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明清考古概论
宋元明考古(西北大学讲义)

宋元明考古第一章、概述一、历史概况:北宋建国(960年)~明亡(1644年)。
包括:宋、辽、金、(西夏)、元、明。
北宋:960年~1127年;南宋1127年~1279年;辽:907年~1125年;金:1115年~1234年;元:1206年~1271年称“元”~1368年;明:1368年~1644年;西夏:1032年~1226年。
(一)、历史1.宋:局部统一。
边界战乱频繁。
宋经济有大发展。
商品经济崭露头角,城市转为商业中心。
薄葬,随葬品少,纸明器成为主流。
瓷器成为主要日用品。
出现桌、椅等。
瓷器偏向高大发展,装饰局限于上部。
时代风格缺乏大气,趋向精巧;瓷器注重釉色效果、美感。
2.辽:初,游牧民族。
后,南部农业,北部牧业。
因俗而治。
契丹人随葬,马具、金属兵器,厚葬,金银器、瓷器。
3.金:向外扩张,统治区域多为汉人。
桦树皮器物。
碑刻。
4.元:民族分治。
始终保持本祖特色。
城址:大都;上都,保存较好。
墓葬主要为汉人墓,无确认的蒙古族墓葬。
蒙古族,野葬,用毛毡裹尸,弃于野。
以上四个时期:民族文化交流。
中原民族与游牧民族之间,茶马、绢马贸易。
先进与后进文化间交流。
宗教影响,佛教、道教。
(二)、特点:1.小商品经济、民营手工业发达。
瓷器、铜镜,民间制造用于商品交换,铭文上刻有商标、广告等。
2.文献多:府、县志;绘画、图;笔记、小说;游记。
3.地面建筑遗留众多。
4.生活方式改变导致器物造型、装饰发生大的变化。
5.民族文化、民族特色。
民族关系复杂,相互间影响。
二、简史:1.1949年以前:1920年,宋钜鹿故城发现,瓷器、漆器、木器。
30年代,陈万里,南方瓷窑,浙江为重,越窑、龙泉窑。
30年代,营造学社,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古建调查,元大都、明南京。
地面调查为主。
抗战时期,四川宋墓,发掘。
法国传教士闵宣化,内蒙东部,辽城址、陵墓。
日.鸟居龙藏,辽遗迹。
日本占领时期,东北、内蒙多次辽、金、元调查发掘,辽庆陵、建平辽墓、赤峰瓦缸窑、辽上京;金上京、完颜希尹墓、完颜娄室墓;元上都、百灵庙景教寺院与墓葬。
考古学概论

概论:
(1) [survey]∶对某事的通盘考虑或处置;史纲或概述继续写他的附有插图的南部非洲音乐概论一书(2) [outline;introduction]∶概括的论述德国文学概论(3)[survey] 概述,以全部概括了的调查研究来综述或描述。
概论了整个心脏病学领域的一系列讲座
考古学概论:
《考古学概论》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书籍,作者是马利清。
书名考古学概论
作者马利清
ISBN 9787300128290
定价42.00元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年11月1日
开本16
内容简介:
《考古学概论》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全书共分八章,-包括考古学基本理论、考古学发展简史、田野考古调查和发掘方法,以及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和宋元明清各个时期中国考古学的考古发掘成就研究状况。
全书立足于大学本科教学的需要,力求系统、扼要地阐述
考古学的基本理论和操作、研究方法,全面反映中国当代考古学的发展状况,充分吸收中国考古学界最新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
适于高校考古学、历史学、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教学使用,也适于相关专业人员及初学者阅读参考。
