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册7 条形统计图第1课时 条形统计图(1)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第1课时 条形统计图(1) 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第1课时条形统计图(1)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
2. 培养学生运用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单元第1课时:条形统计图(1)。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能够运用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
难点: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灵活运用条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1)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引导学生观察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明确条形统计图的定义。
(2)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分步骤讲解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制作条形统计图。
(3)条形统计图的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学会运用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条形统计图的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的理解和应用。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条形统计图的知识。
2.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寻找身边的条形统计图,分析其特点和作用。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基本知识和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制作条形统计图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核心技能。
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收集数据:首先要明确需要统计的对象,然后通过调查、观察等方式收集相关数据。
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要注意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避免因为数据的不准确导致统计结果的偏差。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第7单元条形统计图第1课时条形统计图(17张PPT)

雷阵雨 天气
(教材P95)
统计一下本班同学诞生的月份。
把上面的数据在下面用条形图表示出来。
(1)参加统计的同学一共有( )人。 (2)有诞生人数相同的月份吗?是哪几个月? (3)( )月诞生的人数最多,( )月出 生的人数最少。
课堂练习
(教材P100 T1)
1.调查班里同学的睡眠时间。 小学生的睡眠
交通工具
(1)最喜欢( )的人数最多,最喜欢( )
的人数最少。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3.下面是四(1)班六个小组的同学速算比赛中得 满分同学的数量统计表。请你根据下表完成统计图。
小组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人数 2 6 3
4
53
6
5பைடு நூலகம்
2
34
3
6
5
2
34
3
哪个小组得满分的同学最多?哪个小组得满分的 同学最少?
还可以用条 形图来表示。
他们把数据都表示清楚了吗?下面 这两种方法,哪种表示更清楚?
统计表和条形图 各有什么特点?
统计表和条形图都能清楚地看出数据的多少;但是条 形图能直观地表示各种数据的大小,便于比较。
天数 天数最多
99
9
8
7
天6
6
数5
5
4
3
2
1
0 晴阴多 阵
云雨
天气情况
从条形图中,你还 能得到哪些信息?
答:二组得满分的同学最多,一组得满分的 同学最少。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
人数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0
10小时 及以上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7单元第1课时 条形统计图(1)》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第1 课时条形统计图(1)教材第94~95 页的内容。
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会用1 格表示1 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2.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体会到“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多少”这一特征;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点和优势。
重点:能用不同的统计方法表示数据,并根据统计数据制作条形统计图。
难点:对条形统计图的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和预测。
课件、坐标纸。
课件出示教材第94 页例1 主题图。
师:这是北京市2012 年8 月的天气情况,这个月的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怎样能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学生自己思考并反馈,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逐一评价。
生1:统计表。
我们可以把统计得到的数据填入统计表中以备查找。
引导学生完成统计表中数据的填写。
师:说一说,从这张表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用统计表表示数据有什么好处?生2:用条形统计图表示统计结果。
师: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点与不足?1.课件出示教材第94 页条形统计图。
师:我们不光可以把数据填入统计表中,还可以把结果画到统计图中。
(1)观察统计图有什么特点——介绍横轴、纵轴、单位数量、单位、直条。
(2)教师边讲解边演示:根据晴天的数量如何在图中涂上颜色表示出来。
再让学生接着把阴、多云、阵雨、雷阵雨的天数也在图中涂上颜色表示出来。
(3)展示学生的作品,师生共同评价。
小结,揭示课题——条形统计图。
2.比较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师:统计图和统计表有什么相同点、不同点?(开放性问题。
) 学生同桌议一议,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师生小结:用统计图的方法来记录统计数据更直观、更便于比较。
教材第95 页“做一做”。
(1)以小组为单位,统计本班同学出生的月份,完成条形统计图,并指派小组代表汇报信息。
(2)你能根据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吗?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本节课的内容是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
首先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并在小组内制作出自己设计的例1 主题图的统计图,代表展示以后介绍条形统计图的制作,在教学条形统计图时,重点让学生认识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什么,为学生今后认识横向条形统计图做准备。
人教版数学2 电子教案 四年级上册第7单元 第1课时 条形统计图 (优秀) 教案

第7单元条形统计图
第1课时条形统计图(1)
【教学内容】:教材第94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和统计表,并能
3.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初步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
难点:
【教学过程】:
出示例1
这是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从图上你能知道哪些信息?(学
同学们知道的信息真多呀!能不能把这些天气情况进行归类,把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清楚地表示出来呢?小组内互相议一议,交流自己的方法,小组代表汇报并展示自己的方法,教师将两种主要的方法展示在一起,并提问:同学们有的用统计表表示,有的画○表示每种天气
各有多少天,这两种方法把数据都表示清楚了吗?(统计表把数据都表示清楚了;画○的有的要数数才知道是多少,但是能看出哪种天数
教师:还有一种方法表示每
课件出示例1
1.向学生说明这就是条形统计图,用涂了颜色的竖条来表示每种天气
2.
