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练习
(完整版)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练习

外力作用练习我国东部某校学生在进行野外研究性学习时,在下列各地依据地质工作者发现的不同古生物化石,绘制了下面的地形剖面图。
读图,回答1~2题。
1.结合岩石中化石类型可以判断岩石的形成顺序,已知图示中生物进化顺序是三叶虫—恐龙—哺乳类生物。
那么A—B—C之间的地质构造为A.背斜 B.向斜 C.断层 D.断块山2.通过考察,学生进行了如下记录,其中错误的是A.AB坡植被状况比BC坡好 B.该地岩层主要是沉积岩C.D处岩层可能蕴含丰富的石油资源 D.B处山脉主要是内力作用形成的岩石及地貌的形成均与地质作用有关。
下图各字母表示不同的地质作用类型。
读图回答3~4题。
3.关于图中各地质作用的描述,合理的是A.a表示干旱环境下的风力沉积B.b表示地壳的水平运动C.c表示流水对岩石的溶蚀作用D.d表示流水搬运—沉积作用4.下列人类活动,能够加重c过程的是A.退耕还林 B.围湖造田C.陡坡垦荒 D.营造薪炭林浙闽赣三省交界处的江郎山地貌以“顶平、身陡、麓缓”为特征,许多成为重要的旅游区。
下面两图分别为与江郎山类似的地貌景观图和江郎山附近地层分布图。
读图,完成5~6题。
5.构成江郎山地貌的岩石主要是A.花岗岩B.玄武岩C.大理岩D.红色砂岩6.江郎山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①断层发育②流水作用③风力作用④溶蚀作用A.①② B.②③C.①④D.③④读我国部分省区某外力侵蚀作用统计图,回答7~9题。
7.图中所示的外力是A.流水 B.海浪C.冰川 D.风力8.图中强度侵蚀面积最大的是A.内蒙古 B.甘肃 C.青海 D.新疆9.新疆的轻度侵蚀和剧烈侵蚀都很突出,是因为A.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B.地域广阔,距冬季风源地较近C.自然环境的垂直差异显著 D.自然环境的南北差异显著下图是岩石风化与气候关系图。
10.岩石风化最强烈地区的气候特征是A.高温多雨B.高温少雨C.低温多雨D.低温少雨11.岩石风化程度与气温、降水量的关系最确切的是A.岩石风化程度与年均温呈正相关B.岩石风化程度与年降水量呈正相关C.岩石风化程度与年均温呈负相关D.岩石风化程度与年降水量呈负相关自然界中,相邻河系在内外因素的影响下,会有一个河系发展成为主河系。
第二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课后活页训练

一、选择题1.下列地理事物中,主要由风化作用形成的是()A.植物根系撑大的岩石裂隙B.暴雨形成的冲沟C.干旱区的风蚀城堡D.河流落差形成的瀑布解析:选A。
植物的根系生长可以破坏岩石的结构,使岩石产生裂隙,属于风化作用。
暴雨形成的冲沟属于流水的侵蚀作用;干旱区的风蚀城堡属于风力的侵蚀作用;瀑布及其对下面地形的影响(可形成深潭)属于流水的强烈侵蚀作用。
(2010年三亚调研)读图,回答2~3题。
2.如图中河流a、b、c三处主要的流水作用是()A.侵蚀、搬运、沉积B.搬运、侵蚀、沉积C.侵蚀、沉积、搬运D.沉积、搬运、侵蚀3.图中c处最有可能形成的河流地貌的名称是()A.瀑布B.冲积扇C.三角洲平原D.河漫滩平原解析:第2题,读图可知,a处位于河流上游,河流在高山峡谷中流动,以侵蚀作用为主;b处河流水量大增,河流的搬运作用增强,以搬运作用为主;c位于河口地区,流速降低,河流以沉积作用为主。
第3题,c处位于河口,由于河流和海洋(湖泊)水体存在强烈的交互作用,由河流携带的泥沙在河口地区的陆上和水下形成的平面形态近似三角形的堆积体,叫做河口三角洲平原。
答案:2.A 3.C某河流的河道曲折,水流不畅,常于夏、秋季节暴雨后泛滥成灾,使附近居民饱受水患之苦。
为此,当地政府对其进行整治——裁弯取直,以减少水患。
a图为该河流整治前、后河道示意图。
据此回答4~5题。
4.b图的河流横剖面最可能出现在a图中的()A.甲、丁处B.乙、丙处C.丙、戊处D.乙、丁处5.河道裁弯取直后,能解决大部分河道的水患问题,但也可能出现新的水患威胁,它们是()A.己、辛处B.庚、癸处C.辛、癸处D.己、庚处解析:第4题,弯曲的河道凹岸水流侵蚀,凸岸泥沙堆积,b图中左岸为凹岸,右岸为凸岸,甲、丁处正好是左岸为凹岸,右岸为凸岸。
第5题,新开河道使己、庚两处上游河道平直,两处的水流速度加快,流量增加,而这两处河道弯曲,流水不畅,因此易形成新的水患威胁。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专题测试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专题测试作者:孙娉张红霞曹瑞建李蒙来源:《地理教育》2017年第09期一、单选题罗赖马山位于南美洲的北部。
