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有很多区别

合集下载

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的区别

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的区别

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的区别一、单克隆抗体(一)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是由单一B细胞克隆产生的高度均一、仅针对某一特定抗原表位的抗体。

通常采用杂交瘤技术来制备,杂交瘤(hybridoma)抗体技术是在细胞融合技术的基础上,将具有分泌特异性抗体能力的致敏B细胞和具有无限繁殖能力的骨髓瘤细胞融合为B 细胞杂交瘤。

1975年分子生物学家G.J.F.克勒和C.米尔斯坦在自然杂交技术的基础上,创建立杂交瘤技术,他们把可在体外培养和大量增殖的小鼠骨髓瘤细胞与经抗原免疫后的纯系小鼠B细胞融合,成为杂交细胞系,既具有瘤细胞易于在体外无限增殖的特性,又具有抗体形成细胞的合成和分泌特异性抗体的特点。

将这种杂交瘤作单个细胞培养,可形成单细胞系,即单克隆。

利用培养或小鼠腹腔接种的方法,便能得到大量的、高浓度的、非常均一的抗体,其结构、氨基酸顺序、特异性等都是一致的,而且在培养过程中,只要没有变异,不同时间所分泌的抗体都能保持同样的结构与机能。

这种单克隆抗体是用其他方法所不能得到的。

(二)优势和局限性1.单克隆抗体的优点(1)杂交瘤可以在体外“永久”地存活并传代,只要不发生细胞株的基因突变,就可以不断地生产高特异性、高均一性的抗体。

(2)可以用相对不纯的抗原,获得大量高度特异的、均一的抗体。

(3)由于可能得到“无限量”的均一性抗体,所以适用于以标记抗体为特点的免疫学分析方法,如IRMA和ELISA等。

(4)由于单克隆抗体的高特异性和单一生物学功能,可用于体内的放射免疫显像和免疫导向治疗。

2.单克隆抗体的局限性(1)单克隆抗体固有的亲和性和局限的生物活性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

由于单克隆抗体不能进行沉淀和凝集反应,所以很多检测方法不能用单克隆抗体完成。

(2)单克隆抗体的反应强度不如多克隆抗体。

(3)制备技术复杂,而且费时费工,所以单克隆抗体的价格也较高。

(三)应用1.检验医学诊断试剂作为检验医学实验室的诊断试剂,单克隆抗体以其特异性强、纯度高、均一性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放射免疫分析、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仪等技术。

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的区别

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的区别

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有很多区别首先1.制备上的区别经过特定抗原处理过的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通过细胞融合的方法得到杂交瘤细胞,经HAT培养基筛选、ELISA检测效价后就得到阳性克隆株,最后进行细胞培养或将细胞注入到动物(一般为balb/c 小鼠)腹腔中用腹水培养,收集上清/腹水纯化后就能得到单克隆抗体。

而制备多克隆抗体就没有单克隆抗体繁琐,只需将抗原(纯度越高越好)直接注入到动物体内进行免疫,经过3~4次免疫,ELISA测其效价合格后,收集血液离心得到上清,纯化后即能得到多克隆抗体。

因此制备多抗的周期就比单抗的短,首次制备价格也比单抗要低。

2.应用上的区别单抗和多抗都有各自鲜明的特点与优势。

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高,一旦制备成功就可以永续的生产完全一致的抗体,因此可以对其特异性进行全面、系统地验证。

但如果所识别的抗原表位被破坏,实验的结果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这也是单抗的缺点之一。

而多克隆抗体的特异性较差,即使是使用相同的抗原制备多抗,不同批次间也会存在差异,因而在特异性、一致性方面有很大的局限。

所以在用多抗做免疫检测时,更容易造成背景,例如在WB中有杂带,在IHC中背景较深等等。

虽然还存在着交叉反应*的问题,但由于多抗识别多个抗原表位,即使是有少数几个抗原表位被破坏或者抗原构象改变,实验的结果也不会受到影响。

在相同条件下,使用多抗可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对于丰度偏低的蛋白也更容易检出。

单抗与多抗的区别是什么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单克隆抗体与多克隆抗体的定义,并介绍单抗、多抗在制备流程、特点及应用上的区别。

单抗与多抗的定义抗原上可以引起机体产生抗体的分子结构叫做抗原决定簇,也称为抗原表位。

一个抗原可以有许多不同的抗原决定簇,因此,机体也可以产生多种不同的抗体。

由单一B细胞克隆产生的高度均一、仅识别某一特定抗原表位的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