3.
4.
(1
(2
5.
条形统计图左边竖线上标出的数据表示的是天数(1格表示1天),下边横线上标出的是几种天气。
每种天气所对的涂色的竖条占了几格就表示几天,也可以看相对的涂色竖条最上面对着左边的数字几就是几天,从条形统计图上不但能看出具体的数据,还能看出谁多谁少。
1.教材第95
教师出示本班学生出生月份的记录表,先统计各月份出生的人数,然
2.教材“练习十九”第1、2
教师先引导学生调查,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完成统计图,小组汇报后集体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新的收获吗?。
7.条形统计图 知识梳理 (课件)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读
第 2 课时 条形统计图(2)———1 格代表 2 个单位
考
对点典例剖析
点
清 单
典例 如图是四(1)班同学最喜欢喝的饮品情况统计
解 图。最喜欢喝牛奶的有(
)人。
读
[答案]12
第 3 课时 条形统计图(3)———1 格代表多个单位
考 ■考点 认识 1 格代表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点 清
1. 在数量较大时,可选择 1 格代表 5 个单位或更多
考 [解题思路]卖出去的书的数量都是 500 的倍数,所以 点 清 1 格代表 500 本书比较合适。 单 解 读
[答案]500
整理和复习
考点
内容梳理
1. 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据的
多少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并且把这些直条按照一
认识条 定的顺序排列起来,这就是条形统计图。
形统计 2. 从条形统计图中能清楚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第 2 课时 条形统计图(2)———1 格代表 2 个单位
考 ■考点 认识 1 格代表 2 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点 清
当题目中给出的数据比较多(一般在 10~30 左右)
单 解
且数据中双数比较多时,就用
1
格代表
2
个单位来制
读 作条形统计图,这样条形统计图就缩小了,制作也方便。
第 2 课时 条形统计图(2)———1 格代表 2 个单位
单 解
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这样更加清晰准确。
读
2. 绘制条形统计图时,从 1 格代表多个单位的条形
统计图中进行数据分析时,要时刻谨记该数据到底是多少,
既要数格数,又要与左侧(或下方)的数据相对应。
第 3 课时 条形统计图(3)———1 格代表多个单位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条形统计图(一)》教学课件(共14张PPT)

对照这两种表示方法,你发 现了什么?
晴 阴 多云 阵雨 雷阵雨
条形统计图补偿了象形统计图 的缺点,操作方便,能更清楚 更直观的表示数据的大小。
统计一下本班同学的诞生月份
诞生月份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一模一样的。
我发现在读取象形统计图信 息的过程中,我需要去数圆 圈的数量,才能知道每一列 有多少。
画条形统计图
天数
直条
9
8
纵
7 6
轴
5 4
3
2
1
0
晴 阴 多云 阵雨 雷阵雨
横轴
晴 阴 多云 阵雨 雷阵雨 96 9 5 2
天气
条形统计图是由横轴、纵轴、直条等组成的。
对照这两种表示方法,你发现 了什么?
2
统计表的优点: 在统计表中数据由由数字组成, 能清楚的看到数据的多少。 统计表的缺点:
对照信息时,需要通过计算才 能看出结果。
用象形统计图来表示
晴 阴 多云 阵雨 雷阵雨
晴 阴 多云 阵雨 雷阵雨 96 9 5 2
象形统计图中一个○代表一 种天气。
象形统计图有哪些不方便 的地方?
晴 阴 多云 阵雨 雷阵雨
1.条形统计图(一)
这是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 数一数每种天气各有几天?
