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鉴赏 第三课
高中美术人美版美术鉴赏第三课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教案

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
—走进具象艺术 教学设计
系列模块 《美术鉴赏》
教材版本 人民美术出版社
课题
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
课时
执教人
教学对象
1 课时
高世界—走进具象艺术(《美术鉴赏》第 3 课)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4 年 7 月第 1 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难点 现实,而是对现实的能动反映,这就要把具象艺术与艺术家对艺术形象
的典型处理结合起来讲解和鉴赏,因为这些形象都服务于艺术家的不同
目的。
(三)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 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材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与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配乐欣赏作品, 进入情境
(配乐展示具象 绘画作品并板书
第2页
欣赏作品,尝试判断。
情感以及主题,从而懂得更全面的了解具象艺术。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①掌握具象艺术的特点,了解具象艺术的功能 ②理解具象艺术是如何塑造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的。 ③了解评价具象艺术意义时要考虑到三个方面。
过程与 方法
本课以同学们熟悉的具象作品作为引导,通过《教皇英诺森十 世》和《收租院》了解具象艺术的三个特点,通过对《蒙娜丽莎》 的探究领悟出具象艺术除了记录功能,还具有社会干预性功能。通
1.典型形象
境。
生思考回答:
互动游戏:尝试分辨 A 你能看出画中人物的身份
作品属于肖像作品还 吗?(生答:农民…)
是主题性作品。
B 你看到这位农民的第一感
1. 荷拉斯兄弟宣誓 触是什么?(生答:同情、
2. 教皇英诺森十世 怜悯…)
1.3我们怎样鉴赏美术作品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美术必修美术鉴赏

第三课:怎样鉴赏美术作品一、教学目标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思路,培养从多层面与多角度观看和鉴赏美术作品的意识,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引导学生理解并尝试运用美术作品的四种鉴赏方法,对作品的情感、形式、社会与文化特征进行具体分析与综合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文化理解。
三、教学内容重点:改变学生过于简单化地欣赏美术作品的方式,使其理解并尝试运用美术作品的四种鉴赏方法,进而能多角度、全方位地鉴赏美术作品。
难点:引导学生学会自主针对不同形式的美术作品选择恰当的鉴赏方法,能自主确定科学的鉴赏角度与内容。
四、教学时间1.5课时五、教学程序(一)导入:“猜图”和“听音辩物”游戏引入《蛙声十里出山泉》进而导入新课。
(二)美术作品鉴赏的四种方式1.感悟式鉴赏(1)感悟式鉴赏的简介(2)以朱耷作品为例初步讲解怎么运用感悟式鉴赏(3)以《蛙声十里出山泉》详细讲解怎样运用感悟式鉴赏。
2.形式鉴赏(1)形式鉴赏的简介(2)以马远的《水图卷》之《黄河逆流》、《长江万顷》为例初步讲解怎么运用形式鉴赏(3)以《星夜》详细讲解怎样运用形式鉴赏与感悟式鉴赏。
(4)以《写生珍禽图》引入社会学式鉴赏。
3.社会学式鉴赏(1)社会学式鉴赏的简介(2)以《写生珍禽图》为例初步讲解怎么运用社会学式鉴赏(3)以《夜巡》详细讲解怎样运用社会学式鉴赏。
4.比较式鉴赏(1)比较式鉴赏的简介(2)横向和纵向比较的区分(3)以《蒙娜丽莎》与《达威尔小姐》为例,用比较式鉴赏两幅美术作品。
(三)用课堂活动来检测学生掌握情况。
(四)知识回顾与总结。
(五)练习与实践1.小组作业:运用所学知识做鉴赏分析。
2.个人作业:三选一(1)请以教材第24页《墨竹图轴》、《丛竹图》为对象,比较式鉴赏各是怎样表现竹子的。
(2)请以教材第56页《韩熙载夜宴图》(五代) 顾闳中为对象,选择至少两种鉴赏方法对作品进行鉴赏。
高中美术鉴赏课第三课--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

