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汽温的影响因素以及运行调整

合集下载

超临界直流锅炉影响汽温的因素分析及调整

超临界直流锅炉影响汽温的因素分析及调整

超临界直流锅炉影响汽温的因素分析及调整摘要:超临界直流锅炉汽温的调整对锅炉、汽轮机的安全性和经济性都有很大影响,随着锅炉本体及辅助设备布置形式的不同,各自的汽温调整也存在很大差异,本文主要对影响汽温的因素进行重点分析,得出总结,在实际操作中针对应的汽温调整特性进行调控,提高经济效益和安全性。

关键词:主汽温、减温水、中间点温度1 引言现代锅炉对过热汽温和再热汽温的控制是十分严格的,汽温过高过低,以及大幅度的波动都将严重影响锅炉、汽轮机的安全和经济性。

蒸汽温度过高,超过设备部件允许工作温度,将使钢材加速蠕变,从而降低设备使用寿命。

严重的超温甚至会使管子过热而爆破。

蒸汽温度过低,将会降低热力设备的经济性。

汽温过低,还会使汽轮机最后几级的蒸汽湿度增加,对叶片侵蚀作用加剧,严重时将会发生水冲击,威胁汽轮机的安全。

汽温突升或突降会使锅炉各受热面焊口及连接部分产生较大的热应力。

还将造成汽轮机的汽缸与转子间的相对位移增加,即胀差增加。

严重时甚至可能发生叶轮与隔板的动静摩擦,汽轮机剧烈振动。

2 正文一、超临界直流锅炉主汽温的影响因素1、煤水比直流锅炉运行中,为维持额定汽温,锅炉燃料量与给水流量必须保持一定比例。

煤水比合适则锅炉的热水段长度、蒸发段长度和过热段长度才能维持正常比例,蒸汽的过热度才能在合理范围内,金属管壁温度和蒸汽温度才能在合理范围内。

2、蒸汽流量波动给水量增加或主汽门关小,引起主汽流量增加,燃料量虽成比例的也增加,但由于超临界直流锅炉的过热器呈辐射特性,主汽温度应该会降低;后者的话,调门关小,主汽流量减小,主汽温度会有所增加。

3、中间点温度运行中当煤水比增大时,中间点温度便会自然升高。

因此,改变中间点温度的设定值,可使煤水比变动,从而影响汽温。

降低中间点温度设定值,过热汽温降低,反之则汽温升高。

3.1、给水温度机组加热器因故停运时,锅炉给水温度就会降低。

给水温度降低,使工质加热段的吸热需求量增加,若仍维持煤水比,直流锅炉的加热段将延长,过热段缩短(表现为过热器进口汽温降低同时锅炉出口烟气温度及排烟温度降低),过热汽温会随之降低。

影响锅炉汽温的因素及汽温的控制措施

影响锅炉汽温的因素及汽温的控制措施

影响锅炉汽温的因素及汽温的控制措施1.燃料类型:不同燃料的燃烧特性不同,燃烧温度也不同,因此不同燃料的锅炉汽温也不同。

2.燃烧配比:燃烧配比决定了燃烧时所需的空气量,过量空气会降低燃烧温度,不足空气会导致燃烧不完全,从而影响锅炉汽温。

3.锅炉负荷:锅炉负荷的大小直接影响燃料燃烧速度和燃烧温度。

负荷过小会导致燃料在炉膛内停留时间过长,燃烧不充分;负荷过大会导致燃烧速度过快,影响燃烧温度。

4.锅炉结构:不同类型的锅炉结构、加热面积和布置方式等因素对锅炉汽温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当流速过高时,可能会导致吹灰效果不佳,从而影响燃烧效果,进而影响锅炉汽温。

