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生育期水稻耐冷性的鉴定及耐冷性差异的生理机制9

合集下载

粳稻地方品种孕穗期耐冷性鉴定及耐冷性状间相关分析

粳稻地方品种孕穗期耐冷性鉴定及耐冷性状间相关分析

其具体评价标准为,1 级:结实率 以上 80% ,耐冷性
极强 级 耐 冷 性 强 级 ;3 :60% ~80%,
; 5 : 40% ~
耐 60%, 冷性中等;7 级:20% ~40%,耐冷性弱;9
级:20%以下,耐冷性极弱。 采用 SAS 程序对孕穗
期耐冷性鉴定结果和低温下各性状的表型数据进行
相关性分析,并绘制相关关系图。
从20世纪7o代末至90年代初中国已进行两次大规模水稻冷害11试验材料18个省市区特有粳稻地方品种329份包括吉林20份北京5份天津15份山西22份陕西20份新疆4份江苏20份安徽9份江西20建19份台湾20份广东22份广西33份湖南20份湖北20份云南20份贵州20份四川2012试验方法121自然低温鉴定在昆明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试验田进行试验材料的孕穗期处于6月初至8月31日播种5日移栽2次重复顺序排列1行区每行20穴单本插秧插秧规格为25cm15cmnpo施用量分别为12080kghm
月末,而昆明每年 6 月至 8 月份的温度较低,是进行
孕穗期耐冷性鉴定的良好自然低温环境(2006 年 6
月至 8 月昆明最低气温范围为 15.5 ~19.2℃)。
2006 年 3 月 31 日播种,5 月 9 日移栽,2 次重复,顺
序排列,1 行区,每行 20 穴,单本插秧,插秧规格为
施用量分别为 25cm×15cm,N、P2 O5
冷水反应指数 考 ( cold waterresponseindex,CRI)。
种时每小区两边各去掉 2 株后,调查中间 8 个单株。
冷水反应指数计算公式如下:来自冷水反应指数 =(冷水处理区性状表型值/自
然区性状表型值) ×100%
CRI值越大,则说明对冷水的反应比较迟钝,否

东乡野生稻耐冷性生理研究_不同生育期相关生理指标变化规律_徐梅珍

东乡野生稻耐冷性生理研究_不同生育期相关生理指标变化规律_徐梅珍
图 2 不同生长期 3种水稻叶片中游离脯氨酸含量 F ig. 2 The content of free pro line in three rice cultivars. leaves
in different growing periods
1心期最高, 此后持续降低, 至抽穗期时达到最低, 其中由 3 叶 1心至抽穗期间其含量降低的速度最快; 成熟期时含量有 所升高, 收获后即死亡。然而, 东乡野生稻中该指标随生长 时期而变化的趋势与前两者有很大的不同。它是先增加再 减少, 而后又增加再减少, 其 2次变化中含量的最高点是分 蘖期、初冬期, 最低点是 1叶 1心期、抽穗期。 2. 2 不同生长时期 POD 和 CAT活性的变化 由图 4 可以 看出, 协青早 B和农大 288这 2个品种的叶片中过氧化物酶 活性随生长时期而变化趋势一致, 两者只在 1叶 1心期 ( 4月 上旬 )有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也许与农大 288的耐高温特 性有关。东乡野生稻与这两者相比较, 其差异主要出现在 1 叶 1心期、3叶 1心期、初冬期和隆冬期。在 1叶 1心期, 东 乡野生稻叶片中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低于其他 2个品种; 在 3叶 1心期, 东乡野生稻的该指标上升, 而协青早 B 和农大 288迅速下降至东乡野生稻的 60% ~ 65% ; 在初冬期和隆冬 期, 东乡野生稻叶片中过氧化物酶活性急剧增加, 而此时另 外 2个品种的植株已经死亡。
2009-12-31
1. 3 测定项目与方法 可溶性糖含量测定, 采用苯酚 - 浓 硫酸比色定糖法 [ 5] 。游离脯氨酸含量测定, 采用茚三酮显色 法 [6] 。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 采用考马斯亮蓝法[ 7]。过氧化 物酶 ( POD ) 活力 测定, 采用 愈滴定法[ 6- 8] 。MDA 含量测 定, 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 [ 6]。 2 结果与分析 2. 1 不同生长时期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 量的变化 由图 1可以看出, 在 1叶 1心期, 3个品种的叶片 中东乡野生稻可溶性糖含量最高; 此后, 3个品种的叶片中该 物质含量都迅速降低, 农大 288降低的幅度最大; 由 3叶 1心 至分蘖期间, 三者的含量变化出现明显差异, 东乡野生稻中 该指标迅速降低; 由分蘖到抽穗期间东乡野生稻中可溶性糖 含量迅速增加至其他 2个品种的 2. 9倍; 由抽穗期到成熟期 间, 3个品种的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均呈现增加的趋势, 至成 熟期东乡野生稻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入冬后, 东乡野生稻叶 片中可溶性糖的含量快速增加至近最高值, 进入隆冬后, 其 含量逐渐降低。

