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届领导人执政思想

合集下载

中国共产党历任领导人(标准版)

中国共产党历任领导人(标准版)

中国共产党历任领导人导语:以下是为您整理的关于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希望您喜欢阅读:历任领导人中央局书记:陈独秀(1920xx年7月,中共一大选举产生)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陈独秀(1920xx年7月,中共二大选举产生)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陈独秀(1920xx年6月,中共三大选举产生)中共中央:陈独秀(1920xx年1月,中共四大推选)中共中央:陈独秀(1920xx年4月至5月,中共五大推选)中共中央:向忠发(1920xx年6月至7月,中共六大选举产生)(注:1931年,向忠发被国民党逮捕杀害后,由王明代理) 中共中央:博古(秦邦宪)(1934年1月,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产生)中共中央:张闻天(洛甫)(1935年1月,遵义会议选举产生)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1945年6月,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产生)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1956年9月,中共八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1969年4月,中共九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1973年8月,中共十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1976年10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1977年7月十届三中全会追认)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1977年8月,中共十一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中共中央:胡耀邦(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选举产生)中共中央主席:胡耀邦(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选举产生)中共中央:胡耀邦(1982年9月,中共十二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中共中央:赵紫阳(1987年11月,中共十三届一中全会产生)中共中央:xx(1989年6月,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产生)中共中央:xx(1992年10月19日,中共十四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中共中央:xx(1997年9月,中共xx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中共中央:xx(20xx年11月,中共xx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中共中央:xx(20xx年10月,中共xx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中共中央:(20xx年11月,中共xx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中共三代领导人党风廉政建设思想研究

中共三代领导人党风廉政建设思想研究

中共三代领导人党风廉政建设思想研究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09-02-18 10:05:00 ] 作者:廖志安编辑:studa20 [摘要]以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为首的中共三代领导人,尽管其所处的历史条件不同,但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相互继承和不断发展,在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反腐败的途径和反腐败措施上形成了具体完善的理论。

[关键词]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廉政建设思想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尽管其所处的历史条件不同,但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他们不断继承、完善和创新党建的理论,形成了一脉相承的党风廉政建设思想。

一、在党风廉政建设重要性问题上中共三代领导人对党风不正和腐败现象产生的根源的认识随着党风廉政建设的实践不断地深化,科学地认识到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从而始终注意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保持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一)毛泽东从巩固执政党地位的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毛泽东从主、客观两个方面挖掘党风不正和腐败现象产生的根源。

从客观方面来看,我党是建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这样的农业大国的国情上,小农经济和小生产者如汪洋大海,小资产阶级的思想不断在党内泛滥,滋生了党风不正的现象。

腐败从根本上说是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的产物。

从主观方面来看,由于党员干部不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学习,思想觉悟太低,世界观没有得到根本改造,在胜利面前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必然导致贪图享乐、贪污浪费、腐化堕落等腐败现象。

毛泽东把党风廉政建设当作全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对待并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

早在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就认为执政党只有保持清正廉洁,才能避免因腐败而导致政权覆灭的历史重演。

1949年在夺取全国胜利的前夕,毛泽东十分清醒地意识到即将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面临胜利后执政的考验。

毛泽东曾把掌握全国政权比作进京“赶考”。

毛泽东在1949年3月5日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醒全党不要以为夺取了政权,革命的任务就完成了。

中国的伟大领导人

中国的伟大领导人

中国的伟大领导人中国历史上涌现出了众多杰出的领导人,他们以其卓越的领导能力、智慧和勇气,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们的领导风格和理念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光芒,成为后人学习和崇敬的对象。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介绍中国的伟大领导人。

第一部分:元首的智慧和勇气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伟大的元首出现,他们以其卓越的智慧和勇气塑造了中国的命运。

比如,中国古代有“辽东狮子”李世民,他是唐朝杰出的皇帝,他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唐朝达到了繁荣和强盛的巅峰。

同样,中国近代有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他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长达二十二年的革命,推翻了帝制,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毛泽东的思想和理论对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第二部分:政治家的智慧和勇气除了元首,中国的伟大领导人还包括了许多杰出的政治家。

