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癌基因RECK在抗肿瘤转移中的作用
抑癌基因概念

抑癌基因概念
抑癌基因是一类能够抑制细胞癌变的基因。
这些基因在正常情况下参与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凋亡等过程,起到维持细胞稳态和防止异常增殖的作用。
抑癌基因的主要功能包括:
1. 调节细胞周期:抑癌基因可以通过调控细胞周期的进程,确保细胞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分裂和增殖。
2. 促进细胞凋亡:抑癌基因可以诱导细胞凋亡,使异常细胞在发生癌变之前被清除。
3. 维持基因组稳定性:抑癌基因参与DNA 损伤修复和基因组稳定性的维持,防止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异常的积累。
4. 控制细胞增殖和分化:抑癌基因可以调节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过程,确保细胞正常发育和功能。
当抑癌基因发生突变、缺失或失活时,其抑制细胞癌变的功能会受到影响,从而增加细胞癌变的风险。
因此,抑癌基因的异常与许多癌症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研究抑癌基因对于理解癌症的发生机制、开发癌症诊断和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抑癌基因的功能和调控机制,科学家们可以寻找新的治疗靶点,开发更有效的抗癌药物和治疗策略。
需要注意的是,抑癌基因的作用并不是绝对的,单个抑癌基因的突变或缺失并不一定导致癌症的发生。
癌症的发生通常涉及多个基因的改变和复杂的分子机制。
因此,对抑癌基因的研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并结合其他相关基因和信号通路的作用来全面理解癌症的发生和发展。
RECK相关因子在肿瘤表达中的研究进展

可 能 通 过 以 下 机 制 : 1 MMP参 与 了 po M MP 2MMP MT - r— 一f 一
2的 前体 形 式 ) 成 熟 MMP 2的 过 程 。 这 个 过 程 包 含 两 步 : 到 - RE CK基 因 是 19 年 T kh s 等将 v k— a基 因转 染 98 aaa i h — ir s 入 NI T 细 胞 而 克 隆 出 的转 移 抑 制基 因 , 位 于 9 1 一 1 H3 3 定 p3 p2
点对 po MMP 2裂 解 , r- 一 形成 MMP 2的中间体 。②激 活后 -
的 MMP 2又可 以 正 反 馈 作 用 于 MMP 2的 中 间 体 . 一 步 - - 进 激 活 MMP 2 最 终 使 MMP 2 熟并 从 细 胞 表 面 释 放 。 两 - , - 成 这
个 过 程 都 受 到 RE K 抑 制 , CK 可 以 直 接 抑 制 MT1 C E R 一 MMP的 表 达 。在 体 外 的 细胞 学 研 究 中 , 发现 在 HT1 8 0 0纤 维
泸 州 医 学 院 学 报
24 3
21 0 2年
第3 5卷
第 2期
Ju a fL z o dc l l g Vo.5 o2 2 1 o rl o uh uMe ia l e n Co e 1 N . 0 2 3
R CK相 关 因子在 肿瘤 表达 中的研 究 进 展 E
贾 春霞 综述 . 龚 莉 审 校
v  ̄inid cn ytierc r ti t aa mo ) 基 因 是 e o u igc s n ih poen wi k zl 畦 n e h
一
用, 其作用机制包括 : MMP 导致组织基 质结构松弛 , ① s 促进
HDAC1、DNMT1、RECK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文献 标 志 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2 2 6 6 X( 2 0 1 3 ) 1 2 - 0 0 4 1 3
宫 颈癌 是严 重 危 害 妇 女 健 康 与 生 命 的 常见 病 , 发 病率 居女 性 恶性 肿 瘤 第 二 位 , 近 年 来 发 病 年 龄 更
趋 于年 轻化 。因此 , 寻 找与 宫颈 癌发 生 、 发展 、 侵袭 、 转 移及 预后 相关 的 因子 , 成 为 宫 颈 癌 研 究 新 的突 破 口。本研 究 运 用 免 疫 组 化 S P法 检 测 H D A C 1 、 D N . MT 1 、 R E C K在宫 颈癌 组 织 中的 表 达情 况 , 探 讨 三 者 在 宫颈 癌发 生 、 发展 中的作用 和 相互关 系 。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2  ̄6 6 X . 2 0 1 3 . 1 2 . 0 1 6
宫 颈 癌 组 织 中 HD A C 1 、 D N MT 1高 表 达 , R E C K低表达 , 它 们 的异 常 表 达
中图分类号 : 1 1 7 3 7 . 3 3
山东 医药 2 0 1 3年第 5 3卷第 1 2期
H D A C 1 、 D N MT 1 、 R E C K在 宫 颈 癌 组 织 中的 表 达 及 其 相 关 性
付小 玲 。 薛 秀珍 ( 河 南科 技 大 学第 一 附属 医院 , 洛阳4 7 1 0 0 3 )
