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中的意象及象征意义

合集下载

诗歌的意象与象征的鉴赏

诗歌的意象与象征的鉴赏

诗歌的意象与象征的鉴赏诗歌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通过各种修辞手法和语言表达方式,传达出丰富多样的意象和象征。

意象与象征是诗歌中的常见元素,它们赋予诗歌深刻的内涵和美学价值。

本文将介绍诗歌的意象与象征的概念,并以具体的诗歌作品为例,进行鉴赏与解读。

一、意象的概念意象是指通过感官形象的描绘和语言的运用,使人们能够在脑海中产生具体而生动的形象。

诗歌通过使用生动形象的词语和细致入微的描写,为读者创造一个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方面的感知场景。

意象能够让读者更加真切地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通过明月和地上霜的形象描写,构建出了一幅寒冷而宁静的夜晚场景,使读者沉浸其中,感受到诗人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二、象征的概念象征是一种隐喻的表达方式,通过物象与思想感情之间的关联,传递出更加深刻和抽象的意义。

诗歌作为象征的表达工具,通过具象的形象,寓意和隐喻的运用,将抽象的概念和情感呈现给读者,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共鸣。

例如,鲁迅的《热风》中的“火鸡”就是一种象征,它代表着那些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盲从跟风的人。

诗人通过生动的描写和象征的运用,对社会现象进行了批判和讽刺,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三、鉴赏与解读鉴赏和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需要读者对文学常识和文化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因为不同的时代、地域和文化都对意象和象征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诠释。

例如,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诗歌中常使用百合花的形象,它通常象征着纯洁与美丽。

然而,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百合花并不具备同样的象征意义,可能被解读为丰盛与富贵。

通过鉴赏和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思想和情感。

同时,鉴赏也是一种审美享受和心灵沟通的过程,通过与诗人的对话,读者能够感悟到更深层次的人生体验和哲理思考。

总结:诗歌的意象与象征是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和审美特点。

通过意象和象征的运用,诗歌在视觉、听觉等感知层面为读者创造了生动而美丽的形象,同时也通过象征的方式传递出更加深刻和抽象的内涵。

(归纳)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常见意象及其含义

(归纳)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常见意象及其含义

(归纳)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常见意象及其含义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4、蝉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如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5、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6、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

屈原《九哥·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7、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典型的陆上送别之所。

8、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

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

9、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

”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

10、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可见秋雨打梧桐,别有一分愁滋味11、梅花“以花贵,自战国始”,到梁、陈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咏梅诗。

诗歌鉴赏意象解读

诗歌鉴赏意象解读

诗歌鉴赏意象解读诗歌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通过意象的运用展现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独特感受和审美观点。

在诗歌中,意象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们是诗人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媒介。

本文将对诗歌中的意象进行解读和鉴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作品。

一、自然意象自然意象在诗歌中出现频率最高,它们是诗人借由自然界的景观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方式。

例如诗人常用的太阳、月亮、山水等自然元素都有着深刻的象征意义。

比如,太阳往往象征着光明、热情和勇气,而月亮则多被视为寂静、温柔的象征。

在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通过描绘夜晚中明亮的月光和地上像霜一样的景象,诗人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生命短暂的思考。

这一意象的鉴赏不仅限于其形象表达,还需结合上下文去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思想渗透。

二、感官意象感官意象是指通过描述事物的声、色、香、味、触等感官体验来营造情感和氛围。

通过这些意象,诗人能够使读者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诗歌中所描绘的情境或情感。

比如,晓霞的红、秋叶的黄、花朵的香等都是感官意象的常见表现。

在杜牧的《秋夕》中,“银烛秋光冷画屏”一句,通过描述明亮的银烛和冷清的秋夜,诗人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朦胧而寒冷的秋夜情境中。

这种感官意象的运用使诗歌更具有生动感,使读者更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诗人想要传达的情感。

三、人物意象人物意象是指诗歌中出现的具体人物形象,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和刻画来传达情感和思想。

人物意象可以是现实中的具体人物,也可以是作者自己的心灵投射。

诗人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向读者传达着他们对人性、生活和社会的独特见解。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这里的“浓睡不消残酒”形象地描绘了一个游走于梦与醒之间的迷茫女子,诗人通过这一形象传达出对爱情的无奈和苦闷。

