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管网规划设计指南2018

合集下载

南平市延平区滨江路污水管网改造工程设计

南平市延平区滨江路污水管网改造工程设计

南平市延平区滨江路污水管网改造工程设计南平市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是福建省的地级市,也是中国闽西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

延平区作为南平市的核心区域,是南平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稠密、交通便利。

滨江路是延平区的重要交通干道,连接着延平区的多个重要区域。

然而,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和人口增加,滨江路的污水管网已经存在严重的老化、堵塞和泄漏等问题,给城市的环境质量和居民的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改善延平区滨江路沿线的环境质量,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延平区政府决定进行滨江路污水管网改造工程设计。

该工程的主要目标是解决滨江路沿线的污水排放问题,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和质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改善河道水质,保护生态环境。

首先,滨江路污水管网改造工程设计需要对现有的污水管网进行勘测和评估。

通过对现有污水管道的质量、管径、布局等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确定了改造工程的范围和重点。

同时,还对滨江路沿线的排水覆盖面积、生活污水产生量等进行统计和分析,提供了改造工程的数据支持。

接下来,根据勘测和评估的结果,滨江路污水管网改造工程设计提出了具体的改造方案。

改造方案包括对污水管道的更新和加固、提高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完善污水收集系统、增加重要节点的污水泵站等。

本次改造工程还重点解决了滨江路沿线的污水处理设施不足和污水泵站少的问题。

通过增加污水泵站的数量和规模,提高污水的收集和处理能力,将污水纳入到现有的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减少污水直排入河的情况发生,提高了污水处理的效率和质量。

滨江路污水管网改造工程设计还充分考虑了城市的发展规划和环境保护要求。

设计中,要求在污水管道的布局和设计中,增加绿化和景观的要素,提高城市的景观质量和居民的生活品质。

同时,要求在污水收集过程中,加强对污水中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的处理和去除,保障水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综上所述,南平市延平区滨江路污水管网改造工程设计是一项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任务,涉及到城市的环境质量、居民的生活品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污水管网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污水管网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污水管网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1设计依据(I)业主与我公司签订的工程设计合同;(2)要设单位提供的工程建设范围1:500地形图:(3)业主提供管网整治工程的设计范围和要求:2果用技术规范(1)《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2)《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3)《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_500032-2003)(4)《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5)《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6)《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7)《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19)(8)《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17)(9)《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10)《检查井盖》(GB/T23858-2009)(11)《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6MS201)(12)《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50013-2018)(13)《山地城市室外排水管渠设计标准》(DBJ50/T-296-2018)(14)《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3设计原则(1)满足需求原则。

排水管道均按远期排水需求规模设计。

(2)满足接入的可能性和便利性原则。

新建排水管网充分考虑区域排水现状及地块建设的情况,结合地块建设规划,在排水管道断面、平面布置、高程布置上适应功能的需要和接入的可能性、便利性。

(3)排水管网设计注意技术性与经济性相结合的原则。

(4)满足选材优化原则。

设计选材在不断总结科研和工程实践的基础上,既考虑技术发展的趋势,积极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同时又兼顾经济投入的合理性。

不得使用淘汰产品及与国家产业政策不符的材料和产品。

(5)满足综合协调原则。

排水管道的平面、高程布置充分考虑各种城市管线的敷设走廊,在考虑经济性的同时预留足够的空间,为管线综合提供条件。

污水处理及配套管网工程-施工总平面布置(纯方案,7页)

污水处理及配套管网工程-施工总平面布置(纯方案,7页)

1.施工总平面布置1.1.施工总平面布置原则施工总平面布置由项目部总体布置,统一协调,项目部按公司企业标准统一搭建简易活动用房,施工场地由项目统一规划、安排、统一管理。

具体原则如下:在满足建设单位要求的前提下,结合我公司标准,并将二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布置施工现场。

⑴、在满足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节约施工用地。

⑵、在满足施工需要和文明施工“双标化”的前提下,尽可能利用原有设施,减少临时设施的建设投资。

⑶、合理组织场内交通运输,最大限度地减少场内二次搬运,避免各工种、各单位之间的相互干扰。

⑷、满足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尺寸场地的要求,生活区和生产区分离布置,生活区占用独立的地块。

