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血吸虫病流行现状及防控策略探讨
我国血吸虫病的流行特征及防治现状

我国血吸虫病的流行特征及防治现状血吸虫病是由复殖裂体寄吸虫引起的以虫卵肉芽肿和肝纤维化为主要特征的免疫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列为仅次于疟疾的一种重要热带病。
该病曾在全球76个国家和地区流行,共约2亿血吸虫病患者,6亿人健康受威胁。
仅我国还尚有448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共有33810个流行村,估计患者67万人[1]。
近年来,虽然血吸虫病的防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再感染难以控制,防治效果难以巩固,防治经费不足以及生态环境改变,加剧了血吸虫病传播[2]。
这些现状的存在提示国家和学者们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严峻和不容懈怠。
本文根据各文献报道,总结血吸虫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并且结合血吸虫病的流行特征将目前的防治工作归纳如下。
1. 血吸虫病流行病学特征在人类寄生虫病中,就社会经济与公共卫生重要性而言,血吸虫病是仅次于疟疾的第二重要的热带病。
血吸虫病流行于76个国家和地区。
目前估计6亿人口受威胁,感染人口11947亿。
就全球而言感染者集中于10-19岁年龄段。
80%以上感染者和大部分严重病例分布于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
虽然一些国家的有效防治使感染人数有显著减少,如中国、巴西、埃及、菲律宾及中东某些国家(如突尼斯沙特),但由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国家,极端贫困,极差的卫生条件,缺乏卫生保健与人们对疾病的无知,加上人口显著增加与人口流动导致疾病扩散,目前总的趋势感染人数还在增加。
如不采取特别预防措施,水资源发展将加剧血吸虫病的流行。
最显著的例子是世界最大的加纳伏而泰湖建成后,沿湖村90%以上的儿童感染了埃及血吸虫,其中大部分人出现血尿。
在北塞内加尔,于80年代后期在塞内加尔河上建成地亚马大坝以后,曼氏血吸虫病暴发流行,迄今未获控制[3]。
1.1 总的流行现状与趋势据2003年底统计,110个县(市、区)共有钉螺分布面积36.3亿m2占全国的96%;血吸虫病患者73.6万,占全国的87%;急性血吸虫病902例,占当年全国的81%。
消灭血吸虫病以后螺情监测分析

禄丰县消灭血吸虫病以后螺情监测分析禄丰县是血吸虫病轻度流行县,1956年开展血防工作,1986年实现消灭血吸虫病,以后转入疫情监测,二十多年来疫情稳定(无病人、病畜),但螺情(钉螺面积、密度)反复回升,2001年查出钉螺面积23926m2,占历史累计面积的6.71%。
2004年禄丰县纳入省级血防项目县,采取反复调查钉螺查清螺情、药物灭螺、历史有螺环境灌溉沟渠水泥硬化改造等综合防制措施,2001-2007解剖检查钉螺7605只,未检出感染性钉螺;2008年以来,已连续3年查不到活钉螺。
请按论文格式(1材料与方法2结果3讨论4参考文献)重新撰写。
1材料与方法资料来源、分析方法等2结果对结果内容进行调整,删除与结果无关及重复内容1 血吸虫病流行区基本情况禄丰县有14个乡镇,总人口423534人(农业人口占82.5%)。
血吸虫病流行范围仅限于一平浪镇的苏家、舍资和一平浪3个村委会,北高南低长约8.0km,东西宽约2.0km,属五类流行村。
流行区人口7637人,耕地面积7750亩(水田4612亩,旱地3138亩),大牲畜2900头(水牛1551头,黄牛760头,马属589匹)。
累计钉螺面积356739㎡(稻田占59.59%);累计病人920例(晚血1例),治愈916人,自然剔除4人;累计血吸虫病牛54头,全部进行治疗或屠宰处理。
2 1987-2003年螺情监测情况该部分结果可用简单文字说明,可删除表格。
1986年通过云南省血防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考核验收,禄丰县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以后转入疫情监测,1987-2003年螺情监测情况见表1。
3 2004-2010年螺情监测情况该部分结果可用上表的格式表示,删除大量重复文字。
该部分结果应为重点。
由于有省级血吸虫病防治经费的支持,制定了《禄丰县2004-2008年血吸虫病防治综合治理实施规划》,全面落实综合防制措施。
3.1 2004年以历史有螺环境为重点,调查639318㎡,查出钉螺22327㎡(其中田10273㎡占46.0%、沟渠11120㎡占49.8%、水塘934㎡占4.2%)。
永胜县2009—2015年农业血防综合治理工作现状及对策

谈永胜县2009—2015年血吸虫病农业综合治理现状与对策一、现状(一)血吸虫病发生情况血吸虫病在永胜县流行时间大约有四、五百年的历史,流行于永胜县的永北、三川、程海、期纳、大安、顺州、光华等七个乡(镇) 54个村委会366个村民小组,流行区范围达1115.8km2,流行区有人口25.9284万人,耕地面积15.4949万亩,耕牛3.323万头。
