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二写人(细节描写、典型事例)

合集下载

【精品】典型事例写人(指导)(可编辑

【精品】典型事例写人(指导)(可编辑

典型事例写人(指导)------------------------------------------作者------------------------------------------日期2010——2011 学年度第二学期2010——2011 学年度第二学期2010——2011 学年度第二学期2010——2011 学年度第二学期鲁迅的《藤野先生》一文和胡适的《我的母亲》一文是第一单元乃至整本教材很重要的两篇文章,但要学生通过文字去把握文章的结构线索、思想感情还是比较容易的。

但我觉得光从文章的线索结构、思想感情角度处理真是有些大材小用。

于是在《我的母亲》的最后一个课时,我抽出10分钟时间,专门罗列了两篇课文的结构,写好作文,绝非易事,只有勤学勤练,才能让自己的作文水平有所提高,我们在教学中,应抓住经典文章,在品读文章的同时,更应把握作者的写作技巧。

尽管现在是初二,不提倡把学生囿在某个圈子之内,但毕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啊!写好一篇写人作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写好人物的形象。

2、抓住人物的特点。

3、选用典型事例。

4、运用细节描写。

下面咱们就来一条条的讲解周老师:写好人物的形象。

人物的形象,一般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

人物的外貌,就是人物的外形特征,包括容貌、衣着、姿态、神情等等。

外貌描写首先必须从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出发,要求抓住人物的本质特征,有选择、有重点地描写。

人物的语言包括人物的独白,对话,交谈以及语气。

“言为心声”。

人物的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表现。

因此成功的语言描写能恰当地表现人物的身份、年龄、思想、品质、作风和个性特点。

描写人物语言时,要注意符合人物的身份,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相互间的关系。

描写人物的动作时,不仅要写出人物“做什么”,还要写出“怎么做”。

心理活动是无声的语言,是直接表现人物精神面貌,思想活动的手段。

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时,要注意把心理活动产生的原因叙述清楚,还要注意与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结合起来。

第二单元写作技法指导:用典型事例和细节描写表现人物-高一语文作文同步讲解训练课件+教案

第二单元写作技法指导:用典型事例和细节描写表现人物-高一语文作文同步讲解训练课件+教案
二十多年过去了,昔日的小手已经长成一双男子汉的大手,昔日的泥石路已经变成柏油路,昔日 年轻的母亲已经皱纹满面,手指枯瘦,但她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
年迈的母亲与壮年的儿子一起过马路,母亲停下来,伸出右手 准备拉着儿子的手过马路——在母亲的心中,儿子永远是当年的 小孩,母爱一直未曾缺席。“突然停了下来”“把菜篮挎在臂弯”“腾 出右手,向我伸来”,描写具体,场景真实、鲜活,让读者身临其 境。
一 教材原题
教过两代人的山村小学教师,抗击疫情护佑生命的医护人员 ,精心擦拭每一块玻璃的保洁阿姨,春耕秋收辛勤劳作的农民,等 等。生活中,有很多平凡的劳动者值得我们关注,发生在他们身上 的不少事也可能触动我们的心灵。写一个你熟悉的劳动者,不少于 800字,题目自拟。
要求:仔细阅读,认真体会“关注事例和细节”的要求。
文段写外婆为了祭奠外公化,并且渗透了情感。作者通过这些生活中的小事,集中表现了外婆对外公的深切思念。
2.写活细节
所谓“细节”,指的是所记人、事、景中的细枝末节,如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神 态,生活中细小的事件,环境中细小的事物,等等。细节是文学作品中描写人物形象、事 物状态、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的最小的组成单位。在写人的文学作品中,细节描写尤为重 要。通过真实、独特、生动的典型细节的描写,能够避免空泛、平铺直叙的表述;能够鲜 明、形象地突出人物性格,丰富人物形象;能够生动、有效地连接故事情节,构成人物关 系;能够烘托环境气氛,渲染人物情态,增加作品的形象性与生活气息。没有细节,就没 有艺术。同样,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物形象。
我们之所以经常被先进人物事迹感动,是因为这些事迹反映了人间的真 善美,表现了人们对美好事物共同的追求。也许我们身边没有名闻遐迩的 “楷模”和“新闻人物”,但一定会有美好的人与事。能发现人世间的美好, 能从身边找到值得学习、尊敬的人物,生活和写作都会变得有意义。

