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财日记》观后感
发财日记感悟

发财日记感悟不知道从啥时候起,“发财”这俩字儿就像长了翅膀似的,在我脑子里飞来飞去。
有时候做梦都梦到自己数钱数到手抽筋,醒来才发现是一场空欢喜。
前阵子看了那部《发财日记》,嘿,心里头那是五味杂陈呐!电影里的主角们为了发财,那可是使出了浑身解数,经历了各种酸甜苦辣。
这让我不禁想起了我表叔的发财之路,那叫一个曲折离奇。
表叔年轻的时候,那可是个有冲劲儿的主儿。
当时我们那地儿流行种果树,说是收益高,能发财。
表叔一听,眼睛都亮了,二话不说就把家里的几亩地全种上了苹果树。
刚开始的时候,表叔那是满怀希望啊!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跑到果园里又是浇水又是施肥,精心伺候着那些苹果树,就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
他还专门去买了好多关于果树种植的书,晚上就着那昏暗的灯光,戴着个老花镜,在那儿一字一句地琢磨。
等到苹果树开花的时候,表叔那脸上的笑容比花还灿烂。
他逢人就说:“今年准能有个好收成,发财有望啦!”可谁知道,这老天爷就爱开玩笑。
那年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倒春寒,把那些刚开的花全给冻坏了。
表叔站在果园里,看着满树的残花,那眼神,我到现在都忘不了。
他一句话也没说,就那么呆呆地站着,手里还拿着一把锄头,整个人像是被霜打了的茄子——蔫了。
不过,表叔可不是那种轻易认输的人。
他咬咬牙,又去请教了村里的果树专家,重新补种、施肥、打药,硬是把果园又给救了回来。
好不容易盼到了秋天,苹果终于熟了。
表叔满心欢喜地等着收购商来,想着能卖个好价钱。
可谁知道,那年苹果大丰收,市场上供大于求,价格低得可怜。
表叔的苹果虽然品质不错,可也卖不上好价。
看着那一车车卖不出去的苹果,表叔急得嘴上都起了泡。
那段时间,表叔整天愁眉苦脸的,头发都白了不少。
家里人都劝他别折腾了,可表叔不甘心呐!他说:“我就不信我发不了这个财!”后来,表叔听说搞养殖能赚钱,他又动了心思。
这次他养起了猪。
为了省钱,表叔自己动手盖猪圈,一砖一瓦都是他亲自搬的。
猪圈盖好了,他又去买猪仔。
那些小猪仔一个个圆滚滚的,可爱极了。
《全中国最穷的小伙发财日记》:洗刷贫穷的耻辱

(3)
2009年快女郁可唯年前发了一首新歌《回家》。歌词有这样两句:“数一数我搬了多少块砖头,数一数多少量跑车奔驰而过。”睡马路,排长队,彻夜不休,回家的车票还是一票难求。春节回来看报纸,说那些如今的80后进城务工人员,比父辈们多了许多的时尚感。娘的,犀利哥还上了英国的报纸呢。那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言论,总是让人火冒三丈。
年前的时候去深圳采访一个如今事业成功的企业家,听他说起十几年来的历程,颇有感慨。他从湖南初去深圳的时候,跟大多数人一样,只是在一个小小的工厂里面打工。每天三点一线的生活,除了给他微薄的收入,他更多地感觉到未来的无望。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一个全新的行业——做业务,虽然辛苦,但至少能看到一丝光线。于是他开始在广州各地之间奔波,当时的暂住证是分区的,也就是你有了罗湖区的暂住证,福田区的警察还是要扣押你。半年内三次被搞进拘留所的经历,他说起来真是感慨万千。2001年他开始自己创业,但开张不过半年的时间,主力业务团队被整个挖走,只剩下前台在内的七个人。这种状况,估计很多人都要疯了吧?但他没有,他是主心骨,他必须持住那份心气儿,才能让底下的人有信心。然后七年之后,当时的七个人发展成了七家分公司。要是当时他放弃了,这一切都不可能存在了。
《全中国最穷的小伙发财日记》:洗刷贫穷的耻辱 作者:柳溪 发布时间:10-04-07 阅读:610
所属分类:读书杂谈
