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 质谱练习题

质谱分析习题

一、简答题

1.以单聚焦质谱仪为例,说明组成仪器各个主要部分的作用及原理。

2.双聚焦质谱仪为什么能提高仪器的分辨率?

3.试述飞行时间质谱计的工作原理,它有什么特点?

4.比较电子轰击离子源、场致电离源及场解析电离源的特点。

5.试述化学电离源的工作原理。

6.有机化合物在电子轰击离子源中有可能产生哪些类型的离子?从这些离子的质谱峰中可以得到一些什么信息?

7.如何利用质谱信息来判断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判断分子式?

8.色谱与质谱联用后有什么突出特点?

9.如何实现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10.试述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迫切性。

二、选择题

1.3,3-二甲基戊烷:受到电子流轰击后, 最容易断裂的键位是: ( )

A 1和4

B 2和3

C 5和6

D 2和3

2.在丁烷的质谱图中,M对(M+1)的比例是()

A 100:1.1

B 100:2.2

C 100:3.3

D 100:4.4

3.下列化合物含 C、H或O、N,试指出哪一种化合物的分子离子峰为奇数?( )

A C6H6

B C6H5NO2

C C4H2N6O

D C9H10O2

4.在下列化合物中, 何者不能发生麦氏重排? ( )

5.用质谱法分析无机材料时,宜采用下述哪一种或几种电离源? ()

A 化学电离源

B 电子轰击源

C 高频火花源

D B或C

6.某化合物的质谱图上出现m/z31的强峰, 则该化合物不可能为 ( )

A 醚

B 醇

C 胺

D 醚或醇

7.一种酯类(M=116),质谱图上在m/z 57(100%),m/z 29(27%)及m/z 43(27%)处均有离子峰,初步推测其可能结构如下,试问该化合物结构为 ( )

A (CH3)2CHCOOC2H5

B CH3CH2COOCH2CH2CH3

C CH3(CH2)3COOCH3

D CH3COO(CH2)3CH3

8.按分子离子的稳定性排列下面的化合物次序应为 ( )

A 苯 > 共轭烯烃 > 酮 > 醇

B 苯 > 酮 > 共轭烯烃 > 醇

C 共轭烯烃 > 苯 > 酮 > 醇

D 苯 > 共轭烯烃 > 醇 > 酮

9.化合物在质谱图上出现的主要强峰是()

A m/z 15

B m/z 29

C m/z 43

D m/z 71

10.溴己烷经 均裂后,可产生的离子峰的最可能情况为: ( )

A m/z 93

B m/z 93和m/z 95

C m/z 71

D m/z 71和m/z 73

11.在C2H 5F 中,F对下述离子峰有贡献的是 ( )

A M

B M+1

C M+2

D M及M+2

12.某化合物的M S图上出现m/e 74的强峰, R光谱在3400~3200c m-1有一宽峰,1700~1750c m-1有一强峰,则该化合物可能是()

A R1-(CH2)3-COOCH3

B R1-(CH2)4-COOH

C R1-CH2(CH3)-CH2-CH-COOH

D B或C

13.在质谱图谱中若某烃化合物的(M+1)和M峰的强度比为24: 100,则在该烃中存在碳原子的个数为()。

A 2

B 8

C 22

D 46

14.在质谱图中,CH 3C 1的M+2峰的强度约为M峰的()。

A 1/3

B 1/ 2

C 1/4

D 相当

15.在裂解过程中,若优先消去中性分子如CO2,则裂解前后离子所带电子的奇-偶数()。

A 发生变化

B 不变

C 不确定

16.在裂解过程中,若优先消去游离基如OH,则裂解后离子所带电子的奇-偶数()。

A 发生变化

B 不变

C 不确定

17.某芳烃(M=134),质谱图上在m/z91处有一强峰,其结构可能为()。

18.在辛胺(C8H19N)的质谱图上,出现m/z30基峰的是()。

A 伯胺

B 仲胺

C 叔胺

19.下列化合物中,分子离子峰的质荷比为奇数的是()。

A C8H6N4

B C6H5NO 2

C C9H10O2

20.C、H和O的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离子的质荷比()。

A 为奇数

B 为偶数

C 由仪器的离子源所决定

D 由仪器的质量分析器决定

21.含C、H和N的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离子m/z的规则是()。

A 偶数个N原子数形成偶数m/z,奇数个N原子形成奇数m/z

B 偶数个N原子数形成奇数m/z,奇数个N原子形成偶数m/z

C 不管N原子数的奇偶都形成偶数m/z

D 不管N原子数的奇偶都形成奇数m/z

22.某含氮化合物的质谱图上,其分子离子峰m/z为265,则可提供的信息是()。

A 该化合物含奇数氮,相对分子质量为265

B 该化合物含偶数氮,相对分子质量为265

C 该化合物含偶数氮

D 不能确定含奇数或偶数氮

23.一个酯类(M=116),质谱图上在m/z57(100%),m/z29(27%)及m/z43(27 %)均有离子峰,可推测该化合物的结构式应是()。

A (CH3)2CHCOOC2H5

B CH3CH2COO(CH2)2CH3

C CH3(CH2)3COOCH3

24.在磁场强度保持恒定,而加速电压逐渐增加的质谱仪中,最先通过固定的收集器狭缝的是()。

A 质荷比最低的正离子

B 质量最高的负离子

C 质荷比最高的正离子

D 质量最低的负离子

25.在质谱图谱中,CH3Br的M+2峰的强度约为M峰的()。

A 1/3

B 1/ 2

C 相当

三、填空题

1.某化合物分子式为C4H8O2,M=88,质谱图上出现m/z 60的基峰。则该化合物最大可能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考虑到12C和13C的分布,乙烷可能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同位素分子的分子离子值m/z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丁苯质谱图上m/z134、m/z91和m/z92的峰分别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产生的峰。

4.对含有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氯原子的化合物,可能有的同位素组合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所对应的分子离子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除同位素离子峰外,如果存在分子离子峰,则其一定是m/z_________的峰,它是分子失去__________生成的,故其m/z是该化合物的________,它的相对强度与分子的结构及____________有关。

6.质谱仪的离子源种类很多,挥发性样品主要采用__________离子源。特别适合于分子量大、难挥发或热稳定性差的样品的分析的是_________离子源。工作过程中要引进一种反应气体获得准分子离子的离子源是___________电离源。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中,既作为液相色谱和质谱仪之间的接口装置,同时又是电离装置的是_______电离源。

7.质谱图上出现质量数比相对分子质量大1或2的峰,即M+1和M+2峰,其相对丰度与化合物中元素的天然丰度成___________,这些峰是_________峰。预测在氯乙烷的分子离子峰附近,将出现两个强峰,其质荷比为________和_______,其强度比为_____。

8.分子离子峰的强度与化合物的结构有关,芳香烃及含有共扼双键化合物的分子离子峰___________,这是因为含有_________体系;脂环化合物的分子离子也较稳定,这是因为要断裂_________才能生成碎片离子。长链脂肪醇化合物易________,不易生成分子离子峰。

9.饱和脂肪烃化合物裂解的特点是:(1)生成一系列____________________质量峰m/z,

_______,_________ ... ;(2) m/z =__________和m/z=___________峰最强;(3)裂解优先发生在支链处,优先失去__________________。

10.芳烃化合物的裂解特点是(1)____________峰强;(2)在一烷基苯中,基峰为m/z=

_____________,若位碳上被取代,基峰变为m/z=__________。m/z91峰失去一个乙炔分子而成

m/z_________峰;(3)当烷基碳原子数等于或大于__________时,会发生一个氢原子的重排,生成

m/z____________峰。

11.烯烃化合物的裂解特点是(1)有明显的一系列峰;(2)基峰_____________是由裂解形成

_______________产生的。

12.脂肪醇化合物的裂解特点是(1)分子离子峰_______;(2)由于失去一分子________,并伴随失去一分子_________,生成M一___________和M一__________峰;(3)醇往往发生断裂,基团优先失去,伯醇生成峰;仲醇生成峰;叔醇生成峰。