⒉艺术形象的典型性
⒊情节性,又称叙事性 情节性,
具象艺术的作用?
⒈记录的功能,尤其是对人和社会的记录, 这是他在照相机发明之前最基本的功能之 一。 ⒉社会干预性功能。这种干预:有的赞美, 有的批判;有的直接,有的隐晦;有的侧 重美学、文化、道德,有的集中于社会、 政治等。
如何鉴赏具象艺术?
肖像作品 肖像作品人物的本质特征只存在于这一 个人或几个人中,要求作品集中传达出 “这个人”的神态,气质和精神面貌, 就是中国传统美学中的“传神”或“气 韵”。 主题性作品 主题性作品即使是个别人物形象也都是 集合和抽取了众多人物的特征后,塑造 出来的,成为一个时代或一个民族的历 史写照。
《血衣》 王式廓
陈逸飞 魏景山
如何评价具象艺术的意义?
表现在记录功能上,尤其是在摄影发明之前,是我们 认识当时社会各方面的依据。
具有社会干预的功能,它又有以真实,生动而具有个 性艺术形象直接作用于我们的视觉,并由这些形象构 成的故事,情节或主题影响我们的价值判断,从而产 生认识和教育的作用。
《田横五百士》(1928-1930)徐悲鸿
《粉笔生涯》 曹新林
《奠基者》 王宏剑
《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南京》陈坚
》何家英 高云
《父亲的大衣》墨金子
《舞之憩》何家英
互动答疑
单选 《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 A顾闳中 B张择端 C黄荃 D张萱 《教皇英诺森十世》的作者是? A委拉斯凯兹 B席里柯 C乔尔乔内 D普桑 多选 具象艺术的特点? (B)
《蒙娜丽莎》(1503-1505) 达﹒芬奇(意大利)
《椅中圣母》拉斐尔
《无名女郎》克拉姆斯柯依
《静坐的莫瓦特歇夫人》 1856年 安格尔(法国)
人美版美术鉴赏课第三课

第三课、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写生珍禽图》黄荃《荷花》一,具象艺术的概念较写实,有形象可辨美术作品,具象艺术是比较宽泛的概念。
1、视觉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即我们看到世界的样子来描绘对象。
2、艺术形象的典型性,即具象艺术是通过典型的艺术形象的创作来表达艺术家的个人情感和观念。
3具象艺术的情节性又称叙事性。
古典油画、中国工笔画、写实雕塑具象艺术的典型----照相写实主义具象艺术的极端----超级写实主义肖像作品主题性作品典型形象和典型环境历史上的具体的人相辅相成,不可孤立存在。
肖像作品:在作品中集中的传达出“这个人”的神态、气质和精神面貌。
主题性作品:“这些人”具有广泛的代表性,集中了那个时代的人的共同品质。
典型形象与典型环境直接相关的,而不是孤立存在的。
没有典型环境也就不可能有典型形象,它们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美术作品完整的主题。
对于具象艺术来说,主题的表达只有通过典型形象和典型环境才能做到。
艺术作品(具象艺术)记录功能社会干预功能认识功能审美功能、教育功能《清明上河图》《马拉之死》法国达维特写实的手法再现了当时马拉刚刚被刺的惨状:马拉倒在浴缸里,被刺的伤口清晰可见,鲜血已染红了浴巾和浴缸里的药液,握着鹅毛笔的手垂落在浴缸之外,另一只手紧紧地握着凶手递给他的字条,刺客是利用马拉趁其不备下的毒手,我们还可以看到丢在地上的带血的凶器。
在浴缸的旁边立有一个木台,看来,这就是马拉办公用的案台,“案台”之上有墨水、羽毛笔、纸币和马拉刚刚写完的一张便条。
画家用写实的手法再现了当时的故事情节:马拉倒在浴缸里,鲜血正在从伤口中流出;带血的匕首滑落在地,而凶手已经逃离现场。
画家将画中的主角设计在一个情节和场景之中,丰富了肖像画的表现内容,增强了它的感染力。
《教皇英诺森十世》《开国大典》董希文《最后的晚餐》达.芬奇(意)中国工笔写实雕塑照相写实主义超级写实主义作业:选取你自己喜欢的一件作品深入认识包含那些具象艺术的特征、并掌握鉴赏具象美术的方法。
人美版必修美术鉴赏 第三课 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

肖像作品要
求客观真实。
它表现的是历史 上具体的人。肖 像作品中人物的 本质性特征只存 在与这一个人或 几个人中,要求 作品集中传达出 这个人的特点、 神态、气质和精 神面貌。
《青年女歌手》 靳尚谊 1984年
故事的中心人物是谁,他们在干什么? 作品描述了什么故事?
他们是真实形象还是典型形象? 为什么要塑造典型形象?
谢谢
郑州回民中学:方占强
故事的中心人物是谁,他们在干什么? 作品描述了什么故事?
他们是真实形象还是典型形象? 为什么要塑造典型形象?
《戴金盔的男子》
伦 勃 朗
《杜普教授的解剖课 》 1632
《刺杀参孙》
三,典型具象艺术形式分类欣赏 古典油画、中国工笔画、 写实雕塑
古典油画
《跨越阿 尔卑斯山 圣伯纳隘 道的拿破 仑》
《苏格拉底之死》大卫
中国写实画派
《小姜》冷军 120*60cm
b
《白菜》 忻东旺 2013年 41.4万元
普基廖夫
走进具象艺术
二、具象艺术的特点:
1,视觉的真实性、客观性 2,艺术形象的典型性 3, 情节性,又称叙事性
如何鉴赏具象艺术
首先,要分辨出它是肖像作品还是主题性作品。
其次,看作品对环境的表典型表现:典型的形 象是与典型环境直接相关,而不是孤立存在的, 反过来,没有典型环境也就不可能有典型形象, 他们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美术作品完整的主 题。所塑造的形象和环境越鲜明,越典型,对 主题的表达就越深刻,也就越能激发观众的共 鸣和联想,从而产生强烈的艺术冲击力。
shijie
十《
届早
美点
展》
金 奖
忻 东
旺
2*1.9m
刘 孔 喜
鲁美版美术鉴赏教材第三课《中西美术人物造型特点》课件

