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全国I卷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评析
最新2020年高考全国卷1理综(化学部分)试题及解析

最新2020年⾼考全国卷1理综(化学部分)试题及解析2020年⾼考全国卷1理综(化学部分)试题及答案可能⽤到的相对原⼦质量:H 1 Li 7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Ar 40 Fe 56 I 127 ⼀、选择题:每⼩题6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符合题⽬要求的。
7.陶瓷是⽕与⼟的结晶,是中华⽂明的象征之⼀,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来⾃氧化铁B.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经⾼温烧结⽽成C.陶瓷是应⽤较早的⼈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D.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9.实验室制备溴苯的反应装置如下图所⽰,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A.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溴的混合液前需先打开KB.实验中装置b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浅红⾊C.装置c中的碳酸钠溶液的作⽤是吸收溴化氢D.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结晶,得到溴苯10.固体界⾯上强酸的吸附和离解是多相化学在环境、催化、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
下图为少量HCl⽓体分⼦在253 K冰表⾯吸附和溶解过程的⽰意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11.NaOH溶液滴定邻苯⼆甲酸氢钾(邻苯⼆甲酸氢钾H2A的Ka1=1.1×10?3,Ka2=3.9×10?6)溶液,混合溶液的相对导电能⼒变化曲线如图所⽰,其中b点为反应终点。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混合溶液的导电能⼒与离⼦浓度和种类有关B.Na+与A2?的导电能⼒之和⼤于HA?的C.b点的混合溶液pH=7D.c点的混合溶液中,c(Na+)>c(K+)>c(OH?)12.利⽤⽣物燃料电池原理研究室温下氨的合成,电池⼯作时MV2+/MV+在电极与酶之间传递电⼦,⽰意图如下所⽰。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相⽐现有⼯业合成氨,该⽅法条件温和,同时还可提供电能B.阴极区,在氢化酶作⽤下发⽣反应H 2+2MV2+2H++2MV+C.正极区,固氮酶为催化剂,N2发⽣还原反应⽣成NH3D.电池⼯作时质⼦通过交换膜由负极区向正极区移动13.科学家合成出了⼀种新化合物(如图所⽰),其中W、X、Y、Z为同⼀短周期元素,Z核外最外层电⼦数是X核外电⼦数的⼀半。
2020高考全国I卷化学试题答案与解析

2020高考全国卷I卷化学试题答案及解析7、【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了物质性质、物质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点,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A. CH3CH2OH能与水任意比互溶,故A正确;B. NaClO有强氧化性,可以通过氧化灭活病毒,故B正确;C. 过氧乙酸(CH3COOOH)相对分子质量为76,故C正确;D. 氯仿的分子式为CHCl3,化学名称是三氯甲烷,故D错误,故选D。
8、【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官能团与性质、有机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常见有机物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A.由题干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可知该物质为8个不饱和度,由碳原子数为14,氧原子数为4,可知该物质分子式为:C14H14O4,A正确,A不选。
B该物质中碳碳双键,可被酸性重铬酸钾氧化,使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变色。
故B错误,选BC.该物质含有酯基可发生水解反应,故C正确,C不选。
D.该物质含-OH,且与-OH相连的C的邻位C上含H,可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消去反应。
故D正确,D不选。
故选B。
9.【答案】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常见物质的除杂问题,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是解题的关键,题型较易。
【解答】A.SO2和H2S都可以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故A错误;B.由于HCl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很高,而Cl2几乎不溶于饱和食盐水,所以可以用通过饱和食盐水洗气的方式来除去Cl2中的HCl,故B正确;C.O2和Cu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CuO,N2不与Cu发生反应,故可通过灼热的铜丝网出去N2中的O2,故C正确;D. 2NO2 +2NaOH = NaNO3 +NaNO2 +H2O,NO不与NaOH反应,所以可以通过NaOH溶液出去NO中的NO2,故D正确。