写人记事作文600字范文(通用八篇)

写人记事作文600字范文(通用八篇)

写人记事作文600字范文(篇一)我喜欢雪,它飘飘洒洒,把大地装扮成一个粉装玉砌的世界,给人们带来丰收的希望。

我爱雪,每当下雪,我总喜欢用手接住那片片雪花,看着它在我手中融化;我还喜欢在雪中奔跑,享受那无拘无束的快乐,真盼望能下一场大雪。

寒假中的一天,天空灰蒙蒙的,略微有点泛白,呼啸的西北风吹在人的脸上,像刀割一样。

“下雪啦!下雪啦!”楼下那一阵阵惊喜的喊叫声把我唤醒了。

我迷迷糊糊还想再睡一会儿。

刚闭上眼睛,我又像触电般坐了起来。

下雪了!我心里一惊,翻身从床上爬起,顾不得穿衣服披上外套便来到窗前,打开窗户一看,哇!可不是,天地间一片白茫茫,天空中还下着洁白晶莹的雪花,雪花徐徐飘下,如芦花,似柳絮,像轻悠悠的鹅毛,无尽无休地飘着、飘着,宛如那美丽的银蝶在院中翩翩起舞,又像一群穿着白纱裙的小舞女,伴着天空传来的音乐,轻盈地在空中飘舞着,旋转着。

