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桥围棋讲解古人下围棋的“弈地”
围棋教程:围棋的一些小常识

围棋教程:围棋的一些小常识围棋古代叫作“奕”。
《说文解字》:“奕,围棋也。
”围棋在古代还有“坐隐”、“手谈”等别称。
刘义庆《世语新说》:王中郎以围棋为坐隐,支公以围棋为手谈。
《左传》是世界上最早讲到围棋的书籍,书中提到的围棋时间是公元前548年。
围棋究竟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很难说,中国的古籍书中有“尧造围棋,丹朱善之”的记载。
尧是原始社会的人了。
目前出土文物中,历史年代最远的围棋棋盘是汉代的,那时的围棋棋盘是纵横17道线的。
而出土的隋朝围棋棋盘就是19道线的了。
北周时期(在公元六世纪)成书的《棋经》是最早的一部围棋棋经。
围棋实在是太简单了,只有黑白两种棋子,规则也很简单。
但是它的玄妙却是任何其他棋类所不能比超的。
围棋只有361个棋点,但是其变幻是无穷的,真有计算一下的话,假设我们一秒钟数过一种棋形变幻,要把全部的棋形数完,大约要数亿年的时间。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围棋,说到围棋的变幻数量时,说“大约连书万字四十三,即是局之大数。
”这里的四十三个万可不是指的43万。
围棋的一大可爱之处就是没有和棋,是一个真正争胜负的严酷世界。
围棋的棋子呈黑白两色,古代文人对此曾有一番别出心裁的比喻。
“引如征鸿赴沼,布若群鹊依枝”。
黑白子被喻为鹊鸟、鸿雁。
五代时,有位年仅十岁的孩童名叫廖凝,他随长者一起观棋,且赋诗一首以记其事,其中形容白棋优势“满汀沤不散,一局黑全输”一句,尤使闻者叹服。
王之道有《蝶恋花》词:“玉子纹楸频较路。
胜负等闲,休冶黄金注。
黑白斑斑乌间鹭,明窗净几谁知处。
(音fu)剥声中人不语,见可知难,步武来还去,何日挂冠宫一亩,相从识取棋中趣。
”“乌鹭”目前在国内用得不多,但在日本的《碁》周刊上每期可见。
法,喜剧性的人物形象及时反映日本围棋新闻大赛的最新战况,其作品专栏名就叫“乌鹭戏评”。
弈者对垒,“三尺之局兮作战场”,投子于枰,布阵列势,宛若将帅在调动兵马,布置攻防。
然而棋子毕竟是没有生命力的静物,所以竟有称棋为“鬼阵”者。
围棋的入门知识说课讲解

一章围棋的入门知识第一节:围棋的起源围棋又称作“弈”。
“围”是围攻的意思,“棋”则是手持的棋子,围棋的特点是围而相杀,争地决胜。
围棋起源于中国,是中国古人的伟大发明。
围棋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世人对围棋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流传最广的是: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
围棋从古至今有很多的别称,如“对弈”、“手谈”、“坐隐”、“忘忧”、“烂柯”、“木野狐”等几种叫法第二节:围棋的礼议1、入座。
入座前要将棋盘收拾干净,对弈双方要互相致敬并请长者先座。
2、猜先。
年长者或水平高者手拿一把白子暂不示人,另一位拿出一颗或两颗黑子来猜单双,猜中执黑先行,猜错则执白。
3、对弈。
不能东张西望、翻阅资料,不要与他人交谈,不要影响对手思考,如果离座要向对方打招呼。
4、取子和落子。
一次取一子,不要多拿。
一人一手交替落子。
不能悔棋。
第一手棋下在右上角表示对对方的尊敬。
5、投子和终局。
如果一方认输,可以拿两颗或两颗以上的棋子放在边线外的棋盘上,表示投子认负。
