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数学活动 折纸做60°,30°,15°的角
数学活动 折纸做60°、30°、15°的角

数学活动折纸做60°、30°、15°的角
武穴市实验中学余勇
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流程安排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一节数学活动课,其主要内容是折纸做60°、30°、15°的角。
为了体现数学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要求,真正体现数学活动课的特点,通过设计五个课堂活动序列,让学生经历折叠、观察、猜想、测量、推理、交流、反思等理性思维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发展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知能力。
在教学形式上,采用了学生动手操作和几何论证相结合的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既关注学生折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折叠的过程。
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学习过程更直观、生动和形象。
本节课活动2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通过学生折叠、观察的“做数学”过程,采用教师启发引导、学生交流的方式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一方面使课堂“活”起来,另一方面也使课堂真正“动”起来。
第18章数学活动:折纸做60°、30°、15°的角

第十八章数学活动:折纸做60°,30°,15°的角教材分析:本课之前,学生已通过折角平分线、折平行线、折纸研究轴对称等活动获得了较为丰富的折纸经验,为本节课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折出特殊度数的角。
折纸不仅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一种游戏,折纸中还蕴含着许多数学知识,它还是开发学生智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本节活动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学情分析:学生已学习了平移、旋转、轴对称等基本图形变换,角平分线、平行与垂直、三角形的全等、四边形等知识,教材选取学生熟知的、生活化的折纸游戏作为研究和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倍感亲切,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折叠,加深对轴对称、全等图形性质的认识;探索并能折出60°,30°,15°的角;初步体会研究几何问题的方法.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折出60°,30°,15°角的折纸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抽象、动手的能力,领悟数学活动是个充满着探索与创造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折纸活动,让学生体会生活与数学是紧密联系的,感受数学中的美;在探索过程中养成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习惯,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教学重点:通过探究折60°,30°,15°的角,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推理能力.教学难点:折出60°,30°,15°角的方法的探究和证明.教学准备:教师:课件;矩形纸片学生:矩形纸片;折纸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导语:同学们,你们玩过折纸吗?都会折什么?在折纸的过程中,蕴含着许多数学知识,例如图形的全等、轴对称。
这节课,我们一起折60°,30°,15°的角.师生活动:学生欣赏折纸,教师引导.折纸是一门艺术形式,动物、花、船和人等都是折纸的创作题材,在折的过程中要用到很多的数学知识,比如:轴对称、全等、特殊的角度等等,这就需要我们通过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如何通过折纸,折出特殊的角度.设计意图: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例,点出课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2.提出问题,深度思考:问题1:在一张矩形纸片上,你怎么折出一个正方形?师生活动:学生在小组内动手折,教师指导,及时调整.追问:正方形的对角线与每一边的夹角是多少度?师生活动:学生观察所折图形,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口述理论依据.设计意图:从学生最熟悉的正方形为知识生长点,折出本节课第一个特殊角.问题2:用一张矩形纸片你还能折出哪些度数的角?师生活动:通过折叠,师生共同归纳对折可以平分一个角,可以把一个角平均分成2n份,还可以利用角的和差得出相关度数的角.设计意图:从简单的折纸游戏出发,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经过学生的互相补充得出22.5°,67.5°,112.5°等度数的角,由此引导学生发现上面的结论.此过程也让学生感受折纸可以得到角的和差倍分关系.问题3:动手试试,你能否折出30°的角呢?怎样折?师生活动:学生动手尝试,最终会把矩形纸片的90°角折叠的接近三等分.设计意图:这个问题的提出是为了增强学生对新旧知识的联系,突出所学知识的整体性、联系性,是螺旋上升的关系.3.动手操作,实验探究:追问:你能精确的折出30°的角吗?师生活动:学生动手尝试.设计意图:问题层层深入,学生在折叠过程中出现困难,为以下问题做铺垫.问题4:我们学过哪些和30°角有关的知识?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折一个直角三角形,使斜边是直角边的2倍,问题就可以解决,怎样得到满足条件的三角形呢?为突破重难点,教师做以下铺垫:(1)矩形对折,寻找边长的二倍关系(2)FAB FEM NQ PBE=2ME学生探究如何折出满足条件的线段.(小组交流,展示图片)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轴对称变换的性质,为学生更加容易的去构造存在30°角的直角三角形打基础,分散难点.视学生情况,第二种折法也可由教师折叠后与学生分享。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8章数学活动:折纸做60°,30°,15°的角(教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核心内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如何通过折纸制作60°, 30°, 15°的角,并理解这些角度的特点和相互关系。
-举例解释:
-制作60°角:利用正三角形的性质,通过折纸步骤准确地制作出60°角。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如何通过折纸制作60°, 30°, 15°角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角度的平分原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角度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利用这些角度制作特定图形。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折纸实验操作,演示如何制作60°, 30°, 15°的角。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角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如何通过折纸制作60°,30°,15°的角的基本方法、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角度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数学活动1折纸做60°,30°,15°的角