流行区最高海拔2700m,最低海拔1360 m,历史累计查出钉螺面积23184521㎡,历史累计新查出感染病人29522人,其中晚期血吸虫病人282人。
1954年确定永胜县有血吸虫病流行时人、畜平均感染率分别为27%和24%,部分自然村高达44. 8%和35.6%,是云南省血吸虫病重度流行县之一。
(二)血吸虫病农业综合治理现状多年来,永胜县农业局积极履行部门职责,科学防治血吸虫病,2009—2015年,在血吸虫病疫区累计检查牛132340头、马属动物2718匹,组织实施化疗58921头(匹),实施水改旱5435亩,硬化沟渠32.02km,改造鱼塘建成精养鱼池297亩,田埂硬化实施稻田养鱼260.76亩,带动疫区群众实施田埂硬化稻田养鱼2120亩,完成5044户圈舍改造,改造圈舍94604.74m2,圈养牛17847头,改造实验室1个,建沼气池5671口,补贴农机具1648台(套),改造中低产田地6.67万亩,修建硬化三面光沟渠249.3km,修建农耕道路117.5km,在疫区实行水作改旱作或水旱轮作,因地制宜地种植旱粮或经济作物,通过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种植葡萄、石榴1.4万亩,种植烤烟、蔬菜、玉米等作物5万亩。
实践证明,血吸虫病农业综合治理对防治血吸虫病可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是综合治理防治血吸虫病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血防系统工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取得的成效一是家畜血吸虫病感染率持续下降,疫情平稳,防治成效得到进一步巩固。
2009年全县以行政村为单位达到了传播控制标准,2009—2015年全县以行政村为单位,均未查出血吸虫病阳性病畜。
血吸虫病整治工作方案

血吸虫病整治工作方案一、背景分析血吸虫病,这个曾经在我国肆虐的疾病,如今仍然在一些地区存在。
它主要通过钉螺传播,严重威胁着当地居民的健康和生活。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形势依然严峻。
二、目标设定1.降低血吸虫病发病率,力争在三年内发病率下降50%;2.加强血吸虫病防治知识普及,提高群众自我防护意识;3.建立健全血吸虫病监测预警体系,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4.改善生态环境,减少钉螺孳生地。
三、具体措施1.宣传教育(1)制作血吸虫病防治宣传册,发放给社区居民;(2)开展血吸虫病防治知识讲座,邀请专家授课;(3)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普及血吸虫病防治知识;(4)在钉螺孳生地设立警示牌,提醒居民注意防护。
2.疫情监测(1)建立健全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网络,实时掌握疫情动态;(2)加强对钉螺孳生地的监测,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3)定期对重点人群进行体检,及时发现感染者并进行治疗;(4)加强与周边地区的疫情信息交流,共同防控血吸虫病。
3.防治措施(1)加强钉螺防治,采用药物灭螺和生态治理相结合的方法;(2)开展健康教育,提高群众自我防护意识;(3)对感染者进行规范化治疗,确保治愈;(4)加强水源地保护,减少钉螺孳生地;(5)推广无螺地区经验,减少钉螺孳生地。
4.政策支持(1)加大财政投入,保障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经费;(2)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群众参与血吸虫病防治;(3)加强部门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血吸虫病防治工作;(4)对防治工作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四、组织实施1.成立血吸虫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2.设立血吸虫病防治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工作;3.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4.制定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计划,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2.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评估,对防治效果进行评价;3.及时向上级报告工作进展,争取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4.加强经验交流,推广血吸虫病防治典型做法。
