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发性心房颤动的药物复律和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进展

合集下载

心房颤动的高效消融治疗进展(全文)

心房颤动的高效消融治疗进展(全文)

心房颤动的高效消融治疗进展(全文)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目前,经皮导管消融术已成为房颤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以肺静脉前庭隔离为基石的导管消融术也取得了确切的成就。

成功的肺静脉隔离(Pulmonary Vein Isolation,PVI)取决于肺静脉开口或前庭周围能够产生连续的、跨壁的组织损伤,且对邻近器官不造成损伤[1-2]。

射频导管消融为逐点消融,即使是单一的消融损伤间隙也可能导致房颤的复发。

此外,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仍然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射频消融持久损伤的产生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三个关键变量是消融功率、持续时间和接触力。

传统的PVI策略应用的能量输送范围为25-35W,即低功率长时程(low power and long duration, LPLD)的消融方式逐点消融[3-4],这导致手术时间较长和相关并发症的风险较高。

最近,由于射频消融导管和相应系统的改进,消融接触力可以控制,人们对高功率消融策略(45-70W),又称之为高功率短时程(high power short duration,HPSD)的消融方式,越来越感兴趣。

多项研究证明HPSD 可能获得相似的病变深度和较少的并发症,且消融时间明显缩短,效率明显提高[5-6]。

此外,近年来出现了多种新型的消融能量及技术,如多电极射频球囊消融导管、热球囊消融、可视激光球囊消融和脉冲电场消融等。

一、射频消融原理射频消融的过程存在两个主要的加热阶段:阻抗式加热和传导式加热。

阻抗热会直接导致局部心肌不可逆的损伤和死亡,形成透壁损伤。

传导热则被动传导至更深的心肌组织层,造成深层组织的潜在可逆损伤(水肿)[7]。

传导热是由于阻抗热传导而来,具有时间依赖性[8]。

我们的目的是选择合适的能量及时间的分配,使消融产生的阻抗热既能够达到左房透壁性损伤,又能尽量减少长时程消融产生过多的传导热导致邻近组织的损伤。

因此人们提出了HPSD消融。

高功率短时间消融中阻抗热发挥主要作用,大大减少了传导热带来的对周边组织损伤的不确定性。

老年阵发性房颤的治疗进展

老年阵发性房颤的治疗进展

显 的 抑 制 作 用 。 另 外 , 心 颗 粒 有 抑 制 晚 钠 电 流 的 作 稳
用 。晚钠电流在正常生理情况 下不存在 或十分微 弱 , 但在 多种病理状态时明显增强 。而晚钠 电流的增强有 多种 潜在 的
性心力 衰竭 N H I I 的患者 (Ⅱa C 均应考虑 使用 决 Y A /I级 ,)
吉林医 学 2 1 年 8 01 月第 3 卷第 2 期 2 2

46 ・ 61

综 述
老 年 阵发 性 房 颤 的治 疗 进 展
郝 振 ( 天津市第五 中心 医院干保科 , 天津 3 0 5 ) 04 0
[ 关键 词 ] 老年 ; 阵发性房颤 ; 治疗进展 随着人 口老龄 化 , 心房颤 动 的发病率 在世 界范 围 内 日益 增 长 , 正在 成为一个公共健康 问题 L 。此外 , 颤可降低 它 l ] 房
作为 阵发性房颤维持窦性心律的一 线药物 (I, ), A 但不 适用
于慢性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 ) Y AⅢ/ NH Ⅳ级或 不稳定 性 ( 近一 月 内出现过心力衰竭失代 偿 ) 慢性心力 衰竭 N HA I级 的患 Y 1
者 ( B 。决奈达隆为不含碘 的苯并 呋喃类 衍生物 , 结构 Ⅲ, ) 其 和特征与胺碘酮类 似 , 减少 了碘 源性 的器 官毒 性 。细 胞学 但 实验和动物实验证实 , 决奈 达隆 与胺碘 酮有类 似 的多通 道阻 滞特性和 电生理特性 , 提示 决奈 达隆可 能有 与胺碘 酮相 似 的 抗心律失常作 用¨ 而无胺碘 酮样的碘 毒性 。决奈 达隆 是慢 引, 性房颤治疗中有效控制 心室率 的药 物 , 可显著 降低 静息 和运 动时的心率 , 并与其 他心 率控 制药物有 协 同效应 。亦 可有 效

