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的部分花卉意象

合集下载

古代诗词中的意象与景象描写知识点总结大全

古代诗词中的意象与景象描写知识点总结大全

古代诗词中的意象与景象描写知识点总结大全古代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远的意境吸引了世人的注目。

其中,意象与景象描写是诗词创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通过恰到好处的文字表达,打造了美丽而生动的画面,使读者陶醉其中。

本文将对古代诗词中的意象与景象描写进行全面总结。

一、花卉意象花卉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它被用来表达丰富多样的情感和意境。

在《诗经》中,作者常以花卉来喻情感的状况,如“绿竹猗猗,环堵绕垣”中的绿竹,寓意着盛情的通达。

在唐代杜牧的《秋夕》中,他用“白露凋残菊,青云卧望秋”描写了秋天里傍晚的景象,美丽而凄凉。

可以看出,花卉意象在古代诗词中具有丰富多样的表达方式。

二、山水意象山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艺术题材,也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之一。

在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他通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绘了壮丽的山水场景,展现了壮美景色和壮丽气象的对比,给人以震撼之感。

而在宋代苏轼的《水调歌头》中,他运用山水景色来表达自己对逝去年华的思念之情,将自然景象与人物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三、季节意象季节是古代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它能够以独特的方式传达出时间的流转和情感的变化。

在《古诗十九首》中,北朝民歌《青青园中葵》以“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描绘了夏日的清晨景象,将夏季的热闹、清爽与动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而在唐代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他以“白鸟空中尽,青山醉美人”展示了春天的活力与美丽,给人以愉悦的感受。

四、动物意象动物在古代诗词中也经常被用作意象,以传达出百态人生和世事变迁。

在《汉乐府·长歌行》中,作者以“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描绘了夏日的清晨景象,将夏季的热闹、清爽与动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而在唐代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他以“白鸟空中尽,青山醉美人”展示了春天的活力与美丽,给人以愉悦的感受。

五、宫殿意象宫殿作为古代帝王的居所和权力象征,也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之一。

《2024年《诗经》中的植物意象及其影响》范文

《2024年《诗经》中的植物意象及其影响》范文

《《诗经》中的植物意象及其影响》篇一《诗经》中的植物意象及其深远影响一、引言《诗经》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不仅是中国古代诗歌的源头,更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在《诗经》的众多篇章中,植物意象的描绘与运用独具特色,不仅丰富了诗歌的艺术内涵,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风俗习惯和人们的审美观念。

本文将探讨《诗经》中的植物意象及其深远影响。

二、诗经中的植物意象1. 自然美与植物意象《诗经》中的植物意象,多以自然景色为背景,描绘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象。

这些植物包括草木、花卉、果实等,既有具体的形象描绘,也有抽象的情感表达。

如“采采卷耳,不盈顷筐”,描绘了女子采摘卷耳的场景,展现了自然之美。

2. 爱情与植物意象在《诗经》中,植物常常被用来表达爱情。

例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描绘了桃花盛开的美丽景象,用以比喻女子的美貌。

又如“采采芣苢,薄言有之”,用芣苢(车前草)的采摘过程,隐喻男女之间的爱情。

3. 道德与植物意象《诗经》中的植物还常被用来表达道德观念。

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通过描绘芦苇的苍茫景象,传达出一种坚韧不拔的道德精神。

又如“采采芣苢,君子所依”,以芣苢为君子之象征,表达了对品德高尚的向往。

三、《诗经》中植物意象的影响1.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诗经》中的植物意象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在后来的诗歌、散文、绘画等艺术形式中,都可以看到《诗经》中植物意象的影子。

这些植物意象不仅丰富了艺术作品的内涵,也提高了作品的艺术价值。

2. 对文化传承的影响《诗经》中的植物意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这些植物意象,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审美观念和道德观念。

这些文化传承对于我们理解中华文化的历史演变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3. 对现代人的启示《诗经》中的植物意象也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它告诉我们,人与自然是息息相关的,我们应该尊重自然、保护环境。

