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第二章第九节导学稿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第二章导学案

八年级上第二章导学案


4、检测:强化变式训练
5、延伸:评价拓展提升



我的
收获
昭仁中学八年级数学学科导学案
科目
数学
内容
认识无理数1.1
课时
年级
八年级
编写人
曹宏科
授课人
审核人
班级
小组
学生姓名
时间
学习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学过程:因材施教以学定教
学习过程:先入为主自主学习
个案补充
1.汇报:展示学习成果2、导学:明确学习目标




案Hale Waihona Puke 3、交流:合作探求新知探


4、检测:强化变式训练
5、延伸:评价拓展提升



我的
收获
昭仁中学八年级数学学科导学案
科目
数学
内容
认识无理数1.1
课时
年级
八年级
编写人
曹宏科
授课人
审核人
班级
小组
学生姓名
时间
学习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学过程:因材施教以学定教
学习过程:先入为主自主学习
个案补充
1.汇报:展示学习成果2、导学:明确学习目标



3、交流:合作探求新知



4、检测:强化变式训练
5、延伸:评价拓展提升



我的
收获
昭仁中学八年级数学学科导学案
科目
数学
内容
认识无理数1.1
课时
年级
八年级
编写人
曹宏科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本章复习和总结导学案人教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本章复习和总结导学案人教版