通过人物意象的刻画,诗人能够更加立体地表达情感,使读者更易于共情。

四、抽象意象抽象意象是指那些难以具象化的概念和情感的意象,它们通过诗人深邃的思考和精确的语言表达,将抽象的东西转化为具体的形象。

诗歌鉴赏中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诗歌鉴赏中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宫阙:朝廷的代称,也是诗人收到当道中用的象征。
八、其他
娥眉(蛾眉):美女。
后庭花:亡国。
天地:人类的渺小,人生的短暂、心胸的广阔、情感的孤独。
浮生:表示短暂虚幻的人生。
酒:欢悦、得意、失意、愁苦。
南冠:指囚犯。典故出自《左传·成公九年》—楚人钟仪囚于晋,仍然戴南冠,弹奏南国音乐,范文子称赞这是君子之行。后来一般问人以此指代自己怀有节操的囚徒生活。
七、地点
古迹:怀旧明志、昔盛今衰、(国家)衰败萧条。
乡村:思归厌俗、田园风光、生活气息、淳朴美好、安逸宁静。
草原:辽阔、人的胸襟
城市(兰井):繁荣热闹、富贵奢华。
仙境:飘逸、美妙、洁净、忘尘厌俗。
凭栏:思念故国、故乡、亲人。
南山:代表隐居的地方。
桃源:代表着一个理想的乐土。
柳营:指军营,后也代称纪律严明的军营。
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马:奔腾、追求、漂泊
沙鸥:飘零、伤感。
鸟:自由。
莼羹鲈脍:指家乡风味。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
双鲤:代指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即以“双鲤”代指远方书信。
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
五、物品
玉:高洁、脱俗。
珍珠:美丽无瑕。
捣衣砧:妇女对丈夫的思念。
丝竹:音乐。
汗青:史册。
吴钩:泛指宝刀、利剑。
昆山玉:比喻杰出的人才。
船:兰舟,征帆去棹往往比喻孤舟。樯橹借代大船、战船。中国古典诗歌中用以表现“漂泊”之感的意象很多,如浮萍、飞蓬、孤雁等,“船”则是表现这种情感的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一叶扁舟,天水茫茫,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人在旅途,所见多异乡风物,更易触发无垠的思绪。

浅谈古诗词鉴赏中的意象和意境

浅谈古诗词鉴赏中的意象和意境

浅谈古诗词鉴赏中的意象和意境意象和意境是诗家写诗、评论家评诗经常用到的两个术语,也是我们欣赏古诗词时必须要掌握的两个的重点,更是要分辨的两个难点。

比方全国语文高考卷曾考过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一诗:“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折柳”在这首诗里就是一个意象,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指曲名,即一支汉乐府古曲《折杨柳》,此曲抒写的是离别行旅之苦。

二是指一种习俗,一个场景,一种情绪,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柳枝相送,杨柳依依正好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

折柳几乎就是离别的同义语。

在古诗词学习和鉴赏中,类似“折柳”的意象还很多。

下面谈谈有关意象和意境问题。

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

即诗中的形象,它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诗中所写的景和物,还包含了作者的情思。

诗歌意象因物象的不同,有的是景,有的是物;有的是事,有的是人;有的是单一的,有的是多个的。

如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词人的怅惘心境正是由“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意象来表达的。

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由“竹林”、“孤琴”、“长啸”、“明月”等构成了清幽绝俗的意境。

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江花”、“江水”两个意象就足以说明白居易的快乐生活。

再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就能知道所传达出来的是伤别情怀。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诗歌创作离不开意象,意象的选择只是第一步,是诗的基础;组合意象创造出“意与境谐”的诗的艺术境界才是目的。

意境与意象在本质上有一定的联系,它们都是主观与客观统一的产物,都是情与物的结合体。

鉴赏诗歌中的意象与意境

鉴赏诗歌中的意象与意境
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 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 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在困境中的冰清 玉洁之质。 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 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二、如何解答炼字型试题?
•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 字?为什么? •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 好在哪里? •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 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 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 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辽宁 卷) 东坡①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 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多大石。 (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3分) (2)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5分)
写“物”诗歌鉴赏的思维切入点 和答案组织落脚点
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 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 格节操、思想感情。 分析思路:捕捉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挖 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 点”,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发何端
早梅 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倚仗,依靠 答案:“依”字有 ___________之意,写出 柳条依靠东风飞舞地狂放之态 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具体 拟人的修辞 解释)运用 ____________手法,(修辞)不仅 讽刺了倚势猖狂得志的小人 写柳,更形象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

诗歌中的意象与意境表达知识点总结

诗歌中的意象与意境表达知识点总结

诗歌中的意象与意境表达知识点总结诗歌是一种以语言艺术形式创造的文学体裁,通过精确的语言运用和感知力强的艺术手法,将作者内心情感与外部世界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意象和意境,使读者在感性与理性的交融中产生共鸣。