双方同意终局后应将棋子收拾干净并装入棋盒。
第三节:棋盘和棋子1、棋盘。
纵横各19道的方形棋盘。
共有361个交叉点,简称“点”。
棋盘可划分为九个部分: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左边、右边、上边、下边和中腹。
每个部位附近都有一个小黑点,叫作“星”,中央的一颗星称为“天元”。
棋盘的边线称为“第一线”,向中腹方向推进一线称为“第二线”,再推进一线称为“第三线”,依此类推……。
一般五线以上称为“中腹”。
2、棋子。
分黑白两种棋子,为一边凸起的扁圆形。
第四节:围棋的基本规则1、下子规则。
双方水平相当时,用“猜先”的办法决定由谁执黑先行,术语称之为“分先”。
若双方水平有差距,则由水平抵的一方执黑,术语称为“让先”。
双方在棋盘交替落子,棋子不能移动,落子无悔。
2、让子规则。
对局双方水平有明显差距,可以用“让子法”加以平衡,差距越大,让子越多。
从让二子到让九子不等。
3、胜负规则。
围棋的胜负是围住的地盘的大小来决定的,而不是以谁吃子的多少来决定的。
围棋盘渡的小故事

围棋盘渡的小故事1、“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围棋起源于中国,相传“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
尧娶妻富宜氏,生下儿子丹朱,儿子行为不好,喜欢玩打仗的游戏,常常弄得满身是伤,尧很难过,于是制作了围棋,“以闲其情。
”这就是最早出现的围棋模型。
这样丹朱在格子上就能体验冒险的乐趣,而不用东跑西颠冒受伤的危险玩乐。
按照这种说法,围棋诞生之初,就具有了开发智慧、纯洁性情的功能。
2、“鼻祖”弈秋弈秋是春秋时期人,是我国史籍记载的第一位棋手,是“通国之善弈者”,被称为围棋“鼻祖”。
弈秋带了两个学生。
一个诚心学艺,听课十分专心;另一个却不下功夫,上课时心不在焉,总是探头探脑地朝窗外看,想着外面大雁什么时候才能飞来,飞来了好张弓搭箭射两下试。
两个学生同在学棋,同拜一个师,前者学有所成,成为远近闻名的高手,后者未能领悟棋艺。
这说明专心致志是下好围棋的先决条件。
3、“商山四皓”商山四皓,指的是秦末汉初的四位著名学者。
他们不愿意当官,长期隐居在商山,人称“商山四皓”。
刘邦久闻四皓的大名,曾请他们出山为官,而被拒绝。
刘邦登基后,立长子刘盈为太子,封次子如意为赵王。
后来,他见刘盈天生懦弱,才华平庸,而次子如意却聪明过人,才学出众,就想废掉刘盈而立如意为太子。
刘盈的母亲吕后闻听,非常着急,就开国大臣张良想办法。
张良建议吕后聘请“商山四皓”作太子的宾客,吕后答应了。
“商山四皓”都是张良的好朋友,碍于老朋友的面子,他们出山了。
很快,太子刘盈经过这四位长者潜移默化的教导,修养与见识大有长进。
一天,刘邦与太子一起饮宴,他见太子背后有四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问后才知是“商山四皓”。
四皓对刘邦说:“我们听说太子是个仁人志士,又有孝心,礼贤下士,我们就一起来做太子的宾客。
”刘邦见太子有四位大贤辅佐,便知道太子已不可废,于是就消除了改立赵王如意为太子的念头。
刘盈后来继位,为汉惠帝。
商山四皓喜欢下围棋。
唐代王维、李思训、孙位,五代支仲元、石恪,北宋孙可元、李公麟、南宋马元,元代钱选等,都以四皓在商山为题材,作《商山四皓图》,或名《四皓弈棋图》,或名《山居四皓图》。
上海建桥围棋学院 围棋十决

上海建桥围棋学院围棋十决
围棋十诀,是前人经过长年的积累和经验总结出的十句下围棋的口诀。