我把表妹和表姐一起叫到了楼下。

表姐提了一个建议:“要不我们来打雪仗吧!”“好啊!”我和表妹异口同声的说道。

我们一路小跑着来到了公园。

我开始给我们三个人分地盘,刚好,公园里就有三块差不多大小的三角形草地,上面铺满了雪。

游戏开始了,规则是:谁被对方击中的雪球次数多,就罚他对一个和自己身材差不多大的雪人。

我们都开始不停的往地上随手抓了一把雪,开始搓起雪球来。

我动作快,看他们还在埋着头继续搓着雪球呢,于是我双手各抓起一个雪球向她们抛去,“YES我真准啊!”我在心里暗暗喊道。

“啊——啊——”表姐和表妹中了我的“炸弹”后尖叫了起来,而我却“哈哈”大笑起来。

她们本来已经非常生气了,被我这么一笑,她们可以说是暴跳如雷了。

她们已经不管三七二十一了,开始疯狂的“攻击”我,谁叫我扔的太准了呢!我就像一只小兔子似的,一会儿窜到这棵树后面,一会儿窜到那棵树后面。

过了好一会儿,终于,她们的气消了,不再“攻击”我了可我已经名正言顺的变成一只“小白兔”。

最后还是我受了惩罚。

寒假,漫长而短暂,愉快的事情真的很多,就像五彩的泡泡在身边一个个炸开,美丽而烂漫。

五年级 写人阅读二

五年级 写人阅读二

专题训练(一)盲婶我家斜对面有一家馄饨店。

店主姓夏,因高度近视,人们戏称她为瞎婶。

瞎婶煮的馄饨鲜美无比,青花瓷碗里的虾米也别有滋味。

因而,尽管有时我多吃到了一两只馄饨,但我还会得寸进尺,要求瞎婶添加一小勺虾米。

星期天下午,我闲得发慌,揣了一个空瓶子,准备捉几只蜻蜓。

我蹑手蹑脚挨近一株玉米秆,上面停立着一只老虎蜻蜓。

可我的手指只抓到一片玉米叶子,老虎蜻蜓早就机敏地飞走了。

我紧追不舍,从一扇虚掩的院门钻了进去,却不见了老虎蜻蜓的踪影。

这时,我闻到了一股熟悉的鱼腥香味,一只紫褐色的圆形支着一只白色纱布罩子,纱罩下面铺晒是一层白花花的小虾米。

小虾米勾起了我对泡泡馄饨、对虾米汤的美妙记忆。

我忍不住嚅动着两片嘴唇,吞咽着口水。

我转动脑袋,睁大双眼,警惕地东张西望。

当我确定四周无人时,便迅速把手伸进罩子下,抓了一撮虾米,迫不及待塞进嘴里。

虾米的尖嘴戳痛了舌头和上腭,我全然不顾,上下牙齿加快频率咀嚼着。

还没晒透的虾米,少了点松脆,多了点韧性,有点儿腥味,也有点儿甜糯的味儿。

虾米刚咽下喉咙,我不由自主又把手伸进了罩子……鬼使神差,一不做,二不休,我从口袋里掏出装小昆虫的空瓶子,快速旋开瓶盖,掀开窗纱罩子,抓了一把虾米往瓶子里灌……“吱呀——”就在这时,院里响起了一声清脆的声响。

院门口出现了瞎婶微驼的身影,正慢慢地朝我走来。

我拿起瓶子迅速撤退,心慌意乱中,手肘碰翻了竹匾,手里的瓶子、竹匾里的虾米一起散落在草丛里。

躲在玉米丛中,不敢发出半点声响,静静地看着,等待着。

瞎婶把虾米放进米箩,用井水仔细冲洗着,然后拿着米箩进了里屋。

我不失时机,迅速溜向院门,悄悄拨开门闩,逃出瞎婶的后院。

我如释重负,双手胡乱抹着头上、脸上的汗水,嘴里长长地吁了一口气。

每天路过瞎婶馄饨店,脚下有点儿迟缓,我偷偷朝店里瞄了一眼,灶台上方搁板上摆放着一个药瓶。

我做贼心虚,不敢停留脚步,赶紧转过头去,急急地走了。

一连几天,我在睡梦中都会看到一些小虾米,不停地在我眼前上下飞舞,针尖似的嘴巴扎得我脸上生疼。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写作写人要关注事例和细节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写作写人要关注事例和细节
对典型事例进
某同学想写他的姥爷,希望突出姥爷的勤劳能干、热心善良、关爱家人
的模特拟点练,习选出典型的事例并考虑详略安排。
勤劳能干、
关爱家人
1.姥爷不识字,凭用眼看,学会修车。木工电工都会一点儿。 2.大家爱找姥爷帮忙,尊敬他。姥姥总是埋怨姥爷帮人白干活,姥爷沉默不语。 3.姥爷退休后闲不住,打零工干活。 4.姥爷喜欢种花,选择不同配比的肥料,悉心照料。 5.姥爷不爱去饭馆,在家做饭爱做面食。 6.姥爷自己结网打渔,鱼总是分给周围朋友。 7.姥爷学会用手机网购,很得意。 8.疫情期间,姥姥生病住院,姥爷不放心,执意独自陪护。 9.我想种丝瓜、养小鸡体验自然,姥爷都满足。
• ①细节不典型 • ②描写不具体 • ③描写不生动
【失误段】 我们孙老师长得非常漂亮。
【升格段】
• 孙老师脸若银盘,眉不画而翠,眼似水杏,唇 不点而红,身材高挑,体态轻盈。即使我再匆忙再 烦躁,都会因见到你的顿时间安静下来。同学们总 会在遇到你的时候忘却了自己,忽略了世界,只会 驻足凝视你,认真欣赏你的容颜。
(3)立体全面
1.写著作;2.办讲座;3.关心中小学生的科学教育。→ 热心科普
4.对转导师学生的“接盘”和“兜底”;
5.根据学生特点定制个性化发展计划;
→责任担当
6.鼓励帮助西藏等地区考生报考研究生。
4.做好详略安排 1.抱小孩的女顾客; 2.赶火车的顾客; 3.不讲理的女顾客; 4.面带病容的女顾客(详写); 5.克服焦虑认真工作; 6.农民顾客的质问; 7.过去遭兵痞打骂; 8.刻苦钻研(略写); 9.顾客的安慰及感谢; 10.群众来信赞美。
方法探究
选用典型细节,真实细致描画
抓住人和物的典型特征,运用美术笔法, 精工细笔,描画出人物的细部相貌和事件的细 微进程。这是细节描写最常见常用的方法之一。