13.酮类化合物的裂解特点是(1)分子离子峰;(2)特征是发生麦氏重排和断裂,断裂失去的概率较大;(3)芳香酮有较强的分子离子,基峰为。

14.酮类化合物的裂解特点是(1)分子离子峰;(2)发生重排。在C1一C3醛中,生成稳定的基峰,在高碳数直链醛中会形成;(3)芳香醛易生成m/z为105

的。

15.醚类化合物的裂解特点是(1)脂肪醚化合物分子离子峰;(2)易发生i断裂,(正电荷保留在氧原子上)形成一系列m/z= 和断裂形成一系列m/z=

等碎片离子峰;(3)较长烷基链的芳醚发生断裂生成和。

16.羧酸、酯、酰胺类化合物的裂解特点是(1)分子离子峰较;(2)发生断裂,羧酸的分子离子峰断裂生成m/z= 的碎片离子峰;酯的分子离子峰断裂生成碎片离子峰;酰胺的分子离子峰断裂生成m/z = 的_________碎片离子峰;(3)有

氢存在时,发生麦氏重排。

17.一种取代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0,质谱图上出现m/z120,92,91峰,m/z120为

__________峰,m/z92为峰,m/z91为峰,化合物为。

18.正辛醇的质谱图上出现一个m/z为偶数的峰m/z84,该离子为,失去的是

和。

19.一种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4H8O,写出与下面质谱峰相对应的离子和化合物的结构式。m/z72

为,m/z44为,m/z29为,化合物为。

20.化合物分子式为C2H5O,质谱图上出现m/z46 (61 %),45(100% ,31(5%)峰,其结构式为。一种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2,质谱图上出现m/z87,73,59(基峰),31等主要离子峰,其结构式

为。

四、正误判断

1.质谱图中m/z最大的峰一定是分子离子峰。()

2.由C、H、O、N组成的有机化合物,N为奇数,M一定是奇数;N为偶数,M也为偶数。

3.在质谱仪中,各种离子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分离柱后被依次分离。()

4.由于产生了多电荷离子,使质荷比下降,所以可以利用常规的质谱检测器来分析大分子质量的化合物。()

5.在目前的各种质量分析器中,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量分析器具有最高的分辨率。()

6.单聚焦磁场分离器由于只能进行能量聚焦不能进行方向聚焦所以分辨率较低。()

7.质谱图中不出现的离子是亚稳离子。()

8.在裂解过程中,同一前体离子总是失去较大基团的断裂过程占优势,称为最大烷基丢失原则。

()

9.当化合物分子中含有C=O基团,而且与这个基团相连的链上有氢原子,这种化合物的分子离子碎裂时,此氢原子可以转移到O原子上去,同时月键断裂。()

10.质谱分析是以基峰的m/z为标准(规定为零),计算出其他离子峰的m/z值。()

11.在化学电离源的质谱图中,最强峰通常是准分子离子峰。()

12.快原子电离源中不加热气化,特别适合于分子量大、难挥发或热稳定性差的样品分析,并能获得较强的准分子离子峰和较丰富的碎片离子信息。()

13.由于不能生成带正电荷的卤素离子,所以在质谱分析中是无法确定分子结构中是否有卤元素存在的。、()

14.LC一MS仪器中,大气压化学电离源(APCI)是最常见,所分析的化合物分子量一般小于1000。产生的碎片离子很少,主要是准分子离子。()

15.MS一MS联用仪器主要是为了提高质谱分析的灵敏度和分辨率。()

16.大气压化学电离源的采用使得质谱仪可以在常压下操作。()

17.贝农表的作用是帮助确定化合物的分子式。()

18.在标准质谱图中,醇类化合物的分子离子峰很小或不出现。()

质谱分析习题解答

一、简答题

1.以单聚焦质谱仪为例,说明组成仪器各个主要部分的作用及原理

答:(1)真空系统,质谱仪的离子源、质量分析器、检测器必须处于高真空状态。(2)进样系统,将样品气化为蒸气送入质谱仪离子源中。样品在进样系统中被适当加热后转化为即转化为气体。(3)离子源,被分析的气体或蒸气进入离子源后通过电子轰击(电子轰击离子源)、化学电离(化学电离源)、场致电离(场致电离源)、场解析电离(场解吸电离源)或快离子轰击电离(快离子轰击电离源)等转化为碎片离子,然后进入(4)质量分析器,自离子源产生的离子束在加速电极电场作用下被加速获得一定的动能,再进入垂直于离子运动方向的均匀磁场中,由于受到磁场力的作用而改变运动方向作圆周运动,使不同质荷比的离子顺序到达检测器产生检测信号而得到质谱图。(5)离子检测器,通常以电子倍增管检测离子流。

2.双聚焦质谱仪为什么能提高仪器的分辨率?

答:在双聚焦质谱仪中,同时采用电场和磁场组成的质量分析器,因而不仅可以实现方向聚焦,即将质荷比相同而入射方向不同的离子聚焦,而且可以实现速度聚焦,即将质荷比相同,而速度(能量)不同的离子聚焦。所以双聚焦质谱仪比单聚焦质谱仪(只能实现方向聚焦)具有更高的分辨率。

3.试述飞行时间质谱计的工作原理,它有什么特点?

答:飞行时间质谱计的工作原理很简单,仪器如下图所示:

如图所示,飞行时间质量分析器的主要部分是一个既无电场也无磁场的离子漂移管。当离子在加速区得到动能()后,以速度进入自由空间(漂移区),则(T为离子飞过漂移区的时间,L为漂移区长度),可以看出,离子的漂移时间与其质荷比的平方根成正比,即离子的质荷比越大,则飞行时间越长,反之依然。

飞行时间质谱计的特点为:(1)工作原理简单。质量分析器既不需要磁场,又不需要场,只需要直线漂移空间,因此,仪器的机械结构较简单,增长漂移路程L就可以提高分辨本领。(2)快速。在约20ms时间内,就可以记录质量为0—200a.m.u.的离子。(3)要在短时间内快速记录微弱的离子流,只能采用高灵敏、低噪音的宽频带电子倍增管,因此仪器的电子部分要求高。(4)质量分析系统需处于脉冲工作状态,否则就无法确定离子的起始和到达时间,无法区分到达接受器的不同质量。

4.比较电子轰击离子源、场致电离源及场解析电离源的特点。

答:(1)电子轰击源,电子轰击的能量远高于普通化学键的键能,因此过剩的能量引起分子多个键的断裂,产生许多碎片离子,因而能够提供分子结构的一些重要的官能团信息,但对于相对分子质量较大、或极性大,难气化,热稳定性差的有机化合物,在加热和电子轰击下,分子易破碎,难以给出完整分子离子信息。(2)在场致电离源的质谱图上,分子离子峰很清楚,但碎片峰则较弱,因而对于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有利,但缺乏分子结构信息。(3)场解析电离源,电离原理与场致电离相同,解吸试样分子所需能量远低于气化所需能量,因而有机化合物不会发生热分解,即使热稳定性差的试样仍能得到很好的分子离子峰,分子中的C-C 键一般不会断裂,因而很少生成碎片离子。总之,场致电离和场解析电离源都是对电子轰击源的必要补充,使用复合离子源,则可同时获得完整分子和官能团信息。

5.试述化学电离源的工作原理.

答:化学电离源内充满一定压强的反应气体,如甲烷、异丁烷、氨气等,用高能量的电子(100eV)轰击反应气体使之电离,电离后的反应分子再与试样分子碰撞发生分子离子反应形成准分子离子QM+,和少数碎片离子。在CI谱图中,准分子离子峰往往是最强峰,便于从QM+推断相对分子质量,碎片峰较少,谱图简单,易于解释。

6.有机化合物在电子轰击离子源中有可能产生哪些类型的离子?从这些离子的质谱峰中可以得到一些什么信息?

答:(1)分子离子。从分子离子峰可以确定相对分子质量。(2)同位素离子峰。当有机化合物中含有S,Cl,Br 等元素时,在质谱图中会出现含有这些同位素的离子峰,同位素峰的强度比与同位素的丰度比相当,因而可以也来判断化合物中是否含有某些元素(通常采用M+2/M强度比)。(3)碎片离子峰。根据碎片离子峰可以和阐明分子的结构。另外尚有重排离子峰、两价离子峰、亚稳离子峰等都可以在确定化合物结构时得到应用。

7.如何利用质谱信息来判断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判断分子式?

答:利用分子离峰可以准确测定相对分子质量。

高分辨质谱仪可以准确测定分子离子或碎片离子的质荷比,故可利用元素的精确质量及丰度比计算元素组成。

8.色谱与质谱联用后有什么突出特点?