课题:折纸做60°、30°、15°的角(活动课)一.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一节数学活动课,活动课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参与下,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自己动手,动脑进行实践的过程。
折纸作为学生比较喜欢的数学活动,具有较高的教学价值。
本课之前,学生已通过折角平分线、折纸研究轴对称等活动获得了较为丰富的折纸经验,为本节课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折出特殊度数的角,目的是让学生在活动中丰富自己的空间观念,进一步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折出60°,30°,15° 的角.过程与方法:通过折叠,建立空间观念,让学生经历折叠、观察、猜想、论证、交流、反思等过程,发展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知能力,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进一步提升数学活动经验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折纸活动中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三. 教学重难点:重点:60°、30°、15°角的折叠方法.难点:从折叠过程中发现结论,理解折痕所形成的边角关系,探索折叠的方法.四: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观看视频,师:你发现视频中折纸折出了多少度?生:90°, 45°……(二)动手折一折问题1.用一张矩形纸片,你能折出哪些度数的角?生:90°, 45° ,22.5 ……师:对折可以平分一个角师:还有吗?生:67.5 ° ,112.5 ° ……师:形成结论:对折可以平分一个角,还可以把一个角分成2n等份,同时通过角的和差得到相关的度数.问题2.动手试一试,用一张矩形纸片,你能否折出30°的角呢?学生小组活动(三)动手操作实验探究师:哪位同学上台展示你是怎么折叠的?生:三等分追问你折出30°的角准确吗?动手用量角器量一量生1:30.5 °生2:29 °师:说明我们折出的角不准确问题2你能找出不准确的原因吗?生:折叠后点A的位置问题3根据上面的思考,动手折一折,准确找出折叠后点A位置?教师参与交流讨论,指导,学生分小组动手操作,讨论交流讨论结束后,学生上台展示折叠方法并说明理由师:1.通过折纸可以猜想得到/ ABM / MBN / NBC分别是 ______________ 生:30° 师:猜想/ ABIM Z MBN / NBC度数的方法生:再一次折纸三个角重合,用量角器测量,用30°三角板验证(四)验证猜想问题4你能证明你的猜想吗?学生上台演板,书写证明过程追问 你还有其他证明方法吗?(课后作业)(五)发散思维教师参与交流讨论,指导,学生分小组动手操作,讨论交流讨论结束后,学生上台展示折叠方法并说明理由DNFQC(六)变式练习学以致用问题6看一看,找一找:在图中,你能找出所有的 30°角吗?60°的角呢?还 有其它度数的角吗?学生展示:A M E P B生1:……生2:……问题7怎样折出15°的角呢?生:把30°的角对折(练习)如图,将正方形对折后展开(图④是连续两次对折后展开)再按图示方法折叠,能够得到一个直角三角形,且它的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这样的图形有()个七、课堂小结1.这节课你用矩形纸片折出了哪些特殊的角?2.在探索过程和证明的过程中,用了哪些知识?3.在折纸活动中,你有哪些感悟?八、作业布置1、完成活动一其它的证明过程(至少两种以上)2、自学活动二:折黄金矩形。
《折纸做60°30°15°的角》说课稿