该山下部为坡度和缓的“基座”,上部为边缘陡峭、顶部平坦的桌状“山峰”,因此被称为“桌状山地”。
“山峰”主要由砂岩构成,长为14千米,宽约5千米,海拔2 810米。
图1示意罗赖马山景观。
据此完成1~3题。
1.该山山峰桌状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是:A.挤压隆起B.断裂上升C.火山喷发D.冰川沉积2.该山所示地貌形成原因,推断合理的是:A.岩层岩性脆弱,流水强烈下切B.地壳断裂上升,上层岩石大面积剥落C.上层岩石水平沉积,稳定抬升形成地垒D.岩层上硬下软水平相叠,垂直裂隙发育3.罗赖马山具有平坦的山顶,其主要原因是:A.风化作用强烈,层状侵蚀显著B.水平岩层稳定抬升,坚硬不易被侵蚀C.顶部沉积作用显著,侵蚀作用弱D.顶部岩层侵蚀较弱,四周岩层侵蚀严重大瓦山位于我国四川省横断山东侧,海拔3 222米,为世界第二桌状山,被誉为“上帝的餐桌”。
在近于水平或倾斜平缓的软硬相间的岩层分布区,受流水的强烈侵蚀切割,顶部覆有坚硬的岩层时,就会形成顶平坡陡的桌状山。
大瓦山是地形倒置的向斜山,山体分两层:下部是构成山体基底的石灰岩,上部是层层堆叠的玄武岩。
图2为大瓦山景观图,据图和材料完成4~5题。
4.该“上帝的餐桌”所反映地貌的形成过程描述可信的是:A.沉积作用—板块挤压—褶皱断层—岩浆喷出—断块抬升B.板块挤压—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周边岩层被侵蚀、搬运C.板块挤压—褶皱断层—地壳下陷—沉积作用—地壳抬升D.褶皱断层—岩浆喷出—断块下沉—外力沉积形成石灰岩5.若该地没有发生形成玄武岩的岩浆活动,在大瓦山山峰位置可能欣赏到的景观是:A.桌状山B.丹霞地貌C.雅丹地貌D.喀斯特地貌二、综合题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意大利是发达国家,有丰富的大理石资源,质地优良,开采历史悠久,加工技术发达,出口量约占世界大理石贸易总量的一半。
高考地理《地表形态的塑造》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地理《地表形态的塑造》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2023·稽阳联考]雨岔大峡谷是黄土高原一处自然地缝奇观,有“中国的羚羊谷”之称。
峡谷由红砂岩的山体构成,峡壁内凹凸不平、线条流畅。
该峡谷位于陕北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年均降水量不足150 mm,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
据此完成1~2题。
1.形成这种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冰川侵蚀B.化学溶蚀C.断裂下陷D.流水侵蚀2.按岩石成因分,雨岔大峡谷属于()A.侵入岩B.喷出岩C.沉积岩D.变质岩[2023·全国乙卷]新西兰南岛上的南阿尔卑斯山脉(约42°S~45°S)位于板块边界附近,呈东北-西南走向,其形态受板块运动和以流水为主的外力作用共同影响。
某科研团队对该山脉东西向剖面形态进行研究,观测到目前该山脉仍在升高并向西扩展;模拟研究表明未来该山脉升高速度逐渐放缓,高度将趋于稳定。
据此完成3~5题。
3.推测目前该山脉仍在升高并向西扩展是由于()A.板块挤压B.火山不断喷发C.板块张裂D.岩浆持续侵入4.假设不受内力作用,在外力作用下,该山脉()A.西坡侵蚀强烈,山脊线东移B.西坡侵蚀强烈,山脊线稳定C.东坡侵蚀强烈,山脊线西移D.东坡侵蚀强烈,山脊线稳定5.未来该山脉高度将趋于稳定,是由于随山体升高()A.板块运动逐渐加强B.板块运动逐渐减弱C.外力作用逐渐加强D.外力作用逐渐减弱[2023·山东期中]祁连山北坡酒泉盆地南缘发生过强烈褶皱活动,相邻的南部背斜向北推覆到如图所示地区地表之上(这种外来的地层称为推覆体),经长期复杂地质作用后,形成出露下伏地层的安门口构造窗、与周围岩石地质年代不连续的飞来峰——妖魔山,构造剖面如图所示。
据此完成6~7题。
6.透过安门口构造窗可以看到的构造地貌是()A.背斜B.向斜C.背斜谷D.向斜谷7.根据图示可以判断,该地区()①O1与J之间发生过地壳抬升与外力侵蚀②妖魔山是推覆体被侵蚀的残留物③下伏地层被侵蚀形成构造窗④北侧O1、O2为连续地层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023·台州质检]如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
外力作用塑造地表形态

(二)海浪侵蚀作用
海蚀柱
海蚀崖
添加标题
流水侵蚀作用
添加标题
千沟万壑
添加标题
黄土高原
添加标题
河流、雨水 冲刷
添加标题
土质疏松 植被破坏 水土流失严重
(三)冰川侵蚀作用
角峰
冰斗
刃脊
