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议论类

合集下载

人物传记中考文言文

人物传记中考文言文

人物传记中考文言文Biographies are a timeless genre that allows readers to delve into the lives of remarkable individuals and learn about their struggles, triumphs, and lasting legacies. 人物传记是一种永恒的文体,让读者深入了解杰出人物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挣扎、胜利和持久的遗产。

One of the most striking features of biographies written in classical Chinese is the use of complex literary devices and poetic language to portray the subject's character and achievements. 用古文写成的人物传记最引人注目的特点之一是运用复杂的文学手法和诗意的语言来描绘人物的性格和成就。

Furthermore, the formal and structured nature of classical Chinese writing adds a layer of elegance and sophistication to biographies, elevating the subject matter to a higher level of cultural significance. 此外,古代中国写作的正式结构化风格为传记增添了一层优雅和成熟感,将主题提升到更高的文化意义层面。

The deep reverence and admiration for historical figures present in classical Chinese biographies reflect the values and beliefs of thesociety in which they were written, emphasizing qualities such as loyalty, filial piety, and moral integrity. 古代中国人物传记中对历史人物的深深敬畏和崇拜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念,强调忠诚、孝顺和道德正直等品质。

关于人物传记的文言文及翻译

关于人物传记的文言文及翻译

【篇一】关于人物传记的文言文及翻译王蓝田性急原文王蓝田性急。

尝食鸡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

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蹍之,又不得,瞋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

王右军闻而大笑曰:“使安期有此性,犹当无一豪可论,况蓝田邪?”翻译王蓝田性子很急。

有一次吃鸡蛋,他用筷子扎鸡蛋,没有得逞,便十分生气,把鸡蛋扔到地上。

鸡蛋在地上旋转不停,他就从席上下来用鞋踩,又没有踩到。

愤怒至极,又从地上拾取放入口中,把蛋咬破了就吐掉。

王羲之听到后大笑着说:“即使安期(王蓝田父亲王承)有这个脾气,也不是很好,何况是王蓝田呢!”【篇二】关于人物传记的文言文及翻译孟德传原文北宋:苏辙孟德者,神勇之退卒也。

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

嘉?中戍秦中,秦中多名山,德出其妻,以其子与人,而逃至华山下,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自念:“吾禁军也,今至此,擒亦死,无食亦死,遇虎狼毒蛇亦死,此三死者吾不复恤矣。

”惟山之深者往焉,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

一日十病十愈,吐利胀懑无所不至。

既数月,安之如食五谷,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饥。

然遇猛兽者数矣,亦辄不死。

德之言曰:“凡猛兽类能识人气,未至百步辄伏而号,其声震山谷。

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

须臾,奋跃如将搏焉,不至十数步则止而坐,逡巡弭耳而去。

试之前后如一。

”后至商州,不知其商州也,为候者所执。

德自分死矣。

知商州宋孝孙谓之曰:“吾视汝非恶人也,类有道者。

”德具道本末,乃使为自告者置之秦州。

张公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

夫孟德可谓有道者也。

世之君子皆有所顾,故有所慕,有所畏。

慕与畏交于胸中未必用也,而其色见于面颜,人望而知之。

故弱者见侮,强者见笑,未有特立于世者也。

今孟德其中无所顾,其浩然之气发越于外,不自见而物见之矣。

推此道也,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翻译孟德曾经是禁军神勇营的逃兵。

他小的时候很喜欢山林,就入了军营,“好山林”的愿望没有实现。

文言文阅读(一)人物传记类文言文:于頔(崇明区)

文言文阅读(一)人物传记类文言文:于頔(崇明区)