而由多个B淋巴细胞克隆产生的,受到多种抗原决定簇刺激并可以与多种抗原表位结合的抗体就是多克隆抗体。

多克隆抗体特点

多克隆抗体特点

多克隆抗体特点1.引言1.1 概述概述多克隆抗体是一种由多个不同B细胞克隆产生的抗体,与单克隆抗体相比,它具有更高的抗原特异性和更广泛的抗原识别能力。

多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相对简单,能够同时识别抗原上的多个表位,因此在科学研究和医学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本文将首先介绍多克隆抗体的定义和原理,包括多克隆抗体的组成、产生过程以及克隆筛选的方法。

接着,将详细探讨多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包括抗原免疫、脾细胞融合、杂交瘤筛选等步骤。

同时,还将介绍如何利用多克隆抗体对特定抗原进行鉴定和检测,以及多克隆抗体在各种实验和临床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最后,本文将总结多克隆抗体的优点,包括更好的抗原识别能力、更高的敏感性和更广泛的应用范围。

同时,也将展望多克隆抗体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包括药物研发、病毒检测、免疫治疗等方面。

通过深入了解多克隆抗体的特点和应用前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技术的潜力,为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对整篇文章的结构进行介绍和概述。

在本文中,文章的结构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1. 引言)用于引出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对多克隆抗体的特点进行概述,说明本文将要探讨的问题和目的,即本文要对多克隆抗体的特点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正文部分(2. 正文)是文章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两个小节:多克隆抗体的定义和原理(2.1)和多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2.2)。

在多克隆抗体的定义和原理中,将从理论角度对多克隆抗体的概念进行解释,并介绍多克隆抗体的产生原理。

而在多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一节里,则会详细介绍多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和方法。

结论部分(3. 结论)对文章进行总结和归纳,列举多克隆抗体的优点,并探讨了多克隆抗体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对多克隆抗体特点的介绍和分析,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多克隆抗体,为其在临床和科研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和指导。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从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介绍了多克隆抗体特点。

多克隆抗体与单克隆抗体的区别

多克隆抗体与单克隆抗体的区别

多克隆抗体与单克隆抗体的区别多克隆抗体特点:1.识别任一抗原上的多个表位。

所得血清为异质性抗体混合物,其亲和力各有不同。

2.多克隆抗体主要由 IgG 亚类组成。

3.通常使用多肽免疫原制备以独有表位为靶标的多克隆抗体,尤其是针对高同源性的蛋白家族。

抗体制备:制备成本低廉且制备速度较快。

制备过程比单克隆抗体简单。

优点:多克隆抗体可识别任一抗原上的多个表位,因此具有以下优点:a.高亲和性:由于靶蛋白上的多个表位能够结合不止一个抗体分子,多克隆抗体可放大低表达水平靶蛋白的信号。

但是,这会影响定量实验(如流式细胞术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b.可识别多个表位,有利于免疫沉淀 (IP) 和染色质免疫沉淀 (ChIP) 实验获得更好的结果。

c.与单克隆抗体相比,对微小抗原变化(例如多态性、糖基化异质性或者轻微变性)的包容性更强。

d.可识别与免疫原蛋白质具有高度同源性的蛋白质,还可用于筛查非免疫原物种的靶蛋白。

通常是检测变性蛋白质的首选。

f.多表位通常可提升检测的稳定性。

缺点:a.易产生批次间差异。

b.产生大量非特异性抗体,可能会在某些应用中产生背景信号。

c.由于具有多个表位,检测免疫原序列的交叉反应性非常重要。

d.不适用于探测抗原的特定结构域,因为抗血清通常会识别多个结构域。

单克隆抗体​特点:1.不易产生批次间差异。

2.仅由一种抗体亚型组成(例如 IgG1、IgG2、IgG3)。

如需使用二抗进行检测,应针对正确的亚类选择抗体。

抗体制备:技术要求较高。

应用技术之前需接受专门培训。

需要花费较长时间制备杂交瘤细胞。

优点:a.制得的杂交瘤细胞为持续且可再生产的单克隆抗体来源,而且所有批次均相同,有助于提升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的一致性和标准化水平。