卫生局血吸虫病治理方案

卫生局血吸虫病治理方案一、背景分析血吸虫病作为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寄生虫病,在我国部分地区的流行状况令人担忧。
近年来,虽然我国在血吸虫病防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但疫情形势依然严峻。
为进一步加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本方案旨在探讨一套切实可行的血吸虫病治理策略。
二、治理目标1.降低血吸虫病发病率,确保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2.提高人民群众对血吸虫病的认识和防治意识。
3.完善血吸虫病防治体系,实现防治工作常态化、规范化。
三、具体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1)成立血吸虫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级政府和部门职责。
(2)建立健全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协调机制,形成合力。
2.宣传教育(1)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广泛开展血吸虫病防治知识宣传。
(2)加强对农村地区、学校、企业等单位的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
3.防治措施(1)加强疫情监测,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
(2)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进行筛查,确保早发现、早治疗。
(3)推广安全饮水和改厕工程,切断血吸虫病传播途径。
(4)加强钉螺防治,降低钉螺密度。
(5)加强药物防治,对确诊患者进行规范治疗。
4.培训与科研(1)加强对血吸虫病防治人员的培训,提高防治能力。
(2)开展血吸虫病防治科学研究,探索新的防治技术。
5.政策支持(1)将血吸虫病防治纳入政府工作考核,确保政策措施得到落实。
(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血吸虫病防治提供法制保障。
四、实施步骤1.调查研究:了解血吸虫病疫情分布、传播途径、防治现状等,为制定治理方案提供依据。
2.制定方案:根据调查研究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治理措施。
3.组织实施:各级政府、部门按照方案要求,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工作。
4.监测评估:对防治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及时调整方案。
五、预期成果1.血吸虫病发病率明显下降,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2.人民群众对血吸虫病的认识和防治意识明显提高。
3.血吸虫病防治体系不断完善,防治工作走向常态化、规范化。
2024年血吸虫病传播控制目标达标工作总结(2篇)

2024年血吸虫病传播控制目标达标工作总结随着全球卫生事业的发展,血吸虫病的传播控制工作也在不断取得进展。
2024年,我国针对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制定了一系列目标,并付诸行动。
现在,让我们来总结一下这项工作的成果和经验。
一、加强宣传教育血吸虫病传播控制的重要性需要广泛宣传和教育。
在2024年的工作中,我们加强了对公众和农村居民的宣传教育,向他们传递了血吸虫病的危害和预防知识。
同时,我们也加大了媒体宣传的力度,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渠道向更多人传达防控信息。
二、加强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血吸虫病传播控制的关键步骤之一。
在2024年的工作中,我们推广了新型治疗药物,并加强了对传染区居民的药物治疗工作。
通过向居民提供药物,并指导他们正确使用,使得更多感染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从而有效控制了疫情的蔓延。
三、加强病媒控制血吸虫病的传播主要依赖于介体螺与人类之间的接触。
在2024年的工作中,我们加大了对病媒螺的控制力度。
通过清除感染螺源,加强对病媒螺的监测和防控措施,有效减少了病媒螺的数量,从而降低了感染风险。
四、改善生活环境血吸虫病的传播受到生活环境的影响。
在2024年的工作中,我们着重改善农村地区的生活环境,包括改善水源、改善厕所条件等。