答:质谱法具有灵敏度高、定性能力强等特点。但进样要纯,才能发挥其特长。另一方面,进行定量分析又比较复杂。气相色谱法则具有分离效率高、定量分析简便的特点,但定性能力却较差。因此这两种方法若能联用,可以相互取长补短,其优点是:(1)气相色谱仪是质谱法的理想的“进样器”,试样经色谱分离后以纯物质形式进入质谱仪,就可充分发挥质谱法的特长。(2)质谱仪是气相色谱法的理想的“检测器”,色谱法所用的检测器如氢焰电离检测器、热导池检测器、电子捕获检测器都具有局限性。而质谱仪能检出几乎全部化合物,灵敏度又很高。

所以,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既发挥了色谱法的高分离能力,又发挥了质谱法的高鉴别能力。这种技术适用于作多组分混合物中未知组分的定性鉴定;可以判断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可以准确地测定未知组分的分子量;可以修正色谱分析的错误判断;可以鉴定出部分分离甚至末分离开的色谱峰等。因此日益受到重视,现在几乎全部先进的质谱仪器都具有进行联用的气相色谱仪,并配有计算机,使得计算、联机检索等变得快捷而准确。

9.如何实现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答:实现GC-MS联用的关键是接口装置,起到传输试样,匹配两者工作气体的作用。

10.试述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迫切性.

答:生命过程中的化学是当前化学学科发展的前沿领域之一。高极性、热不稳定、难挥发的大分子有机化合物和生物样品难以采用GC-MS进行分析。液相色谱虽然不受化合物沸点的限制,并能对热稳定性差的试

样进行分离、分析,但由于其定性能力差,所以应用得到来极大的限制。这类化合物的分离分析成为分析化学家面临的重大挑战。开发液相色谱与有机质谱的联用技术是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二、选择题

B、D、B、

C、C、C、B、A、C、B、A、C、C、A、B、A、B、A、B、B、A、A、B、C、C

三、填空题

1.正丁酸

2.12CH312CH3、12CH313CH3、13CH313CH3;

m/z(M)、m/z31(M+1)、m/z32(M+2)。

3.分子失去一个电子, -开裂和麦氏重排

4.C12Cl35、C13Cl35、C12Cl37、C13Cl37。;M、M+1、M+2、M+3。

5.最大;一个电子;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强度;离子源的轰击能量

6.电子轰击;快原子轰击;化学;电喷雾

7.正比;同位素离子;64;66;3:1

8.强;二电子共扼;两个键;脱水

9.奇数;15;29;43...;43(C3 H7+);57(C4H9十);较大的烷基

10.分子离子;91(C7H7十);91+14n;65;3;92

11.m/z 41+14n(n=0,1,2,…)碎片离子;m/z41;[CH2=CHCH2]+

12.很弱或不存在;水;乙烯;18;46;:较大体积的;m/z31(CH2=O十H);m/z45(CH3CH2=O+H);m/z59[(CH3)2 C=O+H]

13.较强;;较大烷基;C6H5-C O十

14.较强;麦氏;CHO+;M一29;C6H5-C O十

15.较弱;45,59,73…,碎片离子峰(31+14n);;29,43,57,71;C6H5-O十H;CH2 =CHR 16.明显;;45;NH2-C O+;R1-C O+;44;HO-C O+;

17.分子离子;甲苯正离子;草嗡离子;正丙基苯

18.C4H9CH-C十H2;水;乙烯

19.分子离子;重排离子CH2=CH-O+H;HC O+:正丁醛

20.CH3OCH3;CH3CH2OCH2CH2CH2CH3

四、正误判断

?、√、?、√、√、?、√、√、√、?、√、√、?、√、?、?、√、√

仪器分析考试题及答案

仪器分析练习题及答案 第2章气相色谱分析 一.选择题 1.在气相色谱分析中, 用于定性分析的参数是 ( ) A 保留值 B 峰面积 C 分离度 D 半峰宽 2. 在气相色谱分析中, 用于定量分析的参数是 ( ) A 保留时间 B 保留体积 C 半峰宽 D 峰面积 3. 使用热导池检测器时, 应选用下列哪种气体作载气, 其效果最好? ( ) A H2 B He C Ar D N2 4. 热导池检测器是一种 ( ) A 浓度型检测器 B 质量型检测器 C 只对含碳、氢的有机化合物有响应的检测器 D 只对含硫、磷化合物有响应的检测器 5. 使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选用下列哪种气体作载气最合适? ( ) A H2 B He C Ar D N2 6、色谱法分离混合物的可能性决定于试样混合物在固定相中()的差别。 A. 沸点差, B. 温度差, C. 吸光度, D. 分配系数。 7、选择固定液时,一般根据()原则。 A. 沸点高低, B. 熔点高低, C. 相似相溶, D. 化学稳定性。 8、相对保留值是指某组分2与某组分1的()。 A. 调整保留值之比, B. 死时间之比, C. 保留时间之比, D. 保留体积之比。 9、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时()要求进样量特别准确。 A.内标法; B.外标法; C.面积归一法。 10、理论塔板数反映了()。 A.分离度; B. 分配系数; C.保留值; D.柱的效能。 11、下列气相色谱仪的检测器中,属于质量型检测器的是() A.热导池和氢焰离子化检测器;B.火焰光度和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C.热导池和电子捕获检测器; D.火焰光度和电子捕获检测器。 12、在气-液色谱中,为了改变色谱柱的选择性,主要可进行如下哪种(些)操作?() A. 改变固定相的种类 B. 改变载气的种类和流速 C. 改变色谱柱的柱温 D. (A)、(B)和(C) 13、进行色谱分析时,进样时间过长会导致半峰宽()。 A. 没有变化, B. 变宽, C. 变窄, D. 不成线性 14、在气液色谱中,色谱柱的使用上限温度取决于() A.样品中沸点最高组分的沸点, B.样品中各组分沸点的平均值。 C.固定液的沸点。 D.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 15、分配系数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仪器分析课后习题答案

第十二章 【12.5】 如果要用电解的方法从含1.00×10-2mol/L Ag +,2.00mol/L Cu 2+的溶液中,使Ag+完全析出(浓度达到10-6mol/L)而与Cu 2+完全分离。铂阴极的电位应控制在什么数值上?(VS.SCE,不考虑超电位) 【解】先算Cu 的 起始析出电位: Ag 的 起始析出电位: ∵ Ag 的析出电位比Cu 的析出电位正 ∴ Ag 应当先析出 当 时,可视为全部析出 铂阴极的电位应控制在0.203V 上,才能够完全把Cu2+ 和Ag+分离 【12.6】 (5)若电解液体积为100mL ,电流维持在0.500A 。问需要电解多长时间铅离子浓度才减小到 0.01mol/L ? 【解】(1)阳极: 4OH - ﹣4e - →2H 2O+O 2 Ea θ =1.23V 阴极:Pb 2++2e - → Pb Ec θ =﹣ 0.126V ()220.059,lg 0.3462 Cu Cu Cu Cu v ??Θ++ ??=+ =??(,)0.059lg[]0.681Ag Ag Ag Ag v ??Θ++=+=6[]10/Ag mol l +-=3 3 -63 SCE =0.799+0.059lg10=0.445v 0.445v-0.242v=0.203v ????'=-=

Ea=1.23+(0.0592/4)×4×lg10﹣5=0.934V Ec=﹣0.126+(0.0592/2)×lg0.2=﹣0.147V E=Ec﹣Ea=﹣1.081V (2)IR=0.5×0.8=0.4V (3)U=Ea+ηa﹣(Ec+ηc)+iR=2.25V (4)阴极电位变为:﹣0.1852 同理:U=0.934+0.1852+0.77+0.4=2.29V (5)t=Q/I=nzF/I=(0.200-0.01)×0.1×2×96487/0.500=7.33×103S 【12.7】 【12.8】用库仑滴定法测定某有机一元酸的摩尔质量,溶解 0.0231g纯净试样于乙醇与水的混合溶剂中, 以电解产生的 OH-进行滴定,用酚酞作指示剂,通过0.0427A 的恒定电流,经6min42s到达终点,试计算此有机酸的摩尔质量。【解】 m=(M/Fn)×it t=402s;i=0.0427;m=0.0231g;F=96485;n=1 解得 M = 129.8g/mol