心房颤动的研究进展

心房颤动的研究进展

心房颤动的研究进展【关键词】心房颤动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60岁以上的人有1%出现房颤,随着年龄增长发生率成倍增加。

其中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占3%~11%[1]。

Framingham 研究发现房颤患者死亡率较无房颤者高~倍[2]。

房颤的发生与年龄和基础疾病类型有关,高血压病是最易并发房颤的心血管疾病[3]。

伴发房颤的患者发生栓塞性并发症的风险明显增加。

为更好防治及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国内外进行了大量研究,现已取得了丰硕成果。

本文将近年来相关资料复习,共同仁参考。

1 发病机制的进展房颤产生机制的研究,长达一个世纪之久,对其产生机制的认识,目前已突破了多发性小波学说,认为房颤发生时多种节律并存,将发生机制细分为始动、维持和终止几方面。

认为房颤发生既有局灶触发、局灶驱动,也有主导转子和维持房颤的高速电连接等多种因素参与。

新近研究表明,多数患者的房颤是短阵的异位冲动所诱发[4,5]。

江洪等[6]通过射频消融肺静脉口部可隔离和消除异常电活动而终止房颤,证实了起源于肺静脉和腔静脉(合称大静脉)肌袖快速电冲动的触发或驱动作用是房颤的主要发生机制之一的观点[7,8],特别是阵发性房颤尤其如此。

同时发现自主神经在房颤的作用较过去认识不同,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同样不可小视。

Zimmermann[9,10]研究发现: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在房颤早期占优势。

伍伟峰等[11]研究证实:房颤与心房的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有关。

房颤患者心房组织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T1-R)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2(AT2-R)基因转录和蛋白质表达发生变化,心房在房颤时AT1-RB表达下调而AT2-R表达上调。

AT1-R的激活可引起心肌的肥厚和细胞外基质蛋白的积聚,同时也能影响心房收缩。

相反,AT2-R的激活则抑制增殖过程。

揭示了房颤引起心房结构的进行性改变,最后心房扩大和心房传输功能丧失。

王祥等[12]研究表明:心房颤动时心房组织内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ERK2)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表述与心房组织结构改变的关系。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的进展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的进展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的进展自Haissaguerre于1997年开创导管消融方法治疗心房颤动至今,导管消融已历时二十余年并成为房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近年来相关指南进一步肯定了导管消融在房颤治疗当中的地位,药物治疗无效的阵发性房颤为导管消融的I类适应症(证据级别A);持续性房颤为导管消融的IIa类适应症(证据级别B);长程持续性房颤为导管消融的IIb类适应症(证据级别C)。

房颤导管消融的方法主要包括:肺静脉前庭电隔离术、左心房线性消融术、心房碎裂电位消融术等。

其中,新版共识肯定了肺静脉隔离为房颤导管消融的基石。

肺静脉隔离的原理与方法大约有84%-90%的房颤患者,其房颤的触发点在肺静脉。

与左心房的心肌细胞相比,肺静脉肌袖心肌细胞的不应期更短,触发活动更多。

此外,肺静脉与左房的连接处心肌细胞传导的各向异性为微折返提供了条件。

因此,肺静脉电隔离为房颤导管消融治疗的基石。

随着消融技术的进步,肺静脉隔离的部位也由肺静脉开口转移至左心房内肺静脉前庭以增加成功率,同时减少肺静脉狭窄的风险。

肺静脉电位隔离PVI最常用的方法为连续性点射频消融。

通常是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以及放置于肺静脉口的环形多极标测导管的指导下,部分消融肺静脉段或大片环状消融左右肺静脉与心房之间的环形区域,以达到肺静脉与左心房的双向电隔离。

三维电解剖技术使用依赖电磁或阻抗的导管定位来构建心房的3D模型。

3D电解剖技术实现了无X线透视的支持下,导管在心房内的精确可视化,从而减少了透视时间、手术时间、对患者和术者的辐射剂量]。

目前应用的主要有3种标测系统,EnSite三维电解剖测系统(美国圣犹达医疗),CARTO 磁电结合标测系统(美国强生医疗),Rhythmia三维标测系统(美国波士顿科学)。

仅仅依靠可视化虽可以清楚的显示出导管在心腔内的位置关系,但并不能展示出导管在心内膜的贴靠情况,近些年发展起来的压力感应技术可以即刻感知消融导管顶端与心内膜的贴靠压力,使得术者可以通过压力数值来得知导管贴靠情况,指导下一步操作。

