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河油田

合集下载

塔河油田基本情况

塔河油田基本情况

塔河油田自主创新增效能力增强目前已跨入国内大型油田之列、2007 年人均利润达263万元的西北油田分公司,2008 年新年开局,原油产量再创历史新高。

截至 2 月29 日,累计生产原油95.42 万吨,日产原油15908吨,同比2007年分别增长19.57%和18.60%。

塔河油田勘探开发持续快速发展的秘诀之一就是科技自主创新、降本增效能力不断增强才结出累累果实。

塔河油田的油气生产具有“深、稠、硫化氢含量高,开采难度大”等特点。

其中,有近94%的油藏深度在5400 米的地下。

针对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的复杂地质条件,该分公司研究应用了三维缝洞体的地震波形技术、振幅变化率等一系列储层预测技术,建立了地震反射特征数据库,划分出137个缝洞单元。

2007年,塔河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累计探明石油储量 6.58 亿吨,近年来该分公司探明储量以每年约 1 亿吨的速度增长。

为提高油田采收率,该分公司大胆开展技术创新,不断丰富完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层预测技术系列,建立了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单元分类标准、单井注水选井、选层标准和综合信息应用平台,油田采收率由14.2%提高17.1%。

近两年来,分公司原油产量以年均60 多万吨的速度递增,占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增产幅度的80%。

针对塔河油田原油黏度高,比重大,近40%的稠油井无法实现自喷及机抽生产等稠油开采难度大的问题,该分公司经科技攻关,2007年在AD4稠油井成功试用大管径采油管柱生产工艺,使该井原油日产量达到1048 吨,还在13 口稠油井成功推广了这一新工艺,成功解决塔河油田深层稠油开采难题,为稠油井的规模开发创出新路。

使塔河油田超过一亿吨稠油储量得到有效动用。

据2007 年统计,西北油田分公司稠油产量占总产量的56.1%,截至2008 年 2 月底,已累计增油418 万吨。

针对塔河油田85%以上的生产井硫化氢含量大于20 克/ 立方厘米,储层结构复杂,其开发难度在国内无先例。

塔河油田油气地质特征2

塔河油田油气地质特征2

油砂7.15米,油浸18.39米,油斑6.16米, 油迹0.76米
测井:油气层16.5米,油水同层27米
二、油气勘探成果
T728、S99井区为区域构造低部位背景下的构造型油气藏,而T727、
S102、S108、S98井等钻遇的为大型地层—构造—岩性复合型油气藏。 S
N
S98
S102
S108
T727
5851-5859.39m井段DST测 试 ,折日产液1.15m3 ,折算 日产水12方.结论:水层
沙99井东河砂岩岩芯照片
8 回次取芯,含油粗砂岩
11回次取芯,浅灰色粉-细砂岩,发育浅绿 灰色泥质条纹,无显示
11回次取芯,含稠油中粒石英砂岩
10回次取芯,褐色油浸细粒石英砂岩,发育 粉砂质层纹(无显示)
T
C1kl
S-D
O3
O1-2
三、综合研究成果
塔河油田油藏剖面图(EW)
E
C1kl D3d
T O1
O2+3 O2+3
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储集体以及石炭系海岸潮坪-障壁坝、扇三 角洲相砂岩储集体、三叠系辫状三角洲相砂岩储集体与其上覆盖层 组成较好储盖组合,提供了形成大型复式油田的有利储集空间。
三、综合研究成果
沙76 沙86
位于塔河油田西南部的S76井 于2000年7月18日完钻。 9月 21日对奥陶系底部井段射孔酸 压日产油96方,含水60%。
OO2-33
O 1+2
2002年以来,部署在桑东地区 的沙96、101井相继在奥陶系 获得油气突破,发现9区奥陶
系油气藏
沙96
沙101
对 奥 陶 系 中 统 5700-5782 米 酸 压 , 日 产 凝 析 油 19.2 方,天然气9.2万方。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层研究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层研究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层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全面而深入地研究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的碳酸盐岩储层。