(1) 春节回家的时候,最不喜欢被问起的问题有两个。第一个是:“女朋友在哪儿啊?什么时候带回来啊?”第二个是:“你现在挣多少钱啊?”相对于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似乎更难回答。有时候会说“刚够花”,有时候说“没多少”,但对于那些希望知道具体数字的人来说,这样的回答显然满足不了他们的好奇心。“那你现在挣的有X千吗?X家的XX听说已经月薪XX了。”
发财日记感悟

发财日记感悟前段时间看了《发财日记》这部电影,感触还挺多的。
电影里的主人公小宝和二哥从穷乡僻壤来到大城市闯荡,一心想着发财致富,过上好日子。
他们的经历让我想起了自己身边那些为了生活努力打拼的人们,也让我回忆起了一些自己的亲身经历。
几年前,我家附近的菜市场里有一对卖水果的夫妻。
男的叫老张,女的叫阿芳,他们从农村来到城市,租了个小小的摊位,起早贪黑地卖水果,梦想着能在这个城市里站稳脚跟,发点小财。
老张和阿芳的水果摊不大,但水果种类挺全。
每天早上天还没亮,他俩就蹬着那辆破旧的三轮车去进货。
老张总是一身汗津津的,阿芳则在旁边帮忙搬搬抬抬,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这箱芒果看着不错,多进点,那箱葡萄有点不新鲜,咱不要。
”到了菜市场,他们就开始忙着把水果摆得整整齐齐,阿芳还会细心地在每种水果前面放上一个小牌子,标上价格。
老张呢,一边擦着汗,一边大声吆喝着:“新鲜水果,便宜卖啦!”有一次,我去他们摊位买水果,正赶上阿芳在跟一个顾客讨价还价。
那顾客非要把价格压得特别低,阿芳一脸为难,嘴里不停地说着:“大姐,真的不能再便宜了,我们这也是小本生意,赚不了几个钱。
”可那顾客不依不饶,阿芳没办法,最后还是少赚了点卖给了她。
顾客走后,阿芳叹了口气,对老张说:“这生意真难做啊,可又能咋办呢?”老张安慰她:“别叹气,慢慢来吧,总会好起来的。
”中午的时候,菜市场里的人少了些,老张和阿芳才能稍微喘口气。
他们就坐在摊位后面的小板凳上,随便吃点从家里带来的饭菜。
有时候是馒头咸菜,有时候是一盒已经凉了的炒饭。
阿芳总是抱怨饭菜不好吃,但老张总是笑着说:“能填饱肚子就行啦,等咱赚了大钱,天天吃大鱼大肉。
”下午和晚上,他们又得忙着招呼顾客,一直到菜市场关门。
收摊的时候,他俩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但还是得把没卖完的水果搬上三轮车,拉回出租屋。
就这样,老张和阿芳的日子一天天过去,虽然辛苦,但他们从来没有放弃过。
慢慢地,他们的水果摊生意越来越好,回头客也越来越多。
发财日记观后感100字

发财日记观后感100字
案例一:
我看完发财日记后使我深受感动,里面有很多人物善良的房租爷爷、创业的马露、憨厚老实的小宝……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房租爷爷和小宝,房租爷爷因为突发疾病,周围的人都不敢上前搭救,只有小宝果断的救了他,才没导致发生意外,房租爷爷对此很感动,便在小宝困难之时为他提供了住所,帮小宝照看天意,而小宝对老爷子的孝顺如同亲生父母,不厌其烦的换洗脚水是他对老爷子的感激与关怀。
案例二:
在电影发财日记里小宝对收养女儿的深沉父爱深深感动着我,这让我不禁想起了《背影》中朱自清先生的父亲,他和小宝一样都是那么的伟大,对孩子虽然严厉但充满了爱。
这更让我想到了自己的父亲。
平时,他总是不苟言笑,对我十分严格,而处在青春期的我并不能理解他,还经常与他对着干,闹过不少矛盾。
自从看过《发财日记》后,我感觉自己开始理解父亲了,他对我无言的爱,那一句句叮嘱、一声声责备。
不同于母爱的温暖细腻,更像雄伟的高山,深远而宽广,永远给我坚实的依靠。
案例三:
在看完电影发财日记,它激起了我奋斗的星星之火,人不能没有奋斗的激情,不能没有梦想,不能失去努力的目标。
我也曾因为生活,因为琐事而迷茫,最后我终于还是找到了些许的目标。
生活是干出来,不是说出来的,人不能在需要努力的时候,躺着睡觉;需要历练的时
候,养尊处优;需要学习的时候夸夸其谈。
切记人生需要务实,工作需要真本事,未来需要打拼,敢拼才会赢。
电影观后感200字(精选22篇)

电影观后感200字电影观后感200字(精选22篇)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