文言文阅读(一)人物传记类文言文:于頔(崇明区)(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

(19分)①于頔,字允元,河南人也。

始以荫补千牛,调授华阴尉。

充入西蕃计会使,有出疆专对之能。

②出为湖州刺史。

部有湖陂,异时溉田三千顷,久堙废。

頔命设堤塘以复之,岁获粳稻蒲鱼之利,人赖以济。

州境陆地褊狭,葬者不掩柩,頔葬朽骨凡十余所。

改苏州刺史,浚沟渎,罢淫祠,整街衢,至今赖之。

虽为政有绩,然横暴已甚,杖前部尉以追憾。

观察使王纬以闻,德宗不省。

自以为得志益恣威虐官吏日加科罚其惴恐重足一迹。

掾姚岘不胜其虐,自投于河而死。

③贞元十四年,为襄州刺史,充山南东道节度观察。

吴少诚之叛,頔率兵赴唐州,破贼于濯神沟。

于是广军籍,募战士,器甲犀利,僴然专有汉南之地。

小失意者,皆以军法从事。

时德宗方姑息方镇,頔奏请无不从。

于是公然聚敛,恣意虐杀,专以凌上威下为务。

④及宪宗即位,威肃四方,頔稍戒惧。

归朝入觐,册拜司空。

十年,王师讨淮、蔡,頔贡财助军,诏不纳,复还之。

十三年,頔表求致仕。

其年八月卒,赠太保,谥曰“厉”。

其子季友从猎苑中,诉于穆宗,赐谥曰“思”。

⑤太常博士王彦威疏曰:“古之圣王立谥法者,所以彰善恶、垂劝诫。

頔顷拥节旄,肆行暴虐,人神共愤,法令不容。

杀戮不辜,诛求无度,臣故定谥为厉。

今陛下不忍,改赐为‘思’,诚出圣慈,实害圣政。

且如頔之不法,然而陛下不忍加惩,臣恐今后不逞之徒如頔者众矣!死援頔例,陛下何以处之?是恩曲于前而弊生于后。

如以頔常入财助国,改过来觐,可以赎论,夫伤物害人,剥下奉上,纳贿求幸,尤不可长其渐焉。

”(节选自《旧唐书》,有删改)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1)頔葬朽骨凡十余所()(2)诏不纳()解析:(1)总共(2)接受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2分)(1)德宗不省()A.检查B.查问C.反省 D.醒悟(2)尤不可长其渐焉()A.开端B.缓慢C.滋长 D.逐渐解析:B、A17.第②段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自以为得/志益恣威虐/官吏日加科罚/其惴恐重足一迹B.自以为得志/益恣威虐官吏/日加科罚其/惴恐重足一迹C.自以为得/志益恣威虐官吏/日加科罚其/惴恐重足一迹D.自以为得志/益恣威虐/官吏日加科罚/其惴恐重足一迹解析:D18.把第⑤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中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阅读10篇

中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阅读10篇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阅读10篇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

与先主寝则同床,恩若兄弟。

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

曹公擒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

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

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

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

”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

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

”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

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

”羽便伸臂令医劈之。

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节选自《三国志·关羽传》,有删改)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既而辽以问羽()②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2.翻译下面句子。

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

译文:3.下列与“羽尝为流矢所中”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C.百里溪举于市D.帝感其诚4.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儒称圣、释称菩萨、道称天尊。

根据选文内容,概括说明关羽被尊奉神化的原因。

答: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强项令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

……后特征为洛阳令。

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

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

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主即还宫诉帝。

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

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

”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

”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

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文言文阅读二轮复习专项(五)——人物传记类阅读

文言文阅读二轮复习专项(五)——人物传记类阅读

文言文阅读二轮复习专项(五)传记类文本阅读及解题策略一.定义:传记以写人为中心,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和典型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

二.分类:自传,他传,评传等。

三.人物传记阅读材料的特点:人物传记是一种以记叙为主的散文,这类文章一般都要写到传主的姓名、字号、朝代和籍贯,传主的官职及其变动情况,传主的工作地点及其变动情况,传主的主要政绩、成就、特长、特点,传主生前和死后受到的封赏等等。

选文主人公(传主)多为正面形象,颂扬他优良品行,弘扬正义,贬斥邪恶。

所选的材料篇幅较短,500字左右,有的文后有注释。

涉及到的实词和虚词多贴近教材。

四. 阅读及解题技巧:三次审读,完成解题。

(一)初读文章、明确梗概。

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概。

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浏览一遍。

弄清其人其事,先看文章整体写了什么内容,哪些人、哪些事、什么性格品质;勾画出文中出现的地名、人名、官名,弄清楚人物之间的关系,概括了解其人其事。

这些是先要把握住的。

读的速度要快一些。

不要急于做题,不要急于破解哪个词、哪句话,首先要弄清文章整体的内容及行文特点,这是整体阅读的核心内容之一。

还应注意看选文的标题,看注释,看出处,看试题,它们是整体把握文意、解决疑难的重要辅助内容,这些项目往往会为解题提供一些或明或暗的辅助信息。

对全文内容有个粗略的了解,读懂六七成即可。

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下子全读懂,一般的人是绝对做不到的。

(二)再读文章、推断文意。

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找出要解答的字、词、句、段所在文段的位置,引起回忆,运用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实词、虚词、句式、活用、倒装、特殊句式等),解决、完成较容易做的题目。

