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语文复习:说明文阅读专题--说明顺序、段落作用

合集下载

专题12 说明文阅读之说明顺序及作用(原卷版)备战2020年中考语文巧夺高分技法之现代文阅读

专题12 说明文阅读之说明顺序及作用(原卷版)备战2020年中考语文巧夺高分技法之现代文阅读

专题12 说明文阅读之说明顺序及作用(原卷版)考点分析一、主要考点:说明文阅读之说明顺序及作用主要考查学生判断说明顺序的能力,说明顺序通常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其中考查得最多的是时间顺序。

一般分值较小,一般在一至两分。

答此类题需要学生掌握这三种通常的说明方式及其作用即可拿到分。

常考形式一、此类题在考卷中通常出现形式:【一般直接提问式】例: 1.选文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2.你可以说说选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吗?3.选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这种说明顺序有什么好处呢?4.本文用了空间顺序,这种说明顺序的作用是什么?5. 文中第3段和第4段能不能调换顺序,为什么?二、根据以上说明顺序考题在考卷中出现的形式,可以看出此类题一般提问很直接,不会出现审题错误、身体模糊的问题,那么我们解此类题就需要掌握常考的说明顺序有哪些及其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抓表时间的词语。

如,年代:古→今;季节:春→冬将时间的先后作为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作用:能够清晰说明事物在时间上面的发展变化。

2. 空间顺序——抓表方位的词语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展开,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从总体到部分等等,依次说明。

一般用于说明相对静止的事物,如:园林、建筑物、工艺品等。

作用:能够空间性的、有条理的说明某个说明事物的特点。

3. 逻辑顺序——抓思维的规律。

按照事物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

逻辑顺序通常包括由现象到本质、由因到果(由果到因)、由主到次、由个别到一般、由整体到部分(由部分到整体)、由特点到用途等顺序。

作用:能够有逻辑的、清晰的说明事物的特点。

【注意】1.单一的问采用什么顺序,直接答“……顺序”即可。

2.有的文章不会只采用一种说明顺序,往往整体上采用一种说明顺序,又交叉使用几种,使说明更透彻。

答题时要看清问的是全文的说明顺序还是某几段,某一段的说明顺序。

【分析步骤】第一步:解这种题之前,要了解常见的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14说明文阅读考点3理清说明顺序分析句段作用解析版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14说明文阅读考点3理清说明顺序分析句段作用解析版

说明文阅读过关测试考点:理清说明顺序,把握文本结构题型一:理清说明顺序一、(2020·辽宁丹东·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语段,回答下列小题。

口罩,为呼吸道设防①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全民战争中,“人自为战”最基本、最有效的式器,莫过于口罩了。