图书目录:
第一章考古学与考古学史
第二章考古学理论与方法
第三章旧石器时代考古
第四章新石器时代考古
第五章夏商周考古
第六章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考古
第七章隋唐五代考古
第八章宋元明清考古
后记。
宋元明清都城考古

北墙四门。现已发现十处城门缺口,其中南熏门 为外城南墙的正门,新郑门为西墙的正门,在已 探明的门址中规模最大。外城的周围挖有护城壕, 宽约40米,距今地表深11米。 内城,又称里城、旧城,宋初也称阙城,为开 封城的第二道城垣。《宋会要辑稿·方域》曰: “旧城周回二十里一百五十五步,即唐汴州城。” 所以内城也就是原来的唐汴州城,宋代时曾对其 多次进行修补和增筑。金宣宗迁都南京后,将内 城向南、北墙略扩出,形成了明清开封城城墙的 基础。经过考古勘探可知,宋代的内城略呈正方 形,东西稍长,南北略短。南墙位于今大南门北 300米左右,北墙位于龙亭大殿北500米左右,东
宋元明清都城 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制作人:白梅
主要内容 一.北宋汴梁城
(一)地理位置 (二)建制布局 (三)体现的特点及意义
二.南宋临安城 三.辽上京 四.辽中京 五.金上京 六.金中都 七.元上都 八.元大都 九.明南京城 十.明清北京城
参考资料 叶新民:《元上都研究文集》,中央民族大学出版 社,2003年。 徐良高:《死城之谜:中国古代都城考古》,四川 人民出版社,2003年。 秦大树:《宋元明考古》,文物出版社,年。 徐吉军:《南宋都城临安》,杭州出版社,2008年。 张之恒:《中国考古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9年。
头山的东麓往南延伸,长390米、宽10-11米,皆为 夯土墙。西城墙主要以凤凰山为天然屏障,只在地 势较平缓的山坡局部修筑城墙。南城墙在今梵天寺 北。 街道,城内主街为纵贯南北的中心御街,以和 宁门为起点,向北经过朝天门,直到新庄桥和中正 桥,全长一万三千五百尺。御街不仅是临安城的中 轴线,从和宁门到朝天门的这一段还具有外朝的性 质,是元正、冬至大朝会时会集排班之所。中央官 署都集中设在和宁门以北的御街两侧,城内河渠众 多,主街之外有四条大的横街,横街间是东西向小 巷,构成了纵街横巷、水陆并行的街网布局。
宋元明清考古概论共25页文档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宋元明清考古概论
6
、
露
凝
无
游
氛
,
天
高
风
景
澈
。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
吁
嗟
身
后
名
,
于
我
若
浮
烟
。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1
0
、
倚
南
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以
寄
傲
,
审
容
膝
之
易
安
。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冯恩学宋元考古讲义

冯恩学宋元考古讲义宋元考古是中国考古学中的一个重要时期,涉及到了中国历史文化的许多方面。
冯恩学的宋元考古讲义是研究宋元时期考古学的一本重要参考资料。
以下是该讲义的相关内容:1. 历史背景:冯恩学的宋元考古讲义首先介绍了宋元时期的历史背景。
宋元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个重要朝代,涵盖了北宋、南宋和元朝。