摘要 : 目的 探讨 H D A C 1 、 D N M T 1 、 R E C K在宫颈癌组织 中的表达及 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方 法 应用免疫 组 化s P法检测 H D A C 1 、 D N M T 1 和R E C K在 4 0例宫 颈癌组织 、 3 5例 C I N组织和 1 5例正 常宫颈组织 中的表达情况 , 并 分析三者与宫颈癌 临床病理的关系及相关性 。结果 在宫 颈癌组织 和 C I N组织 中 H D A C 1 、 D N MT 1阳性 表达率 高 于正常宫颈组织 ( P均 < 0 . 0 5 ) , 而 R E C K阳性表达率低 于正 常宫颈组 织 ( P<0 . 0 5 ) 。H D A C 1 、 D N MT 1 异 常表达 与 宫颈癌分化程度有关 ( P均 < 0 . 0 5 ) , 与宫颈癌临床分期 和淋 巴转 移无关 ( P均 > 0 . 0 5 ) 。R E C K异 常表达 与宫颈癌
抑癌基因

1、、抑癌基因的作用机制
抑癌基因正常时起抑制细胞增殖和肿瘤发生的作用。
许多肿瘤均发现抑癌基因的两个等位基因缺失或失活,失去细胞增生的阴性调节因素,从而对肿瘤细胞的转化和异常增生起作用。
位于染色体13p14的Rb基因是第一个被发现和鉴定的抑癌基因,它是在研究少见的儿童视网膜母细胞瘤中发现的。
抑癌基因的产物是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分化,和抑制细胞迁移,因此起负调控作用,通常认为抑癌基因的突变是隐性的。
2、细胞周期调控蛋白对细胞周期的调控作用_百度知道
细胞周期运转的调控研究中,细胞周期蛋白(cyclin)家族和周期蛋白依赖激酶(Cdk)家族发挥了重要作用。
Cdks和cyclins结合形成异源二聚体的复合物,具有蛋白激酶活性。
Cdk是催化亚基,cyclin是调节亚基。
只有与相应的cyclin结合后,在一些蛋白激酶和磷酸酶参与下经过磷酸化和去磷酸化作用,Cdk才能表现出激酶活性。
Cdk-cyclin复合物可参与磷酸化多种蛋白、调节与DNA复制和有丝分裂等有关的分子事件。
3、。
毕讯博士发觉癌症自愈之谜

毕讯博士发觉癌症自愈之谜要说癌症能不治自愈,当初人们都以为这只只是是“天方夜谭”,但是最近几年的科学研究和大量事实说明,这是完全可能的情形。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咱们的卫生宣传工作还不够,没能把恶性肿瘤自然消失(自愈)大体知识及目前诊治技术进展的信息及时地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告知给广大群众。
如此各类缘故,使得癌症、恶性肿瘤是不治之症的说法存在至今。
毕讯博士通过量年研究发觉,肿瘤的悲观论能阻碍肿瘤患者的寿命,有些肿瘤患者不是死于肿瘤疾病本身,而是被吓死的。
因此毕讯博士呼吁增强对肿瘤自然消失(自愈)的研究,而且第一个提出恶性肿瘤自然消失(自愈)诊断标准,提出以癌克癌,研究癌症自愈基因,利用基因医治攻克癌症。
若是能够成功,人类就可能攻克恶性肿瘤了。
对癌症自愈之谜,毕讯博士发生了浓厚的爱好,暗下决心研究癌症自愈,攻克癌症。
研究发觉癌症自愈之谜与以下因素有关。
(一)机体免疫力的增强因素是癌细胞自然消失(自愈)的根本因素,这种免疫力来自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个环节。
细胞(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免疫对肿瘤的排斥作用尤为重要,这些细胞能杀死或吞噬癌细胞。
这点,不仅揭示了癌细胞自然消失的机理,而且也提示了癌症的产生与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机体免疫力的增强是癌症自然消失(自愈)的根本原因。
因为癌细胞侵蚀而刺激了迟发型超敏T细胞(TDH),CD4与抗原起反应,而其分泌出的细胞因子在吸收和活化巨噬细胞“MF”及其他类型的细胞在反映部位聚集,引发连续串非特异免疫反映,大大增强了机体的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功能,增进了机体自身抗癌免疫功能再生,故而调动了全数的力量还击,最终将癌细胞全歼。
(二)组织器官因素为什么小儿神经母细胞瘤与成人的肾上腺癌均有肿瘤自然消失(自愈)现象,肾上腺这一特殊部位,肿瘤自然消失(自愈)率为何高于其他器官。
其内在机理值得人们研究。
(三)随致癌因子的消失因素某些癌症病人,一旦脱离具有大量致癌因子的生活或工作环境,使得机体避免了致癌因子的进一步伤害,免疫系统的以自我修复后,功能有所增强,体内功能和内环境的调节,促使剩余肿瘤细胞的自行死亡,从而使肿瘤消失。
抑癌基因的原理

抑癌基因的原理
抑癌基因是一类能够抑制肿瘤生长和发展的基因。
它们通常被称为肿瘤抑制基因,其作用是维护细胞的正常功能和避免异常增殖。
抑癌基因的原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细胞周期调控:抑癌基因可以参与调控细胞周期,确保细胞按照正常顺序分裂和增殖。
它们能够阻止细胞过早或过度进入细胞周期的各个阶段,从而减少异常细胞的产生。
2. DNA修复:抑癌基因还可以参与细胞的DNA修复过程。
当细胞受到DNA损伤时,抑癌基因能够识别并修复这些损伤,以避免错误的遗传信息被传递给后代细胞。
3. 细胞凋亡:抑癌基因可以促使异常细胞发生凋亡(程序性细胞死亡),从而阻止它们继续生长和扩散。