5.空气预热温度:空气预热温度的高低影响燃料燃烧温度。

预热空气可以降低燃料的燃烧温度,提高锅炉热效率。

锅炉汽温的控制措施:1.控制燃烧配比:合理控制过量空气量,确保燃烧充分,避免影响锅炉汽温。

可以通过调整燃烧器的供气量、燃气与空气的混合比例等方式来实现。

2.控制燃烧温度:调节燃料供应量、风门开度或调整燃烧器调制比等措施,控制燃烧温度在设计范围内。

3.控制锅炉负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锅炉负荷,以保持锅炉运行在设计负荷附近,避免过大或过小的负荷对锅炉汽温造成影响。

4.锅炉烟气侧升压:通过增加烟气侧的阻力,增加锅炉炉排气流量,从而增加烟气中的热量传递,提高汽温。

5.控制空气预热温度:通过调整燃气与空气的换热器的布置和工作参数,控制空气预热温度,确保燃料燃烧温度在设计范围内。

6.测量和监控:安装合适的仪表,实时监控锅炉汽温、燃烧温度、烟气温度等参数,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及时采取调整和控制措施。

综上所述,影响锅炉汽温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燃料类型、燃烧配比、锅炉负荷、锅炉结构和空气预热温度等,而锅炉汽温的控制措施主要包括控制燃烧配比、控制燃烧温度、控制锅炉负荷、锅炉烟气侧升压、控制空气预热温度和测量和监控等。

通过合理的控制和调整,可以确保锅炉汽温在设计范围内稳定运行,提高锅炉的热效率。

锅炉汽温调整方法及影响因素

锅炉汽温调整方法及影响因素

锅炉汽温调整方法及影响因素汽温是机炉安全经济运行所必须监视与调整的主要参数之一汽温是机炉安全经济运行所必须监视与调整的主要参数之一,由于影响汽温的因素多,影响过程复杂多变,调节过程惯性大,这就要求汽温调节应勤分析、多观察,树立起超前调节的思想。

在机组工况发生变化时,应加强对汽温的监视与调整,分析其影响因素与变化的关系,摸索出汽温调节的一些经验,来指导我们的调整操作。

下面,我们对一些典型工况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指导性措施。

由于汽温变化的复杂性,大家在应用过程中要结合实际遇到的情况学会灵活变通,不可生吞活剥。

汽温调整的原则:汽温调整的原则:1)在锅炉运行过程中,汽温的稳定取决于烟气侧放热量与蒸汽侧吸热量的平衡,在实际锅炉运行中受各种工况的影响其平衡是一种不稳定的动态平衡,作为运行值班员一定要熟练掌握影响汽温的各种因素,才能在工况发生变化时及时调整好汽温。

2)运行中应严格监视和调整主蒸汽及再热蒸汽温度正常。

3)主蒸汽温度通过两级喷水减温器进行调节,一级减温为主要调整手段进行粗调,二级减温器进行细调维持过热器出口汽温。

4)再热蒸汽温度的调整以摆角为主要调节手段,事故喷水减温器是调节再热汽温的辅助手段,尽量少用或不用再热器事故喷水以提高机组经济性。

5)主汽温度调整应根据过热器各段温度变化趋势及时超前进行,只要中间点温度能够维持正常则高过出口汽温也能维持正常,减温水不可猛增猛减,以防汽温失调。

6)锅炉运行中注意调整汽温正常的同时,还应注意锅炉各受热面的壁温情况,防止锅炉受热面金属超温。

汽温调节的方法:1、主蒸汽温度高时应采取下列措施1) 开大减温水调整门,并注意减温水量与减温器后汽温的变化2) 调整燃烧降低火焰中心,减少上层燃烧器的风煤量,增加下层燃烧器的风煤量;3) 降低锅炉负荷,必要时可停止上排磨煤机的运行;4) 加强水冷壁的吹灰。

2、主蒸汽温度低时应采取下列措施1) 关小减温水调整门,注意减温水量与减温器后汽温的变化,必要时关闭减温水隔绝门;2) 调整燃烧提高火焰中心,增加上层燃烧器的风煤量,减少下层燃烧器的风煤量;3) 增加锅炉负荷,必要时可投入上排磨煤机运行;4) 加强过热器吹灰。