(三)核对文章、完成答题。

三读全文,加深理解。

这一步是站在更高的层次去认知全文,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兼复核的过程。

在解答客观题时,对文言实、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进行推断,在解答内容概括题时要注意准确把握内容,内容概括题可能是:断章取义、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时空错位等,这类题型的设计往往很巧妙,一定要多留心。

初中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及议论类

初中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及议论类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人物传记类阅读一文言文关于人物性格、品质评价词语集锦1.耿介:正直;孤高,不趋时。

例如,独~而慕古兮,岂时人之所喜。

《后汉书·冯衍传》2.谄谗:献媚,奉承3.聪、慧:聪明,有才智4.刚毅:刚强、果断。

刚急:刚直,急躁。

刚介:刚直,耿介。

例如(翟鹏)性刚介,历官以清操闻。

5.谲:欺骗;诈骗6.敏:聪慧7.木讷:质朴,少言8.奸、佞:奸邪,谗佞9.宽厚:宽容,厚道。

另“宽柔”:宽缓,和柔10.静悫(jìnɡquè):沉静,恭谨,诚实11.周密:周到,细密12.冲虚:淡泊,虚静冲默:淡泊,恬静。

例如(孟嘉)冲默有远量,弱冠,俦类成敬之。

13.深刻:严峻,苛刻;刻薄,不厚道14.刻薄:冷酷,不厚道,不宽容15.刻害:苛责,尖刻。

例如“又性刻害,好发人阴伏”(为人尖刻,好揭人隐私)16.廉介无私:廉洁正直,没有私利廉直:廉洁,正直17.任侠,使气:见义勇为,意气用事18.恺悌(kǎi tì):和乐平易。

例如“故其状皆言严能鹰扬有督察之才,不言安静宽仁有恺悌之德也”《三国志·贾逵传》(都说刚正不阿的人有为官的才能,不说庸碌不为的人可以让治下安乐)19.仁厚:仁爱,宽厚20.清廉:公正廉洁21.清厉:清高耿介。

例如“吕雅清厉有文才”22.贪浊:贪求,污浊23.桀黠:凶暴狡猾。

例如“(罗)艺性桀黠,刚愎不仁,勇于攻战,善射”《旧唐书·罗艺传》24.刚愎不仁:倔强固执,不仁厚。

例同上25.孝友:孝顺,友爱。

例如(张文瓘)幼孤,侍母兄,以孝友闻。

26.苦节:坚守节操。

例如(宋)庆礼在人苦节,为国劳臣27.胆气过人:胆量、气度超过常人。

例如(朱)汉宾少有膂力,···形神壮伟,胆气过人。

28.操履劲正:操守严明,刚正不阿。

例如御史中丞廖刚荐(何)铸……,可备拾遗补阙之选。

29.刚不苟合:刚直,不随便附和别人。

例如(薛)奎性刚不苟合,遇事敢言。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阅读10篇(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阅读10篇(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阅读10篇(含答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阅读10篇(含答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阅读10篇(含答案)的全部内容。

华海建明英语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阅读10篇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柳宗元传元和十年,例移①为柳州刺史。

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②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

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

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③钱,过期则没④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

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

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

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注释]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

②得播州:今责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③质:抵押。

④没:没收。

⑤营护:料理,护送。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吾与/禹锡执友B.裴度/亦奏其事C.宗元革其/乡法D.请以柳州/授禹锡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偕()易( )妻子()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2)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4。

选文体现了柳宗元为友、为官、为师三个方面什么样的特点?试用自己的话概括。

(1)为友: (2)为官:(3)为师: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杨继盛七岁失母.庶母妒,使牧牛。

初三课外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

初三课外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

初三课外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1.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的分类1、言志篇:但他们的体裁又有所不同:有议论文、有记叙文。

从古代文体来看,有"记"、"说"、"铭"、有"表"、有"传记"。

"记""说""铭"都是古代文体中的一种。

但无论是在表现思想内容的深度、广度上,还是在体现写作方法及写作的特色上,都是大不相同的。

如:课内文言文《陋室铭》《爱莲说》都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桃花源记》《惠子相梁》故事性强,想像丰富。

《鱼我所欲也》虽是议论文,但善于比喻,大量使用排偶句,富于文采和气势。

2.战争篇:课内的如《唐雎不辱使命》《公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曹刿论战》,课外选择的也是这样。