仪器分析练习题及答案

第2章气相色谱分析 一.选择题 1.在气相色谱分析中, 用于定性分析的参数是( A ) A 保留值 B 峰面积 C 分离度 D 半峰宽 2. 在气相色谱分析中, 用于定量分析的参数是( D ) A 保留时间 B 保留体积 C 半峰宽 D 峰面积 3. 使用热导池检测器时, 应选用下列哪种气体作载气, 其效果最好?( A ) A H2 B He C Ar D N2 4. 热导池检测器是一种( A ) A 浓度型检测器 B 质量型检测器 C 只对含碳、氢的有机化合物有响应的检测器 D 只对含硫、磷化合物有响应的检测器 5. 使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选用下列哪种气体作载气最合适?( D ) A H2 B He C Ar D N2 6、色谱法分离混合物的可能性决定于试样混合物在固定相中( D )的差别。 A. 沸点差, B. 温度差, C. 吸光度, D. 分配系数。 7、选择固定液时,一般根据( C )原则。 A. 沸点高低, B. 熔点高低, C. 相似相溶, D. 化学稳定性。 8、相对保留值是指某组分2与某组分1的(A )。 A. 调整保留值之比, B. 死时间之比, C. 保留时间之比, D. 保留体积之比。 9、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时( B )要求进样量特别准确。 A.内标法; B.外标法; C.面积归一法。 10、理论塔板数反映了( D )。 A.分离度; B. 分配系数;C.保留值;D.柱的效能。 11、下列气相色谱仪的检测器中,属于质量型检测器的是( B ) A.热导池和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B.火焰光度和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C.热导池和电子捕获检测器;D.火焰光度和电子捕获检测器。 12、在气-液色谱中,为了改变色谱柱的选择性,主要可进行如下哪种(些)操作?(D ) A. 改变固定相的种类 B. 改变载气的种类和流速 C. 改变色谱柱的柱温 D. (A)、(B)和(C) 13、进行色谱分析时,进样时间过长会导致半峰宽( B )。 A. 没有变化, B. 变宽, C. 变窄, D. 不成线性 14、在气液色谱中,色谱柱的使用上限温度取决于( D ) A.样品中沸点最高组分的沸点, B.样品中各组分沸点的平均值。 C.固定液的沸点。 D.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 15、分配系数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D ) A.与温度有关; B.与柱压有关; C.与气、液相体积有关; D.与组分、固定液的热力学性质有关。

仪器分析试卷3及答案

仪器分析试卷3及答案 一、选择题( 共18题30分) 1. 2 分(1725) 下列关于分子振动的红外活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1)凡极性分子的各种振动都是红外活性的, 非极性分子的各种振动都不是红外活性的 (2) 极性键的伸缩和变形振动都是红外活性的 (3) 分子的偶极矩在振动时周期地变化, 即为红外活性振动 (4) 分子的偶极矩的大小在振动时周期地变化, 必为红外活性振动, 反之则不是 2. 2 分(1733) 原子光谱(发射、吸收与荧光)三种分析方法中均很严重的干扰因素是( ) (1)谱线干扰 (2)背景干扰 (3)杂散干扰 (4)化学干扰 3. 2 分(1134) 电池,Ca(液膜电极)│Ca2+(a = 1.35×10-2mol/L) || SCE 的电动势为0.430V, 则 未知液的pCa 是( ) (1) -3.55 (2) -0.84 (3) 4.58 (4) 7.29 4. 2 分(1202) 为了提高溶出伏安法的灵敏度,在微电极上电积富集的时间( ) (1) 越长越好 (2) 越短越好 (3) 一定时间 (4) 根据实验来确定 5. 2 分(1129) 在CuSO4溶液中,用铂电极以0.100A 的电流通电10min,在阴极上沉积的铜的质量 是多少毫克[A r(Cu) = 63.54] ( ) (1) 60.0 (2) 46.7 (3) 39.8 (4) 19.8 6. 2 分(1003) 在(a),(b)两图中, 实线代表原子发射光谱法中有背景时的工作曲线, 虚线代表扣除了背景后的工作曲线,

试说明: (1) 各属于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光谱背景(判断光谱干扰是来自分析线还是来自内标线)? (2) 对测定结果有无影响? 7. 2 分(1678) 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M r=72,红外光谱指出,该化合物含羰基,则该化合物可能的分子式为 ( ) (1) C4H8O (2) C3H4O2(3) C3H6NO (4) (1)或(2) 8. 2 分(1348) 原子吸收光谱仪与原子发射光谱仪在结构上的不同之处是( ) (1)透镜 (2)单色器 (3)光电倍增管 (4)原子化器 9. 2 分(1156) 使pH 玻璃电极产生钠差现象是由于 ( ) (1) 玻璃膜在强碱性溶液中被腐蚀 (2) 强碱溶液中Na+浓度太高 (3) 强碱溶液中OH-中和了玻璃膜上的H+ (4) 大量的OH-占据了膜上的交换点位 *. 2 分(1932) 库仑分析与一般滴定分析相比() (1)需要标准物进行滴定剂的校准 (2)很难使用不稳定的滴定剂 (3)测量精度相近 (4)不需要制备标准溶液,不稳定试剂可以就地产生 11. 2 分(1700) 试比较同一周期内下列情况的伸缩振动(不考虑费米共振与生成氢键)产生的红外吸收峰强度最大的是( ) (1) C-H (2) N-H (3) O-H (4) F-H

仪器分析思考题(附答案)概要

《仪器分析》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1.经典分析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有何不同? 经典分析方法:是利用化学反应及其计量关系,由某已知量求待测物量, 一般用于常量分析,为化学分析法。 仪器分析方法:是利用精密仪器测量物质的某些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以确定其化学组成、含量及化学结构的一类分析方法,用于微量或痕量分析,又称为物理或物理化学分析法。 化学分析法是仪器分析方法的基础,仪器分析方法离不开必要的化学分析步骤,二者相辅相成。 2.灵敏度和检测限有何联系? 灵敏度(sensitivity ,用S表示)是指改变单位待测物质的浓度或质量时引起该方法 检测器响应信号(吸光度、电极电位或峰面积等)的变化程度. 检出限(detection limit ,用□表示),又称为检测下限,是指能以适当的置信概率 检出待测物质的最低浓度或最小质量。检出限既与检测器对待测物质的响应信号有关,又与空白值的波动程度有关。 检测限与灵敏度从不同侧面衡量了分析方法的检测能力,但它们并无直接的联系, 灵敏度不考虑噪声的影响,而检出限与信噪比有关,有着明确的统计意义。似乎灵 敏度越高,检出限就越低,但往往并非如此,因为灵敏度越高,噪声就越大,而检出限决定于信噪比。 3.简述三种定量分析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一、工作曲线法(标准曲线法、外标法) 特点:直观、准确、可部分扣除偶然误差。需要标准对照和扣空白试用范围:试样的浓度或含量范围应在工作曲线的线性范围内,绘制工作曲线的条件应与试样的条件尽量保持一致。 二、标准加入法(添加法、增量法) 特点:由于测定中非待测组分组成变化不大,可消除基体效应带来的影

响 试用范围:适用于待测组分浓度不为零,仪器输出信号与待测组分浓度符合线性关系的情况 三、内标法 特点:可扣除样品处理过程中的误差 试用范围:内标物与待测组分的物理及化学性质相近、浓度相近,在相同检测条件下,响应相近,内标物既不干扰待测组分,又不被其他杂质干扰 第二章光谱分析法导论 1.常用的光谱分析法有哪些? 分子光谱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法分子荧光光谱法 分子磷光光谱法 原子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 射线荧光光谱法 2.简述狭缝的选择原则 狭缝越大,光强度越大,信噪比越好,读数越稳定, 但如果邻近有干扰线通过时会 降低灵敏度,标准曲线弯曲。 狭缝越小,光强度越弱,信噪比越差,读数不稳定, 但光的单色性好,测试的灵敏 度较高。 狭缝的选择原则:有保证只有分析线通过的前提下, 尽可能选择较宽的狭缝以保证 较好的信噪比和读数稳定性。 第三章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 1.极性溶剂为什么会使n n*跃迁的吸收峰长移,却使n n*跃迁的吸收峰短移?