阵发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成功终点评价的研究

阵发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成功终点评价的研究

阵发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成功终点评价的研究李学斌;郭继鸿;张萍;张海澄;许原;贾忠伟【期刊名称】《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年(卷),期】2004(12)4【摘要】目的在术后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情况下,评价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根治的效果.方法顽固性阵发性房颤患者32例,于射频消融术前1周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并隔日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共4次.观察患者术前房性心律失常的发作特点,评价阵发性房颤的发作频度等.术中对靶血管明确者,行靶肺静脉电隔离术.靶血管不明确者,则对所有肺静脉行电隔离术和右心房峡部双向阻滞治疗.术后停用所有抗心律失常药物,于术后第1、3、5、7天行12导联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如果7~10 d仍有反复发作,则再次行射频消融治疗.所有患者至少随访3个月.结果 15例患者术中能明确靶血管,首次根治成功率为60.0%(9/15),6例复发,再次手术后全部成功.未能明确靶血管者17例,首次根治成功率为47.0%(9/17),再次手术后成功率达 58.8%(10/17),第三次手术后成功率达64.7%(11/17).全部病例共隔离肺静脉82根,其中因标测到明确靶血管并成功肺静脉电隔离者17根,盲目肺静脉电隔离65根,行右房峡部双向阻滞者18例.平均手术次数1.35次,总治愈率81.3%.结论在完全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情况下观察射频消融术的终点,表明消融术对靶血管明确的患者成功率最高,对术后1周以上仍反复发作的病例,再次行射频消融可明显提高根治率.【总页数】4页(P211-214)【作者】李学斌;郭继鸿;张萍;张海澄;许原;贾忠伟【作者单位】100044,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100044,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100044,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100044,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100044,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100044,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相关文献】1.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心房颤动晚期复发的相关因素 [J], 沈启明;刘伏元;苏浩;徐健2.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心房颤动晚期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 [J], 林德仿3.阵发性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心房颤动复发原因分析 [J], 张其银;惠杰;张宇桢;邹操;陈弹4.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前后左心房功能 [J], 焦晓芳;周微微;李阳;张婷婷;王艳秋;王美一5.心脏超声血流参数对肥厚型心脏结构改变阵发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律成功的预测价值 [J], 陈蓓蓓;时书音;岳丽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经导管消融术治疗阵发性房颤与持续性房颤的效果比较

经导管消融术治疗阵发性房颤与持续性房颤的效果比较

18 . 6 6
2 刘 杰. 洲心 脏 病 学会 慢 性 心 力 衰 竭 患 者 运动 试 验 和 运 动 训 欧
态, 其特点是强度低 、 节奏 、 有 持续 时间较长 。有氧运 动可 以改
练 建议介[ ] 中国医药导刊 ,0 24:3 2 1 J. 20 , 2 5— 4 . 3 高润霖 , 吴宁, 胡大一. 心血管病治疗指 南和 建议 [ . M] 北京 :
( ) 6 8~ 6 . 9 :5 6 1
6 B io r tn KB, e s rA. f c so me Ma a e n r cie n t T se E f t f e Ti - n g me t a t so P c
动耐受程度 得 到提 高 , 重要 的是 有 效缓 解 了患 者 身心 疲 劳 最
人 民 军 医 出版 社 ,0 5 1 6 2 0 :4 .
4 Wi ims l a ,Wi is Ame ia olg fs o tme ii e AC l l n. k r n c l e o p r d cn . c e s — S ’ u d l e o x r i e t g a d p e c it n 6 h E M S g i ei s fr e e cs t si n r s r i . t d n e n po
标值处 于 2 0~ 0 之间。完成双侧 肺静脉 造影 , 5 3 0s 送入 L S O A S 电极 到肺 静脉 , 入大 头 电极 于左房 内采 点建 壳 , 即开始 消 送 随
表 1 2组 患者 人均 吗 啡 用量 及 平 均手 术 操 作 时 间 比较
融 。阵发性房颤 患者 消融 术式 均采 用双 侧肺 静 脉前 庭大 环 隔 离 。持续性房颤消融术式采用双侧肺静脉前庭 大环隔离及线性

