。

(2)理解小说的思想,小说通过描写朱利安·索雷尔的成长历程,表达了作者对19世纪法国社会的批判和对理想主义的追求。

4. 总结归纳。

通过讨论小说的主题和思想,引导学生对小说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总结,加深对小说的理解和认识。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法。

通过讲解小说的情节、人物和结构,引导学生对小说进行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2. 讨论法。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对小说的主题和思想进行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红与黑教学》课件

《红与黑教学》课件

思想意义
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 和人性的复杂性,反映了 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个 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艺术特色
以心理分析为主要特色, 通过细腻的人物刻画和情 节安排,展现了人物的内 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02 故事梗概
主题概述
爱情与权力
小说通过主人公朱利安·索雷尔的爱情和事业经历,探讨了爱情与 权力之间的复杂关系。
作品
《红与黑》、《巴马修道院》等。
作品背景
时代背景
19世纪初的法国,拿破仑战争结束后 ,波旁王朝复辟,资产阶级革命兴起 。
社会背景
创作背景
司汤达在佛罗伦萨期间,受到当地社 会风气的启发,开始创作《红与黑》 。
社会矛盾尖锐,贫富悬殊严重,阶层 分化明显。
作品评价
01
02
03
文学价值
被认为是19世纪现实主义 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对后 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VS
详细描述
玛丽亚·雷诺阿的人生经历十分坎坷和不 幸。她从小就失去了父母,被寄养在亲戚 家中,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长大后,她 爱上了一个不爱她的男人,为了这个男人 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最终却遭到了背叛和 抛弃。她的命运充满了波折和苦难,但她 始终没有放弃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和憧憬。
彼埃尔·雷诺阿
总结词
自私自利的贵族子弟
对未来的展望
文学价值
《红与黑》作为世界文学的经典之作,将继续在未来的文学领域 中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价值。
主题延续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红与黑》中所探讨的主题将继续引起人 们的关注和思考,为未来的文学创作提供灵感。
跨文化交流
《红与黑》作为世界文学名著,将继续在不同文化背景中传播和交 流,促进世界各地读者之间的理解和沟通。

第12课时 整本书阅读课 《红与黑》教案

第12课时 整本书阅读课 《红与黑》教案

第12课时整本书阅读课《红与黑》教案一、教学目标1. 熟悉小说《红与黑》的基本情节、主要人物以及主题思想。

2.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

3.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文学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红与黑》整本书的阅读与分析。

2. 对书中的关键章节和人物进行深入讨论和评析。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0分钟)1. 通过简要介绍小说《红与黑》的背景和作者圣·埃克莱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本书被誉为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步骤二:整本书的阅读(30分钟)1. 学生在家读完《红与黑》全书后,进行基本情节讨论,确保每个学生都对故事情节有基本的了解。

2.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喜欢的章节、人物或情节,并简要概括原因。

步骤三:人物分析(30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就小说中的重要人物进行分析和讨论。

鼓励学生从外貌、性格、行为、言语等方面进行剖析。

2. 引导学生思考:人物形象和行为是否符合小说的主题思想?为什么?步骤四:主题思想分析(20分钟)1. 引导学生从小说中抽象出几个主题思想,如社会阶层、爱情和权力等,并就每个主题进行讨论。

2. 学生运用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和文学知识,对主题思想进行深入分析,提供相关支持文本。