⑸、符合施工现场给水排水规范要求和城市环境卫生的要求。

⑹、符合施工现场安全用电规范的要求。

⑺、在场地布置时,避免土建、安装、装饰单位的相互干扰,并且应满足建设单位的有关要求。

⑻、平面布置时充分考虑到室外工程的施工状况。

⑼、按施工进度分阶段调整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

⑽、按“双标化”要求布置现场,大门一侧布置工程概况牌及十牌二图及有关的安全标识和宣传画。

1.2.施工总平面布置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共分为四个区,分别为生活区、加工区、堆场、施工区(详见附录《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1.围墙在施工区域范围内,用多孔砖砌一道围墙,并涂刷工程宣传标语和安全标识。

本工程主泵房、调节池离征地范围线仅 4.5m,基坑开挖时考虑基础底板外边线、工作面、放坡等因素,开挖宽度已超出征地范围,施工围墙应适当外移。

2.垂直运输机械位置及数量本工程主泵房及上部房屋工程量大,基坑深,拟安排一台40TM塔吊,布置在主泵房东西两侧之间。

3.材料堆场、材料库和加工场地位置现场配备一台350砂浆搅拌机用于砂浆的拌制,周转材料堆场,钢筋车间等布置如图所示。

4.场地道路泵站内在拟建道路位置做4m宽施工道路,施工道路采用300mm厚碎砖,再用压路机压实。

设明排水沟,及时排除地表水,保证雨季道路畅通。

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绍兴市“污水零直排区”建设行动方案的通知

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绍兴市“污水零直排区”建设行动方案的通知

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绍兴市“污水零直排区”建设行动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8.06.15•【字号】绍政办发〔2018〕30号•【施行日期】2018.06.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污染防治正文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绍兴市“污水零直排区”建设行动方案的通知绍政办发〔2018〕30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绍兴市“污水零直排区”建设行动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8年6月15日绍兴市“污水零直排区”建设行动方案为高水平推进“五水共治”,切实巩固提升治水成果,有效解决“反复治、治反复”问题,根据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现就我市“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提出如下行动方案。

一、建设范围以乡镇(街道)为单位,按照工业园区(工业集聚区)类、生活小区类和其他类等三大类建设单元,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

工业园区(工业集聚区)类:包括各类工业园区、工业集聚区及其中的工业企业。

生活小区类:包括新老小区、城中村、特色小镇、建制镇建成区等各类住宅区块。

其他类:包括工业园区(工业集聚区)类和生活小区类以外的其他产生污水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体经营户(如餐饮、宾馆、洗浴、洗车修理、农贸市场、沿街店铺等)。

二、总体目标通过全面推进截污纳管,建立完善长效运维机制,基本实现全市污水“应截尽截、应处尽处”,推动城镇河道、大江大河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河湖水生态安全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

2018年,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完成污水管网底账、污水处理能力和各类污染源摸排,形成整治项目清单,完成8个工业园区(工业集聚区)、19个生活小区和12个乡镇(街道)“污水零直排区”建设试点。

到2020年底,力争滨海新城和2个区、县(市)达到“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标准。

到2021年底,力争所有区、县(市)达到“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标准。

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施工方案设计

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施工方案设计

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施工方案设计目录第一章项目概况第二章施工单位一、施工组织二、施工安排三、建设方案四、施工组织措施第三章施工进度表第四回主要建设方案1 、工艺设备安装2.管道安装3.电气安装第五章资源需求计划一、施工人员计划2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使用计划第六章施工质量保证措施一、工程技术保障措施二、施工质量保证措施第七章安全保障措施与文明施工一、安全保障措施二、文明施工措施第一章项目概况一、工程介绍湖北省某市夷陵区三峡库区太平溪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是三峡库区太平溪污水综合治理的系统工程。

本项目设计污水处理能力为11000吨/日。

管网收集的污水输送至污水处理厂进行综合工艺处理,污水处理后的净化水和污泥达标排放。

2.工程特点2.1本项目污水、污泥处理技术要求与国内其他污水处理厂大致相同,工艺流程略有不同。

共建的ORABL氧化沟和周进出二沉池采用国外技术要求,保证污水脱氧除磷。

2.2关键工艺设备如:转盘曝气机、中心旋转单管吸泥船等,安装要求高。

2.3污水处理工艺如下:饮水量烧烤室和砂砾室调节池氧化沟及二沉池接触消毒剂出水2.4污泥处理工艺如下:污泥污泥泵房泥塘污泥浓缩脱水室泥饼外包卫生填埋场2.5本工程大部分工艺设备安装在各工艺池的墙壁、顶部和底部。