心房颤动患者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后的疗效观察

心房颤动患者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后的疗效观察

心房颤动患者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后的疗效观察孟恬宇;高娟;武金娥;蒋永荣;孙超峰【摘要】Objective To assess the therapeutic effect and safety of 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Methods We analyzed the clinical data of 47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who underwent 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between March 2013 and January 2008,in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In the average 32 months’follow-up,Holter monitering and echocardiography were reviewed for the left atrial diameter.Results The immediate success rate of catheter ablation for atrial fibrillation was 82.6%.The long-term success rate was 65%,the rate of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was 69.7%,and the rate of longstanding persistent atrial fibrillation was 42.9%.After ablation,the left atrial diameter were markedly reduced compared with that before treatment [(36.3 ± 4.3 )mm vs .(38.1 ± 5.9 )mm)(P < 0.001 ).The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atrial fibrillation were older than those without recurrence,their left atrial diameter was bigger,and the prevalence rate of hypertension was higher (P <0.05).The average atrial fibrillation load was 14.9% after ablation compared with 46.1% before (P <0.05).Conclusion 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is an effective and safe treat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especially for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The left atrial diameter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fter 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compared with that before the ablation.%目的:通过对行导管射频消融术后的心房颤动患者进行随访及资料分析,评估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的疗效与安全性。

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治疗

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治疗

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治疗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可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或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后者称为特发性房颤。

按其发作特点和对治疗的反应,一般将房颤分为三种类型:能够自行终止者为阵发性房颤(paroxysmal AF) ;发作持续48h 以上未能自行转复而需要药物或非药物干预后才能转复的称为持续性房颤(persistent AF) ;经治疗也不能终止的房颤(发作持续7 天) 为永久性房颤(permanent AF) 。

本文主要介绍阵发性房颤的治疗。

一、发作时的处理 (一) 一般处理:如处理原发疾病,心电监测,必要时吸氧,给予镇静剂。

(二) 急性转复的适应证:阵发房颤转复的适应证为:主要是可影响血流动力学的房颤或房扑,如合并旁道逆传型预激综合征、肥厚梗阻性心肌病、急性心肌梗死以及其他心室率特别快的房颤或房扑。

(三) 急性转复的方法:以上情况临床状态一般比较紧急,故电转复是迅速有效的方法,转复后血流动力学情况往往能迅速改善。

电转复前一般无法进行充分的药物准备。

1/ 9如果病情相对稳定,可试用药物转复。

静脉给普罗帕酮、依布利特、多非利特、胺碘酮终止房颤可能有效。

有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的患者首选胺碘酮,没有器质性心脏病者可首选 Ic 类药(如普罗帕酮) 。

近年有报道用普罗帕酮450-600mg 顿服终止房颤发作,成功率较高,但首次应用最好在住院或有心电监护的条件下进行。

在药物效果不好或出现血压下降,症状加重等情况时,应尽快电转复。

(四) 控制心室率:对大多数快速阵发房颤或房扑可只进行心室率的控制,心室率减慢后病人的症状减轻,血流动力学状态改善,经常可以自行转复。

心功能正常者可用阻滞剂、钙拮抗剂、地高辛。

对常规控制室率措施无效或有禁忌时可考虑用静脉胺碘酮。

心功能受损(LVEF<40%) 时可考虑地高辛、地尔硫卓、胺碘酮。

预激伴房颤/房扑若考虑药物治疗时,可用普罗帕酮、索他洛尔,普鲁卡因胺、胺碘酮、氟卡胺,不可用钙拮抗剂、腺苷、受体阻滞剂或洋地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阵发性心房颤动的药物复律和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进展
发表时间:2017-11-29T14:33:37.733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7期作者:陈裕雄
[导读] 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病后对患者健康危害较大,目前临床对患者主要的治疗措施就包括药物复律和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漳浦县医院 363200
摘要: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病后对患者健康危害较大,目前临床对患者主要的治疗措施就包括药物复律和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随着社会经济和医学研究的不断发展,药物复律和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发展也十分迅速,本文则针对其进展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并做出综述。

关键词:阵发性心房颤动;药物复律;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心律失常中十分常见的一种;心房颤动如果未经及时治疗可导致心力衰竭、栓塞等情况的发生,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均产生严重威胁,因此临床应该加强对该病的分析和探讨,旨在了解疾病治疗的详细情况。

本文则着重分析药物复律、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两种方法的进展情况,仅供临床参考,现将研究详情做出整理和报道。

1、药物复律和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ESC指南进展
ESC(欧洲心脏病学会)指南主要是,以急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为研究对象的一个标准,该学会的主要研究内容就是急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情况,为临床提供有效、可靠、准确的依据[1]。

