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第七章溶液

合集下载

科学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7章溶液PPT

科学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7章溶液PPT

知2-导
归 纳
1.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溶液类型 溶质 溶剂 固—液型 固体 液体 气—液型 气体 液体 液—液型 量少者 量多者 液—水型 液体 水
2.水是最常用的溶剂,除此之外,汽油、酒精等也可作
溶剂。如:碘酒的溶剂就是酒精。
知2-讲
【例2】写出表1所列溶液中溶质、溶剂的名称:
表1 溶液 溶质 碘酒 碘
知1-导
问 题(一)
所有物质都溶于水吗?
问 题(二)
什么是溶液?
知1-导
归 纳
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 混合物,叫做溶液。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如:水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如:蔗糖、食盐
知1-讲
【例1】〈湖南衡阳〉 将厨房里常用的下列四种物质分别放 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B ) A.白糖 B.食用油 C.味精 D.食盐
A
B C
;
; 。
(来自《教材》)
第1课时 溶液的形成 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 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 2.溶液的组成: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二、溶质、溶剂的判断 1.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2.液体和液体形成溶液时:量多的称为溶剂,量少的称为溶 质。水是一种常见的溶剂。
知3-讲
C.对比实验②和③,可探究固体溶质的形态对溶质在水 中溶解速率的影响 D.对比实验①和③,可探究固体溶质的形态对溶质在水 中溶解速率的影响 方法规律:该题利用控制变量的单一性解答。实验①
和②中都是将0.5 g块状的硫酸铜放入100 mL水中,变
量是温度,一个是冷水,一个是热水,探究了水的温 度对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对比实验②和③有 两个变量:实验②是块状硫酸铜,实验③是粉末状

陕西省2024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全章易错考点专训课件科粤版

陕西省2024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全章易错考点专训课件科粤版
第七章 溶 液 全章易错考点专训
不能区分溶液的组成及特征,混淆溶解与乳化
1.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为后者溶质的是( D )
A.水、白酒
B.铜、硫酸铜溶液
C.泥、泥水
D.氯化氢、盐酸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③⑦ 。
①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②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第11题图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8.[2023·西安铁一中学一模节选]在两支试管中分别放入等 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加入等质量的水配成t3 ℃的两份 溶液,并按图1进行降温操作,图2为甲、乙两物质的溶解 度曲线。请分析并填空。
(第8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Ⅰ中加入的物质是 乙 (填“甲”或“乙”)。 (2)将t3 ℃时70 g甲的饱和溶液降到t1 ℃,析出晶体质量
=E>A=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判断和转化掌握不清
6.下列有关饱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降低饱和溶液的温度一定有晶体析出
B.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
分数大
C.结晶后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饱和溶液蒸发部分溶剂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小于Ⅱ中加入对应溶质质量
1
2
3

《九年级化学溶液》课件

《九年级化学溶液》课件
溶液的酸碱性质和变化规律。
详细描述
准备实验器材:酸碱指示剂、滴定管 、烧杯、试剂等。
在烧杯中加入待测溶液。
使用酸碱指示剂滴定溶液,观察颜色 变化。
根据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判断溶液的酸 碱性,并记录实验数据。
实验三:观察溶液的颜色和透明度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总结词:观察溶液的颜色和透明度是化学实验中直观了解 物质溶解后状态的方法,通过实验可以了解不同物质溶解 后溶液的特点。
习题示例
为什么在化学实验中经常使用溶液作为反应介质?请说明原因。
九年级化学溶液
目录
CONTENTS
• 溶液的简介 • 溶液的制备 • 溶液的性质 • 溶液的应用 • 溶液的实验 • 溶液的习题与解答
01 溶液的简介
溶液的定义
总结词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详细描述
溶液是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其中被分散的物质称为溶质,而分散溶质的物 质称为溶剂。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在一定条件下可达到动态平衡,即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达到饱和状态,此时溶 质和溶剂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溶解度和配制溶液是溶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化学实验中的基本操作。
详细描述
这道题目考查了学生对溶解度和配制溶液的理解和实践。溶解度是指一定温度下,某物质 在一定量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或体积。配制溶液是化学实验中的基本操作 ,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将溶质和溶剂混合在一起,并确保混合物均匀。
习题示例
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大于氢氧根离子 浓度,呈酸性;碱溶液中氢氧根离子 浓度大于氢离子浓度,呈碱性。
溶液的颜色和透明度
溶液的颜色取决于溶解在溶液中 的物质的颜色。例如,硫酸铜溶 液呈蓝色,氯化铁溶液呈黄色。

初三化学笔记 第七章 溶液

初三化学笔记 第七章 溶液

第七章溶液第一节溶解与乳化1.溶液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均一而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两部分组成,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它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气体或液体;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溶剂一般为液体。