相传最早由唐代王积薪归纳得出,后见载于南宋陈元靓《事林广记》,明代多本围棋史籍中也均有转载。
该诀提炼总结了围棋行棋的十个基本要素,词简意深,对后来的中外围棋界都有非常广泛的影响。
不得贪胜
不可走不讲道理和过分的棋。
入界宜缓
打入对方阵势要徐徐图之,不求一击而得逞。
攻彼顾我
准备攻击对方时,须想到自己的安危与发展,以及和全局的配合。
弃子争先
“宁失数子不失一先”,不可因小处纠缠而丧失“先手”的主动。
舍小就大
对弈中,每行一步棋都是一次判断棋子价值大小的选择,须选择价值最大的那步棋。
逢危须弃
当自己的棋陷入危险之时,须判断形势,合理放弃,从而减少损失。
慎勿轻速
对局时不可凭主观意志盲目出手落子,要根据双方棋势的发展,经过周密计算后,方可行棋。
动须相应
下棋时需有全局观念,时时刻刻都要将全局的形势放在首位,局部和全局应互相呼应配合。
彼强自保
在敌方的强处,应根据形势以忍为上,力求尽快安定。
势孤取和
己方势力弱时,应采取灵活、调和的办法。
古代围棋与现在围棋的规则

古代围棋与现在围棋的规则古代围棋和现代围棋是两种不同的游戏规则体系,在发展历程中有一些明显的不同。
下面将详细介绍古代围棋和现代围棋的规则。
古代围棋是指中国古代玩的围棋游戏。
其起源很早,可以追溯到西元前500年左右。
在古代围棋中,主要包括棋盘、棋子、落子规则和胜负判定等方面。
首先,古代围棋的棋盘是由19条平行线和19条垂直线组成的,共有361个交叉点。
而现代围棋的棋盘同样由19条平行线和19条垂直线组成,但不同的是,现代围棋的棋盘上还有边界线,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棋盘尺寸。
其次,古代围棋的棋子有两种,分别是黑子和白子。
黑子先行,落子的方式是将棋子放在任意一个交叉点上。
而现代围棋的棋子同样有两种,但规定了每局比赛轮到黑子先行,之后双方轮流落子。
然后,古代围棋的落子规则主要有“气”的概念。
任何一个围棋棋子都需要依靠相邻的空交叉点,即气,来保持存活。
如果一个围棋棋子没有气,就会被对方围住,从而被吃掉。
而现代围棋的落子规则相对复杂一些。
除了考虑气的概念外,还要考虑对局的整体局势和影响,甚至需要进行复杂的计算和推演。
最后,古代围棋的胜负判定主要以“围”为依据。
当一个或多个对方的棋子完全被黑子或白子围住,且没有气,就会被吃掉,对方就输了。
而现代围棋的胜负判定则是根据最终的棋局形势来判断。
通过计算每一方的棋子在棋盘上的地盘和势力来进行判定,哪方的势力更大,谁就是胜利者。
古代围棋和现代围棋的规则有较大的不同。
古代围棋规则相对简单,强调局部,只考虑气和围的概念。
而现代围棋规则则更加复杂,强调整体,考虑了更多的战略和计算。
这也导致了古代围棋和现代围棋在玩法和水平上有很大的差异。
现代围棋更加注重整体局势和长远打算,而古代围棋更加注重局部实力和近期收官。
这使得现代围棋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一种需要高智商和战略思维的竞技运动。
中国围棋如何走

中国围棋如何走
中国古代四大艺术:“琴、棋、书、画”之棋,指的就是围棋。
下面店铺给你介绍中国围棋如何走的,欢迎阅读。
中国围棋走法介绍
一、对局双方各执一色棋子,黑先白后,交替下子,每次只能下一子。
二、棋子下在棋盘的点上。
三、棋子下定后,不得向其他点移动。
四、轮流下子是双方的权利,但允许任何一方放弃下子权。
什么是围棋棋子的气
一个棋子在棋盘上,与它直线紧邻的空点是这个棋子的“气”。