这一时期经历了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变革,城市的兴盛、经济文化的繁荣和对外交往的扩大都对考古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城市考古:讲义中详细介绍了宋元时期城市考古的研究成果。
宋元时期城市的兴盛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阶段,城市内的建筑、街道、城墙等遗迹成为了考古学家研究的重点。
讲义中列举了一些著名的城市考古遗址,如南京城、杭州城等,介绍了这些遗址的规模、布局和发展变化。
3. 宫殿考古:冯恩学的讲义还涉及了宋元时期宫殿考古的研究内容。
以建筑遗址、文物出土等为依据,讲义中系统地介绍了宋代皇宫和元代皇宫的特点,并较为详细地描述了皇宫的布局、建筑风格以及与当时社会文化背景的关联。
通过对宫殿考古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宋元皇权的运作机制和皇宫文化的特色。
4. 土地利用与农田考古:讲义中还介绍了宋元时期土地利用与农田考古的相关内容。
土地利用与农田是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对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具有重要影响。
讲义通过考古遗址的发掘和研究,揭示了当时农田规模、农具、农作物种植以及农田管理等方面的情况。
5. 陶瓷考古:陶瓷是宋元时期的重要文化遗产,冯恩学的讲义对陶瓷考古进行了细致的介绍。
讲义中涵盖了宋元时期的陶瓷类型、烧制工艺、图案与题材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出土陶瓷的研究,可以了解到当时的生活方式、经济贸易状况以及社会审美追求。
6. 文物保护与管理:冯恩学的讲义还涉及了宋元时期文物保护与管理的问题。
讲义中介绍了当时文物保护制度、文物保护技术和文物管理组织等方面的情况。
这些信息对于我们理解宋元时期文物保护与管理的方式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考古学概论

考古学概论绪论第一节、什么是考古学一、考古学名称的由来。
由古希腊语演变而来。
17世纪时指对古迹、古物的研究,一般只限于含有美术价值的对象的研究。
19世纪才成为对所有古迹、古物的研究。
中国:东汉:古学,指古文经学,包括古文字学;北宋中叶:金石学,仅限于古代的吉金、石刻;清代末期:金石学:扩大到各种古物;古器物学,此名称延续至20世纪前期。
集古、博古、格古、考古:宋。
日本首先使用“考古学”这一名词。
二、考古学的定义:格林.丹尼尔(英国考古学史专家)认为含义有二:①、人类历史时期物质遗存的研究;②、人类史前时期物质遗存的研究。
夏鼐:①、考古学研究所获得的知识或继续使用这种知识的途径;②、借以获得这种知识的方法和技术;③、理论性的研究和解释。
共同点:过去的;物质的遗存。
《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卷》:“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科学。
”三、考古学研究的范围:自人类的起源始;下限:随考古学的发展而有所变化,又由于各地区文化发展的多样性和不平衡性,所以无法统一。
20世纪50年代前,下限被限定在文字出现前,偏重于史前考古。
50年代后,历史考古受重视,下限逐渐向后延伸。
下限:英国:诺曼人的入侵(1066年)。
法国:加洛林王朝的覆灭(987年)。
美国:哥伦布发现美洲(1492年)。
日本:明治维新(1864年)。
中国:明朝灭亡(1644年)。
空间范围:原则上:全球各地,一般限于古代人类居住、活动的地方。
四、考古学研究的目的。
历史科学的组成部分:目的:人类历史。
察明人类历史在发展过程的规律。