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但体积不能相加。

注意:一种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但溶剂只有一种;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水不是溶液。

加入溶剂中被分散的物质不一定是溶质,如Na 2O加入水中和水发生反应生成NaOH,溶质为NaOH;CuSO45H2O加入水中,结晶水成为溶剂,溶质为CuSO4。

2.溶液的特点(1)均一性:是指溶液的各部分的性质都相同。

(2)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时(即温度和压强不改变,溶剂不蒸发),溶液长时间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物质。

(3)混合物。

3.溶质和溶剂的判断(1)根据溶液的名称确定:一般溶质在前,溶剂在后。

如碘酒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

(2)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或气体为溶质,液体为溶剂。

(3)当两种液体互溶时,通常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当其中有水时,习惯把水看作溶剂。

(4)物质溶于水,与水发生反应,若生成物能溶于水,则生成物为溶质。

4.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1)温度:温度越高,溶解速率越快。

(2)溶质与溶剂的接触面积:溶质与溶剂接触面积越大,溶解越快。

(3)搅拌:搅拌可以加快溶质溶解。

5.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可溶的物质在溶解时,常常会使溶液的温度发生改变,这说明物质在溶解时会出现吸热或放热现象。

如NaOH、浓硫酸等物质溶解时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NH4NO3等物质溶解时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降低;而氯化钠等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没有明显变化。

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两种变化:一种是分子或离子从溶质中分散开并向水中扩散过程,此过程需吸收热量;另一种是溶质分子或离子与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的过程,此过程会放出热量。

化学第七章溶液和溶质

化学第七章溶液和溶质

化学第七章溶液和溶质化学第七章溶液和溶质在化学中,溶液是一个常见的概念。

溶液由两个或更多的物质混合而成,通常由溶剂和溶质组成。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溶液和溶质的概念及其在化学中的重要性。

一、溶液的定义和特性溶液是由溶剂溶解溶质而形成的混合物。

溶剂是能够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而溶质是被溶解在溶剂中的物质。

溶液是均匀混合的,其中溶质的分子或离子被分散在溶剂的分子或离子之间。

溶液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例如,盐水是一个常见的溶液,其中水是溶剂,而盐是溶质。

当溶解固体时,我们通常说固体溶解物在液体中。

对于气体溶解在液体中的情况,我们称之为气体溶解。

溶液的性质取决于溶剂和溶质的特性。

溶剂通常是无色、无味、透明且易于流动的物质,而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溶液的性质受到溶解度和浓度的影响,也取决于溶剂和溶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二、溶解度和浓度溶解度是指溶质在溶剂中能够达到的最大浓度。

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溶解度,这取决于溶质和溶剂之间相互作用的性质。

溶解度通常用单位体积的溶剂中溶解的物质的质量(或浓度)来表示。

浓度是溶质在溶剂中的相对量度。

我们可以通过质量浓度、体积浓度或摩尔浓度来表示。

质量浓度是指溶质在溶剂中的质量与溶液总质量之比。

体积浓度是指溶质在溶剂中的体积与溶液总体积之比。

摩尔浓度是指溶质在溶剂中的物质的摩尔量与溶液总体积之比。

三、溶解过程和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解过程涉及到溶质的分子或离子与溶剂的分子或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些相互作用包括溶剂分子或离子与溶质分子或离子之间的化学键的形成或断裂。

溶解过程可以是放热的(放热反应)或吸热的(吸热反应)。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有溶剂和溶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温度和压力。

溶剂和溶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越强,溶解度就越大。

温度升高可以增加溶解度,而压力升高对固体溶解物没有太大影响,但可以增加气体溶解物的溶解度。

四、饱和溶液和过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剂中无法再溶解更多的溶质。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七章 溶液 7.3 溶液浓稀的表示课件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七章 溶液 7.3 溶液浓稀的表示课件
●溶液(róngyè)的浓 度
溶液(róngyè)的浓度是指一定量的溶液(róngyè)中所含溶质 的量。
12/11/2021
第三页,共二十六页。
实验探究
知道有色(yǒu sè)溶液的颜色深浅与溶液的浓度相关
步骤:1.在3支试管A、B、C中各加入10mL的水,再分别加入约0.5g、
1g和1.5g固体硫酸铜。观察到这3支试管颜色深浅(shēnqiǎn)顺序:
第七章 溶 液
7.3 溶液(róngyè)浓稀的 表示
KY九(下)
教学(jiāo xué) 课件
12/11/2021
第一页,共二十六页。
情景引入
药液太稀不能 杀死害虫和病菌 ( b ìn g j ū n ) , 但 药 液 太 浓又会毒害农作物 或树木。
12/11/2021
第二页,共二十六页。
知识讲解
受外界温度影响
不受外界(wàijiè)条件影响
溶剂量要求
100g
无要求
溶液是否饱

