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视阈下中原文化校本课程资源检视

合集下载

地域文化视野中的高校人文素质校本课程建设——《孔孟之乡地域文化概论》课程刍议

地域文化视野中的高校人文素质校本课程建设——《孔孟之乡地域文化概论》课程刍议



孔孟之 乡地域文化 的表征 与内涵
的一种亚文化 , 具有很强的地域性 、 传统性和独特 性 。 …诸 如 自然环 境 、 史 变迁 、 物古 迹 、 言 ” 历 人 语
文化 、 风俗 民 情 等 等 , 论 是 物 质 的 还 是 非 物 质 无
孔孟桑梓之乡历史文化资源丰厚, 先秦 到 从 近代 , 物质 文化遗 产 与非物 质文 化遗产 叠加 交错 , 形 式多样 。而 始 祖 文 化 、 文 化 与 儒 学 ( 称 为 鲁 或 儒家文化) 运河文化 、 、 水浒文 化在全 国、 省都 全 有 着重 要 的地位 和 影 响 , 孔 孟 之 乡地 域 文 化 的 是
文化人文素质校本课程显得尤为 必要 。地域文化课程的教 学有利 于提升 大学生的人 文素质 , 培养其跨地域文
化的沟通能力 , 并有利 于地 方高校 形成 自己的特 色课 程。在课程 实施 的过程 中应 加强 管理 , 选择 灵活 多样 的 教 学手段 , 立比较科 学的课程评价 体 系。《 建 孔孟之 乡地域文化概论》 课程 的教 学 , 就是一种有 益的 实践与探
亮 点 与特色 。
的, 都是某一区域的具有珍贵价值 的地域文化形 态 。当然 , 这种 亚文化 形态 在 特定 的政治 氛 围 中 , 有时也可上升为主流文化形态 。而如何保护好这 些独一无二的文化资源 , 各地都在探索不同的方 式或实施有效的手段 ; 但最行之有效的办法不外 乎加大对其传承 的力度 , 让更多的人 了解 自身所 处的地域文化的形态与价值 , 从而对其 呵护与弘
为一个重要的商业城市。到明清时发展成为当时
全 国著 名 的较大 工 商 业 城 市 , 在沿 运 城 镇 中 占中 枢 地位 , 称 作 “ 北 小 苏 州 ” 被 江 。此 外 , 留下 了 还 众 多非 物质 文化 遗产 , 享有 “ 曲乡艺海 ” 的美 誉 。 因此 , 我们 在 阐释 儒 家 文 化 与运 河 文 化 的 时 候 , 野主 要集 中在 它们 的地域 特性 。 视 水 浒故 事发 端 于济 宁市梁 山 。水 浒文 化虽 然 历 史没 有那 么悠 久 , 比较 充 分 地 反 映 了这 一 区 但 域 的思 想意 识 与 阳刚气 质 。从 狭 义 上 说 , 浒 文 水

基于地域文化资源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

基于地域文化资源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

基于地域文化资源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作者:李鸽来源:《天津教育·上》2022年第04期近年来,校本课程教育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从校本课程的开发到校本课程的教育实践再到校本课程教学的应用效果,无论是社会实践还是理论研究,均取得了瞩目成果。

随着校本课程教育理论的不断完善,教育领域逐渐形成了关于校本课程的教育共识,即校本课程应充分突出地方差异化特征,明确本校的教育哲学,将当地具有社会影响力和文化塑造力的地域性文化资源作为核心内容,通过采编、改编、新编等方式,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创新,才能真正发挥校本课程在教育人、影响人、塑造人方面的重要意义。

随着校本课程教育理論的不断完善,教育领域逐渐形成了关于校本课程的教育共识,即校本课程应充分突出地方差异化特征,明确本校的教育哲学,将当地具有社会影响力和文化塑造力的地域性文化资源作为核心内容,通过采编、改编、新编等方式,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创新,才能真正发挥校本课程在教育人、影响人、塑造人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地域文化资源价值(一)地域文化资源与校本课程拥有较高契合度校本课程顾名思义,是以学校为单位,根据学校教学理念、教育哲学为导向进行的独立课程教材编纂,学校在开展校本课程开发时,更多时候有着明确的教学方向目标,一般性标准化教材无法满足当前学生群体的学习需求,学校教学需要立足于本校、本地区的教育情况和学生的学习观念,进而选择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形式进行教学创新。

