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专题复习之醉翁亭记强化训练

合集下载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醉翁亭记》专项训练(含答案)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醉翁亭记》专项训练(含答案)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醉翁亭记》专项训练(含答案)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醉翁亭记》专项训练一、课内阅读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2)林霏开( )(3)乐其乐(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阅读《醉翁亭记》,完成下面小题。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完整word版)《醉翁亭记》中考复习练习及参考答案.doc

(完整word版)《醉翁亭记》中考复习练习及参考答案.doc

《醉翁亭记》中考复习练习及参考答案一、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2)醉翁之意不在酒(3)若夫日出而林霏开(4)临溪而渔()(5)杂然而前陈者()(6)苍颜白发()(7)太守谓谁()(8)环滁皆山也()(9)林壑尤美()(10)山行六七里()(11)饮少辄醉()(12)颓然乎其间者()(13)游人去而禽鸟乐也()(14)树林阴翳()(15)翼然临于泉上者()(16)觥筹交错()(17)名之者谁()(18)云归而岩穴暝()(19)至于负者歌于滁()(20)野芳发而幽香()(21)弈者胜()(22)晦明变化者()(23)觥筹交错()(24)游人去而禽鸟乐也()(25)得之心而寓之酒也()(26)临溪而渔()二、判断选择。

1。

下列词语中的“错”字与“觥筹交错”中的“错”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错愕良久 B 。

铸成大错 C。

承蒙错爱 D。

错落有致2。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名之者谁名:命名B.得之心而寓之酒寓:寄托C.佳木秀而繁阴秀:繁茂D.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乐:快乐3。

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至于负 / 者歌于途 B .已而夕阳 / 在山C.游人 / 去而禽鸟乐也 D.庐陵 / 欧阳修也三、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3)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4)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5)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6)野芳发而幽香。

(7)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8)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9)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四、内容理解。

1。

本文作者是欧阳修,自号醉翁,晚年又号,他是(朝代)著名文学家。

2。

选出下边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选文开头先概括描述滁州地理特征,后依次写了西南诸峰、琅琊山、酿泉、醉翁亭。

B。

文章写“醉翁亭的命名”主要为了介绍醉翁亭的由来和写作本文的原因。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训练——醉翁亭记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训练——醉翁亭记

十六醉翁亭记1.课下注释的重点字词。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然:茂盛的样子(2)峰回.路转回:曲折、回环(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临:居高临下(4)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意趣,情趣(5)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寓:寄托(6)云归.而岩穴暝.归:聚拢[2010]暝:昏暗[2010](7)野芳.发而幽香芳:花[2010](8)佳木秀.而繁阴秀:茂盛(9)伛偻..提携伛偻: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10)泉香而酒洌.洌:清[2016](11)杂然而前陈.者陈:陈列,摆开[2016](12)树林阴翳.翳:遮盖2.课下未注释的重点字词。

(1)名.之者谁名:取名,命名(2)饮少辄.醉辄:就(3)临.溪而渔临:到(4)已而..夕阳在山已而:不久3.句子翻译。

(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判断句]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啊。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判断句/2022海南]醉翁的意趣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

(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课下注释/2022湖南怀化]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

1.说说第1段是如何由远及近,一步步“推出”醉翁亭的,体会这样描写的效果。

[教材·思考探究]第1段以“环滁皆山也”总起,再逐层拉近,渐次推出“西南诸峰”、琅琊山、山行之路、酿泉之水,最后定格在“翼然临于泉上”的醉翁亭。

这样如层层剥笋,最后亮出主景,既准确交代了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又给人以移步换景、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

2.第3段描绘了哪四幅图画?核心是哪一幅?为什么?四幅: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核心:太守醉。

原因:其余三幅都是陪衬,是为了突出“太守醉”,即突出太守与民同乐的主旨。

3.作者写山间朝暮、四季的景物变化,有什么用意?作者通过对山间朝暮、四季景色变化的描写,突出了山间美景的变化多姿、引人入胜,从而引出“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的观点,为太守与滁州人一同游山做铺垫。

九年级上册《醉翁亭记》过关训练-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要点梳理与练习(全国通用)原卷版

九年级上册《醉翁亭记》过关训练-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要点梳理与练习(全国通用)原卷版

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要点梳理与练习(全国通用)《醉翁亭记》(过关训练)(原卷版)知识卡片文言文阅读之断句★【设题方式】:①请用“/”为下面句子划分朗读停顿。