本文将总结诗歌中的意象与意境表达的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作品。

一、意象的定义与特点意象是指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用以再现作者的感受和思维。

它可以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感官来创造,并借助具体的形象和符号来表达作者的情感与意义。

意象在诗歌中起到引人入胜、增强感染力和唤起读者共鸣的作用。

二、意象的分类1. 自然意象:以自然界的景象、物体和现象为创作对象的意象,如山、水、花、草、云等。

自然意象能够使诗歌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和美感,唤起读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 社会意象:以社会生活、历史事件、人物形象和社会环境为创作对象的意象,如战争、爱情、友谊、贫困、城市等。

社会意象可以反映现实生活的喜怒哀乐,传递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情感与思考。

3. 神话意象:以神话、传说、寓言和神秘的符号为创作对象的意象,如神、神仙、妖精等。

神话意象能够赋予诗歌神秘、超验的色彩,使其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

4. 心理意象:以内心情感、思维活动以及心灵之境为创作对象的意象,如爱、恨、幸福、孤独、欲望等。

心理意象能够使诗歌更加深入人心,揭示人类内心世界的奥秘。

三、意境的定义与特点意境是指通过诗歌语言表达出来的感性和联想性的精神境界。

它通过诗歌的形式和内容来创造,通过抒情手法、表达技巧和形象意象的组织,使读者在阅读中产生视觉、听觉以及情感上的愉悦和共鸣。

四、意境的构建手法1. 感官描写:通过对感官的描写,创造出生动而具体的画面,使读者能够通过阅读感受到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

2. 比喻与隐喻:通过比喻和隐喻等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情感和意义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和符号,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3. 象征与意象:通过符号和象征的方式,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意境,使读者能够在诗歌的象征意义中产生共鸣与追思。

诗歌鉴赏-意象和意境

诗歌鉴赏-意象和意境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答:此诗描绘了一幅绚丽的初春景象图: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 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意境明净绚丽、恬静 优美(或营造了一个明净绚丽、恬静优美的意境氛围)(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定居草 堂后的愉悦闲适的心境,也是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的表露(步骤三)。
常见的意境定位词(术语):一般组合成四个字。
(1)幽静、清幽、幽美、幽深、幽远 (2)宁静、宁谧、安宁、安详、祥和 (3)美丽、繁丽、绚丽、绮丽、优美、繁华、明媚、繁盛、明丽 (4)苍茫、苍凉、悲凉、辽阔、开阔、雄阔、雄浑、慷慨、激昂、热烈 (5)朦胧、素雅、素淡、淡雅、迷离、凄迷、凄凉、荒凉 (6)萧条、寂寥、冷落、清冷、暗淡、冷寂、萧索、肃杀、荒芜 (7)自然、纯朴、淳朴、清新 (8)空灵、渺远
4
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
(1)菊花:坚强的品格,清高的气质。
(2)梅花: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
(3)竹:正直谦虚,坚贞高洁。
(4)松柏:坚贞不屈的人格。
5
战争类意象(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向往)
(1)楼兰: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2)羌笛:多见于唐代边塞诗。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意象,就是沾染渗透了诗人情感而有所变形的形象。
意象是主观情理和客观形象的融合,是意和象的融合,
意象的特点: 1.意象往往有丰富的内涵 2.意象都富有情感性
送别类(表达依依不舍之情;叙写别后的思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中的意象及象征意义一、草木类:1、草木的繁盛(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开满野花,乌衣巷已失去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点出了时代更替、物是人非的盛衰兴亡之感。

2、草(离别、荒凉、思乡怀人):如《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3、黄叶、枫叶、落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时光飞逝,漂泊。

):如《苏幕遮》(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黄叶就是勾起游子思乡的东西,异旅他乡,仰望苍穹的碧蓝,只见黄叶飘飞,不由使游子联想自身漂泊异乡的怅惘,勾起寂寞乡愁。

4、松柏(正直,高洁、傲岸,常青、顽强的生命力):诗歌常用松柏象征孤傲正直耐寒的品格。

如:《青松》(陈毅)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5、竹(气节、正直、虚心、高洁、积极向上、顽强的生命力):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

《竹岩》(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本诗赞美了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

张九龄的《和黄门卢侍御咏竹》诗言简意赅地赞道“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

”苏轼的《於潜僧绿筠轩》有咏竹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6、梅花(气节、高洁、坚韧、顽强的生命力,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如《白梅》(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墨梅》(王冕)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