塔里木盆地作为中国西部重要的含油气盆地,其油气资源潜力巨大,而塔河油田作为其中的关键区块,其碳酸盐岩储层特性对于油气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碳酸盐岩储层因其复杂的成岩过程、多样的储集空间类型以及多变的物性特征,一直是油气勘探领域的难点和热点。

因此,本文的研究不仅对塔河油田的进一步开发具有直接指导意义,而且对于丰富和完善碳酸盐岩储层理论体系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本文首先将对塔里木盆地及塔河油田的区域地质背景进行简要介绍,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随后,将重点分析碳酸盐岩储层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过程,揭示储层的物性变化规律及其主控因素。

在此基础上,运用多种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方法,对储层的含油气性进行评价,识别有利勘探区带。

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实际勘探开发经验,提出针对性的储层预测和油气勘探建议,以期为塔河油田的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包括岩石薄片观察、扫描电镜分析、衍射分析、压汞实验、核磁共振实验等多种现代分析测试技术,以及地震资料解释、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等地球物理方法。

通过这些综合手段的应用,以期能够全面揭示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层的特征和油气成藏规律,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决策支持。

二、碳酸盐岩储层基础理论研究碳酸盐岩储层作为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的主要储油层,其基础理论研究对于提高油田开发效率和产能至关重要。

本节将深入探讨碳酸盐岩储层的成因类型、储集空间类型、储层非均质性以及储层评价等方面的基础理论。

碳酸盐岩储层的成因类型多种多样,主要包括生物礁、滩、潮坪、台地边缘、碳酸盐斜坡和盆地相碳酸盐岩等。

这些成因类型直接影响了储层的物性特征和油气聚集规律。

因此,深入研究不同成因类型的碳酸盐岩储层,对于理解油气运聚规律和制定开发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碳酸盐岩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复杂多变,包括溶蚀孔洞、裂缝和晶间孔等。

塔河油田 采油工程方案

塔河油田 采油工程方案

塔河油田采油工程方案塔河油田是中国最大的陆上油田,位于黑龙江省大庆市。

该油田是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旗下的大庆油田分公司负责开发的一个重要油田,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和广阔的开发潜力。

塔河油田采油工程方案旨在充分利用先进的采油技术和设备,实现油田的高效开发,提高采油率,延长油田生产周期,保障油田的可持续发展。

2.油田概况塔河油田是中国大庆油田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地处黑龙江省境内,是中国最大的陆上油田之一。

该油田主要由油层、气层以及水层组成,油品质优良,储量丰富。

根据地质勘探和研究,塔河油田的储量大约在30亿吨以上,是中国主要的石油产地之一。

3.开发目标塔河油田的开发目标是尽可能地提高采油率,延长油田生产周期,减少成本,提高产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高效开发。

具体目标包括提高油井产能,减少油井持续性负荷,优化采油工艺,延长油田生产周期,提高采油率等。

4.采油工程方案为了实现上述开发目标,塔河油田采油工程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4.1. 采油设备更新与改造首先,在采油工程方案中,需要对原有的采油设备进行更新与改造。

这包括对油井、管道、泵站等设备进行检修和更新,使其性能得到提升,达到新的生产需要。

同时,对过时设备进行淘汰,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采油效率和稳定性。

4.2. 油藏管理与开发其次,在油田开发过程中,需要对油藏进行科学管理和合理开发。

这包括对地质构造、油层分布、储量分布等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确定最佳的开采方案和施工方案。

同时,在开发过程中,需要进行常规勘探和地质勘探,掌握油藏动态信息,及时调整开发方案,确保油田的高效持续生产。

4.3. 采油工艺优化此外,在采油工程方案中,还需要对采油工艺进行优化。

这包括对注水、压裂、水驱等采油技术的应用和改进,以提高采油率和产能。

同时,还需要合理调节油井生产压力,控制油井产量,防止油井废境和堵塞,保障油田的稳定生产。

4.4. 环境保护与安全管理最后,在采油工程方案中,还需要充分重视环境保护和安全管理。

环境影响案例分析塔河油田

环境影响案例分析塔河油田

环境影响案例分析塔河油田塔河油田位于中国黑龙江省大庆市,是中国石油极为重要的油田之一、该油田的开发对环境影响非常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塔河油田的开发导致了大量的土地破坏。

