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赠刘景文》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 赠刘景文

饮湖上初晴后雨
liɑn yɑn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石榴
柠檬
棉花
柿子
玉米
猕猴桃
桂花飘香
高梁
写一写: 刘公,你一定要记住一年中最美 好的景色,那就是秋天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的时候。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赠刘景文
sū shì
苏轼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读书要求: 自己读,借助拼音,读准 字音,把诗读通顺。
zèng
liú
qíng
jú
赠
cɑn
刘
jūn
擎
chéng
菊
jú
残
君
橙
橘
菊 橘
残 橙
刘 赠
君 擎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荷尽
擎雨盖
菊残
傲霜枝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说一说: 刘公,你一定要记住一年中最美 好的景色,那就是秋天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的时候。
古诗词《赠刘景文》原文欣赏及翻译赏析(二年级学习)

三一文库()/小学二年级〔古诗词《赠刘景文》原文欣赏及翻译赏析(二年级学习)〕赠刘景文宋代: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最是一作:正是)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注释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
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擎:举,向上托。
雨盖:第1页共3页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菊残:菊花凋谢。
犹:仍然。
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
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须记:一定要记住。
正是:一作“最是”。
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祐五年(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
《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
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深秋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
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
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
因为在作者看来,23。
小学二年级语文《赠刘景文》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语文《赠刘景文》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整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赠刘景文》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二年级语文《赠刘景文》原文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注释: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
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擎:举,向上托。
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菊残:菊花凋谢。
犹:仍然。
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
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须记:一定要记住。
正是:一作“最是”。
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篇二】小学二年级语文《赠刘景文》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含义。
2、体会诗人的写作动机,感受秋天的美丽,懂得生活总有其美好的一面,我们要积极地去面对。
3、欣赏情意丰富的古诗,能正确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流程:一、回忆导入,明确主题1、同学们,四季更迭,秋天已然悄悄地来到我们跟前。
关于“秋天”,我们以前学过不少课文,你还记得吗?(学生背诵相关片断)2、总结自己对秋天的经验。
按句式说话:“在我的印象中,秋天_________________。
”3、在古代大诗人苏轼的心目中,秋天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赠刘景文》。
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1、配乐范读,想象画面。
2、读准、读通诗句。
思考讨论:诗中写出哪些景物?3、通读全诗,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三、赏析诗句,把握诗蕴1、夏日荷花是什么样子的?(当学生说不清时,可引导背诵已学课文《荷花》片断,板画“荷叶”理解“擎雨盖。
)到了秋末,荷花又变成什么样了?(出示“荷尽”图,理解“尽”。
)2、秋天的’菊花在枯萎时与夏日的荷花有什么不同?(出示“菊残”图,理解“傲霜枝”)3、比较两图,读前两行诗。
古诗《赠刘景文》注释和译文

古诗《赠刘景文》注释和译文嘿,朋友!今天咱们来聊聊古诗。
先看看这首诗的原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
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
“荷尽已无擎雨盖”,这就好比一场精彩的演出结束了,舞台上的主
角荷花已经谢幕,那大大的荷叶,就像为荷花遮风挡雨的大伞,现在
也没啦!你说是不是有点小伤感?
“菊残犹有傲霜枝”,虽说菊花也开始凋零了,可它那枝干还挺立在
寒风中,多有骨气啊!就像一个坚强的战士,哪怕受伤了,也绝不倒下,难道不令人佩服吗?
“一年好景君须记”,这就好像我跟你说,朋友,这一年的美好时光
你可别忘了呀!
“最是橙黄橘绿时”,这景象不就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嘛,橙子黄了,橘子绿了,多美的画面!这时候难道不是一年中最美的光景吗?
这首诗的译文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
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
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我觉得呀,苏轼写这首诗是在鼓励刘景文,告诉他哪怕人生有不如
意的时候,也别灰心,就像这秋冬时节,也有别样的美好。
咱们在生
活中不也常常会遇到困难嘛,但只要心怀希望,总能发现美好的存在!。
人教版二年级上语文第4课《古诗两首(赠刘景文)》pptppt课件

