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商品标准教案讲解
第三章商品标准

3. . 国 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 欧洲标准化委员会 、 亚洲标准咨询委员会(ASAC)、 亚洲标准咨询委员会 、 际 欧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CENELEC)、 欧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 、 标 欧洲电信标准学会(ETSI)、 欧洲电信标准学会 、 太平洋地区标准大会(PASC)、 太平洋地区标准大会 、 准
(2)区域标准。也称国际地区性标准,它是由 )区域标准。也称国际地区性标准, 国际地区性(或国家集团性) 国际地区性(或国家集团性)标准化组织制定和发 布的标准。这种国际地区性(或国家集团性) 布的标准。这种国际地区性(或国家集团性)组织 有的是由于地理原因, 有的是由于地理原因,有的是由于政治经济原因而 形成的,这些标准仅在这些地区(或国家集团) 形成的,这些标准仅在这些地区(或国家集团)内 发生作用。如欧洲标准化委员会( 发生作用。如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制定、发 )制定、 布的标准( ),就是区域标准, ),就是区域标准 布的标准(EN),就是区域标准,主要在西欧国 家通行。 家通行。
2、商品标准的分类 、 (1)按表达形式分类:文件标准和实物标准 )按表达形式分类 文件标准和实物标准; 文件标准和实物标准 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2)按约束力分类 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按约束力分类: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正式标准和试行标准; (3)按熟练程度分类 正式标准和试行标准 )按熟练程度分类:正式标准和试行标准 (4)按商品标准的保密程度分为公开标准和内部标 ) 准; 产品标准、 基础标准、 (5)按照性质分为 产品标准、方法标 准、基础标准、 )按照性质分为:产品标准 安全标准、卫生标准、管理标准、环保标准、 安全标准、卫生标准、管理标准、环保标准、其他标 准.
高一政治商品的教案

高一政治商品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
2.掌握商品的价值量及其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提高学生对商品经济现象的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商品的含义、基本属性和价值量。
难点: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商品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商品?商品有哪些特点?2.商品含义阅读教材,找出商品的含义。
学生回答: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分析商品的两个条件:劳动产品、用于交换。
3.商品的基本属性阅读教材,找出商品的基本属性。
学生回答: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讲解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4.商品的价值量阅读教材,了解商品价值量的含义。
学生回答:商品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
讲解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因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5.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阅读教材,了解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学生回答: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讲解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对商品价值量的影响。
6.课堂小结学生回答后,进行点评和补充。
7.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商品的价值量是如何决定的?2.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什么?四、教学反思1.在讲解商品价值量时,可以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更容易理解。
2.在课堂小结环节,可以增加学生的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3.课后作业的布置要适当,既要巩固所学知识,又要避免过多负担。
五、教学拓展1.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了解不同商品的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2.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商品经济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教学资源1.教材《经济生活》2.互联网资源3.社会实践案例七、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理解程度。
表示商品品质的方法教案

表示商品品质的方法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表示商品品质的方法,掌握各种品质表示方式的含义和应用,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商品品质表达能力。
1.2 教学内容1. 商品品质的定义与重要性2. 表示商品品质的方法2.1 感官评价方法2.2 理化检验方法2.3 生物学检验方法2.4 商品品质的标准化表示方法第二章:商品品质的定义与重要性2.1 商品品质的定义商品品质是指商品满足消费者需要的特性和特征,包括商品的外观、口感、质地、安全性等方面。
2.2 商品品质的重要性商品品质是企业竞争的核心要素,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市场地位和利润水平。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商品品质是其关注的主要因素。
提高商品品质,满足消费者需求,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
第三章:表示商品品质的方法3.1 感官评价方法感官评价方法是通过人的感官(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对商品品质进行评价的方法。
常用的感官评价方法有:感官测试、感官品评、感官诊断等。
3.2 理化检验方法理化检验方法是利用物理、化学原理和技术手段对商品品质进行评价的方法。
常用的理化检验方法有:水分测定、蛋白质含量测定、脂肪含量测定等。
3.3 生物学检验方法生物学检验方法是利用生物学原理和技术手段对商品品质进行评价的方法。
常用的生物学检验方法有:微生物检验、过敏原检验等。
3.4 商品品质的标准化表示方法商品品质的标准化表示方法是通过制定商品品质标准和评价方法,对商品品质进行统一表示和评价的方法。
常用的标准化表示方法有:ISO标准、国标、行业标准等。
第四章:实例分析与练习4.1 实例分析本章将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各种表示商品品质的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4.2 练习本章将提供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表示商品品质的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第五章:总结与展望5.1 总结本章将对本教程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使学生对表示商品品质的方法有一个全面、系统的掌握。
《商品陈列教案》课件