锅炉汽温的控制和调节

锅炉汽温的控制和调节

燃料性质的变化
锅炉运行中,经常会碰到燃料品质发生变化的情况,当燃烧品质发生 改变时,燃烧的发热量、挥发分、灰分、水分和灰渣特性等都会发生 变动,因而对锅炉工况的影响比较复杂。当燃料中的灰分或水分增大 时,其可燃物质含量必然减少,因此燃料的发热量及燃烧所需要的空 气量和燃烧生成的烟气量等均将降低。这一变化,可以从燃料量及风 量未变时炉膛出口氧量增大这一现象上反映出来。在燃料量不变的情 况下当灰分或水分增大时,由于燃料的发热量降低,将使燃料在炉内 总放热量下降,其后果相当于总燃料量减少,在其它参数不变的情况 下,必将造成过热汽温的下降。如需保持过热汽温和锅炉出力不变, 必须增加燃料量保持炉膛出口氧量不变方能达到。 当燃煤的水份增加时,水份在炉内蒸发需吸收部分热量,使炉膛 温度降低,同时水份增加,也使烟气体积增大,增加了烟气流速,使 辐射式过热器的吸热量降低,对流式过热量增加。必须指出,燃料中 的水分增大时,如通过增加燃料量保持炉膛出口氧量不变,则炉膛温 度、辐射受热面的吸热量可保持不变,但由于烟气的容积和重度是随 水分相应增加的,所以烟气的对流放热将增大。 当煤粉变粗时,燃料在炉内燃烬时间延长,火焰中心上移、汽温 将升高。
锅炉受热面的传热特性
锅炉的受热面,按传热方式一般可分为辐射受热面、半辐射受热面和对流受热面三种类型。水冷壁蒸发 受热面,前屏及包复管受热面等,由于辐射换热量占主要成份,一般属辐射受热面;后屏过热器一方面 吸收烟气的对流传热,另一方面又吸收炉膛中和管间烟气的辐射传热,属半辐射受热面;省煤器及对流 烟道中的过热器、再热器等受热面由于对流换热量占主要成份,一般属对流受热面。 随着锅炉负荷的变化,炉内辐射传热量和对流传热量的分配比例将发生变化。当锅炉负荷增加时, 对流受热面的传热份额将增加,辐射受热面的传热份额相对减少,而半辐射受热面则影响较小,见图42-1。 锅炉负荷增加时,炉膛温度及炉膛出口烟气温度均将升高,由于炉膛温度的提高,总辐射传热量将 增加;但是炉膛出口烟温的升高,又表示了每千克燃料在炉内辐射传热量的相应减少。所以锅炉负荷增 加时,辐射吸热量增加的比例将小于工质流量增加的比例。也就是说,随着锅炉负荷的增加,辐射受热 面内单位工质的吸热量将减少,使锅炉辐射传热的份额相对下降。 锅炉负荷增加时,一方面由于燃料量、风量相应增加,烟气量增多,使流经对流受热面的烟气流速 增加,从而增大了烟气对管壁的对流放热系数;另一方面由于炉膛出口烟温升高,使烟温与管壁温度的 平均温差增大,导致对流吸热量增加的比例大于负荷增加时工质流量增加的比例,使对流受热面内单位 工质的吸热量增加,锅炉对流传热份额上升。 此外,对流受热面内工质的负荷一汽温特性变化率还与受热面所处烟气温度的高低有关。受热面布 置在远离炉膛出口处时,汽温随锅炉负荷增高而上升的趋势将更加明显。对于布置在高烟温区的对流受 热面,由于烟气辐射吸热所占比例较大,使其在负荷变化时汽温变化较小,特性曲线近似于半辐射受热 面而显得比较平坦。 对于半辐受热面,由于它同时以辐射和对流两种方式传热,锅炉负荷升高时辐射传热减少而对流传 热增加,负荷降低时则反之,因而总的传热量将变化不大,使锅炉负荷变化时半辐射受热面内工质温度 的变化比较平稳。 为改善过热汽温的变化特性,目前大容量高参数锅炉过热器的布置大多采用联合式过热器,即整个 过热器由若干级辐射、半辐射和对流过热器串联组成,例如本锅炉采用一级屏式过热器和二级过热器串 联而成,前者为辐射受热面,后者为半辐射受热面。由于布置得当,当负荷在较大范围内变化时均可得 到相当平稳的汽温变化特性,在30%MCR至100%时 MCR时,过热汽温仅从535℃升至540℃,变化相 当小。 再热器根据其特性,以往大多采用对流布置型式。为了改善低负荷(尤其是机组热态启动阶段)及变工 况时的再热汽温特性,本锅炉的再热器采用半辐射和对流受热面串联组成的联合型式,结合再热汽温的 调节手段,再热汽温在50%MCR至100%MCR之间均能稳定在540℃的设计值。