晴 阴 多云 阵雨 雷阵雨 96 9 5 2
用统计表表示。
晴 阴 多云 阵雨 雷阵雨 96 9 5 2
天气 晴 阴 多云 阵雨 雷阵雨
天数 9
695
2
统计表的优缺点
天气 晴 阴 多云 阵雨 雷阵雨
天数 9 6 9
人教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第1课时例1》教案

人教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第1课时例1》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第1课时例1》主要介绍条形统计图的概念、特点以及如何通过条形统计图来获取信息。
本节课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感受条形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
教材以生活中的数据为载体,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条形统计图的价值,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方法,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
但是,对于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以及如何通过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条形统计图的优势,提高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概念,认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2.培养学生运用条形统计图获取、整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条形统计图的概念、特点以及如何通过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
2.难点:如何让学生体会条形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条形统计图的价值。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条形统计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生活中的数据,如学校各年级学生人数、各种水果的销售情况等。
2.准备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材料,如纸张、彩笔等。
3.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数据,如学校各年级学生人数,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快速、清晰地了解这些数据?引出条形统计图的概念。
2.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张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1.图中有什么信息?2.图是如何展示这些信息的?3.如何通过这张图获取更多信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出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1课时 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教案)

第1课时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教案)教学内容教材P94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表示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能根据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能读懂用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理解条形统计图中所反映的信息,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
(出示课件)(1)()色的花最多,()色的花最少。
(2)红花比蓝花多()盆。
二、探究新知探究点认识条形统计图师:同学们都爱听天气预报吗?谁能说说都有哪些天气?(学生举手回答)在天气预报中也蕴藏着数学问题,这节课咱们将一起来探讨一下天气预报中的数学问题。
(课件出示例1)师:这是A市2021年8月的天气情况,这个月的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怎样能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用统计的知识来解决这样的问题。
下面是A市2021年8月的天气情况。
(一)认识条形统计图师:观察A市2021年8月的天气情况表。
你能得到什么信息?生:这个月一共有5种天气。
(若学生说不出教师引导)师: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想知道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可以用什么方法统计出来?(统计表、象形图)请同学们用喜欢的方式统计出每种天气的天数。
(老师提示一下可以小组分工去数每种天气,组长负责记录)班内交流画法。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统计的,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预设1:统计表。
我们可以把收集到的数据填入统计表中以便查找。
(出示课件)天气情况晴阴多云阵雨雷阵雨天数9 6 9 5 2生:我是用统计表的方法统计出来的,晴天有9天,阴天有6天,多云有9天,阵雨有5天,雷阵雨有2天。
预设2:画象形图表示统计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54158543442893744576892562学校:观音市阳沅镇普贤学校*教师:黑白双雄*班级:白云伍班*7条形统计图本单元集中教学条形统计图,认识1格表示1个单位或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使学生会用条形统计图来描述数据,能根据统计图回答提出的简单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科书的例题在选材上都注意了结合生活现实,一是学习生活的现实,二是日常生活的现实;在呈现方式上都采用了表、图结合,统计表提供统计数据,统计图体现其直观优势;在引导学生学习方式上,都通过对话框的形式,引导学生经历为什么要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量,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以及如何制作条形统计图,怎样用1格表示1个单位,为什么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怎样确定1格表示多少个单位等。
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单式条形统计图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知识的基础。
此外,本单元中蕴含的统计思想方法以及学生通过学习建立起的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也对今后的学习起到重要作用。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初步经历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文字、图画、简单的统计表等)呈现分类计数的结果;能够根据统计表及象形统计图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初步经历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并初步建立统计观念。
本单元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很难。
由于本单元例题和习题的设计信息量大、丰富而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因此不能让学生局限于回答教科书中提出的几个问题,而是要让学生发挥观察力和想象力,注意引导学生根据统计图发现更多的信息,进而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1.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经历统计过程。
教学时,应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和应用意识而展开。
教师要努力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使学生有机会从这些情境中发现并主动提出一些需要借助数据来回答的问题,通过数据的收集、整理、展示和分析,获得自己想要了解的信息或使问题得到合乎情理的解释。
2.注意体现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时,应从两个方面来体现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一是与统计表、象形图的对比;二是不同条形图之间的对比。
例如,教学教科书P94例1时,通过与统计表、象形图的对比,让学生认识到条形图可以直观清楚地看出各类数据的多少。
又如,在条形统计图中1格是表示1个单位还是2个、5个、10个甚至更多单位,需要根据收集数据的具体大小而定。
再如,采用纵向条形图还是横向条形图需要根据实际问题的具体要求来决定,有时是为了版面安排的需要,有时是为了更准确地描述数据。
这样,结合具体实例,让学生在对比中加深对条形统计图特点的认识,学会灵活运用统计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鼓励学生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有用信息。
