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整合

合集下载

西部地方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实习模式的探索

西部地方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实习模式的探索

在考 研 、 就业与 实 习时间 的冲突下 , 临床 毕业实 习 严 重受 到影 响 , 学生 为 了考 研 、 业 而淡 化 实 习 、 习 就 实 走 过场 , 导致教 师带 教 积极 性严 重 受挫 , 使 “ 生不 致 学 学 , 师 不 教 ”的 局 面 普 遍 存 在 , 别 是 在 实 习 后 教 特
邓存 良, 曾晓荣 , 晓东 , 谢 何红媛 , 娄 坤
( 州 医学 院 , 泸 四川 泸州 660 ) 400 摘要 : 临床 医学是 泸 州医学 院的主要 专业 , 者结合 西部 医疗 资源和 办 学经验 , 更新 实习管理观 念、 笔 从 实 习规 划 、 实习安排 、 习监控 、 实 实习考核 、 毕业反 馈等 几 个方 面进行 了阐述 , 出了一套 适合 西部 医学院 提 校 临床 医学业 五年制 本科 生培养 目标 的 实习模 式 。 关键 词 : 临床 医学 ;毕业 实 习; 习模 式 实 中图分 类号 :6 2 4 G 4 .4 文 献标识 码 : A
d n r m rn w n n g me t o c p ,p a n n r c ie ra gn r cie i g f e e i g ma a e n n e t l n i g p a t ,ar n i g p a t ,mo i r g p a t e,a s s— o c c c n t i r ci o n c se s
DENG n・in Cu la g,ZENG a —o g,XI a — o g,HE Ho —ua Xio r n E Xio d n ng y n,LOU h n S e
( uh uMe i l ol e L zo 6 0 ,C ia L zo dc l g , uh u6 0 0 h ) aC e 4 n

医学院校与综合性大学合并的实践与思考_陈智敏

医学院校与综合性大学合并的实践与思考_陈智敏

●院校管理医学院校与综合性大学合并的实践与思考陈智敏(浙江大学,浙江杭州310006)关键词 院校合并 管理体制改革 实践 1998年9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四校合并组建新的浙江大学,至今已有两年。

在这期间,浙江大学经历了学科重组,机关部处、直属单位和20个学院的组建,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统一政策,建立新的规章制度。

目前各项工作正步入正轨,新的轮廓基本显现,正稳步地向着创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迈进。

原浙江医科大学也不例外,经历了从一所医学单科性地方院校向国家级综合性大学的转型。

经过并校和并校后融合工作的初步探索,对我国高教管理体制改革的目的、意义、任务和艰巨性、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在合并中调整、改革原浙医大有教职工6000余人,设有基础医学、第一临床医学、第二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和成人教育5所学院以及临床医学、药学、口腔医学、医学营养、临床生物医学工程、预防医学、护理、妇幼卫生、卫生管理等11个系,有5所附属医院,还有10个博士点、40个硕士点和15个研究所。

新的浙江大学的目标是争取通过15~20年的艰苦努力,办成“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为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为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按照发展目标,就要对原校内各种关系所联结成的组织结构进行重新设计,对组织机构进行重新设置和调整。

因此,新的浙江大学的机构设置方案,本着妥善处理学科、教学、科研工作与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妥善处理校部、学院、系科纵向与校区横向管理的关系的原则,力求做到有利于深化高校管理体制改革,有利于优化教职工队伍结构、提高教职工人员素质,有利于提高新的浙江大学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效益等综合实力。

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建立起机构精简、人员精干、办事高效、运转协调、管理科学的教学、科研和管理体系。

机构设置体现精简、高效的原则,有利于新组建学校的内部融合,有利于人、财、物和教学、科研的统一,为教学上质量、科研上水平、办学上效益奠定坚实的基础。

《临床医学导论》(2021年秋季学期)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临床医学导论》(2021年秋季学期)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临床医学导论》(2021年秋季学期)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章节答案2024年1.向的转变,标志着以健康为中心的医学科学已迈进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答案: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2.现代医学进入3P医学,请问是哪3P?答案:预测性(predictive);预防性(preventive);个性化(personalized)3.17世纪,由于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进步,一些学者主张应用上述单一学科的理论来解释生命现象和病理现象。