在油田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占用大量土地建设井场、输油管道、储油设施等基础设施。

这些土地的破坏不仅会对植被和生物多样性造成影响,还会持续改变当地土地的利用方式,影响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其次,塔河油田的开发对水资源的消耗和污染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油田开发需要大量的水资源用于注水和生活用水。

大量的水资源的消耗可能导致当地的水资源短缺,并对水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同时,油田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污水也会对周边水体产生污染,破坏水体生态和水质。

此外,油田开发也会对大气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在油田的开采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挥发性有机物和其他有害气体,这些物质在大气中的存在将对空气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可能导致大气污染问题。

最后,塔河油田开发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油田区域原本是一个生态系统完整的区域,其中生活着众多物种。

然而,开发过程中的建设活动和物理破坏将导致当地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此外,油田开发可能会引入外来物种,进一步威胁当地物种的生存。

为了减轻塔河油田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强环境评估工作,确保油田开发前进行全面、准确的环境影响评价,提前识别和预防潜在环境问题。

其次,注重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工作。

一方面,要加强对土地资源的合理使用和保护,做好土地治理和生态恢复工作。

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水、空气等自然资源的保护,减少对水资源的过度消耗和对大气的污染。

此外,还应加强监测和治理工作,对水、大气等环境指标进行有效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

总之,塔河油田的开发对环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土地破坏、水资源消耗和污染、大气污染以及生物多样性丧失等方面。

为了减轻这些影响,需要加强环境评估和监测工作,注重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实施可持续的油田开发策略。

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注氮气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注氮气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塔河油田主力油藏属于岩溶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溶洞是塔河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最有效的储集体类型,裂缝是次要的储集空间,基质部分基本不具有储油能力。

奥陶系储层埋深5400~6600m,注水替油是油田增产和减少递减的主力措施。

但油井经过多轮次注水替油后,油水界面上移,替油效果逐渐变差,很多油井注水替油失效导致高含水而停产关井。

另外。

注水只能把油井地下溶洞溢出口以下的油驱替出来,但对溢出口以上顶部的“阁楼油”却难以动用,使得井周高部位大量剩余油无法采出,影响了采油效益。

因此,寻找合适恰当的技术以提高这类油藏的采收率对于油田高效开发来说至关重要。

一、为什么应用注氮气技术基于国内制氮工艺技术成熟,氮气气源量大,空气中氮气含量78%,且氮气难溶解于原油,1m3原油最多能溶解氮气28m3,混相压力为50-100MPa,油藏条件下注入的N2是非混相状态,可有效形成气顶替油效果好,确定了氮气作为注气替油气源。

并且气体注入地层后,在重力作用下向高部位上升,会形成“气顶”,排驱原油下移,同时补充地层能量,减缓由于地层能量下降造成的递减以及控制含水上升,抑制底水锥进,可有效启动单纯注水无法驱动的“阁楼油”。

因此开展注氮气动用高部位“阁楼油”无疑是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长期稳产的重要技术手段。

二、注氮气技术的选井原则通过分析注水替油失效井静态及生产动态、计算剩余可采储量,制定了井筛选原则:1.地震反射特征表明储集体具有一定规模;2.井点周 围的高部位有明显反射特征;3.钻遇溶洞或主要生产层段位于岩溶风化面30m以下;4.储量丰度高,累产油量大,底水锥进造成水淹的油井;5.注水替油效果变差或失效后,动静态资料表明具有剩余油潜力。

三、注氮气工艺实现流程及优化1.注入方式优化初期在进行注氮气时,采用的是液氮作为注入气源,虽然油井现场试验效果好,但存在着液氮组织困难,且液氮成本高,投入产出比高,经济效益低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利用撬装膜制氮机与35MPa制氮拖车配合注水泵实行气水混注的方式,在满足注氮施工要求的同时大幅度降低了成本。

塔河油田于奇西区报告书

塔河油田于奇西区报告书

1概述1.1项目建设特点新疆地处祖国西北边陲,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维护新疆的稳定对于全国的稳定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搞好新疆的经济建设,是新疆繁荣稳定的基础。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蕴藏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石油工业的重要接替区之一。