声现象教学目标1.知道声音是如何产生的,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2.知道人耳的结构和骨传导,知道人耳是如何听到声音的.3.知道回声测距的原理.4.知道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其决定因素,知道超声波和次声波.5.知道声的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声音可以传递能量.6.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学方法1.运用比较法:区别音调、音色和响度,区别乐音和噪声;区别超声波和次声波.2.运用归纳法:归纳控制噪声的途径、归纳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应用.3.运用转换法:探究声的产生时,可以借助一些道具扩大实验现象.4.分组讨论交流等.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布置的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本章总结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例1】如图所示,扬声器播放音乐时,放在纸盆上的小纸片会不断地跳动.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A.声音产生的原因B.声音传播的条件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D.乐音与噪声的区别解析:扬声器播放音乐时,纸盆上的小纸片不断地跳动,说明发声时纸盆在振动,间接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选项A正确.答案:A【例2】婴儿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与声打交道.下列关于声的说法,错误的是( )A.我们能听到远处的雷声,说明空气可以传声B.人在岸上大声说话也能惊动水中的鱼,说明水能传声C.将耳朵贴在长钢管的一端,让他人在另一端敲击一下,你会听到两次敲击声,其中最先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D.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说明真空不能传声解析:敲击长钢管时,能听到两次声音,这是由于声音在钢管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钢管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所以先听到的声音是由钢管传过去的,C错,A,B,D的说法均正确.答案:C备课笔记规律总结: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有时物体振动,人不一定能听到声音,人耳要听到声音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1)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2)声源与人耳之间有传声的介质;(3)有正常的听觉系统.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在固体中传声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在真空在不能传声.在同种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还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快.本章总结【例3】某测量员是这样利用回声测距离的,他站在两平行峭壁间某一位置鸣枪,经过1s第一次听到回声,又经过0.5s再次听到回声,回声测距是利用了声波的.已知声速为340m/s,则两峭壁间的距离为m.解析:听到的两次回声分别是从两侧的峭壁反射回来的.根据听到回声的时间分别计算出测量员到较近峭壁的距离为s1=vt1/2=340m/s×1s/2=170m,测量员到较远峭壁的距离为s2=v(t1+t2)/2=/2=255m,则两峭壁之间的距离s=s1+s2=170m+255m=425m.答案:反射425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例4】如下图,是用示波器显示的不同乐器发出不同声波的波形图,其中频率最大的是()解析:物体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振动波形越密集说明其振动频率越大,所以本题应选B.答案:B【例5】用一组相同的瓶子盛上不等量的水就可以组成一个“乐器”,通过向瓶子内吹气就可以演奏出优美动听的乐曲.被吹的瓶子发出的音符与瓶中空气柱长度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1)由图可知音调的高低与空气柱长度的对应关系是(2)往热水瓶或杯子里倒水,有经验的人不用看,就可以根据声音判断水是否倒满了,这是因为 .解析:向瓶子内吹气时瓶中空气柱振动发声,第一个瓶内水量较少,瓶中空气柱最长,故振动频率最慢、音调最低,随着瓶内水柱的升高,空气柱的长度越来越短,空气柱振动的频率增大,音调升高;当往暖瓶中装水时,我们听到的声音并不是装入的水发出的,而是水面上方残留在暖水瓶中的空气柱振动发出的,所以当水越多时,空气柱越短,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高.答案:(1)空气柱的长度越短,音调越高(或空气柱的长度越长,音调越低)(2)水快倒满时发出声音的音调较高.备课笔记规律总结:1.音调高的响度不一定大,响度大的音调不一定高.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音调、音色一般不变,响度会随着传播距离的改变而发生变化.2.声的利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传递信息,如利用音色鉴别物质、利用声速测量距离(回声测距)、B超等;二是传递能量,如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的机械.本章总结声的利用【例6】下列现象表明声可以传递能量的是( )A.利用B超对孕妇做常规检查B.渔民利用声呐探测鱼群C.蝙蝠利用超声波探测昆虫的位置和速度D.人突然暴露在150dB的噪声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解析:重点分析能量的概念,具有能量的物体就具有做功的本领.在备选答案中,要判断哪一个事例表现声波传递能量,就必须分析哪一个事例中突出声波产生了能量.显然,D项中要使人耳鼓膜破裂需要具大的能量,这种能量来源于噪声的声波.其余的三项均只能表明声能传递信息.故本题正确答案是D.答案:D【例7】很多同学有过疑问“声音具有能量吗?它具有的能量与声音的响度和频率是不是有关呢?”某同学对其中两个问题进行探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A为一个圆筒,它的一端用剪成圆片的挺直的纸(纸的中间剪一圆孔)粘牢,另一端用塑料薄膜包住并绷紧,用橡皮筋扎牢.B为一只点燃的蜡烛.完成表中的内容.为保证每次实验声音的频率相同,你的做法是 .解析:在探究声音是否具有能量时,可拍动塑料膜,观察烛焰是否摆动,若烛焰发生摆动,则说明声音具有能量;要探究“声音的能量与响度是否有关”,要控制声音的频率不变、声源到烛焰的距离不变,轻拍和重拍塑料膜,观察烛焰摆动幅度是否改变,若发生改变则说明声音的能量与响度有关.答案:拍一次或每次拍的快慢相同备课笔记本章总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例8】夏天,教室外蝉的叫声影响了同学们的学习,蝉能发声是由其腹部下方一层薄薄的发音膜引起的.老师把教室的门窗关起来,大家听到的声音明显减小,这是在声音过程中减弱噪声.解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减弱噪声的途径主要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关闭窗户,阻断了蝉声的传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答案:振动传播【例9】贵阳市政府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如为改善环境,增大了城市绿化面积;为减少交通事故,开展“文明过马路”活动;为,禁止汽车在城区内鸣笛.解析:禁止鸣笛是阻止声音的产生,以减小声音对居民的干扰,减弱噪声.答案:减弱噪声教学板书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备课笔记规律总结:噪声已成为现代社会四大污染之一,可以从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三个方面控制噪声.。

初二地理第二章 第九节导学案

初二地理第二章 第九节导学案

第二章第九节“东南侨乡”——福建省授课人: 张永珍教学目标:(一)运用地图,了解福建省的地理位置。

地形特点和气候特征。

(二)了解其丰富的森林资源、水产资源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三)了解福建省作为侨乡的优势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四)了解福建省各主要沿海城市的分布,并总结出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进行分析、归纳和综合的能力。

(五)培养学生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或成果,并与别人进行交流、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一)运用地图,了解福建省的地理位置。

地形特点和气候特征。

(二)了解其丰富的森林资源、水产资源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导学流程:检测预习,师生提炼,归纳确定主问题:1.福建省位于我国大陆的什么方向?2.与福建省相邻的省有哪些?福建省与我国哪个省隔海相望?3.福建省的地形特征是什么?4.福建省的主要气候类型是什么?(福建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与台湾省隔海相望,陆地上分别与我国的浙江、江西、广东为邻。

