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鉴赏 第二单元 第四课 人间生活教案
第四课 人间生活-湘美版美术鉴赏教案

第四课人间生活-湘美版美术鉴赏教案课程介绍本节课程是美术鉴赏课程的第四节课,主题为「人间生活」。
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为学生介绍人间生活在美术创作中的表现形式,以及相关的艺术品赏析。
本次教学将为学生呈现湘美版美术鉴赏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美术风格。
学习目标•了解人间生活在美术中的表现形式和风格;•掌握鉴赏湘美版美术作品的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一、人间生活在美术中的表现形式「人间生活」是一个广泛的话题,它包含了很多方面的元素和内容。
在美术作品中,人们通过绘画、雕塑、摄影等方式表现人间生活。
其中包括了街景、人物肖像、市井场景、民间生活等内容。
而不同的美术风格也会对人间生活这一主题有着不同的诠释和表现。
二、湘美版美术作品鉴赏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于1986年创办的「湘美版画」,是湖南省美术界集体努力的成果。
湘美版画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体现出了湖南地域特有的民俗文化和社会风貌,因此备受赞誉。
本次教学将重点介绍湘美版美术作品在人间生活这一主题下的表现形式和特点。
三、湘美版美术作品精选赏析以下是本节课程中的湘美版美术作品精选赏析。
1.《望春风》《望春风》是湘美版美术的代表作之一。
作品以春天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新春佳景图。
图中,一位年轻姑娘站在江岸边,伸展着身体,享受着轻柔的春风。
整幅画以鲜艳的色彩和轻盈的笔触刻画出了春天的美好和生机。
2.《烟雨江南》《烟雨江南》是一幅湘美版美术的山水画,作品以烟雨缭绕的江南风景为背景,描绘了水村、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等景象。
画面充满着江南水乡的韵味,色彩绚烂而柔和,令人回味无穷。
3.《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是一幅湘美版美术的油画,以北宋首都汴京城市景观为背景,生动地刻画了南宋时期河北地区春日城市生活的繁华景象。
画面上有市井小贩、春日游人、花车等生动的人物形象和场景。
这幅画的细节精致,构图巧妙,反映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人间生活的百态。
高中美术教案2-04人间生活

第二单元第4课人间生活■教学目标1、体会并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2、了解中国隋唐、五代以及宋代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风俗画作品;3、了解欧洲文艺复兴以及17、18世纪绘画创作观念的演变;了解有代表性的日本浮世绘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1、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课时:2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第一课时)1、导入:大家回忆前课学习的内容,可能会感觉到,美术作品主要到是在为宗教信仰服务,比如:金字塔、神庙建筑、石窟雕塑造像、墩煌艺术等。
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宗教因素逐渐减弱,艺术家开始把他们的目光投向现实生活,开始在意自己的喜怒哀乐,在意自己的内心感受,美术也自然的从表现宗教性题材转而描绘日常的生活、自己的情感,比较真实地记录各种生活现象即描绘人间的生活。
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人间生活》这一课。
作品:金字塔、神庙建筑、石窟雕塑造像、墩煌艺术等。
2、出示课题人间生活3、创设情景请大家看一个影视片段:1、剧中讲述的是什么朝代的故事?2、剧中妇女的体型是胖还是瘦?她们穿戴的服饰有何特色?(分小组,讨论完成表格,展示本小组最具代表性成果。
)填表(唐朝的故事)服饰特点体型款式色彩头饰领口低、丰腴长裙华丽花生活观念女性的生活观念是比较开放的。
多媒体播放选取的《黄金甲》影视片段。
3、在你的印象中唐代的社会状态是怎样的?(生①)唐朝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思想开放;(生②)影片中有上千宫女,包括巩俐饰演的皇后在内,其着装都比较暴露,高腰束胸,凹凸有致,体态丰满,晚唐社会风气开化,女人以丰腴为美,在着装上确实很开放,皇宫中就更是这样。
