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常见生理性病害介绍
水稻生理病害发生特点与防治措施

水稻生理病害发生特点与防治措施作者:暂无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3年第9期宋宗泉水稻生理性病害是由于田间管理不善或者气候等原因造成。
可以通过田间管理来改善,农药作辅助。
侵染性病害是通过菌丝或者菌核孢子感染,可以通过使用杀菌农药来改善,管理做辅助。
一、水稻烂秧病1、发生特点水稻烂秧病是秧苗多种生理性和侵染性病害的总称,表现为苗期的烂种、烂牙、黑根和死苗等。
生理性烂秧多因环境不适应发生烂秧种、漂秧和“黑根”等。
侵染性的烂秧,多由土壤习居菌真菌所致。
主要包括,立枯丝菌核、镰孢菌引起的“立枯病”和绵霉菌、腐霉菌引致的棉腐病。
丝核菌以菌丝体和菌核在病株残体上、土壤中越冬,靠流水和菌丝蔓延传播;镰孢菌以菌丝体和后垣孢子在寄生病残体和土壤中越冬,其游动孢子靠流水传播。
立枯病是早育秧田最严重的病害,常在秧苗的2-3叶期,呈现“青枯症”和“黄枯症”症状枯死。
绵腐病常见于水秧田,病菌普遍存在于污水中。
2、防治措施2.1改进育秧方式,保证秧板平整。
我省主推的育秧方式有覆地盖膜保湿育秧、旱地盖膜育秧、塑盘温室育秧、水直播等。
无论哪种方式均要因地制宜。
秧田宜选土质疏松肥沃、背风向阳,灌排方便的地块。
整地要精细,厢面要平整、上糊下松,深沟高厢、灌排灵,水不高过厢面。
利用冬闲田作秧田,要冬翻烤晒,施足底肥,要求施腐熟的有机肥,配施速效氮磷钾肥,播前一道翻入。
2.2科学管水,合理施肥。
要求播种至春头前以同期供氧为重点,保持厢面湿润;2-3叶期以保湿防冻为主,浅水灌溉防死苗;3叶期保持3厘米水深,护苗防寒保暖。
秧苗2-3叶期防抗寒力最弱,如遇寒潮降温,露地秧需灌深水护苗,寒潮一过,即刻排水;阴雨连绵时注意随时排水,保持薄水;久雨后晴苗长势弱,要逐渐排水,以防“日烧”。
经验指出一发现立枯病,即刻建立水层,有明显减轻病害的作用,若水层建得太迟或当时气温太低,效果就差。
施肥原则应把握“基肥稳,追肥轻,早施少施分次施”,注意氮、磷、钾配方施用,避免过酸或过碱以免烧根,加重立枯病。
水稻常见病虫害识别与防治

Z i x u n t a i水稻是黑龙江省三大经济作物之一。
多年来,我们一直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措施,在水稻病虫害防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现笔者将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建议介绍如下,以供农民朋友参考。
一、水稻纹枯病纹枯病俗称花脚杆,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也是我省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
1、发病特点病斑中部呈灰白色,边缘呈暗褐色,经常几个病斑相互连合成云纹状大斑块。
在阴雨多湿的情况下,病部长出白色或灰白色的蛛丝状菌丝体,以后逐渐形成白绒状菌块,最后变成褐色坚硬菌核。
2、防治建议①清除菌源,打捞“浪渣”,铲除田边杂草,不用病稻草还田;②合理施肥灌溉;③及时喷药:用1%(1万单位)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7.5kg/hm2,或2%井冈霉素1.125 kg/hm2,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kg/hm2对水1 125kg喷雾。
也可用草木灰225~300kg/hm2对水1 500kg浸泡一昼夜,过滤后喷雾;或用草木灰375~525kg/hm2直接撒施。
二、稻杆蝇1、危害症状。
幼虫乳白色,钻入心叶内为害,秧苗被害后抽出的心叶上有椭圆形或长条形小孔洞,后发展成纵长裂条,叶片破碎。
2、防治建议:用18%杀虫双3.75kg/hm2对水900kg喷雾。
三、稻纵卷叶螟稻纵卷叶螟又叫裹叶虫,是我省主要害虫之一。
每年随西南气流由中南半岛及我国海南和两广南部稻区迁入我省。
主迁入期一般为5月下旬至6月中旬,产卵盛期在6月中旬,危害盛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下旬。
1、危害症状以幼虫进行危害,幼虫吐丝将稻叶纵卷成筒,取食叶肉,形成白条斑,受害严重时,稻叶一片枯白。
2、防治方法防治应掌握在幼虫盛孵期施药效果最好,一般年份防第3代在6月20日左右。