水稻不同生长时期耐寒性鉴定

水稻不同生长时期耐寒性鉴定

水稻不同生长时期耐寒性鉴定刘静妍,苏京平,闫双勇,李军玲,孙玥(天津市农作物研究所,天津市农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天津300384)摘要:为探究低温寒害对水稻不同生长时期(萌发期、芽期及苗期)植株生长的影响,以包括东北主栽品种龙粳31在内的5个水稻品种及2个自育水稻品系为试验材料,通过低温发芽率、芽期及苗期的低温存活率于实验室进行耐寒性鉴定,并于佳木斯进行3个播期的田间出苗耐寒试验,统计播种后21、28、35d 的出苗率。

结果表明,与对照品种龙粳31相比,丽粳10号、兴国、紧码京租、牡丹江3号及bd02在萌发期均具有更高的耐寒性;丽粳10号、bd02、兴国及牡丹江3号在芽期均具有更高的耐寒性;而苗期耐寒性方面,bd02优于龙粳31。

综合3个指标分析,bd02在萌发期、芽期及苗期的耐寒性均优于龙粳31。

田间试验结果显示,bd02的出苗率显著高于龙粳31。

综合实验室及田间结果,bd02在萌发期、芽期及苗期的耐寒性均优于龙粳31,bd01在萌发期和芽期对低温敏感,丽粳10号在苗期对低温敏感。

关键词:水稻;耐寒性鉴定;萌发期;芽期;苗期中图分类号:S511;S33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481(2021)10-1158-04Ident i f i cat i on of R i ce C ol d T ol erance at D i f f erent G row t h St agesLI U Ji ngyan ,SU J i ngpi ng ,Y A N Shuangyong ,LIJ unl i ng ,SU N Y ue(Ti anj i n Cr op R es ear ch I nst i t ut e ,Ti anj i n K ey Labor at or y ofCr op G enet i cs and B r eedi ng ,Ti anj i n 300384,C hi na )A bst ract :To expl or e t he ef f ect s ofl ow t em per at ur e col d i nj ur y on pl antgr owt h i n di f f er entgr owt h s t ages (ger m i nat i on st age,bud s t age and seedl i ng s t age )ofr i ce,f i ve r i ce var i et i es i ncl udi ng nor t heastm ai n var i et y Longj i ng 31and t w o sel fbr ed r i ce l i nes wer e used as exper i m ent alm at er i al s t o i dent i f y t he col d t ol er ance t hr ough l ow t em per at ur e ger m i nat i on r at e,l ow t em per at ur e s ur vi valr at e i n bud s t age and s eedl i ng s t age.The col d t ol er ance exper i m entoff i el d em er gence w as car r i ed outi n J i am us iatt hr ee sowi ng dat es ,and t he em er gence r at es at21,28,35d af t er sowi ng w er e count ed.The r es ul t s s howed t hatcom par ed w i t h Longj i ng 31,Li j i ng 10,X i ngguo,J i nm aj i ngz u,M udanj i ang 3and bd02had hi gher col d t ol er ance at ger m i nat i on s t age.Li j i ng 10,bd02,X i ngguo and M udanj i ang 3had hi gher col d t ol er ance atbud s t age,and bd02was bet t ert han Longj i ng 31atseedl i ng s t age.The r es ul t s show ed t hatbd02was bet t ert han Longj i ng 31i n col d t ol er ance atger m i nat i on s t age,bud s t age and seedl i ng s t age.The r esul t s oft hr ee s ow i ng t i m es s howed t hatt he em er gence r at e of bd02w as s i gni f i cant l y hi gher t han t hat of Longj i ng pr ehens i ve l abor at or y and f i el d r es ul t s show ed t hat bd02w as bet t er t han Longj i ng 31i n col d t ol er ance atger m i nat i on st age,bud s t age and seedl i ng st age.bd01w as chi l l i ng s ens i t i ve atger m i nat i on st age and bud s t age,and Li j i ng 10was chi l l i ng s ens i t i ve ats eedl i ng st age.K ey w ords :r i ce;col d t ol er ance i dent i f i cat i on;ger m i nat i on st age;bud st age;seedl i ng s t age收稿日期:2021-03-23基金项目: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9J C Y B J C29500);天津市农业科学院青年科研人员创新研究与实验项目(2019001);国家体系天津试验站(CA R S-01-49)作者简介:刘静妍(1986-),女,天津人,副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水稻遗传育种研究工作。