文体上,《唐雎不辱使命》《公输》《曹刿论战》是记叙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议论文。

三篇记叙文主要是以记言为主,通过人物的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及主张。

但写作特色还是各不一样:《唐雎不辱使命》作者把这两个人物放在一场尖锐的矛盾冲突当中,除了通过对话,鲜明地表现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外,还用多种形式的对比和衬托来刻画人物。

《公输》则是通过曲折生动的故事,围绕矛盾冲突来阐明道理,突现人物的。

作者还善于运用比喻,进行层层推理。

《曹刿论战》虽是记叙了长勺之战的史实,但由于题目是"论战",故而文章着重在"论"上下笔墨,对战争的经过叙述相当简单,材料安排详略得当,巧妙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使人物形象鲜明。

以议论为主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则善于运用排比,语句整齐流畅,一气贯注,具有说服力,而且手法多样,论证严密。

3.学习篇:课内如《〈论语〉十则》《伤仲永》《孙权劝学》《送东阳马生序》上述文章几篇文章都与学习有关,但每篇文章的角度不一样。

《〈论语〉十则》以记言的形式直接告诉了我们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伤仲永》是一篇借事说理的文章,以方仲永的实例,完整地叙述了方仲永从五岁到二十岁间才能变化的过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人物传记类阅读一文言文关于人物性格、品质评价词语集锦1.耿介:正直;孤高,不趋时。

例如,独~而慕古兮,岂时人之所喜。

《后汉书·冯衍传》2.谄谗:献媚,奉承3.聪、慧:聪明,有才智4.刚毅:刚强、果断。

刚急:刚直,急躁。

刚介:刚直,耿介。

例如(翟鹏)性刚介,历官以清操闻。

5.谲:欺骗;诈骗6.敏:聪慧7.木讷:质朴,少言8.奸、佞:奸邪,谗佞9.宽厚:宽容,厚道。

另“宽柔”:宽缓,和柔10.静悫(jìnɡquè):沉静,恭谨,诚实11.周密:周到,细密12.冲虚:淡泊,虚静冲默:淡泊,恬静。

例如(孟嘉)冲默有远量,弱冠,俦类成敬之。

13.深刻:严峻,苛刻;刻薄,不厚道14.刻薄:冷酷,不厚道,不宽容15.刻害:苛责,尖刻。

例如“又性刻害,好发人阴伏”(为人尖刻,好揭人隐私)16.廉介无私:廉洁正直,没有私利廉直:廉洁,正直17.任侠,使气:见义勇为,意气用事18.恺悌(kǎi tì):和乐平易。

例如“故其状皆言严能鹰扬有督察之才,不言安静宽仁有恺悌之德也”《三国志·贾逵传》(都说刚正不阿的人有为官的才能,不说庸碌不为的人可以让治下安乐)19.仁厚:仁爱,宽厚20.清廉:公正廉洁21.清厉:清高耿介。

例如“吕雅清厉有文才”22.贪浊:贪求,污浊23.桀黠:凶暴狡猾。

例如“(罗)艺性桀黠,刚愎不仁,勇于攻战,善射”《旧唐书·罗艺传》24.刚愎不仁:倔强固执,不仁厚。

例同上25.孝友:孝顺,友爱。

例如(张文瓘)幼孤,侍母兄,以孝友闻。

26.苦节:坚守节操。

例如(宋)庆礼在人苦节,为国劳臣27.胆气过人:胆量、气度超过常人。

例如(朱)汉宾少有膂力,···形神壮伟,胆气过人。

28.操履劲正:操守严明,刚正不阿。

例如御史中丞廖刚荐(何)铸……,可备拾遗补阙之选。

29.刚不苟合:刚直,不随便附和别人。

例如(薛)奎性刚不苟合,遇事敢言。

(35同此例句)30.有节:有节操31.平恕:公正,宽和32.和平大雅:平和,品行高尚(雅:高尚,不俗)33.敢言:敢于说正直话。

34.俭:简朴35.有方(谋)略:有计谋策略。

例如(宋)庆礼雅有方略,彦范甚礼之。

36.严正:严肃耿直。

例如(张文瓘)性严正,未尝回容。

二人物品质:正面人物:1、君主——宽容豁达、胸怀宽广,沉稳机智、明察秋毫,善于纳谏、从善如流,任人唯贤、知人善任,体恤百姓。

事例:信守承诺(约不可失八四魏文侯)、宽容豁达(秦穆公亡马六二秦穆公)、胸怀宽广、知人善任、从容、沉稳、机智敏锐(多多益善五七刘邦),体恤百姓(出裘发粟五三景公),善于纳谏(燕策中的赵惠王)聪明、明察秋毫(孙亮辨奸六七三国时代吴国国君孙亮),2、大臣(为官、为臣)——忠于职守、忠贞不屈,严肃认真、办事勤勉,机智、勤俭、英勇,审时度势、知己知彼,为官清廉、公正,有忧患意识,举贤荐能、直言进谏。