理论基础:历史唯物论。
人类文化发展演变的规律。
普遍规律、特殊规律。
第二节、考古学研究的对象一、考古资料的遗留形式及原因:人类创造的物质形态被保留下来,即为考古学研究的对象。
情况:①、埋藏于地下,为多,大量;②、遗留在地面上。
造在地面上,高大,长时期内不会被彻底埋藏;年代不太久远。
地下遗留形成的原因:①、自然原因:自然的沉积。
2013-8.宋元明

宋人 水殿招凉图
宋人 绣栊晓镜图
2. 分期
宋代考古: (1)前期自北宋统一至英宗时期(960~1068); (2)中期自英宗以后至北宋亡(1068~1127); (3)后期为南宋时期(1127~1279)。 辽代考古: 可分为前、后两期,分界线在重熙时期(1030年左右)。 金代考古: (1)前期自金太祖建国至海陵王正隆五年(1115~1160) (2)后期自金世宗大定元年至金亡(1161~1234)。
明北京城
外形呈“凸”字形。 皇城位于内城中部偏西
南,中央官署集中在皇 城前方两侧。 宫城又名紫禁城,位于 内城中央。 中轴线突出,重要建筑 都分布在中轴线上,皇 城和宫城成为整个城市 的中心。
3. 宋元明地方城 市类型和布局
①方形十字街式,如 山西大同、北京顺义。 ②方形(或长方形) 丁字街式,如内蒙古 昭盟克什克腾旗的元 代应昌路故城和江苏 南通的元明通州城,
平原地区, 另一种是带雕刻的石室墓,分布于近山区的地带。
五、瓷器和窑址
1. 宋瓷的成就与特点
五大名窑:定、汝、官、哥、钧 北方窑系:定窑系、耀州窑系、钧窑系、磁州窑系
南方窑系:龙泉青瓷系、景德镇青白瓷系、建窑黑
瓷系 总体来看,宋瓷造型丰富,实用美观。器形以瓶、 壶、罐、炉、盒等生活用品为多;瓷枕也是主要产 品之一,式样多,以孩儿枕、虎形枕、龙形枕为特 别。 纹饰以花卉为主,装饰技法多样。
光亮;器形有炉、瓶、盘、渣 斗及塑像等。 南宋时期:白胎,以粉青、梅 子青釉著称于世;常见文房用 具、象棋子、鸟食罐等;仿古 铜器和玉器的造型颇有特色; 以贴花、堆塑、浮雕装饰手法 为主。
(7)景德镇青白瓷
景德镇宋代瓷器中独具风格
【宋元考古】宋元考古墓葬文字部分

▪ 辽代考古可分为前后二期,两期的分界线在重熙 时期(即1030年左右)。辽代前期应包括自907年辽 太祖耶律阿保机建国的契丹时期,这个时期的考古遗 迹较少,到951年辽穆宗统治以后,才逐渐丰富起来。 近年来,关于契丹早期遗迹、遗物的探索是最引人注 目的问题。
▪ 辽代考古的分区问题,也是学术界近年才提出的, 辽上京和西拉木伦河流的辽代北部地区和燕云十六州 的辽代南部地区,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别。
▪ 两宋时期,由于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极大地丰富了宋代的物质文化。根据考古发现,我 们可根据其文化特点将其分为三个时期。
▪ 前期:自宋朝建立到宋仁宗时期,这是在唐末 战乱的基础上继承五代的发展时期。这个时期,中 原地区的农业生产工具、建筑艺术、丝织、绘画与 五代时期区别不大,这主要是因为长期的战乱使社 会生产力丧失殆尽、物质力量极度匮乏造成的。江 南地区的情况虽然好些,但从遗物风格如葫芦形注 子、瓜棱小罐、各式花口瓷器等观察,与十国时期 的文物也无大的差别。而在北方契丹地区,则是一 个由以牧为主转变为农牧并行、封建城市经济开始 建立的转变时期。在文化面貌上,辽除与中原有共 同性外,又有并行不悖的两种民族文化存在,即汉 的封建文化与契丹的游牧文化。
三、 宋元考古的分期和分区
▪ 按朝代可区分为宋、辽、金、元四个时期,西夏、大理和 西藏不包括在四个时期之内,它们在地区和时代上都自成一 个系统。
▪ 宋代考古可分三期,前期自北宋建立至英宗时期(960— 1068年);中期自英宗以后直至北宋灭亡(1068—1127 年);后期为南宋时期(1127—1279年)。也有先分为中原、 江浙皖、湖广和川贵4个地区,然后再进行分期的。中原地 区只限于北宋,分为前后两期,北宋之后,中原地区则被金 所取代。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纲