棋子直线紧邻的点上,如果有同色棋子存在,则它们便相互连接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它们的气也应一并计算。
棋子直线紧邻的点上,如果有异色棋子存在,这口气就不复存在。
如所有的气均为对方所占据,便呈无气状态。
无气状态的棋子不能在棋盘上存在,也就是第四条——提子。
围棋怎么提子
把无气之子提出盘外的手段叫“提子”。
提子有二种:
一、下子后,对方棋子无气,应立即提取。
二、下子后,双方棋子都呈无气状态,应立即提取对方无气之子。
拔掉对手一颗棋子之后,就是禁着点(也作禁入点)
围棋活棋和死棋
终局时,经双方确认,没有两只真眼的棋都是死棋,应被提取。
终局时,经双方确认,有两只真眼或两只真眼以上都是活棋,不能提取。
所谓的真眼就是都有线连着,且对方下子不能威胁自己。
建桥围棋与文化的牵连
文化一般被分为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面。
就围棋而言,弈具、弈地构成了其物质文化层面。
弈具既是下棋的必备工具,又成了一种工艺品,不同的人对弈具、弈地的选择,又折射出了各自的人生态度、精神追求、审美趣味;棋规棋约、竞赛体制、组织机构,对局方式,则构成了一种制度行为文化;当然,文化更多地体现于精神方面,中国围棋文化偏重于从精神心理方面,揭示围棋与人生,与各种哲学、宗教思想,与民族心理、思维方式的关系。
文化又是一个坐标系,文化史与文化概论,构成了文化的纵横两个坐标。
中国围棋史,既是围棋技艺史,也是围棋文化史,综合起来就是一部围棋通史。
把眼光再放开一点,从比较文化的角度,把中国围棋放在东西方文化的大背景上,则可以发现,围棋突出体现了东方文化精神、东方式的艺术美。
有人呼吁,我国需要建立一门“围棋学”,有几个方面组成:第一,围棋学原理,包括围棋的本质、生成机制规则、技巧、棋理等; 第二,围棋思维学、围棋社会学、围棋教育学;第三,围棋史,在围棋技艺学与围棋文化学的基础上,梳理围棋文化和棋艺发展演变的脉络; 第四,比较围棋学,在比较文化的视野上,研究不同民族的棋文化的内涵、相互的交流及围棋与其他棋戏、其他艺术门类、其他学科(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相互关系,发现围棋艺术的规律。
中国风围棋基本知识介绍讲解PPT教学资料
大朵的白云压城市上方,如躺在母亲 身上的 婴儿, 忍不住 想用手 去抚摸 。而白 胖的婴 儿,躺 在母亲 的怀里 ,憨憨 的睡着 了。午 后的阳 光照在 他身上 ,变得 红润了 起来, 白色变 成了彩 色,像 一团火 ,更加 美观。 大朵的白云压城市上方,如躺在母亲 身上的 婴儿, 忍不住 想用手 去抚摸 。而白 胖的婴 儿,躺 在母亲 的怀里 ,憨憨 的睡着 了。午 后的阳 光照在 他身上 ,变得 红润了 起来, 白色变 成了彩 色,像 一团火 ,更加 美观。 大朵的白云压城市上方,如躺在母亲 身上的 婴儿, 忍不住 想用手 去抚摸 。而白 胖的婴 儿,躺 在母亲 的怀里 ,憨憨 的睡着 了。午 后的阳 光照在 他身上 ,变得 红润了 起来, 白色变 成了彩 色,像 一团火 ,更加 美观。 大朵的白云压城市上方,如躺在母亲 身上的 婴儿, 忍不住 想用手 去抚摸 。而白 胖的婴 儿,躺 在母亲 的怀里 ,憨憨 的睡着 了。午 后的阳 光照在 他身上 ,变得 红润了 起来, 白色变 成了彩 色,像 一团火 ,更加 美观。 大朵的白云压城市上方,如躺在母亲 身上的 婴儿, 忍不住 想用手 去抚摸 。而白 胖的婴 儿,躺 在母亲 的怀里 ,憨憨 的睡着 了。午 后的阳 光照在 他身上 ,变得 红润了 起来, 白色变 成了彩 色,像 一团大火朵,的更白加云美压观城。