一枝一叶总关情——典型细节描写

一枝一叶总关情——典型细节描写




C、高一刚住校,我很想家,就打电话回家,“叮…… 叮……”电话通了,我仿佛看见妈妈正在洗衣,听到铃 声,她立即放下衣服,跌跌撞撞地奔向电话,嘴里还不 停地说:“别着急,我来了!”她哪里知道我根本听不 到!“喂?秀,是你吗?”是妈妈的声音!我的眼泪一 下子流了出来。“妈,我想你!我……”我说不下去。 “我也想……想你!”我感受到妈妈的颤抖,她一定是 一边笑着,一边流着泪…… (评语:增添了心理、语言细节描写。“我”与母亲相 思之情表现得更真实、更生动、更浓烈,语言生动。) 小结:细节描写的作用——使文章从枯燥走向生动,从 模糊走向真实,从平淡走向深刻。
六、事例展示
《母亲》 我有一个好妈妈,慈祥的脸上永远带 着和蔼的笑容。因为她没有念过多少书, 所以总是一个劲地督促我要好好学习,她 在生活上对我百般照顾,给我买衣服,做 好的饭菜。在学习上对我无微不至地关心, 给我钱买学习资料,经常给我找家庭老师, 利用星期天给我补课。这些都体现了伟大 的母爱。
……不知什么声音把我从梦中惊醒,我睁开眼睛看 看,厨房的灯已经亮了,不时传来锅碗的轻响。我 顺手拿过桌上的闹钟,借着从厨房射过来的光看了 看,快到五点。妈妈为让我上学不晚点,已经起来 在做饭。 我翻过身,细听着厨房里的声响。“哗-----”, 妈妈轻轻地舀水;“哧----”这是妈妈在开煤气炉, “卡啦”,这是妈妈在拿碗筷。在静静的清晨,这 声音是多么的清晰,又是那样的熟悉。
三、细节描写作用




A、缺乏细节描写的文章片段: 高一刚住校,我很想家,就打电话回家,接电话的是母亲, 我说,妈妈我想你,妈妈说她也想我…… (评语:只见概述不见描写,更不见细节,语言枯燥,人 物形象模糊,感情平淡。) 有细节描写的片段: B、高一刚住校,我是那么的不适应,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 陌生,陌生的同学,陌生的教师,陌生的教室,陌生的学 习内容,连自来水里流出来的水都是陌生的,晚上醒来, 想起妈妈的笑脸,爸爸的大手,奶奶的唠叨,爷爷的叮咛, 泪水一下子就流了出来…… (评语:增添了心理细节、肖像细节描写。“我”的思家 之情表现得更真更切,排比修辞使语势强烈。)