同时,《诗经》中的植物意象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激励我们要努力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诗经表达爱意的花

诗经表达爱意的花

诗经表达爱意的花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古人亦是如此,他们用各种词汇和意象来表达他们浓烈的情感,其中最为传神恰当的莫过于诗经了。

在这些古老的诗篇中,花作为爱情的象征,时时展现其美丽的姿态,那么在诗经中,到底有哪些花可以表达爱的情感呢?第一类:桃花桃花,是中国古代爱情的象征之一,它寓意着美好、富贵、福寿和情爱。

而诗经中最能代表桃花的就是《卫风·硕人》中的“豔豔硕女,何襟何裳?车如流水,马如奔凌。

尔酒既清,尔肴既香,威仪迫人,心不忘忘”这一段。

图片诗中写了一个漂亮的女子,她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正值芳华韶华,腰间佩着一支歌筑。

这样的场景,让我们只要一眼便能看到她美丽动人的身影,对美好的向往和追求。

桃花虽然短暂,但富有生命力,始终传承着这种美好,宛若爱情的花其中之一。

第二类:牵牛花诗经里面,有许多表达爱情的佳句,而其中最为动人的莫过于夏天里盛开的牵牛花。

牵牛花又名海芋花,花头像一匹汹涌的海马,因此被赋予了海洋般的激情和浪漫的情怀。

在《周颂·板》中,写道:“牵牛花之华,牵牛花之华,其华丽且时,曰止止,曰止止。

”“止止”,便是停步凝视的意思。

《周颂·板》描绘了两位恋人在牵牛花下见面,彼此相对而停步凝视,牵牛花仿佛成为了爱情的见证。

第三类:菊花菊花,既是秋季的代表花卉,更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花之一,因为菊花能够“清与高远,凛若秋霜,坚贞不屈。

”或许真正意义上将菊花和爱情搭配的化作品不多,但是在《小雅·大车》中的一句诗中却留下了美丽的爱情情愫:“连昌草木荣,飘颻属耳声。

田岌鸣鼓鸣,摇簧两柄以乘。

凤凰于飞,翙翙其羽。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无此远礼,嘉草劳作。

爰及耆老,俾尔听之。

为天下式。

”这句诗中将飘荡的菊花和爱情画在了一起,在秋天季节中,让人们记住了这种美好。

总的来说,在诗经中表达情感的花卉是非常多的,也因此我们能够看到诗经中巨大的文化遗产是无法被忽视的,而不管是桃花、牵牛花还是菊花,它们都是爱情的代表,并且散发着不同的情调和气息,从而成为诗歌中最美的诗景之一。

《2024年《诗经》中的植物意象及其影响》范文

《2024年《诗经》中的植物意象及其影响》范文

《《诗经》中的植物意象及其影响》篇一《诗经》中的植物意象及其深远影响一、引言《诗经》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和古代社会文化的重要资料。

在《诗经》中,植物作为一种重要的意象,不仅描绘了古代人们的生活环境和情感世界,更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文化观念和审美意识。

本文将探讨《诗经》中的植物意象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诗经中的植物意象1. 植物种类与特点《诗经》中涉及的植物种类繁多,包括草木、花卉、果实、树木等。

这些植物以其独特的形态、色彩、香气等特点,成为了诗人表达情感、描绘场景的重要手段。

例如,柳树、杨树等树木常被用来描绘春天的生机勃勃;荷花、牡丹等花卉则常被用来表达爱情的美好和纯洁。

2. 植物意象的分类根据植物在诗中的功能和作用,可以将植物意象分为象征性意象、描绘性意象和比喻性意象。

象征性意象如松柏,常被用来象征坚贞不屈的品质;描绘性意象如芳草,用来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色;比喻性意象如芙蓉,用来比喻美丽的女子。