仪器分析试卷3及答案D

仪器分析试卷 一、填空题 1.光谱是由于物质的原子或分子在特定能级间的跃迁所产生的,故根据其特 征光谱的(波长(或波数、频率))进行定性或结构分析;而光谱的(强度(或黑度、峰高))与物质的含量有关,故可进行定量分析。 2.在AAS分析中,只有采用发射线半宽度比吸收线半宽度小得多的(锐线光 源),且使它们的中心频率一致,方可采用测量(峰值吸收)来代替测量积分吸收的方法。 3.物质的紫外吸收光谱基本上是其分子中(生色团)及(助色团)的特性, 而不是它的整个分子的特性。 4.一般而言,在色谱柱的固定液选定后,载体颗粒越细则(柱效)越高,理 论塔板数反映了组分在柱中(分配平衡)的次数。 5.库仑分析的必要条件是电流效率为( 100% )。 6. 按照极化产生的原因可把极化分为(浓差极化)和(电化学极化)。 7. 元素光谱图中铁谱线的作用是(元素光谱图中的铁光谱线为波长标尺,可为查找谱线时作对照用。) 二.选择题: 1. 分光光度计的可见光波长范围时: ( B ) A.200nm~400nm; B.400nm~800nm; C.500nm~1000nm; D.800nm~1000nm 2. 在直接电位法分析中,指示电极的电极电位与被测离子活度的关系为(D ) A.与其对数成正比; B.与其成正比; C.与其对数成反比; D.符合能斯特方程式。 3. 极谱分析中在溶液中加入支持电解质是为了消除( B ) A.极谱极大电流; B. 迁移电流; C. 残余电流; D. 充电电流。

4. 在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中,把一些激发电位低、跃迁几率大的谱线称为(A )。 A.共振线; B.灵敏线; C.最后线; D.次灵敏线 5. 在分子吸收光谱中,把由于分子的振动和转动能级间的跃迁而产生的光谱称作( C )。 A.紫外吸收光谱(UV); B.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C.红外光谱(IR); D.远红外光谱. 6. 某物质能吸收红外光波,产生红外吸收光谱图,那么其分子结构中必定(C)。 A.含有不饱和键; B.含有共轭体系; C.发生偶极矩的净变化; D.具有对称性。 7. 具有组成结构为: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的分析仪器是(C )光谱仪。 A.原子发射光谱仪; B.原子吸收光谱仪; C.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D.红外光谱仪。 8. 在电动势的测定中盐桥的主要作用是( A ) A.减小液体的接界电势B.增加液体的接界电势 C.减小液体的不对称电势D.增加液体的不对称电势 9.涉及色谱过程热力学和动力学两方面因素的是(B )。 A. 保留值; B. 分离度; C. 相对保留值; D. 峰面积 10. 若在一个1m 长的色谱柱上测得两组分的分离度为0.68,若要使它们完全分离,则柱长(m) 至少应为( C ) A.0.5; B.2 ; C.5; D.9。 11. 分析线和内标线符合均称线对的元素应该是( D ) A. 波长接近; B.挥发率相近; C. 激发温度相同; D.激发电位和电离电位相近。 12. 气-液色谱法,其分离原理是(B ) A. 吸附平衡; B. 分配平衡; C. 离子交换平衡; D. 渗透平衡。 13.下列方法中,那个不是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方法:( D ) A.峰面积测量B.峰高测量 C.标准曲线法D.相对保留值测量

仪器分析考试题及答案(整理).

气相色谱分析 一.选择题 1.在气相色谱分析中, 用于定性分析的参数是( ) A 保留值 B 峰面积 C 分离度 D 半峰宽 2. 在气相色谱分析中, 用于定量分析的参数是( ) A 保留时间 B 保留体积 C 半峰宽 D 峰面积 3. 使用热导池检测器时, 应选用下列哪种气体作载气, 其效果最好?( ) A H2 B He C Ar D N2 4. 热导池检测器是一种( ) A 浓度型检测器 B 质量型检测器 C 只对含碳、氢的有机化合物有响应的检测器 D 只对含硫、磷化合物有响应的检测器 5. 使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选用下列哪种气体作载气最合适?( ) A H2 B He C Ar D N2 6、色谱法分离混合物的可能性决定于试样混合物在固定相中()的差别。 A. 沸点差, B. 温度差, C. 吸光度, D. 分配系数。 7、选择固定液时,一般根据()原则。 A. 沸点高低, B. 熔点高低, C. 相似相溶, D. 化学稳定性。 8、相对保留值是指某组分2与某组分1的()。 A. 调整保留值之比, B. 死时间之比, C. 保留时间之比, D. 保留体积之比。 9、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时()要求进样量特别准确。 A.内标法; B.外标法; C.面积归一法。 10、理论塔板数反映了()。 A.分离度; B. 分配系数;C.保留值;D.柱的效能。 11、下列气相色谱仪的检测器中,属于质量型检测器的是() A.热导池和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B.火焰光度和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C.热导池和电子捕获检测器;D.火焰光度和电子捕获检测器。 12、在气-液色谱中,为了改变色谱柱的选择性,主要可进行如下哪种(些)操作?() A. 改变固定相的种类 B. 改变载气的种类和流速 C. 改变色谱柱的柱温 D. (A)、(B)和(C) 13、进行色谱分析时,进样时间过长会导致半峰宽()。 A. 没有变化, B. 变宽, C. 变窄, D. 不成线性 14、在气液色谱中,色谱柱的使用上限温度取决于() A.样品中沸点最高组分的沸点, B.样品中各组分沸点的平均值。 C.固定液的沸点。 D.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 15、分配系数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A.与温度有关; B.与柱压有关; C.与气、液相体积有关; D.与组分、固定液的热力学性质有关。 二、填空题 1.在一定温度下, 采用非极性固定液,用气-液色谱分离同系物有机化合物, ____________先流出色谱柱,

《仪器分析》思考题与习题答案

第二章电化学分析法 1.电极电位是否是电极表面与电解质溶液之间的电位差?单个电极的电位能否测量? 答:电极电位是电极表面与电解质溶液之间的电位差. 就目前为止,单个电极的电位不能测量. 2. 用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离子活度时,若使用标准加入法,试用一种最简单方法求出电极响应的实际斜率。 答:标准加入法 3. 根据1976年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UPAC)推荐,离子选择性电极可分为几类?请举例说明。 答:三类:晶体膜电极;.非晶体膜电极;敏化电极; 4. 电极电位和电池电动势有何不同? 答:电池电动势等于阴极电极电位减去阳极电极电位 5.简述一般玻璃电极的构造和作用原理。 答:玻璃电极下端是由特殊成分的玻璃吹制而成的球状薄膜,膜的厚度为30~100 μm。玻璃管内装有pH值为一定的内参比溶液,通常为0.1 mol/LHCl溶液,其中插入Ag-AgCl 电极作为内参比电极。敏感的玻璃膜是电极对H+,Na+,K+等产生电位响应的关键。它的化学组成对电极的性质有很大的影响。石英是纯SiO2结构,它没有可供离子交换的电荷点,所以没有响应离子的功能。当加入Na2O后就成了玻璃。它使部分硅-氧键断裂,生成固定的带负电荷的硅-氧骨架,正离子Na+就可能在骨架的网络中活动。电荷的传导也由Na+来担任。当玻璃电极与水溶液接触时,原来骨架中的Na+与水中H+发生交换反应,形成水化层。即 -+ + + + + - Na G H = G +Na H 上式中,G代表玻璃骨架。由图可知,在水中浸泡后的玻璃膜由三部分组成,即两个水化层和一个干玻璃层。在水化层中,由于硅氧结构与H+的键合强度远远大于它与钠离子的强度,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水化层表面钠离子点位基本上全被氢离子所占有。在水化层中