油田开发是新疆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经济的战略重点,也是新疆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带动作用的支柱产业。

本次评价塔河油田于奇西区面积370.131km2,位于新疆库车县境内,塔河油田于奇西区奥陶系油藏储层是以碳酸盐岩岩溶蚀孔、洞、缝为主要储集空间,储层是以缝洞带为基本单元分布的,井区流体以高粘度、高含蜡、高含硫的超重质原油为主。

塔河油田于奇西区于2004年开始试油试采,至2014年已钻采18口井(YQ9、YQX1、YQ11、YQ3、YQ3-2、YQ3-1、YQ5-3X、YQ5-4、YQ5-5、TH12135、TH12135CHB、TH12152、YQ5、YQ5-1、YQ5-2、YQ2、YQ201、AD16),其中开发井10口,采用单井拉油流程生产,累计产油18.28万吨。

从2014年至2019年,该18口井均处于关井停产状态,由于历史遗留原因,该18口井均未办理环境影响评价手续。

根据中石化股份公司西北分公司2019年2月编制完成的《新疆塔里木盆地于奇西油气开采项目开发利用方案》,在原有18口钻井的基础上(其中10口产能井拟采用侧钻),拟新增部署10口开发井(直井),共计开发新老井28口(其中有10口为侧钻井),新建混输掺稀泵站3座,计转掺稀站3座;新建站间集输管线29.55km,新建单井集输管线46.63km,新建单井燃料气管线33.12km;以及配套的井场道路、电力、结构、通信、总图、自控、防腐、热工等公用工程,工程总投资83945.61万元。

新增20口井中有直井10口、侧钻井10口,钻井总进尺6.5万米,采取不规则井网布置,单井设计能力24t/d,区块最大年产油12.94万吨。

塔河油田油气地质特征1

塔河油田油气地质特征1

塔河油田油气地质特征一、基本情况与勘探历程二、油气勘探成果三、综合研究成果四、勘探技术方法五、“十五”后期规划部署六、存在问题与攻关目标1.历史沿革1978年5月,原国家地质总局在第一普查勘探大队的基础上组建“新疆石油普查勘探指挥部”,由青海迁入新疆。

1983年改名为地质部西北石油地质局。

1985年地矿部党组决定依托西北石油地质局成立“地矿部塔北油气勘查联合指挥部”。

1997年1月中国新星公司成立,变更为中国新星石油公司西北石油局。

中国新星石油公司整体并入中国石化集团后的发展2000年中国新星石油公司整体并入中国石化集团后,李毅中总经理、牟书令副总经理等集团公司领导十分关心西部油气勘探开发和西北石油局的发展,多次来新疆视察指导工作。

2001年重组改制为新星西北分公司和新星西北石油局。

2.油气勘探历程及主要成果准噶尔盆地主战场---塔里木盆地吐哈盆地1978年进入新疆,探区遍及新疆各盆地奇克里克侏罗系油气藏,形成了塔里木盆地山前坳陷油气勘探第一次热潮。

塔河油田(4)1997年塔河亿吨级海相整装油田的发现和1998年克拉2千亿方级陆相大气田的发现,标志着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进入了新的阶段。

克拉2气田⑵1977年柯克亚第三系凝析气藏的发现,又一次掀起中新生界油气勘探高潮。

(3)1984年沙参2井奥陶系获高产油气流,开创了塔里木盆地海相古生界找油的新领域,为我国油气勘探战略西移提供了依据。

迎来了地矿、石油系统大规模勘探会战局面。

沙参2井1984年9月22日于井深5391米奥陶系白云岩中获日产油1000方,天然气200万方,发现雅克拉凝析气田.沙参2井在海相古生界的重大突破,拉开了塔里木盆地新一轮大规模石油勘探开发的序幕;为国家制定“稳定东部,发展西部”油气资源战略提供了重要依据。