巨变)
2画家追求主观表达:
实例:一次,顾恺之为见多识广的裴叔画像时,在他的脸颊上平添了三根毛 须。看画者问画家为什么画这本来没有的东西。顾恺之回答说:裴叔则有非 常的智慧和见识,我这样画正是为了表现他的这一特点。
知 识 延 伸
徐 悲 鸿
《 泰 戈 尔 像 》
知 识 延 伸
马 蒂 斯 的 作 品
中西美术的人物造型互相学习,互相影响,
推进了美术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人物画 只有主观写 意的人物造 型,没有写 实的精细刻 画!
张 卿 子 像 曽 鲸
“如镜取影,妙得神情” 力求“形神兼备”
总结:
造型手法 造型特点
异同点
形神兼备
中 线条、
简练
——偏于神似
国 墨色变化 以形写神 主客观结合
画
留白
——偏于主观
哲学观点 天人合一
西 明暗 方 体积 画 光影
背景
细腻精致 以形写形
南
生动传神。——减笔画
宋
逸笔草草,不求形似
梁
楷 《 太 白 行
—偏重于写神 自 画 像
吟
任
图
熊
》 王时敏像 曾鲸
那么中国画的闪光点在哪境里生呢象?外
中
陶
国
美
术
击
人
物
的
造 型
1、用夸张——神韵
鼓 说 唱 佣
特 2、用虚拟——戏剧性场景
点 是
高中美术美术鉴赏《第三课心灵的慰藉》课件

高中美术美术鉴赏《第三课心灵的慰藉》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美术鉴赏教材第三课《心灵的慰藉》。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分析美术作品中的情感表达,探讨艺术家的创作心境;学习如何从美术作品中感受到心灵的慰藉;研究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美术作品,了解其情感表现和心灵慰藉的功能。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美术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和心灵慰藉功能。
2. 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情感素养。
3. 激发学生对美术鉴赏的兴趣,培养他们主动探究、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美术作品中感受到心灵的慰藉。
重点:分析美术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和创作心境;培养学生艺术欣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美术作品图片、投影仪等。
2. 学具:笔记本、画笔、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组美术作品,让学生观察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 讲解:介绍美术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和创作心境,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感受到心灵的慰藉。
a. 分析美术作品中的情感表现。
b. 讲解艺术家创作心境的来源。
c. 举例说明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美术作品心灵慰藉的功能。
3. 实践:分组讨论,让学生从美术作品中寻找心灵的慰藉。
4. 例题讲解:分析一幅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感受其心灵慰藉功能。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并评价其他美术作品。
六、板书设计1. 《心灵的慰藉》2. 内容:a. 美术作品中的情感表达b. 艺术家的创作心境c. 心灵慰藉的功能七、作业设计a. 《呐喊》——蒙克b. 《星空》——梵高c. 《母亲》——罗中立2. 答案要求:a. 描述作品的基本信息。
b. 分析作品中的情感表达。
c. 阐述作品的心灵慰藉功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以及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拓展延伸:a. 鼓励学生在课后欣赏更多美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高一美术鉴赏第三课