通过改善生活环境,可以减少人与病媒螺的接触,从而有效控制疫情的发生。
五、加强监测和报告血吸虫病的传播控制需要有准确的数据支持。
在2024年的工作中,我们加强了对传染区的监测和报告工作。
通过建立健全的病例报告制度,及时准确地掌握感染情况,可以更好地制定防控策略,及时应对突发疫情。
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血吸虫病是一个全球性问题,需要国际间的共同努力。
在2024年的工作中,我们加强了与相关国际组织和国家的交流与合作。
通过分享经验、共同制定防控策略,可以更好地应对血吸虫病的传播问题。
总的来说,2024年,我们在血吸虫病传播控制目标达标工作中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通过加强宣传教育、药物治疗、病媒控制、改善生活环境、监测和报告等措施,有效控制了血吸虫病的传播。
2020年中国血吸虫病发病数量、死亡人数、死亡率、治疗与防控措施「图」

2020年中国血吸虫病发病数量、死亡人数、死亡率、治疗与防控措施「图」一、血吸虫病概况血吸虫病是由裂体吸虫属血吸虫引起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日本血吸虫患者的粪便中含有活卵,为本病主要传染源。
主要通过皮肤,黏膜与疫水接触受染。
根据患者病程、损伤程度、损害部位不同可将血吸虫病分为四类,即急性血吸虫病、慢性血吸虫病、晚期血吸虫病、异位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的类型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二、血吸虫病发病数量及死亡情况2020年1-8月中国血吸虫病发病数量为44例,死亡人数为1人;2019年中国血吸虫病发病数量为113例,死亡人数为0人。
2010-2020年8月中国血吸虫病发病数量统计图数据来源:疾病预防控制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2010-2020年8月中国血吸虫病死亡人数统计图数据来源:疾病预防控制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2019年中国血吸虫病发病率为0.0081/10万;2018年中国血吸虫病发病率为0.0104/10万。
2015-2019年中国血吸虫病发病率走势图数据来源:疾病预防控制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2015-2019年中国血吸虫病死亡率走势图数据来源:疾病预防控制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传染病行业发展潜力分析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三、血吸虫病防控措施血吸虫病是人兽共患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
为此,与其他的疾病防控工作相比,血防工作必须强调多部门合作、综合防治。
血吸虫病的防控措施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四、血吸虫病治疗措施1.支持与对症疗法急性期持续高热病人,可先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解热剂缓解中毒症状和降温处理。
对慢性和晚期患者,应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饮食和多种维生素,并注意对贫血的治疗,肝硬变有门脉高压时,应加强肝治疗,以及外科手术治疗。
患有其他肠道寄生虫病者应驱虫治疗。
2.病原治疗(1)吡喹酮本药目前为治疗血吸虫病的首选药物,具有高效、低毒、副作用轻、口服、疗程短等优点。
血吸虫病科普及防控措施

• 急性血吸虫病人必须住院治疗,采取对症处理和口服抗血吸虫药物吡喹酮6日疗 法,进行病源治疗,一般可较快恢复健康,吡喹酮具有毒副作用小、高效,安全, 成本低廉等特点。
七、血吸虫病的预防与控制 1.不要接触疫水,不要到有钉螺的地区或疫水中游泳、嬉水、洗手、洗脚、洗衣物、 打湖草、捕鱼捞虾等,以防止感染血吸虫; 2.必须接触不明卫生情况水体时,确保事先做好个人防护,采取戴手套、面罩、穿水 鞋并扎紧接口等措施; 3.不接触人畜粪便,做好日常卫生管理,重点做好防范粪便等排泄物的清理、防渗漏、 防水源污染工作; 4. 保证日常生活用水的安全卫生,使用可靠的地方公共供水部门提供自来水,饮用水 确保事先经过高温煮沸消毒; 5.积极参加血吸虫病预防查病,认真配合接受预防性治疗; 6.积极参与血吸虫病防治知识宣传活动,增强防病意识,积极参与消灭钉螺活动.
血吸虫病
科普及防控指引
一、血吸虫防控形势
近期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2020年汛期血吸虫病防控工作的通 知》 ,当前华南地区已进入主汛期,部分地区多次出现强降雨过程,出现泥石流、洪 涝等灾害,急性血吸虫病防控工作面临严峻形势。为做好华南分公司汛期血吸虫病防 控工作,特制定本指引!
二、什么是血吸虫病?
