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活动课 生产方式变革与人类社会进步PPT

合集下载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第6课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pptx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第6课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pptx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

4.【知识延伸】 航天技术发展的意义 (1)有助于人类探索宇宙的奥秘,扩大人类活动和生存的空间。 (2)广泛应用于气象、资源勘探、通信等许多领域,给生活带来许多 便利。 (3)促进高科技和相关技术的发展,促进太空探险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5.【名师指津】 教材P33“思考点”: 现代科技进步给你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
走进教材
知识点一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1.概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在__计__算_机___与人工智能技术 的引领下,航天、海洋、原子能、生物、新材料等方面的技术迅速发
展。 2.主要成就 (1)电子计算机与网络 ①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海洋技术
开创 成就
美国是世界上最先进行_深_海__研__究__的国家 ①20世纪60年代,美国深潜器曾在水下数千米处发现 了海洋_生__物_群__落__,并且首次潜入世界大洋中最深的马 里亚纳海沟 ②1997年,中国深潜__机__器_人___成功潜入水下6 000米处, 标志着中国海洋技术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③2020年中国的“_奋_斗__者__号__”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 沟成功坐底,创造了10 909米的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
子计算机时代。 ②1969年美国国防部建立起军用网络,后演化为互联网,并于20世
纪90年代实现__商_业__化___。
(2)人工智能技术
概念 开端 发展
应用
典例
影响
通过计算机模拟人的__思__维____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 20世纪50年代机器模拟智能被___美_国____科学家提上日程 人工智能已涵盖机器人制造、语音及图像识别、自__然__语_言___ 处理等领域 计算机控制的机械手、__机_器__人___等自动化装置,在生产中 得到大量应用 出现了“无人仓库”“_无__人_码__头__”“无人车间”乃至

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教学课件)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教学课件)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使用
④唐朝出现筒车,借助水力汲水入筒进行灌溉
畜 概况 古人用圈厩来饲养禽畜,用马槽来喂马
牧 影响 不少工具设施到今天依然发挥着作用
拓展:中国古代耕作方式的演变:
(1)刀耕火种---原始社会 (2)石器锄耕--夏、商、西周时期(井田制) (3)铁犁牛耕---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精耕细作)
______
铁 器
概况
两河流域、中亚、北非和欧洲。中国在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在农业生产中逐 步推广。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以灌钢法制作的农具
特点 铁器锋利轻便,易锻制打磨;随着熔炉的进步,铁器大量出现
①原始社会末期,人类已经能够制造陶器,汲水灌溉

②在古埃及和中国等地,人们已懂得利用杠杆原理进行灌溉
溉 概况 ③中国东汉末期出现翻车,三国时期马钧对其进行革新,其后在民间广泛
选择性必修二 经济与社会生活
单元整合
社会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工具的进步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是社会生产
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历史演进的强大动力。古代劳动人民积累的生产
课 经验,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工具的进步。近代以来的技术发展,给人们的 程 劳作与生活带来深刻的影响。大量劳动实践带来的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 标 会发展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准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劳动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以及历史上劳动工具和
1.特点: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家庭生产 2.作用:
(1)是封建社会重要劳作方式,是封建经济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2)提供小农家庭需要的农产品以及手工产品,保证自给自足 (3)有利于社会稳定,保证国家赋税收入 (4)阻碍商品经济发展,难以产生技术突破,在近代阻碍社会进步
“今一夫挟五口,治田 中国古代谚语说:“一 夫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活动课生产方式变革与人类社会进步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活动课生产方式变革与人类社会进步教学设计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从以下方面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
1.简要回顾生产方式变革的历程、特点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强调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在生产方式变革中的核心地位。
3.指出我国生产方式变革的历史进程,以及在这一进程中取得的重要成就。
最后,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生产方式变革的相关问题,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历史学科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采用以下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首先,展示一系列历史图片,包括古代农耕、蒸汽机发明、流水线生产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片背后的历史现象。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片反映了什么历史变革吗?这些变革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通过提问,引发学生对生产方式变革的关注。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学会倾听、表达、交流、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历史问题的热情。
2.增强学生对我国历史传统的认同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和国家观念。
3.引导学生认识到生产方式变革对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思想品质。
四、课堂讨论
1.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教材和案例分析,讨论生产方式变革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后作业
1.结合教材,分析我国生产方式变革的历史进程。
2.撰写一篇关于生产方式变革对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影响的论文。
六、教学评价
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质量等。
3.结合我国实际,分析当前生产方式变革的趋势和挑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撰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文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复习(共23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复习(共23张ppt)