3. 学生分享自己对主题思想的理解和感受。

步骤五:总结与展望(10分钟)1. 教师进行总结,对学生的讨论和表现进行肯定和评价。

2. 展望下一堂课,引导学生预下一个故事,并鼓励他们继续阅读。

四、教学评估1. 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质量。

2. 个人课堂笔记和书面作业的完成情况。

3. 学生对《红与黑》主题思想的理解和提出的问题。

五、教学资源1. 小说《红与黑》。

2. PPT或者教案讲义。

3. 笔记本或其他写作工具。

六、教学延伸1. 学生可进一步探究小说《红与黑》中的隐喻和象征。

2. 学生可选择其他法国现实主义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分析。

3. 学生可以进行小组或个人的创作,以《红与黑》为蓝本,写出自己的故事。

《红与黑教学》课件

《红与黑教学》课件
《红与黑教学》PPT课件
本课程将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文学经典《红与黑》的重要性和影响,以及小说 中的人物、情节和主题,探讨其与现实的关联性和启示。
课程简介
重要性和影响
探讨《红与黑》在文学界的地位,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主要人物
学习小说中的朱利安·索雷尔、马提尔德等关键人物。
情节和主题
讲解小说的主要情节和探讨的主题,如爱情、权力和自由。
分析故事中权力与社会关系的揭示。
3 自由和道德
讨论小说中自由与道德观念的碰撞和冲突。
4 小说的现实意义
总结《红与黑》对Biblioteka 实社会的意义和启示。结语主题和影响
总结《红与黑》的主题和对 读者及社会的影响。
深入理解和探讨
鼓励学生深入理解与探讨文 学作品的细节和内涵。
文学艺术的魅力
感受文学艺术带来的魅力和 情感体验。
小说背景
作者简介
介绍《红与黑》的作者及其生 平背景。
时代背景
分析小说所处时代的社会环境 与背景。
文学地位
探讨《红与黑》在文学史上的 重要地位。
人物介绍
朱利安·索雷尔
深入解读朱利安·索雷尔的人物性格及其与小说主题 的关联。
马提尔德
分析马提尔德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以及她在小说中 与主题的联系。
卢刚
介绍卢刚这一重要人物在小说中的角色。
瓦莱里安
探讨瓦莱里安的人物形象及其对小说情节的影响。
情节分析
1
主要情节
分析《红与黑》中的核心情节和事件展
转折点和影响
2
开。
探讨小说中重要事件的转折点和对故事
发展的影响。
3
情节与主题
剖析情节与小说探讨的主题之间的关联 和呈现。

红与黑的教学设计

红与黑的教学设计

红与黑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红与黑一、教学目标:1. 了解《红与黑》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的主题和风格。

2. 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

3.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红与黑》的作者简介、背景介绍以及作品的主题和风格。

2. 小说的人物形象及情节发展分析。

3. 主题思想的解读和文学鉴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通过介绍小说《红与黑》的名字、作者以及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思考小说的主题可能是什么。

2. 导读(20分钟):介绍小说的主要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将学生带入小说的世界。

以讲述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对小说内容进行推测,培养学生分析情节和角色的能力。

3. 讨论与分析(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分析小说的某个章节或人物形象,并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分享彼此的分析和见解。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并对其他组的分析进行评价和批判。

4. 主题思想解读(30分钟):以教师讲解的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如社会冷漠、个人与权力的斗争等,并让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是如何呈现主题思想的。

5. 小组展示(20分钟):让每个小组选取一个章节或人物形象,通过演讲或展板展示他们的分析结果和见解。

其他小组进行提问和评论。

鼓励学生批判性思考,对其他小组分析结果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6. 总结与评价(10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激励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和阅读。

四、教学资源和评估:1. 教学资源:小说《红与黑》、PPT、书籍、教学录像等。

2. 评估方式:课堂讨论和分析成果、小组展示、作业、期末考试等。

3. 评估标准:学生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的分析能力,对主题思想解读的理解能力,以及在小组展示中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拓展:1. 鼓励学生阅读其他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初中语文必修一《红与黑》的教学计划