b.单克隆抗体只检测每个抗原上的一个表位,因此具有以下优点:切片和细胞染色产生的背景信号更少。

特异性地检测一个靶表位,不易与其它蛋白质发生交叉反应。

由于具有高特异性,单克隆抗体非常适于用作实验中的一抗,其产生的背景染色信号通常显著低于多克隆抗体。

3.605.2.5人工制备抗体医学免疫学

3.605.2.5人工制备抗体医学免疫学

优点 来源广泛、制备容易、作用全面 结构均一、纯度高、特异性强
缺点 特异性差,易出现交叉反应
鼠源性,易引起超敏反应
10
11
Ab-5
5
单克隆抗体的获得
脾细胞 含B细胞
HAT培养基中 筛选杂交瘤细胞
骨髓瘤细胞
PEG作用下 细胞融合
杂交瘤细胞 克隆化培养
筛选 特异性抗体
大量制备单克隆抗体
6
单克隆抗体的优缺点
优点: 结构均一、纯度高、特异性强、少或者无血清交叉反应、易于制备。
缺点: 1. 单克隆抗体固有的亲和性和局限的生物活性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 2. 单克隆抗体的反应强度不如多克隆抗体。 3. 制备技术复杂,而且费时费工,所以单克隆抗体的价格也较高。
3
多克隆抗体的优缺点
优点: 来源广泛、制备容易 作用全面,具有中和抗原、免疫调理、CDC、ADCC等作用。
缺点: 特异性不高、易发生交叉反应,不宜大量的制备,应用受限。
4
单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Ab) 是由单一杂交瘤细胞产生的,只识别一种抗原表位的特异性抗体。
4. 鼠源性, 易引起超敏反应
7
基因工程抗体
定义: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制备的抗体或抗体片段称为基因工程抗体。
8
基因工程抗体的种类




小鼠抗体
人-鼠嵌合抗体
人源化抗体
人抗体
High 潜在的免疫原性
Low
9
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的区别
多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
定义 不同抗原表位 多种抗体 混合物 杂交瘤技术 单一抗原表位 特异性抗体
人工制备抗体

如何选择合适的单、多克隆抗体及抗原

如何选择合适的单、多克隆抗体及抗原

如何选择合适的单、多克隆抗体及抗原多克隆抗体(polyclonal antibody, pAb):用一种包含多种抗原决定簇的抗原免疫动物,可刺激机体多个B细胞克隆,产生针对多种抗原表位的不同抗体。

所获得的免疫血清实际上是含有多种抗体的混合物,即多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是由单一B细胞克隆产生的高度均一、仅针对某一特定抗原表位的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

通常采用杂交瘤技术来制备,杂交瘤(hybridoma)抗体技术是在细胞融合技术的基础上,将具有分泌特异性抗体能力的致敏B细胞和具有无限繁殖能力的骨髓瘤细胞融合为B细胞杂交瘤。

一、单多抗优缺点二、单抗和多抗的选择如果对抗体的特异性要求高,用量较大或需要长期使用一致的抗体,制备的抗体应用要求多(WB/IP/IF/ICC等),可以选择制备单克隆抗体。

多克隆抗体的特异性较差,即使是使用相同的抗原制备多抗,不同批次间也会存在差异,因而在特异性、一致性方面有很大的局限。

所以在用多抗做免疫检测时,更容易造成背景,例如在WB 中有杂带,在IHC 中背景较深等等。

虽然还存在着交叉反应的问题,但由于多抗识别多个抗原表位,即使是有少数几个抗原表位被破坏或者抗原构象改变,实验的结果也不会受到影响。

另外多抗需要免疫原的量大,如果免疫原制备困难,建议制备单抗。

若对抗体的特异性要求不高,需要做沉淀和凝集反应的检测性实验或者只需做ELISA 检测,可以选择制备多克隆抗体。

多抗相比较单抗仍然有制备时间短、首次制备成本低的特点,在一些情况下也是一种选择。

另外,在相同条件下,使用多抗可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对于丰度偏低的蛋白也更容易检出。

三、抗原的选择抗原的选择可以是天然蛋白、重组可溶蛋白、重组变性蛋白和多肽,抗原质量越高,最终制备高质量抗体的几率也会越大!目前抗体制备常采用重组蛋白或多肽作为抗原。

常规情况下,重组蛋白作为抗原往往含有更多的抗原决定簇,既有空间表位,也会有线形序列表位,对于机体的免疫刺激也会相对充分一些,那么最终获取应用面较广的抗体几率也会大很多,尤其是目的蛋白已证明有修饰或者复杂结构的,一般都会优先选择重组蛋白。