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5.福建省的旅外侨胞和华裔大约有多少?(1000多万。

)6.广大侨胞和华裔是如何促进本省社会经济发展的?7.福建发展旅游业的其他有利条件。

8.运用地图,要学生找出武夷山的位置,教师简要介绍武夷山风景区9.了解武夷山地理位置,熟悉从北京到武夷山各主要交通路线。

自主学习:1.福建省位于我国大陆的什么方向?2.与福建省相邻的省有哪些?福建省与我国哪个省隔海相望?3.福建省的地形特征是什么?4.福建省的主要气候类型是什么?5.福建省的旅外侨胞和华裔大约有多少?(1000多万。

)6.广大侨胞和华裔是如何促进本省社会经济发展的?7.福建发展旅游业的其他有利条件。

合作探究:1.福建发展旅游业的其他有利条件。

2.运用地图,找出武夷山的位置,简要介绍武夷山风景区。

拓展提升:网上搜集资料,了解福建籍的侨乡有哪些?著名的华侨及他们对祖国建设做出的贡献。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复习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复习说课稿
选择这些教学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和与他人的合作,积极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在课堂开始时进行一个简单的声学实验。我会请一位学生上台,用手掌拍打桌面,产生声音,然后问学生:“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这个声音是如何产生的?”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声音的产生,引发他们对声学知识的好奇心和兴趣。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复习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复习说课稿,主要是对第二章中的声现象进行复习。这部分内容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处于声学的基础阶段,是学生对声学知识的初步认识和理解。主要知识点包括声音的产生、传播、特性以及与生活相关的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注重布局的合理性、内容的精炼性和风格的简洁性。板书将包括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如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以及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我会使用清晰的字体和颜色,突出重点和关键词,以帮助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提供学生学习的重点和参考,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为了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会事先进行充分的准备和设计,并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理解和反馈进行调整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首先,我会通过实验和实际例子,讲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然后,我会引入声学特性的一些基本概念,如音调、响度和音色,并通过实验和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这些特性的变化。最后,我会结合实际应用,讲解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话、音响等。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的基本知识,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八年级第二单元lesson9 导学案

八年级第二单元lesson9 导学案

科目English 课题Lesson 9I Don’t Want to Miss Geography!编号设计人修订班级姓名学习目标I Master the words:poor, cough, since, because,seemII Language points:miss class/ school, have acough, not…at all, beconvenient for教学重点难点Present Perfect Tense学生自主学习课堂同步导案自主预习eg. rather [ˈrɑ:ðə]adv. 相当;宁可1 since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2 poor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3 cough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4 because 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5 seem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Translate1 误课/耽误上学___________2 咳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一点儿也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对……方便/便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作探究讨论:What’s your favourite subject? Why?What’s the most interesting thing about your favourite subject?课堂检测【Self-check】Finish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according to theChinese meanings.1.一年多以来,他一直忙于写一本书。

He has been ________ ____ a book for over a year.2.下次请按时来。

冀教版八上-八年级上 Unit2 第:9 导学案

冀教版八上-八年级上 Unit2 第:9 导学案
3. I hope you’ll show them to me sometime.
4. show sb. sth. = show sth. to sb.
5. sometimes有时
some time一段时间
some times几次
sometime在某个时候某一天(用于一般将来时,表示未来不确定的某个时候)sometime next week
A discussion:
1.What’s your favourite subject?
2.Why do you like it?
注意使用下列句型
Development stage
拓展综合练习
A task: Talk about your favourite subject.
My favourite subject is … I like it because …
6. painting = picture
7. be good at …擅长
be better at …更擅长
be much better at …擅长得多
much用于比较级前,加强语气和程度
8.in two minutes in后加一段时间表示一段时间以后,常用于一般将来时
用适当的介词填空
1.I’m sorry, Mr Wang. I am late ______ class.
eful phrases
(1).be late for sth. 干某事迟到
(2).be good at 擅长
(3).show sth. to sb./show sb. sth. 给某人展示某物
(4).stop doing sth. 停止干某事
流程
Warming up ——presetation ——consideration and extension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导学案(XX新苏科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导学案(XX新苏科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导学案(XX新苏科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课题:§2.1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认识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2、会画出对称轴,找出对称点;教学重点:正确辨认轴对称图形,画出它们的对称轴;教学难点:正确辨认轴对称图形,画出它们的对称轴;一、预习与导学动手操作:(1)演示操作(2)用一张正方形的纸片,折叠后,把下列图形剪出来,并与同学交流你的剪法。