影响锅炉汽温的因素及汽温的控制

影响锅炉汽温的因素及汽温的控制

三、几大因素之间的影响
1、煤量,蒸汽流量,减温水量
i//=i/+BQ/D-△i
i//=过热蒸汽出口蒸汽焓(kj/kg)
i/=过热器进口蒸汽焓(kj/kg)
Q=每公斤燃料传给工质的热量(kj/kg) D=过热器内蒸汽流量(kg/h)

B=燃料消耗量(kg/h)
△ i=每公斤蒸汽因减温而降低的焓值(kj/kg)
3、蒸汽的压力在这里很关键,从下表可以看出:
压力 P(MPa)
0.1 1 5 7 9 12 16 18 20
饱和温度 ts(℃) 99.63 179.88 263.92 285.8 303.31 324.64 347.32 356.96 365.71
饱和水焓 h(kj/kg) 417.51
762.6 1154.6 1267.5 1364.2 1492.6 1651.5 1733.4 1828.8
由上式可以看出:在我们减小 B 时(减小煤量),增大 D 时(汽机拉调门),增大△i 时
就会引起 i//的下降(主汽温的下降)。加减负荷是我们日常工作之一,这时控制温度变化的
关键在于合理的控制好速率,避免煤量、调门、减温水量的大起大落,同时应加强监盘人员
的工作责任心的培养,监盘人员之间应做到良好的沟通,共同防止温度大幅度变化现象的发
3
荷的急剧增强。待汽温变化平缓后,再进行加负荷操作。同时,汽机调门要配合控制好主汽 压力的变化,使其尽量平稳上升,以此来适应因燃烧变化所带来的蒸发量的改变,维持锅炉 受热面内总的能量变化平衡。在停运制粉系统的操作中,关闭停运磨煤机的风门时应缓慢进 行,一方面是为了对磨煤机进行吹扫,保证停运后的安全;另一方面是防止其对一次风压产 生瞬间提高的扰动,造成燃烧突然加剧,引起汽温快速升高而产生的超温。对冷热风门内漏 较大的磨煤机,要及时联系检修处理。