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的用途盘点

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的用途盘点

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的用途盘点单克隆抗体的定义:单克隆抗体是仅与目标蛋白某一特定表位结合的单一抗体。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简洁来说就是将免疫原注射到宿主动物体内产生免疫反应,之后把 B 细胞从脾脏中移出,单种 B 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为 B 细胞杂交瘤,成为一个永生化胞株。

这样一来,杂交瘤的 B 细胞就会始终产出只识别单一表位的单克隆抗体,通常这个胞株会有一个特定的克隆号(clone number),用来与其他胞株区分。

杂交瘤接下来可以被注射到小鼠的腹腔中大量生产,杂交瘤分泌富含抗体的一种液体,被称作腹水,用注射器抽取纯化,就可获得大量的单克隆抗体。

多克隆抗体定义:多克隆抗体是指与目标蛋白上多种不同表位结合的多种不同抗体. 多克隆抗体制备:多克隆抗体的第一步和单克隆抗体一样,都是将免疫原注射到宿主体内产生免疫反应,激活了多种B细胞。

不同的是免疫过后,多克隆抗体就直接从免疫宿主的血清中分别出来,或接着进行纯化,没有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的过程。

一旦宿主动物死亡,需要免疫新的动物,这时血清中的抗体就会有所不同。

虽然多抗每批次有稍微差别,但是由于它识别的表位多,这个差别影响并不算太大,而单克隆抗体虽然价格偏高,可是特异性更强更稳定。

可以说单抗和多抗是各有各的优点。

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的用途:1、定义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有用性的两个关键特征涉及它们各自对抗原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2、抗体的特异性是由其结合域和目标抗原之间的相对亲和力打算的,而其他分子是存在的。

对这种特异性的利用对免疫学讨论人员和临床医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由于很多应用都是利用多克隆和/或单克隆抗体来特地检测目标分子。

结合抗原特异性,抗体的灵敏度是一个重要的参数,打算了它在试验室的有用性。

3、高灵敏度的抗体特别适用于诊断应用,如免疫沉淀、West Blot 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由于它们能够识别低水平的目标抗原。

免疫沉淀是一种分析技术,通过使用特异性结合抗原的抗体将抗原从混合物中分别出来。

抗体药物的分类,并举例说明

抗体药物的分类,并举例说明

抗体药物的分类,并举例说明抗体药物是一类利用人工合成的抗体来治疗疾病的药物。

它们通常通过干预免疫系统的功能,针对特定的分子或细胞实现治疗效果。

抗体药物的分类可以基于它们的来源、结构、以及作用机制。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抗体药物分类及例子:●来源分类:1.人源化抗体:通过改造小鼠源抗体的一部分结构,使其更接近人体抗体,减少人体对抗体的免疫反应。

例子:Infliximab(Remicade),Adalimumab(Humira)。

2.全人源抗体:完全由人类细胞合成的抗体。

例子:Omalizumab(Xolair)。

●结构分类:1.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ies,mAb):由单一克隆细胞产生,特异性强。

例子:Trastuzumab(Herceptin),Rituximab(Rituxan)。

2.多克隆抗体:由多个不同的克隆细胞产生,相对不太特异。

例子:Antithymocyte Globulin(ATG),Rho(D) Immune Globulin(RhoGAM)。

●作用机制分类:1.免疫调节抗体:调节免疫系统活动,包括抑制炎症和调解免疫应答。

例子:Infliximab,Adalimumab。

2.细胞毒性抗体:直接杀伤或抑制恶性细胞。

例子:Trastuzumab,Rituximab。

●应用分类:1.抗肿瘤抗体:用于治疗癌症,通过不同机制抑制肿瘤生长。

例子:Pembrolizumab(Keytruda),Nivolumab(Opdivo)。

2.免疫调节抗体: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调节免疫系统活动。

例子:Adalimumab,Rituximab。

这些分类和例子仅为概括性说明,实际上,抗体药物的研发和使用在不断发展,涉及到越来越多的疾病领域。

不同的抗体药物在不同的治疗场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有很多区别首先
1.制备上的区别经过特定抗原处理过的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通过细胞融合的方法得到杂交瘤细胞,经HAT培养基筛选、ELISA检测效价后就得到阳性克隆株,最后进行细胞培养或将细胞注入到动物(一般为balb/c小鼠)腹腔中用腹水培养,收集上清/腹水纯化后就能得到单克隆抗体。