可以认为,校本课程本身便是地区差异化教学的产物。

而地域文化是文化系统中具有鲜明地区特征、同时是经历长期历史沉淀所形成的文化现象。

中国国土面积辽阔,在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中,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鲜明地域文化,素有“十里不同风”的文化特征。

不同地区的地域文化差异显著,相应的文化习惯和文化滋养人、塑造人的方式也千差万别。

现代教育在面向青年、青少年学生群体推进教育实践过程中,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无法真正脱离教育对象的文化背景而独立存在,高质量的教育工作一定是与学生自身的文化习惯、文化认知相适配、相融合的。

深挖细掘,找寻特色学校建设的突破口

深挖细掘,找寻特色学校建设的突破口

深挖细掘,找寻特色学校建设的突破口学校建设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每个学校都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和亮点。

如何深挖细掘,找寻特色学校建设的突破口,成为了当前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在当前激烈竞争的教育环境中,学校要想立足发展,就需要找到自己的特色,做出各自特色办学的突破,这样才能在众多学校中脱颖而出,受到社会的认可。

本文将深入探讨如何发现并发展学校的特色,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学校建设的突破性改革。

一、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特色地域文化是一个学校独有的资源,是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方面。

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和传统,学校可以精心挖掘本地优秀传统文化,将其融入学校教育教学之中。

比如一些名山大川、历史古迹等,可以用作学校教学资源,设计相关课程,让学生近距离接触、了解和感受这些历史、文化资源。

这样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对地域文化的认同感,也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学校可以深入挖掘本地的传统美食、表演艺术、手工艺等,通过开设相关的兴趣班、文化体验课,让学生感受到浓厚的地域文化氛围,培养他们对地方文化的热爱和认同,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比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去当地的土特产店学习手工制作,或者请当地的艺人给学生表演传统节目等,加深学生对本地文化的了解和兴趣,培养他们的地域文化自信心。

除了地域文化,学校还可以深入挖掘学校内部的优秀文化资源,比如学校的历史沿革、校园精神、优秀校友等,都可以成为学校特色建设的突破口。

通过举办知名校友演讲、主题校园文化活动等方式,将这些资源有效地运用到学校建设中,使其成为学校特色的亮点,为学校的品牌塑造和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二、发展个性化教育特色个性化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之一,学校可以通过发展个性化教育特色,来实现自身的突破。

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因此学校应该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为他们提供更加贴近实际的教育服务。

个性化教育特色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个性化教育特色的发展,首先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特长培养,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特长,培养自信心和创造力。

基于地域文化视野的校本课程资源开发

基于地域文化视野的校本课程资源开发

•成果分享基于地域文化视野的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三明市列东中学纪小华校本课程是学校相关人员联合学生及家长或社区人员等自主或合作开展的、目的在于满足本校学生学习需求和发展要求的一切形式的课程开发活动,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课程创生的过程。

校本课程开发在当前课改背景下具有非凡的意义。

校本课程在加强课程对于地方、学校以及学生的适应性,加快学生个性化发展、教师专业化成长、学校特色发展。

一、校本课程开发融入地域文化的意义地域文化是某个地域的人们在特定范围内,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一种文化形态。

地域文化具有丰富内涵和重要的语文课程价值。

1.可以丰富课程资源。

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社会即学校、生活即课堂”的观点,大语文观亦认为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这种观点里面显示出一种广义的课程资源观点o教科书并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地域文化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非常宝贵的资源理应成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充分开发地域文化,扩大视野,把能作为教学之用的多姿多彩的课程资源纳入其中。