施工过程中工艺设备的安装高度差较大。

在实际施工中,必须密切配合,注意施工和安全管理。

安装设备时,仔细阅读随机文件,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经监理工程师签字同意后方可安装。

本地设备的安装应在制造商常驻技术人员的配合和指导下完成。

三、编译依据3.1项目招标文件和招标问答文件;3.2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设计施工图;3.3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及相关工艺标准;3.4公司类似项目的施工经验;四、安装工程主要施工技术标准和规范4.1 《工程计量规范》( GB50026-93 );4.2 《建筑给排水及供热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42-2002 );4.3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303-2002 );4.4 《工艺设备技术规范》(详细招标文件);4.5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用电安全规范》( GB50194-93 );4.6 《建筑工地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46-88 );4.7 《高处施工安全技术规范》( JGJ 80-91 );4.8 《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维护和安全技术规程》( g CJJ60-94 );4.9 《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hGB50205-95 );4.10 《钢结构工程质量检验评价标准》( iGB50221-95 );4.11 《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 jGB50231-98 );4.12 《连续输送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k GB50270-98 );4.13 《压缩机、风机、水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lGB 50275-9 8 );4.14 《起重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mGB50278-98 );4.15 《电气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qGB50168-92 );4.16 《电气装置安装用电动机施工及验收规范》( rGB50170-92 );4.17 《电气安装工程面板、柜体及二次回路布线施工及验收规范》( sGB50171-92 );4.18 《电气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 tGB50254-96 );4.19 《电气安装工程起重机电气安装施工及验收规范》( uGB 50256-9 6 );5 、主要设备安装工作量(详见报价单)第二章施工单位一、施工组织1.1为达到工程安装质量合格的目标,更好地为业主服务,提高公司的社会声誉和市场竞争力,公司严格按照ISO9002标准质量保证体系运作。

排水管网系统规划布置

排水管网系统规划布置

排水管网系统规划布置<第1节>污水管道系统的布置P34在城市总平面图上进行管道系统平面布置,也称为排水管道系统的定线。

污水管道平面布置,一般按先确定主干管、再定干管、最后定支管的顺序进行。

一、污水管道布置的步骤:1.划分排水区域与排水渠流域排水区界是污水排水系统设置的界限。

一般在丘陵及地形起伏的地区,可按等高线划出分水线,通常分水线与流域分界线基本一致。

在地形平坦无显著分水线的地区,可依据面积的大小划分,使各相邻流域的管道系统能合理分担排水面积,使干管在最大合理埋深情况下,尽量使绝大部分污水能以自流排水为原则。

每一个排水流域往往有1个或1个以上的干管,根据流域地势标明水流方向和污水需要抽升的地区。

某市排水流域划分情况如图所示。

该市被河流分隔为4个区域,根据自然地形,可划分为4个独立的排水流域。

每个排水流域内有1条或1条以上的污水干管,两区形成河北排水区,另两区为河南排水区,北南两区污水进入各区污水处理厂,经处理后排入河流。

某市污水排水系统平面O一排水区界,I、I、I、Ⅳ一排水流域编号;1、2、3、4一各排水流域干管;5一污水处理厂2.干管布置与定线通过干管布置,将各排水流域的污水收集并输送到污水处理厂或排放口中。

污水干管应布置成树状网络,根据地形条件,可采用平行式或正交式布置形式。

在进行定线时,要在充分掌握资料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使拟定的路线能因地制宜地利用有利条件而避免不利条件。

通常影响污水管平面布置的主要因素有:地形和水文地质条件;城市总体规划、。

竖向规划和分期建设情况;排水体制、线路数目;污水处理利用情况、处理厂和排放口位置;排水量大的工业企业和公建情况;道路和交通情况;地下管线和构筑物的分布情况。

地形是影响管道定线的主要因素。

定线时应充分利用地形,在整个排水区域较低的地方,如集水线或河岸低处敷设主干管及干管,便于支管的污水自流接入。

地形较复杂时,宜布置成几个独立的排水系统,如由于地表中间隆起而布置成两个排水系统。

排水管网设计步骤

排水管网设计步骤

一.污水管道系统的设计:1污水处理厂厂址选择在城市总体规划中,污水厂的位置范围已有规定,但是,在污水厂的总体设计时,对具体厂址的选择,仍须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和详尽的技术经济比较,应遵循下列各原则:(1)厂址与规划居住区公共建筑群的卫生防护距离应根据当地具体情况,与有关部门协商确定,一般不小于300米。