统计的核心是数据分析,教学中应鼓励学生从数据中提取尽可能多的有效信息。
学生对数据的读取可分为三个层次:①数据本身的读取,包括用能够得到的信息来回答具体的问题,这些问题图表中有明显的答案;②数据之间的读取,包括找到图表中数据的关系,例如通过比较(比较好、最好、最高、最小等)和对数据进行操作(加、减、乘、除)等;③超越数据本身的读取,包括通过数据来进行推断、预测、推理,并回答具体的问题。
教学时,应结合条形统计图呈现数据的特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取有用信息,逐步提高学生从统计图中获取数据信息的能力。
第1课时条形统计图(1)▶教学内容教科书P94例1,完成教科书P95“做一做”,P100“练习十九”第1、2题。
▶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单式条形统计图,知道条形统计图具有能清楚直观地表示数量的多少这一特点,初步感受到条形统计图的优点。
2.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分类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1格表示1个单位的单式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3.能从单式条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把握一组数据的整体趋势,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的能力。
感受条形统计图在解决生活中问题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统计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经历用1格表示1个单位的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形成过程,了解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征和表示数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认识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征和优势,从统计图中把握一组数据的整体趋势。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课件出示教科书P94例1的情境图。
师:这是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这个月的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怎样能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学情预设】学生学习过统计表,能想到可以把这些数据先进行整理,再制成统计表。
2.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用统计的知识解决这样的问题。
[板书课题:条形统计图(1)]【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了北京市2012年8月天气情况的教学情境,以统计各种天气的天数为问题导向,激发学生探究和学习的兴趣,引发统计的需要。
二、经历过程,自主探索1.收集整理数据。
引导学生观察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表。
师:你从这个表中看到了什么信息?【学情预设】学生会发现这个月有晴、阴、多云、阵雨、雷阵雨五种天气情况。
【教学提示】提醒学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整理,可以一行一行地观察,也可以一列一列地观察,避免重复或遗漏。
整理好各种天气的天数后再加一加,看看总天数是不是正确的。
师:每种天气各有几天呢?你能整理一下吗?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用到画“正”字的方法来整理,也可能会边数天数边用不同的记号记录来进行整理。
师:谁能说说各种天气各有多少天?汇报后得出:晴9天,阴6天,多云9天,阵雨5天,雷阵雨2天。
2.统计描述数据。
师:你能把我们刚刚收集到的数据清楚地表示出来吗?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来,再和同桌交流,最后全班汇报。
预设1:统计表。
我们可以把收集到的数据填入统计表中以便查找。
3.对比分析统计方法。
师:我们现在有了三种不同的统计方法,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些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能清楚地表示出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指名交流。
【学情预设】学生们通过对比分析交流,能发现:这些统计方法都能表示出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但是统计表没有条形统计图直观形象,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会更容易看出各种天气天数的多少,便于比较。
画象形图虽然也能直观感受天数的多少,但画起来比较麻烦,不如条形统计图来得快。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经历数据的整理过程从而总结出三种不同的统计方法,再通过三种方法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到条形统计图统计的优势。
4.认识条形统计图。
师:像这样用直条来表示数量多少的统计图,你能给它起一个形象的名字吗?(条形统计图)师:仔细观察这幅条形统计图,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学生边回答教师边介绍横轴、纵轴、单位数量、单位、直条。
其中横轴表示天气情况(统计项目),纵轴表示各种天气情况的天数(数量)。
师:从这幅条形统计图中,你还能读到哪些信息?【学情预设】学生会发现因为晴天和多云的直条一样都最高,所以晴天和多云的天数最多;雷阵雨的直条最矮,所以雷阵雨的天数最少。
师:看来条形统计图能直观、形象地表示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教师适时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对条形统计图结构的认识和从图中获取信息,一方面促进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特点的进一步把握,提高学生恰当选择统计方法表述数据的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教学提示】尊重学生个体的选择,如允许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述统计结果,进行有个性的探究活动。
如果没有学生使用条形统计图,教师直接在课件上展示出来。
【教学提示】重点介绍“单位数量”。
告诉学生:因为这里的数据都不是很大,所以每1格代表的都是1天。
三、巩固练习,应用提高1.课件展示教科书P95“做一做”。
师:要统计我们班同学出生的月份,可以用什么办法来统计?【学情预设】举手的方法在实际的统计中用得比较多,学生基本能想到这种方法。
师:谁到前面来当小小统计员,统计一下每个月份出生同学的人数?请一名学生上前统计,其他同学把统计的结果记录在统计表中。
独立完成统计图并和同桌交流画图方法。
独立完成后面的问题,指名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本环节利用收集学生出生月份这个情境,安排一个学生来统计全班同学出生的月份,然后对数据进行整理。
由于材料完全来源于学生自己,再一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积极参与中,经历了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体会到了统计的必要性,再次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新理念。
2.课件展示教科书P100“练习十九”第1题。
(1)用举手的方法统计班上同学的睡眠时间。
(2)根据统计的数据完成条形统计图。
(3)进行数据分析,完成要求的问题。
3.课件展示教科书P100“练习十九”第2题。
调查本班每一位同学最喜欢的交通工具。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巩固绘制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培养学生数据分析的能力,感受统计的价值。
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师: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你们有哪些收获呢?▶板书设计条形统计图(1)条形统计图能直观、形象地表示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教学反思本节课注重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依据统计的结果进行分析,培养学生数据分析的观念和能力,体会统计的价值。
同时在教学中还应注意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让学生通过运用第一学段学习的知识去收集、整理相关数据,通过对比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认知,让学生明白条形统计图的优势,为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打好基础。
▶作业设计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P62第3题。
3.下图是四(1)班参加运动会的人数统计图,其中有一部分数据缺失了。
参考答案3.(1)8(2)9(3)(答案不唯一)参加长跑的和参加游泳的一共有多少人?【教学提示】此题教师可根据本班实际情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