(生③)从唐朝壁画和唐代墓穴出土的女泥俑中都可以看到,这个时候的宫女服装领口处确实开得很低;4、讲授新课1)教师小结:很好。
通过简短视频我们了解到唐朝宫女服饰特点及社会状况。
如果让你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宫廷生活,你会怎么表现,哦!这个问题有难度,那么就让我们来看看唐代的画家是如何描绘体现他们当时宫廷的人间生活的。
人间生活

教师总结:(略)
二、讲授:
板书:人间生活------文艺复兴艺术
1、文艺复兴运动的历史背景
14---16世纪发生于意大利后发展到整个欧洲是一场资本主义萌芽的革命,主张:提倡人性,反对神性;提倡人权,反对神权。强调学习古典,但却不是单纯的复古,而是借复兴之名,行创新之实。美术上倡导人文主义精神与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相结合。
4、讲授新课
1)、唐代的宫廷生活
确实,不少较真的观众关注影片中的细节并提出质疑:比如影片中的宫女清一色着装暴露、周杰伦饰演的大将军打斗时穿着黄金打造的盔甲……这一切是否与唐朝当时的史实相符?这几位同学通过网络引用专家权威之言,说得在理,证实唐代有这样人间生活,很好。那么我们自己能否也来设想一下唐朝的宫廷生活是一种怎样的一个人间生活,如果让你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宫廷生活,你会怎么表现,哦!这个问题有难度,那么就让我们来看看唐代的画家是如何描绘体现他们当代宫廷的人间生活的。请同学们看课本第31页。你觉得张萱的这个《捣练图》特别是“熨烫”片段什么地方最有生活情趣?(前后左右四人可以互相讨论、补充、)
(11)组织学生模仿状元郎粲的动作。看看画家是如何表现状元郎的动态的?
(12)请大家仔细观察人物动态。画家捕捉新状元郎的动态,反映了状元郎粲是怎样的心情?我们有这样的情况吗?
(13)画家为什么表现李嘉明侧身、侧头听音乐?致雍和门生舒雁?与听音乐大家有何联想?
出示《清明上河图》摹本实物。
展示《清明上河图》标注:“挑担、买卖…”
拍摄同学“即兴表演”。
“即兴表演”录像回放,加深印象。
小结
可见没有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和细致入微的深入观察,古代画家不可能,现代画家也是不可能表现出的这么生动的“生活”画面。
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四课-人间生活教案

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四课-人间生活教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二单元第四课人间生活教材分析:本讲教材以《捣练图》、《韩熙载夜宴图》和《清明上河图》为重点介绍了中国古代表现世俗生活人物画的艺术特色。
学情分析:经过前面课程学习,高一年学生了解一定的美术鉴赏方式,通过不同的鉴赏方式,加强学生对美术作品与日常生活的关系的理解,通过感悟式鉴赏方式使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作品展开丰富想象,用比较式鉴赏让学生更直观的与自己生活体验作比较,从而更好的理解这些作品教学准备:唐、宋有关日常生活的影视片断,相关网络搜索链接的查看与确认,图片、资料,课件制作。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美术在题材上开始关注世俗生活的时期,美术创作题材上发生了新的变化。
2、让学生了解我国唐、宋两代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画作品的艺术特色及所表达的社会观念有何差异。
3、让学生尝试利用互联网收集资料。
教学重点:1、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2、学会如何使用互联网搜索作品相关信息。
教学难点:1、美术作品的审美特征及历史文献价值。
2、如何甄别、筛选搜索到的信息。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一、创设情境,导入本课(师)播放:白居易:长恨歌,伴奏:霓裳羽衣曲,(生)聆听……(师)大唐帝国是中国古代史上光辉灿烂的一段时光,它曾经以自己绚丽光彩照耀了整个的世界。
盛唐时期的中国,国富兵强,通过由国都长安直抵地中海沿岸的丝绸之路,将古老而灿烂的中华文明传播四海,世界各国的国君、使臣、客商、僧侣、学生、工匠、医生、胡姬纷至沓而来。
他们一旦进入了大唐帝国的领土,看到那些车水马龙的繁华都市,无不由衷的赞叹(摘自:百度百科)现世生活如此美好,唐代艺术家纷纷将目光由天上转到人间,用他们手中的画笔开始描绘美好的人间生活……。
设计说明:通过长恨歌、霓裳羽衣曲等唐代的经典,把学生带到大唐盛世,从而进入本课【新授】课题:人间生活(板书)一、反映宫廷生活的人物画(板书)1、唐代张萱:《捣练图》(板书)(师)介绍作品之前组织学生看视频:湖南卫视—天天向上栏目:汉唐乐府梨园教坊(捣练图)(2分钟)提问:根据视频,讲一讲这幅画中的人物形象特点与艺术特色。
