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宋代漆器的特点及其审美特征
浅谈宋代民间日用漆器宋代民间日用漆器兴起的内在原因

浅谈宋代民间日用漆器宋代民间日用漆器兴起的内在原因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宋代漆器品种齐全,饮食器具有盘、碗、钵、盒、罐、托等,装饰器具有盒、奋等,文具有笔筒、笔床、笔杆等。
宋代漆器造型以质朴取胜,最能表现宋代特点的是一色漆器,多边花瓣形口沿是这个时代的流行样式。
器型或口沿除了作长、方、圆等几何形状外,喜欢起棱分瓣做花瓣形,以碗、盘、盒、奋等器物的造型表现最突出。
“北宋初期和中期主要体现在造型种类的多样以及器物本身曲线的丰富。
盘、碗多起棱分瓣,有瓜棱式,有随花口器身明显分瓣起伏者,花瓣弧度一般较大;宋代中叶,随着理学的发展,文学和艺术上的追求与五代之“浮华”渐行渐远,而转向‘清隽’,对工艺美术风貌产生了重要影响。
“北宋末、南宋初,素霖漆器发展在追求典雅中求简,形制发生了第二次重要变化;南宋以后,则造型几乎无任何多余装饰,盘、碗、盏托等皆少做花口,而以圆形为主,器物造型洗练,曲线长而转折少,极尽简约之能事;南宋中后期素髯漆器逐渐衰微,随着哉金银器物的增多和剔犀工艺的成熟,精雕细琢的高档品逐渐增多,素髯装饰相应减少当属正常现象。
”宋代漆工艺虽以一色漆器取胜,造型上却格外考究,变化的曲线赋予器型以节奏的韵律感和完善的艺术内涵,宋代一色漆器的风格至今仍然影响着许多漆艺家的创作。
“宋代的漆器装饰己由贵族到平民,由史官文化向民俗文化转折,漆器从高档奢侈品逐步走入日常生活,体现了髯漆工艺民用化的特点。
器物装饰一反唐代的丰满富丽,代之以清新淡雅的风格,以器身线条优美、色泽素雅为特点,呈现出一定的时代性,反映出理性的美、静态的美、含蓄的美和内向的美。
”从装饰技法上看,分为素髯”哉金和描金、螺锢镶嵌以及雕漆等。
素髯装饰技法源于宋代,是采用单色髯漆,仅以色漆为饰的漆艺装饰技法朱漆天目台简洁古朴的造型,温润的色泽,无不体现宋代漆器的独特魅力。
漆器的介绍以及特点

漆器的介绍以及特点中国是最早用漆的国家,用漆涂物并以纹饰之,谓“髹饰”。
中国历代文人都把小木作视为工匠艺人,不入史册大雅之堂,所以有关漆工艺方面的书较少,相传五代朱遵度曾写过《漆经》,可惜已经失传,明代名漆匠黄大成的《髹饰录》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关于古代漆工艺的专著,后有晚明漆匠杨明对其进行注解,再有王世襄的《〈髹饰录〉解说》,对漆工艺做了全面详细的注释和讲解。
曙光初现的史前漆器中国的漆器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2001年,浙江杭州跨湖桥遗址出土的一件漆弓,出自距今8000多年的跨湖桥文化地层。
此件漆弓长121厘米,宽3.3厘米,通身均有漆皮,局部脱落,经对漆皮的理化分析,确认是天然漆,这是目前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漆器。
另,距今7000年前的河姆渡遗址,出土有漆碗和缠藤篾朱漆木筒;良渚文化遗址出土有嵌玉漆器;江苏团结村遗址和梅堰遗址出土有陶胎漆器;距今3500年左右的辽宁敖汉旗大甸子墓葬出土有薄胎漆器。
新石器时代的漆器以生活用具为主,注重实用功能性。
这时的漆器有一些也是仿照同时期的陶器造型,制作比较粗糙,胎骨以厚木胎为主,后期出现陶胎,在陶杯或者陶壶的表面髹漆,甚至还有嵌玉的高足杯,这说明原始先民们在实用的基础上,已经开始注意造型美。