事例:发奋努力、勤奋刻苦(苏秦刺骨中的苏秦),公私分明(一行和尚)、忠贞不屈、高风亮节(苏武牧羊中的苏武),忠君爱民(范仲淹)、直言进谏(出裘发粟中的晏子),忠于职守(孙亮辨奸中的中蔵吏),机智、善战、勇敢、屡建奇功将军(飞将军中的李广),忠贞、信守承诺(刘备托孤中的诸葛亮),聪明机智、乐于助人、富有爱心、理解宽容(曹冲就库吏中的曹冲),为官清廉、保持清贫(赐绢为粮中的胡质),清廉、关心百姓(合浦还珠中的孟尝),善于观察(正午牡丹中的丞相),严肃认真、办事勤勉、节俭(陶公性俭厉中的陶公),公正严明机智(二人并走中的融),善于进言(燕策中的苏代),恬淡静穆、胸怀大志、蔑视权贵,不与世俗同流(陶渊明),勇武过人、发奋读书、勤奋(傅永发奋读书),战功显赫、有忧患意识的人(李存审授镞中的李存审),节俭、不浪费、坚持原则(王安石待客中的王安石),勤俭、英勇、教育子女严格(与四弟书中的曾国藩),审时度势、知己知彼(制胜之道中的将领应具备的特点),实事求是、荐人为贤、正直(宋濂具实以对),推举贤能(苟变食人二鸡子中的子思)3、有特殊技能、才能或有德行的人——聪明、勤奋、好学,技艺高超,正直、有远见,善于观察,不慕权贵(淡泊名利)、扶困济贫,志向远大、重节操、品格高尚,心地宽厚、心忧天下,爱好自然。

事例:学者——聪明好学(蒲松龄),宽容、遇事冷静、善于调试心理(张秀才,寿州)勤奋、善于学习(《论语》六则中的君子),有特殊技能或才能的人——技艺高超(匠石运斤中的匠石,核工记中的核工),医术高明、聪明正直、有远见(扁鹊见秦王中的扁鹊),不慕权贵(东床坦腹中的王羲之),虚心慎(王积薪闻棋中的王积薪),善于观察、严格执法(张乖崖严惩污吏),智慧、胆大心细、善于把握战机(廉范御敌中的廉范),扶贫济困、蔑视权贵、刚正不阿(陈章侯)有德行的人——志向远大、重节操、品格高尚(赐绢为粮中胡质的儿子胡威),心地宽厚、处事公正、德行远播(梁上君子中的陈),胸有大志、刻苦自励、心忧天下(范仲淹有志于天下中的范仲淹),善于发现人才、有慈爱之心、乐于助人(邴原泣学中的老师),淡泊名利、爱好自然(陶渊明)4、百姓——善良、孝顺、正直,忠厚老实、不贪恋钱财,信守承诺、克勤克俭事例:克勤克俭、坚守志节的中国妇女(孟母三迁中的孟母),信守承诺(急不相弃中的华歆),镇定(覆巢之下中的孔融的儿子),重视朋友义气(舍生取义中的荀巨伯),孝顺(锅巴救命中的陈某),仔细观察(戴嵩画牛中的牧童),孝顺(陆绩怀橘中的陆绩),强烈的求学愿望、勤奋学习(邴原泣学中的邴原),忠厚、守信、老实,孝顺、正直、有同情心、办事细心缜密、不贪财(张孝基仁爱中的张孝基)反面人物1、君主——光有大志、却无恒心,气量狭小,昏庸无道气量狭小、奸诈凶残(魏武见匈奴使中的曹操),光有大志、却无恒心、不能踏实认真精益求精的学习(学皆不精的项籍),2、官吏——狡猾、贪婪、蛮横,自以为是、狂妄轻率,执法过严、残忍的酷吏。