于是,这一时期的医学理论主要分为哪几个学派答案:物理学派;化学学派;活力学派4.20世纪的医学技术发生了三次革命,这三次革命的标志性事件正确的有答案:磺胺被证实具有杀菌作用,40 年代实现了人工合成磺胺类药物;电子计算机 X 线断层扫描仪(CT)和磁共振诊断技术的发明与应用;运用遗传工程技术先后生产出生长抑素、人胰岛素、人体生长素、干扰素、乙型肝炎疫苗等多种生物制品5.请问以下哪位是是解剖图谱的最早制作者。

答案:亚里士多德6.谁被誉为“西方医学之父”答案:希波克拉底7.健康(health)的定义是:健康是身体上、和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缺陷。

答案:精神上;社会适应上8.衰老具有以下四个特征:、、、答案:普遍性;进行性或不可逆性;内因性;有害性9.疾病诊断的基本方法包括哪些?答案:询问病史;体格检查 ;实验室检查 ;辅助检查10.在人的生存过程中,应该强调哪三种价值的统一。

答案:物质价值;人性价值;精神价值11.临床判定死亡的必要条件答案:深昏迷;脑干反射消失;无自主呼吸12.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有:答案:以上三点均有13.医学综合笔试由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分别统一命题印卷,各省医师资格考试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时间安排在每年8~9月答案:国家医学考试中心14.临床医生这一角色的职业特征有:答案:技术上的专业性;感情上的中立性 ;对象的同一性;职能的专一性15.《执业医师法》分为六章四十八条,内容除了包括总则和附则外,还包括以下哪些内容?答案:考试和注册;执业规则;考核和培训; 法律责任16.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的内容与方式分别以《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实施方案》和《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为依据。

地方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原则的探讨

地方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原则的探讨
旨 的教 育 必 然 随 着 时 代 对 人 才 需 求 的 变 化 而 做 出 相
心 发 展 的特 点 来 进 行 培 养 , 别 是 以 是 否 有 利 于 学 特 生 的 身 心 培 养 和 发 展 作 为 教 育 教 学 之 根 本 ; 是 人 三
才 培 养 应 坚 持 工 具 理 性 和 价 值 理 性 的 统 一 。 人 才 培 养 应 该 以应 用 性 为 导 向 , 是 并 不 是 要 以 应 用 性 为 但 惟 一 , 必 须 注 重 人 才 培 养 的 价 值 , 价 值 培 养 作 为 还 以
机 制 。人 才 培 养 的 科 学 性 至 少 包 含 这 么 几 层 含 义 :


人 才 培 养 方 案 修 订 的 必 要 性 和 紧 迫 性
是 人 才 培 养 是 与 时 俱 进 的 。 与 时 培 养 应 该 以 社 会 发 展 为 基 本 导 人 向 , 服务 社会 、 务 国家 发展 大局 为基 本 出发 点 ; 以 服 二 是 人 才 培 养 是 顺 应 人 才 发 展 规 律 的 。 因 此 , 科 以 学 发 展 统 领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 学 生 为 本 , 照 学 生 身 以 按
医 学 院 校 临 床 医 学 专 业 人 才 培 养 方 案 修 订 过 程 中 应 该 坚 持 的 几 个 基 本 原 则 以 及 各 自的 准 确 内涵 。

方 案社 会调 研 、 案论证 、 定 方 案初 稿 、 案试行 、 方 拟 方
反 馈 到 不 断 调 整 完 善 , 应 该 体 现 科 学 、 主 的 决 策 都 民
人 才 素 养 的 基 本 要 求 。科 学 性 对 人 才 培 养 提 出 了 新

地方院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整合的设计思路与实践

地方院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整合的设计思路与实践

地方院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整合的设计思路与实践要说到地方院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整合的设计,哎呀,真是一个大话题,跟咱们普通百姓常说的“锅里有多少米饭,咱就得做多少菜”有点相似。

大家知道,医学专业的学生是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又要有过硬的临床技能,咱不说要像大夫一样能手到病除,但至少得在病人面前不慌不忙,不至于连个体温计都拿不稳,病历都写不清吧?不过,咱们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把这些课程拆得像一块块小砖头,学生学得晕头转向,学了这么多理论,结果真到了临床上却发现什么也用不上。