年代上下限。清代帝陵、御窑、平潭康熙沉船 内容: 一、主要考古发现 1、解放前 2、解放后 二、考古资料特点 三、研究概况 四、学习方法和参考资料
一、主要考古发现
(一)解放前
1、城址:
1920年北平历史博物馆发掘宋钜鹿城(河北平乡县), 这座古城在北宋大观二年(公元l l08年)由于河流泛滥 而埋人地下。1918年,当地农民偶然挖出宋代瓷器 和铁器。这一发现立即引起了知识界的极大重视,古 董商们奋勇而至。出土磁州窑瓷器、漆器和木家具。 1923年张厚璜、李洋耆合著《钜鹿宋器丛录》问世。 1929年朱启钤创建中国营造学社,调查金中都、元大 都、明南京城
陵墓:
• 抗战时冯汉骥发掘永陵 • 东陵大盗
外国人解放前的活动
• 英法对甘肃新疆一带文书的掠夺 • 日本人盗挖辽城、庆陵、缸瓦窑,调查 金上京、元上都、内蒙古景教寺院。江上
波夫发掘百灵庙敖伦苏木城元代汪古部城址,清理景 教教堂、汪古特王府和景教徒的墓葬。包括高唐忠献 王阔里吉思墓和元成宗女、王妃爱尔失里墓有叙利亚 文和突厥文墓石10方。
参考资料
• 《中国大百科全书· 考古学卷》1986年 •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中国的 考古发现与研究》文物出版社1984年 • 秦大树《宋元明考古》文物出版社2004 年
• 文物出版社编《新中国考古五十年》, 文物出版社1999年
•
为配合西安南郊一处建设项目,2009年3月,陕西省考古研 究院对该项目征地范围内发现的墓葬进行了考古勘探,截至目前 共发掘50座,出土陶器、铜器、玉器、骨器、金银器、瓷器等各 类文物,其中又以一批元代墓地的发现最为重要。 • 目前发现的元墓共12座,均为土洞墓,墓葬形制较为完整。 墓葬出土器物种类十分丰富,包括金、银、铜、铁、瓷、陶、纺 织品等,其中陶器数量最多,均为细泥黑陶,陶俑有辫子,具有 明显的时代特征。 • 这次发掘的元代墓葬初步推断可能是蒙元时期汉人世侯刘黑 马家族墓地,等级较高、排列有序、形制完整,对研究陕西地区 及这一时期的丧葬文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 天成刘氏是蒙元“汉人四大世侯”之首。墓葬出土的刘黑马、 刘元振父子的墓志保存完好,内容完备,可与《元史》等文献相 互勘正,具有较高的文献研究价值。
• 对居庸关过街塔测绘 • 俄国、英国人对黑城遗址的发掘
钜鹿县《三明寺妙严殿记》碑文载:"大观 二年秋,河决旧提,流行邑中,寺元所 存塔与罗汉阁乐,水既东下,退淤之地 高余二丈,正如五年即复邑......。"转引 自《国立历史博物馆丛刊》第一卷第一 册,1927年版。
(二)、解放后的考古发现
1、城址 【1】宋代东京、临安、扬州、镇江城 【2】辽上京、中京;地方城市 【3】金上京、中都;地方城市、金代界壕 【4】南诏大理阳苴咩城(779~1253) 【5】元上都、中都、大都 明清北京城的局部
• 吴文良 《泉州宗教石刻》科学出版社 2005年,较57版进步
《福州南宋黄昇墓》
• 宋宗室赵与骏与原配黄升和续娶李氏的合葬墓。 墓主黄升随葬的遗物是这次考古发掘的重大收 获。据墓志铭载,黄升的父亲系宋绍定二年 (1229年)状元,先后历官馆阁吏部郎、知 泉州兼提举市舶司以及知漳州等职黄朴;她丈 夫为莲城(今连城)县尉赵与骏;其丈夫的祖 父为宋宗室、朝议大夫、直徽猷阁赵师恕。她 16岁出嫁,婚后翌年卒,随葬衣物436件,基 本保存完好,以服饰、丝织品居多,是研究南 宋贵妇服饰特点以及丝织品的织造技术、产地 和印花、彩绘、刺绣等工艺技术的珍贵实物。
2、建筑(结构)
文物普查和保护的重点和难点。 • 晋祠圣母殿的修缮 • 永乐宫的搬迁 • 西藏寺院的修缮 • 明清宫殿的维修
3、墓葬