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影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电影观后感200字篇1不同于以往同类型电影的节奏,《勇士》一上来就开宗明义,将时间浓缩到"强渡"与"飞夺"的三天时间内。
一上来就是大渡河之战,让观众看的揪心;随即不等喘息,红四团便迎来奔袭任务,一昼夜跑完240华里;最后迎来飞夺泸定桥的全片高潮。
三段叙事都在高节奏高强度的铁血奔袭中完成,并时不时出现时间条字幕,以呈现倒计时般的紧张感,俨然是好莱坞动作大片的叙事节奏。
而这种毫不停息的快节奏,既符合史实,更让观众一同体验红四团那场毫不喘息的战斗之旅,重新感悟红军长征勇士无畏,向死而生的奔袭精神。
电影观后感200字篇2今日,我和爸爸、妈妈一齐去垭口电影院观看了电影《可怜妈妈》。
这部电影描述了桥桥的爸爸抛弃了妈妈和桥桥,桥桥和妈妈生活很艰苦,但很幸福、欢乐。
有一次,半夜里,桥桥突然发高烧,妈妈冒着风雨,爬上悬崖,采了很多草药回来给桥桥吃,桥桥的病好了,可是桥桥妈妈却病了。
之后,他妈妈为了桥桥的幸福把桥桥送到了爸爸身边,桥桥很想妈妈,就跑回了家,妈妈批评了他,并和他拉钩说以后不许他找她。
有一次桥桥又跑回家,但不敢见妈妈,就去石头妈妈那里许愿,妈妈在找他的路上摔倒了,住了医院,桥桥唱着《世上仅有妈妈好》,他的歌声唤醒了妈妈,桥桥和妈妈团聚了。
看了这部电影,我感动的哭了好几次,我想,我今后必须要做一个乖孩子,关心妈妈,好好学习电影观后感200字篇3你知道烈火焚身的感觉吗?你忍受过火烧火燎的痛苦吗?在熊熊的火焰中,有谁能够保证自己一动不动呢?今天,我看了《邱少云》这部影片,他那钢铁般的意志深深地震撼了我。
哪是一个黄昏,邱少云潜伏在草丛里,一动不动,邱少云知道对面就是敌人,只要这边已有动静,就会被敌人发现,就会破坏整个计划。
发财日记感悟

发财日记感悟最近看了一部电影叫《发财日记》,感触颇深。
这部电影没有华丽的特效,没有宏大的场面,却以一种朴实无华的方式,讲述了普通人在追求财富道路上的艰辛与坚持,让我对人生、财富和梦想有了新的思考。
影片中的主人公小宝,从一个农村小伙来到大城市闯荡,他没有高学历,没有背景,有的只是一颗想要发财的心和不怕吃苦的劲儿。
他经历了各种挫折和磨难,做过很多辛苦的工作,住过简陋的出租屋,吃过无数的苦。
但他从未放弃,一直在努力寻找着发财的机会。
这让我想到了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很多人都怀揣着发财的梦想,渴望过上富足的生活。
然而,真正能够实现这个梦想的人却寥寥无几。
为什么呢?是因为我们不够努力吗?还是因为我们没有机遇?或许都不是。
在我看来,很多时候是我们没有像小宝那样坚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发财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我们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我们常常会羡慕那些成功人士的财富和地位,却忽略了他们背后所付出的努力。
就像小宝,他在工地上搬砖、在夜市摆摊,每一份工作都充满了汗水和艰辛。
但正是这些经历,让他不断地成长和积累,为他日后的成功打下了基础。
同时,发财也需要我们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断的决策能力。
在电影中,小宝抓住了一些商机,虽然过程中也有失败,但他能够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调整自己的方向。
这让我明白,在面对机遇时,我们不能犹豫不决,要勇敢地去尝试。
当然,在做出决策之前,我们也需要充分地了解市场和自身的情况,不能盲目跟风。
除了努力和机遇,我觉得心态也非常重要。
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我们不能被金钱冲昏头脑,失去了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小宝在面对金钱的诱惑时,始终保持着一颗善良的心,他没有为了发财而不择手段。