为什么这样说呢?②新型冠状病毒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就是通过病人的飞沫。

你知道飞沫的来源吗?③飞沫主要来源于咳嗽和喷嚏。

咳嗽是一种呼吸道的保护性反射,能把肺中的空气压缩为1米多长的喷射流,携带着3000多个细小液滴,以20多米每秒的速度冲开声门,脱口而出。

喷嚏则能将4万个细小的液滴,以超过12级飓风的速度猛烈喷涌而出。

不仅咳嗽和喷嚏,从高声喧哗到日常呼吸,都能产生大大小小的飞沫。

飞沫的直径一般小于100微米,携带着病毒在空气中悬浮、飘散、游荡,远达十余米,长达数小时。

④如何为我们的呼吸道站岗放哨以切断病毒传播链?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戴口罩。

市场上的口罩可谓琳琅满目、五花八门,但预防疫情的主流口罩是N95口罩和医用外科口罩。

与市场上其它类型的口罩相比,N95口罩防护性更强。

它由以聚和聚丙烯为基材的多层无纺布制成,N代表非油性粒物,95则表示过0.3米颗粒物不低于95%。

飞沫正好在N95口罩的“关照”之下,因此N95口罩就能成功地“御敌于国门之外”。

对密切接触者的医护人员来说,N95口罩是久经考验的“忠诚卫士。

⑤但是N95口罩并非所有人所有时刻都适合佩戴。

研究表明....,佩戴N95口罩时,吸气和呼气的阻力分别增加26%和22%,我们不得不更努力地呼吸,才能维持正常的压力梯度和空气流量。

数据显示,连续佩戴N95口罩4小时后,空气交换量减少37%,血氧饱和度降低,能引起疲劳、头等症状,对于心肺功能较弱的人,佩戴N95口罩时不可不慎重。

我们选择口罩要遵循“充分而不过分”的原则。

⑥与N95口罩相比,医用外科口罩成本更低,舒适性更强,普及程度也更高。

它由三层无纺布组成,从外到内分别是防水层、过滤层、吸水层。

2020中考语文:说明文的指导解析

2020中考语文:说明文的指导解析

2020中考语文:说明文的指导解析中考语文备考的方法有哪些?下面由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中考语文:说明文的指导解析”,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2020中考语文:说明文的指导解析一、说明文的文体知识1、说明文文体:说明文体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是对事物作客观说明的一种文体。

2、说明文的分类:从说明内容上可以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如《中国石拱桥》;事理说明文旨在解释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规律地,如《统筹方法》等。

从语言表达方式上可分为平实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

3、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特征。

特征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故宫博物院》和《雄伟的人民大会堂》都是介绍建筑的,但是两事物的特征不同。

故宫是古代君王的活动中心,它的设计就处处反映出封建帝王“唯我独尊”的特点,而人民大会堂是我国劳动人民共商国家大事的地方,雄伟是人民大会堂的特点。

阅读说明文要注意抓好说明对象的特征。

4、说明顺序:(1)空间顺序任何事物都有空间性。

说明文抓住这个特点构成自己的条理,或者从上到下,或者从外到内,或者从左到右,或者从南到北,或者从远到近,或者从中间到四周,或者从整体到部分。

在介绍某有建筑物的结构,说明某种产品的构造,介绍某一地方情况时都可以用这种方法安排材料,是读者对事物的各个部分和整体都有较明晰的认识。

(2)时间顺序即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来安排。

事物都有发生、发展、消亡的过程。

有些说明文根据事物的时间性,把事物的各部分组成先后关系,这也是一种条理性。

介绍生物知识的说明文一般都是先发生的先写,后发生的后写。

介绍生产技术和工作方法的说明文,一般按照生产和工作的程序,逐一说明。

(3)逻辑顺序有些说明文主要是剖析事理的,在说明时就按照事理的逻辑关系进行安排,或者从主到次,或者从浅到深,或者从原因到结果,构成严密的条理性。

有些说明文还可以按事物的性质分几个方面来安排,这几个方面的材料就形成了一种并列关系。

中考复习说明文之二说明顺序及说明方法

中考复习说明文之二说明顺序及说明方法
作用:突出强调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 影响等)。
(4)列数字(列数据) 即用一些数字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的特征, 这样既能反映事实情况,又有较强的说服 力。
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 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 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表示年月日的内 容不是列数字。
例如:这座塔占地300平方米,高100米。 作用:可以更准确、更具体地说明事物或 事理,极具说服力。
(5)下定义 用简明的语言、科学的术语对某一概念
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下定义能准 确揭示事物的本质。 例如:大气层中的对流层就是指温度上低 下高的紧贴地面因而能形成对流的一层。
作用:使人们在阅读时对抽象的字词能 够更加明白、理解。
真题演练:
(见链接材料)
常见的说明方法
举例子 列数字 打比方 下定义 作诠释
作比较 分类别 作引用 列图表 摹状貌
(1)举例子 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
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 叫举例子。
例如:晕能预示天气。比如,在新疆地区, 出现晕就代表将要下雨。
作用:真实、有力地说明事物或事理。
(6)打比方 以人们常见、熟知的事物,说明不常见、不 太熟知的事物的方法。
例如:天上的星星像一颗颗宝石。
作用:可将抽象的事理或复杂的事物说得浅 显易懂,具体生动。
(7)摹状貌 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 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方法叫摹(mó)状 貌。
例如:这些石刻的狮子,有的母子相抱, 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 状,惟妙惟肖。
说明顺序及说明方法
(第二课时)
北方人民
常见的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 年代 :古---›今; 季节: 春---›冬……