一定达到饱和
不一定
溶解度 溶质质量
计算式
=
100g 溶剂质量
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
×100%
单位
g
是比值,单位为1
联系
12/11/2021
A%=
溶解度 100g+溶解度
X100%
第九页,共二十六页。
知识讲解
●溶质(róngzhì)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试 管 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 溶 液 质 溶 质 质 量 溶 液 颜 色
编号 /g
/g
量/g
分数
深浅
D
2g
20g
E
0.5g
10g

九年级化学第7章教学设计 溶液

九年级化学第7章教学设计 溶液

第七章溶液7.1 溶解现象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理解溶液的概念及基本特征;2.了解溶液的一些性质3.了解溶液及乳化现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能力目标:1.能够通过对比实验,归纳、了解溶液的特征2.通过探究实验,了解溶液的性质,以及溶液导电的原因情感目标:学习科学探究的一些基本方法,培养实验观察,分析能力,培养探究精神学习重点及难点学习重点:溶液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溶液的性质学习难点:从微观上来认识溶解、乳化、溶解热效应以及溶液的导电性教学用具试管、烧杯、玻璃棒、低压电源、导线、灯泡、电极;硫酸铜、蔗糖、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食醋。

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可溶与不可溶教学目标:认识溶解现象,了解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概念。

教学重点:1.溶解现象。

2.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概念。

教学难点:1.溶液中溶质、溶剂与溶液三者的质量关系。

教学用具试管、烧杯、玻璃棒;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溶液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小学自然课中学过溶液,前面几张学习过程中学过一些溶液,如稀硫酸、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硫酸铜溶液等。

在大家印象中,是不是物质溶于水就能形成溶液?是不是任何物质溶于水都能形成溶液?什么是溶液?溶液是怎样形成的?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一章“溶液”。

[观察活动]【实验7-1】可溶物质与不溶物质[讲解]在硫酸铜和蔗糖固体中加入水以后,它们逐渐溶解分散,好像“消失”了一样,最后形成一种透明、均匀而稳定的混合物。

硫酸铜和蔗糖可以在水中“溶解”称为“可溶物质”。

细沙石在水中难溶解,称为“不溶物质”。

[板书]一.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溶液: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均匀而稳定的混合物。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均匀指溶液各部分组成、浓度和性质都完全一样;稳定指条件不变时,溶质和溶剂长期不会分离,即当水分不蒸发,温度不改变时,溶液长时间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有溶质析出。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溶液》知识点汇总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溶液》知识点汇总

第七章《溶液》知识点一、溶液的形成1、溶液(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b、溶质能够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c、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 溶质的体积+ 溶剂的体积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碘酒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

盐酸溶质是HCl,石灰水溶质为Ca(OH)2,食盐水溶质为NaCl,氧化钙溶于水溶质为Ca(OH)2,三氧化硫溶于水溶质为H2SO4,胆矾CuSO4·5H2 O溶于水溶质为CuSO4,医用酒精中溶质为C2H5OH。

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有水,水为溶剂液体溶于液体,无水,量多的为溶剂(5)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1)概念:(2)判断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①加水②升温(熟石灰对温度例外)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①增加溶质②降温③蒸发溶剂饱和石灰水变成不饱和的石灰水的方法是:①加水②降温对于同一种溶质的溶液来说,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注: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二、溶解度1、固体的溶解度(1)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单位:克(2)溶解度的含义: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或在20℃时,NaCl 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20℃时,易溶物质的溶解度为﹥10g ,可溶物质的溶解度1g —10g ,微溶物质的溶解度为0.01g —1g ,难溶物质的溶解度为﹤0.01g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化学第七章溶液(三上)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例题解析:
1.对于“26%的食盐溶液”的含义解释正确的是 ( AC ) A . 100 g 食盐溶液中溶解了26 g 食盐
B . 100 g 水中溶解了26 g 食盐
C . 将26 g 食盐溶解在74 g 水中所得的溶液
D . 将食盐与水按13∶50的质量比配成的溶液
解析:溶质的质量分数就是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26%”的含义是指在100份质量的食盐溶液中含有26份质量的食盐;26 g 食盐溶解在74 g 水中所得到的溶液为100 g ,所以A 、C 正确。

B 或D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应是
26
10026+100%≠26%。

答案:A 、C 。

2.将10 g 胆矾(CuSO 4·5H 2O )溶解在90 g 水中,完全溶解后,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要弄清溶质和溶剂,以及溶质和溶液的量,按照公式即可计算。