利用陶器汲水灌溉
中 社会 ③新石器晚期 ——小件青铜器
国 先秦 ①少量青铜农具
桔槔(jie gao)
②战国铁制农具推广
杠杆原理
秦汉
南北朝——以灌钢法制作农具
①东汉末—翻车 ②唐朝——筒车
明清 唐朝——曲辕犁(标志步犁定型)③宋代:高转筒车
④明清:风力水车
圏厩 马槽
世界
①青铜农具最早出现在西亚、北非 古埃及——杠杆原理 ②小亚细亚赫梯人率先掌握冶铁技术
3.19世纪中期以后,英国人的休闲(指人们对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方 式从随意休闲日益发展成为定时休闲。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 A.近代交通发展的迅速 B.民众财富收入的增加 C.工厂制度影响的深远 D.生活方式日益国际化
4.下图为英国人口结构变化示意图,据此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资产阶级革命 B.第一次工业革命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海外殖民活动的进行
劳动力
前 提
圈地运动
国内市场 农产品
棉纺织业技 术革新

殖民扩张
资本原始积累

海外贸易
原材料
工厂出现(1771年)

海外市场

手工工场
技术
动力:蒸汽机


技术
工场手工业时
期的积累
交通工具:火
17C中期 英国
车、汽船
1.工厂制度
(1)形成的原因 随着工厂的出现,工厂制度逐渐形成 (2)主要特点 ①实行倒班制,以保证机器昼夜运行
纺织
陶瓷
冶炼
原始 社会
旧石器时代——骨针 最初—泥条盘筑 新石器晚期—陶纺轮 新石器晚期—坯车
新石器晚期 ——冶铜

第二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课件--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

第二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课件--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

三、劳作方式的发展
方式
时间(典例)
特点
集体劳作
商周时期(井田制、生产工具简陋、生产水平
奴隶社会)

农 业
农业家庭式
中国战国时期、 古希腊罗马时期
家庭生产、自给自足、精 耕细作
农业庄园式
罗马共和国晚期、 中古时期的西欧、 中国魏晋南北朝
集体劳作、大小不一、自 给自足
手 手工业家庭式 春秋战国 工 业 手工业作坊式 见下页


考点3——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间
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 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
中期
纪初
标志 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 电力的广泛应用
新科技革命
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考点1——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考点2——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考点3——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生产 方式
生产力 (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
生产工具 劳动者 劳动对象
生产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
(人们在从事生产活动总 产品的分配关系 是要相互结成一定的关系)
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出突出贡献的是( )
A.东汉的杜诗
B.宋代景德镇的瓷窑工匠
C
C.元代的黄道婆
D.明代的丝织机户
C
【2022·辽宁高考】以诗证史是史学研究的方法之一。表1中宋人诗句与其
可以反映出的历史现象对应正确的是诗句( ) A
诗句 A 碧豆密争桑荫底,绿荷杂出稻花中 B 尽将精好输公赋,次把斗升求市人 C 日薄人家晒蚕子,雨余山客买鱼苗 D 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B.生产方式的转变推动了社会分化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课件 第2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课件 第2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视角2工业革命对中国的促进作用 材料 在办洋务的封建官僚们主持下,中国开始有了一批官办的企业。这 些企业因为是使用新式机器,雇用了大量工人,大体上按照西方的机器工厂 的组织形式来进行生产①,但这些企业中很大部分是军事工业,它们的产品 供应给国家和军队,并不作为商品而出售,更不投放到市场上去②。这些企 业不但为封建官僚所控制,而且对外国有很大的依赖性③。……洋务运动 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 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开④。
概念阐释 城市化 城市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 及产业结构的调整,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向以工业和服务业等非农 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城市化是多维的概念, 包括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地理空间城市化和社会文明城市化。
拓展延伸 癸卯学制 1904年(光绪三十年)1月13日由清政府颁布,因制定颁布于旧历癸卯年,故 又称“癸卯学制”。 学制主系列将学校教育划分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 大学堂三段七级,共25—26年。1905年清政府颁布诏书,正式废除科举制, 采用新学制。
拓宽教材 3.阅读教材第二子目“史料阅读”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据此说明 工业革命的意义。 提示 工业革命大大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主题一 工业革命对人类劳作方式和生产关系的影响
问题探究
视角1工厂制度的建立及其影响 材料 18世纪60年代,以蒸汽机的使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兴起,建立了一系 列工厂,工厂制度开始形成①。19世纪50年代,英国已有棉纺织厂1 932家, 毛纺织厂1 497家,绒、麻、丝织工厂1 070家。工厂已成为全国占重要地 位的生产组织形式,其工业产量已占全国生产总值的33.8%。工厂制度的 确立,促使劳动生产率提高,加速了工业化和资本主义化②。但更值得注意 的是,工厂制度的确立,为社会阶级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直接造就了第 一代工业家③。