但此时的装饰纹样还处于原始阶段,装饰极其简单,甚至光素无纹,可以归纳为抽象的符号。
这些符号是先民们对客观事物感知形成的固定形象,比如陶寺墓葬出土彩绘木案上的抽象图案,其实就是在提示人们放置食具的位置。
史前漆器上所呈现的稚拙的造型和装饰,代表着人类童年时期的思想情感、生活习俗的演变,也体现着当时的生产力水平。
日渐成熟的商周漆器进入奴隶制社会的商周时期,漆器工艺的制作水平比新石器时期有了明显的进步,考古发现显著增多。
商代漆器主要集中在河南安阳殷墟、黄河中下游以及长江中游一带。
西周漆器在北京、河南、陕西、湖北等地都有发现。
商代漆器主要以生活用具为主,有盒、盘、碗、豆、觚等日常生活用品,有乐器鼓,兵器盾、甲,马车,以及丧葬用的棺椁。
浅谈中国历代漆器的鉴赏

王 辉
( 王羲之 故居 ,山东 临沂 2 7 6 0 0 0 )
摘要 :近年来很 多专 家都在研 究中国历代漆器 ,从 审美角度来探 究当时年代 经济、文化等发展 情况,本文就浅谈下 中国历代漆器鉴 赏 的相 关内容 ,希 望能够对研 究漆器领域有一定的帮助。
2 0 0 8 .( o 5) .
研究证明, 漆器所使用 大漆的颜色多为红褐色, 它展示 着凝重、 古朴 的气 息 ,代表着我国传统民族: 史化的特色。当漆掺人其他的颜料,便
成为了多种多样的彩漆 , 使得漆器变得更为美观完美。春秋战国时期 出土的漆器色彩主要以红 、黑为主,以鲜明的形式特征表现了我国古 代在垢 J ! 冶 色彩基础上 自 然形成的—种审美色彩选择。到了汉代,我国 漆器的艺术达到了顶峰,将红、黑两色作为独特的色彩语言,使得漆 器更像—种艺术品。如我国出土的云龙纹漆盘,纹饰十分精美。盘边 使用黑漆 ,而内壁采用红漆描绘鸟头 ,盘底却又用黑漆来勾勒出须角 和够 爪,仗碍色彩简明而不 寅 i 蕴, 呈现出了生动之美 。 ( 二) 漆器的实用与审美价直达到了空前的融合 自 从漆器产生以来,随着社会的进步 , 漆器的单—使用功能已经
说到中国的漆器,就可以立刻联想到皇家贵族的宫廷生活 ,我 国的漆器最具有时代特色当属秦汉 、元、明、清等四个历史年代。经 过考古证明,在七千多年前 , 我国就产生了漆器 ,漆器的表面上都涂 抹了漆树汁液 ,它的目的是为了延长器物的使用寿命,并且可以使漆 器看起来更为美观。在这个年代,所制造的漆器只是为了日常生活使 用 ,直到春秋战国时期,漆器的工艺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大量的生活 器具使用了华美的髹漆工艺, 漆器表面 匕 涂饰备件花纹、动物等,使 得漆器不但 实用功能 ,而目 拥 有了审美的特眭。通过不断H l } 研究 与总结,发现汉代漆器工艺有四个特性 :工艺生产分为 :制造漆器、 装饰饰漆器 、烘干漆器等步骤,分工较为明确;漆器造型较大;装饰 图案多为动植物花纹、人纹等;常用彩绘作为主要装饰手法,同时也 存在镶嵌等其他工艺。随着历史文化的发展,古 ^ 越来越重视审美的 概念,随着瓷器的发展,漆器逐渐被瓷器所替代。在秦汉时期,人们 发现了调色技术,也就产生了斑漆。到了盛唐时期 ,经济文化的空前 发展直接推动了漆器装饰工艺的发展,金银平脱、雕漆工艺都取得了 较大的艺术成就。到了宋代时期 ,商品贸易行业促进了漆器产业的发 展。元代时期,中国漆器已经发展到—定的高度 ,为明清漆器的发展 与成熟奠定 _ r 坚实的基础,元代漆器工艺过程较为复杂,生产了大量 装饰美观的艺术品。在明清年代 ,是我国漆器发展的顶峰,明朝政府 非常重况{ 案器的生产工艺,大力提倡种植漆树 , 漆器工艺的生产管理 者 0 官府的监督与管理。 二、i 赏中国历代漆器。来探析其实用与审美价值 ( 一) 淅 中国漆器的色嚣 ; 之美 我国古代的漆器,不但装钎 精美 ,而目散发着艺术的气息。通过