《商品陈列教案》课件第一章:商品陈列概述1.1 商品陈列的定义和意义1.2 商品陈列的目的和作用1.3 商品陈列的原则和方法第二章:商品陈列的准备工作2.1 了解商品特性2.2 确定陈列主题和风格2.3 准备陈列道具和工具第三章:商品陈列的技巧与方法3.1 商品陈列的技巧3.1.1 商品摆放的位置3.1.2 商品展示的方式3.1.3 商品陈列的视觉效果3.2 商品陈列的方法3.2.1 规律性陈列法3.2.2 自由式陈列法3.2.3 主题式陈列法第四章:商品陈列的实践操作4.1 货架陈列4.1.1 货架的选择和摆放4.1.2 商品的摆放和排列4.1.3 货架陈列的注意事项4.2 展示柜陈列4.2.1 展示柜的选择和摆放4.2.2 商品的摆放和排列4.2.3 展示柜陈列的注意事项第五章:商品陈列的效果评估与优化5.1 商品陈列效果的评估指标5.1.1 销售数据分析5.1.2 顾客反馈和满意度调查5.1.3 商品陈列的视觉吸引力评估5.2 商品陈列的优化策略5.2.1 根据销售数据调整陈列策略5.2.2 根据顾客需求和反馈进行优化5.2.3 创新陈列方式和方法第六章:季节性及促销活动商品陈列6.1 季节性商品陈列6.1.1 分析季节性商品需求6.1.2 制定季节性商品陈列计划6.1.3 实施季节性商品陈列6.2 促销活动商品陈列6.2.1 确定促销商品6.2.2 设计促销活动陈列方案6.2.3 实施促销活动商品陈列第七章:商品陈列中的色彩与照明7.1 色彩在商品陈列中的应用7.1.1 分析商品色彩特性7.1.2 运用色彩搭配原则7.1.3 创造舒适的购物环境7.2 照明在商品陈列中的应用7.2.1 了解照明设备及效果7.2.2 运用照明技巧突出商品特点7.2.3 营造合适的购物氛围第八章:数字化与科技在商品陈列中的应用8.1 数字化商品陈列8.1.1 了解数字化陈列工具及设备8.1.2 运用数字化技术提升商品陈列效果8.1.3 数据分析与优化8.2 科技在商品陈列中的应用8.2.1 虚拟现实(VR)陈列8.2.2 增强现实(AR)陈列8.2.3 ()陈列第九章:商品陈列中的安全与卫生9.1 商品陈列中的安全措施9.1.1 货架稳定性和安全性检查9.1.2 商品防盗措施9.1.3 紧急情况应对预案9.2 商品陈列中的卫生管理9.2.1 清洁和消毒计划9.2.2 员工个人卫生要求9.2.3 废弃商品处理第十章:商品陈列培训与团队建设10.1 商品陈列培训内容10.1.1 商品陈列基础知识10.1.2 商品陈列技巧与方法10.1.3 商品陈列实践操作10.2 商品陈列团队建设10.2.1 确定团队成员及职责10.2.2 建立团队沟通与协作机制10.2.3 团队成员培训与发展重点和难点解析1. 商品陈列的目的和作用2. 商品陈列的原则和方法3. 商品陈列的技巧与方法4. 商品陈列的实践操作5. 商品陈列效果的评估与优化6. 季节性及促销活动商品陈列7. 商品陈列中的色彩与照明8. 数字化与科技在商品陈列中的应用9. 商品陈列中的安全与卫生10. 商品陈列培训与团队建设对于每个重点环节,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1. 商品陈列的目的和作用:商品陈列不仅是展示商品的方式,更是吸引顾客、提升销售的重要手段。
第三章商品质量与商品标准

中国企业的“懵懵懂懂”质量管理 路
质量管理从学日开始 对ISO认证一知半解 一次认证就想“吃”一辈子 把六西格玛搞得玄之又玄
商品质量管理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检验质量管理阶段 2、统计质量管理阶段 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思考
什么是质量管理?如何进行质量管理?
欧洲质量奖
案例二:如何判断下列商品的质量
背包旅行 法国葡萄酒 哈根达斯 星巴客 脑白金
第一节 商品质量的概念
一、 商品质量的概念
质量的概念源于物理学,在物理学中质量的基本概念是物 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商品质量中的质量是由此转义而来的。
商品质量是指商品满足规定或潜在要求(或需要)的特征 和固有特性的总和。
3.质量控制 某企业质量控制过程图及各种质量控制的方法
4.质量改进 质量改进的方法PDCA循环
三、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领导作用 全员参与 过程方法 管理的系统方法 持续改进 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四、商品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 1、PDCA循环——戴明循环 (1)PDCA
日本戴明奖 卓越绩效模式
全国质量奖
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
位于威斯康星州和伊利诺斯州 的仁惠医疗中心成为2007年美 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
二、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1、质量方针 2、质量保证 3、质量控制 4、质量改进
1.质量方针
惊天液压公司质量方针:
" 以科技为先导、不断创新、为客户提供高性价比、高可靠性
功能性
可靠性
易使用性
效率
可维修性
可移植性
保密性
经济性
生存质量 生活质量 生命质量
商品和商品经济教案设计