迄今已发现了雅克拉、塔河等21个油气田(藏),探明油气田(藏)15个,探明储量3.28×108t油当量(石油2.68亿吨,天然气600亿方),雅克拉气田塔河大油田桑塔木油气田阿克库木油气田阿克库勒油气田东达里亚油气田西达里亚油气田巴什托油气田亚松迪气田丘里气田大涝坝气田轮台气田3.基本情况雅克拉—轮台地区油气勘探项目塔河地区油气勘探项目巴楚—麦盖提地区油气勘探项目塔中地区目前中石化西北分公司主要在盆地的5个二级构造单元进行油气勘探,即库车坳陷的东南部,沙雅隆起的雅克拉、阿克库勒凸起,巴楚隆起的西北部和麦盖提斜坡的北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塔河油田油气分布示意图
重质油为主 中质油为主 轻质油 为主 以气 为主
T728
T738
T752
T903 T115 S96
T740
T751
T114
中质油为主
T739
T727
T749
轻质油为主
S112
C1KL
重质 原油 中质 原油
中质 原油
C1b+D3d
D3d S1 O3
O2+3
轻、中、重质 原油并存
塔河及其周边源区巨大的烃源岩规 模,是塔河油田多期成藏的资源保障
25 20 资 源量 15 ( 亿吨) 10 5 0 海西期 13 8 2 喜山 期 生油 期次
21
油 气
塔河及周边源区 塔河及周边源区 油气资源量为 44 油气资源量为 44 亿吨,海西晚期 亿吨,海西晚期 保留量为 亿吨, 10 保留量为 亿吨, 10 其中油 亿吨;喜 8 其中油 亿吨;喜 8 马拉雅晚期形成 马拉雅晚期形成 的资源量为 亿 34 的资源量为 亿 34 吨,其中油 亿 13 吨,其中油 亿 13 吨,气 亿吨 21 吨,气 亿吨 21
塔河油田分区示意图
6号区块 4号区块 10号区块 1号区块
T728 T738
5号区块
3号区块 9号区块
T752
T903 T115 S96
T740
T751
T114
2号区块
T739 T727
T749
7、8号区块
盐下区块
S112
11号区块
塔河油田的发现