中考语文考点梳理-----说明文顺序

中考语文考点梳理-----说明文顺序
• 问一: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内容的? • 答一:按照噪音等级由低到高的顺序或噪音对人的影
响程度的大小顺序。 • 问二:文章这样安排顺序有什么好处? • 答二:条理清晰地表明强度不同的噪音对人造成不同
程度的危害。
•相关考点
• 段落语句顺序: • A.不能调换:原文采用由……到……的顺序
介绍事物,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或事 物发展的规律),调换后不合逻辑。
3、并列式:
一篇完整的说明文常常是几种结构综合运用的,在阅 读时要特别注意文中具有总提、过渡、总结作用的语句。
• 近→远;前→后;左→右;南→北;低 →高;上→下;内→外;东西南北中; 四周→中央……
• 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 尤其介绍建筑物的结构。
如何判断说明文的说明顺序?
⑶逻辑顺序:依据事物之间或某一事物各部分
之间的逻辑关系来说明。
☆逻辑顺序
主要→次要 现象→本质 浅→深(简单→复杂;低级→高级 ) 概括→具体 一般→个别 特点→用途 原因→结果(结果→原因)
• 试题三:
60分贝以下的噪音一般不会引起人的厌烦。假如在超过70分贝噪音 的环境中,想要更好地休息就得服用镇静剂或安眠药。当然,75分贝的噪 音算中等级别,它能影响人的思维和情绪。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常有一 些尖利的噪音,它们虽然比较短暂,但其激烈程度可以严重干扰人们的生 活。例如:摩托车行驶中的噪音可以达到100—110分贝,其强度超过电锯 木发出的声音,摇滚乐队的某些演奏可能产生140分贝的噪音。它大大超 过喷气式飞机降落到距地面100米时产生的轰响。科学实验表明,超过15 分贝的噪音能引起人的严重的烦躁和不安,这种情况相当于癫痫发作时的 一系列大脑变化;面对160分贝的噪音,动物可能死亡。

2020年中考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

2020年中考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

2020年中考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一、基础知识1.说明文: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章体裁.客观地说明事物或阐明事理的文章,以说明事物的颜色、形状、构造、性质、成因、功用等特征以及阐明事理。

2.说明文分类: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3.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事物发展变化、操作过程);(2)空间顺序:(方位路线、结构解剖。

一般按照由整体到局部、由外向内、由上到下、由中间至两侧、由左至右、由东而南……);(3)逻辑顺序: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4.说明文的语言:从全文整体上看,说明文的语言准确严密,可平实,可生动,但都要以准确为前提。

5.说明文的结构(1)总分式: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总体的综合的特点和这个事物的各个方面的特点的关系。

可分为先总后分、先分后总、总分总。

(2)层进式:各层次之间是逐层递进的关系。

6.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画图表、引用等。

二、常考考点及答题技巧考点一分析文章说明对象(主要说明内容)答题技巧: A..看题目 B.在首段中找 C.抓关键词句 D.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考二说明方法及用途1.举例子:举一些通俗易懂、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或事理。

关键词:如、例如、比如等答题技巧:举例子+简单分析(例举了……)+具体形象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增了文章的说服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2.作比较:用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同要说的事物相比较,一定有两个方面。

答题技巧:作比较+简单分析(把××和××进行对比)+突出强调了说明对象的×××特征3.打比方:用比喻的方法把抽象、复杂的事物说得深入浅出、具体生动。

答题技巧:打比方+简单分析(把××比作××)+生动形象的说明了对象的×××特征+增了文章的趣味性。

专题05说明文阅读之说明顺序及作用(精准练习)-原卷版

专题05说明文阅读之说明顺序及作用(精准练习)-原卷版

【阅读】说明文阅读之说明顺序一、说明顺序的作用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理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人们认识事物、事理的顺序。

事物的特征和本质是通过合理的顺序逐层表现出来的。

说明文都是由说明对象本身的特点出发来安排说明顺序与文章结构的,所以不同的说明对象运用的说明顺序也不同。

阅读说明文,要懂得安排说明顺序和结构的一般规律。

二、梳理说明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1.时间顺序:年代:古今;季节:春冬;一天:早晚……以时间的先后为说明的顺序。

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常以时间性词语为标志,或者是年月,或者是时代、朝代等。

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写书籍由古到今的发展变化。

2.空间顺序:近远、前后、左右、南北、低高……(表方位、立足点、行踪变化等词语)指按照事物空间存在的方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