宋元时期的漆器设计与《髹饰录》

我国髹漆工艺有着悠久而辉煌的历史,据文献记载,远在尧舜时期,就已经有了漆器用具。
经过一代代的流传于发展到了宋元时期,髹漆工艺更是得到了提高与进步。
宋元时期的漆器设计宋代社会经济繁荣,商品经济发展,漆器工艺得到相应的普及与发展,不仅官府设有专们机构制造御用漆器,而且由于中小有产阶级的扩大和需求民用漆器工业也普遍发展起来,并且漆器作为商品在市场上进行买卖出现了一些漆器制造行从事漆器买卖交易。
由于南宋政权迁都临安,漆器工匠也随之南迁,使南方漆工业的一迅速发展,杭州和温州成为宋代两大漆器生产地区。
这一时期的漆器工艺在唐代基础上得到了提高宋代漆器主要形成为两大类产品。
一类是质朴无华的光素漆器,大多胚体轻薄,造型美观,均以实用器皿为多,诸如碗、盘、杯盏、唾盂等,制作极为精细。
当时的定州、襄阳、江宁、杭州、温州等地都是漆器的著名产地。
在出土的宋代一色漆器里,许多文物上有朱书铭文为“己酉杭州上牢”还有温州、襄州等,帮我们了解北宋以后的漆器制造中心已经渐渐东移和南移。
另一类为精工细作漆器,如雕漆、戗金、螺钿镶嵌等几个品种。
雕漆主要有剔红、剔黑、剔犀三个品种。
江苏金坛出土的有剔犀竹柄团扇和武进南宋出土的剔犀如意云纹直镜盒可以窥见剔犀工艺水平之一斑。
江苏武进南宋墓出土的三件戗金漆器代表了宋代戗金漆器的高超水平,它的发现改变了过去认为宋代漆器多为一色漆器而不加装饰的看法。
螺钿镶嵌在宋代更加流行,而且民间化。
据记载,当时在西湖市面上已经出售螺钿漆器了。
有元一代,嘉兴成了漆器生产的主要地区,其中又以剔红声誉最高。
雕漆巨匠张成、杨茂,戗金银漆器名匠彭宝君等人都是嘉兴人。
雕漆作品除张成、杨茂二人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外,1953年在江苏青浦任氏墓群中出土了一件剔红东篱采菊图盒,此盒无款识,较之张、杨作品,稍逊一筹,但它出自年代可考的任氏墓中,用它来比较、印证传世的元代雕漆,是一件极为难得的实物。
元代的剔犀及戗金漆器较之前代更加技臻艺绝。
宋代素髹漆器

分类号学校代码U D C 学号 M090406学位论文论宋代素髹漆器的审美特征及其成因尹明指导教师姓名:李玫副教授,扬州大学,江苏扬州,225009申请学位级别:硕士学科专业名称:美术学(应用美术)论文提交日期: 2012.05.28 论文答辩日期: 2012.06.06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学位授予日期: 2012.06.18 答辩委员会主席:潘洪建论文评阅人:徐邠侯学书2012 年 6 月目录中文摘要 (1)英文摘要 (2)引言 (4)第一章宋代素髹漆器的审美特征 (8)第一节宋代工艺美术的总体特征概述 (8)一宋代工艺美术的总体特征 (8)二“芙蓉出水”与“错彩镂金” (9)第二节宋代素髹漆器的造型特征 (9)一宋代素髹漆器的主要造型 (9)二花瓣形造型的素髹漆器 (13)第三节宋代素髹漆器的色彩特征 (15)一黑髹漆器 (16)二朱髹漆器 (17)三紫髹漆器 (17)第二章宋代素髹漆器的社会成因 (19)第一节宋代的社会思潮与文化思想的影响 (19)一宋代社会文化思想的影响 (19)二宋代文人士大夫的影响 (21)第二节繁荣的社会经济对素髹漆器手工业的影响 (23)一宋代农业的发展 (23)二宋代商业的发展 (24)第三节宋代俭朴之风对素髹漆器的影响 (25)一宋代俭朴之风的影响 (25)二宋代薄葬之风的影响 (28)第三章宋代素髹漆器的艺术成因 (30)第一节宋代艺术总体色彩倾向与绘画艺术对素髹漆器的影响 (30)一宋代艺术总体色彩倾向的影响 (30)二宋代的绘画对素髹漆器的影响 (31)第二节其它种类的工艺美术品对素髹漆器的影响 (33)一宋代瓷器的影响 (33)二宋代玉器的影响 (35)结语 (38)附表 (39)参考文献 (40)致谢 (43)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奖和论文发表情况 (44)扬州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版权使用授权书 (45)中文摘要“素髹漆器”,顾名思义,是指不施繁饰、仅以一色漆为饰的漆器。
中国古代绘画简介(七):漆画–宋

中国古代绘画简介(七):漆画–宋五、宋代漆画宋代漆器使用已经相当普及,产地北方以定州著名,南方则有温州等地。
宋代漆器已从高档奢侈品逐渐走入日常生活,体现了漆工艺民用化的特点。
器物装饰一反唐代的丰满富丽,代之以清新淡雅的风格,以器身线条优美、色泽素雅为特色,呈现出一定的时代性,反映出理性的美,静态的美,含蓄的美。
图案纹样写实,多以园林、山水、人物、楼阁、花卉、鸟禽等为题材,具有工笔画的效果。
装饰图案还有表现人物题材的作品,具有很浓厚的风俗画意趣,反映出髹漆工艺与绘画相结合所形成的新的特色,如江苏武进南宋墓出土的戗金花卉人物纹连瓣式漆奁、戗金人物图长方形漆盒等,都是这类题材的代表性作品。
图案构图上,出现以开光形式表现主题画面的手法,多以人物楼阁为图案主题,衬以山水鸟兽,边缘饰折枝花卉等。
宋代漆器多为日用器皿,有金漆、犀皮、螺钿、雕漆等品种。
金漆是在漆器上装饰金粉,产生辉煌华丽的效果,有戗金和描金两种。
戗金是在器物的漆面上刻出花纹,上漆后再填上金粉,描金是用金粉在漆器上描绘花纹作为装饰。
宋代戗金漆器已取得较高成就。
江苏武进南宋墓出土的三件器物,均为戗金图案纹饰,细密均匀,灿烂成辉,是宋代戗金技法最高水平的代表作。
此外,宋代的识文描金技法也十分成熟。
识文是用漆灰堆出花纹,花纹与漆地同一颜色,有阳文和阴文花纹,花纹上描金称“识文描金”。
张应文《德秘藏》论雕刻条评:“宋人雕红漆器,宫中所用者多以金银为胎,妙在刀法圆熟,藏峰不露,用朱及鲜,漆极坚厚而无敲裂,所刻山水楼阁人物,皆俨若图画为佳绝耳。
”。
到了宋代,已有描金漆工艺出现,说明金的加工走过从“片”到“箔”再到“粉末”的路程,典型的出土物当属浙江瑞安慧光寺的“描金堆漆经函”。
斑纹漆器犀皮是宋代漆工艺的新创造,这种漆器表面光滑,花纹由不同色彩的漆层构成,如行云流水,或如松干上的鳞片,色彩灿丽,天然流动而又漫无规律,很是巧妙。
螺钿是镶嵌贝壳之类精细漆磨制的豪华漆器,制作费工。
浅谈宋代素色漆器的工艺之美

浅谈宋代素色漆器的工艺之美作者:刘玮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2年第12期摘要:宋代漆器的品种繁多,从工艺上可分为雕漆、金漆、犀皮、螺钿等。
多数漆器朴素无华,注重表现器物结构比例的韵律美,基本都是以造型取胜。
由此就出现了素色漆器,也称素髹漆器。
素髹漆器多为生活用品,以色漆为饰,但制作颇具考究。
或起棱分瓣,或简洁洗练,虽无纹饰之美,更显材质、造型之妙,与宋代其他工艺品异曲同工地契合了清秀典雅的时代风格,体现了宋代“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静穆之美。
关键词:宋代;素髹漆器;清秀典雅;造型奇特;工艺之美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5-0171-01在宋代漆器制造非常发达,不仅官府设有专门的生产机构,民间造作也很普遍。