寒地水稻品种不同时期耐冷性比较研究

寒地水稻品种不同时期耐冷性比较研究

寒地水稻品种不同时期耐冷性比较研究摘要对8个水稻品种(系)3个时期耐冷性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空育131和龙粳20总体耐冷性较强,垦粳1号、垦稻17和龙育03-1804耐冷性差异不明显。

关键词水稻品种;耐冷性;鉴定;寒地黑龙江省地处高寒稻作区,在水稻生产中,冷害是导致水稻减产的最大自然灾害之一。

而抵御低温冷害的最有效方式便是采用耐冷品种。

本研究利用人工气候模拟低温和自然条件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地区5个主栽品种各时期的耐冷性进行比较研究,以探讨它们的冷害生理及耐冷特征,确定供试品种在不同生育期的耐冷性,选择适宜本地的耐冷性品种,同时寻求耐冷基因源,为寒地水稻耐冷育种提供耐冷亲本及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在七星科技园区进行,草甸白浆土,有机质37.1 g/kg,碱解氮120.1mg/kg,速效磷28.8 mg/kg,速效钾221.2 mg/kg,pH值6.19。

地势平坦,多年老稻田。

1.2 试验材料试验设备为人工气候箱(室);参试品种(系)为空育131、龙粳20、垦粳1号、垦稻17、龙育03-1804。

1.3 试验方法1.3.1 芽期耐冷性。

芽期耐冷性是幼芽细胞维持生活的能力,从外观上表现为幼芽诱发绿苗的能力。

据报道,芽期耐冷性与孕穗期和开花期耐冷性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因此芽期耐冷性普遍应用于稻种资源的耐冷性鉴定。

水稻芽期和苗期耐冷性分级标准见表1。

芽期耐冷性的鉴定方法:将供试种子置于恒温箱内,45~50℃下处理48h,使种子充分干燥,以打破休眠。

每份材料挑选50粒饱满种子,用5% H2O2消毒5min后,置于垫滤纸的培养皿上浸种24h后,在35℃的恒温箱内催芽。

将芽长催至5mm左右取出来放入固定温度5℃的人工气候箱内处理10d。

然后将培养皿置于温度高于20℃、有阳光的室内环境,使稻芽恢复正常生长。

7~10d后,调查成活苗数,并计算成苗率,以成苗率作为芽期耐冷性的评价指标,进行分级评价[1,3,4]。

水稻芽期耐冷性的鉴定和评价

水稻芽期耐冷性的鉴定和评价

编号(学号):12014012毕业论文(2012届本科)题目:水稻芽期耐冷性鉴定和评价学院:农学院专业:农学姓名:张文欣指导教师:赵明辉助研完成日期:2012年06月10日毕业论文任务书沈阳农业大学毕业论文选题审批表毕业论文指导记录沈阳农业大学毕业论文考核表论文题目:水稻芽期耐冷性鉴定和评价姓名:张文欣学号:12014012专业:农学目录中文摘要 (1)英文摘要 (2)1前言 (3)1.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3)1.2水稻芽期耐冷性鉴定方法 (3)1.3水稻芽期耐冷性遗传和基因定位 (4)1.4水稻芽期耐冷性与其他耐冷性状的相关关系 (4)1.5问题和展望 (5)2材料与方法 (7)2.1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 (7)2.1.1试验材料 (7)2.1.2试验设计 (7)2.2测定指标和方法 (7)2.2.1籼粳属性的判定 (7)2.2.2 维管束性状的考查 (7)2.2.3 芽期耐冷性鉴定 (8)2.3数据分析 (8)3结果与分析 (9)3.1籼粳属性 (9)3.1.1 程式指数法 (9)3.1.2 RIL群体程氏指数性状间的关系 (9)3.2维管束法 (10)3.2.1 RIL群体维管束性状变化 (10)3.2.2 RIL群体维管束性状的相互关系 (11)3.3芽期耐冷性 (12)3.3.1 芽期成苗率 (12)3.3.2 芽期耐冷性等级鉴定 (13)4结果与讨论 (15)参考文献 (16)致谢 (18)沈阳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摘要以典型籼稻七山占和典型粳稻秋光杂交衍生的重组自交系(F12)群体为材料。