(一般划一处或两处)②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知识梳理]停顿有两种:一是句间停顿,就是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句与句之间停顿的长短、语调的抑扬;二是句中短暂停顿,它是以词或词组为单位,根据句子成分之间的内在关系来划分的语气停顿。

★[技巧点拨]一、“意义单位划分法”:文言句朗读的停顿划分可先揣摩意义,再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则“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有一定停顿。

二、“语法结构划分法”:根据语言顺序处理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定语--中心语”、“状语--中心语”、“动补”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谓之间、谓宾之间、状语与中心语之间、动补之间要作停顿,以使语意明显。

1、主谓之间、状谓之间、动补之间可作停顿。

2、动宾之间,结合紧密时不停顿,但宾语有定语限制或修饰,就须停顿。

3、几个状语之间虽有停顿,但只相当于现代的顿号级别,可不作停顿。

4、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一收不停畅三、“文言句式特点划分法”:要留心文言句式特点,如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固定结构句等,划分停顿时须维护其古代语言特点和意义的完整。

四、停顿要体现关键词的管辖范围。

五、留心名作状的朗读停顿。

六、留心形同于现代双音合成词现象的朗读停顿。

古代汉语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词,形同于现代的双音节合成词,朗读时必须分开,不能把古代两个单音词读成现代的双音合成词。

七、留心句首关联词及语气助词“夫、盖、且、若夫、至若”,将其自成音节,专作停顿,以发挥统领全句或全段以及引起话题的作用。

八、留心古代的“国名、年号、地名、官名、郡爵、史实”。

九、“也”用在句中表示提示,朗读时应停顿,不能误为副词,如作句尾语气助词则不作停顿。

中考语文总复习 古诗文 醉翁亭记(练) 22张幻灯片

中考语文总复习  古诗文 醉翁亭记(练) 22张幻灯片

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 州的百姓(在此处)抬头望丰山,低
俯而听泉。
头听泉声。
返回目录
掇③幽芳而荫④乔木,风霜冰雪, 刻⑤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 与予游也。故本⑥其山川,道其 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 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春天)摘取幽香的花,(夏天)荫蔽 在乔木(下乘凉),(到了秋冬两季, 经过)风霜冰雪,山水更加清晰地 显露出它的明净秀美,四季的景色 没有不让人喜爱的。又庆幸这里的 百姓为那年谷物的丰收成熟而高兴, 乐意同我一起游乐。所以(我)根据 这里的山水,讲述这里风俗的美好, 使百姓知道能够安享这丰收年景的 欢乐的原因,是幸运地生活在太平 无事的时代啊。
拓展设问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3分)
(1)故本其山
故:___所__以________________
(2)道其风俗之美 道:___讲__述________________
(3)遂书以名其亭焉 遂:___于__是________________
【课内外链接】
课外实词 故 道 遂
课内迁移 故渔者歌曰(《三峡》) 国人道之(《穿井得一人》) 遂反溯流逆上矣(《河中石兽》)
返回目录
(2)得
①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便得一山 ③不复得路 ④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⑤余因得遍观群书 ⑥求而不得者也
返回目录
_领__会__________________ _出__现__________________ _找__到__________________ _同__“__德__”__,__感__恩__、__感__激__ _能__够__________________ _得__到__________________

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醉翁亭记》知识点检测题

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醉翁亭记》知识点检测题

《醉翁亭记》知识点检测题一、理解背默题1、《醉翁亭记》中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

2、《醉翁亭记》中描绘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

3、《醉翁亭记》中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春夏之景的句子:。

4、《醉翁亭记》中体现全文核心命意及醉翁命名之意的句子是:。

5、《醉翁亭记》中表达作者复杂感情的句子是:。

6、《醉翁亭记》中文中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

7、《醉翁亭记》中文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8、《醉翁亭记》中概括描述滁州地理环境特征(领起全文)的句子是。

9、《醉翁亭记》中描绘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

”10、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从嗅觉和视觉的角度对山间“四时”中的春夏进行描写的名句是“。