课程整合就像搭积木一样,想要既不让学生混乱,又能把所有的知识点都抓住,真的得动一番脑筋。

你看,五年制的临床医学专业就是五年,而五年可不是五天,要抓住每个学期的学习重点,帮学生捋顺知识点的脉络,实在是个技术活。

你要是把解剖学、病理学、药理学、临床诊断学等一堆课分开来教,学生一天学了十个知识点,明天又学了另十个,三天后记得那三天学的全乱套,那就太麻烦了。

所以,咱们就得好好整合一下这些课程。

像什么理论课和实践课,不能互不搭界。

打个比方吧,理论课就像是做饭时的调料,自己味道再好也得跟主菜配合,才能成一道色香味俱全的菜肴。

每个学生学理论的时候,就要明白自己学的不是为了死记硬背,而是为了到时候能在病房里发挥作用。

这整合的关键,不仅仅是简单的合并课程,而是要让学生能在一堂课上,既理解理论,又能迅速把它应用到临床实际中去。

说白了,整合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在进入医院实习之前,能像个“准医生”一样,不是傻傻地站在门口看病人,而是能独立思考,能从一堆症状中找出规律,能快速做出判断。

这不,很多时候课程设置单一、内容分散就让学生不能在早期建立起医学思维。

而如果课程内容能从一开始就做到“融会贯通”,也许到临床实习的时候,学生们就能表现得更加得心应手,轻松一些。

试想,如果你连感冒的症状都没法准确分析,去了医院怎么能看好病?那要是让患者等着,你自己都不敢给自己诊断一通,真是“口袋里没钱,兜里没戏”!更重要的是,课程整合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就业。

地方高等医学院校临床专业医学基础课程现状及改革策略

地方高等医学院校临床专业医学基础课程现状及改革策略

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起点和重要价 段 , 医学 基础教 育改革 的成 功与否将直接影 响 医学 院校能否 培养 出面 向二 十一世 纪 的高 质量的医学人才 。因而作为 地方 高等 医学 院校 的基 础 医学 院 也面临着一个课 题 , 即 如何优 化医学 基础课 程设 置 和结 构 , 改 革 教学 内容 , 紧密结 合 地方高 等医学 院校 功能定 位设 置课 程 。 为此, 本文试 图在分析我 国省属 高等医学 院校 临床专业 医学基 础课程存 在的主要问题 , 提 出地方 医学院校 临床专业 医学基础 课程改革 的策略 。力 求为推 动地 方医学 院校 的发 展提 供一定 的参考 , 从而为 区域 医药卫生事业发 展培养适 用型 医学人才提 供支持 。
四川生理 科学 杂 志 2 0 1 4 ; 3 6 ( 2 )
9 9
地 方高等 医学院校临床 专业医学基础 课程现 状及 改革策略
汤 军 许希 燕 李佳 凌 邬 于川 龙 汉安△ ( 泸州 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教务科, 四川 泸州 6 4 6 0 0 0 ) Cu r r e n t s i t u a t i o n a n d r e f o r m s t r a t e g y o f c l i ni c a l
视 了人的整体性及 人社 会性 , 不 能解决 心理 、 社 会 因素对 疾病 的影响 , 导致在 临床实 践 中, 医生 看病 时只 能从生 物 医学 观点 对 待疾病的发生发展 , 往往 只注重病人 的症状 、 体征 、 诊 断及药 物治疗 , 忽视 了社会 。为 了适应 医学模式从 生物 医学模 式 向生 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的转变 , 就需要改变 目前 我国 的医学教育 课程, 在新 的生 物心 理社 会医学模式下思 考我 国医学教 育课程 的 目标 、 课程 内容。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检验技术课程整合体系构建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检验技术课程整合体系构建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检验技术课程整合体系构建摘要:在分析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培养方向、纵向课程整合、横向课程整合、实验教学体系整合、线上线下整合、考核等方面探索新形势。

构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整合体系,为本学科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医学检验技术;课程整合;新医科随着精准医学和诊断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多学科、复合型医学人才的培养变得越来越重要。

各高校大力推进医学多学科融合,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发展需求,引导大学生自主学习。