可用杀虫双(兼治钻心虫)、杀虫单等防治。
四、稻瘟病稻瘟病俗称“鬼掐颈”,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
1、发病特点苗瘟:病苗基部变黑褐色,上部呈黄褐色或淡红褐色而枯死。
潮湿时病苗表面常有灰绿色霉层。
水稻四大病害

水稻四大病害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以及白叶枯病是水稻的四大病害。
1、稻瘟病:水稻苗发病后,其基部变黑,上部变褐且卷缩而死,通常可以在病菌浸染前期,亩用三环唑50-75g兑水稀释1000倍喷洒防治。
2、纹枯病:在叶片上会出现云纹状的病斑,若发病速度快,叶片会很快腐烂,通常可以用戊唑醇等药剂进行防治。
3、稻曲病:该病一般会对部分谷粒造成伤害,通常可以用5%井冈霉素水剂400-500ml 兑水37.5kg喷雾防治一、稻瘟病1、症状(1)在水稻苗上发病后,病苗的基部变成灰黑色,上部变成褐色并卷缩而死,而在湿度大的情况下,病部会出现大量灰黑色的霉层。
(2)在水稻叶片上发病后,叶片上会出现暗绿色的小斑,随后逐渐扩大为梭形斑,病斑的中央为灰白色,边缘为褐色,外有淡黄色的晕圈,在潮湿的情况下,叶背有灰色的霉层。
2、如何防治(1)可以在病菌浸染前期,亩用三环唑50-75g兑水稀释1000倍喷洒防治。
(2)在叶瘟初发期以及进行早期预防的时候,每亩可以用富士一号乳油60-75ml兑水稀释1000倍喷洒防治。
二、纹枯病1、症状(1)叶片染病之后,会出现云纹状的病斑,边缘褪黄,若发病速度快,那么病斑呈污绿色且叶片很快就会腐烂。
(2)当穗颈部受害之后,颜色会变成污绿色,然后就会变成灰褐色且不能抽穗,秕谷量增多,千粒重下降。
2、如何防治(1)一般可以用己唑醇、井冈己唑醇、井冈蜡芽菌、戊唑醇等药剂防治纹枯病。
(2)平时需要加强栽培管理,应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施足基肥,早施追肥,不能施氮肥并合理的增施磷钾肥,以此来减轻病害。
三、稻曲病1、症状(1)稻曲病一般只发生穗部,会危害部分谷粒,在受害的谷粒内会形成菌丝块并日渐膨大,随后内外颖裂开,露出淡黄色的块状物,即孢子座。
(2)然后又包在内外颖的两侧,颜色呈黑绿色,在初期时,外面包裹着一层薄膜,然后破裂并散生墨绿色的粉末。
2、如何防治(1)在南方地区,一般可以选择汕优36等抗病品种,而在北方地区,一般可以选择辽粳10号等发病轻的品种。
水稻常见病虫害

发生条件
胡麻斑病的发生与气候、土壤等 因素有关。低温高湿、土壤贫瘠 、缺乏微量元素等都可能加重胡 麻斑病的流行。
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 增施磷钾肥和微量元素,发病初 期喷洒药剂防治。
稻曲病
症状识别
稻曲病主要发生在水稻穗部,表现为稻粒变形、膨大、龟裂,表面产生墨绿色或橙黄色的粉末。稻曲病不仅影响产量 ,还可能产生毒素污染稻米,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发生条件
稻曲病的发生与气候、品种抗性、肥料使用等因素有关。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以及氮肥施用不当或缺乏,都可能 加重稻曲病的流行。此外,水稻品种的抗病性也是影响稻曲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合理施肥,加强田间管理,以及在发病初期及时喷洒药剂防治。此外,还可以通过调整 水稻收割时间来减少稻曲病的发生,因为在稻曲病孢子释放的高峰期进行收割可以有效降低稻曲病的发 病率。
稻瘟病的发生与气候、品种抗性、肥 水管理等因素密切相关。适宜的温度 和湿度条件,以及氮肥施用不当或缺 乏,都可能加重稻瘟病的流行。
选用抗病品种,合理施肥,加强田间 管理,以及在发病初期及时喷洒药剂 防治。
纹枯病
症状识别
纹枯病主要发生在水稻叶鞘和叶片上,初期表现为暗绿色 水浸状小斑,逐渐扩大成椭圆形或云纹形病斑。病斑边缘
稻象甲
稻象甲是一种以水稻为食的甲虫,其成虫啃食水稻叶片和稻穗,幼虫钻蛀水稻根部,严重影响水稻的生长和发育。
稻象甲的防治方法主要包括选择抗虫品种、加强田间管理、科学施肥和使用化学药剂防治,如丁硫克百威、氯虫苯甲酰胺等 。
03
水稻生理性病害
缺素症
缺磷
叶片暗绿,根系发 育不良,秧苗生长 缓慢
缺钙
植株矮小,叶片弯 曲,易碎,生长停 止早衰
十种水稻常见病虫害及科学防治方法