《写人作文指导——细节描写》优秀课件(共26张PPT)精选全文

《写人作文指导——细节描写》优秀课件(共26张PPT)精选全文

听:窗外“呼呼”的风声,悠长而凄厉,像极了女人的哭声,老旧的木梯上又传来了“咯噔咯噔”的脚步声,越来越近。周围一片寂静,只听见自己的心跳声“砰砰砰”。只听到钟摆的声音“滴答,滴答”外面起风了,风撞击着窗户,发出虎啸般的巨响。一只猫“喵”的一声惨叫
看:不知哪里来的野猫站在窗台上,铜铃大的眼睛发出冷冷地亮光。窗帘后一个黑影,披头散发,若隐若现。窗外树影婆娑,在风中摇晃不定,好像是一只多脚怪物。想:是不是有鬼啊,好像真的有幽灵啊!万一有小偷进来怎么办?小偷来了他会把我绑起来,用毛巾把我的嘴塞住,不让我喊叫,然后偷我家的钱,搬走我家的电视机,爸爸妈妈快点回来啊,快来救救我啊!
感:像是有一只冰凉的手搭在我肩上,我全身的寒毛都竖了起来。全身不停的颤抖,心都快跳出来了。做:我跑进房间,锁紧房门,一头钻进被子了,裹得严严实实。我抓起了一把水果刀,两手死死地握着,护在胸前,眼睛环顾四周,生怕有人突然袭击。我两手合拢,求菩萨保佑。
综合版:爸、妈上街去了.我一个人呆在家里。窗外树影婆娑,在风中摇晃不定,好像是一只多脚怪物。(看),老旧的木梯上又传来了“咯噔咯噔”的脚步声,越来越近(听),我便以为小偷来了,吓得说不出话来,浑身竖起了寒毛(感)。假如小偷来了他会把我绑起来,用毛巾把我的嘴塞住,不让我喊叫,然后偷我家的钱,搬走我家的电视机(想)。我不敢捉小偷,所以跑进卧室里,锁起房门,躲在被窝里(做)。在被窝里,我一直祈祷:菩萨保佑,爸、妈,赶快回来吧(想)!“
善用修辞,加强艺术效果
1、她的脸上没有肉,罩着一层饥饿的青黄色的薄皮。身体又瘦又直,像根竹子。 2.她比刚上学那会儿长高了不少,仍很瘦弱,像根细细的蒜苔。3.她又瘦又长,发青的脸,发青的脖子,站在竖着旗杆的高台上,活像是拴在那儿的一条长丝瓜。 4.本来丰腴的她,日渐憔悴,消瘦,以至才四十三岁年纪就变得如此苍老,虚弱多病,像秋日池塘里的一枝残荷…… 注意:使用修辞手法要恰当,不能为了修辞而修辞,选择适当的喻体很重要。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5单元 习作例文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5单元 习作例文

习作例文·习作:形形色色的人两篇习作例文《我的朋友容容》和《小守门员和他的观众们》,例文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示范了具体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并通过批注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如何运用这些方法。

《我的朋友容容》这篇例文叙述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 容容每天热心地帮助“我”取报纸,有天“我”忘了尊重容容的“权利”,自己去取了报纸,容容委屈地跟奶奶哭闹,“我”赶紧把报纸放回去,她这才高兴起来。

第二件事,容容对寄信产生了兴趣,把“我”的信封拿去,装了片树叶塞进邮简,并忍不住告诉“我”她给“我”寄信的事。

第一件事中,“搬”“爬”“踮”“取出”“奔来”等一系列对容容动作的描写,说明“取报纸”这件事对容容来说并非轻而易举,但她每天早上“总是”这样做,并为此兴奋不已,把做这件事看成是自己的“权利”,表现出容容的天真可爱、忠于职守。

第二件事中,给“我”送来信后那一连串关于信是什么、如何能把信寄出去的追问,以及给“我”寄来信后,看“我”怎么也猜不出信中那片叶子的奥妙,忍不住告诉“我”的那番话,把容容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天真可爱的特点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例文有四处批注,引导学生学习例文的写法。

第一处批注,提示了例文对容容动作的描写表现出她取报纸的不容易;第二处批注,提示了例文如何从“一天没有取到报纸就发脾气”这个典型事例中表现出容容“忠于职守”的特点;第三、第四处批注,提示了例文如何从语言、动作、神态等具体描写中表现出容容天真可爱、好奇心强的特点。

课后题引导学生结合批注,思考例文写人的方法及这些方法的表达效果。

《小守门员和他的观众们》这篇例文描写了放学后孩子们在空地上踢足球,小朋友和过路的叔叔“观战”的场景。

与《我的朋友容容》不同,本文主要描写了同一个场景中不同人物的表现。

例文通过外貌、动作、神态等描写,明确了小守门员的身份,表现出他尽责的特点,也表现出观众们的不同特点。

例文的两处批注,提示了对人物外貌、动作、神态等所作的描写及其表达效果,引导学生学习例文的写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阅读训练(二)学习目标:一、抓住人物的语言举止,体会人物的个性和品质。