市上方,如躺在母亲 身上的 婴儿, 忍不住 想用手 去抚摸 。而白 胖的婴 儿,躺 在母亲 的怀里 ,憨憨 的睡着 了。午 后的阳 光照在 他身上 ,变得 红润了 起来, 白色变 成了彩 色,像 一团火 ,更加 美观。 大朵的白云压城市上方,如躺在母亲 身上的 婴儿, 忍不住 想用手 去抚摸 。而白 胖的婴 儿,躺 在母亲 的怀里 ,憨憨 的睡着 了。午 后的阳 光照在 他身上 ,变得 红润了 起来, 白色变 成了彩 色,像 一团大火朵,的更白加云美压观城。市上方,如躺在母亲 身上的 婴儿, 忍不住 想用手 去抚摸 。而白 胖的婴 儿,躺 在母亲 的怀里 ,憨憨 的睡着 了。午 后的阳 光照在 他身上 ,变得 红润了 起来, 白色变 成了彩 色,像 一团火 ,更加 美观。
中国古围棋布局.
中国古围棋布局简介一、中国古围棋布局我国古围棋采用的座子制,即对局前先在盘上角部星位各自摆好对角星(A、B、C、D),然后由白棋先行(图1)。
围棋在唐代之前便传到日本,(图2)是唐代中日高手的较量,但棋仅弈45手便以日本人认输告终,原因是黑45,即一子解双征。
这是古围棋的经典作品。
但日本人觉得“座子制”有欠科学。
他们在后来将它在日本国内废除了。
当中国古围棋伴随着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而逐步衰退时,日本人就不失时机“反哺”中国人了。
于是中国人也有新围棋,不仅不去“座子”,连白先黑后的规矩都改了,成了“黑先行”。
当然从后来的围棋发展看,日本人无疑为围棋做了大贡献。
(图3)是“秀策流”的范例。
这里,你真的找不到“座子”在哪里。
这里我们要大家记住白棋左边2、8、6、12的结构。
二、现代围棋布局1、三连星图4便是“三连星”,名子很形象,即在边上星位连下三颗子。
这一布局极易成大模样,对于另一方来说,必须有“钻地道”和“拆天桥”的能力,否则必败无疑。
图5是以下的进程。
在日本,武言正树九段最善三连星。
图5就是他的作品。
由于武言对三连星予以了辉煌的前程,所以“三连星”也叫“武言流”。
2、小林流图6的布局是“星·小目”的范例,因为一位日本著名棋手对其进行了创新,他就是小林光一九段。
于是这种布局就被多数称之为“小林流”。
以下进程之一如图7,下一手黑若下在A位,则下边配置很理想。
其中黑7这手棋也可向左或向右移一路,这由对局者对棋的发展和方向而定。
3、无忧角图8中1、5的配置就是“无忧角”,作为向棋一般在A、B、C一带控制其发展。
更多的无忧角是象图9那样,白1这步也叫“另投”。
也有的无忧角是向外的,这对其发展也转到了下边,白棋再从A位另投即无意义。
这里的白1也叫“拆边”。
有的棋手也将它拆在B或C。
4、二连星较之三连星,二连星更为灵活多变,速度也快,并可视局部变化取地或取势,而不像三连星那样很容易就走上单一取势的道路。
围棋初级弈理第一课
围棋初级弈理第一课围棋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棋艺,它不仅仅是一种游戏,更是一种思维的过程。
它由于其固有的几何规律和棋子活动规则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
要想在围棋界有所建树,首先就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弈理知识。
本文将介绍围棋初级弈理第一课的内容。
1. 棋盘和棋子在开始围棋的对弈之前,我们首先要认真地了解棋盘和棋子。
棋盘由19条竖直线和19条水平线构成,共有361个交叉点。