校本课程能够发挥地域特点,把生活融入课堂,使语文学习贴近生活,充满生活趣味,生动活泼可知可感。

因学校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所在地域的文化也各不相同。

选择学校所在地域文化作为课程资源进行开发,更能凸显学校特点。

2.可以传承地域优秀文化。

地域文化承载着某个地域的文化形态,具有地方特色。

如若不学习、发扬,年轻一代就会对其慢慢淡漠。

一线教师通过收集、思考,把地域文化进行系统地筛选、提炼,同时在国家课程框架下,把地域文化要素融入到校本课程中去。

通过教师组织开展的各种活动,原来抽象、模糊的地域文化才能变成学生可以接受的、具体的、明确的、可触摸的概念。

校本课程的实施,使地域文化有可能参与到学校教育中去,地域优秀文化得以通过校本课程得到传承。

3.可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对于本地的地域文化,由于就在学生身边,学生感到既亲切又熟悉,对于这样的课程资源,学生乐于接纳,容易响应。

地域文化的校本课程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素养的探究

地域文化的校本课程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素养的探究

地域文化的校本课程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素养的探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校本课程中,地域文化的融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地域特色和文化传统,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通过地域文化的课程设计,学生不仅能够学习相关知识,还可以培养地理学科素养,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探究地域文化在校本课程中的应用和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素养的有效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文的研究,将进一步探讨地域文化对于地理学科素养的影响,探讨地域文化在校本课程中的实际运用情况,以及有效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素养的方法和策略。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探究地域文化在地理学科中的重要性,以及校本课程如何影响学生地理学科素养。

通过分析地域文化在校本课程中的应用和有效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素养的方法,旨在为提升学生地理学科素养提供有效策略和方向。

本研究还将通过案例分析来深入探讨地域文化与地理学科素养的关系,从而进一步阐明地域文化的校本课程对学生地理学科素养的重要性。

最终,结合未来研究展望,为未来地域文化的校本课程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素养提供新的思路和建议。

通过研究地域文化的校本课程对学生地理学科素养的影响,可以促进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跨学科综合素养,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

2. 正文2.1 地域文化在地理学科中的重要性地域文化在地理学科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地域文化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学主要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

而地域文化作为人类活动的一部分,反映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影响着地理环境的演变和地域空间的分布。

了解地域文化能够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地理学科的内容。

地域文化在地理学科中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人文、社会等信息,通过深入了解和研究地域文化,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地区的地理特点、人文景观和发展规律。

这有助于学生拓展视野,加深对地理学科的理解和认识。

地域文化也反映了地域的特色和特点,通过挖掘地域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地理素养。

挖掘地域文化优势,建构园本特色课程

挖掘地域文化优势,建构园本特色课程

挖掘地域文化优势,建构园本特色课程摘要:地域文化资源蕴含教育价值,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开发融入地域文化的园本课程,有利于从中拓展视野与汲取营养,构建与提升校园文化,同时,有利于优秀地域文化的传承,丰富园本课程资源,培养幼儿的文化兴趣,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地域文化;园本课程;齐鲁文化是先秦时期齐鲁国地盘对照至今山东形成和发展的一种地域文化,包括道家文化、兵家文化、法家文化、墨家文化以及阴阳、纵横、方术、刑、名、农、医等。

其中最核心是儒家文化。

据当代作家田茂泉说,进入秦汉以后,齐鲁文化逐渐由地域文化演变为一种官方文化和主流文化。

从独具特色的海洋文化、东夷文化出发,日照向传统文化要动能,通过一批“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日照特色”的文化产业项目塑造城市的气质和内涵,点亮高质量发展的新名片。