十种水稻常见病虫害及科学防治方法病虫害是农业生产进程中的重要危害之一,对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都有较大影响,水稻作为国人赖以生存的主食,其生上进程中也遭到病虫害的庞大影响。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十种水稻常见病虫害以及科学防治方法。
一、稻黑色菌核秆腐病症状:水稻成株期茎基部的一种真菌病害,病菌侵害茎基部叶鞘,形成椭圆形或纺缍形黑色斑,后扩大至全部叶鞘,茎秆上也有大块黑斑,后期的茎基部腐烂,植株青枯,茎腔内有大量小球状黑色颗粒状的菌核。
防治方法:以加强肥水管理为主,结合治虫防病,辅以适时喷药。
二、稻白叶枯病症状:水稻叶部的一种细菌病害,病菌从根、茎、叶部的伤口或水孔侵入稻体,在维管束的导管中繁育危害。
苗期和分蘖期最易受害。
秧苗叶片多表现叶枯症状。
在感染品种上多显现急性凋萎症状,病斑青灰色水渍状,病叶迅速卷曲凋萎,在抗病品种上产生褐色枯斑。
防治方法:选栽抗病品种、避免稻田淹水是防病关键,并结合药剂防治。
三、稻矮缩病症状:稻苗上的一种病毒病害,水稻生育期均可染病,苗期和分蘖期为感病敏锐期,发病越早,缺失越大。
如在苗期发病,病株明显不分蘖,严重矮化;在分蘖期感病,分蘖增多,显现丛生状,病株节部有倒生须根及高节位分枝;在苗期和分蘖期发病,绝大部分不能抽穗,虽有部分主茎尚能抽穗,但大多显现包穗,而且结实率着落。
防治方法:防治传毒介体昆虫是防病的关键。
四、稻恶苗病症状:水稻地上部的一种真菌病害,从秧苗期至抽穗期均可发病。
病株徒长,瘦弱,黄化,通常比健株高3~10厘米,极易辨认。
病株基部节上常有倒生的气生根,并有粉红霉层。
病菌发育适温25℃左右,种子带菌。
防治方法:选用无病种子或播种前用药剂浸种是防治的关键措施。
五、稻纹枯病症状:属于真菌类病害,多显现在水稻分蘖后期至抽穗期,该病害感染部位从最初的水稻茎秆底部逐渐向其他部位蔓延,最严重的会扩大到水稻的稻穗部位。
当水稻根茎部位显现暗绿色水渍状的病斑,且病斑出现由小到大的变化、显现水稻叶片枯死现象时,可以判定是感染了稻纹枯病,要及时针对病害采取措施。
水稻的常见的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水稻的常见的病虫害及防治方法水稻的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⒈水稻的常见病害⑴稻瘟病稻瘟病是由稻瘟病菌引起的一种严重病害。
病害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水淋状斑点,逐渐扩展成大片的黄褐色斑块,最终叶片枯死而倒伏。
防治方法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合理施肥、病害监测和及时使用化学药剂等。
⑵稻纵卷叶螟稻纵卷叶螟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幼虫以稻叶为食,会卷曲叶片影响光合作用。
在生长季节内,可迅速繁殖并对水稻造成严重危害。
防治方法包括合理田间管理、推行轮作制度、使用虫害监测指标和合理使用杀虫剂等。
⒉水稻的常见虫害⑴稻飞虱稻飞虱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通过吸食水稻汁液引发黄化和灌浆期减产。
防治方法包括合理调整田间密度、搭配合适品种、病虫害监测和及时使用化学药剂等。
⑵稻纵卷叶螟同上述内容中的⑵。
⑶稻螟稻螟是水稻的常见害虫之一,幼虫以水稻的生长点和叶片为食,导致水稻植株生长不良,减产甚至造成死亡。
防治方法包括合理施肥、使用对螟虫有效的化学药剂、采用生物防治等。
⒊防治方法⑴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常见的控制病虫害的方法之一,通过使用合适的杀虫剂和杀菌剂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和损失。
但应注意剂量和施用时机,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⑵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寄生菌等对水稻病虫害进行防治的方法。
通过引入天敌,如紧固菌、蜘蛛、草蛉等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⑶物理防治物理防治包括使用覆盖物、粘虫板、黄板等方法,来阻止病虫害的轻易侵入和传播。
⑷抗病抗虫品种选育通过育成具有抗病抗虫性的水稻品种来减轻病虫害的危害,降低对化学药剂的依赖。
本文档涉及附件:无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⒈杀虫剂:指用于杀灭害虫的化学药剂。