凋亡是一种正常的生物学过程,能够去除体内异常细胞和受损细胞。
4. 抑制血管生成:某些抑癌基因还能够抑制肿瘤的血管生成,限制肿瘤供血和营养的来源,使肿瘤无法继续生长和扩散。
总之,抑癌基因通过调控细胞周期、修复DNA损伤、促进细胞凋亡以及抑制血管生成等方式,起到抑制肿瘤生长和发展的作用。
它们在维持正常细胞功能和防止癌症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当这些抑癌基因发生异常突变或失活时,会导致肿瘤形成和发展。
因此,研究抑癌基因的机制对于癌症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基因RECK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 。结果
①R E C K在 细胞 膜 表 达 , 内膜癌 组织 中 R E C K 阳性 表 达 率 为 5 1 ; 对照 组 R E C K
阳性 表 达 率 为 8 O , 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P<O . 0 5 ) 。② I期 的子 宫 内 膜 癌 组 织 中 RE C K 的 表 达 阳性 率 明 显 高 于
Ⅲ期 ( P <O . 0 5 ) , 而 Ⅱ期 与 I期 比 较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P> 0 . 0 5 ) 。I I 期 与 Ⅲ期 比 较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P <
0 . 0 5 ) ; 子宫浅肌层浸润 者 R E C K表达阳性率高于深肌层浸 润者 ( P (O . 0 5 ) ; 子 宫 内膜 癌 病 理 分 级 间 RE C K 表 达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义 ; R E C K 在 有 淋 巴转 移 和无 淋 巴 转移 组 间 比较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P< O . 0 5 ) 。结论 ① RE C K 在 正 常子 宫 内 膜 中 广 泛 表 达 , 在 子 宫 内 膜 癌 组 织 中表 达 明显 降 低 或 不 表 达 。 ②RE C K 可 抑 制 子 宫 内膜 癌 的 发 生 、
L , ZHA0 Fu — j i e, L儿, Xu. S h e n g J i n g Ho s p i t a l o f Ch i n a Me di c a l Un i v e r s i t y, S h e n y a n g 1 1 0 0 0 4, C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o s t u d y t h e e x p r e s s i o n a n d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o f t h e ma t r i x me t a U o p r o t e i n a s e i n h i b i t o r
RECK在人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RECK在人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摘要】目的通过检测80例人喉鳞癌组织中RECK的表达情况,讨探RECK在喉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用免疫组化法、蛋白印迹分析(Western blot)技术,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在喉鳞癌组织标本中RECK的表达。
结果 RECK蛋白在正常喉组织及喉鳞癌组织的大片癌巢中不表达,仅在角化珠中和粘膜固有层中的混合腺的腺细胞有表达。
结论本研究提示RECK基因在喉癌的发生发展中不起关键作用。
【关键词】喉鳞癌;RECK基因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potential role of RECK in 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LSCC) by testing the expression of RECK in human LSCC, a total of 80 LSCC patients. Methods (1) RECK expression in surgically resected tissue samples of laryngeal carcinomas (n=80) were examined immunohistochemically;(2) The expressions of RECK was evaluated by Western blot and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 (RT-PCR). Results The positive RECK stained in the horny pearl and glandular tube cells, but not in the carcinomal cells. Conclusions RECK gene can t be considered as a key point in the pathogenesis of LSCC.Key words: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LSCC); RECK gene喉癌是头颈部第二位原发于上皮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鼻咽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抑癌基因RECK在抗肿瘤转移中的作用