1、陵墓: 五代的南唐二陵、永陵;巩义、辽庆陵、房山、西夏、 十三陵(万历定陵) 2、其他: 宋:白沙宋墓、蓝田宋代吕氏家族;合肥包氏;《福州 南宋黄昇墓》 辽:陈国公主墓、库伦壁画墓、义县。贵族墓多 金:河北、晋南和东北 元:范文虎、冯道真、西安贺氏、石家庄史氏等、苏州 张士诚母曹氏等,蒲城洞耳村元墓 明:各地的藩王墓
江苏涟水庙通塔宋代地宫
• 文物2008年8期 • 治平四年1067 • 出土石函、银椁(涅槃图)21.5*8~ 10+6.8~11、金棺、银盒、玻璃瓶、 舍利子、菊花纹铜镜、青白瓷盘口瓶
南京大报恩寺北宋地宫
• 大报恩寺乃明成祖建,原名长干寺。 《法苑珠林》记录其为当时第二大舍利 埋藏地。 • 2008年发掘,2010年6月12日开棺。 地宫出土北宋大中祥符碑1.5米高石函、 铁函、阿育王塔、漆盒、银椁金棺、顶 骨舍利
建筑
中国营造学社的梁思成、刘敦桢 (分别担任法式、文献组的主任)从事 古代建筑实例的调查、研究和测绘,以 及文献资料搜集、整理和研究,到抗战 时期调查山西、河北等地唐宋辽金建筑。 编辑出版《中国营造学社汇刊》,1946 年停止活动。
瓷窑遗址
【1】30年代陈万里调查浙江瓷窑:越、龙泉 【2】叶麟趾先生,调查了发现了定窑和耀州窑 的窑址,并调查了彭城镇 【3】受到宋钜鹿城瓷器价值的影响,焦作窑, 也即修武县当阳峪窑,附近农民的挖掘使场估 得知了这个窑址,l933年,英人R· 史威娄 w· (R· Swallow)对该窑址进行了以挖宝为目 W· 的的挖掘,次年,欧文· 卡尔贝克 (Orvar· Karlbeck)又对其进行了调查。位于 彰河流域的东艾窑也在这时被发现了。
6、中外交流的遗迹与文物
• 沉船
二、考古资料特点
1、资料丰富
①文献、绘画与考古资料 ②地面文物增多,研究领域扩大。寺院与建筑 ③手工业遗迹多 ④中西交流资料增多:陆上与海上
2、文化面貌丰富
①种类多,边疆较前代更加丰富。 ②汉文化为主,周边为辅 起居方式
三、宋元明考古研究概况
• 专题研究多,综合研究少 1、城址 2、墓葬 3、陶瓷 4、建筑 5、宗教
南京发现王安石墓
• 2009年10月,在江宁将军山南麓一工地施工 取土时发现一块墓志。南京市博物馆通过考古 勘探,确认该处有两座相同类型、平行排列的 竖穴土坑墓。两墓在施工中皆已遭到较大破坏, 其中一座上部被毁,另一座南半部被毁。从墓 志考证出,前座墓主为北宋名臣王安石之父王 益,后一座墓主为王安石长兄王安仁。 • 另一个列入候选的是南京浦口定山寺遗址。考 古部门从2007年至2009年1月,分两期对该 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初步揭示宋代定山寺基 本格局,还发现了年代更早的建筑遗存的线索, 出土了一大批与寺院密切相关的珍贵文物,取 得了阶段性成果。
4、宗教遗迹
• 石窟寺:大足、剑川、陕西、杭州 • 寺院:山门、大殿、阁、塔附属建筑等 道教:永乐宫,三清殿 佛教:①内地:佛塔地宫发现很多,居庸关;②西藏、
青海等
三教合一:重庆大足石刻 泉州景教墓葬 Nhomakorabea 5、手工业
• • • • 瓷业 煤矿采掘 冶铁 酿酒:2002江西进贤县李渡烧酒作坊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 掘。 遗址呈凸字形,面积约为1.5万平方米,发掘面积约350 平方米。发现的遗迹有元、明、清至近现代的水井、炉灶、晾堂、 酒窖、蒸馏设施、墙基、水沟、路面、灰坑和砖柱等。在发掘现 场出土了近千件遗物,有石器、陶器、瓷器、竹木器、铁器和铜 器等。1998年发掘成都水井坊 遗址,前店后坊:酒窖 • 造纸: 2009江西高安市华林宋元明时期造纸作坊遗址 ,潘吉星《中国造纸史》 • 纺织刺绣:黄昇墓、万历定陵、赵丰的研究 • 漆器:武汉、杭州、南京、温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