而制备多克隆抗体就没有单克隆抗体繁琐,只需将抗原(纯度越高越好)直接注入到动物体内进行免疫,经过3~4次免疫,ELISA测其效价合格后,收集血液离心得到上清,纯化后即能得到多克隆抗体。

因此制备多抗的周期就比单抗的短,首次制备价格也比单抗要低。

2.应用上的区别单抗和多抗都有各自鲜明的特点与优势。

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高,一旦制备成功就可以永续的生产完全一致的抗体,因此可以对其特异性进行全面、系统地验证。

但如果所识别的抗原表位被破坏,实验的结果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这也是单抗的缺点之一。

而多克隆抗体的特异性较差,即使是使用相同的抗原制备多抗,不同批次间也会存在差异,因而在特异性、一致性方面有很大的局限。

所以在用多抗做免疫检测时,更容易造成背景,例如在WB中有杂带,在IHC中背景较深等等。

虽然还存在着交叉反应*的问题,但由于多抗识别多个抗原表位,即使是有少数几个抗原表位被破坏或者抗原构象改变,实验的结果也不会受到影响。

在相同条件下,使用多抗可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对于丰度偏低的蛋白也更容易检出。

曾经掀起强烈舆论风暴的“黄金大米”事件,终于被证实了——孩子确实被用来作为转基因大米的试验对象。

“黄金大米”3名幕后当事人已被相关单位撤职,中国疾控中心等几家责任单位也公开道歉。

在道歉问责之外,这起事件留下的深刻教训,值得长久反思。

首先,对于有些科研人员来说,他们站在科研的最前端但是却没有最起码的科学精神,他们做出这种无视规章制度、无视伦理道德,仅仅在利益的驱使下打着科学研究的旗号就将无辜的孩子作为实验对象的行为,是一种十分恶劣的污职失职行为。

即使那些孩子吃下的“黄金大米”,是“无害”的,这种行为也严重违背了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以及科研的学术道德,同时伤害了人们的情感伦理,触犯了公共责任的底线。

其次,对孩子和家长[微博]来说,“黄金大米”试验,剥夺了他们最起码的知情权,他们根本就不知道那是转基因产品,这种做法,极大地威胁到人的健康和安全,侵犯到公众的人格与尊严,最终只会给受害者留下长久难以祛除的阴影。

造成这起恶劣事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利益的驱使。

“转基因水稻”本身包含着各种利益主体的诉求,这种“黄金大米”一旦试验成功被大规模生产,整个世界粮食行业与产业都会发生改变,牵动的利益难以估量。

而“黄金大米”试验,相关政府单位和科学机构也可能从中获得利益。

那些从事此项科研的执行人员,目标指向则是学术利益,目前在国内,发表论文的级别和数量依然是评定职称等的重要标准,许多国外机构或以巨额项目资金,或以国际权威的知名杂志共同署名发表论文,对一些专家学者进行利诱,使他们在这些项目面前丧失了理性,为了名和利铤而走险。

此外,这项试验相关的当地政府部门和学校,也都可能存在着特定的利益诉求。

第二,第二,监管的缺失。

伦理审查是保护受试者的不可或缺的手段,也是保障科学研究不违背伦理的基本屏障。

但是在我国,到2007年,才有了《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试行)》,这个试行办法既不完善,同时也在实际操作中没有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现实中,不管是伦理审查还是监督,大多流于形式。

科学伦理审查的程序没有严格遵守,监管部门的责任没有尽到位,那么出现“当事人私盖的公章就可以轻易骗过伦理委员会的审查”,也就不足为奇了。

“黄金大米”事件给我们带来的最大教训是充分尊重公众知情权,严格遵守科学伦理,认真履行相关程序,那么如何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才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重点。

一方面,科研人员的利益诉求急需肃清。

追求学术创新无可厚非,但遵守科学精神是开展试验必须恪守的前提,它不仅要求科研人员严守科研诚信、职业道德、医学伦理,还意味开展每一项试验都要尊重科学、遵守程序、服从规则。

只有从源头上肃清科研人员的利益诉求,人体试验也就变成了无根之木。

另一方面,审查制度尚待规范。

虽然我国的伦理审查开展时间较短,但是这并不能成为审查出现漏洞的原因,更不能成为推卸责任的挡箭牌。

只有完善伦理审查制度,并加强对科研的监管才能为更多真正造福于人类的科研项目提供保障,也才能为更多的人民大众分享到安全、有效的科研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