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营养诊断的理论

合集下载

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

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
吸收态:硝态氮和铵态氮;有机氮(尿素) 作 用:生命元素
结构物质成分: 蛋白质和酶的必要成分,也 是核酸、叶绿素、磷脂、激素、维生素、生 物碱等含氮有机物的主要成分。
调节生命活动: 对植物生长发育、促进养分 吸收及同化,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参与能量代谢: ADP,ATP,NAD,CoA等.
缺氮症状——植株矮小,叶小,色淡或发红
根据生物化学功能对植物矿质元素的分类 Classification of plant nutrients
根据生物化学功能对植物矿质元素的分类 Classification of plant nutrients
三、植物必需矿质元素的生理作用及缺素 症
植物必需矿质元素的营养失调症
(一)大量元素(7种) N, P, K, Ca, Mg, S ,Si
溶液培养法(solution culture method) 和砂基培养法(sand culture)
几种常用的营养液配方(g/L)
成分
Sach营养 Knop营 Hoaglan

养液 d营养液
成分
Sach 营养 液
Ca(NO3)2·4H2O

0.8
1.18
FeSO4

NaCl
0.25


FeC4H4O6 —
叶绿素的组成元素 某些酶的活化剂或组分
缺乏症:脉间缺绿——叶脉仍呈绿色, 叶脉间的叶肉变黄,从下部的叶子开始 渐渐延至上部叶子,以后叶肉死亡
首先发症部位:老叶(易转移)
大量元素的作用—Ca
吸收态:Ca2+ 作 用:
能促使原生质趋于凝胶状态 是细胞壁的组成元素之一 是某些酶的活化剂提高植物适应干旱
二、植物必需元素的标准与确定方法

营养诊疗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营养诊疗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营养诊疗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营养诊疗学是一门综合医学领域,结合了营养学和临床医学的知识,旨在通过科学的营养调理和治疗方法,帮助患者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随着人们对健康重视程度的增加,营养诊疗学在医疗领域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营养诊疗学的定义、原则、方法以及在不同疾病中的应用,旨在强调其在健康管理中的重要性,希望能为读者提供有益的信息和启发。

markdown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将对营养诊疗学进行概述,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正文部分将侧重探讨营养诊疗学的定义、重要性、原则和方法,以及在不同疾病中的应用。

结论部分将总结营养诊疗学的价值,展望其发展前景,并强调在健康管理中的重要性。

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旨在全面阐述营养诊疗学的重要性和应用,为读者提供全面的了解和启发。

1.3 目的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探讨营养诊疗学在健康管理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通过对营养诊疗学的定义、原则和方法的介绍,以及在不同疾病中的应用场景,旨在强调营养在人类生命和健康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通过对营养诊疗学的发展前景的展望,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对营养诊疗学的关注和重视,推动其在医疗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为人们的健康管理提供更有效的支持。

2.正文2.1 营养诊疗学的定义和重要性营养诊疗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旨在通过科学的营养调理和治疗方法帮助个体维持健康或缓解疾病。

它将营养学和临床医学相结合,重点关注个体在生理、生化和心理方面的营养需求,并根据个体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营养诊疗方案设计。

营养诊疗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良好的营养状况对维持健康至关重要。

适当的营养摄入可以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促进免疫功能、提高体力和抵抗力。

其次,营养诊疗学在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许多慢性病和疾病与不良的饮食习惯和营养不良有关,通过营养诊疗学的干预,可以有效预防和管理这些疾病。

最后,营养诊疗学在康复和健康管理领域也有广泛应用,可以帮助个体恢复健康、增强体质、提高生活质量。

第2章 基础理论

第2章  基础理论

第二章基础理论一、名词解释1.必需脂肪酸:有几种多不饱和脂肪酸是维持机体不可缺少的,但在体内不能合成,必需每日从膳食中摄取,这些多不饱和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包括亚油酸和亚麻酸。

2.健康促进:是以教育、组织、法律和经济等手段干预那些对健康有害的生活方式、行为和环境,以促进健康。

3.护理目标:是针对护理诊断而提出的,期望护理对象在接受护理活动后达到的健康状态或行为的改变,也是评价护理效果的标准。

4.护理质量缺陷:在护理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令人不满意的现象与结果发生或给病人造成损害者,统称为护理质量缺陷。