这种品质是难能可贵的,也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应该坚守的。
影片中还有一个让我感动的地方,那就是小宝和他的朋友们之间的情谊。
在他最困难的时候,是朋友们向他伸出了援手,给予他帮助和支持。
这让我明白,在人生的道路上,朋友是非常重要的。
电影《抓娃娃》观后感4篇

电影《抓娃娃》观后感4篇电影《抓娃娃》观后感篇一《抓娃娃》观影有感:笑中深思的教育镜鉴我在持续不断的笑声中看完了新上映的电影《抓娃娃》,这部影片犹如一面清晰的镜子,映照出家庭教育中繁多且引人深省的各类问题。
在影片里,大富豪为培育接班人装穷长达十几年的决心令人称赞。
他的出发点无疑是良善的,期望孩子能在缺失财富庇护的境遇中经受磨砺从而成长,学会独立、坚韧和珍惜。
这样的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的确能够激发孩子的进取心,让他们知晓成功需凭借自身的拼搏去获取。
然而,随着剧情的发展,我们也目睹了这种教育方式带来的消极影响。
大富豪对孩子的道德裹挟和紧密束缚,化作了孩子心灵上沉重的负担。
他以自身的期望为准则,过度干涉孩子的抉择和决定,致使孩子在成长之路上丧失了自主探索和犯错的契机。
这样的教育,管得越严,孩子的内心就越充斥着矛盾与挣扎。
他们一方面渴盼达成父母的期望,另一方面又憧憬追求自身真正的梦想和兴趣。
在这种两难的处境中,孩子的个性遭到压抑,创造力受到限制,甚至或许会产生自我怀疑和心理困扰。
这不禁使我思索,教育的本质究竟为何?是让孩子成为父母期望的样子,还是协助他们发现自我、成就自我?大富豪的初衷或许是为孩子的未来筹谋,但他却忽视了孩子作为独立个体的需求和感受。
在现实生活里,我们也时常能够目睹类似的情景。
父母以“为你好”之名,为孩子规划好了所有,却未给孩子表达自身想法的空间。
这样的教育方式,即便能够培育出优异的成绩,却未必能够塑造出健康、快乐的孩子。
真正的教育,应当是引导而非强制,是启发而非灌输。
父母理应成为孩子成长之路上的指引者,赋予他们充足的空间去尝试、去失败、去成长。
让他们在自由的氛围里,培育出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积极乐观的心态。
同时,这部电影也让我们明晰,爱与期望之间需要寻求一个平衡。
过度的爱或许会演变成束缚,过高的期望或许会化作压力。
身为父母,应当学会尊重孩子的选择,相信他们具备应对生活挑战的能力,在恰当之时给予支持和鼓励,而非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
电影发财日记的观后感

电影发财日记的观后感《电影〈发财日记〉观后感》篇一:《电影〈发财日记〉观后感》《发财日记》这电影,嘿,可真有点意思。
刚看的时候,我就觉得这像是一场热热闹闹的生活大杂烩。
电影里的小宝和二哥,那就是两个怀揣着发财梦的普通人。
就像咱生活中那些总想着一夜暴富的人一样,可能我自己有时候也会做这样的梦呢。
他们到深圳去闯荡,那场景,就像是一群小蚂蚁闯进了一个巨大的糖果世界,到处都是机会,但也到处都是危险。
小宝收养孩子那一段,可把我给触动了。
他一个大男人,带着个孩子,手忙脚乱的,就像个没头的苍蝇。
我就想啊,这要是换了我,我能行吗?也许我连一天都坚持不下来。
他给孩子冲奶粉的时候,那笨手笨脚的样子,就像我第一次下厨做饭,简直是一场灾难。
可是他心里的那份善良和坚持,就像黑暗中的小火苗,虽然微弱,但是一直在燃烧。
再说到他们创业的过程,那真是一波三折。
找工作被拒,做生意又被坑,感觉就像是老天爷故意在和他们作对。
我就纳闷了,这发财咋就这么难呢?难道普通人就没有出头之日了吗?这时候的他们,就像在暴风雨中的小船,随时都可能被打翻。
但是他们没有放弃啊,就像打不死的小强一样。
沙溢演的那个角色,刚开始我还觉得他有点不靠谱,但是后来发现,他也有自己的难处和闪光点。