该群体共计158个株系。

采用程式指数法和维管束法对RIL群体进行籼粳属性的判定,最后利用低温培养箱进行水稻芽期耐冷性鉴定。

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程氏指数法对籼粳稻杂交后代进行亚种属性判别,籼粳稻杂交后代的各分离类型在亚种属性上并无明显的界限。

籼粳稻杂交后代的程氏指数表现出明显的正态分布趋势。

程氏指数与六项指标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水稻芽期耐冷性鉴定和评价

水稻芽期耐冷性鉴定和评价

3 材料与方法
3.2籼粳属性判定
3.2.1程式指数法
按程侃声方法调查抽穗时壳色和叶毛性状,成熟期每株系调查10株 植株的有效穗数,并取长势中等的5株,风干后,调查1-2穗节长、籽粒 长宽比、稃毛、酚反应,分别评分。以6个主要性状为指标综合评分, 按分值来判断其籼粳属性。具体评分标准如下表所示
3 材料与方法
**和*分别为1%和5%显著水平
4 结果与分析
4.2RIL群体维管束性状变化
4 结果与分析
4.3群体维管束性状的相互关系
RIL群体维管束性状的级别及评分
4 结果与分析
RIL群体维管束性状的次数分布
4 结果与分析
4.3芽期耐冷性
亲本及RIL群体芽期耐冷性表型变异 亲本成苗率(%) 平均值 (%) 59.68 RIL群体成苗率 变幅 (%) 0-95.74
致 谢
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老师和 同学们!
谢谢各位老师
请批评指正
3 材料与方法
3.3 芽期耐冷性鉴定
将各株系种子置于恒温箱内,在45 ℃下处理48h ,使种 子充分干燥,打破休眠。每个品种挑选50粒饱满种子,置于 垫有双层滤纸的口径90cm的培养皿里,加入适量的水,使种 子1/2体积淹在水里。盖好盖,置于30 ℃的恒温箱内催芽 。当芽长5mm 左右时,转入4 ℃的低温培养箱内,处理10d 。处理结束后,将培养皿置于27 ℃的有阳光的室内环境, 使水稻芽恢复正常生长。放置10d 后,调查成活苗数,并计 算成苗率。以成苗率评价芽期耐冷性的强弱,分1~9 级评 价,分级标准参照表2。重复3 次,以其平均值作为统计单 元。 成苗率( %) = 成活苗数/ 出芽总粒数×100
成苗率(%) 系统群 系统数 平均值 变异系数

水稻不同生育期的耐冷性及鉴定指标的筛选的开题报告

水稻不同生育期的耐冷性及鉴定指标的筛选的开题报告

水稻不同生育期的耐冷性及鉴定指标的筛选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水稻(Oryza sativa L.)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耐寒适冷是保证水稻冬
季生长的重要因素。

由于气候变化等因素,冬季气温变化不稳定,增加了水稻生产的
风险。

因此,开展水稻不同生育期耐冷性及鉴定指标的筛选研究对水稻多产和高效生
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水稻不同生育期(幼苗期、分蘖期、抽穗期)的耐冷性,并筛选出可行的鉴定指标,为水稻耐冷育种提供参考。

三、研究内容
1. 对不同生育期的水稻进行耐冷性鉴定,包括不同处理下的生长情况、生理指标和产量等数据收集;
2. 对不同生育期的耐冷性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不同处理下的耐冷性表现,探究不同处理条件下的差异;
3. 筛选出对耐冷性较为敏感的指标,包括生长速度、抗氧化酶活性和叶绿素含量等指标,为后续的耐冷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四、研究方法
1. 实验种质的选择:选择耐寒水稻品种黑山冻100和不耐寒水稻品种京号7进
行实验材料的筛选;
2. 实验设计:在不同生育期(幼苗期、分蘖期、抽穗期)下,分别进行冷处理和正常处理,收集生长情况、生理指标和产量等数据;
3. 数据分析:对不同处理条件下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不同处理下的差异,并筛选出对耐冷性较为敏感的指标。