一、用“心”体验.引入本土文化资源传统文化是在古老历史沉淀中形成的,具有较强的时代性。

震泽在民风民俗、家乡特产、文化遗产等方面颇有特色,但是,随着现代文明的推进,有许多地方特色文化逐渐消失。

幼儿难以有相关经验。

融入幼儿园教育的传统文化不可能完全是为幼儿所创造的。

要从幼儿兴趣、情感体验出发,确立适宜的内容,这样才会把灿烂的文化思想进行传承,让孩子们受益匪浅。

(一)深入民间生活地方文化来自民间。

我们深入民间生活.了解有关民间文化的起源、种类、特征,观察民间工艺程序.掌握制作的方法要领等。

我们还走过许多乡村田野、新村社区,龙门崮,浮来山等文化遗产地都留下了我们寻访的足迹。

通过寻访.我们不仅亲眼领略了民间文化的魅力,而且还收集了更多更宝贵的教育资源。

通过龙神庙、祈愿阁、戏台、茶楼、书院等小镇特色建筑的日常展演,把日照的民俗文化、东夷文化、渔文化发扬出去。

(二)富有特色的园本课程“园本课程”是指幼儿园从自己实际出发,开发最大限度地提升幼儿园教育成效的课程。

与幼儿园的师资、资源等条件相一致。

我园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努力构建适合幼儿发展的园本课程,积极引发、释放和最大限度地挖掘幼儿的潜能,培养富有个性的、全面发展的新一代。

本土文化视域下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建构与探索

本土文化视域下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建构与探索

本土文化视域下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建构与探索目录一、内容概要 (2)二、本土文化视域下的幼儿园教育 (3)1. 幼儿园教育中本土文化的地位和作用 (4)1.1 传承本土文化的重要性 (5)1.2 幼儿园教育中本土文化的独特价值 (6)2. 幼儿园教育中本土文化的现状分析 (7)2.1 幼儿园教育中本土文化的融入情况 (8)2.2 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9)三、幼儿园园本课程建构的理论基础 (10)1. 幼儿园园本课程建构的概念及意义 (11)2. 幼儿园园本课程建构的理论依据 (13)3. 幼儿园园本课程建构的原则和方法 (14)四、本土文化视域下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建构 (15)1. 建构策略与路径选择 (16)1.1 以本土文化为核心,融入课程内容 (17)1.2 结合地域特色,设计特色课程活动 (19)2. 实施步骤与实施过程 (20)2.1 制定详细课程计划,确保课程实施质量 (22)2.2 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教师本土文化素养 (22)3. 课程评价与反思 (24)3.1 建立课程评价体系,不断完善课程结构 (24)3.2 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持续改进课程实施策略与方法 (26)五、本土文化视域下幼儿园园本课程的探索实践案例分享与分析 (26)一、内容概要本文档主要探讨本土文化视域下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建构与探索。

文章首先介绍了本土文化的重要性及其对幼儿园教育的影响,强调在全球化背景下保持和传承本土文化的必要性。

阐述了幼儿园园本课程建构的背景、意义及目的,指出园本课程应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实际需求相结合,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文章将重点分析本土文化视域下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建构策略,包括课程目标的设定、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课程实施的方法与途径、课程评价的标准等。

探讨在建构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如师资培训、资源整合、家园合作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文档还将结合具体案例,介绍幼儿园园本课程探索的实践经验,包括本土文化元素的融入方式、课程实施的具体操作、幼儿的学习成果展示等。

挖掘乡土文化,开发校本课程资源

挖掘乡土文化,开发校本课程资源

挖掘乡土文化,开发校本课程资源新课程改革的理论指出:从课堂教学到社会生活、人文知识、自然风物都可以成为课程资源发挥应有的教育功能。

教师还可以利用身边的自然和人文的课程资源,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调查研究,参观访问;引导学生了解民俗民情,民间文化,使他们的语文素质拥有自身特点,打上时代烙印。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我们深厚的地域文化和环境资源优势来开发的校本课程资源。

现在以挖掘客家文化为例,谈谈怎样让乡土文化登上校本课程资源的殿堂。

客家文化是客家人南迁时从北方带来的中原文化与当地土著文化经过长期的融合而形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

千百年来,客家文化培育着一代又一代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客家后代。

客家文化内容丰富,品种多样。

人物传说、民间故事、格言谚语、歌谣楹联等,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客家文化源远流长,遍布民间,内容通俗易懂,用作德育教材,易于就地搜集整理,方便使用,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因此,客家人物传说、民间故事、格言谚语、歌谣楹联等,是新时期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可充分利用的德育资源。

一、正确取舍,精心挑选客家文化内容丰富,流传民间。

许多人物传说、民间故事、格言谚语、歌谣楹联广为流传,就连一字不识的老人也能说出一大串。

但由于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思想的统治,封建文化的延续,客家文化也有不少消极的东西。