⒉杀菌剂:指用于杀灭病菌和真菌的化学药剂。
⒊物理防治:指利用物理手段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如使用覆盖物等。
⒋生物防治:指利用天敌、寄生菌等进行病虫害防治的方法。
水稻的常见的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水稻的常见的病虫害及防治方法水稻的常见的病虫害及防治方法第一章水稻的常见病害1.稻瘟病:稻瘟病是水稻生产中主要的病害之一,主要是由水稻稻瘟菌引起的。
其特点是叶片上出现细小的灰白色斑点,逐渐扩大并融合形成不规则的大斑。
防治方法包括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合理施肥、及时清除病源等。
2.稻纹枯病:稻纹枯病是由稻纹枯病菌引起的病害,其症状为叶片上呈现长条状或不规则形的枯黄斑,严重时可导致叶片倒伏。
防治方法包括病害区域轮作、喷洒药剂等。
3.稻瘟病和稻纹枯病的综合防治:由于稻瘟病和稻纹枯病都是水稻生产中常见的病害,因此在防治时可以采取综合措施,如合理施肥、病害区域轮作、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等。
第二章水稻的常见虫害1.水稻纵卷叶螟:水稻纵卷叶螟是水稻生产中常见的危害虫害之一,其幼虫以叶片为食害食,使叶片呈现卷曲状。
防治方法包括田间清除虫源、选用抗虫性强的品种、安排适当的间套作物等。
2.水稻螟虫:水稻螟虫是水稻生产中常见的害虫之一,包括白背飞虱、稻飞虱等。
其幼虫以水稻叶片为食,严重时可导致水稻凋落。
防治方法包括选用抗虫性强的品种、及时喷洒杀虫剂等。
3.水稻稻飞虱:水稻稻飞虱是水稻生产中常见的害虫之一,通过吸取水稻的汁液导致水稻叶片泛黄、卷曲,严重时可导致减产甚至死亡。
防治方法包括选用抗虫性强的品种、定期喷洒杀虫剂等。
第三章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病虫害图片、防治措施图解等。
第四章法律名词及注释1.病害区域轮作:指在水稻栽培区域内,定期将病害严重的田地停用,转种其他作物,以减少病害的传播和积累。
2.抗病性强:指水稻品种对病害的抵抗能力较强,不容易受到病害的侵害。
3.轮作:指在相同土地上,周期性地种植不同的作物,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
水稻三大病害的症状与防治

水稻三大病害的症状与防治一、稻瘟病稻瘟病又称稻热病,是世界性病害,广泛分布世界各水稻种植区。
吉林省每年都有发生,其发病程度因品种、栽培管理技术以及气象条件不同而有差别,一般减产10~20%,严重地块减产40~50%以上,分蘖期发病严重时,成片枯死,有的植株虽不枯死,但新叶不易伸展,稻株生长缓慢,不能抽穗或抽出短小的穗。
在抽穗期穗颈瘟严重发生时,可形成大量的白穗,不能结实或形成瘪粒。
稻瘟病在水稻整个生长期中都可发生,根据病菌侵入时期和侵入部位不同,将稻瘟病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在吉林省发生的主要是叶瘟和穗颈瘟。
(一)症状1、叶瘟:水稻从分蘖到抽穗期,叶片受病菌侵染后产生形状、大小和色泽各不相同的病斑,病斑常随水稻品种的抗病性、叶龄和气象条件而有所不同,分四种类型:①慢性型:这是在田间最为常见的病斑。
病斑初期为暗绿色的侵入点,很快逐渐扩大形成梭形病斑,病斑可清晰分为三部分,中央为灰白色,边缘为褐色,最外围有一圈黄色晕圈。
病斑两端有向叶脉延伸的褐色坏死线,在湿度大时,病斑上产生灰色霉状物。
②急性型:在适宜发病的条件下,如氮肥施用过多,或在感病品种的叶片上常产生椭圆形、圆形的水渍状病斑。
病斑呈暗绿色,其上密生灰色霉层,这种病斑出现的多,常是叶瘟病流行的预兆。
③白点型:在感病品种的嫩叶发生病原菌侵入后,遇干燥的气象条件时,在侵染点周围很快形成白色近圆形的小白斑,属进展型病斑。
随气象条件的变化可转变成急性型或n慢性型病斑(不利发病条件的多为急性型,不利发病条件下,逐渐扩展为慢性型)。
④褐点型:主要发生在抗品种或植株下部老叶上,病斑为针头状或稍大的褐色斑点,病斑上不产生霉层,多局限于两叶脉中间。
2、穗颈瘟:在水稻抽穗后,在穗颈、穗轴和小枝梗处发生病斑,形成初期为水渍状褐色小点,后多围绕穗轴向上、向下伸展,在有利于发病条件下,病斑可扩展到枝梗处,病部呈黑褐色,其上生灰色霉层,发病早而重的穗颈可形成白穗,发病晚的穗颈常不能结实,使秕谷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