初中语文必修一《红与黑》的教学计划

教学道具准备
红与黑原著:用于阅读和讲解
红与黑教学资料:包括教案、课件、习题 等
投影仪:用于展示课件和视频
白板或黑板:用于板书和讲解
学生笔记本:用于记录课堂笔记和作业
红与黑相关影视作品:用于辅助讲解和激 发学生兴趣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人物关系梳理
主人公:于连·索 雷尔
女主角:玛蒂尔 德·德·拉莫尔
配角:德·雷纳尔 夫人、德·拉莫尔 侯爵、玛蒂尔德 的哥哥等
人物关系:于连与 玛蒂尔德的爱情故 事,以及他与其他 角色的复杂关系
重点段落解析
第三章:讲述于连在神学院 中的经历
第二章:描述于连与市长夫 人的恋情
第一章:介绍主人公于连的 背景和性格特点
目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步骤:分组、讨论、展示、评价 内容:分析人物性格、情节发展、主题思想等 教师角色:引导、监督、评价
多媒体辅助教学
使用PPT展示课 文内容,帮助学 生理解
播放相关视频, 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
使用思维导图, 帮助学生梳理知 识点
利用在线资源, 拓展学生的学习 视野
理解人物形象:通过阅读和分析, 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包括他们 的性格特点、心理活动、行为动机 等方面的表现。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掌握小说结构:通过阅读和分析, 掌握小说的结构特点,包括情节、 人物、环境等方面的安排。
掌握小说语言:通过阅读和分析, 掌握小说的语言特点,包括修辞手 法、句型结构、用词等方面的运用。
教学资源与教具准备
第七章
教学PPT制作
封面设计:包括课程名称、教师姓名、学校等信息 目录设计:列出各个章节和知识点,便于学生了解课程结构 内容设计:根据教材和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活动 互动设计:设置提问、讨论等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参与度 视觉设计:使用清晰的图片、图表和颜色,提高视觉效果 技术支持:准备投影仪、电脑等设备,确保教学顺利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性分析
斯丹达尔的心理描写都是非常冷静和理智 的,充满逻辑和理性,由此显出人物性格的力的 特点和现实态度。
他的眼睛的表情,就给了他若干的困难。在这些 地方,人们的眼睛低垂,并不是没有道理的。他自 语道:“和我在维立叶尔时期的预料是如何的不同 呀!那时候我想我生活着,我只是为生活准备着。 最后,我走进了人世,我发现了真理,我的周围站 满了真正的仇敌,直到我演完我扮演的角色。”
在神学院,他隐瞒自己热爱拿破仑的观点,以虚伪取得成功,得到神
学院院长彼拉神父的赏识。彼拉神父在神学院受到教会特务组织耶稣会的
排挤,离开神学院时,把于连介绍给巴黎保皇党的重要人物,大贵族
德·拉·木尔侯爵当私人秘书。
于连在侯爵府办事勤勉,获得侯爵信任。他与侯爵的女儿玛蒂尔德有
了私情,玛蒂尔德怀孕后,侯爵只得承认既成事实,准备给他一块地产使
爱情心理描写
斯丹达尔的心理描写,最突出的是爱情心理 的描写。他的男女主人公都具有力的热情和热烈 的爱,斯丹达尔把爱情心理的微妙变化和发展进 程分析得十分细致、深刻。
自卑与自尊的矛盾
小说写道: 他忽然间,高声大 叫,热情在于连的心里 控制不住,沸腾起来了。 “我呀,一个贫穷的乡 下人,我居然得到一个 贵妇人的爱情的告白。” 他一面竭力抑制他的快 乐,一面说道:“至于 我呢,我没有向她说过 我爱她。”
他想:“不赴约便是怯 懦”,继而想,“如果这是 个迷人骗局……”,接着又 责备自己不该怀疑,“我破 坏女人的名誉!啊!万万不 可以的。”最后,作者用一 句简单的话结束了这一章: “这真是一个恐怖的夜晚。”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思考
为什么说《红与黑》是一部政治小说?
3.政治倾向
斯丹达尔的小说在思想内容方面的一大特点是 具有鲜明、突出的政治倾向,政治性强,政治色彩 浓。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问题
1 于连为什么从容赴死? 2《红与黑》这个标题有什么含义?
二 社会主题分析