yú (于是)
shǒu (首次)
于 首
zhī (枝叶)
fēng (枫叶)
枝 枫
jì (忘记)
liú (姓刘)
记 刘
读一读
姓刘 菊花 残枝
君子
橙色
橘子
半 径
斜坡
枫树
在于
于是 首次 枝叶 枫叶 忘记 姓刘
听录音范读,学习课文。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同学们,今天学习第四课古诗两首,请同学们读一读题目。
4、古诗两首
赠刘景文
——苏轼(苏东坡)
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 士,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
1、听录音范读。2、自由读课文,并圈出生字来。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4、古诗两首
赠刘景文
苏轼
学习第二首古诗,听录音范读,回答问题。1、自由读课文,并把生字圈出来。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读读
jìng
xié
斜坡
fēng
枫树
yú
于是
半径
理解词
曲径通幽 ;大相径庭 ; 捷径。 径:
斜:斜风细雨 ;目不斜视 ; 君:请君入瓮 。 君子
2、理解词: “二 即春天。 月”:
霜叶红于二月花。
比……红
小结诗意: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登上秋天的深山,在飘着白云的地方居住着 人家。停下车是因为爱这傍晚的枫林,秋天的霜染过的枫叶比春天 的花还红。 3、小结: 这是一首描绘秋景的古诗。体 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2、背诵古诗。
《赠刘景文》全文与赏析

《赠刘景文》全文与赏析《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文如下: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这首诗写于元祐五年(公元1090 年)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
当时,刘景文已年近六十,虽有才华却仕途不顺。
苏轼一方面对刘景文的遭遇表示同情和惋惜,另一方面又以这首诗勉励他要珍惜时光,乐观向上。
“荷尽已无擎雨盖”,起笔描绘了一幅深秋的景象。
池塘里的荷花已经凋谢,荷叶也枯萎了,再也没有那像雨伞一样的荷叶来遮风挡雨。
这里的“荷尽”不仅仅是说荷花的生命走到了尽头,更是暗示着美好的时光已经过去,繁华不再。
然而,诗人并没有停留在这种衰败的氛围中,而是笔锋一转,“菊残犹有傲霜枝”。
虽然菊花也已经残败,但枝干依然在寒风中挺立,展现出坚韧的姿态。
菊花的“傲霜”之态,象征着一种不屈的精神和顽强的生命力。
在前两句中,苏轼通过对荷花和菊花的描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荷花的凋零与菊花的傲立,既展现了季节的更替,又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人生就如同这花开花落,有繁荣也有衰落,但无论处于何种境地,都要有像菊花那样坚韧不拔的品质。
接下来,“一年好景君须记”,诗人直接对刘景文说,一年之中最美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
这一句看似平常,实则饱含深意。
它既是对前文景色描写的总结,也是为下文的转折做铺垫。
而“最是橙黄橘绿时”则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
诗人指出,最美的景色不是春天的繁花似锦,也不是夏天的绿树成荫,而是深秋时节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丰收景象。
这里的“橙黄橘绿”不仅仅是在描绘自然景色,更是在借景喻人。
它暗示着人到了晚年,虽然青春不再,但也可以拥有成熟和收获的喜悦。
苏轼以“橙黄橘绿”来鼓励刘景文,虽然他此时身处逆境,但只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依然能够在人生的后半程有所作为,有所收获。
从艺术手法上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
苏轼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巧妙地融入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对友人的劝勉,情与景完美融合,毫无雕琢之感。
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导读: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古诗词是小学生语文学习中必须掌握的知识。
因此,小编整理了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词,供大家使用。
赠刘景文/冬景(宋代:苏轼)【原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注释】⑴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
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⑵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擎:举,向上托。
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⑶菊残:菊花凋谢。
犹:仍然。
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
⑷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须记:一定要记住。
⑸正是:一作“最是”。
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山行(唐代:杜牧)【原文】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
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注释】1.山行:在山中行走。
2.远上:登上远处的。
3.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4.石径:石子的小路。
5.斜:此字读xiá,为倾斜的意思。
6.深:另有版本作“生”。
赠刘景文全诗意思及赏析