三、植物意象在诗经中的运用及其意义1. 表达情感植物意象在《诗经》中常被用来表达诗人的情感。

例如,通过描绘柳树的柔美,表达对爱人的思念;通过描绘荷花的纯洁,表达对爱情的美好向往。

这些植物意象的运用,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更具有感染力。

2. 反映社会文化观念《诗经》中的植物意象还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文化观念。

例如,松柏的坚韧不拔,体现了古代人们对忠诚、勇敢等品质的崇尚;芳草的繁茂,体现了人们对生命力和繁衍的渴望。

这些文化观念通过植物意象得以传承和发扬。

四、《诗经》中植物意象对后世的影响1. 对文学创作的影响《诗经》中的植物意象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后世诗人常常借鉴《诗经》中的植物意象,用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这些植物意象在后世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和发展。

2. 对文化传承的影响《诗经》中的植物意象是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后世的文化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经中的美丽意象

诗经中的美丽意象

诗经中的美丽意象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以优美的诗歌形式传承着古代先民们的智慧和情感。

其中,诗经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展现了丰富多样的美丽意象,这些意象不仅美丽动人,还具有深刻的内涵和情感共鸣。

本文将会以分析不同的诗歌作品为基础,探讨诗经中的美丽意象。

1. 春之美春,是大自然的新生季节,也是人们憧憬的乐园。

在诗经中,春天被赋予了丰富的意象,展现了生机勃勃的美景。

例如,《关雎》中的“彼作矣,干劓濞。

悔亡吝,不可誉思”描绘了草木复苏的景象,表达了充满希望和喜悦的情感。

又如,《采葛》中的“采采葛兮,薄言乘兮。

岂敢专兮,君子偕老”将春天的葛藤与爱情联系在一起,赋予了春天美好而温馨的情感。

2. 水之美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大自然中一种令人向往的存在。

在诗经中,水的美丽意象以多种方式呈现。

例如,《蒹葭》中的“蒹葭采采,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将水与爱情相联结,表达了深情厚意。

另一方面,诗经中的许多水之意象也通过描绘江河湖海的景象来表达。

例如,《涉江》中的“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展现了江河畔花草繁盛的景象,令人陶醉其中。

3. 山之美中国自古以来就对山有着特殊的情感和崇拜。

在诗经中,山的美丽意象通过描绘山川壮丽的景象传递出来。

例如,《采薇》中的“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中的“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想君兮君不知”赋予了山的形象以深刻的情感内涵。

又如,《江汉》中的“江汉潇湘,采芰与蘋。

”将山川河流与诗歌创作的情感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美感。

4. 花之美花朵是自然界中最美丽的存在之一,也是诗歌创作中常见的意象之一。

在诗经中,花的美丽意象通过描绘花的颜色、形状和芬芳味道等方面来展现。

例如,《采蘩》中的“采蘩之郁,言采其蕨。

未见君子,憔悴死谢”将花的色彩与爱情失意联系在一起,抒发了诗人的思念之情。

另一方面,花的美丽意象也通过描述花的绽放和凋落的过程来表达,如《南陆》中的“苟余从事于商之厎兮,中心适而不忘兮。

《诗经·国风》中的植物意象分析

《诗经·国风》中的植物意象分析

《诗经·国风》中的植物意象分析
《诗经国风》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文学作品之一,其中涉及了丰富的植物意象,可以说植物意象是《诗经国风》的“骨架”。

本文将从植物意象的外在表现和内在含义两个方面,来分析《诗经国风》中的植物意象。

从外在表现上来看,《诗经国风》中涉及的植物意象十分丰富,既有熟悉的民间植物,也有来自自然环境的植物,特别是花卉植物,如牡丹、芍药、芙蓉、桃花、菊花、梅花、莲花、荷花等等,这些花卉植物象征着放松心情、散发情感、传递爱慕之情等。