因此,同任何思想文化教育资源一样,客家文化作为课程资源,也应正确取舍,精心挑选。

1.人物传说客家人素来勤劳勇敢、淳朴厚道、爱国爱家,曾涌现出无数英雄和各类典型人物,民间有着他们许多动人的传说。

引导学生搜集和阅读这些传说,既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积累语感,又能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各地开基建业的祖辈中勤劳俭朴、从无到有白手起家的拓荒典型,可用以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革命战争年代为共和国的建立出生入死抛头洒血的英烈,可用以教育学生树立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思想,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祖国建设埋头苦干作出突出贡献的英模和遵纪守法勤劳致富的典型,可用以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目标,立志长大建功立业;当地孝敬老人、和邻友里、乐善好施的模范,可用以教育学生养成尊老敬长团结友善的美德,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 源
400 ) 50 1
文化 与课 程存 在 着 天然 的血 肉联 系 ,作为 学校 教育 核心 内容 的课程 必 然与地 方 的地 域 文化 处 于互 动之 中。中原是 中华文明的摇篮 、文化的 中心 ,悠久 的历 史积 淀 了 丰厚 的地 域文 化 资源 。但 由于 长期受 西方 科学 主 义知 识观 的影响 ,地 域 文化 经 常被 排斥 在学 校教 育 之外 。 中小 学在 学 校教 育过 程 中对 中原 地 域 文化 的 挖掘 与利 用 还远 远 不够 ,校 本 课程 开发 过程 中非常 有必 要对 中原地 域 文化 给予 充分 的 重视 和 当 代意 识 。 和开 发 。 中原 一词 ,在历史上有狭义 和广义 两种概 念 。狭 义 的 中原 指今 天河南 省 。今 天河南 省的大 部分地 区 , 关 于 文 化 、地 域 文 化及 中原 的界 定 在 古 代属 于 中 国的 中部平 原 ,所 以人们 把河 南称 为 文化 作为 一种 客 观现 象 ,可 以说 是 随着 人类 社 中原。广义的 中原指黄 河中下游地区。它 不仅包括河 会 的产生 而产 生 的 ,然 而 ,对 于 文化 的认识 却 是人 南 ,而且包括今天 陕西 、山西 、河北 、山东等 省的一 类 自我意 识 不断 发展 的结 果 。 人类对 文 化概 念 的把 部分地 区 。在古代 ,人 们所说 的 中原 ,以指广 义的为 握 也 经历 了一 个 不断 发展 的 过程 ,当然 ,文化 的发 多 。但近代 以来 ,人们 所说 的 中原 ,一般都是 指狭义 展 永 远没 有结 束 ,因此 ,人 类对 文化 的 认识 也将 随 的 中原 ,专 指河 南省 。 1同样 ,本 文也取 中原 的狭 着 文化的变化 、发展 而呈现出开放 、未定的特征 。鉴 义 概 念 ,即本 文所 论 述 的 中原 文 化亦 即河 南 省行政 于 对 文 化 的 发展 性 以及 人 们对 文化 理 解 的 复杂 性 , 区域 内的 文化 。 对 “ 文化 ”很 难 给 出一个 具体 的定义 ,几乎 每个 研 中原 文 化课 程 资 源检 视 究 者 、每 一种学 科都 可 以做 出独有 的对文 化 的解释 。 “ 文化 ,迄今为 止仍 是一个 边缘模 糊的领 域 。其表现 如果说 ,文化是一个 民族真正 的灵 魂 ,那么 民族 之 一 就 是 定 义 的驳 杂 性 。 l 文 化 ” 一 词 的英 文 文 化就 必 然顽 强地 根 植于 课程 之 中。 因此 ,文化 成 ”l1“ c l r 来源于拉丁语 c l r ,意为 “ ut e u ut a u 耕作” ,所 以西 为 课程 的母 体 ,课 程 的本质就 在于建 构文化 。但是 , 方 有人 认 为 ,文化 “ 最初 指 土地 的开 垦及 植 物 的栽 仅 仅将 课程 理 解为 文 化传 承 、建 构 的工具 是 远远 不 培 ;以后 指对 人 的身 体 、精神 、特别 是 艺术 和道 德 够 的 ,“ 程作 为文化 传承 工具的命 题 ,并未使课程 课 能 力和 天 赋 的培养 ;亦指 人类 社 会在 征 服 自然和 自 完 全脱 离社 会 文化 为它 规 定 的轨道 运转 。但 从本 质 我 发展 中所创造 的物 质和 思想财 富 ”『 。 现代汉 语 上讲 ,课程 与文化却没什么联 系。课程只是传递 、复 2 】 词 典 将 “ 化 ”释义 为 “ 类在 社 会历 史 发展 过 制 ‘ 文 人 他文化 ’ ,是 ‘ 了 ’‘ 文化 ’而失掉 了 ‘ 文 拿 他 我 程 中所 创 造 的物质 财 富和精 神 财 富的 总和 ,特指 精 化 _。根弃课程 的文化工具主义 的逻辑与机制 ,必 6 】 神财 富” 。鉴于 以上 ,结 合本 文研究 视角 ,笔者倾 向 须 还原 课程 的文化 本 体地位 。还 原课程 的文化 本体 于 文化 指 “ 类在 社 会历 史发 展过 程 中所 创造 的 物 地 位 ,是指 将 课程 自身视为 一 种 文化 ,使 课程 不再 人 质 财富和 精神 财 富” 。 是 单纯 的文 化传 承 、建 构 的工具 。 个 社 会 的文 化 由两个 不 同层 次 的 文化 构 成 , 中原地 区是 中华 文明的摇篮 、文化 的中心 ,悠 久 个 是 代表 国家 、 民族 的 制度 性 主流 文化 ;另一 种 的历 史积 淀 了丰厚 而多 样 的文 化资 源 ,这 些都 是 丰 是 具 有 地 域 特 色 的 地 域 文 化 。 地 域 文 化 用 来 指 称 富 而优质 的课程 资 源 。