(2)厂址应在城市集中供水水源的下游至少500米.(3)厂址应尽可能少占农田或不占良田,且便于农田灌溉和消纳污泥。

(4)厂址应尽可能设在城市和工厂夏季主导风向的下方。

(5)厂址应设在地形有适当坡度的城市下游地区,使污水有自流的可能,节约动力消耗.(6)厂址应考虑汛期不受洪水的威胁.(7)厂址的选择应考虑交通运输、水电供应地质、水文地质等到条件。

(8)厂址的选择应结合城市总体规划,考虑远景发展,留有充分的扩建余地。

本设计中污水处理厂布置在XXXX,位于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城市河流的下游,靠近岸边,周围300m内无居住区。

见城市污水系统总平面图,其依据是:①地区常年主导风向为XX风.厂址选在城市的XX角,可以减小污水厂所产生臭气对城市环境的影响.②污水厂建在河流的下游,这样避免对城市取用水水质的影响.③污水厂布置在地势较低处,有利于污水管道的重力流动,故设在河流下游的岸边.2 管道定线定线原则:应尽可能地在管线较短和埋深较小的情况下,让最大区域的污水能自流排出。

排水管网的布置原则既要使管道工程量为最小,又要使水流畅通节省能量。

(1)支管、干管、主干管的布置要顺直,水流不要绕弯。

(2)充分利用地形地势,最大可能采用重力流形式,避免提升.(3)在起伏较大的地区,应将高区系统与低区系统分离,高区不宜随便跌水,应直接重力流入污水厂,并尽量减少管道埋深。

至于个别低洼地区应局部提升,做到高水高排。

(4)尽量减少中途加压站的个数。

如果遇山岗尽量采用隧洞方式。

若须经过土壤不良地段,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处理措施,以保证地基与基础有足够的承载能力。

污水管网规划设计指南2018

污水管网规划设计指南2018
污水管网设计的主要任务
• 污水管网总设计流量及各管段设计流量计算 • 污水管网各管段直径、埋深、衔接设计与水
力计算; • 污水提升泵站设计与设计; • 污水管网施工图绘制等。
10.1 排水管网系统规划布置
布置原则:
(1)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布置,进 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
(2)先确定排水区域和排水体制,然后布置排水管网 ,从干管到支管的顺序布置;
q1i——居民平均日生活污水量标准,L/(cap.d) N1i ——人口数,cap; KZ1 ——总变化系数
注意:q1i按平均日污水量定额,按平均日用水量定 额的80~90%确定。
(2)工业废水设计流量
Q2
K2iq2i N2i (1 f2i ) (L / s) 3.6T2i
q2i ——废水量定额,m3/万元、 m3/产量单位或 m3/ 生产设备单位.d;
• 管段:污水管网中流量和坡度不变的管道。 • 管段设计流量:管段上游端汇入的污水量和
该管段收集的污水量。 • 节点:管段的上游端和下游端。
9.2.2 节点设计流量
节点流量: • 该节点下游本段沿线污水流量(生活污水) • 集中流量(工业废水、工业生活污水与淋浴污水、
公建污水)
9.2.3 管段设计流量
的位置。
雨水管渠系统布置考虑因素
• 充分利用地形,就近排入水体。 • 尽量避免设置雨水泵站。 • 结合街区及道路规划布置。 • 雨水管渠采用明确和暗管相结合的形式。 • 雨水出口的设置。 • 调蓄水体的布置。 • 考虑设置排洪沟。
废水综合治理和区域排水系统
废水综合治理应当对废水进行全面规划和 综合治理。和许多因素有关: • 合理的生产布局和城市区域功能规划 • 合理利用水头、土壤等自然环境的自净能 力 • 严格控制废水和污染物的排放量 • 做好区域性综合治理及建立区域排水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2.3 管段设计流量
本段流量:
q1 F q0 K Z
式中: q1——设计管段的本段流量,L/s; F——设计管段服务的街坊面积,公顷; KZ——生活污水量总变化系数; q0——单位面积的本段平均流量,比流量,L/s.公 顷
n p q0 86400
式中:n——污水量标准,L/(人.d); p——人口密度,人/公顷。
排水系统的布置形式-----环绕式
1 2 3
4
5 6