• 接触疫水的次数愈多,时间愈长,面积愈大,感染的机会就越大,感染的程度就愈 严重
五、血吸虫病的临床表现
• 急性血吸虫病的临床表现 :人们接触疫水40天左右,就会出现畏寒、高烧、出汗、腹 胀、腹泻、肝脾肿大,大便带脓血,严重者如不及时抢救可导致死亡,这就是急性血吸 虫病
• 慢性血吸虫病的临床表现:多次接触疫水或急性血吸虫病没有完全治愈,可转为慢性血 吸虫病,所表现的症状轻微,常被忽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连续5年以上未查到钉螺。但由于这些地区大多与 有螺区地理环境相连,维持和巩固血吸虫病传播阻断 成果,关键在于防止钉螺再现n 2I。研究表明血吸虫 病人、病畜及动植物的输入,可导致传播阻断地区再 现钉螺,甚至出现感染性钉螺”3I。因此,在今后的防 治工作中应结合综合治理彻底改变钉螺孳生环境,同 时加大监测工作力度,做到尽早发现、及时消灭输入 性的钉螺,防止钉螺扩散。 [参考文献]
[摘要] 目的分析云南省血吸虫病流行现状,为制订下一步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云南省血吸虫病 目前云南省达到传播控制和阻断标准的血吸
疫情资料,分类统计传播控制和传播阻断地区血吸虫病流行情况。结果
虫病流行县分别为7个和11个,其中传播阻断地区5年以上查不到螺的地区有5个。传播控制地区流行村数、人口数、耕 牛数和有螺面积,分别占全省流行地区的80.94%、83.72%、79.32%和82.00%,血吸虫病传染源尚未彻底消除。结论云 南省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地区应继续清除残留的传染源,防止疫情回升;传播阻断地区应防止传染源输入,进一步巩固防 治成果。 [关键词]血吸虫病;传播控制;传播阻断;流行现状;云南省 [中图分类号]R532.21 [文献标识码]B
80.94%、83.72%和79.32%;达到传播阻断标准的流行 县有11个,其中5个连续5年查不到钉螺,其流行村 数、人口数和耕牛数分别占全省流行区的19.06%、 16.28%和20.68%。高山峡谷型流行村在传播控制地 区和传播阻断地区分别占89.37%和10.64%;高原平 坝型流行村在传播控制地区和传播阻断地区分别占 60.87%和39.13%;172个四类村均分布于传播控制地 区,传播阻断地区均为五类村(表1)。
播阻断地区现有钉螺面积250 hm2(占18.00%),其中 复现钉螺面积12 hm2。传播控制地区有螺框出现率、 活螺平均密度分别为传播阻断地区的1.6l倍和3 倍。2014年全省未查出感染性钉螺(表2)。 2.3病情现状2014年传播控制地区查出22例血 吸虫病人,居民校正感染率0.001 9%,未发现急感病 人;现存晚血761人,有病人村数190个;查出病牛5 头。传播阻断地区未查出血吸虫感染病人和病牛,现 存晚血31人,分布于14个村(表2)。 2.4防治专业机构及人员情况2014年云南省共有 27个县级血防专业机构,其中传播控制地区和传播 阻断地区各有16个和11个。传播控制地区病床数及 血防人员数分别为124床和216人,占全省的79.79% 和76.60%,中级及以上职称血防人员主要在传播控 制地区;传播阻断地区病床数及业务人员数仅占全省
・618・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5年第27卷第6期Chin J
Schisto Control 2015,V01.27,No.6
文章编号:1005—6661(2015)06-0618-03
DOI:10.16250/j.32.1374.2015101
・防治研究・
云南省血吸虫病流行现状及防控策略探讨
张云4,冯锡光,吴明寿,熊孟韬,沈美芬,宋静
的20.21%和23.40%(表3)。 3讨论
踟
一憋 一毅一,黪
圈倒
●
2004年实施血防中长期规划以来,云南省血吸 虫病防治取得了较大成效,全省血吸虫病疫情平稳下 降,已处于历史较低水平。但由于影响我省血吸虫病 流行与传播的自然和社会因素尚未根本改变,血吸虫 病疫情下降趋势渐缓,进入了平台期,因此血吸虫病 疫情回升或反弹的威胁仍然存在H1。针对目前全省 血吸虫病疫情现状,我们在下一步血防工作中要在因 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下,根据不同控制区血吸虫 病流行特点采取不同的防控策略,以推动传播阻断进
Current prevalence situation and control strategy of schistosomiasis in Yun-
nan
Province
Mei-fen,SONG Jing ofEndemic Diseases
Controt and Pr@ention.Yunnan Province.Dali 671000.China
crosoft Excel
2结果
2.1
基本情况2014年云南省18个血吸虫病流行
资料来源
收集2014年云南省血吸虫病流行地
县中(图1),达到传播控制标准的有7个流行县,其流 行村数、人口数和耕牛数,分别占全省流行区的
区基本情况,疫情监测报表、年报表数据等。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大理671000) 张云,男,本科,主管医师。研究方向:血吸虫病防治 4通信作者E-mail:37565096@qq.con 【数字出版日期】 【数字出版IN±tl
_幢褂目新t一8 口博_融簟_一丑
口f々_&qA
图1
涟Ⅱ矗
2014年云南省血吸虫病不同控制区流行示意图
2.2螺情现状20 14年,7个传播控制县均有钉螺分 布,查到有螺村198个,占全省有螺村的94.29%;11个 传播阻断县中有6个县的12个村查到钉螺,占 5.71%。传播控制地区现有钉螺面积1 139 hm2,占全 省有螺面积的82.00%,其中复现钉螺面积426 hm2;传
