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报告-学案
《实验报告》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活动二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活动二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日期:____年____月____日小组成员:_____________探究准备一、探究目的1.培养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2.通过探究实验,了解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二、材料用具实验中可能用到的实验材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中可能用到的实验用具是:。
探究过程一、提出问题馒头或米饭在口腔内经过细细咀嚼后,其中的淀粉是否发生变化呢?二、作出假设馒头、米饭中含有的淀粉是没有甜味的,在这个事实的启发下,你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制定计划本实验___ ______(填“需要”或者“不需要”)对照实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小组讨论,制定的实验计划如下:1.取两支试管,用标签编号为1、2。
分别向两支试管中注入mL淀粉液。
2.向1号试管中注入mL唾液,向2号试管内滴入mL清水。
分别振荡,然后同时放入盛有37°C左右的温水中,分钟后同时取出两支试管,冷却。
3.向冷却后的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入两滴。
四、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注意要设计对照实验,注意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处理条件。
2.搜集唾液之前要先用清水漱口。
五、进行实验按照所制定的计划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六、实验结论与分析认真记录和分析探究的过程和结果,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实验结果加以比较,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 __ _ 。
七、交流与分析将本小组设计的探究方案和所得实验结果同其他小组交流,分析各种探究方案的优缺点。
综合其他小组的实验结果加深对唾液在淀粉消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的认识。
八、疑惑与讨论1. 本组的实验成功了吗?如果没有成功,分析讨论失败的原因是什么?2. 如果本组的实验成功了,想一想本组的实验是否还有不足之处?尝试改进本组的实验。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解读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解读
进行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是一种常见的生物学实验,旨在观察唾液中的淀粉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以下是这样一个实验的可能步骤和解读:
实验步骤:
1.准备样本:准备含有淀粉的食物样本,如饼干、面包或淀粉溶液。
将样本分成几组,每组分配相同的淀粉含量。
2.采集唾液:请志愿者吃一小块无味的棉花或咀嚼无味的口香糖,以促进唾液分泌。
然后使用吸管或无菌棉签等工具采集一定量的唾液,并将其加入到淀粉样本中。
3.控制组:设置一个对照组,只将含淀粉的样本加入到试管中,不加唾液。
4.反应时间:将所有试管放置在37摄氏度的恒温水浴中,观察反应一定的时间,通常为10分钟至30分钟。
5.添加碘液:在反应结束后,为了检测淀粉的消化情况,向每个试管中加入碘液。
碘液在存在淀粉时呈现蓝黑色,而在淀粉被消化后呈现黄色或无颜色。
6.观察结果:观察每个试管中的颜色变化,记录下淀粉消化的情况。
解读实验结果:
对照组:对照组中的样本只含有淀粉,没有唾液。
因此,如果淀粉被消化,添加碘液后颜色会变为黄色或无颜色;如果淀粉未被消化,则颜色仍然是蓝黑色。
实验组:实验组中的样本含有淀粉和唾液。
如果唾液中的淀粉酶起作用,能够将淀粉分解成糖类,那么在添加碘液后,颜色会由蓝黑色变为黄色或无颜色。
比较结果:通过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比较,可以确定唾液中的淀粉酶是否起到了消化淀粉的作用。
如果实验组中的样本颜色变化,而对照组中的未变化,那么可以确认唾液中的淀粉酶确实起到了消化淀粉的作用。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理解唾液在食物消化过程中的作用,以及淀粉消化的过程和机制。
《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文档

注:请同学们认真预习实验报告单,本次实验将成为你成长和进步的真实记录。
你们准备好了吗?