1.城市边界 2.排水流域分界线 3.干管 4. 主干管 5.污水厂 6.出水口
支管定线
街坊狭长或地形有倾斜时:低侧式
地形平坦且面积较大:围坊式
建筑已定和街坊管道自成体系:穿坊式
低侧式
围坊式
穿 坊 式
排水泵站的布置
中途泵站:位置根据沟道的最大合理埋深决定
1. 地形是影响管道定线的主要因素
充分利用地形,使污水自流接入;
地下复杂易布置成几个独立的排水系统; 地势起伏大易布置成高低区排水系统;
个别低洼地区应局部提升。
2. 污水主干管的走向与数目取决于污水 厂和出水口的位置和数目
3. 污水干管一般沿城市道路布置。通常设 在污水量较大或地下管线较少的一侧人 行道、绿化带或慢车道下。 道路超过40m,可考虑在道路两侧各设 一条污水管。
城市的下风向
原 则
水体的下游
离开居住区和工业区
(3)干管布置和定线
影响污水管平面布置的主要因素:
地形和水文地质条件; 城市总体规划、竖向规划和分期建设情况;
排水体制、线路数目;
污水处理利用情况、处理厂和排放口的位置; 排水量大的工业企业和公建情况; 道路和交通情况; 地下管线和构筑物分布情况。
已知某城镇最高日排放污水量Q1,平均日排
放污水量Q2,最高日最高时排放污水量为 Q3,日变化系数Kd,时变化系数Kh,总变 化系数Kz,求排水管网设计流量为多少?
解:设计流量Q=Q3 Q=Q1*Kh
Q=Q2*Kz
Q=Q2*Kd*Kh
9.2 管段设计流量计算
9.2.1 污水管网的节点与管段
连接管、污水干管(主干管和干管)、污水支管。 一般检查井的设置位置有:流量汇入的地方、管径 变化的地方、转弯、或在直管段管径长度较长时 (30~70m)。 水流为重力流,需满足一定水力坡度。 管道埋深太大时设提升泵站(平坦地区,反坡); 坡度较大,设置跌水井。
水力学算图
充满度 流速
坡度
流量
5个水力参数q、D、h、I、v, 已知其中3个才能求出
另 2个
水力计算时,一般q已知
? ?
? ?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对一些设计参数作了相应规定
9.3 污水管道设计参数
污水管道水力计算的设计数据 设计充满度(h/D)
设计流速(v)
最小管径(D)
最小设计坡度(i)
(2)工业废水量变化系数 和产品种类和生产工艺有关
(3)工业企业生活污水和淋浴污水量变化系 数
生活污水:一般车间3.0,高温车间2.5。 淋浴污水:近似均匀排水。
9.1.3 污水设计流量计算
(1)居民生活污水设计流量
q1i N1i Q1 K z1 ( L / s) 24 3600
Q3 q3ai N 3ai K h3ai q3bi N 3bi ( ) ( L / s) 3600 T3ai 3600
q3ai——职工生活污水量标准 , 一般车间 25(L/( 人 . 班 ), 热车间35(L/(人.班); N3ai ——最高日生活用水总人数; T3ai ——最高日每班工作小时数,h; Kh3ai——生活污水量时变化系数,一般车间 3.0 ,热车 间2.5; q3bi——职工淋浴用水量标准,一般车间40(L/(人.班, 热车间60(L/(人.班); N3bi ——最高日淋浴用水总人数
(4)公共建筑污水设计流量
q4i N 4i K h 4i Q4 ( L / s) 3600 T4i
q4i ——各公共建筑最高日污水量标准,L/(用水单位.d); N4i ——用水单位数; T4i ——最高日排水小时数,h; Kh4i ——污水量时变化系数。
(5)城市污水设计总流量
Qh Q1 Q2 Q3 Q4 ( L / s)
适应于地形坡度很大的地区。
1 2
34.0
3
32.0
3 4
7
30.0
6
28.0
3 5 8
1.支管 2.干管 3.支干管 4.主干管 5.泵站 6.污水厂 7.污水灌溉田 8.河流
污水管网布置
主要内容:



确定排水区界,划分排水流域; 选择污水厂和出水口位置; 拟订污水干管和总干管的路线; 确定需要提升的排水区域和设置泵站的位 置
2
1 v R ( D, h / D) I nm
2 3
2 3
1 2
1 2
1 q A(d , h / D) R ( D, h / D) I nm
5个水力参数q、D、h、I、v, 已知其中3个才能求出另 2个,水力计算很复杂。
非满流水力计算简化方法:
(1)水力计算图表
(2)借助满流水力计算公式并通过一段的比例变换 进行计算
q2i ——废水量定额,m3/万元、 m3/产量单位或 m3/ 生产设备单位.d; N2i ——最高日产值,万元/d,或产量,产品单位 /d,或生产设备数量,生产设备单位; T2i ——最高日生产小时数,h; f2i ——生产用水重复利用率; K2i ——时变化系数。
(3)工业企业生活污水及淋浴污水量计算
1 2 2 2 3 4