仪器分析考试练习题和答案

仪器分析考试练习题和答案 第2章光学分析法导论 【2-1】解释下列名词。 (1)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2)发射光谱和吸收光谱 (3)闪耀光栅和闪耀波长(4)光谱通带 答:(1)原子光谱:由原子能级之间跃迁产生的光谱称为原子光谱。 分子光谱:由分子能级跃迁产生的光谱称为分子光谱。 (2)发射光谱:原来处于激发态的粒子回到低能级或基态时,往往会发射电磁辐射,这样产生的光谱为发射光谱。 吸收光谱:物质对辐射选择性吸收而得到的原子或分子光谱称为吸收光谱。 (3)闪耀光栅:当光栅刻划成锯齿形的线槽断面时,光栅的光能量便集中在预定的方向上,即某一光谱级上。从这个方向探测时,光谱的强度最大,这种现象称为闪耀,这种光栅称为闪耀光栅。 闪耀波长:在这样刻成的闪耀光栅中,起衍射作用的槽面是个光滑的平面,它与光栅的表面一夹角,称为闪耀角。最大光强度所对应的波长,称为闪耀波长。 (4)光谱通带:仪器出射狭缝所能通过的谱线宽度。 【2-2】简述棱镜和光栅的分光原理。 【2-3】简述光电倍增管工作原理。 答:光电倍增管工作原理: 1)光子透过入射窗口入射在光电阴极K上。 2)光电阴极电子受光子激发,离开表面发射到真空中。 3)光电子通过电子加速和电子光学系统聚焦入射到第一倍增极D1上,倍增极将发射出比入射电子数目更多的二次电子,入射电子经N级倍增极倍增后光电子就放大N次方倍。 4)经过倍增后的二次电子由阳极P收集起来,形成阳极光电流,在负载RL上产生信号电压。 【2-4】何谓多道型检测器?试述多道型检测器光电二极管阵列、电荷耦合器件和电荷注入器件三者在基本组成和功能方面的共同点。 【2-5】请按能量递增和波长递增的顺序,分别排列下列电磁辐射区:红外,无线电波,可见光,紫外光,X射线,微波。 答:能量递增顺序: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光、X射线。

仪器分析试题库及答案

《仪器分析》模拟考试试题(1)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按被作用物质的本质可分为__分子___光谱和___原子__光谱。 2.色谱分析中有两相,其中一相称为__流动相__,另一相称为__固定相__,各组分就在两相之间进行分离。 3.在气相色谱分析中用热导池作检测器时,宜采用_ H2_作载气,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进行检测时,宜用_ N2__作载气。 4.在色谱分析中,用两峰间的距离来表示柱子的_选择性_,两峰间距离越__大__,则柱子的_选择性__越好,组分在固液两相上的_热力学_性质相差越大。 5.红外光谱图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_透过率谱图_,另一种是__吸光度谱图__。 6.红外光谱法主要研究振动中有__偶极矩___变化的化合物,因此,除了__单分子_和_同核分子___等外,几乎所有的化合物在红外光区均有吸收。 7.原子发射光谱是由_电热能对气态原子外层电子的激发_跃迁产生的,线光谱的形成原因是__原子、离子外层电子产生的跃迁____。 8.影响有色络合物的摩尔吸收系数的因素是__入射光的波长___。 9.多组分分光光度法可用解联立方程的方法求得各组分的含量,这是基于__各组分在同一波长下吸光度有加合性_。 10.原子吸收光谱是由__气态物质中基态原子的外层电子___的跃迁而产生的。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 A )1. 分子中电子跃迁的能量相当于 A紫外/可见光B近红外光 C微波D无线电波 ( D )2. 在气相色谱法中,用于定量的参数是 A. 保留时间 B. 相对保留值 C. 半峰宽 D. 峰面积 ( B )3. 在气相色谱法中,调整保留值实际上反映了哪些部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A. 组分与载气 B. 组分与固定相 C. 组分与组分 D. 载气与固定相 ( A )4. 在气相色谱中,直接表征组分在固定相中停留时间长短的保留参数是 A. 调整保留时间 B. 死时间

仪器分析练习题及答案

1. 对下列的物理量单位进行换算: (1) 150pm X射线的波数(cm-1); (2) 670.7nm Li线的频率(Hz); (3) 3300cm-1波数的波长(μm)。 2. 计算下列电磁辐射的频率(Hz)、波数(cm-1)及光量子的能量(用电子伏eV、尔格erg及千卡/摩尔表示): (1) 波长为589.0nm的钠D线; (2) 在12.6μm的红外吸收峰。 3. 将波长为443nm的光通过折射率为1.329的甲醇溶液时,试计算: (1) 在甲醇溶液中的传播速度; (2) 频率; (3) 能量(J); (4) 周期(s)。 4. 辐射通过空气(n=1.00027)与某玻璃(n=1.7000)界面时,其反射损失的能量大约有多少? 5. 何谓光的二象性?何谓电磁波谱? 6. 请按照能量递增和波长递增的顺序,分别排列下列电磁辐射区:红外线,无线电波,可见光,紫外光,X射线,微波。 7. 光谱法的仪器通常由哪几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1. 原子发射光谱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各种元素的原子都有其特征的谱线? 2. 光谱仪的意义是什么?为何写出Mg285.2nm共振线的光谱线跃迁表达式? 3. 试比较原子发射光谱中几种常用激发光源的工作原理、特性及适用范围。 4. 简述ICP光源的工作原理及其优点? 5. 光谱仪的主要部件可分为几个部分?各部件的作用如何? 6. 棱镜摄谱仪和光栅摄谱仪的性能各用那些指标表示?各性能指标的意义是什么? 7. 比较摄谱仪及光电直读光谱仪的异同点? 8. 分析下列试样时应选用何种激发光源? ⑴矿石的定性、半定量分析; ⑵合金中铜的定量分析(0.x~x%); ⑶钢中锰的定量分析(0.0x~0.x%); ⑷头发中各元素的定量分析; ⑸水质调查中Cr、Mn、Cu、Fe、Zn、Pb的定量分析。 9. 影响原子发射光谱的谱线强度的因素是什么?产生谱线自吸及自蚀的原因是什么? 10. 解释下列名词:

仪器分析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1、利用电流-电压特性进行分析的相应分析方法是(C) A、点位分析法 B、电导法 C、极谱分析法 D、库仑法 2、利用两相间分配的分析方法是(D) A、光学分析法 B、电化学分析法 C、热分析法 D、色谱分析法 3、下列哪种分析方法是以散射光谱为基础的?(D) A、原子发射光谱 B、X荧光光谱法 C、原子吸收光谱 D、拉曼光谱法 4、下列分析方法中,哪一个不属于电化学分析法?(D) A、电导分析法 B、极谱法 C、色谱法 D、伏安法 5、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比较,其灵敏度一般(A) A、比化学分析高 B、比化学分析低 C、相差不大 D、不能判断 6、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比较,其准确度一般(B) A、比化学分析高 B、比化学分析低 C、相差不大 D、不能判断 7、仪器分析法与化学分析法比较,其优点是(ACDE) A、灵敏度高 B、准确度高 C、速度快 D、易自动化 E、选择性高 8、下列分析方法中,属于光学分析法的是(AB) A、发射光谱法 B、分光光度法 C、电位分析法 D、气相色谱法 E、极谱法 9、对某种物质进行分析,选择分析法时应考虑的因素有(ABCDE) A、分析结果要求的准确度 B、分析结果要求的精确度 C、具有的设备条件 D、成本核算 E、工作人员工作经验

10、仪器分析的发展趋势是(ABCDE) A、仪器结构的改善 B、计算机化 C、多机连用 D、新仪器分析法 E、自动化 二、填空题 1、仪器分析法是以测量物质的物理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2、仪器分析具有简便、快捷、灵敏,易于实现自动操作等特点。 3、测量物质试液的电化学性质及其变化来进行分析的方法称电化学分析法。 4、属于电化学分析法的有电导分析法、电位分析法、极谱、电解、库伦分析法。 5、光学分析法是一类重要的仪器分析法。它主要根据物质发射和吸收电磁波以及物质与电磁辐射的相互作用来进行分析。 三、名词解释 1、化学分析是基于化学反应和它的计量关系来确定被测物质组成和含量的一类分析方法。 2、仪器分析是基于测量某些物质的物理性质或物理化学性质、参数及其变化来确定被测物质组成与含量的一类分析方法。 四、简答题 1、定量分析方法的评定指标有哪些? 答:精密度、准确度、检出限、灵敏度、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等指标。 2、检出限的定义及意义? 答:定义,某一方法在给定的置信水平上能够检出被测物质的最小浓

仪器分析试卷及答案[1]