另外,《诗经国风》中也出现了一些野植物,如苍耳、茑萝、桑叶、芦苇等,这些野植物强调了自然环境的节奏,也唤起人们对自然的感悟,如苍耳象征着森林的荣枯,芦苇象征着无常,茑萝象征着年味以及洪洋恣肆等。

从植物意象的内在含义上来看,《诗经国风》中的植物意象更加深刻和丰富,它们既是对审美的表达也是对思想的表达。

比如,牡丹象征着美、多情,象征着庄严、尊贵;芙蓉象征着浩瀚、宽容;芍药象征着坚强、温柔;桃花象征着爱情、和谐;菊花象征着节制、敬畏;梅花象征着贞洁、清白;莲花象征着独立、孤独;荷花象征着富丽堂皇、奢华等。

从植物意象的内在含义可以看出,《诗经国风》中植物意象不仅体现出人们对美的追求,也凸显出儒家的主流价值观尊民、依法、尊师节俗。

综上所述,《诗经国风》中的植物意象表现出丰富的外在形式和内在含义,既表达了人们对美的追求,也体现出一种传统价值观。


些植物意象不仅贯穿于各种文学作品之中,也随着时间与人们的变迁而变化着,以唤起人们的思想感受。

论《诗经》植物意象及其蕴意

论《诗经》植物意象及其蕴意

论《诗经》植物意象及其蕴意LT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诚信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开展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创作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文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作者签名:二○○ 年月日摘要《诗经》是中国文学的光辉起点,它不仅开辟了诗歌中写实与抒情的创作道路、奠定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在诗歌语言、表现手法以及体裁方面也有很大贡献。

由《诗经》植物类意象所代表的的比兴手法,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最具民族特色的表现手法,为增强诗歌的含蓄性和形象性提供了很大帮助,更加提高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诗经》中记载的植物种类繁多,不仅许多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并且真实地展现了古代人民的生存状态,形象地传达了先民的情感世界。

《诗经》中描写了大量的植物,这些植物具有丰富的意蕴,同时这些植物描写也有着特定的艺术效果。

由于《诗经》植物描写的丰富意蕴及强烈的艺术效果,尤其是《诗经》在后世人们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故而,诗经中所描写的植物大量地被人们用以表达特定的情感,由此形成了《诗经》中极为经典的植物意象。

并且这些植物意象对于后世的文学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诗经》;植物;蕴意ABSTRACTThe Book of Songs is the glory of the starting poi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it not only opened up a poetry of realism and lyric writing road, laid the status of folk literature in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 it also shown a great contribution on the poetry language, expression and style. The metaphor tactics of plants, also become the most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ancient poetry expression, it provides a great help to enhance the implicitness of poetry and iconicity. moreover, it improved the artistic charm of poetry. Recorded in the book of songs there are many different kinds of plants, not only many has high medicinal value, but truly shows the survival state of the ancient people, vividly convey the enclosed within the walls of the emotional world.Described in the book of songs has a wide variety of plants, these plants have a rich mea n i n g and describes these plants including the artistic effect. Because the plants depict the rich n e s sof the book of songs and a strong artistic effect, especially the book of poetry in our lives have a very important impact in people's lives. Therefore, the plants depicted in poetry t o be a lot of people used to express certain emotions, resulting in a classic plant images i n the book of songs. And images of these plants also had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litera t u r e o f l a t e r ages.Keywords: Book of Songs, plants, implication目录诚信声明 (Ⅰ)摘要 (Ⅱ)Abstract (Ⅲ)第一章前言 (1)第二章《诗经》中植物意象之意蕴 (3)2.1 情之媒介 (3)2.2 福德象征 (4)2.3 征役载体 (6)第三章《诗经》植物的艺术效果 (7)3.1 结构方面 (7)3.2 意境方面 (8)3.3 情感方面 (10)第四章《诗经》植物对后世的影响 (11)4.1《诗经》意象的经典意义 (11)4.2《诗经》意象群经典化的原因 (14)4.2.1《诗经》的反复传诵 (14)4.2.2用诗:名物制度与礼制传统 (15)结论 (16)参考文献 (18)致谢 (19)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第一章前言情景关系(即主体与客体关系)在我国传统诗论研究中占重要位置,也是文学研究中探讨的重要课题。