相信你们一定能完成本次探究实验,预祝你们取得成功。
评价设计说明:
《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是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八章第二节的学习内容。
活动要求是:通过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了解唾液淀粉酶的作用,理解食物从口腔开始消化的知识。
同时培养学生的设计、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本次探究实验需要教师引导的是:如何设计对照实验组,如何有效采集足够的唾液,如何恒温加热,如何鉴别淀粉等。
学生能否顺利完成本次实验取决于实验前是否对方案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因此本次设计评价表综合利用评价的主体性策略、形成性策略、全面性策略、和评价方式多元化策略,针对探究性实验的基本步骤,在实验中设置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以及自我反思,既发挥评价的学习指导作用,同时又发挥评价的反馈的作用。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教学设计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教学设计《《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第2课时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复习提问:进化消化系统是由什么器官组成?各有什么功能?导入新课:进入消化系统的食物为什么必须经过消化呢?食物又是怎样被消化的呢?演示实验淀粉和葡萄糖透过透析袋的差异。
讨论淀粉和葡萄糖这两种物质哪种能透过透析袋?如果细胞膜具有和透析膜相似的功能,请推测食物中的确良淀粉能不能直接被细胞吸收呢?小结:淀粉不能透过透析袋,因为淀粉分子较大;而葡萄糖分子较小,能穿过透析袋进入烧杯内水中。
因此,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复杂的大分子有机物,必须分解为小分子物质后,才能被消化管壁上皮细胞吸收。
这一过程叫食物的消化。
那么,在消化管内食物是怎样被消化的?食物的消化过程需要哪些条件呢?(一)合作交流,解读探究活动: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创设实验情景:分发给每位学生一小块馒头让他们细嚼馒头时,有什么感觉?提出问题:由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由学生根据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并实施实验:由学生做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得出结论:师生共同得出结论1、在唾液的作用下,淀粉分解成麦芽糖;讨论:“细嚼慢咽”的道理。
(二)总结实验的过程情况导入新的内容复杂的人体是由细胞构成的,人体生命活动的实现也是通过细胞完成的,营养物质首先要进入细胞才能被细胞利用,参与生命活动。
食物中的有些营养物质必须经过加工后才能被人体利用。
对,是消化液中的各种消化酶。
我们今天就来看看各种消化酶的怎样将大分子物质“拆”成小分子物质的。
(三)合作交流,学习新知识1、口腔内的消化讨论食物入口,口腔中的器官会对食物进行怎样的处理?小结食物入口,首先要经牙齿咀嚼、切断、撕裂、磨碎,使食物和消化液接触。
口腔口舌的味觉可避免吃下有害的物质,在咀嚼食物时,又可借助舌的运动,将食物与唾液拌和在食团,以便吞咽。
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消化为麦芽糖。
生物实验报告《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WORD 格式可以编辑
专业资料整理
生物实验报告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班级_________组别_________日期_________指导老师_______
实验目的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材料用具:
一次性漱口杯、凉开水、脱脂棉、小烧杯、量筒2支、试管2支、试管架、1%淀粉溶液(煮沸配制)、滴管、碘液、酒精灯、烧杯、温度计、石棉网、铁架台、火柴(或恒温水浴锅)
实验步骤:
1.准备
①用凉开水将口漱净
②收集唾液:口含一团脱脂棉,片刻后用镊子将脱脂棉取出,将其中的唾液挤到小烧杯中备用
2.设计并实施实验
③用量筒分别量取2ml 淀粉溶液,分别注入1号、2号试管④用量筒分别量取2ml 清水和2ml 唾液,分别注入1号、2号试管⑤充分振荡两支试管,放入37℃温水中水浴约5—10
分钟,同时取出两支试
管,稍冷却
⑥向两支试管内各滴加 2滴碘液,振荡后观察实验现象
3.记录实验 记录实验结果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5.结束实验 整理和清理实验仪器和实验台
实验报告:
请完成下列表格
现象
淀粉检验 结论 材料 实验前 预期结果 实验后
实验组
淀粉液+唾液
对照组
(
)+ ( )。
淀粉口腔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淀粉是一种常见的碳水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我们的食物中,如米饭、馒头、土豆等。
口腔是食物消化的第一站,淀粉在口腔中的变化是消化过程的重要环节。
本实验旨在探究淀粉在口腔中的变化,了解口腔中唾液、牙齿咀嚼和舌搅拌对淀粉消化作用的影响。
二、实验目的1. 观察淀粉在口腔中的变化过程;2. 分析唾液、牙齿咀嚼和舌搅拌对淀粉消化作用的影响;3. 了解淀粉在口腔中的消化原理。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淀粉、唾液、馒头、碘酒、试管、滴管、水、温度计;2. 实验仪器:天平、烧杯、搅拌棒、计时器。
四、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实验分为四组,分别为对照组(淀粉+水)、实验组1(淀粉+唾液+牙齿咀嚼)、实验组2(淀粉+唾液+舌搅拌)、实验组3(淀粉+唾液+牙齿咀嚼+舌搅拌)。
2. 实验步骤:(1)对照组:将淀粉放入烧杯中,加入等量的水,用搅拌棒搅拌均匀,记录淀粉溶解时间;(2)实验组1:将淀粉放入烧杯中,加入等量的唾液,用搅拌棒搅拌均匀,模拟牙齿咀嚼过程,记录淀粉溶解时间;(3)实验组2:将淀粉放入烧杯中,加入等量的唾液,用搅拌棒搅拌均匀,模拟舌搅拌过程,记录淀粉溶解时间;(4)实验组3:将淀粉放入烧杯中,加入等量的唾液,用搅拌棒搅拌均匀,模拟牙齿咀嚼和舌搅拌过程,记录淀粉溶解时间。
3. 观察与记录:(1)观察每组淀粉溶解情况,记录淀粉溶解时间;(2)分别向每组中加入碘酒,观察颜色变化,记录颜色变化时间。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对照组:淀粉溶解时间为5分钟,加入碘酒后变蓝,说明淀粉未发生消化;实验组1:淀粉溶解时间为3分钟,加入碘酒后变蓝,说明淀粉未发生消化;实验组2:淀粉溶解时间为2分钟,加入碘酒后变蓝,说明淀粉未发生消化;实验组3:淀粉溶解时间为1分钟,加入碘酒后不变蓝,说明淀粉已消化。
2. 分析:(1)唾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使淀粉溶解时间缩短;(2)牙齿咀嚼:牙齿咀嚼能将淀粉颗粒压碎,增加淀粉与唾液接触面积,促进淀粉消化;(3)舌搅拌:舌搅拌能将淀粉、唾液和食物混合均匀,提高淀粉消化的效率。
唾液消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验证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分解效果,并分析实验结果。