然而,当今高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主要采用以学科为主体、知识点为中心的传统医学教育模式,保持了学科的独立性和完整性。

这就造成了一些不同主题的内容被分割开来,分割不利于学生对医学知识的系统掌握。

同时,医学检验技术学制由5年缩减为4年,学分制引入后,学时也明显减少。

在这些多重因素的影响下,按照以往的课程模式进行教学,不再适应现状。

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医学范式,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医学人才,必须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完善和整合。

1实施课程整合的必要性现行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专业必修课太多,选修课太少,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二是专业必修课内容重叠,占用课时。

如果人数过多,学生的教育负担会更重。

最后,核心课程和临床课程互不相关,学生很难整合不同主题的知识。

这是因为传统的课程模式是以学科为基础的,由于学科知识的发展和学科整合的需要,每个学科的知识越来越多,重复出现的内容也越来越多。

整合课程是将原有的独立课程或相关教学内容重新整合到各个教育环节,减少冗余内容,改善课程结构,为整合效益留出空间。

目前,地方医学院校实施课程整合改革的学科以临床医学为主,其他医学相关学科鲜有发展。

根据国内外医学院校的课程改革经验,以器官系统或疾病为中心的模式和以问题为中心的课程模式是非常实用的课程整合模式,旨在对当前医学检验专业课程进行建模。

调整优化医学专业课程体系 培养医学生预防保健新理念

调整优化医学专业课程体系  培养医学生预防保健新理念
[ 关键词] 临床 医学 ; 育; 防 医学 ; 教 预 保健 [ 中图分 类号] G 2 .4 43 0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 号] 10 .7 12 1 )608—2 0 210 (00 0.050 因素 , 为大众 的健康保驾护航… 。 1 培养临床医学生对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的应 急能力 , 高 提 其控制 和消灭流行病 的能力。 目前 , 传染病仍 是现今威胁人 类 健康 的重要 因素之一 , 而且社会转型期增 加了流行病暴发 的可能性 。S P A, S的暴发和肆虐让我们又 一次感受 到 了传染
材。综 观国内临床专业 的预防医学教育现状 , 不管选用哪种
预防医学教学模式 , 不同程 度地存在教学 内容与实际需要相 脱节的问题 , 要表 现在 教材 和课程 设 置主 要针 对群 体预 主
学教育 , 动 、 主 积极进 行医 学教育 内部 的改革 , 括教 育模 包
式、 培养 方案 、 教学 内容 、 课程体 系等方 面的改革 , 为预 防医 学教学提供必要 的设 施条件 、 立相对稳 定 的实 习基地 , 建 加 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 真正使 医学 教育 向心理一社会一环境 和
精于医术 , 同时应胜 任服务 于个体 和群体 , 能承担包 括 临 并
床治疗在 内的集疾病预防 、 保健 、 复 、 康 健康教 育与健康促进 等综合服务 的职责 。



高等 医学教育 中临床医学生的预 防医学知 识教育现

高等医学院校在 加强预 防医学 教育工 作 中起 着主 导作 用, 更是 医学工作者通过接 受继续教育而 实现“ 预防医学” 为 主观念转变 的重 要阵地 。高 等学校应 积极 倡导加 强预 防医
的因素 , 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 良生活行为方 式的侵袭 、 的 不 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摘要:借鉴国外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整合的成功经验,文理学院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将以往以学科为中心的基础医学课程体系,构建为以器官系统为中心,以结构-功能-环境-临床为主线的课程新模式,对原有的基础医学课程进行选择、优化和重组为生命基础模块、环境与健康模块、基础医学综合实验模块。

实现宏观与微观、结构与功能、正常与异常、环境与健康、治疗与预防、基础与临床相互联系,将CBL/PBL案例贯穿各整合课程学习之中,实施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关键词:整合课程;临床医学;基础医学;方案设计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临床医学各学科的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的特征日趋明显,培养医生的整体观是现代医学科学发展的重要特征,也是当前医学教育中亟待解决的课题。

传统以学科为中心的医学课程模式注重各自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便于教学实施、组织管理和教学资源安排等优点。

但学科之间界限过于分明,各学科容之间存在交叉重复或表述不一;临床技能训练、职业素养和科研能力培养不足;教学方法单一,考评体系不够全面客观。

鉴于此,医学教育课程模式改革迫在眉睫。

本文在借鉴国外医学院校课程整合的经验,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构建地方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医学整合课程的方案。