我们要把棋子放在交叉点上,黑色和白色的棋子交替摆放,每方各摆置一些。
2. 活、死棋在围棋的游戏中,每一枚棋子都是有生有死的。
每个棋子的死活关系到围棋的胜负。
一个被敌方棋子包围住,无法到达任何一个新的空位的棋子称为死子;一个被己方棋子包围住,没有可以转移的眼位的棋子称为死棋。
活棋是指己方的棋子可以向外扩展,占领足够大的空间,而且还拥有吃掉一定数量对方棋子的力量。
3. 眼和半眼在围棋的游戏中,眼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
眼是指三个或四个自己的棋子在棋盘上形成一个相邻的矩形或正方形,其中只有一些棋子的自由度,即只能到达一些空位,而其它的空位被己方的棋子包围,而且即使对方在那里下一个棋子,其依然不能吃掉我方的棋子。
半眼是指两个自己的棋子在棋盘上形成一个相邻的矩形或正方形,其中只有一个棋子的自由度,即只能到达一个空位,而其它的空位被己方的棋子包围,就像一个括号一样。
4. 攻守和布局在围棋的游戏中,攻守和布局也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布局时,要考虑到自己的棋子先手的影响力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如果你能够利用先手的优势,尽可能多地夺取棋盘上的优势并压制对方,那么你就可以获得一定的胜利。
在攻守时,我们还需要根据自己的棋子形势和对方的整体形势,采取不同的攻守策略来对付对手。
5. 结束和胜负在围棋游戏中,当一方的所有棋子都被对手吃掉或无法动弹时,这一方就宣告失败,而另一方则宣告胜利。
而在一般情况下,在经过数个回合之后,一方的棋子在局面上优势越来越大,那么他可以直接宣布胜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棋需有人,有弈具,同时还要有一个适宜的环境。
不同阶层的人,选择的下棋环境自然也不一样。
有的在皇宫豪门,有的在茶楼市肆,有的在寺院道观,有的在竹林小楼。
不同的环境的选择,也就体现了不同的人的生存状态与生活情趣。
古代下棋者,从阶层分,有帝王宫女、官宦贵胄、文人士子、市丼百姓等; 从职业分,又大致可分为职业(或半职业)和业余两大类。
前面所列举的各阶层之人,基本上都是属于业余。
而职业或半职业者,包括棋待诏、棋师门客和一般棋工。
不同的人,下棋地点的选择,也各有差异。
比如帝王宫女,他们下棋的地方自然多在皇宫内,棋待诏是陪皇棋的,也就决定了他施展才华的天地。
官宦贵胄多在他们的府第花园下棋,棋师门客多是他们延请的,教授或陪主人下棋便成了他们的义务。
棋工只能在市肆设局,陪人对弈,设点赌局,维持生计,他们正好满足了市井百姓的城要。
文人士子则喜欢在竹林小楼、松风流水中,悠哉游哉!正可谓各取所需,各得其所。
如果说,各阶层中人对弈棋的选择各有侧重,有一个地方却似乎方外槛内之人皆合,俗人雅士共宜,这就是寺院道观。
也许,这首先是因为佛、道两教中好棋者本来就众。
长日清闲,何以消遣,惟有围棋。
方外之人下棋自然也多在方外之地,“小槛明高雪,幽人斗智棋”。
文人士子也喜好与好棋、好诗的僧、道中人来往,“落叶濺吟声,会棋云外人”,在方外之地“一局忘万事”。
寺院道观不仅是方外之人修道的场所,也是普通的市井百姓烧香敬神拜佛之地。
这里每年还要举行各种社戏庙会。
这类“庙会”或曰“社会”,既是宗教性的敬神活动,同时作为民间集会,又带有狂欢节色彩。
在这种民间狂欢中,围棋自然成了其中的一项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