”。

二、词语解释题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1) 翼然..。

(2) 临.。

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1)得.:。

(2)寓.:。

3、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1) 开。

(2) 暝。

4、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1)发。

(2)秀。

5、临溪而渔(1)临。

(2)渔。

6、泉香而酒洌(1)洌。

7、觥筹交错(1)觥。

(2)筹。

8、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1)苍颜。

(2)颓然。

9、树林阴翳(1)翳。

10、醒能述以文者(1)述。

三、翻译句子题1、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4、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5、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6、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7、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8、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9、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0、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四、内容理解题1.开头对醉翁亭周边环境的描写,有什么作用?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这两句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3.描写山间朝暮、四时之景,采用了什么方式?4.这幅“太守与民同乐图”可以分为几个画面?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5.从滁人出游的场面描写中,你能感受到什么?为什么先从滁人游写起?6.本文多处提到“乐”,主要表现了哪几种“乐”?“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志趣?7、本文塑造了一处怎样的醉翁形象。

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训练《醉翁亭记》

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训练《醉翁亭记》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峰回路转回:
②佳木秀而繁阴秀:
③杂然而前陈陈:
④树林阴翳翳: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往来不绝人鸟声俱绝深恶痛绝艰苦卓绝
B.醉翁之意山林之乐君子之交不速之客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C.发而幽香发矢十中八九发扬光大千钧一发
D.晦明变化淡泊明志耳聪目明明察秋毫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②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惜墨如金,首句“环滁皆山也”就写尽了滁州环山的特点,举重若轻,今人叹服。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中考真题+模拟原题(原卷版)2024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专项

《醉翁亭记》中考真题+模拟原题(原卷版)2024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专项

2024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专项《醉翁亭记》中考真题+模拟原题(原卷版)2.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3.下面是甲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另一种标点方式,请解说其合理性。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4.甲乙两文所写的亭和轩分别用“醉翁”和“后知”来命名,原因各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

【2023·山东滨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武王问于太公曰:“治国之道若何?”太公对曰:“治国之道,爱民而已。

”曰:“爱民若何?”曰:“利之.而勿害,成之勿败,生之勿杀,与之勿夺,乐之勿苦,喜之勿怒,此治国之道。

……故.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

”(节选自刘向《说苑·政理》)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B .太守谓.谁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C .故.善为国者 公问其故.D .遇.民如父母之爱子 或遇.其叱咄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环而攻之而.不胜B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其.真无马邪C .利之.而勿害 跳往助之.D .故善为.国者 不足为.外人道也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2)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

8.“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甲】文结尾运用设问手法,在自问自答中流露出作者______之情。

9.以民为本的思想在【甲】【乙】两文中都得到了鲜明的体现,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文言文专题复习之《醉翁亭记》强化训练永新中学初三语文备课组一.课文内容详解。

环滁皆山也。

[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

环滁(ch u),环绕着滁州城。

滁州,现在安徽省滁州。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

[它西南方向的那些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是琅瑘山。

壑(h e),山谷。

蔚然而深秀者,琅瑘(I <n別①也,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玡山。

蔚然,茂盛的样子。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那从两座山峰之间飞淌下来的,是酿泉。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

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翘膀一样,高踞在泉水边上的,这就是醉翁亭。

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

翼然临于泉上,四角翅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上边。

临,靠近。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造亭子的人是谁呢?是山中的和尚智仙。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给它起名的是谁呢?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

太守自谓,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太守和客人来这里饮酒,喝少量的酒就醉了,而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取了个别号叫“醉翁”。

辄(zh®,就]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山水之间。

意,情趣]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本段写醉翁亭的周边环境和命名缘由。

作者从大处落笔,由全景到局部,由远而近,最后推出醉翁亭。

接下来,作者用两个短句,自问自答,道出了亭的来历。

行文至此,“太守”闪现,却不言明身份,成为全篇的一个悬念。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全文的核心命意,为写景抒情定下了基调。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要说那太阳出来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而山谷洞穴昏暗了,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中早晚的景色。

若夫,文言文中承接上文而引出另一层意思时常用,近乎要说那……”像那……”的意思。

林霏(f e)i开,树林里的雾气散了。

云归而岩穴暝(min g),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昏暗了。

晦(hui)明变化,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野花开放而散发出幽微的香气,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水面下降露出石头,这是山中四季的景色。

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芳,香花。

佳木秀而繁阴,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秀,发荣滋长的意思。

风霜高洁,就是风高霜洁,天气高爽,霜色洁白。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早晨上山,傍晚归来,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无穷无尽。

]这段写山中景色,先早晚,后四时。

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的典型特征,用极其精练的语言将其再现出来,如用“野芳发而幽香”写春,用“佳木秀而繁阴”写夏,用“风霜高洁”写秋,用“水落而石出”写冬,文字都极为简约。

作者写景用的是对偶句,写景之后则用散句收束,在整齐中显出变化,读来音韵谐美。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至于那些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呼喊后面的应答,弯着腰的老人,由大人搀着的孩子,往来不断,这是滁州人在游玩。