诗经里的植物及其文化意象

诗经里的植物及其文化意象

田间唱的祈子曲,其中,都有一种人和自然的对唱,有一种轻灵粗
旷的人和自然紧密相和的音韵,和将自己从生的杂乱中淘洗出来的
清新感觉,在这样素净的诗里流淌。
6-麦
•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控于大邦,谁 因谁极?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 所思,不如我所之。 ---《鄘风·载驰》
在妇女无名的时代,一个弱女子,能够 有“我行其野,芃芃其麦”一样的为家救国 的心,在茂盛的麦浪里,孤身一人,扶辕驾 车,去救危难中的亡国,许穆夫人决绝果敢 的胸襟,才会感动齐人,来帮她驱除外辱, 建立家园。许穆夫人的名字,才能够在史册 的台阶上,走到今天,让读到这些篇章的我, 生出一种我华夏族人里有如此女子的自豪, 和为人当如此的敬慕之情来。
四月里浮云一般的被嗡吟之声逗弄的含笑不语 的粉色桃花,花自飘零果初生时满山上绿色浸染的 桃林,枝头盈满蜜汁将熟未落等着人摘的桃子。 〈诗经〉里的桃,艳丽端庄,是男子有室,女子有 家的引导物,其中可以看出丰饶健康的两个生命, 是怎样欢欢喜喜的开始踏上一个崭新世界的台阶的。 长久安宁的家庭气息里,桃的清香、包容、和日积 月累的蜜露的喂养,这或许是古人取桃为诗,祝福 家庭之福长久的另一重愿望吧。
7木瓜---遇和爱的弹奏物

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卫风·木瓜》
《木瓜》是一首极温暖的诗,和它 相连的意象,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里, 从人世草莽箭弩的事件当中,产生过许多 精美绝伦的诗。知遇和爱是一个人幸福树 上开着的钻石花,也是写作当中永恒主题 的主体舞步。
姜夔〈扬州慢〉里“过春风十里,尽荠麦 青青。”的诗句。乱国飘零,废池冷月, “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的”的〈黍离〉 之悲里。一切尽去的光阴中,还有一点来声 的,正是这“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的荞 麦里飘出的一点生意,苍凉景色里的死暗和 “荠麦青青”的一种生的气息,才更让人觉 得自己身处时间里,不知去向何处的苍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的部分花卉意象
文学院0903王方慧“花”是历代文学中至为重要的意象。

叶嘉莹在她的《几首咏花的诗和一些有关诗歌的话》一文中写道:“人之生死,事之成败,物之盛衰,都可以纳入‘花’这一短小的缩写之中。

”形形色色的花卉为中国文学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题材,而被融进了诗意的“人化”、“情化”了的花卉,又给人们带来审美上的愉悦。

《诗经》以花卉这一题材作比起兴,使其作为一种描写对象,真正进入了文学审美视域。

《诗经》里的花卉总体给我一种平和美好的感觉,而在另外的一些文章中我感觉到强烈的阶级色彩,以自己的喜好将花卉或喻君子或喻小人,背离了花卉的本质,实在是对那些自然界的灵物的亵渎,生活在《诗经》里的植物,是幸福的,安详的,让我们隔着几千年,亦觉得亲,让我甚为怀念,以下我将小部分《诗经》中出现的花卉罗列出来简析。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周南·桃夭》我还记得很久以前读“人面桃花相映红”这句诗时的悸动,少女美好的脸和繁华的桃花交替出现在我的脑中,让我心醉。

而诗经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比前者更让我回味无穷。

姚际恒《诗经通
论》中写到:“桃花色最艳,故以取喻女子,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