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
风蚀地貌
海岸地貌
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
流水侵蚀、流水、冰川、海浪等转移离开原来的位置的作用。
向河源方向侵蚀
河流不断延长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她发源于我国的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从西向东依次流经了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湖北宜昌以上为上游,从宜昌到江西湖口为中游,湖口以下为下游。
白帝城
轻舟已过万重山 长江三峡的水流特点会对河谷产生什么影响呢?
河流的侵蚀作用
作用形式
概 念
外力四种作用方式的联系
添加标题
请在下图中写出外力作用4种方式的关系:
添加标题
搬运作用
添加标题
风化作用
添加标题
堆积作用
添加标题
侵蚀作用
添加标题
固结成岩作用
添加标题
风化壳,易被侵蚀
添加标题
新裸露岩石接受风化
添加标题
侵蚀和堆积作用是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主要作用形式。
风化作用与侵蚀作用
03
04
05
06
01
上海 城市群
河口三角洲
发育位置
成因
三角洲的发育受哪些因素影响?为什么黄河三角洲能以较快的速度向海洋扩展? 丰富的泥沙来源 海洋的搬运侵蚀 能力较小 口外海滨地区地 势平坦,水深较 浅
河流地貌的发育
01
高一地理外力作用与地貌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外力作用与地貌试题答案及解析1.由云南石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共同组成的“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申报项目,2007年6月27日在第三十一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全票通过,成功跻身世界自然遗产之列。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图中石林的形成原因是A.风力侵蚀作用B.岩浆作用C.流水侵蚀作用D.变质作用【答案】C【解析】石林属于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主要是由于流水侵蚀形成的。
【2】下列有关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岩石的透水性越好,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典型②气候越湿润,喀斯特地貌的发育程度就越好③气温愈高,愈有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发育④喀斯特地貌与生物活动没有关系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与生物有一定的关系。
【考点】该题考查喀斯特地貌。
2.下图中,图甲是我国东部河流某河段示意图,乙图是EF河段河床剖面示意图,丙图是河流上A、B两水文站测得的水位变化图。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甲图中AB段河流()A.由东南流向西北B.由西北流向东南C.A处水流较B处平稳D.不能确定【答案】B【解析】图中A水文站测得水位变化比B站大,所以B水文站应经过了图中湖泊的调节作用,其河流的水应是从A流向B,根据图中指向标判断,其方向应为从西北流向东南。
故选B。
【2】造成该河最高水位出现的原因是()A.气旋活动B.春雨霏霏C.“梅雨”连绵D.冰雪融化【答案】C【解析】图中最高水位出现在6月,是受准静止锋影响,形成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降水多。
故选C。
【3】关于乙图EF河段河床剖面的描述及形成理由,正确的是()①E岸河床较缓, F岸河床较陡②E岸河床较陡,F岸河床较缓③由于地球的自转使河水发生偏转,F岸遭受冲蚀力大④由于该处河流是弯道,E岸遭受冲蚀力大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D【解析】E岸位于河流弯曲处的凹岸,河水流经此处时,E岸遭受流水的冲蚀力大,受流水的侵蚀,E岸河床较陡;F岸位于河流弯曲处的凸岸,表现为流水沉积,所以河床较缓。
2.1.2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学案(含答案)