二、通过典型事例,分析人物形象。

智慧小锦囊一般写人类文章以人物描写为主,通过对人物在具体事例中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及细节的描写,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

在阅读此类文章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分析人物的外貌。

外貌描写是作者对人物容貌、神情、姿态、服饰等方面的描绘。

人物的外貌往往反映人物的个性和内心。

阅读时可以分析人物外貌来了解人物的内心变化及个性特点。

(二)、读懂人物的语言。

语言是人类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

文章对人物语言的描写能反映人物一定的思想、个性和心理特点。

读文章时分析揣摩人物的语言,有助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三)、分析人物的动作。

人物的动作同样能反映人物的个性。

在阅读文章时要细细地品味,并感悟其特别的地方。

(四)、分析人物的心理。

人物的心理泛指人的思想、感情等活动。

对人的心理上活动描写能直接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一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往往是靠许多心理描写来突出人物个性的。

心理活动刻画得好,人物品质就表现得更加丰富多彩,就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注意侧面烘托描写的作用。

一、选择题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1、李老师的眼睛双眼皮儿,乌黑的眼珠儿又圆又大。

乍一看并没有什么特别,可是你仔细一瞧,李老师的眼睛还会说话呢!()2、铁人睁大了眼睛,“哦???咳!”他向司机喊道:“掉头,回去!”()3、他在我身边坐下,用手抚摸着我的头,亲切地说:“丽敏,你的心情我理解,这都不怪你。

以后我哪儿做得不对,你尽管提出来,别闷在心里。

不过,我相信我会做一个比你想象的要好得多的爸爸。

”()4、小磊赶忙把臭水连鱼一块倒掉,抄起桌上的笔墨,夹着瓶子奔出家门。

屋子里柜子张着嘴,椅子翘着腿,抽屉伸着舌头,都在责骂小磊不把它们放好。

小磊冒着满头大汗,一路上也不住地责备自己。

等他气喘吁吁地跑进校门时,校园里早已鸦雀无声了。

()5、我在想,这么大年纪了,还在用自己的微薄之力为社会做着贡献,真了不起;再想想自己,只图个人方便,却给别人带来了麻烦,惭愧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1品读任务星期天,我正在家中做作业,妈妈叫我去买肉。

我想妈妈可能是让一家人在今天改善..一下伙食吧,所以我高高兴兴地答应了。

我提着菜篮向菜场走去,呵,今天卖肉真好,瘦肉特别多,肉也很鲜。

我巴不得立刻能买上,因为我还有好多作业要做呢。

可是,再一看,队伍长长的,起码有二三十人,轮到我还得好大一会儿。

我心里真有点急,一抬头,看见同院的小琴她正在前面的人缝里半侧着身体,把一只手伸在胸前,半隐半露地暗暗向我打招呼。

这下有门了,我悄悄地走到她身傍,站在她前面……这要是在几年前呀,我才不管排不排队呢!买东西不“插队”,总觉得没本事,像“亏”点什么似的。

现在社会风气已好转,遵守公共秩序已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

《小学生守则》上也要求我们“遵守公共秩序”,想到这里,我站在小琴前面,心里很不是滋味。

我把头埋得低低的,总觉得人们都在看着我,指着我的脊背数落..我:嘴上学雷锋,行动对不上号,还是个少先队员呢!我的心“咚咚”直跳,脸也发起烧来,我赶紧用胳膊肘碰了小琴一下,冲着后面努了努嘴……我站在队尾,随着队伍一步一步挪动着脚步,心里逐渐平静下来。

我低下头再看看胸前的红领巾,觉得它更鲜艳,好像把我的脸也映得红彤彤的。

1、给文中带点的词选择一个正确解释。

(在括号内用“√”表示)(1)改善:A .使好一点( )B .改变( )C .增加一些( )(2)数落:A .列举( )B .批评指责( )C .逐个说出( )2、给文章加上恰当的题目:( )3、我插队前后,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你从哪里看出来了?请用“________”画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最后我没有插队的原因是。