故选A。
10.【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Rh(CO)2I2]催化甲醇羰基化的反应历程中的分析判断,掌握物质结构和转化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一般。
2020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卷)理综(化学部分)答案解析(正式版)(解析版)

7.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第,惟玻璃可盛。
”这里的“强水”是指()A.氨水B.硝酸C.醋D.卤水【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给四种物质的氧化性的强弱可判断,该强水为硝酸,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可溶解大部分金属,答案选B。
考点:考查物质氧化性的判断8.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8gD2O和18gH2O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10N AB.2L0.5mol/L亚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两种数为2N A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0.1mol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 AD.密闭容器中2molNO与1molO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2N A【答案】C考点:考查阿伏伽德罗常数与微粒数的关系判断9.乌洛托品在合成、医药、染料等工业中有广泛用途,其结构式如图所示。
将甲醛水溶液与氨水混合蒸发可制得乌洛托品。
若原料完全反应生成乌洛托品,则甲醛与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1:1 B.2:3 C.3:2 D.2:1【答案】C考点:考查元素守恒法的应用10.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选项实验现象结论A.将稀硝酸加入过量铁粉中,充分反应后滴加KSCN溶液有气体生成,溶液呈血红色稀硝酸将Fe氧化为Fe3+B. 将铜粉加1.0mol·L-1Fe2(SO4)3溶液中溶液变蓝、有黑色固体出现金属铁比铜活泼C.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仔细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熔化后的液态铝滴落下来金属铝的熔点较低D. 将0.1mol·L-1MgSO4溶液滴入NaOH溶液至不再有沉淀产生,再滴加0.1mol·L-1CuSO4溶液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变为浅蓝色沉淀Cu(OH)2的溶度积比Mg(OH)2的小【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稀硝酸与过量的Fe分反应,则生成硝酸亚铁和NO气体、水,无铁离子生成,所以加入KSCN 溶液后,不变红色,现象错误;B、Cu与硫酸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铜和硫酸亚铁,无黑色固体出现,现象错误;C、铝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铝的熔点较高,所以内部熔化的铝不会滴落,错误;D、硫酸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再加入硫酸铜,则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沉淀的转化符合由溶解度小的向溶解度更小的沉淀转化,所以氢氧化铜的溶度积比氢氧化镁的溶度积小,正确,答案选D。
2020高考全国I卷化学试题答案与解析

2020高考全国I卷化学试题答案与解析本文是2020年高考化学试题的答案及解析。
题目涉及了物质性质、物质应用、氧化还原反应、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常见物质的除杂问题等知识点。
在解答过程中,需要掌握基础知识,关注官能团与性质、有机反应等方面,注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
同时,需要了解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才能正确解答题目。
题目难度不大,但需要注意细节。
O=Na2H2O2可知反应物为2mol NaOH和1mol H2O,故反应物浓度比为2:1,而曲线上两个等电点的pH值相同,说明两种离子浓度相等,故B错误;C.由曲线可知,第一个等电点对应的是HA-和A2-的浓度相等,第二个等电点对应的是H+和HA-的浓度相等,由此可知,HA-的浓度在第一个等电点时大于第二个等电点,故C正确;D.由曲线可知,在第一个等电点时,A2-的浓度为0,故D错误;故选C。
本题考查实验操作和基础化学知识,需要理解实验意图和原理。
解答】1)制备FeSO4溶液的过程中需要用到托盘天平、烧杯、量筒、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等仪器。
具体操作步骤为:精确称量FeSO4·7H2O固体的质量,加入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使固体溶解,待冷却到室温后,通过玻璃棒引流将溶液加入容量瓶中。