【关键词】 RECK;肿瘤转移;肿瘤血管生成
肿瘤转移是涉及许多基因变化的一系列复杂过程。
细胞外基质的改变和重塑是肿瘤侵袭和血管生成的基本条件,其蛋白水解需要多种基质降解酶及其抑制物的协同参与才能完成。
蛋白水解酶与肿瘤侵袭转移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基质金属蛋白酶。
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对抑制肿瘤的侵袭、生长、转移和血管生成有重要的意义[1]。
RECK是1998年日本学者Takahashi等发现的一种新的肿瘤抑制基因,其具有独特的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与活性的功能。
因此,RECK基因的表达可抑制肿瘤浸润转移及血管生成。
1RECK的结构及分布
RECK是由νKi ras基因转染到小鼠的纤维原细胞(NIH3T3)而克隆到的cDNA表达中分离得到的[2]。
RECK基因定位于人染色体9p1213,转录子大小为4.6kb。
RECK的cDNA编码GPI锚定的糖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110KD,在两个末端都有疏水区,说明RECK可以被排到细胞外,并且通过GPI连接到细胞表面。
而且,RECK富含半胱氨酸(9.2%),暗示了它复杂的二级结构。
RECK含有2个表皮生长因子样重复结构以及三个类似于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PI)的功能区,它们
中的一个与Kazal 模体的同感序列配对。
虽然RECK的mRNA在大多数的人类器官和培养的细胞中都能检测到,但是在许多肿瘤细胞中却检测不到。
例如, RECK在正常的人纤维原细胞株MRC5中大量表达,但在纤维肉瘤细胞株HT1080中却不表达。
近年来研究表明,在一些肿瘤组织中(如结肠癌和乳腺癌中),RECK的表达下调,而在周围的非肿瘤组织中表达却不下调。
2RECK抑制肿瘤侵袭及转移的机制
RECK可以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从而抑制肿瘤的侵袭和转移。
MMPs由20多个锌依赖性内肽酶组成,是影响肿瘤侵袭和转移的关键酶。
MMPs在肿瘤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相互作用,可以降解基底膜和细胞外基质,促使细胞侵袭周边结缔组织进入脉管系统,最后到达继发组织器官扩展性生长。
MMPs对原发肿瘤和继发肿瘤的生长有促进作用[3]。
众多研究表明,MMPs过度表达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
RECK通过抑制MMPs的生物活性可以阻碍肿瘤转移的目的[4 7]。
RECK调节MMP9、MT1MMP和MMP2表达。
在纤维肉瘤细胞株HT1080中,RECK的恢复表达可使pro MMP9表达减少[8] ,并且会使活化的MMP2释放减少[9]。
RECK抑制pro MMP
9的表达机制目前研究较少,Takahashi等研究证明,体外RECK可以与pro MMP9微弱的结合。
另外的研究表明,在RECK是否表达的细胞中,MMP9的mRNA无差别。
说明RECK抑制pro MMP9表达是在转录后水平。
RECK通过抑制MMP2活化过程来抑制MMP
2的释放。
活化的MMP2还可以作用MMP2的中间体,使活化为MMP2。
RECK可以抑制MT1MMP,使MMP2中间体产生受阻。
而且,RECK还可以抑制活化的MMP2,使其不能激活MMP2中间体,产生活化的MMP2。
关于RECK对其他的MMPs家族其他成员间的相互作用研究还不多,因此RECK的特异性靶点还未研究清楚。
研究表明当在无内源性RECK表达的肿瘤细胞(如HT1080,B16)中,使RECK 恢复表达,这些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能力明显被抑制了[8]。
这些观察与临床观察基本一致,证明了在RECK表达的肿瘤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存在着相关性。
国外临床研究发现,RECK作为一个独立因素与肝癌,胰腺癌等的预后密切相关,肿瘤组织中RECK表达阳性的患者预后均好于表达阴性的患者 [10~13] 。
3RECK抑制血管生成的机制
RECK基因与血管生成密切相关,RECK的适量表达能抑制血管生成[14,15]。
在RECK基因敲除的小鼠胚胎期,在血管及周围组织中不表达RECK,这时新生血管形成,但是血管的成熟受到限制。
在野生型的小鼠胚胎中,在血管细胞中RECK表达,但周围组织中RECK表达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