对于结晶水合物,溶质应为相应的无水物。

如胆矾溶于水后,得硫酸铜溶液,溶液中的溶质不是CuSO 4·5H 2O ,而是无水CuSO 4。

结晶水将转变为溶剂。

m (CuSO 4)=10 g ×250160=6.4 g ω=
g 90g 10g 4.6+×100%=6.4%
本题也可以算出结晶水量,按下式计算: 结晶水的质量为:10 g -6.4 g =3.6 g ,溶剂水的质量为:3.6 g +90 g =93.6 g
ω=g
6.93g 4.6g 4.6+×100%=6.4% 答:所得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4%。

3.配制5000 mL 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溶液,需要质量分数为98%的硫酸多少mL ?需水多少mL ?(已知10%和98%的硫酸的密度分别为1.07 g / cm 3,1.84 g / cm 3)
解析:本题是溶液的稀释问题,其实质是加水的过程,其中溶质及其质量分数发生变化,但溶质质量不变。

故此类题要抓住“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的原则,同时要熟记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公式换算: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液体积×溶液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法一:设需要98%的硫酸质量为x ,
5000 cm 3×1.07 g / cm 3×10%=x ×98%, x =545.9 g
硫酸的体积=3-cm 1.84g g
9.545⋅=296.7 cm 3=296.7 mL
需水的质量=5000 cm 3×1.07 g / cm 3一545.9 g =4804.1 g ,
水的体积=3-cm 1g g
1.4804⋅=4804.1 cm 3=4804.1 mL 。

解法二:设需98%的硫酸的体积为y 。

5000 cm 3×1.07 g / cm 3×10%=y ×1.84 g / cm 3×98%,
y =296.7 cm 3=296.7 mL
需要加水的质量=5000 cm 3×1.07 g /cm 3一296.7 cm 3×1.84 g / cm 3=4804.1 g , 水的体积=3-cm 1g g
1.4804⋅=4804.1 cm 3=4804.1 mL
答:需浓硫酸296.7 mL ;水4804.1 mL 。

4.20℃时,NaCl 的溶解度为36 g 。

在20℃时,把20 g NaCl 放在50 g 水里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解析:本题涉及质量分数和溶解度的计算,关键是要明白溶解度的意义,找出溶质和溶液的量,并进行有关计算。

设20℃时,50 g 水能溶解NaCl 的质量为x ,则
100g g 36=g 50x , 得 x =18 g 由NaCl 的溶解度知,20 g 食盐放入50 g 水里并没有全部溶解,故形成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ω=
g 50g 18g 18+×100%=26.5%
(也可以用ω=g 100g 36g 36+×100%=26.5%)
答:26.5% 。

5.实验室配制50 g 质量分数为5%的食盐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 实验所需的实验用品有 ;
(2) 在托盘天平上称量 g 食盐,用 (填序号)的量筒取 mL 的水;
A . 10 mL
B . 100 mL
C . 200 mL
D . 500 mL
(3) 如果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那么所配制的食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序号)。

A . >5%
B . =5%
C . <5%
D . 没有影响 解析:(1) 根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可知:要称量固体食盐需要托盘天平和药匙,量取水时应用量筒和滴管,溶解时要将食盐和水放入烧杯中并用玻璃棒搅拌。

(2) 要配制50 g 质量分数为5%的食盐溶液,需要食盐50 g ×5%=2.5 g ;需水的质量:
50 g -2.5 g =47.5 g ,水的体积:3-cm 1.0g g
5.47⋅=47.5 cm 3=47.5 mL 。

2.5 g 食盐用托盘天平称取,
47.5 mL 水用量筒量取,但用200 mL 和500 mL 量筒误差较大,应选较接近的100 mL 量筒。

(3) 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如果仰视读数,所配溶液的质量分数比实际小。

如仰视读数是47.5 mL ,而水的体积实际上大于47.5 mL ,所配制的食盐溶液中水的质量就大于47.5 g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就小于5%。

答:(1) 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药匙、量筒、滴管
(2) 2.5 g ;B ;47.5 mL (3) C
6.100 g 盐酸跟20 g CaCO 3粉末恰好完全反应。

求:
(1) 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 生成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析:这是涉及化学反应的有关质量分数的计算,由于发生了化学反应,溶液中的溶质要发生变化,因此,要正确找出溶液中的溶质。

溶液的质量可以通过质量守恒法,即用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减去生成的气体或沉淀的质量,就可以得到生成物溶液的质量。

设反应掉的HCl 质量为x ,生成物的质量为y ,生成的CO 2的质量为z ,
CaCO 3+2HCl =CaCl 2+H 2O +CO 2↑
100 73 111 44
20 g x y z
g 20100=x 73, x =14.6 g
g 20100=y 111, y =22.2 g
g 20100=z 44, z =8.8 g
(1) 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g 100g 14.6×100%=14.6%
(2) 生成物溶液的质量为:100 g +20 g -8.8g =111.2 g 生成物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g 111.2g 22.2×100%=20%
答:(1) 盐酸的质量分数为14.6%;(2) 生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