这就像生活中的很多人,表面上看着不咋地,但是深入了解之后,就会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电影里的深圳,那是一个充满活力又很残酷的地方。
高楼大厦就像一个个巨人,俯视着下面为生活奔波的小人物。
可这些小人物呢,他们依然在努力地生活着,就像路边的小草,虽然渺小,但是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这部电影让我觉得,发财也许不是生活的唯一目的。
像小宝他们,虽然没有真正发大财,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收获了比金钱更宝贵的东西,比如友情,比如亲情,还有对生活的感悟。
我就想啊,我们是不是也在追求发财的道路上,忽略了身边那些真正重要的东西呢?这电影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也让我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新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财日记》观后感
今天,我又观看了类似《你好,李焕英》的一部电影—《发财日记》,这部电影给我感触更深一点。
电影中,宋小宝所饰演的角色还是“宋小宝”,沙溢饰演的是他的发小“二哥”。
他们从东北一个穷困潦倒的小农村走出来,到发展日新月异的深圳。
他们怀揣着发财梦想,没有实力,没有文凭,没有特殊技能,宋小宝吃苦耐劳,二哥却总想着歪门邪道。
他们无意间捡了一个婴儿,又巧救了一个没有后代的的老人,遇到了同样是从东北来创业的女青年马露。
宋小宝做着最底层的工作,在工地上搬砖搬沙,为了高工资,甘愿冒险深陷泥井,但这一切也都是因为儿子要参加夏令营,去学校时换上新衣服,剪了新发型,就是为了儿子在同学面前有面子,出了校门之后,又换上了脏兮兮的工作服……宋小宝把这个角色演绎的淋漓尽致,每个细节都被他完美诠释,满怀热忱和努力。
宋小宝把弃婴当成自己的亲生儿子对待,为了儿子什么苦什么累都能受,这体现的是多大的父爱,这个电影给我意义非凡的原因就是他们的处境与我雷同,我非常能理解“天意”的心情,“天意”仿佛就是小时候的自己,小时候乖巧懂事,人见人爱,现在一事无成,怨恨心强烈。
在看了这个电影之后,我似乎对他们的埋怨削减了许多,
我在想在外边工作的他们是否也是一样,为了我他们一样也会这么拼命,他们是爱我的,只是被生活所迫的他们没有机会去表现,没有时间去让我感悟。
电影中有一个片段是宋小宝去学校参加家长会,打扮的十分时髦,本以为儿子会很高兴,谁知儿子非常生气,对宋小宝大喊:你到底要干嘛。
这一段对我来说印象极其深刻,这不禁让我想起自己,我总会去埋怨他们,对他们大喊大叫,把最坏的脾气都留给了他们,而他们也因为对我很愧疚而放纵我。
在电影之后,我站在他们的角度想,确实很心酸很痛苦,却又无可奈何,对过去的自己很讨厌,现在,我一定要收敛自己的小脾气,做一个会理解人的小朋友。
这部电影不光有伟大的父爱,更有人情的冷漠,残酷的现实。
在漆黑寒冷的夜晚,没有人注意被丢在雨中的婴儿。
当二哥背着头破血流的宋小宝在雨中拦车求助时,没有一辆私家车愿意停下来帮帮他们。
这残酷的现实不禁让人心头一颤。
其中有一段是二哥投机取巧的搞大了事业,却没有多长时间也被暴露。
这也告诉我们做人要信守承诺,做事要一步一脚印。
最后宋小宝也并没有发大财,他的“财”就是,与儿子的一切矛盾和解,收获了亲情,爱情,友情,我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发财”
《发财日记》就是这样一部电影,主人公半生历经苦难,面对生活的重压时束手无策,尽管有那么一点点小运气,却依旧无法改变他
的命运,就是这样一个人,在苦难下仍坚持着他对生活的热情。
这让我想起一句话:世界上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本质后,依旧很热爱生活。
所以,对现在的我来说,没有理由不热爱生活,没有理由觉得人间不值得,忠于自己,热爱生活,要做一个积极向上的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