5.不伤害原则:是指在诊治、护理过程中凡是必需的或者是属于适应证范围的,所实施的诊治、护理手段都应保证不使病人身心受到损伤。

6.护理理念:是引导护理人员认识及判断护理及相关方面的价值观及信念。

7.基本需要:是维持身心平衡并求得生存、成长及发展,在生理和心理上最低程度的需要。

8.肠外营养:通过静脉途径提供人体所需要的所有营养物质,以满足机体的需要。

9.护士职业化角色:特指从事护士这个职业的个体所应具有的与职业相适应的角色人格和行为模式。

10.护理诊断:是关于个人、家庭或社区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以及生命过程的反应的一种临床判断,是护士为达到预期结果选择护理措施的基础,这些结果是应由护士负责的。

11.整体护理:是一种以护理对象为中心,视护理对象为生物、心理、社会多因素构成的开放性有机整体,以满足护理对象的身心需要、恢复健康为目标,运用护理程序的理论和方法,实施系统、计划、全面的护理思想和护理实践活动。

12.护患关系:是指护理人员与病人为了治疗性的共同目标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人际关系。

二、判断题1.非必需氨基酸是指人体代谢中可有可无的氨基酸。

(×)2.膳食营养方案必须根据患者的疾病特点与护理、药物以及外科手术等情况相结合来制定。

(√)3.平衡膳食应包括粮食类、禽肉类、乳豆类、蔬菜类和油脂类等食品。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考试大纲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考试大纲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考试大纲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本课程是农业资源与环境、农学、烟草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合理施肥的重要性、施肥科学的发展趋势,系统掌握施肥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术,为指导农业生产中的肥料资源的合理施用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要求学生具有作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学植物营养学、土壤学、等方面的知识基础,学习过程中能够积级思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绪论1.学习目的与要求学习施肥科学发展概况,施肥的效应,施肥科学的体系、研究领域与发展方向,以加强对合理施肥概念的认识,初步了解施肥科学研究方法。

要求阅读绪论后所列参考书。

2.课程内容(1)施肥的效应(2)世界施肥科学的发展历史(3)当前施肥科学研究面临的问题与挑战(4)施肥科学研究领域与发展方向(5)施肥科学的研究方法3.考核知识点(1)施肥可能产生的良好效应与不良效应(2)施肥科学研究领域与发展方向4.考核要求(1)掌握施肥的效应(2)了解世界施肥科学的发展历史(3)了解当前施肥科学研究面临的问题与挑战(4)掌握施肥科学研究领域与发展方向(5)了解施肥科学的研究方法第一章施肥的基本原理1.学习目的与要求学习养分归还学说等施肥基本原理的基本内容及其发展、以及这些原理对生产实践的指导意义,从而在实践中能够自觉运用这些原理指导施肥实践。

2.课程内容第一节养分归还学说第二节最小养分律第三节报酬递减律与米氏学说第四节因子综合作用律3.考核知识点(1)养分归还学说的基本内容与发展(2)最小养分律的基本内容与发展(3)报酬递减律的基本内容(4)米采利希学说的基本内容与发展(5)因子综合作用律的基本内容与发展(6)上述施肥基本原理在指导施肥方面的意义4.考核要求(1)掌握考核知识点中的全部内容第二章施肥的基本原则与依据1.学习目的与要求学习合理施肥的基本原则与依据,以便在实践中能够自觉应用这些基本原则与依据指进行施肥决策。

营养不良的诊断完本PPT课件

营养不良的诊断完本PPT课件

.
14
Diagnostic Assessment——诊断学标准
.
15
Severity Grading of Malnutrition ——程度分级
.
16
Diagnosis Category According to Underlying Etiology——基于病因学的诊断策略
.
▪ 对综合测定发现异常的患者,要实施综合治 疗,包括营养教育、营养补充、炎症抑制、 代谢调节、体力活动、心理疏导等。
12
小结
营养不良三级诊断与营养不良的治疗 密切相关。一级诊断在于发现风险, 患者此时可能只需要营养教育,不需 要人工营养;二级诊断是发现营养不 良,患者此时可能只需要营养支持 (补充营养即可);三级诊断是营养 不良严重阶段,已经影响了器官功能, 此时的治疗是营养治疗,常常需要综 合治疗。
营养不良的 诊断
指南产生背景
根据世界粮农组织(FAO)2013年报道,2007年全 世界有9.27亿人营养不足;世界卫生组织(WHO)2013 年报道,全世界死于营养不良的儿童占全死因儿童的45%; 美国慈善总会官方网站2015年报告,美国有4880万人处 于营养不良,其中儿童有1620万。尽管营养不良发病如 此普遍,后果如此严重,但关于营养不良的诊断没有一个 公认方法与标准。此指南综合现有的营养不良诊断方法, 分析不同方法的适用范围,提出营养不良的三级诊断体系。
0分 营养需求正常
1分 慢性疾病急性加重、慢性疾病发生 骨折、肿瘤、糖尿病、肝硬化、血 液透析患者、COPD
2分 比较大的腹部手术、中风、严重肺 炎、恶性血液肿瘤
3分 脑损伤、骨髓移植、ICU病人 (APACHE>10)
得分B:

第二章 营养调查与评价

第二章 营养调查与评价
是评价老年人营养状况的简单快速的方法 包括4部分、18项内容 人体测量(身高、体重及体重下降) 整体评定(生活类型、医疗及疾病状况)
膳食问卷(食欲、食物用量、餐次、营养素摄入量、有否摄入障碍等)
主观评定(对健康及营养状况的自我检测等), 依据上述各项评分标准计分并相加做出评定
第二章 第五节 综合营养评定
膳食调查
资料整理计算
与DRIs比较 评
第二章 第一节 膳食调查与评价

三、膳食调查结果
1. 平均每人每日各种营养素的
摄入量
2. 平均每人每日各种营养素的摄 入量占推荐摄入量标准的百分比
第二章 第一节 膳食调查与评价
三、膳食调查结果
1
膳食构成评价
2
能量及各种营养素 满足程度评价 能量及营养素达到供给量 标准的—— •>110%摄入过多 •>90% 正常 •<80% 供给不足 •<60% 严重不足或缺乏
评价标准:PNI<30%,表示发生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的可能性均很
低;30%≤PNI<40%,表示存在轻度手术危险;40%≤PNI<50%,表 示存在中度手术危险;PNI≥50%,表示发生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的 可能性均较高。
第二章 第五节 综合营养评定
六、住院病人预后指数 hospital prognostic index,HPI
生化检验参考指标及临界值
是评价蛋白质营养状况的常用指标
可反映摄入蛋白质能否满足体内需要
有助于判断体内蛋白质合成与分解代谢程度 氮平衡(g/d)=24小时摄入氮量-24小时排出氮量。
一般认为,成人每日经肾脏排出非尿素氮2g,粪氮丢失约1g,皮肤排出
氮约0.5 g,合计3.5 g。 故上式可写作:24小时摄入氮量- [24小时尿素氮(g/d)+3.5(g/d)]

第2章-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三级 (1)

第2章-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三级 (1)

意义:两者差值反映肌肉的发育状况。
单元3 上臀围和皮褶厚度的测量
【工作程序】:
⑴ 肱三头肌皮褶厚度测量

P83表 2-11
受试者自然站立,被测部位充分裸露。 测试人员站在被测人员的背面,找到肩峰、尺骨鹰
嘴部位,并用油笔标记处右臂后面从肩峰到尺骨鹰嘴连
线中点处。

在标记点上方约2cm处,垂直方向用左手拇指和食 右手握皮褶计,在该皮褶提起点的下方1cm处用皮
调查员与监督员数据 比较,找出准确性与精 确性上存在的误差.
2.准备
讲解工作要点与 统一标准化的工 作部署
3.测量并填表
P68表2-1,表2-2 每个指标测两次,分别记 录在两张记录表中,两次 测定不能连续下来
4. 计算测量数据
P70表2-3,表2-4 检验两次测量值之间 的精确度和准确度
单元2 婴幼儿体格指标的测量
(1)任意尿
即留取任何时间的一次尿液,适用于门诊、急 诊患者。本法留取尿液方便。但易受饮食、运 动、用药等因素的影响 即清晨起床后的第一次尿标本,为较浓缩和酸 化的标本。受前天膳食影响较小,其化学成分 较恒定,故采用较多。 午餐后2h收集患者尿液,对病理性糖尿和 蛋白尿的捡出更为敏感。
知识要求:
(2)晨尿
点处,为肩峰与鹰嘴连线中点上1cm,用油笔标记。

将皮肤和皮下组织夹提起来。

褶计测其厚度。测量时皮褶计与上臂垂直。

单元3 上臀围和皮褶厚度的测量
【工作程序】:
⑶ 肩胛下角皮褶厚度测量
P83表 2-13
受试者自然站立,被测部位充分裸露。
测试人员用油笔标出右肩胛下角位置。
在右肩胛骨下角下方1cm处,顺自然皮褶方向(即皮褶走向与

土壤学

土壤学

《土壤学》课程《Pedology》(60学时)一、简要说明本课程是林学学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面向水保、游憩、园林、林学,函授及园艺脱产班各专业的必修课程。

涉及内容广泛,实践性强,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总学时为60学时,学分为3.0-3.5,教学实习1.5周,学分1.5。

二、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土壤学是研究土壤性状、发育、分类、分布、调查、利用和改良的科学。