《折纸做60°、30°、15°的角》说课稿今天,我交流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下册64面《折纸做60°、30°、15°的角》,它是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的章末活动课。
一、教材分析本课之前,学生已通过折角平分线、折平行线、折纸研究轴对称等活动获得了较为丰富的折纸经验,为本节课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折出特殊度数的角。
折纸不仅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一种游戏,折纸中还蕴含着许多数学知识,它还是开发学生智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本节活动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学习了平移、旋转、轴对称等基本图形变换,角平分线、平行与垂直、三角形的全等、四边形等知识,教材选取学生熟知的、生活化的折纸游戏作为研究和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倍感亲切,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根据上述分析,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在折纸活动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轴对称性质的理解。
2、能折出60°、30°、15°等特殊度数的角。
过程与方法:探索折60°、30°、15°的角,经历折叠、观察、猜想、论证、交流等过程,发展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合作意识。
情感与态度:在折纸活动中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四、重点难点因为本节课是折纸活动,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折纸做特殊角,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在动手过程中培养学生思考探究的习惯,养成合作交流意识。
难点是尽可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尝试与思考折出特殊度数的角。
五、教法学法1、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动手为主线的原则,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尽量做到扶放适度,学生自主探索,教师适当指导。
18.4数学活动-折纸做60°-30°-15°的角 5

在矩形中寻找线段间的2倍关系
A
D
E
F
B
C
AB=2AE=2BE
DC=2DF=2CF
三、动手操作 合作探究
利用上面得出的边长关系如何折出斜边等于直角边2倍 的直角三角形?
A
D
E
O(A) F
R
D
A
R
D
O(A)
F
E
O F
B
C
B
C
B
C
四、大胆猜想 理论验证
证你明能:说连出接以A上O 操作的依据吗?
∵四边形AEFD与四边形BEFC关于EF对称
五、集思广益 方法共享
A
D
M
N
E
F
P
Q
B
C
BE=2ME
五、集思广益 方法共享
A
D
A
D
A
D
M
O(B)
N
O(B) M
N
O M
N
E
F
E
F
E
F
P
Q
Q
P
Q
B
C
C
B
R
R
C
六、学以致用 举一反三
你能找出图中所有30°和60°的角吗?
A
R
D
EH
O
F
B
C
A
D
O
M
N
E
F
P
Q
B
C
R
六、学以致用 举一反三
用矩形卡片如何剪出等边三角形?
A
R
D
A
O
M
O
E
F
E
D
数学活动折纸做60°、30°、15°的角

(六)、畅谈感悟,反思成长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 学到了什么?
课后思考:如何通过折纸,利用折纸把任
意一个角三等分
加油!!!
BE=EO=2ME
(四)、引发猜想,理论验证
已知:将矩形ABCD沿EF对折,折叠AB 使点A落在折痕EF上。求证 ∠EOB=30° A D 证明:∵E是AB的中点 E F O ∴AB=2BE 又∵AB=OB B C ∴OB=2BE E 又∵点A、B关于直线 EF对称 ∴∠AEF=∠BEF=90° ∴在Rt△BEO中,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2、教学目标
3、重点难点
二、教法学法
1、教法:活动——探究 2、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二)、提出问题,深度思考
在一张矩形的纸片上,你怎么折出 一个45°的角? 用一张矩形纸片你还能折出哪些度 数的角?
(二)、提出问题,深度思考
(五)、变式练习,学以致用
用矩形卡片能否折出等边三角形?
A
E B
M O
D
F C
N
(五)、变式练习,学以致用
怎样折出的等边三角形才是最大的? A E B
O
D F C
(2012山东淄博)如图,将正方形对折后 展开(图④是连续两次对折后再展开), 再按图示方法折叠,能够得到一个直角三 角形,且它的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 半.这样的图形有【 】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那么30°的角,能否用折纸的方法 折出呢?怎样折?
(三)、动手操作,实验探究
A E
D F
AB=2BE
C
(三)、动手操作,实验探究
A
人教版初二数学下册数学活动折纸做60°、30°、15°的角