某 一 地 域 内人 们 为 了 适 应 当地 的 自然 、社 会 环 境 而创 造 的 文化 个 体 。【1首 先 ,地 域 文 化 的产 生 是 3 某 一地 域 的 人 们在 和 自然 、社 会 的互 动 中形成 的 , 其 传 播 具 有 地 域 性 ,并 具 有 和 其 他 地 域 文 化 不 同 的特 征 。其 次 ,地域 文 化是 本地 人 民 日常生 活 中耳 濡 目染 、身 心接 触 并参 与其 中的文化 。个体 与地 域 文化 之 间水 乳交 融 ,难 以分 离 。人 们 既是地 域 文化 的欣 赏者 ,更是 地域 文 化 的创作 者 和实 践者 ,他 们 的生 活本 身 就是地 域 文 化 的本体 所在 。最后 ,相 对 于 中华文 化 的共 性而 言 ,长期 以来 ,文 化个 性在 课 程 中 未 受 到 足 够 的 重 视 , 因而 依 据 地 域 文 化 在 我 国 大 陆 现 行 课 程 中 的 地 位 ,我 们 还 可 赋 予 它 另 一 个 特 征 ,即地域 文化 是处于 边缘 地位 的文化 。【 4 1地 域 文 化 作 为 人 类 文 明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它 不 仅 蕴 含 着 丰 富的 文化 积淀 ,而且 在世 界 的变 迁 、社 会的 演 进 和 嬗 变 中 ,这 一 文 化 也 昭示 了 某 种 现 代 精 神
第7 ・ 2 卷 第1期
职 业 育教 ZO
N ’
地 域 文 化 视 阈下 中原 文 化 校 本 课程 资源 检 视
郭连锋
( 郑州大学 ,河南 郑州 摘要 : 中原地 区悠久 的历 史 积 淀 了丰厚 的地 域 文化 资源 ,主要有 名人 文化类、文 字文 化类、古都文 化类 、姓 氏文化类 、拜祖 文化类 、戏 曲文化类和武术 文化 类等 ,这些都是优 质 的校本课程 资源 ,校本课程 开 发过 程 中 非常有 必 要对 中原 地域 文 化给 予充 分 的 重 视和 开发 。 关键 词 :地域 文化 ;中原文化 ;校本 课程 ;课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