一般说明某一静态实体(如建筑物等)和内部结构比较复杂的事物,常用这种顺序。

如园林、建筑物、工艺品等。

如《核舟记》《故宫博物院》用空间顺序分别介绍核舟和故宫博物院的构造。

3.逻辑顺序:①从现象到本质;②从结果到原因;③从特点到用途;④从概括到具体;⑤从主要到次要;⑥从一般到个别;⑦从总到分;⑧从整体到局部。

(常综合运用)指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常用于事理性说明文,介绍事物的性质、种类、原理功用和解释成因等。

①从现象到本质,如《死海不死》先描述死海浮力大、淹不死人的表面特征,再列举海水中各种矿物质的含量,说明死海“咸度很高”的本质特征。

②从原因到结果,如《向沙漠进军》先说明沙漠对人类的严重危害,揭示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再说明怎样向沙漠进军,结果如何。

③从特点到用途,如《松鼠》先介绍松鼠漂亮、驯良、乖巧的特点,然后再介绍它的用途。

2020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12 说明文阅读之说明顺序及作用(解析版)

2020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12 说明文阅读之说明顺序及作用(解析版)

专题12 说明文阅读之说明顺序及作用(解析版)考点分析一、主要考点:说明文阅读之说明顺序及作用主要考查学生判断说明顺序的能力,说明顺序通常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其中考查得最多的是时间顺序。

一般分值较小,一般在一至两分。

答此类题需要学生掌握这三种通常的说明方式及其作用即可拿到分。

常考形式一、此类题在考卷中通常出现形式:【一般直接提问式】例: 1.选文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2.你可以说说选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吗?3.选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这种说明顺序有什么好处呢?4.本文用了空间顺序,这种说明顺序的作用是什么?5. 文中第3段和第4段能不能调换顺序,为什么?二、根据以上说明顺序考题在考卷中出现的形式,可以看出此类题一般提问很直接,不会出现审题错误、身体模糊的问题,那么我们解此类题就需要掌握常考的说明顺序有哪些及其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抓表时间的词语。

如,年代:古→今;季节:春→冬将时间的先后作为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作用:能够清晰说明事物在时间上面的发展变化。

2. 空间顺序——抓表方位的词语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展开,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从总体到部分等等,依次说明。

一般用于说明相对静止的事物,如:园林、建筑物、工艺品等。

作用:能够空间性的、有条理的说明某个说明事物的特点。

3. 逻辑顺序——抓思维的规律。

按照事物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

逻辑顺序通常包括由现象到本质、由因到果(由果到因)、由主到次、由个别到一般、由整体到部分(由部分到整体)、由特点到用途等顺序。

作用:能够有逻辑的、清晰的说明事物的特点。

【注意】1.单一的问采用什么顺序,直接答“……顺序”即可。

2.有的文章不会只采用一种说明顺序,往往整体上采用一种说明顺序,又交叉使用几种,使说明更透彻。

答题时要看清问的是全文的说明顺序还是某几段,某一段的说明顺序。

【分析步骤】第一步:解这种题之前,要了解常见的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二说明文阅读
考点“1对1”讲练
考点7 说明顺序考点8 段落作用
考点针对练
十、(2013河南)阅读下文,完成1~4题。

(共12分)
“不假思索”的肌肉记忆
①我们都知道记忆的功能是由大脑完成的,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当人们需要记忆一些必须由身体参与的技能和运动时,除了通过大脑进行记忆之外,肌肉自身也会自觉启动记忆功能。

②肌肉记忆虽然听起来很陌生,但在生活中却相当常见。

用筷子、骑自行车、跳舞、做体操、演奏乐器等等,无一不需要肌肉记忆的配合。

就拿弹钢琴来说,有时候一首曲子弹到一半,突然想不起后面的谱子了,这时候无论你怎么绞尽脑汁地回忆,都没有任何进展。

但是,如果你能从头开始,再弹一遍曲子,很可能到卡壳的地方就自然而然地顺下去了,这就是你身体的肌肉记忆在起作用。

③再比如打羽毛球,所有人都可以用大脑记住一系列规则和技巧,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个没有经过训练的普通人可能和林丹打得一样好吗?
④林丹之所以成为“超级丹”,不是因为他脑子里羽毛球理论记得比任何人都熟,而是因为他的肌肉在大量的练习中熟记了各种球的应对模式,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自动给出反应。