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他们都在对梅花的描写中寄托了一种高洁的品格。

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7、柳(送别,留恋,思乡伤感):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如《渭城曲》(王维):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二、花卉类:8、落花(时光飞逝,青春不在、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浪淘沙》(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阑,无限关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

9、菊(高洁,隐士,顽强的生命力):菊花,作为傲霜之花,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其他者如“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10、兰(高洁,耿耿劲节、高贵):如《咏幽兰》(陈毅)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

不因纫取堪为佩,纵使无人亦自芳。

11、莲花高洁、爱情的象征: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12、丁香(忧愁、高贵、高洁、脆弱、纯洁):如《浣溪沙》(李璟)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三、动物类13、子规(杜鹃、杜宇)(悲惨、凄恻、思乡怀归):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

古代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

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

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

李白诗云:“杨花飘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又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

”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杜鹃的啼叫又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宋代范仲淹诗云:“夜入翠烟啼,昼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14、猿猴(哀伤,凄厉):如《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5、鸿雁(理想,追求,思乡怀归、思亲、音信,消息):如《思乡》(岑参)渡口欲黄昏,归人争流喧。

近钟清野寺,远火点江村。

见雁思乡信,闻猿积泪痕。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

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哀鸿象征流离失所的百姓,孤鸿是孤独、孤傲的象征。

16、鹧鸪(离愁别绪,思乡怀归。

):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

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

17、马(漂泊思乡,奔腾,追求):如《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8、燕子(春光的美好,惜春、离别思念亲友、时光飞逝、世事变迁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羁旅情愁,漂泊流浪):如《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燕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

以含蓄手法,写燕子依旧,但屋主易人,来表现昔日豪门贵族不可避免的没落命运,表面是感慨,实为辛辣的讽刺。

宴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浣溪沙》)。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诗经•燕燕》),正是因为燕子的这种成双成对,才引起了有情人寄情于燕、渴望比翼双飞的思念。

“罗幔轻寒,燕子双飞去”(《破阵子》)的孤苦凄冷和思念。

燕子的栖息不定留给了诗人丰富的想象空间,或漂泊流浪,“年年如新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周邦彦《满庭芳》)……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四、自然风霜雨雪水云类19、烟雾(忧愁、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

):《饯别王十一南游》刘长卿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诗中借“烟雾”写友人一去前途的茫茫,“飞鸟”隐喻友人的南游,写出了友人的远行难以预料,倾注了自己的关切和忧虑。

20、雨(惆怅、春景、希望、生机、残酷的环境(风雨,人生的挫折):定风波(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21、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2、秋、西风(秋风)(惆怅、游子思归、衰败、落寞):如“自古逢秋悲寂寥”,秋,成了愁的词。

无论是秋瑾诗中的“秋风秋雨愁煞人”,还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都赋予秋独特的涵义。

23、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坎坷挫折。

)《秋菊》(陈毅)秋菊能傲雪,风霜重重恶。

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 24、云(游子飘泊、自由自在):《答齐高帝诏问》(陶弘景)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25、冰雪(心志高洁美好、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6、月亮(思乡盼归、思亲怀人、故国之悲):《月夜忆舍弟》(杜甫)戌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27、夕阳(思乡怀归、时光易逝人生的短暂):登乐游原(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从军行》(王昌龄)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烽火城西百尺楼”这首写的是一位处于战斗空隙之中的唐军战士戍楼独坐,夕阳西下,晚风轻拂。

他吹的是寄托着“伤离别”之情的《关山月》曲调。

通过“夕阳”与“笛声”,表达战士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

28、天地(人类的渺小人生的短暂心胸的广阔情感的孤独):《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作者纵观广阔宇宙,浩浩苍空,茫茫旷野,不由产生人生渺小、前途无望的悲伤,由此而感到自己的不遇,心中诞生了无限抑郁悲凉之感。

边塞怀古诗: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等。

1吴钩:泛指宝刀、利剑,借指诗人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情怀。

2乌衣巷:原是东晋王谢两大豪门的住宅地,借指极其繁华之所在。

3淮水、秦淮河:是历代王公贵族醉生梦死、彻夜笙歌的游乐场,常借指繁华之所。

4山河指国家或祖国。

5折戟:指战争的惨烈。

6柳营:指军营。

7后庭花:荒淫而亡国的陈后主所作的乐曲,借指统治者的荒淫无度。

8芦荻:一种秋天的植物,借以渲染萧索的气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