2015—09—30 1 l:22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32.1374.R.20150930.1122.001.html
万方数据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5年第27卷第6期Chin J
SchistoControl 2015,V01.27,No.6
‘619‘
ZHANG Yun+,FENG Xi-guang,WU Ming—shou,XIONG Meng—tao,SHEN Yunnan Institute
8
Corresponding author To evaluate the current prevalence situation of schistosomiasis in Yunnan Province.SO
云南省各地海拔差异明显,气候独特,属山丘型 血吸虫病流行区,是我国现有血吸虫病流行的7个省 份之一n1。经过50余年积极有效的防治,云南省血吸 虫病的流行逐步得到了控制,至2009年全省18个流 行县中有11个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7个达 到传播控制标准陋]。为及时掌握云南省血吸虫病流 行因素的动态变化,研究和制订传播控制地区和传播 阻断地区血吸虫病防治对策与措施,进一步巩固防 治成果,现将2014年云南省血吸虫病流行情况分析
There were 7 transmission controlled counties and 1 1 interrupted counties in Yunnan
Province in 2014,and Oncomelania hupensis snails were not found in 5 of the 1 1 interrupted counties for at least 5 years.In the transmission controlled areas,the schistosomiasis endemic villages,population,farm cattle,and 80.94%,83.72%,79.32%and 82.00%of whole schistosomiasis endemic
如下。 1内容与方法
1.1பைடு நூலகம்
1.2流行村疫情类别
以行政村为单位,以居民粪
检阳性率为依据,将流行村分为5类:一类村:居民粪 检阳性率≥10%;二类村:居民粪检阳性率≥5%且< 10%;三类村:居民粪检阳性率≥l%且<5%;四类村: 居民粪检阳性率<1%;五类村:连续5年无当地新感 染的病人、病畜,无感染性钉螺b]。 1.3统计分析所有调查数据录入计算机,采用Mi— 2010建立数据库,对调查资料按不同流 行地区进行分类统计。
[1]张显清,王秀芬.云南省血吸虫病防治史志(续集)[M].昆明: 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00.225. [2]云南省卫生厅.云南省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重点项目规划纲要 (2009—2015年)[R].云南省卫生厅公告,2009.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血吸虫病控制和消灭标准(GB 2006)[S].2006:1-7. [4]郭家钢,余晴.近年来我国血吸虫病的流行态势及趋势[J].中 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5,17(5):321.323. [5]黄轶昕,洪青标,蔡刚,等.江苏省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和传播 阻断地区疫情监测和评价[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4, 17(3):146—148.
15976—
对于达到传播阻断的有螺地区,由于该类地区自 然环境复杂多变,残存钉螺主要分布于水系纵横交错 的平坝及地理环境复杂的高山峡谷地区,灭螺工作难 度较大,难以彻底清除残余钉螺,加之环境气候适宜, 残存钉螺繁殖极易引起螺点复现与扩散n 0I。我国部 分曾达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的地区已出现了疫情 复燃…1。2013年我省已达传播阻断多年的祥云县查 到当地感染的血吸虫病人4例及阳性螺点1个,提示 传播阻断的有螺地区仍然存在血吸虫病复燃的风 险。因此,这类地区应实行以查灭残存钉螺和防控外 来传染源为重点的综合性巩固策略:①对查到的有 螺环境要进行2次(3遍/次)药物灭螺,并结合综合治 理逐步改变钉螺孳生环境,彻底查清、灭净钉螺,防止 复现;②对本地人群、来自流行区的流动人口和从流 行区迁入本地区的人群开展血吸虫感染检查,阳性者 要予以治疗并跟踪随访;③对外县流行区流人的家 畜要加强管理和检疫,采用孵化法作病原学检查(1 粪3检),阳性家畜禁止进人有螺地区。 云南省血吸虫病传播阻断的无螺流行区,虽然已 经连续10年以上未查到本地感染的病人病畜,且已
程㈨。
塞!垄壁!垒生垂直笪查堡皇痘鎏堡匿茎查憧猩
类别 流行 县数 流行 乡镇数 流行 村数 流行县 人口数 流行村 人口数 流行村 耕牛数 疫情类别 四类村 五类村 流行村类别 高原平坝高山峡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