高中美术鉴赏《人间生活》教案一等奖

高中美术鉴赏《人间生活》教案一等奖《高中美术鉴赏《人间生活》教案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高中美术鉴赏《人间生活》教案一等奖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人间生活》教案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1、体会并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2、了解中国隋唐、五代以及宋代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和风俗画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1、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2、这些作品的审美特征和历史文献价值。
3、体会作品所表现的生动的生活。
课时:1课时教学思路:本课教学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在人类脱离宗教时代之后美术创作所发生的变化,帮助学生体会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并理解促进艺术家创作这些作品的社会观念是什么,以及这些作品对于我们了解当时社会生活有什么帮助。
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出美术主要是为了宗教和政治信仰服务,比如:青铜器、秦始皇兵马俑、金字塔、《女史箴图》、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佛本生故事》等(图片展示),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在人类脱离宗教时代之后,艺术家把他们的目光投向了现实生活,开始关注自己的真实生活现象,美术也自然转变为描绘人们的日常生活,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课本的第四课《人间生活》,了解一下中国隋唐、五代以及宋代时期的画家所描绘的他们眼中的真实生活。
(板书“人间生活”)二、讲授新课:其实早期的美术作品中并非没有表现人间生活的情景,汉代的画像砖石上就保留着很多生动的生活劳作场面,但他们不是为生人而修建的。
如:东汉《戈射、收获画像砖拓本》南宋大足石窟雕塑《养鸡女》而真正把人间生活作为美术创作题材的美术作品在我国主要开始于隋唐时期,在西方则开始于文艺复兴时期。
我们分别来学习一下。
人间生活教案

湘版《美术鉴赏》第二单元辉煌的美术历程第4课人间生活教案(第一课时)宁乡县一中美术成竹一、教材分析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当艺术家们开始关注世俗生活的时候,美术创作发生了新的变化。
2、中国隋唐到宋代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作品及所体现的社会观念。
3、欧洲文艺复兴到18世纪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作品以及它们所体现的社会观念。
4、日本浮世绘所体现的独特视点。
在人类脱离了宗教的影响之后,艺术家们开始把世俗的生活作为艺术表现的主要内容。
他们的灵感来自于真实的生活场景,所表现的内容生动自然。
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其它国家的美术创作都经历过这个阶段。
不过这些作品在创作的时候,由于主使者以及社会观念对艺术家的要求不同而导致了它们所表现的内容各不相同。
本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对世俗的关注及表达,关注及形式与技法的变化与创新。
二、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技能目标:让学生能灵活运用多种鉴赏方法,初步了解中国隋唐、五代以及宋代比较有代表的人物画,风俗画作品情感目标:通过对古代人物画的鉴赏,感悟生活中细腻而真切的情感,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态度三、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能灵活运用多种鉴赏方法,深入欣赏典型的人物画作品教学难点:在欣赏活动中感受艺术家在创作重点变化后的形式和技法创新四、教学思路让学生从影视短片中感受到艺术创作方向的转变带来题材丰富多样和生活化的艺术作品,然后通过重点分析感受重点作品体会艺术家深入生活的观察和表现,让学生在体会艺术形式和表现的同时,感受到深入生活带来的真实与感动。