它以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学、森林植物学、地质学、地貌学、微生物学和自然地理学为理论基础,是森林培育学、森林生态学、园林等学科的基础,它是林学专门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土壤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具有独立进行土壤调查,土壤宜林地区划及具有一定的进行土壤利用和改良等方面的工作能力。

三、教学基本要求和方法(一)理论知识方面:1.掌握常见矿物和岩石,以及地貌类型,重点掌握本校及其所在地区中广泛分布的三大岩类,母质类型和地貌类型。

2.掌握土壤的形态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性质,比较系统地掌握土壤肥力性状的理论性质。

3.了解我国土壤分类和分布,掌握并能鉴别本校及其所在地区的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宜林性质。

4.了解土壤养分状况,掌握常用肥料的理论和实际生产知识。

5.了解土壤调查的主要内容和过程,重点掌握适用于目前生产中的土壤调查方法。

(二)能力、技能方面1.在熟悉十五种矿物和三十种岩石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并能鉴别本校及其所在地区所分布的主要矿物及岩石。

2.掌握土样处理,土壤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分析测定技术,并能独立进行一般性土壤分析测定,做到测定的数据准确可靠。

3.在系统观察全国土壤类型剖面标本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并能鉴别本校及其所在地区的主要土壤类型剖面标本的特征。

4.了解各种不同地貌类型,掌握其主要区别,尤其要能识别本校及其所在地区分布的地貌类型。

5.能系统地掌握鉴别矿物和岩石的方法。

7.掌握土壤调查的基本方法,具有独立进行适用于目前生产的土壤调查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株养分含量的诊断
由于植株内养分浓度的改变早于外部形 态的变化,因此,测定植株中养分浓度, 可以在缺素征状出现前或不明显时就能 发现潜伏缺乏现象,从而起到诊断的预 测、预报作用。 某种营养元素少到足以抑制生长并引起 减产,但外部形态尚未表现出症状的阶 段,称为作物的潜伏缺素期。
由于植株中养分含量与土壤 供肥、施肥、作物生长、产 量密切相关,因而,营养诊 断可以利用测定植株或某一 部位的养分浓度,找出不同 生育期、不同组织、不同营 养状况与作物生长或量的关 系,借以判断土壤供肥和作 物需肥的情况。
影响植物产量的各种因子及农业措施
植物产量
资源
代谢
H2O
CO2 O2
养分 植物特性 环境条件
降水
土壤供水
土壤供肥
外界投入
区域环境 土壤环境 地形气候 土壤 蒸发 土壤 保水 土壤含量 土壤条件 有机投入 生物供给 无机投入 生物环境 大气环境
生态环境
径流
植被覆盖
时空 布局
防护林 草地 地表覆盖
土壤物理性质 土壤表面状况 季节、土体构 造、气候特点、 根系扎深、土 壤溶液浓度
营养诊断的正确应用
营养诊断是一种较复杂的综合性技术。 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很多,而且在不断地 变化和相互影响。 营养诊断既要重视它在农业生产上的作用, 又不要单纯从数字出发,把它看成是解决 施肥的唯一方法。 要把营养诊断的测试结果和农业生产条件 以及环境条件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症状与外因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 植物营养诊断的理论
营养诊断的概念
营养诊断的依据
植物营养状况是植物生长发 育和形成产量的决定因子
土壤的条件往往不能满足植 物正常生长的需要
Temperature Luminosity Wind Precipitation
Bedrock Relief element Type of soil Texture Structural Structure Factors Porosity Moisture capacity
Ion antagonism Phase of nutrition Root nutrition Type of fertilizer
Biological activity Chemical composition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Moisture content pH Temperature
(1)田间小区肥效试验; (2)盆栽试验; (3)作物生长的症状; (4)土壤化学分析; (5)植株分析(包括组织与汁液分析); (6)利用某种微生物在供试土壤上的生长 来鉴定。
农民能否接受土壤测定工作,决定于下列2
个问题:
第一、其所在地区土壤中氮、磷、钾与pH
成为决定作物增产程度的问题;
第二、土壤测定结果用来预示作物产量与
背景研究是决定土壤测定计划成功与否的关键
土壤测定计划的4部分
1 田间采集土壤样品 2 提取及分析测定速效养料含量 3 对分析结果做出解释说明
4 提出施肥建议
植株营养诊断的概念
植株诊断主要依据作物的外部形态和植株 内的养分状况,及其与作物生长、产量等的关 系,来判断作物的营养丰缺,作为确定追肥的 依据。
factors
Genetic factors
Growth of vegetative mass Productive potential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Quantity of Vegetative Material
Soil cultivation Previous crop Cultivation Use of herbicides techniques Use of growth stimulators Irrigation Crop rotation
土壤全量 土壤有效量
温度 水分 微生物 通气 其他养分
根茬 落叶 分泌物 秸秆 有机肥 绿肥
固N 菌根 养分传递 前作
化肥 大气沉降
光合潜力 光能利用率 水分利用率 抗性 适应性 根系特性 根际特性
土壤物理性质 土壤化学性质 土壤水分条件 土壤养分条件 土体构造
群体个体间 其他作物 杂草 病菌、害虫 土壤微生物 相克物质
通过估测土壤养分的含量和供应状况来决定肥 料施用的种类和数量
土壤测定:对土壤进行任何化学的或物理的测定 均可称为土壤测定 狭义概念:以快速化学分析测定土壤中速效养 料的含量
广义概念:包括在上述化学分析结果与若干其他 论据的基础上,对土壤肥力进行解释说明与 评价,从而提出施肥建议的方案。
估测土壤养分含量和供应状况
Macro-element Micro-element Exchangeable bases Degree of base saturation Oxidation-reduction pH Chemical Buffer capacity
Factors Organic-biological Factors
植株养分状况
缺乏 deficiency 不足 insufficiency 临界水平 critical level(normal condition) 丰富 abundance 过量 excess 毒害 toxicity due to excessive concentration
作物体内养分含量可以分为:
Time of sampling Organ of tissue Means of preparation
Absorption of elements
Drought Geographical location Precipitation Luminosity Climatic
SOIL
Collection of samples