整合课程是指将原来自成体系的各门课程或教学环节中的教学容,通过整理与融合,使相关课程形成容冗余度少,结构精简、整体协调的新型课程环节,以发挥其综合优势[1]。

实施整合课程的目的在于强调知识的整体性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适应知识爆炸时代的要求;有利于学生建构完善的知识结构;有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有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有利于医学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有利于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课程的衔接。

一、医学整合课程的发展现状1.1医学课程模式的回顾1993年,爱丁堡世界卫生医学教育峰会推出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综合型课程教学模式[2],使医学生从真正意义上认识和理解一个器官与系统的关系,形成医学整体观。

1999年,美国北德克萨斯大学医学院PapaFJ教授和卡格雷大学医学院HarasymPH教授系统论述了医学课程模式[3],将医学课程模式划分为5种:①以带徒培训为基础的课程模式(apprentice-ship-basedcurriculummodel,ABCM);②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模式(discipline-basedcurriculummodel,DBCM);③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课程模式(organ-system-basedcurriculummodel,OSBCM);④以问题为基础的课程模式(problem-basedcurriculummod-el,PBC或PBL);⑤以临床表现为基础的课程模式(clinicalpresentation-basedcurriculummodel,CPB-CM)。

世界高等医学教育经历了3次改革浪潮:①1910年,以弗莱克斯纳(Flexner)报告为导引[4],形成了以学科为基础的医学教育模式;②20世纪中期,随着PBL的提出,医学教育迎来了以PBL 和课程整合为创新手段的教育模式[5];③21世纪,随着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普及,医学教育的中心任务是提高医学生的核心岗位胜任力,提倡以岗位胜任力为基础的课程,重视培养学生的新型职业素养,推动了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全面医学人格塑造教育模式的发展[6]。

1.2我国医学整合课程的发展现状20世纪中叶开始,国许多医学院校借鉴国外医学院校课程整合的成功经验,从不同角度采取多种形式对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整合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绩。

20xx年9月,教育部、卫生部发布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明确要求医学院校应积极开展纵向或(和)横向综合的课程改革,将课程教学容进行合理整合。

20xx年2月,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提出,医学院校要构建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与医学知识相结合,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相结合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新型课程体系。

20xx年11月,医学发展高峰论坛以“医学整合”为主题,发布《共识》,指出医学整合式实现全民健康宏伟目标的重要方略。

20xx年,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改革教学容与课程体系,推进医学基础与临床课程的整合”。

20xx年10月,由人民卫生、国家医学考试中心、交通大学医学部主办的“中国医学整合课程联盟成立大会”暨“首届中国医学整合课程论坛”在举行,国家卫计委首套“器官-系统”整合规划教材正式发布。

“整合”成为新形势、新挑战下的医学发展和医学教育改革的风向标。

目前,国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整合的模式主要分两类[7]:以器官系统或疾病模式和以问题为基础模式。

器官系统或疾病模式又分为:①水平综合,相互平行的学科打破学科界限,分别局限在基础医学学科或临床医学学科;②垂直综合,基础医学学科与临床医学学科的综合渗透。

以问题为基础的整合模式,是以问题为基本元素,将教学容有机联系起来,以小组讨论为基本教学形式。

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通过解决问题获取连贯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培养自学能力。

如大学医学院的《基础医学总论》与《基础医学各论1-4》整合模块[8];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以能力为主线的基础医学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实现了教学体系和教学容上的真正融合[9];大学医学院的模块课程教学[10];交通大学医学院的横向基础医学整合课程、以临床问题为引导的基础医学教程、器官系统整合基础医学课程,促进了基础课程教学结合临床工作实际[11];大学医学部以器官系统为中心,构建基础医学新型课程体系,形成了以学科为中心向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体系转化[12]。

文理学院为地方性院校,学生起点较低,师资等各种教学资源均有限,如何进行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模式的改革是一个极其严肃的课题。

遵循“一体现、两符合、一致性原则”,参考国外医学教育模式改革的大方向以及《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医学教育标准(试行)》”的原则要求。