五、教学准备:教具:教材、课件、辅助材料学具:教材、补充资料、笔记本六、教学过程(一)导入(6分钟)由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参观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动态《清明上河图》的惊讶导入《清明上河图》视频,了解这一作品。
提问1:对比上一节课了解的佛教艺术作品,你觉得《清明上河图》在哪一方面最有特色?导入课题:人间生活(二)新授创作重心的转变,带来了更多深入生活的作品,也带来了更加丰富多样的主题和样式,隋唐时期开始,出现了表现贵族生活题材的美术作品,五代时期的《韩熙载夜宴图》是一幅非常有代表性的作品。
第四课 人间生活 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高中美术湘美版(2019)美术鉴赏

《人间生活》教学设计江苏省响水中学杨敏一、教材分析《人间生活》是湘教版高中美术必修《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四课的内容,本课围绕“人间生活”这一主题分析了表现世俗题材的美术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表现对象与表现手法等。
由于本课所列举美术作品的内容来自对世俗的描绘,他们大部分都是在历史上曾经真实发生过的历史场景,故而在此基础上完成对相关作品的图像识读。
二、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对“美”有主观的认知,结合学生认知水平,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举一反三加深学生对作品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1、理解表现世俗生活的美术作品出现的种种原因,以及美术作品如何表现世俗生活;2、了解中国隋唐、五代、宋等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风俗画体会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3、通过本课的教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增加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美术表现世俗生活的各种方式,学习用图像学的方法来研究美术作品。
2、教学难点:美术作品的审美特征及历史文献价值。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意图课前学习了解一些唐宋时期的历史,及准备本课教学用具课堂导入(3分钟)以古筝曲为背景音乐,多媒体课件(每幅5秒的速度)展示关于宗教方面的美术作品和世俗生活题材的美术作品。
1、师提问:这些美术作品的题材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有的题材是宗教的、鬼神的,而有些是世俗生活的。
2、师总结:随着历史的发展,宗教因素逐渐削弱,艺术的内容也出现了创新,艺术家开始把世俗生活作为艺术表现的主要内容。
他们开始描绘人们的风俗习惯、日常劳作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那么这节课就带领大家从云端走向凡间一起去感受这个熙熙攘攘、五彩缤纷的人间生活。
(出示课题)第四课,人间生活(板书)通过回顾以往作品,了解历朝历代美术作品的特点,为本节课所学内容做铺垫。
仕女生活(15分钟)1、教师播放视频片段《仕女画》,对仕女画做简要了解。
人间生活教案

《人间生活》教案【教材】: 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四课)【课题】: 人间生活【课型】: 鉴赏评述【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安排】第一课时讲述中国美术的发展情况。
体会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了解中国隋唐、五代以及宋代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风俗画作品;第二课时讲述外国美术的发展情况。
了解欧洲文艺复兴以及17、18世纪绘画创作观念的演变;了解有代表性的日本浮世绘作品。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艺术家们对世俗生活的关注,美术创作上产生的新变化。
2、让学生理解中国隋唐到宋代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作品及所体现的社会观念。