2.1.2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学案(含答案)地球内部热能太阳能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对地表的影响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使地表趋于平坦相互关系内.外力作用是同时进行的;地表形态就是在内力与外力长期作用下形成的2.板块构造学说1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2学说内容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
板块内部地壳运动比较平缓,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板块相对移动,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
判断1地壳的水平和垂直运动是依据地表的运动方向判定的。
2东非大裂谷是由地壳水平运动造成的。
3在内力作用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4就全球规模的运动而言,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以垂直运动为辅。
二.内力作用的“足迹”1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永久性变形.变位。
2常见的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地质构造常形成地貌褶皱A背斜山岭B向斜谷地或盆地C断层谷地或陡崖3.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找矿石油.天然气多储存于背斜构造中找水在向斜盆地中易找到地下水工程建设隧道.水库建设,应尽量避开断层思考地质构造就是地貌吗简述理由。
答案不是。
地质构造指地壳中的岩层因地壳运动的作用发生变形与变位而遗留下来的形态;地貌是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的总称。
可简单地理解为地质构造是岩层的形态,或埋藏于地下,或出露于地表;地貌是指地表的高低起伏形态。
三.外力作用的表现1外力作用1主要来源流水.风.冰川.海浪.重力等。
2表现形式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等。
2主要外力地貌地貌作用侵蚀地貌堆积地貌流水作用流水冲刷.下切作用形成沟谷,强烈向下侵蚀常形成峡谷流速降低,泥沙沉积,在山谷口形成冲积扇和洪积扇,在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风力作用风力扬起沙石,吹蚀地表,形成风蚀蘑菇.风蚀洼地等风力减小或气流受阻,风沙沉积,形成沙丘.沙垄等风积地貌3.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平整土地.修筑梯田.挖河修渠.修建水库等可以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
2021年高考地理复习训练: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2021年高考地理复习训练: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风化坑是岩石顶面上因积水风化作用而产生的凹坑,在坑体地势较低处,会形成一个出水口,为坑内积水外泄的主要路径,坑侧壁呈内凹状(最凹处与出水口高度一致)。
我国亚热带季风区(冬干夏湿)海岛上的花岗岩风化坑就最为典型,研究者在凹坑内发现,岩石中的长石经外力作用,其钙、钾等元素流失,并向拈土矿物转化。
读风化坑景观示意图和风化坑剖面示意图。
完成1~2题。
1. 推测最易发育风化坑地貌的部位是A. 坡度较大的凸坡B. 坡度平缓的凸坡C. 坡度较小的凹坡D. 坡度陡峭的凹坡2. 较浅的风化坑内无风化碎屑物的主要原因是A. 旱雨季的风水搬运B. 潮汐的海浪搬运C. 光照的物理风化分解D. 积水的化学风化分解【答案】1. B 2. A【解析】该题组主要考查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地表形态。
1. 由材料信息可知风化坑是岩石顶面上因积水风化作用而产生的凹坑,积水的地方岩石坡度平缓,风化作用明显在裸露的岩石面,故最易发育风化坑地貌的部位是坡度平缓的凸坡。
选B。
2. 风化作用产生的风化碎屑物被风水搬运走,故较浅的风化坑内无风化碎屑物。
选A。
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常见的石蘑菇和沙丘图片。