他们通过其智慧和勇气,在政治领域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例如,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主要倡导者之一,他在国内外政治舞台上展示了出色的领导才能。

他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另一个重要的政治家是江泽民,他担任中国国家主席的职务,领导了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发展。

江泽民的智慧和勇气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杰出贡献。

第三部分:军事家的智慧和勇气中国的伟大领导人中还有许多杰出的军事家,他们通过智慧和勇气在军事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战绩。

比如,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军事家孙武是古代兵法的奠基人之一,他的著作《孙子兵法》对中国军事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现代的军事家邓小平在中国军队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他通过改革军队的组织结构和军备装备,提高了中国军队的实力,保卫了国家的安全。

总结:中国的伟大领导人以其智慧和勇气塑造了中国的历史和现实。

他们的领导风格和理念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不仅为中国的繁荣做出了贡献,也成为世界领导人的榜样。

今天的中国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展,这离不开伟大领导人的开拓和奉献。

我们应该对这些伟大领导人充满敬意,并继续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发扬他们的智慧和勇气,为中国的未来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执政理念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执政理念
一大七大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的科学体系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科学发展观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以及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三、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1、我们党为什么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A、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B 、中国共产党能够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①、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先锋队性质,决定了他不是为少数人谋利益 ②、中国共产党必须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 落脚点 ③、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党执政权力来自人民,代表人 民行使国家权力。
来自生活的报告
他是华中农业大学 的在读研究生,保留 学籍2年,自愿到贵 州贫困山区去支教。
徐本禹
在乌蒙山区腹地的 农村小学,他忍受着 孤独和寂寞,用爱心 精心栽培和呵护贫瘠 土地上的花朵,用真 诚和行动实践着一名 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 任及一名共产党员的 神圣使命。
坚守信念 “我是一个共产党员,说过 的话就要兑现,我要回大亮山 种树去!” 深情为民 “我们是党的干部,如果老百 姓饿肚子,我们就失职了!” 公仆如牛 “我就要俯首甘为孺子牛!” 无愧于心 “这笔财富从一开始就是国家 和群众的,我只是代表他们在 植树造林。” 有关部门算了一笔账:整个林场约有1120万棵树,按每株30元的最低价算,总 价值也有3亿多元!林子每年成长,又是一笔可观的绿色存款,至于生态效益和 社会效益,更无法估量。 2009年4月,82岁的杨善洲作出一个惊人的举动,他把大亮山林场的经营管 理权无偿移交给国家。 “杨善洲,杨善洲,老牛拉车不回头,当官一场手空空,退休又钻山沟沟;二十 多年绿荒山,拼了老命建林场,创造资产几个亿,分文不取乐悠悠……”

党的三代领导人论为人民服务

党的三代领导人论为人民服务

党的三代领导人论为人民服务坚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唯一宗旨,这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也是我们党受到人民群众拥护、领导人民夺取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奥秘所在。

为了坚持党的宗旨,高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旗帜,党的三代领导人一以贯之地作了不懈努力。

一、毛泽东创立了为人民服务的科学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

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1]同时指出: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

[2]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同志创立了为人民服务的科学理论,并使之成为我们党一贯坚持的根本宗旨。

毛泽东同志比较集中地论述这一理论是在延安时期,其中最重要的有这样几次。

一是论述了共产党员应该做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1939年,毛泽东同志在《纪念白求恩》中提出要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指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种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3]共产党员应该做这样的人,这是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前提。

二是阐述了为谁服务和怎样服务的问题。

1942年,毛泽东同志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他说:“我们的文艺应当‘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4]。

“一切共产党员,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学鲁迅的榜样,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5]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

”“这个根本问题不解决,其他许多问题也就不易解决。

”强调我们必须“完全地彻底地解决这个问题”[6]。

这是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

三是系统地阐述了为人民服务的科学理论。

1944年,在悼念张思德同志的会上,毛泽东同志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演讲。

他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所以,要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要搞五湖四海,和全国大多数人民一起奋斗;要死得其所;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不管是谁,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不要忘记。