1997年,西北石油局按照“逼近主力烃源岩, 以大型古隆起、古斜坡为勘探目标,靠近大 型断裂、大型不整合面寻找大型原生油气田” 的勘探思路。大胆探索,不断加大勘探力度, 终于由西北石油局部署钻探的沙46井和沙48井 喷出高产油气流,宣告塔河油田诞生。
勘探意义
塔河油田的发现,丰富了我国油气地质 理论,深化了对塔里木克拉通盆地油气成 藏地质条件的认识,这些认识大大丰富了 我国克拉通盆地油气成藏理论,为我国海 相碳酸盐岩领域寻找大型原生油藏提供了 地质依据,对塔里木盆地乃至全国同类型 盆地的勘探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结语
塔河油田的发现,对于塔里木盆地海相碳酸盐 岩领域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翻开了塔里 木盆地油气勘探的新篇章,形成的油气成藏理论和 勘探方法及工艺技术系列,对我国其他地区海相碳 酸盐岩领域油气勘探也具有借鉴价值。
丰富的油气资源是塔河油田油气聚集 成藏的基础
根据新一轮油气资源评价结果,塔里木盆地阿 克库勒凸起油气主要来源于满加尔生烃坳陷,生烃 源岩主要为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 的生成、运移、聚集和成藏主要发生在晚古生代海 西晚期和新生代的喜马拉雅期。油气总资源量为 40. 54 x 108t油当量,目前探明程度仅6. 35%,丰 富的油气资源为塔河地区形成大型油田提供了丰富 的资源基础。
2.油气重大突破阶段(1996-1997年)
长期的勘探实践以及连续十数载的科研攻关, 逐渐认识到:克拉通盆地古生界具有巨大的油气潜 力,是培育大型油气田的目标区,逐步提出并坚 持了“逼近主力烃源岩,以大型古隆起、古斜坡 为 勘探目标,靠近大型断裂、大型不整合面寻找大 型原生油气藏”的勘探思路。 该阶段明确了寻找塔里木克拉通盆地大型油 气田的主要目标是下古生界碳酸盐岩。特别是沙 48井的重大突破,标志着塔河油田的发现,并且 拉开了寻找奥 陶系碳酸盐岩大型油气田的序幕。
谢谢观赏!
在跃参1号重力高上钻探了跃参1井,首次揭示了三 叠系生油岩,为进一步认识塔北地质特征、开展油 气普查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随后,将塔北作为取得 突破的重点勘查地区,加强了地质综合研究工作。 1984年,部署在雅克拉断凸上的沙参2井在古生界 海相碳酸盐岩中钻获高产油气流,实现了塔里木盆 地油气勘探的重大突破。部署在麦盖提斜坡的麦3 井在石炭系灰岩中获高产油气流,发现了巴什托气田, 部署在巴楚隆 起上的巴参1井在石炭系获高产油气流, 发现了亚松迪气田。因而曾在一段时间内,在重视下古 生界 碳酸盐岩勘探的同时,将勘探的重点一度转移到了 中、新生界。
O2yj O1-2y
轻质 原油
O1
长期生烃和多期次构造运动造就了现今 复杂的油气聚集景观
塔河油田下奥陶统油藏不同区块油气性质差异 明显,总体来看,自西向东,自北向南,原油性质 逐渐变好,由稠油变为凝析油l川。这种现象是该 区烃源岩长期演化、多期油气聚集成藏和后期改造 及储集体分隔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4.塔河外围扩展及立体勘探阶段(2001 年至今)
2001年至今,是塔河油田加快步伐向外围甩 开勘探,快速发展的时期。在多个新领域获得突 破与发现,进一步拓展了塔河油田纵横向油气勘 探空间,形成了奥陶系鹰山组裂缝一溶蚀孔洞型 储集体、一间房组颗粒灰岩裂缝一溶蚀孔隙型储 集体、良里塔格组裂缝一溶蚀孔洞型储集体、志 留系砂岩、泥盆系东河砂岩、石炭系巴楚组底部 砂泥岩互层段致密砂岩储层及石炭系卡拉沙依组、 海西期火山岩、三叠系砂岩储层等多层系、多领 域的立体勘探格局。根据塔河油田多层系、多领
塔河油田概况及油气藏勘探 与开发
魅力塔河
目录
一.塔河油田的概况 二.塔河油田的发现 三.塔河油田的勘探历程 四.塔河油田的勘探意义 南麓、塔 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的戈壁荒漠地 区,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库 车县和轮台县境内,构造位置为 塔里木盆地北部沙雅隆起中段阿 克库勒凸起西部。 塔河油田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 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下属单 位,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北部, 是中国第一个古生界海相亿吨级 大油田。
3.塔河油田扩大探明阶段(1998-2000年)
沙46、沙47、沙48井获重大突破,对油田规模 、油藏类型等的认识还不清楚,只是在位于构造低 部位的沙64井的突破,才进一步明确了塔河地区 奥陶系原油成藏不叉局部构造和碳酸盐岩古残丘幅 度控制,而是受大型岩溶缝洞型圈闭及储集体发育 程度的控制。从而彻底地脱离开构造圈闭的束缚, 以岩溶储集体发育程度为主要目标开展大规模的勘 探,大大地拓展了油田的范围。
勘探历程
1.前期探索阶段(1978一1995年)
该阶段理论基础薄弱,认识不足,储层预测及储 层改造技术不能适应地质需求,错过了及时发现、 评价大油田的机会。 西北油田分公司自1978年进疆开展油气勘探 工作,先后在喀什坳陷、麦盖提斜坡、巴楚隆起开 展了遥感、石油物探、钻探和盆地周边地质调查 工作,先后钻探了喀1、喀2、麦参1等探井,但均未 获得突破。20世纪80年代初转战塔北沙雅隆起,
域立体含油的勘探局面,提出了立体勘探、整体 评价塔河油田的勘探思路。 目前塔河油田平面上井控含油面积达到3 027 km2,三级储量合计达到18. 082 6 x 108 t油当量, 其中,探明储量8. 559 2 x 108 t油当量(油7. 538 8 x 108 t,气1 020.35 x 108 m3),保有控制储量 3. 014 4 x 108 t油当量,预测储量6. 509 x 108 t 油当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