五、研究意义
1. 巩固和提高我国水稻高效生产能力。

2. 为我国耐冷水稻育种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3. 促进水稻高效农业和温室农业的发展。

不同生育时期低温胁迫对水稻保护酶的影响

不同生育时期低温胁迫对水稻保护酶的影响

不同生育时期低温胁迫对水稻保护酶的影响【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生育时期低温胁迫对水稻保护酶的影响,通过对水稻幼苗期、抽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进行实验观察和分析。

结果显示,幼苗期低温胁迫对水稻保护酶活性有一定促进作用,而抽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的低温胁迫则对水稻保护酶产生负面影响。

综合分析不同生育时期的结果,可以发现低温胁迫会显著降低水稻保护酶的活性,进而影响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不同处理方式对水稻保护酶的影响,为提高水稻抗低温能力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这一研究对于加深我们对于水稻抗逆性机理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水稻、低温胁迫、保护酶、生育时期、影响、幼苗期、抽穗期、灌浆期、成熟期、综合影响、研究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水稻(Oryza sativa L.)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低温是较为常见的胁迫因素之一。

低温胁迫会导致水稻生长发育受阻、减产甚至死亡,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

保护酶是细胞在应对生物或非生物胁迫时产生的重要蛋白质,可以帮助细胞抵御压力,维持生理平衡。

研究表明,不同的生育时期对低温胁迫的响应和保护酶的表达可能存在差异,但目前对于这一领域的研究还相对有限。

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生育时期水稻在低温胁迫下保护酶的变化规律,从而为进一步了解水稻抗寒性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通过对不同生育时期水稻低温胁迫下保护酶的研究,可以为培育抗寒水稻品种提供理论指导,促进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生育时期水稻受低温胁迫时保护酶的变化规律,分析其在幼苗期、抽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低温胁迫下的响应特征。

具体目的包括以下几点:1. 确定不同生育时期水稻保护酶在低温胁迫条件下的表达模式,比较其活性的变化情况,揭示低温胁迫对水稻生理代谢的影响。

2. 探讨低温胁迫对水稻保护酶的影响是否存在生育时期差异,分析不同生育时期水稻对低温胁迫的适应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生育期水稻耐冷性的鉴定及耐冷性差异的生理机制
2010-07-06
以粳稻9516、H45、武育粳、转PEPC基因水稻、Kitaake、苏沪香粳,籼稻扬稻6号、香籼、IR64,培矮64S以及杂交稻粤优938、汕优63、X07S/紫徽100、两优培九共14个水稻品种为材料,分别鉴定了芽期(胚根1 cm, 胚芽0.5 cm)、苗期(三叶)和孕穗期的耐冷性,同时选取南京对水稻播种敏感的自然低温条件,进行低温鉴定.结果表明,芽期存活率、苗期的枯死率和孕穗期结实率均为可靠的水稻耐冷性鉴定指标.进一步从叶片的光合速率、PSⅡ光化学效率(Fv/Fm)、脂肪酸组分、活性氧指标(丙二醛、过氧化氢和超氧阴离子)和抗氧化物质(抗坏血酸和谷胱甘肽)的变化等方面,研究耐冷性不同的水稻的耐冷生理机制.表明耐冷的水稻品种武育粳含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在低温逆境下,膜的.流动性愈大,低温对其伤害愈小.对杂交稻汕优63而言,其叶内抵御逆境的保护系统抗坏血酸和谷胱甘肽的循环被较大地激活,特别是谷胱甘肽再生的高速运转,与不耐冷的品种香籼相比,汕优63叶内的过氧化物质累积较少,其耐冷性表现中等.认为水稻叶片维持高的脂肪酸不饱和指数和谷胱甘肽的周转循环能力是水稻耐冷的重要特征.
作者:李霞戴传超程睿陈婷焦德茂 LI Xia DAI Chuan-Chao CHENG Yu CHEN Ting JIAO De-Mao 作者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遗传生理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4 刊名:作物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ACTA AGRONOMICA SINICA 年,卷(期):2006 32(1) 分类号:S511 Q945.11 关键词:水稻耐冷性生理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