狡猾、贪婪、蛮横(取金中的县官),颠倒是非的野心家(指鹿为马的拍赵高马屁的官员),才高过人、自信又自夸(多多益善中的韩信),自以为是、狂妄轻率、遇事却束手无策或轻举妄动(纸上谈兵的赵括),阴险狡诈(孙亮辨奸中的黄门),残忍的酷吏(请君入瓮中的周兴),执法过严(张乖崖严惩污吏中的张乖崖)。

3、依附官吏的人——外强中干、仗势欺人、凶残贪婪、为非作歹。

外强中干、仗势欺人、凶残贪婪(临江之麋讽刺的那些人),依仗权势、为非作歹、以致自毁依凭的人(仓鼠嘲讽的人),4、小人——贪婪、愚蠢(利令智昏),卑鄙龌龊,自私、损人不利己。

贪婪、愚蠢、利令智昏(楚人隐形),卑鄙龌龊(陈章侯中的龌龊显者),贪得无厌(齐人女-东食西宿)自私、损人不利己(副使失物中的副使)。

5、有一定技能的人——骄傲自大、自以为是、贪名贪利。

骄傲自大、自以为是(卖蒜老叟中的杨二相公,卖油翁中的陈康肃公),贪名贪利(王安石待客中的萧公子)。

6、百姓——一意孤行、愚蠢,背信弃义,急躁冒进,迷信、不依法办事。

一意孤行、愚蠢(宋人藏石),背信弃义(急不相弃中的王朗),急躁冒进(躁急自败中的我),迷信、不依法办事(张秀才)。

三具体考点和方法【考点内容及题型特点】考查考生对选文中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主要是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有时是直接分析,有时要求间接分析。

题型为简答题。

【答题指导】关于评析文本中的人物,主要采用以下方法:1.从正面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就是通过文本中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等重点语句,分析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

12.从侧面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或景物烘托的方法来突出主要人物的形象。

63.从评价性的句子分析人物形象。

24.通过剖析事件分析人物形象。

3 4评价感悟题:①准确理解原文的主旨及情感倾向,结合原文的主旨及情感倾向拟定答案;②找出文中的议论抒情句,这些句子往往会揭示一些道理,可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些道理概括出来作为答案。

另外,还要注意提干中是否要求联系实际。

三具体练习张耳张耳、陈余,皆魏名士。

秦灭魏,悬金购两人。

两人变姓名,俱之陈(1),为里监门(2)以自食。

吏尝以过笞(3)陈余,余怒欲起,张耳蹑(4)之,使受笞。

吏去,耳乃引余之桑下,数之曰:“姑吾与公言何若,今见小辱,而欲死一吏乎!”勾践石室,淮阴(5)胯下,皆忍小耻,以就大业也。

陈余浅躁,不及张耳远甚,所以一成一败。

[注释](1)陈:陈国。

(2)为里监门:做守卫里门的职务。

(3)笞:鞭打。

(4)蹑:踩。

(5):淮阴:韩信,西汉开国功臣。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1)耳乃引.余之桑下()(2)不及.张耳远甚( )12.对文中划线句的意思理解的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_____。

(3分)A如今受到一点小小的屈辱,却想把一个小吏弄死吗?B如今看见一点小小的屈辱,却想死在一个小吏手里吗?C如今看到一点小小的屈辱,却想把一个小吏弄死吗?D如今受到一点小小的屈辱,却想死在一个小吏手里吗?13.从文中看,陈余、张耳之所以一成一败是因为陈余性格“_________________“,而张耳却能做到“__________________”。

(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14.与文中提到的勾践和韩信两个历史人物无关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

(2分)A多多益善 B卧薪尝胆 C望梅止渴 D胯下之辱4包拯,庐州合肥人也。

始举进士,出知建昌县。

以父母皆老,辞不就。

后数年,亲继亡,拯庐墓终丧,犹徘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数来劝勉。

久之,赴调,知.天长县。

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

拯曰:“第归,杀而鬻○1之。

”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

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注释:○1鬻:卖1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1)赴调,知.天长县(2)拯命制者才足.贡数12、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你)为什么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又来告诉他?B(你)凭什么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还来告诉他?C(你)为什么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又来告他的状?D(你)凭什么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还来告他的状?13、“割人牛舌者”其实就是谁?(用原文词语回答)(2分)14、本文表现了包拯的品质。

(3分)5 郑板桥开仓济民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

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

室无贿赂,案无留牍。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

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

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释】①谴:谴责,责备。

②任:承担责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