其实不难理解,当外界刺激出现时,如果完全要靠大脑支配身体肌肉,需要的时间较长,而肌肉依靠自身的记忆支配身体就要快得多了。

如果你恶作剧突然偷袭一位武术高手,即使这位高手是你的亲人,你也千万不要以为他会对你手下留情,因为身体的反应绝对要快过大脑,当他后悔时,你可能已经被打残了。

“不假思索”就是肌肉记忆的真实写照。

⑤事实上,肌肉记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和普通记忆一样,也起源于大脑。

当我们的身体学习某种新的技能时,大脑就会激活身体上所有需要配合的运动单元来帮助我们完成一系列的动作。

⑥一旦我们的肌肉纤维从大脑处获得了移动的信号,它们便会开始反馈信息。

当我们做出某种动作时,肌肉、肌腱以及关节中的“传感器”便会持续不断
地将身体当前的空间位置反馈到我们的中央神经系统当中,以便肌肉得到下一步行动的信息。

⑦这一过程是从大脑到肌肉的一个持续不停的反馈循环,久而久之,我们的大脑会创建一条穿过中央神经系统的路径,从此,肌肉的动作也就不再需要一次次通过大脑的指示,而是可以自动进行了。

这些一次次经过的路径也就变成了所谓的肌肉记忆。

⑧从肌肉记忆的原理中我们不难看出,想要构建肌肉记忆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动作重复的数量。

在刚开始学习某种技能或运动项目时,我们还是需要通过大脑来控制身体协调的,只有在一次次的大脑和肌肉反馈循环之后,才能构建出便捷的路径,形成肌肉记忆。

⑨肌肉记忆有个特点,那就是形成以后便很难忘记了,即使我们很长一段时间不再重复那些动作,肌肉记忆也会潜藏在我们的身体中,一旦需要使用就会被再次激活,其效率远比新学者的效率高得多。

比如,专业的运动员即使中断训练长达20年,当其再次重新训练时,所需要的时间也比那些新手要短至少40%。

⑩一般来说,记忆花费的时间越长,遗忘所需要的时间也就越长,而肌肉记忆是在长期的重复练习中形成的,因此遗忘得慢也是理所当然喽。

(作者:李苗苗。

有删改)
1. 肌肉记忆为什么可以“不假思索”?(3分)
★2. 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4分)
3. 下面这段文字介绍了一种利用肌肉记忆原理发明的新技术。

如果你想用它为上文锦上添花,你会把它放在文章的开头部分还是结尾部分?为什么?(2分) 美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名叫“移动音乐触觉”的技术,你只需要戴上一款特殊的无指手套,把手放在琴键上,这副手套通过蓝牙与一台笔记本或是手机连接,科学家设计的计算机程序会将音符转换成震动,并刺激手指移动到正确的位置上
敲击琴键。

而在这期间,你完全可以背英语单词或者看部新上映的电影。

实验证明,这期间背诵单词的效率与正常情况下没有任何区别。

4. 你和小明一起去游泳,他虽然学过,但已经好几年没下过水了,有些犹豫。

请你结合文章相关内容,鼓励他大胆游泳。

(3分)
十一、(2020原创)阅读下文,完成1~4题。

(共13分)
荒漠中的漫游者——生石花
①你有见过两块石头中间生长盛放的鲜花么?出顽石而不败,濯滴露而不蔫。

生长在一望无垠的大漠中,好似在狂风与滚沙中,缓缓前行的漫游者。

这种神奇的植物,名叫生石花。

②生石花是石竹目,番杏科生石花属全属植物的总称,约有40种,多年生肉质草本。

原产南部非洲,喜温暖干燥和阳光充足的环境,怕低温,忌强光暴晒,该属植物生长适温为10~30 ℃,冬季温度不低于12 ℃,可短暂耐受4~5 ℃的低温。

宜生长在疏松透气的中性沙壤土。

繁殖方法有播种和分株。

生石花形态奇特,花色艳丽,使得许多爱好者专门收集栽培,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③生石花并不是真的生长在两块石头中间。

长得像石头一般的是生石花的两片对生联结的肉质叶,通常呈倒圆锥体,叶色白、浅灰、棕、蓝灰、灰绿、红、紫红等;叶楔形、半圆形、椭圆形或肾形,对称或不对称;几乎
..无茎;球状叶色彩多变,叶表皮较硬,顶部具有深色树枝状凹陷纹路,或花纹斑点,称作“视窗”。