第6课 现代技术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6课 现代技术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2001年,一名参观者在纽约市博物馆内观看 人类基因组数字显示图
杂交水稻
生物技术:新冠疫苗
6、生物技术发展和原子动力的应用
在第二次①世生界物大技战术后及,生其物产技业术,工在程推突飞动猛社进会,经其济突发出成展就中是起人着类基因组计划。 2001年,由关美键国作、英用国;、法国、德国、日本和中国等六国科学家共同参与的国际 人类基因组②公生布物了人科类学基技因术图还谱可及初以步使分人析们结物果质。 生活和精神生活
①含义:是计算机技术的一个分支,通过计算机模拟人的思维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 ②出现:20世纪50年代机器模拟智能被美国科学家提上日程。
③内容:涵盖机器人制造、语言及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 ④应用:计算机控制的机械手、机器人等自动化装置。
⑤影响:广泛地应用到各个领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
1976年
形成NSFNET,美国国家科 美国政府退出互联网 学基金提供网络运营费用, 的管理。互联网迅速 大学教授和学生免费使用 商业化,互联网爆发
式发展
云计算。各种设备,包 括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 等设备应运而生。
1981年
1990年
2006年
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3.人工智能技术
(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
地球测控网示意图
4、航天技术:对现代国防与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1957年,苏联 发射了人类历史上 的第一颗人造地球 卫星,标志着宇航 事业的开端
1961年,苏联发射 “东方一号”载人宇 宙飞船,苏联宇航员 加加林成了第一个飞 上太空的人
1969年,美国“阿 波罗11号”登月飞 船在月球着陆,阿 姆斯特朗和奥尔德 登上月球

第二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第二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12.
(2)若全面研究中国古代的粮食安全问题,应关注 哪些基本因素?
(2)基本因素:耕作工具、耕作方式、耕作技术、耕作 制度、农作物品种、耕作动力、水利工程、灌溉工具、 耕作者素质、土地制度、气候、历法、赋税制度、政 治局势、人口数量、粮食储备等。
(1)为研究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某学习小组 搜集到以上三则史料,请分别说明其史料价值。
三 基础知识梳理
拓展:古代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的特点:
经营形态
管理方式
产品及流通方式
官营手工 业
政府统一管理、 资金雄厚、规模 经营、管理严格
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 ;不在市场流通。
私营手工 民间私人自主经 民间消费的产品;在