尤其是在都市,漆器店铺广设。
因漆器是人生前使用、身后随葬漆器,留存较多为今日研究提供了便利。
宋代漆器的品种繁多,从工艺上可分为雕漆、金漆、犀皮、螺钿等。
其中以雕漆最为精美。
多数漆器朴素无华,注重表现器物结构比例的韵律美,基本都是以造型取胜,由此就出现了素色漆器,也称素髹漆器。
素髹漆器多为生活用品,以色漆为饰,但制作颇具考究,或起棱分瓣,或简洁洗练,虽无纹饰之美,更显材质造型之妙。
一、宋代素色漆器产生的社会背景宋代是中国传统思想观念的转折时期。
农业发展,坊市合一,行会组织的出现,带来了社会商业化程度的提高和都市的繁荣,时代与环境的变迁令宋人开始形成新的思想方法和处世态度,这都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和新审美观念的形成。
由于新的审美观念,使宋代的工艺品都具有典雅、平易近人的艺术风格。
无论陶瓷、漆器、金工、家具等,都以朴质的造型取胜,很少有繁缛的装饰,使人感到一种清淡的美。
二、宋代素色漆器的主要特点“尽管同域外文化相比,中国的特点在于典雅优美,但从中国自身文化来看,工艺美术典雅优美的典型却在两宋。
”宋代漆器具有強烈的时代风格,一反唐代装饰纹样的丰满富丽,而以清新淡雅的面貌出现,更以式样翻新、色泽朴素见长。
宋元明清时期的漆器制作技术

宋元明清时期的漆器制作技术漆器是中国传统工艺中的一项文化瑰宝,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殷商时代。
而在宋元明清时期,漆器制作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成为了当时文化艺术中的一大亮点。
在这段时间里,漆器不仅在审美价值上不断提升,其技术水平也不断创新和突破。
漆器的生产主要用的是漆树的乳液汁,取自漆树干的切口处。
这种乳液汁可以使木质品表面形成一层坚韧的保护层,同时还能起到一定的装饰作用。
漆器包括了漆雕、漆画、漆盘、漆盒、漆器等等,其中漆器属于最为常见的一种。
宋代,漆器制作技术逐渐成熟,特别是在金属雕刻、镶嵌、彩绘、雕刻、雕镂等方面上,有了一系列的创新。
在镶嵌工艺上,可以以金属作为镶嵌的材料,使得漆器的纹饰十分具有韵律感和动感。
在漆画上,可以用金色的亮光来装饰,使得漆器更加华丽大气。
在雕刻和雕镂方面,也开始采用几何线条和带状纹样作为基础,以此表现精细和优雅。
而元代时期,则是漆器制作技术的盛世。
在这段时间里,漆器工艺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在漆雕方面,大量采用了浮雕工艺和镂空工艺,形成了独特的元代漆雕风格。
在漆画方面,除了传统的彩绘外,还有黄金绘、砂金绘、铜屑绘等新的装饰工艺方式,使得漆器的色彩更加绚丽多彩,同时也具有更加独特的艺术魅力。
进入明代,漆器制作技术又有了新的发展。
在漆器材质上,出现了大量多彩变化和可变化的漆器,使得漆器不仅仅是单一的树脂或木质材料,而是有更加广泛的可选择材料和方式。
在漆器色彩上,出现了"黑漆"这颜色,这种颜色不仅耐用,而且与金属器皿料搭配使用,还能形成高贵典雅的古朴风格。
在漆盒制作上,明代的漆盒除了稍微增大尺寸外,还增加了许多装饰性的用处,由这个时期的名匠设计和制造的漆盒,不仅具有实用性,而且具有收藏价值和鉴赏价值。
到清代,漆器工艺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和进步。
在漆器结构上,采用了多组立柜的结构,使得漆器的构造更加复杂而有趣。