二、实验原理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它可以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麦芽糖是一种具有甜味的物质,而淀粉本身无味。
当淀粉遇到碘液时,会变蓝,而麦芽糖不会。
因此,通过观察淀粉与碘液反应的颜色变化,可以判断淀粉是否被唾液淀粉酶分解。
三、实验材料与器材1. 实验材料:馒头碎屑、唾液、清水、碘液、试管、玻璃棒、37℃温水2. 实验器材:电子天平、温度计、计时器四、实验步骤1. 将馒头碎屑加入试管A,加入2ml唾液,加入适量清水作为对照,充分搅拌。
2. 将馒头碎屑加入试管B,加入2ml清水,作为对照组。
3. 将试管A和B放入37℃温水中水浴10分钟。
4. 将水浴后的试管A和B取出,分别滴加碘液。
5. 观察并记录试管A和B的颜色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 试管A(唾液组):滴加碘液后,颜色不变蓝,说明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了麦芽糖。
- 试管B(清水组):滴加碘液后,颜色变蓝,说明清水没有消化淀粉。
2. 实验分析- 试管A中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了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后颜色不变蓝。
- 试管B中的淀粉没有经过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仍然保持原状,因此滴加碘液后颜色变蓝。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可以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从而使得淀粉在口腔中的消化过程得以顺利进行。
七、实验反思1. 实验过程中,注意控制实验条件,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在实验操作中,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及时记录实验数据。
3. 实验结果分析过程中,要结合实验原理和实验结果,得出合理的结论。
4.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操作,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八、实验拓展1. 探究不同浓度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2. 探究唾液淀粉酶在不同温度下的活性。
3. 探究唾液淀粉酶在不同pH值下的活性。
4. 探究唾液淀粉酶对其他多糖类物质的消化作用。
消化与吸收科学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教案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教案:科学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来体验科学探究过程2.通过科学探究,知道唾液对淀粉具有消化作用3.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通过收集唾液等操作培养学生的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教学重点:科学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教学难点:实验设计、唾液收取、水温控制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探究唾液对淀粉消化作用实验装置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师:上课,同学们好。
糖类、蛋白质、脂肪是我们提供能量的三大有机物。
其中,糖类是最重要的供能物质。
糖类的形式有多种。
你比如谷类中的淀粉、卷心菜中的麦芽糖、菠萝蜜中的葡萄糖等。
葡萄糖可以直接被人体吸收,但淀粉必须经过消化才能被人体吸收。
馒头中的淀粉进入人体之后发生了哪些神奇的变化呢?带着好奇与困惑,让我们也来当一次小小的科学家吧,请同学们观看视频师:播放视频师: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是科学探究成功的前提,哪位同学可以提出一个有研究价值的问题?生 1:唾液对淀粉具有消化作用吗?生 2:唾液对淀粉具有消化作用吗?师: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和提出问题一样重要,通过学门,谁能针对上述问题进行假设。
(同学们要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生 1:唾液对淀粉具有消化作用生 2:唾液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师:同意 1号同学的举手,同意 2号同学的举手。
究竟哪位同学的假设正确呢?咱们今天就用实验来验证一下吧。
师:板书:科学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二:展示目标1.通过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来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2.通过科学探究,知道唾液对淀粉具有消化作用3.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通过收集唾液等操作培养学生的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三:讲授新课师:怎么用实验来验证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呢?同学们,谁来制订一个简单的小计划生:我打算在两个试管内放入等量的馒头碎屑,然后一个试管内加唾液,另一个试管内加等量清水进行对照。
为了使实验更准确,我还打算把两个试管放在37度的温水中,模拟人的口腔温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照组
馒头+清水
得出结论:
1.比较1,2号试管实验现象,可以得出什么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完成讨论题:
1.为什么取唾液前要漱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要设置2号组实验?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要36.5℃加热?不加热会怎么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馒头要撕碎?模拟口腔中什么的功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试管要震荡?模拟口腔中什么的功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组长: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不加糖馒头在口腔内咀嚼后感觉有甜味,其中淀粉时候发生变化呢?
做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1.清水漱口,用干净小烧杯取5ml唾液。
2.取两清洁试管,编号1,2,在1,2号试管中加入少量馒头碎屑,1
号中加3ml唾液,2号加3ml清水,向两试管中滴入两滴碘液, 轻
轻震荡试管,混合均匀。
3.用试管夹夹住试管,做好小组标记,于36.5℃水浴锅加热10分钟。
4.取出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
材料
现象
淀粉检验பைடு நூலகம்
实验前
预期结果
实验后
实验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