至于,用于一段话的开头,相当于说到……”,可不译出。

负者,背着东西的人。

伛偻(y^lXi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搀着走。

这里指老老小小的行人。

伛偻,驼背。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到溪水边钓鱼,溪水深而鱼儿肥,用酿泉造酒,泉水清而酒味香,野味野菜错杂地摆在面前,这是太守在举行宴会。

洌,清澈。

山肴(ye)野簌(s®,野味野菜。

山肴,拿山野里打来的鸟兽做的菜,俗称野味”簌,菜蔬。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杂乱交错,人们时起时坐,大声喧哗,这是众位宾客在尽情地欢乐。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酣,尽兴地喝酒。

丝,弦乐器。

竹,管乐器。

射者中,射的射中了目标。

这里指宴饮时的一种游戏,射中的按规定的杯数喝酒。

弈(y D,下棋。

觥(g on)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觥,酒杯。

筹,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用的签子。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苍颜,脸色苍老。

颓(tu )然乎其间,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

颓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

乎,这里相当于“于”。

]本段由景物转到人事,先写滁人游,再写太守宴。

四个句子句式完全相同:先具体描写画面,后概括画面内容。

作者通过一幅幅的画面,形象地表现了与民同乐的思想。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不久傍晚的太阳已落到山头,人的影子散乱,这是太守回去宾客们跟随着。

已而,不久。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树林茂密成阴,鸟儿到处鸣叫,游人一离开,鸟儿就欢乐起来了。

阴翳(y D ,形容枝叶茂密成阴。

翳,遮盖。

鸣声上下,意思是鸟到处鸣叫。

上下,树的上部和下部。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而不知道人的乐趣,人们只知道跟着太守游玩而欢乐,却不知道太守自有他的乐趣。

乐其乐,乐他所乐的事情,意思是自有他的乐趣。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时能用文章来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太守是谁呢?是庐陵的欧阳修。

谓,为,是。

庐陵,庐陵郡,就是吉州,现在江西省吉安市。

]这段写宴罢归去,揭示全文主旨。

在这里,作者写了三种“乐”:禽鸟乐、游人乐、太守乐,太守之乐的境界最高。

太守是谁呢?“庐陵欧阳修也”。

直到篇末,作者才道出太守之名,解开悬念,文章至此也戛然而止,饶有余味。

,、” -.、、/•.八、I~f.文学常识。

1、 本文出自 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是___________ 著名 _________ 家 _________ ,唐宋八大家之一。

2、 欧阳修,字 __________ ,号 ________ ,晚年号 __________ ,吉州永丰(今江西吉安)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死后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

3、背景:宋仁宗庆历五年(公元 1045年),范仲淹、富弼、韩琦等人推行的庆历新政”失败,相继贬职。

欧阳修因上书为他们辩护,也受到诬蔑陷害,被迫辞去参知政事的职务,五•重点词语解释环滁( ) 岩穴瞑( ) 野蔌( ) 颓然( ) 林壑( ) 伛偻( ) 觥筹( ) 阴翳( )琅琊( )酒洌( ) 射者中( ) 蔚( )饮少辄醉( )四•一词多义。

山肴()弈者胜()潺()霏②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③微斯人,吾谁与归?归:①云归而岩穴暝三•语音 临: (1)临溪而渔( )(2)把酒临风()(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发: (1)野芳发而幽香( )(2)舜发于畎亩之中( ) 翼然: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出任滁州知州。

他到滁州的第二年,自号醉翁, 写下了《醉翁亭记》这篇著名散文。

乐:①山水之乐 ,名词 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动词 ③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前为“ ”;后为“ 秀:①蔚然而深秀者 ,形容词 ②佳木秀而繁阴,动词谓:①太守自谓②太守谓谁而:①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而”表示递进关系,而且。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而”表示承接关系,可不译。

③朝而往,暮而归 而”表示修饰关系,可不译。

④溪深而鱼肥而”表示并列关系,可不译。

⑤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而”表示转折关系,却。

诸:(1)西南诸峰( )(2)假诸人而后见也(相当于“”)蔚然: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如:蔚然成风)1、环滁:环绕着滁洲城。

环, ________ 。

________ 。

2、林霏开:树林里的雾气散了。

霏,3、 负者:背着东西的人。

负, ________4、 临于泉上者: ___________ 。

1、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临, ______ )。

4、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