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发展历程

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发展历程

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发展历程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

关于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发展历程,下面是一些重要时间点和事件:
1.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党的十一届三
中全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关于国民经
济和国家经济建设的决议》,明确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经
济建设思路。

2. 1956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
周年大会上发表著名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提出“以
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3.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提出了改革开放和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路线,明确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
建设思想。

4. 1984年10月1日: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召开,提出了“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是党的根本指
导思想。

5. 2002年11月: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召开,提出了“科学发
展观”,明确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6. 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届五中
会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发表《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作为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

从上述历粗可以看出,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在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确立的根本指导思想。

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致力于为人民谋福利的基本宗旨和使命。

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政治家与他们的思想

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政治家与他们的思想

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政治家与他们的思想中国历史悠久而辉煌,孕育了许多杰出的政治家,他们以卓越的智慧和领导力塑造了中国的命运。

他们的思想和政策深刻影响着中国的发展和进步。

本文将介绍几位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政治家及其思想,展现他们的智慧和影响力。

1. 孔子与儒家思想孔子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政治家和教育家之一,他的思想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提倡“仁爱”、“礼治”和“中庸”,强调人伦关系、道德修养和社会秩序。

他主张君子治国,通过道德和教育来建立和谐的社会。

儒家思想强调孝道、忠诚和尊重传统,对中国政治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第一代领导人,他的思想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毛泽东思想强调农村革命和群众运动,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并推动了土地改革和农业集体化。

他的思想还强调无产阶级专政和阶级斗争,对中国的政治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邓小平与邓小平理论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主要领导者,他的思想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邓小平理论强调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口号。

他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加速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邓小平的思想为中国的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奠定了基础。

4. 胡耀邦与“胡耀邦精神”胡耀邦是中国共产党的杰出领导人之一,他的思想和精神对中国的政治和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胡耀邦精神强调民主、法治和人权,提倡政治改革和反腐败。

他倡导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举措,为中国的政治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5. 赵紫阳与“赵紫阳精神”赵紫阳是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的杰出政治家和改革派领导人,他的思想和精神对中国的政治和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赵紫阳精神强调民主、自由和人权,提倡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改革。

他主张政府应当依法行政,保护公民的权利和自由,为中国的政治和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以上是中国历史上几位重要政治家及其思想的简要介绍。

建国后中共最高领导人更迭

建国后中共最高领导人更迭

建国后中共最高领导人的更迭毛泽东1945年,主持召开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毛泽东思想在这次大会上被确定为中共的指导思想。

他从七届一中全会起至1976年逝世为止,一直担任中共中央主席。

华国锋1976年10月任中共中央主席。

1981年6月辞去中共中央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席职务。

胡耀邦1981年6月,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

1982年9月在中共十二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1987年1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辞去党中央总书记职务。

赵紫阳1987年1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被推选为代理总书记。

同年10月在中共十三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1989年6月,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决定撤销他的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的职务。

江泽民1989年6月在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1992年10月在中共十四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1997年9月19日在中共第十五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胡锦涛2002年中共第十六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建国后中国国家主席的更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是一个独立的国家机关,其本身不独立决定任何国家事务,而是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决定行使职权。

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不是指掌握国家权力的个人,不是个人权力的体现,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政权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制度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即1949年建国时期至1954年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1954年国家主席的设立至1975年宪法对国家主席的撤消;自1975年国家主席在宪法上的缺位至1982年新宪法对国家主席的恢复;以及1982年至今国家主席制度的稳步发展时期。

新中国建国初期到1954年,在国家机构体系中,没有设置专门的国家主席,行使国家主席职权的国家机关是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泽东
毛泽东思想,是实事求事,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结合到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中。

邓小平
邓小平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江泽民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要内容是党始终代表最先进的生产力发展方向,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胡锦涛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和人的全面发展。

习近平
中国梦,从人民的整体和长远利益出发,深化改革,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真正现代化,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完全成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