内容:
1.语言元素(点、线、面、色)及其所构成的形态变化
2.语言手段(明暗、空间、透视、构图、肌理)及其所构成 的审美意象
3.语言规则(变化与统一、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比例 与尺度、节奏与韵律)及其所构成的审美关系
是什么使美术作 品如此的千姿百 态?
一、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来自哪里?
艺术家也是普通的劳动者,他们的产品是艺术,他们使用的 手段是视觉语言
三、艺术家的意图是如何体现的?
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在具象艺术、意象艺术和抽象艺术三大 类中呈现出不同的表达方式
思考: 上节课我们学习的哪三种语言 方式?
具象:
意象:
抽象:
所有的美术作品都一样 重要吗?
一、美术作品的时代性与地域性
美术作品的产生无论是题材或内容还是形式或风格,都受到 了时代性和地域性条件的限制。
漂亮是美术鉴赏的 标准吗它有哪些表现?
艺术家利用美术的语言,并按照美的规律和法则对现实生活 进行抽离、集中、概括、综合以至改造的结果 反映了艺术家个人和时代的精神与审美理想
因此,这种综合了主观与客观、个人审美与时代精神的艺术 形象为“典型形象”或“艺术形象”,根据它与现实生活的 关系而称之为“艺术美”
《艾普色姆的赛马》 席里柯 被誉为法国浪漫主义艺术的先驱,仅在世短短的33年,他的才华和气魄对法国画坛产生了不可 磨灭的影响。
二、什么是形式美?如何理解和把握形式美?
形式美不仅包含在艺术美之中,其本身也具有独立的审美价 值
含义: 1.指形体、形态 即个别事物呈现出来的样子 2.形体或形态借助语言手段和语言规则呈现出来的整体的艺 术形象
时代性: 某些题材只有在这个时代才有,而不可能出现在别的年代
地域性: 某些题材可能在这个地域不断出现,而对另一个地域来说 几乎是不可能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个特点:情节性或叙事性,即具象艺术中往往蕴含者一个或多个故事情节,它可以用文字语言直接来讲述和描述。如作品:《货郎图》、《血衣》。
由于具象艺术的这些特点,因此除艺术所共同的审美功能外,它还具有记录的功能和社会干预的功能。同学们可以通过一部分作品来加深了解具象艺术的三个特点环节中运用第一课所学的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和过程,又特别兼及了对具象艺术的鉴赏特征,在这节中,从肖像性作品和主题性作品两大类分别说明对具象艺术的鉴赏方法。
过程
与
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讲解具象艺术的特点及鉴赏方法,并让学生了解具象艺术的功能及意义。
教学难点
主要在于分辨具象艺术的能动性,即具象艺术以其对艺术形象的典型性处理——对典型形象和典型环境的塑造而区别于摄影。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课题
首先展示几幅具象艺术作品让学生品评,然后再以古希腊画家宙克斯和帕尔哈西奥斯之间的比赛为例,说明具象艺术在人类历史上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人类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类型,并由此引出具象艺术的特点。
二、学习新知
(一)
以五代时期黄荃的一幅中国画《写生珍禽图》为例鉴赏引出具象艺术的第一个特点:视觉的真实性或客观性。重点以宋代张择端的中国画《清明上河图》分析,这幅画的内容结构大体分为三段,开首为郊野景象,中段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及两岸船车运输、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等紧张忙碌的活动,后段为市区街道纵横交错、店铺鳞次栉比、人流、车水马龙的繁华场面。作者根据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理解,从反映当时的社会动态和人民生活状况的主题出发,选择那些具有形象性又具有时代性特点的事物及情节加以表现。整个画面有静场,有高潮,跌宕有序。
《清明上河图》在整个画面的构图方面显示了卓越的艺术才能。中国绘画传统的“散点透视”得到天才的运用,画面组织讲究内在联系,严密紧凑,如同一气呵成,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在世界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由此得出具象艺术是以客观世界为表现对象,并且把对象表现的就象我们所看到的一样真实。
第二个特点:艺术形象的典型性,即具象是通过典型的艺术形象的创造来表达艺术家的个人情感和观念的。那么请同学们鉴赏作品: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凯兹的作品《教皇英诺森十世像》分析其典型形象的塑造。
(三)
如何评价具象艺术的意义?(其意义与它的功能有什么关系?)
我们如何才能判定一件作品的意义呢?具象艺术的记录功能和社会干预功能这两个主要功能就为我们认识和分析它的形象和主题(内容)奠定了基础。具象艺术的意义首先表现在它的记录功能上,它是我们认识当时社会各方面的最重要的形象依据。使我们可以认识当时的社会和艺术的思想与观念。另一方面,具象艺术又以真实、生动而具有个性的艺术形象直接作用于我们的视觉,并由这些形象构成的故事、情节或主题影响我们的价值判断,从而产生认识和教育意义。
学
后
记
教师学科美术年级班级:高一
教材章节
第三节
课题
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
课时
1
课型
讲授
教
学
目
标
知识
与
能力
通过对具象艺术的特点、典型形象和典型环境及社会功能的学习,使学生更进一步的了解具象艺术的语言、形象特征,并能初步掌握辨识具象艺术的能力。1、具象艺术的特点是什么?2、怎样鉴赏具象艺术3、主题性作品的塑造与典型形象和典型环境的关系?4、具象艺术的功能。
三、课堂小结:
把这一节课所学的知识点作一总结,重点强调在具象艺术作品中的典型形象与典型环境的塑造问题。
板
书
设
计
通过多媒体直接展示,首先展示本课课题,然后分别展示具象艺术的特点,肖像性作品和主题性作品的分类(其中的典型形象与典型环境的塑造),评价具象艺术的意义三个分支环节,并穿插部分美术品图片介绍。
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