3、让学生灵活运用多种鉴赏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懂得运用多种鉴赏方法以书面、口头等语言描述、分析、评价中国人物画的艺术特点。
【解决方法】本课为了帮助学生体会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具体活动要求。
1、第一、二个作品侧重于从宏观角度,让学生了解唐代时期贵族的生活方式。
体现了唐朝人的审美观念及作品创作特点。
2、第三个作品侧重于从个人的角度去体会艺术家如何表现在生活中的细节,让学生在课前查资料的基础上,描述宋代时的生活状况,并结合《清明上河图》进行作品解读,直观的了解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
【教具准备】PPT多媒体课件唐宋生活相关的影音、资料、诗词片断【教学过程】一、导入:情境创设乐曲渲染(生)聆听(梦江南伴奏)(师)艺术家们把世俗的生活作为艺术表现的主要内容。
他们的灵感来自于真实的生活场景,所表现的内容生动自然。
虽然早在汉代的画像砖上保留着很多生动的生活劳作场面,但它不是为生人而作;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是依据文学作品而创作;而真正把人间生活作为美术创作主题应是从唐代开始。
出示课题:人间生活(设计意图:通过优美的旋律,营造一种能引发学生思绪的遐想,有如回归到遥远的年代.从而进入到本课做好铺垫。
)二、新课内容:(师)简明介绍唐代人物画发展情况\代表画家阎立本.张萱.周昉等。
作品一:评析唐代张萱的《捣练图》(师):A)画家介:张萱,京兆(今陕西西安)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第四课人间生活教材分析:本讲教材以《捣练图》、《韩熙载夜宴图》和《清明上河图》为重点介绍了中国古代表现世俗生活人物画的艺术特色。
学情分析:经过前面课程学习,高一年学生了解一定的美术鉴赏方式,通过不同的鉴赏方式,加强学生对美术作品与日常生活的关系的理解,通过感悟式鉴赏方式使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作品展开丰富想象,用比较式鉴赏让学生更直观的与自己生活体验作比较,从而更好的理解这些作品教学准备:唐、宋有关日常生活的影视片断,相关网络搜索链接的查看与确认,图片、资料,课件制作。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美术在题材上开始关注世俗生活的时期,美术创作题材上发生了新的变化。
2、让学生了解我国唐、宋两代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画作品的艺术特色及所表达的社会观念有何差异。
3、让学生尝试利用互联网收集资料。
教学重点:1、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2、学会如何使用互联网搜索作品相关信息。
教学难点:1、美术作品的审美特征及历史文献价值。
2、如何甄别、筛选搜索到的信息。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一、创设情境,导入本课(师)播放:白居易:长恨歌,伴奏:霓裳羽衣曲,(生)聆听……(师)大唐帝国是中国古代史上光辉灿烂的一段时光,它曾经以自己绚丽光彩照耀了整个的世界。
盛唐时期的中国,国富兵强,通过由国都长安直抵地中海沿岸的丝绸之路,将古老而灿烂的中华文明传播四海,世界各国的国君、使臣、客商、僧侣、学生、工匠、医生、胡姬纷至沓而来。
他们一旦进入了大唐帝国的领土,看到那些车水马龙的繁华都市,无不由衷的赞叹(摘自:百度百科)现世生活如此美好,唐代艺术家纷纷将目光由天上转到人间,用他们手中的画笔开始描绘美好的人间生活……。
设计说明:通过长恨歌、霓裳羽衣曲等唐代的经典,把学生带到大唐盛世,从而进入本课【新授】课题:人间生活(板书)一、反映宫廷生活的人物画(板书)1、唐代张萱:《捣练图》(板书)(师)介绍作品之前组织学生看视频:湖南卫视—天天向上栏目:汉唐乐府梨园教坊(捣练图)(2分钟)提问:根据视频,讲一讲这幅画中的人物形象特点与艺术特色。
(学)运用已掌握审美知识进行讲述。
思考回答(感悟式鉴赏方法):1)这幅画描绘了什么人在做什么?宫女在捣练、织修、熨烫2)体现了唐朝人什么样的审美观念?衣着之华丽、开放,色彩之艳丽,体态之丰腴3)作品属什么风格?用笔朴实,气韵古雅,造型工整细腻、色彩艳丽,属工笔重彩风格(师):利用百度百科搜索《捣练图》的相关知识,择其要点做讲解:基本信息: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现藏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作品简介:绢本,设色,37厘米145.3厘米作品赏析:工笔重彩,系宋徽宗摹本,描绘了从捣练到熨练各种活动中的妇女们的情态,刻画了不同人物的仪容与性格。
表现的是妇女捣练缝衣的场面,人物间的相互关系生动而自然。
从事同一活动的人,由于身份、年龄、分工的不同,动作、表情各个不一,并且分别体现了人物的特点。