该指南中指出,药物复律所用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索他洛尔、丙吡胺、决奈达隆、氟卡尼、普罗帕酮、索他洛尔等,药物在使用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到患者的实际情况,判断其属于哪种类型介导的房颤,进而对患者选择对症的药物治疗,如果上述药物均对患者无法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最终的选择则是给予患者胺碘酮治疗。

而患者如果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应该同时对患者的疾病基础实施治疗,进而促进患者恢复。

经导管射频消融被ESC指南推荐为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一线治疗方案,早在该指南2010年的报道中指出,经导管射频消融可替代治疗复律治疗且无器质性疾病的患者,但是仅仅作为患者疾病治疗过程中的一种可行性选择,对于此类患者治疗的最终选择药物仍然是胺碘酮。

而经过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该指南在2012年关于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报道中指出,药物复律可作为临床的主要选择,因为药物使用更加便于广泛实施,如果患者在药物复律的基础上仍然存在个人治疗的其他意愿,即患者主动选择接受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则可以由相关医师对患者实施干预;同时在2012年的相关指南中明确指出,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和胺碘酮具有同等地位,均为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主要治疗措施。

同时该指南中对于患者病发的详细情况做出了报道,认为可以根据患者心力衰竭和房颤发生的关系选择治疗方案,即患者的心力衰竭和房颤不存在显著关系,则仍然应该将胺碘酮药物复律治疗作为首选,此外可对患者辅助实施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2];而患者的心力衰竭和房颤如果不存在显著关系,则可以结合患者的个人意愿在胺碘酮药物复律治疗、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中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而在治疗的过程中,则均应该对患者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2、药物复律和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ACCF/AHA/HRS指南进展
ACCF/AHA/HRS指南即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ACCF)/ 美国心脏协会(AHA)/ 美国心律学会(HRS),该指南主要是针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方面、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治疗方面的内容进行研究,被临床中认为相对客观的心脏疾病相关标准[3]。

ACCF/AHA/HRS指南从2006年以来,对于决奈达隆的应用未进行过提及,而截止到2001年再次对决奈达隆的应用情况做出了分析,认为决奈达隆是房颤患者复律治疗的主要药物。

同时该指南指出,如果患者不合并明显的器质性心脏病,则应该首选决奈达隆、普罗帕酮、氟卡尼、索他洛尔等药物对患者实施治疗,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和胺碘酮则均可以在该类患者的最终治疗过程中选择使用。

而患者如果合并存在心力衰竭情况,则应该先使用多菲利特、胺碘酮等对患者实施治疗,最终选择可以使用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4]。

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应该严密观察患者情况,并适时调整治疗方案。

3、药物复律和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比较
作为阵发性心房颤动中两种主要的治疗方法,药物复律和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分别应用于患者治疗的效果、安全性和可行性,则受到临床的广泛关注。

我们在针对相关研究进行回顾的过程中发现,利用计算机检索系统可搜出多种类型的相关文章,最终将“药物复律”、“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作为关键词,可筛选出30余篇相关的研究文章,此时对该类文章结果进行统计得到: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并发症在5%左右,治疗成功率在80%左右,而药物复律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并发症则达到30%左右,治疗成功率在72%左右;这充分说明了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安全性更高,同时治疗效果更好,更加值得临床优先选择使用[5]。

4、小结
房颤在心内科临床十分常见,病情发展可威胁患者健康乃至生命安全,因此及时治疗是关键所在。

目前临床对患者使用的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药物复律均能够起到相应效果,我们对患者实施治疗时应该充分考虑到患者的个体化差异,给予对应的治疗措施,最终帮助患者及时恢复。

参考文献:
[1]成少永,张晓婷,徐雪纯,等. 射频消融与药物治疗阵发性房颤复律后心房电机械功能的对比研究[J]. 解放军医学杂志,2015,40(05):387-391.
[2]王英,周秀娟. 经导管冷冻球囊消融和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进展[J]. 江苏医药,2016,42(03):317-319.
[3]洪晋,刘小慧. 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术围术期抗凝治疗研究进展[J].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2,20(06):346-348.
[4]徐晓薇,陈步星,魏欣,等. 达比加群酯在心房颤动患者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围术期抗凝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16,19(22):2681-2685.
[5]张芳,夏振伟,冯磊,等.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电复律与胺碘酮复律的对比研究[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07):22-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