动手操作 体验折纸
(2)要使得△ABF是等边三角形,还要使
AF=BF,那么点F应落在什么地方?由
此你知道如何折出等边△ABF吗?
动手操作 体验折纸
认真思考 展现自我
你能用画图工具画出这个图形吗?并证明 △ABF是等边三角形.
学以致用 试试身手
老师有一张矩形硬纸板,想利用它剪一个 尽可能大的等边三角形纸片做教具,请同 学们帮忙想想办法.
A
E
D
F
M
N
BGCFra bibliotek认真思考 突破自我
如图,将矩形ABCD对折两次,则BM=2ME, 能否将ME与BM折到同一个三角形中?
No Image
认真思考 突破自我
在上面的折纸过程中,我们折出了600和 300的角,150的角又如何折出呢?
理一理 小结反思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利用折纸可以做什么? 2.在推理论证的过程中,我们用到了哪些以前学
欣赏图片 了解折纸
欣赏图片 了解折纸
欣赏图片 了解折纸
欣赏图片 了解折纸
欣赏图片 了解折纸
欣赏图片 了解折纸
动手操作 体验折纸
探究 :在一张矩形纸片上,你怎么折出 一个60°的角?
思路:折等边三角形或一直角边是斜边的一 半的直角三角形就可得600,300的角.
(1)你还记得如何折等腰三角形吗?
过的知识?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课外探究 巩固提高
1.你还能想出其它的方法折出60°、 30°、15° 的角吗?
2.已知正方形纸片ABCD,折叠出一个 三个角分别是45°、60°、75°的 三角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勤学 诚实 育人 报国
三、动手操作 实验探究
在矩形中寻找线段间的2倍关系
A D F C
E B
AB=2AE=2BE
DC=2DF=2CF
勤学 诚实 育人 报国
勤学 诚实 育人 报国
六、畅谈感悟 反思成长
问题12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勤学 诚实 育人 报国
七、布置作业 拓展延伸
A
1、尝试折叠并写出证明过程.
D O N F制作一副三角尺.
D
F C
E
Q
C
H
勤学 诚实 育人 报国
五、变式练习 学以致用
问题11 (1)如图,将正方形对折后展开(图④是连续两次对折 后展开),再按图示方法折叠,能够得到一个直角三角形, 且它的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这样的图形有( )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勤学 诚实 育人 报国
怎样折60°的角呢?
勤学 诚实 育人 报国
五、变式练习 学以致用
问题9 在图中找出所有30°和60°的角?
A
R
D
A M O
D N F Q R C
E
H
O
F
E P
B
C
B
勤学 诚实 育人 报国
五、变式练习 学以致用
问题10 用矩形卡片如何剪出等边三角形? 怎样剪出的等边三角形面积才是最大的?
A R O D F C A M E P B B R O D N F E B A R O
45°
对折可以平分一个角,还可以把一个角分成 2n 等份, 同时通过角的和差得到相关的度数.
勤学 诚实 育人 报国
二、提出问题 深度思考
问题3 动手试试,你能否折出30°的角呢?
勤学 诚实 育人 报国
三、动手操作 实验探究
追问 你能精确的折出30°的角吗? 问题4 我们学过哪些和30°角有关的知识?
B
勤学 诚实 育人 报国
问题7 还有其它的折法吗?
勤学 诚实 育人 报国
A M
E P B
D
N
F Q C
BE=2ME
勤学 诚实 育人 报国
A M E P B
D N F Q C
A
D O(B) N F Q R
A M E P B R O
D
N F Q C
M
E
C
勤学 诚实 育人 报国
问题8 怎样折15°的角呢?
五、变式练习 学以致用
(2)将矩形纸片ABCD沿过点B的直线折叠,使点A落在BC边上的 点F处,折痕为BE(如图①);再沿过点E的直线折叠,使点D 落在BE上的点H处,折痕为EG(如图②);再展平纸片(如图 ③).求图③中∠1 的大小.
A
E
D
A H
E
D
A
E
1
D
B
F
图①
C
B
F
图②
C G
B
图③
C F G
勤学 诚实 育人 报国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下册
第十八章 平行四边形
数学活动 折纸做60°,30°,15°的角
勤学 诚实 育人 报国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勤学 诚实 育人 报国
勤学 诚实 育人 报国
二、提出问题 深度思考
问题1 在一张矩形纸片上,怎样折出一个正方形?
追问 正方形的对角线与每一边的夹角是多少度? 问题2 用矩形纸片还能折出哪些度数的角?
三、动手操作 实验探究
问题5 利用上面得出的边长关系如何折出斜边等于直角边2倍的 直角三角形?
A D F C R O(A) R O
D
F C
A
D
F C
E B
E B
B
勤学 诚实 育人 报国
四、引发猜想 理论验证
A R O
1 23 4
D F C
问题6 你能说出以上操作的依据吗?
E
证明:对折矩形ABCD ∴ AB=2BE,∠1=90° ∵ 以BR为折痕折叠,使点A落在EF上 ∴ AB=BO, ∠2=∠3 ∴ BO=2BE 又∵ ∠1=90° ∴ ∠4=30° ∵ ∠ABO=90°- ∠4=60° ∴∠2=∠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