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自主学习为导向的现代教育理念,符合综合素质培养的基本要求,符合国家对临床医学专业提出的“早临床、多临床和反复临床”的倡议,与国家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一致。

经过广泛调研、论证和顶层设计,“小步慢跑、分步实施”,构建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医学整合课程方案,在临床医学专业2017级卓越医师养成班初步实施,皆在探索适合地方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方案,开拓出具有地方院校特色的医学教育改革模式。

二、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医学整合课程的构建2.1构建方法学校成立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医学整合课程领导小组和专家组,在深入调研国外课程整合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以教学研究项目为导向全面开展以器官系统为中心课程整合的顶层设计。

专家组查阅资料、调研学习、专家咨询、反复论证,确定整合课程方案,征求校外医学教育专家建议。

经过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论证,党政联席会通过后逐步实施,并通过持续的教学改革促进以器官系统为中心整合课程模式的不断优化。

2.2基础医学课程整合的指导思想即“以器官系统为中心”,“从宏观到微观,从形态到功能,从正常到异常,从疾病到药物治疗”为指导思想,注重知识的系统性,按照人体器官系统逐一学习基础医学知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使医学生对基础医学知识的学习更加符合学习的规律。

按照人体器官系统教学,“从宏观到微观”可以帮助学生记忆;“从形态到功能”可以帮助学生对功能的理解;“从正常到异常”可以加强比较,增加对疾病的认识;“从疾病到药物治疗”有利于学生对药理知识的掌握,为实施以问题为基础(PBL)创造良好的条件,可为后续学习临床医学课程打下更系统和坚实的基础。

2.3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方案思路基础医学课程2.3.1包括医学细胞生物学、系统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医学微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医学免疫学、医学遗传学、药理学、局部解剖学等,它们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医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医学免疫学、医学遗传学等课程的教学是按各自的规律进行授课。

系统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是各自按人体器官系统分别进行教学。

即同一个系统的知识在不同的课程中进行教学。

例如在系统解剖学中学习人体器官系统的宏观结构,在组织学与胚胎学中学习器官系统的组织微观结构和器官系统的发生,在生理学中学习器官系统的生理功能,在病理学中学习器官系统的组织病理变化,在病理生理学中学习疾病状态下器官系统的功能改变,在药理学中学习治疗各器官系统疾病的药物作用、疗效和不良反应。

2.3.2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同一个器官系统的知识有时需要间隔半年至两年在不同的课程中学习。

传统的、以学科课程为单位的教学模式还存在一些缺陷,系统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和病理学以大量的记忆学习为主;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主要以理解学习为主。

限于授课任务和授课时间的关系,难以清楚地介绍同一个系统的宏观与微观、形态与功能、正常与异常的关系,因此,给学生对基础医学知识的学习(包括理解和记忆)带来一定困难。

鉴于此,有必要对基础医学课程的教学容和方式进行综合改革。

整合课程方案是从整体上改革基础医学教学课程体系,将基础医学课程中按人体器官系统教学的课程,包括系统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等课程进行整合,目的是使学生对基础医学课程的学习更符合学习的规律,同时提高教学效率。

将以往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构建为以器官系统为中心,以结构-功能-环境-临床为主线的课程新体系,对原有的基础医学课程进行选择、优化和重组。

2.3.3把基础医学14门课程进行分解整合为生命基础模块、环境与健康模块、基础医学综合实验模块(见图1)。

强调人体整体观,以器官系统为中心,体现从宏观到微观、从形态到功能、正常与异常、环境与健康、基础与临床的相互联系,帮助学生建立起医学的整体认知观念.①细胞分子生物学。

整合传统的医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强化医学生的生物学基础,围绕“人体由分子组成细胞”,强调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教学容注重统一知识点的前后呼应、层层推进和理解不同角度,减少不必要和不恰当的重复,尽可能统一或说明不同学科对统一现象使用的术语,减少学生混淆,强调跨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各种知识点的适当平衡,突出人体正常结构和功能以及疾病的分子和细胞基础。

②基础医学导论。

依据“从形态到功能、从微观到宏观、从正常到异常、从疾病到药物治疗”的认知规律,整合传统的系统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等多个学科的核心容、总论和概述,是一门多学科知识交叉融合的整合课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