仪器分析试卷(2005.6.25) 一、选择题(共15题22分) 1.所谓真空紫外区,所指的波长范围是( ) (1)200~400nm(2)400~800nm(3)1000nm(4)10~200nm 2.比较下列化合物的UV-VIS吸收波长的位置(λmax)( ) (1)a>b>c(2)c>b>a(3)b>a>c(4)c>a>b 3.可见光的能量应为( ) (1)1.24×104~1.24×106eV(2)1.43×102~71eV (3)6.2~3.1eV(4)3.1~1.65eV 4.电子能级间隔越小,跃迁时吸收光子的( ) (1)能量越大(2)波长越长(3)波数越大(4)频率越高 5.荧光分析法和磷光分析法的灵敏度比吸收光度法的灵敏度( ) (1)高(2)低(3)相当(4)不一定谁高谁低 6.三种原子光谱(发射、吸收与荧光)分析法在应用方面的主要共同点为( ) (1)精密度高,检出限低(2)用于测定无机元素 (3)线性范围宽(4)多元素同时测定 7.当弹簧的力常数增加一倍时,其振动频率( ) (1)增加倍(2)减少倍(3)增加0.41倍(4)增加1倍 8.请回答下列化合物中哪个吸收峰的频率最高?( 4) 9.下列化合物的1HNMR谱,各组峰全是单峰的是( ) (1)CH3-OOC-CH2CH3(2)(CH3)2CH-O-CH(CH3)2 (3)CH3-OOC-CH2-COO-CH3(4)CH3CH2-OOC-CH2CH2-COO-CH2CH3 10.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M r=72,红外光谱指出,该化合物含羰基,则该化合物可能的分子式为( ) (1)C4H8O(2)C3H4O2(3)C3H6NO(4)(1)或(2) 11.物质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是由于( )

仪器分析思考题2016分析

复习思考题 第1章 绪论 了解一些基本概念 第2章 色谱分析 1、在气相色谱法中,用于定性的参数是什么?保留时间 2、简要说明气相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3、衡量色谱柱柱效能的指标是什么?用有效塔板数n 和有效塔板高度H 作为衡量柱 效能的指标。 4. 在液相色谱中,范第姆特方程式中的哪一项对柱效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在液相色谱中, 流动相为液体,组分的纵向扩散系数B 很小,流速 u 较高,故纵向扩散相B/u 可忽略不计。 Van Deemter 方程在HPLC 的表现形式: H=A+Cu 5.为什么可用分离度R 作为色谱柱的总分离效能指标?分离度同时体现了选择性与柱效能,即热力学因素和动力学因素,将实现分离的可能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6、气相色谱分析中,理论塔板高度与载气线速u 间的关系? 随u 的增加而出现一个最小值。 7、气相色谱法使用的热导池检测器,产生信号的原理,是利用组分与流动相之间的什么性质?热导系数不同。 8、用角鲨烷分离甲烷、乙烷、丙烷时,它们从色谱柱中流出的顺序。甲烷、乙烷、丙烷。 9、分配比表示物质在两相中的什么之比。有机相中被萃取物的总浓度与水相中被萃取物的总浓度之比 10、范第姆特方程式可以说明的哪些方面。它可以说明填充均匀程度、担体粒度、载气种类、载气流速、柱温、固定相液膜厚度等对柱效、峰扩张的影响。 11、如果试样比较复杂,相邻两峰间距离太近或操作条件不易控制稳定,要准确测量保留值有一定困难的,可以采取什么方法。用加入已知物以增加峰高的办法进行定性。 12、在色谱柱中,若某组分分配到固定相中的量为m s (单位:g),浓度为c s (g ?mL -1 ),分配到流动相中的量为m L (单位:g)浓度为c L (单位:g ?mol -1 ),则该组分的分配比k 是多少。c s /c L 13.理论塔板数n 的计算式为_________ 2 2 211654.5??? ? ??=???? ? ?? =b R R W t b t n ____________________。在一定长度的色谱柱内,n 越多,h 越____小____________。 14.在相同条件下,组分1的调整保留值与组分2的调整保留值之比称为______相对保留值_____________,亦称___选择性(选择性比)______________。 15.描述色谱柱效能的指标是___(理论)_塔板数______,柱的总分离效能指标是__分离度__ ___。 16.测定相对校正因子时,若标准物质的注入量m s 为0.435μg ,所得峰面积A s 为4.00cm 2 ;

仪器分析试卷及答案

仪器分析试卷及答案(9) 一、选择题 ( 共15 题 30 分 ) 1.在法庭上,涉及到审定一种非法的药品,起诉表明该非法药品经气相色谱分析测得的保留时间在相同条件下,刚好与已知非法药品的保留时间相一致,而辨护证明有几个无毒的化合物与该非法药品具有相同的保留值,最宜采用的定性方法为( )。 A.用加入已知物增加峰高的方法; B.利用相对保留值定性; C.用保留值双柱法定性; D。利用保留值定性。 2.双光束分光光度计与单光束分光光度计相比,其突出优点是 ( )。 A.可以扩大波长的应用范围; B。可以采用快速响应的检测系统; C.可以抵消吸收池所带来的误差;D。可以抵消因光源的变化而产生的误差。 3.若在一个 1m 长的色谱柱上测得两组分的分离度为 0.68,若要使它们完全分离,则柱长 (m) 至少应为 ( ) A.0.5; B。 2 ; C。 5; D。 9。 4.某摄谱仪刚刚可以分辨 310.0305 nm 及 309.9970 nm 的两条谱线,则用该摄谱仪可以分辨出的谱线组是 ( ) A. Si 251.61 ─ Zn 251.58 nm; B. Ni 337.56 ─ Fe 337.57 nm; C. Mn 325.40 ─ Fe 325.395 nm ; D. Cr 301.82 ─ Ce 301.88 nm。

5.化合物在1HNMR 谱图上有( ) A. 3 组峰: 1 个单峰, 1 个多重峰, 1 个三重峰; B. 3 个单峰; C. 4 组峰: 1 个单峰, 2 个多重峰, 1 个三重峰; D. 5 个单峰。 6.一种酯类(M =116), 质谱图上在m/z 57(100%), m/z 29(27%)及m/z 43(27%)处均有离子峰, 初步推测其可能结构如下, 试问该化合物结构为 ( ) A. (CH 3) 2 CHCOOC 2 H 5 ; B. CH 3 CH 2 COOCH 2 CH 2 CH 3 ; C. CH 3(CH 2 ) 3 COOCH 3 ; D. CH 3 COO(CH 2 ) 3 CH 3 ; 7. pH 玻璃电极产生的不对称电位来源于 ( ) A. 内外玻璃膜表面特性不同; B. 内外溶液中 H+ 浓度不同; C. 内外溶液的 H+ 活度系数不同; D. 内外参比电极不一样。 8.分析线和内标线符合均称线对的元素应该是 ( ) A. 波长接近; B. 挥发率相近; C.激发温度相同; D.激发电位和电离电位相近。 9.在气-液色谱分析中, 当两组分的保留值很接近, 且峰很窄, 其原因是( ) A. 柱效能太低; B. 容量因子太大; C. 柱子太长; D.固定相选择性不好。 10.对原子发射光谱法比对原子荧光光谱法影响更严重的因素是 ( ) A. 粒子的浓度; B. 杂散光; C. 化学干扰; D. 光谱线干扰。