人物形象逼真,刻画惟妙惟肖,流畅,设色艳而不俗,反映出盛唐崇尚健康丰腴的审美情趣,代表了那个时代人物造型的典型时代风格。
画家简介:张萱(公元713—741年),京兆(陕西省西安)人,开元时曾任史馆画直。
对亭台、树木、花鸟皆穷其妙,尤擅长仕女画。
设计说明:单纯讲作品对高中生来说是乏味的,湖南卫视的《天天向上》是学生们喜爱的节目,通过百度视频搜索《捣练图》,这是学生想不到。
视频给学生带来直观感受,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自主鉴赏时话也多了。
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2、五代时期南唐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板书)(师)(利用百度图片搜索,关键词:夜宴,搜索结果全部为电影《夜宴》的剧照。
)冯小刚拍的电影《夜宴》,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其场景,人物造型却借鉴了历史上的一个真实的夜宴(利用百度图片搜索,关键词改为:韩熙载夜宴图,这时搜索结果均为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简介《韩熙载夜宴图》:社会学鉴赏法纵28.7厘米,横335.5厘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全卷分为五段:听奏、观舞、休息、清吹、散宴。
利用筛选工具,选择特大尺寸的图片,引导学生从画面构图、人物动态与神情、表现技法等进一步鉴赏《韩熙载夜宴图》形式鉴赏方法(生)认真观察画面构图、人物动态与神情、表现技法并进行交流(师)总结该画艺术特色:1、画面构图:采用连环画式的分段构图方法,使用屏风和床榻对画面进行分割处理,这样处理既分隔了画面,使每段独立成章,又将各段串联起来,使全卷成为一个统一大画面。
2、人物动态与神情: 韩熙载作为主角在五个段落中均有出现,每一次的服饰、动作都不同,但他的神情却基本一致。
(是画家能力有缺?)衣纹处理富于变化,须发的表现是亮点“毛根出肉,力健有余”,塑造了富有生命活力的艺术形象3、表现技法:设色:采用了绯红、朱砂、石青、石绿等色,对比强烈,整个画卷统一在墨色丰富的层次变化中,色墨相映,神采动人。
4、用线:挺拔劲秀,线条流转自如,铁线描与游丝描结合的圆笔长线中,时见方笔顿挫,颇有韵味。
通过这样的操作,让学生明白,互联网搜索关键字的重要性。
利用百度百科对该画有重点的予以介绍,引导学生利用搜索引擎的筛选功能,找到合适的图片此处设疑,让学生课后利用互联网搜索相关知识。
(师)时间的长河继续流淌,城市的发展愈加繁荣……播放世博会中国馆《清明上河图》的视频片段大唐盛世使画家的目光由天上转向人间,描绘当时的宫廷生活,北宋城市的发展,又让画家将目光由贵族转向市井生活……(生)观看视频二、反映市井生活的人物画(板书)1、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板书)(师)这张画通过世博会走向了世界,下面请同学们按小组利用网络搜索并整理相关知识。
并思考:一幅伟大的作品,对后世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第1—3组:介绍此画的前、中、后段(郊外风光、汴河两岸、市区街道)第4组:介绍作者第5组:画作的历史传承第6组:介绍作品的艺术特色第7组:介绍作品影响第8组:专门挑前面7组的刺(生)利用网络搜索并整理相关知识,制作小课件。
(生)小组交流:在利用互联网搜索资料的基础上,学生进行整理后由小组代表予以阐述。
(小组合作与探究的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自主学习的能力。
)(师)指导学生搜索筛选相关信息,而后让小组发言交流。
教师应肯定学生的搜索成果,对学生大胆质疑要予以表扬,同时要尽可能地参与到活动中去,最后要加以总结归纳。
1)画面构图:散点透视,移步换景,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疏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
2)画面结构: 大体可分为三段,开首一段是京郊的农村风光;中段是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及两岸船车运输、交通、手工业和商业、贸易等紧张忙碌的活动;后段是城门内外街道纵横再次利用百度的视频搜索,关键词:清明上河图。
3)人物形象: 画中500余人物,衣着、神情各异,大不足3厘米,小者如豆粒,仔细品察,个个形神毕备,纤毫俱现,极富情趣,其间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戏剧性。
4) 表现技法风格: 《清明上河图》景物繁多,巨细无遗,却并不显得琐碎繁缛,笔墨章法巧妙,表现出画家对大场面宏观把握的能力,以及于真放中见精微的绘画境界,令人无法不钦佩其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生动传神的表现力。