据此,回答3~4题。
3. 石蘑菇是指顶部大、基部小的形似蘑菇状的岩石,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 风力侵蚀作用B. 风力堆积作用C. 流水侵蚀作用D. 冰川侵蚀作用4. 图中沙丘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 冰川侵蚀作用B. 流水堆积作用C. 风力堆积作用D. 流水侵蚀作用【答案】3. A 4. C【解析】3. 据图可知,石蘑菇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
故选A。
4. 图中所示沙丘是由风速降低携带物质沉积形成,属于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
故选C。
意大利北部阿尔卑斯山区拥有一种奇异的自然景观棱角分明的巨石,部分“粘土塔”内部也有巨石出现,看起来像某种神秘的祭祀场景,这是冰河时期之后演变的地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力作用练习
我国东部某校学生在进行野外研究性学习时,在下列各地依据地质工作者发现的不同古生物化石,绘制了下面的地形剖面图。
读图,回答1~2题。
1.结合岩石中化石类型可以判断岩石的形成顺序,已知图示中生物进化顺序是三叶虫—恐龙—哺乳类生物。
那么A—B—C之间的地质构造为
A.背斜 B.向斜 C.断层 D.断块山
2.通过考察,学生进行了如下记录,其中错误的是
A.AB坡植被状况比BC坡好 B.该地岩层主要是沉积岩
C.D处岩层可能蕴含丰富的石油资源 D.B处山脉主要是内力作用形成的
岩石及地貌的形成均与地质作用有关。
下图各字母表示不同的地质作用类型。
读图回答3~4题。
3.关于图中各地质作用的描述,合理的是
A.a表示干旱环境下的风力沉积
B.b表示地壳的水平运动
C.c表示流水对岩石的溶蚀作用
D.d表示流水搬运—沉积作用
4.下列人类活动,能够加重c过程的是
A.退耕还林 B.围湖造田
C.陡坡垦荒 D.营造薪炭林
浙闽赣三省交界处的江郎山地貌以“顶平、身陡、麓缓”为特征,许多成为重要的旅游区。
下面两图分别为与江郎山类似的地貌景观图和江郎山附近地层分布图。
读图,完成5~6题。
5.构成江郎山地貌的岩石主要是
A.花岗岩
B.玄武岩
C.大理岩
D.红色砂岩
6.江郎山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
是
①断层发育②流水作用
③风力作用④溶蚀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D.③④
读我国部分省区某外力侵蚀作用统
计图,回答7~9题。
7.图中所示的外力是
A.流水 B.海浪
C.冰川 D.风力
8.图中强度侵蚀面积最大的是
A.内蒙古 B.甘肃 C.青海 D.新疆
9.新疆的轻度侵蚀和剧烈侵蚀都很突出,是因为
A.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B.地域广阔,距冬季风源地较近
C.自然环境的垂直差异显著 D.自然环境的南北差异显著
下图是岩石风化与气候关系图。
10.岩石风化最强烈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A.高温多雨
B.高温少雨
C.低温多雨
D.低温少雨
11.岩石风化程度与气温、降水量的关系最确切的
是
A.岩石风化程度与年均温呈正相关
B.岩石风化程度与年降水量呈正相关
C.岩石风化程度与年均温呈负相关
D.岩石风化程度与年降水量呈负相关
自然界中,相邻河系在内外因素的
影响下,会有一个河系发展成为主河系。
由于分水岭被破坏或迁移造成的河流袭
夺,称为主动河流袭夺。
图2是图1中方
框处的分水岭迁移图,该处分水岭从Ⅰ
经Ⅱ演化到Ⅲ,分水岭最终被切穿,发生
河流袭夺现象。
读图,回答11~12题:
12.图1中最终河流流量减少的河段是
A.a
B.b
C.c
D.d
13.图2中导致分水岭迁移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化作用
B.风力侵蚀
C.流水侵蚀
D.流水堆积读“我国某地区一古城遗址附近的古河床剖面图”,据此回答14~15题。
14.该古城消失的原因可能是
①滑坡、泥石流频发②过度使用水资源③人口增长
过快④火山喷发
A.①②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5.根据河流沉积物的变化,推测历史上古城附近地区环境
最好、水草最丰美的时期是
A.甲 B.乙 C.丙D.丁
在寒冷气候条件下,土壤或岩层中冻结的冰在白天融化,晚
上冻结,或者夏季融化,冬季冻结。
这种融化、冻结的过程称
为冻融作用。
经冻融分选作用,泥土和小的岩屑集中在中间,大的岩块被排挤到周边,呈多边形或近圆形,好像有人有意将石头摆成一圈,这种地貌叫作石环。