反映了法国社会的重重矛盾,展示了贵族阶 级与平民阶级之间的你死我活的殊死斗争。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渗透到法国社会生活 的各个角落,并改变着社会的阶级结构与人 们之间的关系。
三、小说艺术特色
1. 传记小说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爬窗约会
作者在轶事中刻 画人物。勃兰兑斯说: “轶闻掌故实在是斯 丹达尔思想的自然形 式;他就是用轶闻掌 故进行思索的。” (《十九世纪文学主 流·法国的浪漫派》)
《红与黑》与《巴马 修道院》都有翻墙的 冒险描写。
红与黑:爬窗约会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问题
于连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是这样?
他再说道:“多么大的困难呀!每分钟都在假冒为 善。就令古代的大力士赫克里斯在这样的环境里, 都要使他的工作失败。……”他忧郁地暗自说道: “在这里一点也学不到什么。……他们所说的种种 道理,不过是混淆人们的耳目,把像我这样的疯人, 推到陷阱的深处罢了。唉!唉!我的惟一的优点, 就是我的进步很快,能捉住他们那些无意识的话语 的批判能力。试问在他们的心底,他们真正看重它 的真实的价值吗?他们也能象一样地判断吗?我真 愚蠢,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考试常得第一名,于 我是有益无害的,不过增加更多的仇敌而 已。……”——26章
红与黑
一《红与黑》(1830)
《红与黑》是斯丹达尔的 代表作,也被看作是法国乃至 欧洲现实主义的奠基作。
小说根据一则新闻报道 改编。1827年,斯丹达尔在 《法院公报》上看到他的家乡 发生的一件谋杀案。
男主人公:于连
女主人公:德·瑞那夫人
侯爵的女儿玛特尔德
小说故事发生在复辟时期。锯木厂主的儿子于连跟西朗神父学会了拉丁 文,凭着他能够熟背拉丁文圣经的本领,他到维里埃尔市长德·雷纳尔先生 家当家庭教师,不久与市长夫人发生了恋情。事情败露后,他由西朗神父 介绍,进了贝尚松神学院学习。
斯丹达尔小说在叙述方法上,基本上是按照传 记的规则来写小说的,叙写个人生活史,对主人公 的一生作较为详尽的叙述。
描写日常生活细节
传记不同于一般化 的编年史和公式化的人 物生平,它通过一些典 型的日常生活细节,表 现人物性格。《红与黑》 中,于连要不要握德瑞 拉夫人的手,表现他的 内心的军职。
这时,德·雷纳尔夫人由于忏悔牧师的阴谋破坏,写了一封告发信给侯
爵,说于连是专门靠引诱良家妇女,猎取财产和地位的骗子。于连的野心
破灭了,在教堂入口处,他开枪打伤了德·雷纳尔夫人,被法院判处死刑。
德·雷纳尔夫人在他死后三天也死去。
法庭答辩
于连临死前的法庭答 辩表现了他的英雄性格的 力量,他说:“先生们, 我没有荣耀属于你们那个 阶级,你们可以看见我是 一个乡下人,不过对于自 己处境的微贱,敢作反抗 的举动罢了。……我决不 是被我的同阶级的人审判。 我在陪审官的席上,没有 看见一个富有的农民,而 只是些令人气愤的资产阶 级的人。”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英雄的双重人格
斯丹达尔的英雄人物都具有双重人格,他 们追求真理,却又为反动势力效劳;他们正直 善良,却又以虚伪的面目出入贵族社会.
2、心理描写
丹纳说,斯丹达尔是这个时代和任何时代里最伟 大的心理作家。法国近代文学史权威朗松说,斯丹达 尔是一位人类心灵的观察家。
斯丹达尔是人物心理描写的大师,他以自己独 具的匠心,开创了心理小说这一类型,以至有人把他 称为心理小说家。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占有的狂欢
于连对德瑞拉夫人的 感情,最初并非出于爱, 而是下层人对上层人的报 复和占有。他不满意市长 的傲慢,便以我把你的妻 子占有了来进行报复。这 种行为没有尊重女性的独 立人格和尊严,而是把女 人看作男人的附属物。以 后,于连才对德瑞拉夫人 产生了真感情。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内心独白
玛特尔小姐:女英雄气概
斯丹达尔的妇女形象也都 显示了力的热情和英雄气概。
德·瑞那夫人:爱慕英雄
小说写道:“他的天才真使她 惊骇,她觉得一天一天地她把 他认识得更清楚了;这个青年 神父,定是未来的伟人。她好 像已经看见他做了教皇,做了 国中的元勋,好像黎塞留一样。 她向于连说道:“我能够活着 亲眼看到你成功吗?事业和地 位都在等待你。王朝和宗教都 需要伟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