”可见《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诗经》里的茂盛的桃枝,艳丽的桃花和新娘的美貌婚礼的热闹喜庆相衬托,其后的桃树结果(“有蕡其实”)暗示出新娘出嫁后多子多孙的幸福生活。

桃果蜜甜且汁多,它的丰满意象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健康活波的生命,“夭夭”二字更是将它繁盛的情景再现出来了。

在这里面,花卉暗示出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东西。

《诗经》里的桃,艳丽端庄,是男子有室,女子有家的引导物,其中可以看出踏入新婚之初的两个丰饶健康的生命是怎样开始新的生活的。

长久安宁的家庭气息里,桃的清香、包容、和日积月累的成长蕴含着丰富的生活象征意义,我想这或许是古人取桃为诗,祝福家庭之福长久的另一重愿望吧。

谖草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

愿言思伯,便我心痗。

——《卫风.伯兮》谖草即萱草,喜欢萱草,是因为她美丽的传说,古说萱草为忘忧草。

忘忧,是单纯的人追求的境界,现在很多女孩子的名字里面也有“萱”字,大概有父母美好的寓意寄托在里面。

在百合科的同宗姐妹中,谖草实在算不上大家闺秀,然而焕发出一种外柔内刚、端庄雅达的风采,让人感到亲切和蔼,赏心悦目,有一股"小家碧玉”的温婉之感。

在《诗经》中,谖草成为一个女子思念丈夫不得见的的寄情物,爱而不能相见,只能背靠着秋树,对着空落的天空喃喃倾诉,长久之间,竟生出爱的病症来,这是古来痴情的样子,无论是应对古代的伦常戒律,还是今时欲望浮泛的道德影子,这种情态总会让人感动,因为爱着的人总比无爱的人要来的幸福,痴情的人总要比在爱里飘忽不定的人来的更为安然。

嵇康《养生论》:”当生活的琐碎冲击苦苦的思念时唯有忘忧才能使心态放平和,这也是现实与美好的幻想之间的平衡支点吧,实在是同情这样的苦情之人,也确实只有谖草才化的开她的情。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

是刈是濩,为絺为绤,服之无斁。

--《周南·葛覃》
葛,又名苎麻,山林的坡地上,城市公园里的无人区,路边的脚底里,草原牧野的落日下,恶风沙石的缝隙间,就是葛藤的生长地。

藤本植物给我的直观感觉是随意和任性,学校后门的一处楼房被爬山虎遮蔽的严严实实,早已看不出原来的光鲜亮丽,它有着看不见的爆发性的内在生命力。

而在《诗经》中它成了被乖乖驯服的的织布原料,大概意思是女子做了新衣服欢天喜地回娘家,沿途黄鹂鸣叫,这个从远古的诗情里取下来的镜头,是人在自然里,象鸟又象风一般的样子。

读这样的诗,并能够感觉到一种熟悉的贴近心灵的松弛情绪,这种情绪的影响物,就是阅读者流淌在内心的流水变的清澈了,安然了,平静了。

我以为,这是好的诗应该具有的力量当中的一种---松弛感,内在性。

人在年少的时候总有许多任性,像葛藤一般的有野性,然而遮蔽太紧让别人没有喘气的机会确是无知的过分,到最后伤的是自己。

稍微懂事的时候,便知道如葛藤一般还是有韧性的时候比较可爱,能在布衣之家为他人遮衣蔽体岂非另一番情趣!《诗经》里的每一首诗都有多角度的解释,道德家批判其野性,诗人挖掘其性情,歌者看中的是它的音韵,好物趣者,如我一般,则是在诗经的广阔世界里,看到其中夹杂的星星点点的妙趣,所谓思无邪里的一点自然的物性,出于一点好奇的,还想把一如小小书签一样轻微的自己夹入其中。

每一种山野植物在我眼前出现,都是某种想象的台阶,把我带入一个新奇自然,亲切自如的性灵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