5
1.城市边界 2.排水流域分界线 3.干管 4.污水厂 5.出水口
排水系统的布置形式-----分区式
1
3 2 3 4
5

1.城市边界 2.排水流域分界线 3.干管 4.泵站 5.污水厂
排水系统的布置形式-----分散式
灌溉
1 4 2 3

灌溉


1.城市边界 2.干管 3.主干管 4.污水厂
(1)确定排水区界,划分排水流域
排水区界是污水排水系统设置的界限。
排水流域是指在排水区界内,按照一定要求所划分的 不同排水区域。(通常根据等高线划分排水区域, 在地形平坦地区可按照面积的大小进行划分。)
每一个排水流域应有一根或一根以上的干管。
II I IV
III
(2)选择污水厂出水口的位置




9.1 污水设计流量计算
9.1.1 设计污水量定额
污水量定额与城市用水量定额之间有一定的比例关系,称为排放系数。 一般,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约为用水量60~80%。但由于地下水和地面 雨水从接口、裂隙进入,使实际污水量增大。
居民生活污水定额和综合生活污水定额应根据用水定额,结
合建筑内部给排水设施水平和排水系统普及程度等因素确定。 工业企业生活污水和淋浴污水量按有关规定协调。 工业企业废水量根据工艺特点确定
第7章 污水管网设计与计算
污水管网设计的主要任务
污水管网总设计流量及各管段设计流量计算
污水管网各管段直径、埋深、衔接设计与水
力计算; 污水提升泵站设计与设计; 污水管网施工图绘制等。
10.1 排水管网系统规划布置
布置原则:
(1)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布置,进 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 (2)先确定排水区域和排水体制,然后布置排水管网, 从干管到支管的顺序布置; (3)充分利用地形,采用重力流排除污水和雨水,并 使管线最短和埋深最小; (4)协调好与其他管道、电缆和道路等工程的关系; (5)规划时要考虑使管渠的施工、运行和维护方便; (6)近远期结合,留有发展余地,考虑分期实施的可 能性。
q1i——居民平均日生活污水量标准,L/(cap.d) N1i ——人口数,cap; KZ1 ——总变化系数 注意:q1i按平均日污水量定额,按平均日用水量定 额的80~90%确定。
(2)工业废水设计流量
K 2i q2i N 2i (1 f 2i ) Q2 ( L / s) 3.6T2i
为什么要做最大设计充满度的规定? 1、预留一定的过水能力,防止水量变化的冲击, 为未预见水量的增长留有余地; 2、有利于管道内的通风; 3、便于管道的疏通和维护管理。
(2)设计流速
——与设计流量和设计充满度相应的污水平均 流速。
最小设计流速:是保证管道内不发生淤积的 流速,与污水中所含杂质有关;我国根据试 验结果和运行经验确定最小流速为0.6m/s。
污水管道水力计算
水力 计算 目的
管径 坡度 高程
(1)水力计算公式
(参见:3.3 非满流管渠水力计算) 过水断面A=A(D,h/D) 水力半径R=R(D,h/D)
h D
设为均匀流,采用谢才公式计算水头损失,将曼 2 1 宁公式代人并转换: 1
v
nm
R3I 2
1 1 由流量和流速关系得: q AR 3 I 2 nm
终点泵站:一般设在污水厂内处理构筑物之前
局部泵站:比较低洼地区,高楼地下室,地下 铁道和其他地下建筑物中
泵 站 设 置 地 点
中途泵站
局部泵站
终点泵站
雨水管渠布置
雨水管渠系统组成:雨水口、雨水管渠、检 查井、出水口等构筑物。 城市雨水管渠规划布置得主要内容: 确定排水流域和排水方式; 进行雨水管渠定线; 确定雨水泵房、雨水调节池、雨水排放口的 位置。
(1)设计充满度(h/D)
——指设计流量下,管道内的有效水深与管径的比值。 h/D =1时,满流
h D
h/D <1时,非满流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规定,最大充满度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