商品和商品经济教案设计第一章:商品的概念与特征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商品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让学生了解商品与其他物品的区别。
1.2 教学内容商品的定义:什么是商品,商品的来源。
商品的特征:使用价值、价值、交换价值。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商品的定义和特征。
举例说明,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理解商品的概念。
1.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商品定义和特征的理解。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商品,并分析其特征。
第二章: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含义。
让学生了解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
2.2 教学内容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属性。
商品的价值:商品在市场上所具有的交换价值。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含义。
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实例分析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
2.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理解。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使用价值与价值关系的理解。
第三章:商品的交换与货币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商品交换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让学生了解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3.2 教学内容商品交换的必要性:直接交换的困难。
商品交换的可能性:供求关系。
货币的作用:作为交换媒介、价值尺度和价值存储手段。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商品交换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3.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商品交换必要性和可能性的理解。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分析实际生活中的货币使用情况。
第四章: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让学生了解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区别。
4.2 教学内容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生产商品、交换商品、消费商品。
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区别:生产目的、生产方式、交换方式。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区别。
商品讲解与展示课程设计

商品讲解与展示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商品讲解与展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对商品的认知能力、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分类和特点;掌握商品讲解与展示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商品知识进行商品讲解与展示,清晰、准确、生动地表达商品的价值和特点;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和协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认识到商品讲解与展示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素养。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商品基础知识:商品的定义、分类、特点和基本属性。
2.商品讲解与展示原则:生动、准确、清晰、简洁、有逻辑性。
3.商品讲解与展示方法:语音、语调、肢体语言、视觉辅助等。
4.商品讲解与展示实践:实战演练,模拟商品讲解与展示场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5.商品沟通技巧:倾听、提问、回应、说服、协调。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讲解商品知识,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
2.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对商品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实验法:模拟商品讲解与展示,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5.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互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使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商品讲解与展示教程》。
2.参考书:相关领域的专业书籍,供学生拓展阅读。
3.多媒体资料:视频、音频、图片等,用于辅助教学。
4.实验设备:模拟商品展示道具、演示设备等。
5.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商品讲解与展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以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第三章-商品分类

面分类法结构
第一面
第二面
第三面
实例1 螺钉选用面及类目编码
实例2:服装的面分类法
面料
式样
纯棉
男式
纯麻
女式
纯毛
真丝
款式 西装 衬衫 连衣裙 中山装
面分类法的特点: 1.优点:
灵活方便、结构弹性好,适用于计算机处理。
2.缺点: 组配的结构太复杂,不利于手工处理,也
不能充分利用其信息容量。
在实际应用时常采用以线分类法为主,面分类法为辅、二 者相结合的分类法。
商品的科学分类,有利于国际信息资源共享和 对外贸易的发展。
商品的科学分类,有利于标准化实施,也是制 。定商品标准的依据。
商品的科学分类,有利于开展商品研究和教学 工作。
商品的科学分类,便于消费者和用户选购商品 。
知识点3 商品分类的原则
明确拟分类的商品集合体所包括的范围
不同国家、不同历史阶段,商品集合体所包括的范围并不完全相同,各行业、各 部门所管理的商品范围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商品分类的对象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商 品分类时,首先必须明确拟分类的商品集合体所包括的范围,这样,商品分类才有实 用意义。
知识点4 商品分类的方法
在商品分类工作中,常是先选定一个主要标志, 将商品分成大类,然后再依不同情况,选择适宜的标 志将商品依次划分为中类、小类以至细目等,这样形 成的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整体,就是商品分类体系。
1.线分类法及线分类体系 线分类法也称层级分类法,是指将分类对象按
所选定的若干分类标志,逐次地分成相应的若干个 层级类目,并排列成一个有层次、逐级展开的分类 体系。
⑷按商品产地分类方法
商品的产地与商品的质量和特色密切相关,某些商品由于生产 地区的自然条件、原料质量、工艺加工或饲养方法等的不同, 往往具有不同的品质特征。如,工夫红茶习惯上以产地命名, 分为祁红、滇红、闽红、川红和胡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