读图,回答16~17题:
16.石环地貌形成的必要条件有
①地形起伏较大②岩石块颗粒大小均匀③有充足的水分④气温在零摄氏度上下波动的持续时间较长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7.下列地区中可能发育有石环的是
A.撒哈拉沙漠
B.云贵高原
C.西西伯利亚平原
D.亚马孙平原
图1是我国某河流河道示意图,甲地为一河心沙洲,图2为该沙洲一年内面积变化统计图。
读图,回答18~19题:
18.该河位于我国的
A.西北地区
B.西南地区
C.东南地区
D.东北地区
19.关于该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P河道为该河的主航道,则该河段的流向为东北流向西南
B.若在该河的上游修筑水坝,则河心洲面积增长速度减慢
C.若该河段的流向为自西向东流,则Q河道将慢慢变浅
D.河心沙洲常发育在河流上游水流较快的地方
读某地区自然景观分布示意图,以及P、Q两区域的等高线图,回答20~22题。
20.图中P处的地貌名称是
A.河漫滩B.冲积扇
C.三角洲D.侵蚀平原
21.P处沉积作用最显著的月份是
A.1月B.3月
C.7月D.10月
22.按照“地势平坦、取水方便、无水
患洪灾之地建立聚落”的原则,聚落选
址在Q处的最佳位置是
A.甲地B.乙地
C.丙地D.丁地[
选择题答题区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下图为我国某地等高线示意图。
读
图,回答下列问题。
(20分)
(1)简述地形对a、b两支流水文特
征的重要影响。
(2)结合图中信息,推断河流的下游
常形成的堆积地貌及特征。
(3)图中居民点的分布有何特点?
24.读“我国西北某地区地形图和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图示区域地形地势分布的特征。
(2)图中虚线区域的地貌类型为,简述其形成原因。
(3)图中甲城市位于(填一种地质构造)中,简述甲城市附近地区地质作用的主要过程。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5ACCCD 6-10ADADA 11-15BACDB 16-20BCDBB 21-22CB
23.
第(1)题,地形主要影响河流水文特征的流速。
第(2)题,根据等13.【答案】(1)a支流流经的地区坡度大,水流急;而b支流流经的地区坡度小,水流较缓。
(2)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
地貌特征是地势低平,河汊纵横交错。
(3)集中分布在地势平坦的河流沿岸地区。
24.解析:第(1)题,简述区域地形地势分布的特征可以从地形类型和起伏状况两方面加以说明。
第(2)题,结合虚线区域所在位置判断该地为洪(冲)积扇,是由于地势骤降,流水携带的大量泥沙堆积而成。
第(3)题,结合岩石的运动状况,可知甲城市所在区域有断层发育,再根据岩层的分布状况说明该区域地质作用的主要过程。
答案:(1)以山地和平原地形为主;地势从北面和西面向东面、南面递减。
(2)洪(冲)积扇山地河流在出山口时,坡度骤降,水流速度降低,所携带物质大量堆积,并形成以出山口为中心向外展开的堆积体。
(3)断层(地堑) 早期在内力作用下发生断裂下陷,后期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沉积作用。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5ACCCD 6-10ADADA 11-15BACDB 16-20BCDBB 21-22CB
23.
第(1)题,地形主要影响河流水文特征的流速。
第(2)题,根据等13.【答案】(1)a支流流经的地区坡度大,水流急;而b支流流经的地区坡度小,水流较缓。
(2)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
地貌特征是地势低平,河汊纵横交错。
(3)集中分布在地势平坦的河流沿岸地区。
24.解析:第(1)题,简述区域地形地势分布的特征可以从地形类型和起伏状况两方面加以说明。
第(2)题,结合虚线区域所在位置判断该地为洪(冲)积扇,是由于地势骤降,流水携带的大量泥沙堆积而成。
第(3)题,结合岩石的运动状况,可知甲城市所在区域有断层发育,再根据岩层的分布状况说明该区域地质作用的主要过程。
答案:(1)以山地和平原地形为主;地势从北面和西面向东面、南面递减。
(2)洪(冲)积扇山地河流在出山口时,坡度骤降,水流速度降低,所携带物质大量堆积,并形成以出山口为中心向外展开的堆积体。
(3)断层(地堑) 早期在内力作用下发生断裂下陷,后期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沉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