设计说明:(师)再利用百度的识图技术,搜索分辨率高,质量好的图片,细读《清明上河图》,观看其细节体会画家之匠心。
授课到这里已接近一半,学生的注意力有所减弱,有必要适当再次激发学生的注意力。
这里借助世博会的影响力,学生会比较关注。
同时,很自然的转到第二部分的教学。
教学,不能停留在学生当看客、当听众的层面,要让学生自己探究、解决问题,设计该环节,就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实践。
体现新课程要提高学生收集与加工信息的能力的要求。
第8小组任务的安排,是有感于中国学生面对权威不敢质疑,缺乏创新精神。
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很多人不再思考,网络上怎么讲,自己就怎么看。
任何一个时代,没有质疑、没有创新,那都是没有希望的。
进一步提高学生互联网搜索技巧。
交错,店铺鳞次栉比,人流汹涌、车水马龙的繁华热闹景象。
(生)完成表格:比较式鉴赏法作品;《清明上河图》《韩熙载夜宴图》时代作者:北宋张择端五代之南唐顾闳中题材内容:京城百姓的世俗生活官员士大夫作品风格:工笔淡彩工笔重彩构图形式:全景式构图全景式构图艺术特色:采用全景式构图方法,画面场面宏大、组织有序,有铺垫、有起伏、有高潮;人物刻画栩栩如生、细节表现引人入胜;造型严谨、色彩淡雅,体现了宋代风俗画的典型特点用笔设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蓬松的须发),人物的衣纹组织严整简练,利落洒脱,勾线犹如屈铁盘丝,柔中有刚,在绚丽的色彩中,间隔以大块的黑白统一画面,独具匠心,人物服装的用色大胆,红绿穿插,用色不多却显得丰富而统一。
设计说明:利用比较式鉴赏有助于学生更好更清晰地理解不同作品的特征,同时让学生回顾本课的知识。
【课堂小结】(师)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我们鉴赏了我国古代著名的人物画,透过作品我们看到画家高超的技艺和对生活细节的细心观察与捕捉,体现了中国画的形神兼备的最高境界;我们应当感谢这些伟大的画家,因为他们,我们才得以走进唐宋,看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风俗习惯。
通过刚才的实践,我们看到正确的使用互联网搜索,可以事半功倍,学习效率得以提高,知识面得以拓宽。
当然我们也应当清楚的认识到,网络上有许多不正确,甚至是错误的信息,需要我们去甄别。
鉴赏美术作品仅仅依靠网络是不够的,我们要注意运用不同的鉴赏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去诠释美术作品,此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课后作业】以小组为单位,注意合理分工,运用互联网搜索技术,查找相关资料,制作作品鉴赏小课件。
第1、2组:北宋《金明池争标图》第3、4组:南宋李迪《风雨牧归图》第5、6组:南宋李嵩《货郎图》第7、8组:南宋《藻鱼图》小组分工建议:3人收集资料,2人合作完成课件,1人准备展示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主选择任务,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同时符合新课程的要求,明确分工,是为了避免能干的多做,懒惰的不做,珍惜小组荣誉,人人都出力。
教学反思:本课所选取的都是中国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总感觉要讲的太多,然而不管怎么准备,上课时却常常出现老师津津有味地讲,学生默默无言听的情况,怎样才能改变这一现状?互联网的引入应是不二之选。
海量的信息,文本、超文本、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呈现,无疑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增加了课堂容量。
第二单元第四课《人间生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讲教材以《犹大之吻》、《阿尔巴圣母》和《厨娘》为重点对比介绍了西方文艺复兴、17、18世纪欧洲、19世纪日本绘画流派。
学情分析:经过前面课程学习,高一年学生了解一定的美术鉴赏方式,通过不同的鉴赏方式,加强学生对美术作品与日常生活的关系的理解,通过感悟式鉴赏方式使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作品展开丰富想象,用比较式鉴赏让学生更直观的与自己生活体验作比较,从而更好的理解这些作品教学目标:1.了解欧洲文艺复兴以及 17、18世纪绘画创作观念的演变;2.了解有代表性的日本浮世绘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