植株顶部具一裂缝,深约1~4毫米,裂缝中开花,花单生,雏菊状,花茎2~3厘米,花白或黄色,花期盛夏至中秋。

由肉质叶和花组成的地上部分,从远看就如同两块石头中开放的花朵,所以得来“生石花”一名。

④那么,为什么生石花不怕干旱的环境,可以在大漠这种严酷的环境下生长呢?
⑤因为生石花宽大的肉质叶储存有大量的水分和营养。

在经历干旱时期时,肉质叶就是储仓,土壤干燥时,肉质叶的水分会反哺根系,以保持根系活力,此
时生石花的肉质叶会逐渐干瘪,外表布满了褶皱。

但如果此时遇到了雨水,宽大的肉质叶就会迅速吸收水分,这也就是为什么旱了很久的干瘪生石花遇到了雨水,可以很快饱满起来的原因。

⑥在蜕皮期,老皮不是晒干的,而是水分和营养在完成从老叶到新叶的转移,植物开花后直接进入休眠期,新叶于老叶内部中央分生处发育,随后老叶枯萎,蜕去,并提供营养给新叶。

蜕皮末期,老叶完全干枯,新叶则进入生长期。

如果此时处于干旱的状态,那么会更促进和强化这个转移过程。

生石花长大分头,表象是时间的流转,实质是营养的积累。

⑦生石花形态别致,株型小巧,一枚枚如纽扣一般镶在土壤之中。

高度、肉质,叶形、叶色及花色都富于变化,而栽培又有一定难度。

显得既可爱又神秘,也以此成为多肉植物爱好者的收集热点。

又因其形如彩石,色彩丰富,享有“有生命的石头”的美称。

生石花品种繁多,精致自然,是市场上较受欢迎的小型多肉植物之一。

(作者:姜懿航。

有删改)
★1. 文章开头用疑问句写起,有什么作用?(2分)
2. 结合全文来看,生石花有哪些特征? (4分)
3. 文章第③段中加点词语“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 (3分)
★4. 文章第②③段对生石花的生长习性和外形特征的介绍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4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专题二说明文阅读
考点7 说明顺序考点8 段落作用
考点针对练
十、1. 肌肉从大脑处获得移动信号,便开始反馈信息。

(1分)在一次次的大脑和肌肉反馈循环之后,就能构建出便捷的路径,形成肌肉记忆。

(1分)从此肌肉的动作可以自动进行,不再需要大脑的指示。

(1分)(意思对即可。

共3分)
2. 逻辑顺序。

(1分)先举例说明肌肉记忆在生活中很常见,(1分)再说明肌肉记忆“不假思索”的原理,(1分)最后说明肌肉记忆“形成后很难遗忘”的特点。

(1分)(意思对即可。

共4分)
3. 示例一:放在文章开头部分。

用最新的研究成果引出说明对象,(1分)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分)
示例二:放在文章结尾部分。

说明科学家的不断探索会赋予肌肉记忆越来越多的不可思议的功能,(1分)让人感受到科学的无穷魅力。

(1分)(共2分)
4. 示例:小明,别怕!你学过游泳,肌肉是有记忆功能的,形成以后很难忘记。

你下水游几分钟就能找回熟悉的感觉,快来试试吧。

(结合文章内容,2分;用鼓励的语气,1分。

共3分)
十一、1. ①引出下文对“生石花”的说明。

②运用疑问句,吸引读者的注意,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意思对即可。

一点1分,共2分)
2. ①品种繁多。

②形如彩石,色彩丰富。

③耐旱。

④株型小巧。

(意思对即可。

一点1分,共4分)
3. 不能。

(1分)“几乎”的意思是“差不多,接近”,如果删去“几乎”,表达过于绝对,不符合生石花有茎的实际情况。

(1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1分)(共3分)
4. 不能。

(1分)第②③段对生石花的生长习性和外形特征的介绍是按逻辑顺序说明的;第②段最后一句引出下文对生石花外形、色彩的介绍;同时第③段对生石花外形特征的说明有助于读者对下文生石花宽大的肉质叶的作用的理解。

(意思对即可。

3分)(共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