多次洗涤烧杯和玻璃棒,通过玻璃棒引流将洗涤液加入容量瓶中。
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液面离容量瓶颈刻度线下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因此,答案为:托盘天平、烧杯、量筒。
2)盐桥的作用是维持电路的完整性,防止电解质的混合和反应,同时维持阳离子和阴离子的平衡。
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数据,HCO3-会与Fe2+发生双水解反应,NO3-在酸性条件下可以氧化Fe2+,因此应选择电迁移率尽可能相近的KCl作为盐桥中的电解质。
因此,答案为:KCl。
3)根据电流表的显示,电子由铁电极流向石墨电极,因此石墨电极为正极,盐桥中的阳离子进入石墨电极溶液中。
2020年高考全国卷1化学解析

2020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试卷分析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Al 27 P 31 S 32 Cl 35.5 V 15 Fe 56一、选择题:本题共13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78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指出,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CH3COOOH)、氯仿等均可有效灭活病毒。
对于上述化学药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C H3CH2OH 能与水互溶B.N aClO 通过氧化灭活病毒C.过氧乙酸相对分子质量为76 D.氯仿的化学名称是四氯化碳答案:D解析:A.乙醇可以与水可以形成分子间氢键,可以与水任意比例互溶。
B.NaClO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氧化灭活病毒。
C.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
D.氯仿的化学名称为三氯甲烷,不是四氯化碳,因此错误。
8. 紫花前胡醇()可从中药材当归和白芷中提取得到,能提高人体免疫力,有关该化合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分子式为C34H24O4B.不能使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变色C.能够发生水解反应D.能够发生消去反应生成双键答案:B解析:A.正确。
B.有碳碳双键存在可以使使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变色,所以B选项错误。
C.该物质中有酯基官能团存在,可以发生水解反应。
D.羟基相连的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有氢原子存在,可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碳碳双键。
9.下列气体除杂质的方法中,不能实验目的的是()答案:A解析:A. SO2和H2S都能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错误。
B. Cl2中混有HCl,可以用饱和食盐水去除。
C.N2中混有的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生成氧化铜去除。
D.虽然除去NO2时会有部分NO和NO2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归中反应,反应物的少量消耗在产品除杂合理。
所以D正确。
10.铑的配合物离子[Rh(CO)2I2]-可催化甲醇羰基化,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2020年高考真题——理科综合化学(全国卷Ⅰ)含解析

【详解】A.乙醇分子中有羟基,其与水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因此乙醇能与水互溶,A说法正确;
B.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其能使蛋白质变性,故其能通过氧化灭活病毒,B说法正确;
C.过氧乙酸的分子式为C2H4O3,故其相对分子质量为76,C说法正确;
D.氯仿的化学名称为三氯甲烷,D说法不正确。
综上所述,故选D。
D.用酚酞作指示剂,酚酞变色 pH范围为8.2~10,终点时溶液呈碱性,c(OH-)>c(H+),溶液中的电荷守恒为c(Na+)+c(H+)=2c(A2-)+c(HA-)+c(OH-),则c(Na+)>2c(A2-)+c(HA-),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本题的难点是判断H2A的电离,根据pH的突变和粒子分布分数的变化确定H2A的电离方程式为H2A=H++A2-,HA-⇌H++A2-。
6.科学家近年发明了一种新型Zn−CO2水介质电池。电池示意图如图,电极为金属锌和选择性催化材料,放电时,温室气体CO2被转化为储氢物质甲酸等,为解决环境和能源问题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放电时,负极反应为
B. 放电时,1 mol CO2转化为HCOOH,转移的电子数为2 mol
C. 充电时,电池总反应为
C.该有机物的分子中有酯基,故其能够发生水解反应,C叙述正确;
D.该有机物分子中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有氢原子,故其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碳碳双键,D叙述正确。