土壤营养元素的缺乏 土壤反应(pH)不适 营养成分的不平衡 土壤理化性质的不良 不良的气候条件
不同土壤测试值范围的作物对施肥的反应
土壤测试值范围 期望增产反应的田块百分率
低 中 高
90 40~60 10 <5
极高
微量元素相对有效性与土壤pH值关系
微量元素有效性 5
6
7
8
土壤pH
Health
Attack by: Fungi Viruses Insects Nematodes Red spiders
Analysis techniques
Tissue analysis Extraction of sap Extraction with solvents
Interaction and interdependence between their factors determining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quantity of vegetal material
Y
FERTILIZER
Cultivation Techniques
Crop rotation Density Sowing schedule Weed control Irrigation
Prevention Factors Control: •chemical •biological •integrated Biological equilibrium
症状
外因
外因
症状
土壤中铜过剩
诱发作物的缺铁
铜过剩引起 的缺铁症状
主因
对策有效
次因
喷铁有效
症状
土壤水分不足 氮素过剩 定植期推迟
作物体中钙 含量的部分下降
白菜心 腐症状
主因
对策有效
次因
施钙无效
症状
营养诊断的依据
• 必需营养元素的功能 • 必需营养元素缺乏、过量引起的形态、 •
生理、生化变化 作物产量形成与营养元素含量之间的 关系。
肥料需要量的准确程度。
土壤测定计划制订的背景研究
(1)本地区范围内土壤中速效养料 存在的主要化 学形态是什么? (2)用什么提取剂能最准确地提取与衡量这一形式 的养料元素? (3)土壤对各种作物的相对生产力各如何? (4)各种作物对不同施肥量和施肥方法的肥效反应 如何? (5)田间取样技术、分析操作及各种方法上的问题 等。
营养诊断的任务
通过诊断指导施肥。具体说: (1)查明土壤养分储量和供应能力,为制定施肥计 划提供依据; (2)判断某些营养元素缺乏或过剩而引起的作物营 养失调现象和生理病害,以决定追肥或采取其他措 施; (3)检验某种肥料的施用效果; (4)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土壤、植株的营养动 态和规律; (5)研究某种作物品种的营养特点,作为施肥的依 据。
Pest-control
Economic Factors
Production expense Cost value Commercial value Labor Investment Profit
Y= fertility (yield)
Principal Factors That Affect Fertility or Yield
温度 光照 风速 湿度
耕作、播期 施肥技术 地膜覆盖 土壤改良 作物布局
耕作、播期 播量、轮作 微生物肥料 施肥技术
耕作 轮作 有机肥
菌肥 间套作 轮作
化肥施用 施肥技术
遗传育种 时空布局
耕作、施肥 保水措施 栽培技术 播期
农药 除草剂 间套轮作 微生物肥料 播量
播期 播量 栽培技术 时空布局 育种
Several of the principal manifestations of deficiency status
Spec ification Without symptoms Mode of manifestation decreased production reduced cold resistance reduced quality Possible deficiency macro- and micro-element magnesium micro-elemen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