浅谈影响火电厂锅炉汽温的因素及调整措施

浅谈影响火电厂锅炉汽温的因素及调整措施

式过热器蒸汽温度 , 其换热量减少, 在负荷一定的情况下 , 烟气
多层燃烧器 , 投上层时火焰 中心高 , 反之下移 。 减少上部二次风 量则一定, 屏式再热器 、 末级再热器 的吸热量会增加 , 再热汽温 量或增 大下部二次风 量 ,即二次风 的配风 方式采用正宝塔 配 必将上升。但受炉膛 管壁 允许温度 的限制 , 必 须注 意防止管壁 风, 会使 火焰中心上移 。另外 , 对于摆动式燃烧器抬高或 降低 , 超温。( 3 ) 增大送风量。改变 过量空气系数 , 注意供氧量 不要 太 燃烧器摆角也可 改变火焰 中心位置 。 第三 , 炉底漏风 。 炉底漏风 高 ,一般 1 6 0 MW 负荷供氧量在 7 %左右 ,注 意防止送风机 喘 将使燃 烧过程推迟 , 造 成火焰 中心位置 的提 高, 主要表 现在炉 振。( 4 ) 合理的配风方式。尽量采用正宝塔配风 , 注意炉膛出 口
因此, 等 量 蒸汽 在 获 得相 同热 量 时 , 再 热 汽 温 的变 化 比过 大, 过热汽总焓升就会减小 。( 2 ) 给水温度 的影响。当给水温度 热 汽 ,
降低时 , 如, 高加 的退 出, 在锅 炉 出力不变 的情况下 , 低 的给 水 热蒸汽要大 。所 以, 当工况变动 时, 再热汽温 比过热汽温 更敏 温度势必导致燃料量 的增加, 致使炉 内总辐射热和炉膛 出 口烟 感。 温差增加 , 辐射 式过热器 出 口的汽温将升高 ; 另一方面 , 对 流式 过热器烟气量及传热温差 的增加会提高其 出口汽温 , 二者变化
焰 中心位置 的因素主要包括 以下几点: 第一 , 煤质 。来 自煤质影 重要 。( 1 ) 合理的磨组合方式 。在低 负荷 1 8 0 MW, 采用 A B C磨
响的较大 因素包括水分、 挥发分、 发热量和煤粉 细度 。 煤 质越差 组合和 B C D磨组合运 行方式情况下 , B C D磨组合温度 明显 比 着 火越 晚, 燃烧和燃尽过程越推迟 , 因此 , 最高火焰温度位置会 A B C磨组合蒸汽温度 高, 排烟温度和减温水 喷水量 大 , 机 组总 上移, 造成发热量 降低 , 使 用燃 料量 的增 加和 烟气量的增加 , 抬 体经济性有所下降。因此 , 合理的磨组合方式对汽温 影响较 大。

我厂锅炉再热汽温经常低的原因分析

我厂锅炉再热汽温经常低的原因分析

我厂锅炉再热汽温经常低的原因分

我厂的锅炉再热汽温经常低,对于生产非常不利。

因此,我们需要找出这个问题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它。

1.供给水温度低锅炉的再热汽温度受到供给水温度的影响。

如果供给水温度低,那么再热汽温度也会低。

我们可以通过增加进水温度或采用预热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此外,还可以考虑加装蒸汽空气预热器来提高供给水温度。

2.连锁拉动不好连锁拉动是指锅炉中的各项参数自动调节,保证锅炉的稳定运行。

如果连锁拉动不好,那么锅炉的再热汽温度也会低。

我们需要检查一下连锁拉动的设定值是否正确,是否设有动作延迟等问题,并根据情况进行调整。

3.再热器内管道堵塞锅炉再热器内的管道可能会因为各种
原因导致堵塞。

这会影响到再热器的传热效率,进而导致再热汽温度下降。

我们需要对再热器内部进行清洗或更换管道,以保证其正常的传热效率。

4.燃烧调整不当燃烧调整不当也会导致锅炉再热汽温度低。

我们需要对锅炉的燃烧装置进行检查和调整,确保燃烧效率完善,并且保证供给的燃料质量合格。

5.排烟温度过高锅炉的排烟温度过高也会影响锅炉的再热汽温度。

我们可以采取加装排烟温度反馈仪来实时监测排烟温度的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排烟温度。

总体来说,锅炉再热汽温度低的原因有很多,我们需要逐一排除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问题。

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对锅炉的维护和保养,确保锅炉的正常运行,提高生产效率。

影响锅炉汽温的因素及汽温的控制措施

影响锅炉汽温的因素及汽温的控制措施

影响锅炉汽温的因素及汽温的控制措施随着汽压的上升炉水的饱和温度、饱和水焓上升,而饱和蒸汽焓和炉水的汽化热减小。

我们知道炉水都是汽包压力下的饱和水,在燃料不变的前提下提高汽包压力会使得更多的饱和水变为饱和蒸汽,而燃料量没有转变,也就使得主、再热汽温下降。

四、几种常见的工况扰动造成的汽温变化分析1、高加解列高加解列后,锅炉的给水温度将下降,工质加热和蒸发所需的热量增多,在燃料量不变的状况下,锅炉蒸发量降低,造成过热汽温上升。