仪器分析复习题及答案

仪器分析复习题 一、选择题: 1对于下列关于1.0 mol L-1 CuSO4溶液的陈述,哪些是正确的? A A. 改变入射光波长,ε亦改变 B. 向该溶液中通NH3时,ε不变 C. 该溶液的酸度不同时,ε相等 D. 改变入射光波长,ε不变 2分子光谱是由于 B 而产生的。 A. 电子的发射 B. 电子相对于原子核的运动以及核间相对位移引起的振动和转动 C. 质子的运动 D. 离子的运动 3在分光光度法中,运用朗伯-比尔定律进行定量分析时采用的入射光为 B A. 白光 B. 单色光 C. 可见光 D. 紫外光 4溶剂对电子光谱的影响较为复杂,改变溶剂的极性 B A. 不会引起吸收带形状的变化 B. 会使吸收带的最大吸收波长发生变化 C. 精细结构并不消失 D.对测定影响不大 5光学分析法中使用到电磁波谱,其中可见光的波长范围约为 B A. 10~400nm B. 400~750nm C. 0.75~2.5mm D. 0.1~100cm. 6共振线是具有 B 的谱线 A. 激发电位 B. 最低激发电位 C. 最高激发电位 D. 最高激发能量 7波数(σ)是指 A A. 每厘米内波的振动次数 B. 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间的距离 C. 每秒钟内振动的次数 D. 一个电子通过1V电压降时具有的能量 8下列羰基化合物中C=O伸缩振动频率最高的是 C A. RCOR’ B. RCOCl C. RCOF D. RCOBr 9原子发射光谱法是一种成分分析方法,可对约70种元素(包括金属及非金属元素)进行分析,这种方法常用于 D A. 定性 B. 半定量 C. 定量 D. 定性、半定量及定量 10下面几种常用的激发光源中,激发温度最高的是 C A. 直流电弧 B. 交流电弧 C. 电火花 D. 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11下面几种常用的激发光源中,分析的线性范围最大的是 D A. 直流电弧 B. 交流电弧 C. 电火花 D. 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12当不考虑光源的影响时,下列元素中发射光谱谱线最为复杂的是 D A. K B. Ca C. Zn D. Fe 13带光谱是由下列哪一种情况产生的? B A. 炽热的固体 B. 受激分子 C. 受激原子 D. 单原子离子 14下列哪种仪器可用于合金的定性、半定量全分析测定 B A. 折光仪 B. 原子发射光谱仪 C. 红外光谱仪 D. 电子显微镜 15原子发射光谱是由下列哪种跃迁产生的? D A. 辐射能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激发 B. 辐射能使气态原子内层电子激发

仪器分析试题及答案

仪器分析试题及答案 一.以下各题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选择其中正确的答案填在各题前的括号中()1. 用电位法测定溶液的pH值时,电极系统由玻璃电极与饱和甘汞电极组成,其中玻璃电极是作为测量溶液中氢离子活度(浓度)的______。 A. 金属电极, B. 参比电极, C. 指示电极, D. 电解电极。 ()2. 对于一价离子的电极电位值测定误差DE,每±1mV将产生约______的浓度相对误差。 A. ±1%, B. ±4%, C. ±8%, D. ±12%。 ()3. 在方程id = 607nD1/2m2/3t1/6c中,id 是表示_____。 A. 极限电流, B. 扩散电流, C. 残余电流, D. 平均极限扩散电流 ()4. 极谱分析中,氧波的干扰可通过向试液中_____而得到消除。 A. 通入氮气, B. 通入氧气, C. 加入硫酸钠固体, D. 加入动物胶。 ()5. 经典极谱法中由于电容电流的存在,测定的试样浓度最低不能低于_____,否则将使测定发生困难。 A. 10-2 mol/L, B. 10-8 mol/L, C. 10-6 mol/L, D. 10-5 mol/L。 ()6. 光学分析法主要根据物质发射、吸收电磁辐射以及物质与电磁辐射的相互作用来进行分析的。电磁辐射(电磁波)按其波长可分为不同区域,其中中红外区波长为______。 A. 12820~4000cm-1, B. 4000~200 cm-1, C. 200~33 cm-1, D. 33~10 cm-1。 ()7.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基于气态原子对光的吸收符合_____,即吸光度与待测元素的含量成正比而进行分析检测的。 A. 多普勒效应, B. 光电效应, C. 朗伯-比尔定律, D. 乳剂特性曲线。 ()8.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可进行_____分析。 A. 定性、半定量和定量, B. 高含量, C. 结构, D. 能量。 ()9. 不饱和烃类分子中除了含有s 键外,还含有p 键,它们可产生_____两种跃迁。 A. s →s* 和p →p*, B. s →s* 和n →s*, C. p →p*和n→p*, D. n →s*和p →p*。 ()10.在有机化合物的红外吸收光谱分析中,出现在4000~1350cm-1频率范围的吸收峰可用于鉴定官能团,这一段频率范围称为______。 A.指纹区,B.基团频率区,C.基频区,D.和频区。 ()11.质谱分析有十分广泛的应用,除了可以测定物质的相对分子量外,还用于

(完整版)仪器分析试题及答案

(完整版)仪器分析试 题及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复习题库 绪论 1、仪器分析法:采用专门的仪器,通过测量能表征物质某些物理、化学特性的物理量,来对物质进行分析的方法。 ( A )2、以下哪些方法不属于电化学分析法。 A、荧光光谱法 B、电位法 C、库仑分析法 D、电解分析法 ( B )3、以下哪些方法不属于光学分析法。 A、荧光光谱法 B、电位法 C、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D、原子吸收法( A )4、以下哪些方法不属于色谱分析法。 A、荧光广谱法 B、气相色谱法 C、液相色谱法 D、纸色谱法 5、简述玻璃器皿的洗涤方法和洗涤干净的标志。 答:(1)最方便的方法是用肥皂、洗涤剂等以毛刷进行清洗,然后依次用自来水、蒸馏水淋洗。(3分) (2)玻璃器皿被污染的程度不同,所选用的洗涤液也有所不同:如: ①工业盐酸——碱性物质及大多数无机物残渣(1分) ②热碱溶液——油污及某些有机物(1分) ③碱性高锰酸钾溶液——油污及某些有机物(1分) (3)洗涤干净的标志是:清洗干净后的玻璃器皿表面,倒置时应布上一层薄薄的水膜,而不挂水珠。(3分) 6、简述分析天平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答:(1)水平调节。观察水平仪,如水平仪水泡偏移,需调整水平调节脚,使水泡位于水平仪中心。(2分) (2)预热。接通电源,预热至规定时间后。(1分) (3)开启显示器,轻按ON键,显示器全亮,约2 s后,显示天平的型号,然后是称量模式0.0000 g。(2分) (4)称量。按TAR键清零,置容器于称盘上,天平显示容器质量,再按TAR 键,显示零,即去除皮重。再置称量物于容器中,或将称量物(粉末状物或液

仪器分析练习题

仪器分析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测量溶液pH值时所用的复合电极,“复合”的是( C) (A) 两个参比电极(B) 两个指示电极 (C) 一个参比电极和一个指示电极(D) 上述三种都有可能( ) 2.用K Br-,Cl-=5×10-4的Br-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含有100倍Cl-的溶液时,Cl-产生的干扰是(B) (A) 0.05%的相对误差(B) 5%的相对误差(C) 2%的相对误差(D)以上都不对3.电位分析中,加入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液(TISAB)的作用是( D) (A) 消除活度系数影响(B)消除干扰离子影响(C) 调节溶液pH值(D) 以上都对4.一有色溶液对某波长光的吸收遵守比尔定律。当选用 2.0cm的比色皿时,测得透射比为T,若改用1.0cm的吸收池,则透射比应为( D) (A) 2T(B) T/2 (C) T2(D) T1/2 5.有色配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ε)与下述各因素有关的是( C) (A) 比色皿厚度(B) 有色配合物的浓度 (C) 入射光的波长(D) 配合物的稳定性 6.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一有色溶液,当有色物质的浓度增加时,最大吸收波长和吸光度分别是( A) (A) 不变、增加(B) 不变、减少 (C) 增加、不变(D) 减少、不变 7.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A) 摩尔吸光系数ε随浓度增大而增大(B) 吸光度A随浓度增大而增大 (C) 透射比T随浓度增大而减小(D) 透射比T随比色皿加厚而减小 8.能够反应色谱过程动力学问题和固定液的热力学性质的总指标为( D) (A) 塔板高度(B) 塔板数(C) 相对保留值(D) 分离度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 根据色谱峰的面积可进行定量测定 (B) 根据色谱峰的保留值可进行定性鉴定 (C) 根据色谱峰的个数可确定试样中的组分数 (D) 根据色谱峰的宽度可了解组分在柱中的运动情况 10.固定液选择的基本原则是( D) (A) “最大相似性”原则(B) “同离子效应”原则 (C) “拉平效应”原则(D) “相似相溶”原则 11.内标法定量的优点是( B) (A) 不需用校正因子(B) 定量结果受操作条件的影响较小 (C) 样品配制简单(D) 适合快速分析 12.可以提高热导检测器灵敏度的方法是( D) (A) 采用氮气做载气(B) 提高热导检测器温度 (C) 提高色谱柱温度(D) 提高桥电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