在漆器配饰上,出现了"皮火"这种材料的装饰手法,不仅增加了玩味性,而且更耐用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宋代漆器的特点及其审美特征
(一)宋代漆器的特点
宋代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密陀僧兑制生漆的基础上,发明了推光漆精制技术和器物的髹涂抛光技术。
这两个关键技术的创新,把漆的装饰功能推向了两极。
一方面把漆质的剔透晶莹发挥到了极致;另一方面也把漆的黑色运用到了炉火纯青的审美高度,促进了宋代素髹工艺和雕漆工艺的兴盛。
宋代漆器工艺以质朴的造型取胜,最能体现宋代时代特点的是一色漆器。
一色漆指的是器物通体髹一种颜色的漆器。
有的表里异色,或表里同色、底足异色,也归为一色漆。
由于一色漆器没有任何装饰和花纹,质朴无华,又称其为“光素漆”。
宋代的一色漆器以黑色为主,兼有红色、褐色、赭色和黄色等。
器形有饮食用具中的盘、碗、碟、盒、钵、罐、勺、盆、渣斗等,茶具中的盏托,梳妆用具中的奁、粉盒、梳子,文具中的笔筒、镇纸、画轴,家具中的几,还有瓶、棒、剑等。
花瓣形碗、盘以及各种造型的盒是这个时期的流行器形。
碗、盘大都与同时期的瓷器造型相同。
宋代漆器工艺最具特色的是胎骨用圈叠胎制作。
圈叠胎是用上好的木料裁剪成条,细长而规整,然后用热水回软,逐圈从小到大叠置而成,粘接,干燥后修去梯形的棱角,做出各种造型。
这种工艺是在战国时代出现的椿木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融合了木胎与夹紵胎工艺,是一种将木胎做好后外表裱以麻布并进行髹漆的制胎方法,具有比椿木胎更
优越的使用性能,多条薄木片的层层圈叠有利于克服木材的各向异性,也易于塑造出各类器型,而麻布、漆灰的裱衬作用则使得胎体更加轻薄,坚固耐用。
在全国各地宋墓出土的众多漆器上,都可以看到这种圈制工艺制胎新法的普遍应用。
湖北监利唐墓出土的圈胎漆器,是我国考古发现的时代最早的这类制品。
宋代的漆艺比较有代表性的还有描金堆漆、螺钿、戗金、雕漆等。
雕漆的兴起是宋代漆器发展的一个突出成就。
尽管文献记载唐代已有雕漆工艺,但确切的实物却至今未见。
目前,所见最早的雕漆实物是宋代的作品。
雕漆是在已做好的木胎上层层髹漆,待达到一定厚度时再按所需图案雕刻出花纹,具有层次分明、主题突出的浮雕效果。
因所雕漆色的不同,雕漆又分为剔红、剔黄、剔彩、剔绿、剔黑、剔犀等若干品种。
雕漆的出现虽然比较晚,但却后来居上,成为唐以后漆器的主要品种。
宋代雕漆目前只见剔黑、剔红和剔犀三种。
在宋代,还出现了器表连续髹两种色漆和推光髹漆工艺。
在唐代及其以前的漆器的表面除彩绘外,要么髹成红色(包括棕红、暗红等),要么髹成黑色(包括褐、棕褐等),在武汉市十里铺北宋墓出土的漆器文物,表面连续髹红、黑两种色漆,锃亮如镜,几乎看不到疵点,说明当时已采用从粗磨、细磨到沾水(或油)打磨等多道磨制工序,显示出高超的推光工艺水平。
在漆器生产方式上,宋代不仅官方专设机构管理漆器生产,而且民间漆器作坊日渐兴盛,遍及各地。
私营漆工坊与官营漆器制造作坊的赏
赐和调拨体系形成鲜明对照,成为驱动中国古代髹漆工艺向多样化方向持续发展的两个不可缺少的车轮之一。
北宋首都汴梁、南宋首都临安等地,都是漆器生产的集中之地,宋元时期的嘉兴、温州、江宁等地也是其著名产地。
当时的“浙漆”号称“天下第一”,其中温州漆器最负盛名,所产漆器远销到常州、武汉、淮安等地。
总的来说,宋代漆器的特点就是是器物造型富于变化,装饰技艺在唐代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其中戗金技法是宋代首创。