假如要维持蒸发量,必需增加燃料,这样不仅使整个炉膛温度上升,炉膛出口烟温上升,且流过过热器和再热器的烟气量和烟气流速增大,锅炉热负荷增大,管壁温度上升甚至产生超温,损坏设备。

因此一般在高加停用时,要限制机组负荷不大于90%额定负荷,严禁超负荷运行。

运行中发生高加爱护动作解列时,应马上相应开大过、再热减温水量,必要时通过削减燃料量来减弱燃烧,达到掌握汽温上升的目的。

2、启停制粉系统当启动制粉系统运行时,由于大量煤粉进入炉膛内,锅炉热负荷急剧增加,受热面吸热量增大,将造成汽温上升。

为了减小启动制粉系统时对汽温的扰动和防止超温,启动前应适当将过、再热汽温降低,缓慢开启制粉系统风门进行暖磨,使炉膛热负荷随着磨煤机内余粉的吹入渐渐上升,启动磨煤机后,将相应给煤机煤量放至最低,以削减瞬间吹入炉膛的燃料量。

由于其余给煤机的煤量相应削减,但因锅炉的惯性作用,这部分的燃烧并没有马上减弱,此时可通过降低一次风压来适当削减进入炉膛的燃料量,避开因大量煤粉燃烧造成炉内热负荷的急剧增加。

待汽温变化平缓后,再进行加负荷操作。

同时,汽机调门要协作掌握好主汽压力的变化,使其尽量平稳上升,以此来适应因燃烧变化所带来的蒸发量的转变,维持锅炉受热面内总的能量变化平衡。

在停运制粉系统的操作中,关闭停运磨煤机的风门时应缓慢进行,一方面是为了对磨煤机进行吹扫,保证停运后的平安;另一方面是防止其对一次风产生瞬间提高的扰动,造成燃烧突然加剧,引起汽温快速上升而产生的超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炉膛 火 焰 中 心 位 置 的上 移 , 炉膛 出 口烟 温 会 升高 。由 于 辐 射 式 过 热 器 和 对 流 式 过 热 器 吸热 量 增 加 , 汽温上 升 , 以 , 焰 中心 位 置 对 于过 热 汽 温 影 使 所 火
现, 在其进 口导 管上 安 装 2只 雾 化 喷嘴 式 的喷 水 减 温
21 0 0年 第 6期 ( 第 6 总 3期 )

i占 j 夏 } 圭
21 0 0年 1 2月
S A X N R YA DC N E V T N H N I EG N O SR A I E O
; : ; i

誊 薹 瓣襄
捌: ; : 蔓鬻 ; 裂
热 器 布 置 于上 炉 膛 前 墙 和 两 侧 墙 。 分 隔 屏 沿 炉 宽 方 向 布 置 四 大 片 , 屏 沿 炉 宽 方 向布 置 2 后 0片 , 旨在 切 割 旋 转
当给水 温 度 降低 时 , , 加 的退 出 , 锅 炉 出力 如 高 在 不 变 的情 况下 , 的给 水 温度 势必 导致 燃 料量 的增 加 , 低 致使 炉 内总辐 射 热 和 炉膛 出 口烟 温差 增 加 , 辐射 式 过 热器 出 口的汽温将 升高 ; 一方 面 , 流式 过热 器烟 气 另 对
锅 炉 汽 温 的 影 响 因 素 以 及 运 行 调 整
李 宇 杰
( 山西 古 交 发 电 厂 , 太 原 山西