通过自学,你还有什么发现和问题呢?二、交流展示思考回答其他同学提出的发现和问题三、互动探究2、观察、思考:观察下列四幅图形,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说出来与同学交流。

3、议一议:(1)两组图片(演示)(2)揭示轴对称概念:像这样,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翻折过去,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即两个图形重合时互相重合的点)叫做对称点.四、知识点精讲4、探索思考:(1)观察图片:(2)揭示轴对称图形概念:如果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动手画出这几幅图片的对称轴。

5、讨论、交流: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与联系。

6、说说生活中的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与同学讨论、交流,同小组互相补充。

五、反馈练习、观察下列图片:动手画出这几幅图片的对称轴2、观察下列的几何图形,找出该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3、观察下列各种图形,判断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并找出该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六、作业:教学后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课题:§2.2轴对称的性质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道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概念,探索并掌握“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对称轴是对称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等性质.2、经历探索轴对称的性质的活动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能力.3、利用轴对称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说课稿
4.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想法,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5.定期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激发他们持续学习的动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我将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和情境教学三种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发现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合作学习则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思想,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情境教学则通过将知识融入实际情境中,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增强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它们能够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以及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这一章节在物理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帮助学生建立对声音的基本认识,而且为后续学习声波、声学应用等内容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知识点:
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传播的介质及其特点。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会按照以下步骤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解释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通过简单的实验和生动的比喻,让学生理解声波是如何形成的。
2.讲解声音的三个基本特征(音调、响度、音色),通过实际案例和图示,让学生区分和理解这些特征。
3.介绍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结合多媒体资源,展示声音在通讯、医疗等领域的实际应用。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可能出现的问题是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困难,以及实验操作的准确性。为应对这些问题,我会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实物演示、动画模拟等,来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概念。同时,我会提供详细的实验指导,并在实验过程中进行实时反馈。课后,我将通过学生的作业、实验报告和课堂表现来评估教学效果。具体的反思和改进措施包括: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针对学生的疑问提供额外的辅导,以及定期回顾和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实数(三) 学科 数学 课型 新授课 年级 八 主备人 李慧娟 审核人 王俊霞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会熟练正、逆运用公式 b a b a ⋅=⋅ (a ≥0,b ≥0);b a b a = (a ≥0,b >0), 对实数进行运算.
学习重点
公式b a b a ⋅=⋅ (a ≥0,b ≥0);b a b
a = (a ≥0,
b >0) 的正、逆运用 一、自主探究
1、回忆算术平方根的定义
2、用算术平方根的定义求下列两个正方形的边长,以及边长之间的关系.
设大正方形的边长为a ,小正方形的边长为b .请同学们互相讨论后得出结果.
那么,8根据什么法则就能化成22呢?这就是本节课的任务.
3、过关一:化简下列式子.
(1) 8; (2) 12;(3) 18;(4) 20 ; (5) 24; (6) 28
(7)32 (8)40(9)44 (10)45(11)48(12)50
4、过关二:你能类比上面方法归纳出简单分数的化简吗?
归纳:如果被开方数中含有分母,或者含有开得尽的因数,则可通过逆运算进行化简.被开方数中含有分母时,要把分子分母同时 某一个数,使得分母变成一个能开出来的数,然后把分母开出来。

二、重点研讨
1.化简: (1)8
1; (2)2.1; (3)128; (4)169144121⨯。

2.化简: (1)188+; (2) 7533-; (3) 3
2236--
三、巩固成果
1、化简: (1)18; (2)348-; (3)515-
.
2、化简: (1) 72; (2)-230310⨯; (3)1615;
四、迁移延伸
化简:(1)
325092-+; (2) -ab a 101861⋅; (3)-y xy 1⋅
五、课堂小结
六、当堂检测
化简: (1) 9000; (2) 5312-⨯; (3) 24812+; (4)5
1452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