5、读完全文,你认为小作者是怎样的一个人?结合阅读文,请说出你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美文品读时刻阅读能力大比拼(一)地震中的父与子1989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矶一带的大地震,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使30万人受到伤害。

在混乱和废墟中,一个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便冲向他7岁的儿子上学的学校。

他眼前,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室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楼的—层左后角处。

他疾步走到那里,开始动手。

在他清理挖掘时,不断地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喊过后,他们绝望地离开了。

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太晚了,他们已经死了。

”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好心人,问道:“谁愿意来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消防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起火爆炸。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难以控制自己,可这样不只你自己,对他人也有危险,马上回家去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人们都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失去孩子而精神失常了。

但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是你吗?”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爸,真的是你吗?”“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儿子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能救出大家。

因为他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事,他都会和我在一起!“现在怎么样?有几个孩子活着?”“这里有14个同学,都活着,我们都在教室的墙角,房顶塌下来架了个大三角形,我们没被砸着。

”父亲大声向四周呼喊:“这里有14个孩子,都活着!快来人。

”过路的几个人赶紧上前来帮忙。

50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小出口开辟出来。

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不!爸爸。

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起,我不怕。

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在经过巨大灾难的磨难后,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1.用横线画出对父亲外貌的刻画的句子,这里所起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对儿子的描写主要抓住人物的什么?从“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可以看出儿子具有怎样的品格?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混乱的废墟中,一个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便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

”中的“冲”可以换成“跑”吗?写出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曲线画出总领全文的句子。

5.“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在句话文中反复出现了几次?这样写有是你么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地震中这位孩子的父亲和其他孩子的父母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这位父亲会采取这种行动?写这位父亲,为什么还要写其他的父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陈嘉庚教子①辛亥革命后,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从新加坡回到厦门。

他()下轮船,()谢退迎接他的人群,独自一人去集通银行审查账目。

当他查阅到儿子阿国生活费的账目时,不由皱起了眉头,急忙叫人把阿国找来。

②陈嘉庚劈头就问:“阿国,你是不是嫌我每个月给你8块银元的生活费太少了?”③阿国点了点头。

谁知陈嘉庚却生气地说:“好啊,你一个中学生,每个月8块银元还不够花。

集美师范的穷学生,每个月4块银元的助学金却能节省一半寄回家去。

你真会花钱啊!”④阿国辩解说:“可你……你已经有几百万钱财……”⑤陈嘉庚一听更生气了,他用拐杖指着阿国说:“不错,我已经有了400万钱财了,我完全可以盖起豪华的别墅,养起大批奴婢。

可是,我的钱是取之于社会,要用之于社会。

我自己不敢乱花,也决不让子孙挥霍!”⑥“挥霍?”阿国低声说。

⑦陈嘉庚把账簿摊到阿国面前,厉声说:“怎么不是挥霍!你好大的胆,竟敢在集通银行支领10块银元。

我已经通知帐房,自下个月起从你的生活费中每月扣回2块银元,5个月还清。

”⑧阿国原先以为父亲这次回来,能多给点钱花,没想到父亲卡得这样紧。

他满肚子委屈地说:“爸爸,你也太……”⑨“太什么?大小气了、太认真了?”陈嘉庚压住心中的怒火说:“为了使你懂得人生要奋斗,不能坐享其成,我对你就要小气,就要认真。

”说完,他气冲冲地走出门去,把阿国一人撇在房问里。

⑩陈嘉庚走出去好久,阿国才抬起头来。

这时,他惊奇地发现,集通银行的叔叔们特地为爸爸布置的那些豪华家具全不见了,房间里的摆设仍旧是一张旧木床,一顶旧蚊帐,就连爸爸从新加坡穿回来的那双皮鞋,也打上了补丁。

看了这些,他的脸“刷”地红了起末,惭愧地低下头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