市场流通
家庭手工 业
农户的副业
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 税;剩余部分出售
劳动力
地位
拓展:中国古代耕作方式的演变: (1)刀耕火种---原始社会 (2)石器锄耕--夏、商、西周时期(井田制) (3)铁犁牛耕---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精耕细作)
三 基础知识梳理
二、手工业工具的进步 1.纺织工具 ①汉朝:画像石中出现人们使用纺车纺纱的场景,提花机可织出带有精美 花纹的丝织品。 ②元朝以后:(黄道婆、棉纺织业) 棉纺织业:宋末元初植棉推广到内地;元代黄道婆改进了棉纺织技术;明 代后期,取代丝麻毛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 2.制瓷工具 青瓷--东汉晚期;白瓷--南北朝;彩瓷--元代;唐代--百姓生活用品;宋元后 出口海外。 3.冶炼工具 东汉:水力风箱——水排
产;而小农经济下的农民—具—有编生自产王积家极范性《,中当国简历单史生通产论工》具(1、)根个据体材劳料动一力并和 结合所学知识土,地指结出合中,国就古能代使重其视再兴生建。水表利现工:程宋的朝原以因后。,(2)经根济据重材心料逐二渐和南所移学到知长识江,中分下 析我国小农经游济地既区脆。弱又顽强的原因。举例说明“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的水平位移”的具 体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活动课 生产方式变革与人类社会进步【公开 课课件 】
史料价值辨析
(二)按史料价值:第一手史料、第二手材料。 1.第一手史料:原始资料,即历史人物、事件发 生的那个时代留下来的材料,直接反映了所研 究对象的情况。 2.第二手材料:距离那个时代较远的记录、转述, 或者后人的研究成果,间接反映了研究对象的 情况。 3.史料价值:第一手的史料价值较高,使用第 二手史料时需要更加小心谨慎。但衡量一手和 二手史料的价值高低不能绝对化。
《选择性必修2》活动课
生产方式变革与人类社会进步
——以工业革命推动近代英国社会转型为例
活动主题
探究工业革命对近代英国社会转 型的促进作用
选题缘由
工业革命于18世纪中期发轫于英国,作为人类社会经济领域的重大变革, 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由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型。在生产方式上 机器大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在经济体制上自由资本主义取代了工场手工业。 社会生产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在生产方式变革的巨大推动 下,经济领域的飞跃波及到其他领域,从衣食住行、教育、家庭等社会生活 领域,到人们思维观念、新思想萌生和文化的世俗化等精神文化领域,再到 社会结构、政治生态等政治生活领域,整个英国社会产生了一系列连锁反应。 18世纪中期以来,工业革命所引发的社会变化,较为集中的反应了本课活动 主题——生产方式变革与人类社会进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同时, 学生对工业革命这段历史较为熟悉,从史料搜集、问题研究和报告撰写角度 来看,相对容易。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活动课 生产方式变革与人类社会进步【公开 课课件 】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活动课 生产方式变革与人类社会进步【公开 课课件 】
发现问题
(一)社会生活组: 1.工业革命前后,英国男女服饰发生了怎样的变 化?试从工业革命运用机器生产的角度,分析 这一现象? 2.工业革命以来,英国的人口流动呈现出一种怎 样的趋势?从城市化兴起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3.19世纪以来,近代英国的传统教育发生了怎样 的变化?从生产方式变革的角度,分析英国现 代教育逐渐兴起的缘由。 4.工业革命后,英国的传统家庭模式逐渐瓦解, 结合生产方式的变革分析其变化的因素。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活动课 生产方式变革与人类社会进步【公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课课件 】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活动课 生产方式变革与人类社会进步【公开 课课件 】
史料搜集途径
1.利用工具书:各类字典、辞典、百科全 书;目录、索引、年鉴;丛书、类书。 2.分类搜集:以史料类别分类搜集;以专题 类别分类搜集。 3.追踪搜寻:目录、索引、研究论著中的 引注资料;人与人、事与事的关联性。 4.调查采访:实地调查、访问、观察。 5.利用互联网:专业网站、电子图书。
小组划分
根据英国工业革命所引发的一系列社会反映,在教师 的指导下,依据学生的学习研究能力,把学生分为:社 会生活组、政治组内分工、精神文化组。
组内分工: 组长一名:选择学习能力和管理协调能力较强的同学
任组长,统领本组人员的分工、史料搜集和问题研究及 研究报告的撰写。
副组长若干:根据本组的研究方向,选若干同学任副 组长,分别负责不同方向史料的搜集和研究。
研究方法
(一)运用史料时,要保持结论的客观性, 在史料选择上应坚持的方法或原则。
1.重视史料来源的真实性,选取第一手(原始) 史料。
2.坚持正确的史学观点:将历史事件放在特定 的历史环境下进行。
3.选取客观、公正、正确的史料。 4.对史料要合理利用,做到史论结合,论由史 出。 5.搜集更多的史料,对多种史料进行甄选、辨 别(不取孤证),如二重证法,即考古与文献相 结合。
报告撰写组:选择组内写作能力水平较高的同学组成 研究报告撰写组。
史料价值辨析
(一)按表现形式: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 述史料。 1.文献资料:以文字形式记录的资料,是最主要 的史料载体,但易受个人、政治、时代因素制 约。 2.实物史料: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各种物件,比 文献资料可信,但并不一定能展示历史的全貌, 可与其相互参证。 3.口述资料:口头讲述并被记录下来的资料, 在史诗、神话、传说中,也会有大量创造和虚 构的情节;由于种种客观原因,当事人回忆也 难免不准确或不全面。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活动课 生产方式变革与人类社会进步【公开 课课件 】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活动课 生产方式变革与人类社会进步【公开 课课件 】
发现问题
(二)政治生活组: 1.工业革命以来,英国的女性地位逐渐提升,女 权运动兴起。结合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分析这 一现象。 2.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先后发生了“卢德运动”、 “斯温运动”和“宪章运动”。分析这一时期 工人运动兴起的原因。这对英国的政治生活产 生了怎样的影响? 3.试从工业革命时期,社会阶层力量对比的角 度,分析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和1846年《谷物法》 废除的原因。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活动课 生产方式变革与人类社会进步【公开 课课件 】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活动课 生产方式变革与人类社会进步【公开 课课件 】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活动课 生产方式变革与人类社会进步【公开 课课件 】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活动课 生产方式变革与人类社会进步【公开 课课件 】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活动课 生产方式变革与人类社会进步【公开 课课件 】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活动课 生产方式变革与人类社会进步【公开 课课件 】
研究方法
(二)历史评价方法 1.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客观的、全面的评价方 法; 2.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历史的、发展的评价方 法; 3.坚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研究原则。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活动课 生产方式变革与人类社会进步【公开 课课件 】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活动课 生产方式变革与人类社会进步【公开 课课件 】
发现问题
(三)精神文化组: 1.工业革命后,为什么人们变得越来越守时,精 准时间意识逐渐提升? 2.工业革命进一步推动了思想解放,概述当时兴 起的几大思潮,并分析其兴起原因。 3.工业革命以来,社会文化艺术趋于世俗化, 休闲活动逐渐普及,从工业革命、启蒙运动、 进化论的提出和传统宗教的影响等因素分析其 内在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