赠刘景文全诗意思及赏析《赠刘景文》全诗意思: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最美景是在秋末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
”《赠刘景文》赏析《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被选入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课本中。
全诗内容为: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
这首诗写的是初冬的景色。
为了突出“橙黄橘绿,这一年中最好的景致,诗人用高度概括的笔墨描绘了一幅残秋的图景,只选择了荷与菊这两种分别在夏、秋独占胜场的花,写出它们的衰残,来衬托橙橘的岁寒之心。
他的这首诗把那些“悲秋伤春”的诗人眼中最为萧条的初冬写得富有生意和诗意,抒发了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赠刘景文》全诗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赠刘景文》的诗意《赠刘景文》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
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
抒发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赠刘景文》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生于公元1037年,去世于公元1101年,北宋眉州眉山人,祖籍河北栾城,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的文学成就极高,算的是上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苏轼自小就表现出了极高的天赋,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宋嘉佑二年与与弟弟苏辙、父亲苏洵同时进士及第,一时成为一方美谈,人说“一门三苏”。
嘉祐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后来母亲病故,因守孝丁忧故里,熙宁二年官复原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一年中最好的景色你要记住。
一年好景君须记
3、停车只因为喜爱傍晚枫林的景色。
停车坐爱枫林晚
我喜欢春天 我喜欢夏天 我喜欢秋天 我喜欢冬天
, 因为 , 因为 , 因为 , 因为
。 。 。 。
zè ng
liú
qí ng
gà i
赠送
jú
姓刘
cá n
擎雨盖
yó u
菊花
jūn
残枝
bì xū
犹有
chéng jú
君子 必须 橙色 橘子
刘 擎 菊 残
犹 君 须 橙
橘
赠刘景文
苏轼
秋夕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需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4、古诗两首
赠刘景文
苏轼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
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眉 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 苏辙合称三苏。苏轼在诗、词、散文以 及书法等方面都有卓越成就,是一个多 才多艺的诗人。
赠刘景文(赠:送给)
作者:苏轼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我 会 写
liú jūn xié
jú chéng fēnɡ jú
cán jì ng
1、刘老师喜欢菊花。 2、残破 3、君子 4、橙树 5、橘子 6、路径
7、斜风细雨8、枫叶 9、于是
yú
yú shì shǒu xiān zhī tiáo ( ( 条 ) 于 是 ) (首 先 ) 枝 fēng yè jì zhù liú hǎi (枫 叶) 记 ( 住 ) 刘 ( 海 )
石径 ) 刘(刘海) 君(君子) 径( 对(对错) 居(居住) 经(经过)
斜(斜线) 于(于是 ) 料(材料) 干(干活)
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书河上亭壁(寇凖) 岸阔樯稀波渺茫, 独凭危栏思何长。 萧萧远树疏林外, 一半秋山带夕阳。
练一练 一、读(dú) 一(yì ) 读(dú) 。 杜牧是晚唐著名的诗人,与李商隐齐名,人们把他们称为“小李杜”。《山行》 是一首写景小诗,诗人以细致的观察、流畅(chànɡ)的语言写出了不是春光胜 似春光的秋色,使“霜叶红于二月花”成为千古名句。 苏轼才气纵横,诗、词、文、书法都有很高的造诣(yì )。《赠刘景文》同样 是一首描写秋景的诗,让人从残败中看到生机、看到希望,寄意深远,让人回味 无穷。 二、选(xuǎn) 择(zé) 正(zhèng) 确(què) 的(de) 读(dú) 音(yīn)下画上笑脸。 橙(chén chénɡ) 枫(fōnɡ fēnɡ) 径(jì n jì ng) 三、写(xiě) 出(chū) 下(xià) 列(liè) 词(cí ) 的(de) 反(fǎn) 义(yì ) 词(cí )。 无( ) 是( ) 上( ) 斜( ) 爱( ) 晚( ) 四、根(gēn) 据(jù) 意(yì ) 思(si) 写(xiě) 出(chū) 相(xiāng) 应(yì ng) 诗(shī) 句(jù) 1、菊花凋零了,但是还有傲霜的枝条。
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
正是/橙黄/橘绿时。
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这诗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 第一句写的是什 么?
秋末的景色,写的是荷败、菊残,写出了 秋末的特征。
1.作者写了哪些事物来表现秋天? 答案:荷.菊.橙.橘
2.作者写了哪些秋天的颜色? 答案:橙黄.橘绿
我会写
我 会 写
我会写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需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荷尽/已无/擎雨盖,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
菊残/犹有/பைடு நூலகம்霜枝。
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好景/君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