00 0 ) 3 2 0
要 : 叙 述 了发 电 厂 影 响锅 炉汽 温 的 主 要 因素 , 出 了调 整 汽 温 的措 施 。 提
关键 词 : 蒸 汽 汽 温 ; 气 温 度 ; 响 ; 行 调 整 烟 影 运
0 引言
山西 古交 发 电厂 一期 2×3 0 Mw 锅炉 是 采 用美 0
国燃 烧 工 程 公 司 ( E) C 的技 术 设 计 和 制 造 的 。 锅 炉 为 亚
分配 和蒸汽 比热 容 的变 化 实 现 的 , 过热 蒸 汽 的 比热 容 受压力影 响 较 大 , 低压 下 额 定 汽 温 与饱 和温 度 的 差 值 增 大 , 热汽 总焓降就 会 减小 。 当汽 压 降低 时 , 和 蒸 过 饱 汽焓 值增 加 , 化潜 热 增 加 , 热 热 汽 焓 会 减 小 , 燃 汽 过 在 烧 量不 变时 , 汽化潜热 的增 加使 水 冷壁 产 汽量 ( 热 器 过 流量 ) 少 , 同传热 量 下 的工质 焓 升增 加 , 减 相 汽温 升 高 ; 同理 , 汽压升 高时 , 温会 降低 。 汽
12 给 水 温பைடு நூலகம்度 的 影 响 .
临界参 数一 次 中间再 热 自然 循 环 汽包 炉 , 用 平衡 通 采 风直流 式 燃 烧 器 四角 切 圆燃 烧 方 式 , 用 山 西 烟 煤 。 燃 其制粉 系统 为正 压直 吹 式 , 5台 z 5 中速 磨煤 配 ( M9 G
机 , B R工 况时 , 在 MC 4台磨煤机 运行 , 1台备用 。炉膛 上部 布置有墙 式辐 射再 热器 , 节距 过 热器 分 隔屏 , 大 其 后屏增 设有再 热器 和过 热 器 的辐射 特 性 。墙 式 辐 射再
3℃ , 热 汽 温 升 高 约 1℃ 。 过 1 3 炉 膛 火 焰 中 心 位 置 的 影 响 .
过 热器 出 口左 右汽温偏 差 及过 热 汽 温 的二级 喷 水调 节 方 式 。第 一级 喷水减 温器 设 于低 温过 热 器与 分 隔屏 之
间 的 大 直 径 连 接 管 上 , 二 级 喷 水 减 温 器 设 于 过 热 器 第 后 屏 与 末 级 过 热 器 之 间 的 大 直 径 管 上 , 温 器 均 采 用 减 笛 管 式 。 再 热 汽 温 的 调 节 主 要 靠 燃 烧 器 摆 角 摆 动 来 实
中 图分 类 号 : T 2 K2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1 7 —9 7 (0 ) 60 3 —2 6 43 9 一2 1 0 0 0 0 O
F c r fcigSe m e eau ei eB i r n t R n igA jsm n a t s et t o Af n a T mp r tr t ol dIs u nn du t e t nh ea
LlYu i —i e
( j oP we lnsi S a x ,T iu n0 0 0 Gui o rPa t n h n i ay a 3 2 0,Sh n i a a x ,Chn ) ia
Ab ta t s r c :M an f co si fu ncng b i rse m e p r t ei o rpa r e c ie n t i pe i a t r n le i ol t a t m e aur n p we lntwe ed s rb d i hspa r e
o st duttese m e eaue d Oajs h ta tmp rtr . Ke r s e l e eaue aetmp rtr ;if e c ;r n ig ajsme t ywod :saT tmp rtr ;h z e eau e nl n e u nn du t n t u
的烟气流 , 减少进人水平烟道沿炉 宽方向的烟温偏差 。
为 实 现 运 行 过 程 中 汽 温 的 调 节 , 系 统 采 取 消 除 该
量及 传热温 差 的增 加会 提 高 其 出 口汽 温 , 者变 化 的 二 总 和使过热 汽温有 较大 的 升高 。这 个升 高 比锅 炉单 纯 增加负荷 而 给 水 温 度不 变 时 的影 响 要 大 。反 之 , 当给 水温 度 升 高 时 , 温 会 降 低 。一 般 给 水 温 度 每 降 低 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