(2)审美特征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用漆的国家 , 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漆器是浙江余姚县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朱漆木碗和朱漆木圆筒, 距今已有7 以刃多年的历史。
从新石器时代起我国漆器已初具镶嵌和彩绘工艺, 到周代制漆业已发展成为一种新兴的手工业, 并且十分流行蚌泡镶嵌工艺。
春秋战国时期漆器生产工艺更加成熟, 装饰工艺也有镶嵌、描绘、描金银、彩绘、雕花、针刻、金银铜扣等, 漆器已经有取青铜器而代之的趋势。
在汉代有了专业分工极细的流水线作业生产方法, 适于大批生产, 并且堆漆工艺初露端倪, 锥画、金箔贴花、俄金和金银扣器工艺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
隋唐五代时期漆器向华丽的工艺装饰品方向发展。
宋代漆工艺呈现出大发展和普及的趋势 , 不仅官方设有漆器生产的专门管理机构 , 民间的作坊也很普遍 , 其产品作为商品在市场上广泛交易。
因此宋代漆器既有承袭前朝注重装饰的华美工艺品, 也有
质朴大方、注重实用性的日用素器。
整体来说, 宋代漆器工艺精良, 色彩大方 , 朴素无华 , 以造型取胜。
元代的雕漆艺术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雕漆名家辈出, 最著名的是张成、杨茂、彭君宝三人。
明清两代的漆器技艺已达炉火纯青的地步, 雕漆、漆画、金漆、雕坟、俄金、螺锢和百宝镶嵌等工艺达到了尽善尽美的程度。
只是这时的产品注重装饰性表现 , 尤其到了后期甚至呈现出矫揉造作、豪华奢侈的气质 , 深受皇家宫廷审美趣味的影响。
由以上介绍可以看出 , 宋代之前的漆器大多讲究彩绘镶嵌雕饰, 极尽华美; 到宋代风格一转, 以色彩大方、朴素无华、讲究形制、线形、比例的一色素器为主 ; 宋代之后的元、明、清各代 , 又恢复了追求装饰的趋向。
这样的风格演变形成了漆器艺术“繁一简一繁”的发展过程。
宋代漆器出现以简取胜的情况, 自有各方面的原因。
在宋代的社会背景下发展着的宋代漆器 , 自然与以前有明显差异。
以前漆器艺术中那些楚国的狂想、汉代的浪漫和唐代的激情被一种优美而理智、自然而深邃的意趣所取代。
宋代前后的漆器, 虽然各个时期的风格也不尽相同 , 但大多十分华丽 , 唯独宋代以大量一色漆器取胜 , 这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宋代的瓷器。
在理学和宋人“平淡”的审美理念的指导下 , 在瓷器造型的影响下 , 漆器去掉了过多的装饰, 只以准确匀称的造型、典雅舒适的比例、光洁润泽的表面产生极度的含蓄美感。
宋代漆器的审美特征也体现了国人对玉的钟爱。
占人常用玉来
表示人的品德, 《诗经》中有“言念君子, 温其如玉”的诗句, 玉的光润正象征了温文尔雅的君子之风、而玉器是昂贵的, 只能给贵族人家作为装饰和摆设。
漆和釉的光泽都比较接近于玉, 从光泽度上说漆器不如瓷器 , 但从温觉来说冰凉的瓷器不如漆器。
在日常生活中大量地使用漆器和瓷器 , 可能也是国人对玉器的钟爱的一种表现。
只不过漆器直到宋代才把过多的修饰去掉 , 只凭凝练的造型和光润的表面材质美来表现美感。
这样的器形其实最能使人欣赏漆器的如玉般的表面光泽宋代漆器和瓷器的典雅造型 , 最生动地映照出中国人含蓄的审美意识和平淡的审美理想 , 而且它直接为同种风格的明式家具的发展莫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