综上所述,故选B。
3.下列气体去除杂质的方法中,不能实现目的的是
气体(杂质)
方法
A
SO2(H2S)
2020年全国Ⅰ高考化学试题点评

2020年全国Ⅰ高考化学试题点评点评一:广西南宁三中化学老师蓝宇认为,今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大部分延续了历年的特点,总分还是占108分,题量没有多大变化,题目难度比去年略低,深浅层次明显。
其中与去年不太一样的是,计算量有所增加,而且有关氧化还原的计算题替换成了电化学原理及计算。
主观题题号也由原来的26~29题改为27~30题。
今年高考化学试题给人的整体感觉是坚持学科内综合为主的原则,注重考查化学学科主干知识、考查学科内各知识板块的综合应用能力、考查内容源于课本但又高于课本。
蓝宇认为,试题中能力的考查是以知识为载体,通过灵活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实现。
如果平时学生不注重基础、训练表达能力,就觉得不易下手。
他从每个题型分析了今年化学考试的特点。
今年的化学题型包括选择题、实验题、无机和有机推断题、电化学原理及计算。
选择题的命题是以考查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为主。
强调化学概念、理论、元素化合物、有机基础等知识点的综合,主要考察传统题型,这些题型都是烂熟于心的,难度并不大。
但是8道选择题里有第7题、第9题、第11题和第13题4道题目涉及计算。
计算能力不是很突出的同学在选择题上会用比较多时间。
27题实验题主要以考查综合实验设计能力为主。
要求掌握常见物质检验方法,具有规范的实验操作能力、能根据实验目的进行实验设计。
本题比较新颖,有一定的开放性。
不仅需要自己设计流程、选择装置,还要选药品,而且还需要大量的文字描述。
28题电化学原理问题一直是化学中的难点,但近几年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观题考得少,而今年以大题的形式出现,难度虽然不大,但很多学生掌握得不是很扎实,会在计算和文字表述上失分。
它主要考查了电解原理及有关计算,能够较好地区分学生的水平,涉及的知识点有正负极判断、电极反应书写、电极产物计算等。
29题无机推断题,主要以结合元素周期表并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载体,考查学生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本题涉及三大强酸、晶体结构、熔沸点及陌生反应的书写等知识点的考查,有很好的选拔功能。
解析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I) 化学

绝密★启用前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I)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Al 27 P 31 S 32 Cl 35.5 V 51 Fe 56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
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指出,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CH3COOOH)、氯仿等均可有效灭活病毒。
对于上述化学药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CH3CH2OH能与水互溶B.NaClO通过氧化灭活病毒C.过氧乙酸相对分子质量为76D.氯仿的化学名称是四氯化碳【命题意图】通过新情境考查化学基本常识以及化学中的基本物理量等知识。
【解析】选D。
CH3CH2OH是乙醇,含有羟基,羟基为亲水基,所以能与水互溶,故A正确;次氯酸钠消毒杀菌最主要的作用方式是通过它的水解形成次氯酸,次氯酸的强氧化性使菌体和病毒的蛋白质变性,从而杀灭病原微生物,故B正确;过氧乙酸化学式为CH3COOOH,相对分子质量为76,故C正确;氯仿是三氯甲烷,故D错误。
8.紫花前胡醇()可从中药材当归和白芷中提取得到,能提高人体免疫力,有关该化合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分子式为C14H14O4B.不能使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变色C.能够发生水解反应D.能够发生消去反应生成双键【命题意图】通过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让学生识别有机化合物中的常见官能团并考查主要官能团的性质。
【解析】选B。
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14H14O4,故A正确;紫花前胡醇结构中含有碳碳双键,双键比较活泼,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有强氧化性,双键很容易被氧化,故酸性重铬酸钾溶液自身会被还原从而变色,故B错误;紫花前胡醇结构中含有酯基,可以发生水解反应,故C正确;紫花前胡醇结构中含有羟基,且羟基相连的碳的邻位碳原子上有氢,能够发生消去反应生成双键,故D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钒矿制备NH4VO3 。
VO+
原料的预处理
+2 +3 FeO·Fe2O3
VO2+ VO2+
VO2+ Fe3+, Mg2+
(1)“酸浸氧化”需要加热,其原因是 加快酸浸和氧化反应速率(促进氧化完全)_
SiO2 Fe3O4
Fe3+、Al3+
Fe(OH)3
NaAlO2+HCl+H2O=NaCl+Al(OH)3↓
利用同离子效应,促进NH4VO3 尽可能析出完全
解析
【2020全国I卷】钒具有广泛用途。黏土钒矿中,钒以+3 、+4 、+5 价的化合物
存在,还包括钾、镁的铝硅酸盐,以及SiO2 、Fe3O4 。采用以下工艺流程可由黏
【解析】A.乙醇分子中有羟基,其与水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因此乙醇能与水互溶, A说法正确; B.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其能使蛋白质变性,故其能通过氧化灭活病毒,B说法正
确; C.过氧乙酸的分子式为C2H4O3,故其相对分子质量为76,C说法正确; D.氯仿的化学名称为三氯甲烷,D说法不正确。
【解析】A.根据该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可以确定其分子式为C14H14O4,A叙述正确; B.该有机物的分子在有羟基,且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有氢原子,类似于醇类,醇类可使酸 性 高锰酸钾褪色。故其可以被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氧化,能使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变色,B叙述 不正 确; C.该有机物的分子中有酯基,故其能够发生水解反应,C叙述正确; D.该有机物分子中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有氢原子,故其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 发 生消去反应生成碳碳双键,D叙述正确。 虽然是有机必考题,要求还是比较高的,醇类被氧化,消去反应等都是选考有机的知识,说明
我们在备考时,对于典型的物质,典型的官能团性质要适当拓展。
解析
【解析】A.SO2和H2S都具有较强的还原性,都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因此在用酸性高 锰酸钾溶液除杂质H2S时,SO2也会被吸收,故A项不能实现除杂目的; 有老师提出这两种气体不能共存,不存在除杂问题,这是不要置疑的,在某种特殊条件比如干 燥条件它们就可以,火山喷发时就有这两种气体,我们做题时不要去引导学生怀疑题目,这样 备考方向是错误的。 B.氯气中混有少量的氯化氢气体,可以用饱和食盐水除去;饱和食盐水在吸收氯化氢气体的同 时,也会抑制氯气在水中的溶解,故B项能实现除杂目的; C.氮气中混有少量氧气,在通过灼热的铜丝网时,氧气可以与之发生反应: ,而铜与氮气无法 反应,因此可以采取这种方式除去杂质氧气,故C项能实现除杂目的; D.NO2可以与NaOH发生反应:,NO与NaOH溶液不能发生反应;尽管NO可以与NO2一同跟 NaOH发生反应:,但由于杂质的含量一般较少,所以也不会对NO的量产生较大的影响,故D项 能实现除杂的目的;这个选项有人认为会损失一些NO,认为不正确,甚至认为NO是少量的,这 些都是不正确的解题思路。
A.曲线①代表δ(H2A),曲线② 代表δ(HA-)
•B.H2A溶液的浓度为0.2000 mol L-1 C.HA-的电离常数Ka=1.0×10-
2
D.滴定终点时,溶液中c(Na+) <2 c(A2-)+c(HA-)
Mn2+
加快酸浸和氧化反应速率(促进氧化完全) Fe2+
VO++MnO2+2H+= VO2++Mn2++H2O
详细解析
几点疑问
1.转移的电子数为2 mol
极隔膜
双极膜(BPM)是 一种新型离子交换
膜,提出于20世纪
50年代,其膜主体
可以分为阴离子交
换层、阳离子交换
层和中间界面层,
水解离催化剂被夹
在中间的离子交换
聚合物中。
2.充电时,正极?
3.双
解 析
返回
滴定终点时,存在电荷守恒c(Na+)+ c(H+) =c(OH-)+c(HA-)+2c(A2-), 滴定终点时,溶质Na2A能水解,使 溶液显碱性,即c(OH-)>c(H+),所 以c(Na+)>c(HA-)+2c(A2-)
C项不正确;
D.通过分析可知,反应中间体CH3COI与水作用生成的HI可以使甲醇转化为CH3I,方程式
可写成: CH3OH+HI CH3I里奥—居里夫妇在核反应中用α粒子(即氦核
素 z302Y,开创了人造放射性核素的先河:
其中元素X、Y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子等,都可视作中间产物。
A.通过分析可知,CH3COI属于甲醇羰基化反应的反应中间体;其可与水作用,生成最终
产物乙酸的同时,也可以生成使甲醇转化为CH3I的HI,A项正确;
B.通过分析可知,甲醇羰基化反应,反应物为甲醇以及CO,产物为乙酸,方程式可写 成:CH3OH CO RhCO2I2,CH3COOH B项正确; C.通过分析可知,铑配合物在整个反应历程中,成键数目,配体种类等均发生了变化,
)攻击金属原子
w z
X
,得到核
A.wz X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 27
C.X的原子半径小于Y的 Al>P
B.X、Y均可形成三氯化物 AlCl3、PCl3 D.Y仅有一种含氧酸 HPO3、H2PO3、H3PO3、H3PO4
详细解析
W+4=30+1
金属原子 质量数为27
Al
P 返回9
解析
返回11
解析科学家近年发明了一种新型Zn-CO2水介质电池。电池示意图如下,电极为金属锌和选择性催化材 料。放电时,温室气体CO2被转化为储氢物质甲酸等,为解决环境和能源问题提供了一种新途径。下列 说法错误的是 A.放电时,负极反应为Zn-2e-+4OH-==== Zn(OH)42- B .放电时,1 molCO2转化为HCOOH,转移的电子数为2 mol C.充电时,电池总反应为2Zn(OH)42-====2Zn+O2↑+4OH-+2H2O D.充电时,正极溶液中OH-浓度升高
返回
CH3OH+HI CH3I H2O
解析】题干中明确指出,铑配合物充当催化剂的作用,用于催化甲醇羰基化。由题干中
提供的反应机理图可知,铑配合物在整个反应历程中成键数目,配体种类等均发生了变
化;并且也可以观察出,甲醇羰基化反应所需的反应物除甲醇外还需要CO,最终产物是
乙酸;因此,凡是出现在历程中的,既非反应物又非产物的物种如CH3COI以及各种配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